行不行,試過就知道。


    很快,小魯又領著一名年約五六十歲,麵色焦黃,看起來有些畏畏縮縮的工匠走了過來。


    這就是這家作坊的匠頭。


    在這個時代,工匠是很沒有地位的,他們要麽是在官辦的工匠營裏集中勞作,要麽是依附於私人作坊,沒有多大的人身自由可言。


    像這家造紙作坊,一旦作坊被轉手給了鄭經,那同時被轉手的,還有工匠們的勞動關係,若是沒有鄭經的允許,誰也不可以離開,隨意離開,鄭經就可以報官去抓他們。


    原本這名匠頭是用不著那麽畏畏縮縮的,可問題是即將收購這家工坊的新東家,是跟德王爺一起來的,身後還遠遠地跟著幾名帶刀侍衛。


    這讓工匠們不得不畏懼。


    隻不過,當匠頭一聽說新東家竟然打算用毛竹來造紙,並且還要瓷土,這可是把工匠們給整糊塗了,讓匠頭不得不裝著膽子來找新東家問個明白。


    “東……東家,這毛竹真……真能造紙?”


    這匠頭姓王,平日裏工匠們都稱唿他老王頭,麵對這位跟德王爺站一起的年輕新東家,老王頭還是有些犯怵,說話都有些結結巴巴的。


    “嗯,我確定是可以的,而且,依我所掌握的絕密配方,還可以造出最為上等的紙張來。”


    鄭經立即就溫和地迴道。


    作為沒有等級觀念的穿越者,他當然不會對這種社會底層人物有什麽架子,相反,越是麵對底層人物,他就越是和顏悅色。


    這也讓老王頭稍稍鬆了一口氣,又問道:“那……具體要怎麽做?”


    “具體的工藝流程其實跟用麻藤造紙並沒太大的區別,隻不過在某些細節和用料配方上稍有不同……”


    鄭經立即開始給老王頭細細講述起具體的工藝來。


    其實用毛竹來造紙,確實跟用其它材料來造紙確實沒多大的區別,僅僅是在前期的工序上稍有不同。


    首先是選材。


    理論上,多老的毛竹都能用,但年份越久的毛竹,需要浸泡的時間就越長,因此想要省事,最好選三年之內,還沒完全成材的嫩竹。


    嫩竹的話,隻需在水裏浸泡上半個月就能用。


    但在浸泡之前,還有兩道工序很關鍵。


    一是去皮。


    毛竹外麵那層青皮,是不能用的,一旦不去掉,就會嚴重影響紙張的顏色,因此在浸泡之前,先得花功夫把青皮給去掉。


    二是破碎。


    其實不管是麻藤,還是毛竹,還是後世更為常用的木材等,在浸泡之前,都是要經過破碎這一道工序的,稍稍不同的是,毛竹的破碎,可是要比麻藤費事不小。


    因此,鄭經還在想著,得盡快發明出一台破碎機出來才行。


    隻不過在此之前,還得有勞這些工匠用手工來破碎。


    接下來就是較為關鍵的泡料了。


    像稻草那樣的造紙材料,普通浸泡即可,麻藤的話,得加適量的石灰水來浸泡,而像已經被敲成粗纖維的毛竹,就得用大量石灰再加水來浸泡,浸泡時間也會長上很多,起碼需要浸泡上半個月。


    穀距


    接下來就是煮料了。


    煮料的作用,是通過一定的輔料,來對浸泡好的造紙原料進行高溫處理,將粘連在纖維之間的果膠、木素等除掉,使纖維分散開來而成為紙漿。


    但煮料過程也隨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比如說煮麻藤先用石灰水泡個10分鍾,然後再放進煌鍋裏,與石灰水煮上個五天五夜,然後取出後堆置發酵一些日子即可。


    而用稻草來造紙的話,就隻需要用少許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發酵,即可成為紙漿。


    至於用竹子來造紙的話,不僅浸泡時石灰水的濃度得適當增加,蒸煮的時間也要加長。


    而最為關鍵的,是煮料之後的發酵。


    發酵是需要加入特殊輔料的,不同的造紙方法,發酵輔料的配方也大不相同,比如說史上有名的富陽竹紙,就采用了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輔料,那就是人尿,俗稱人尿發酵法。


    這跟電影《紅高粱》裏用人尿來發酵釀酒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因為保密的需要,鄭經暫時是不會將具體的發酵配方告知老王頭的,反正就算是試製竹紙,光是前期的浸泡加蒸煮,就得耗上起碼近一個月時間。


    在費了一大通口舌之後,他總算是給老王頭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聽說新東家竟然是造紙的行家,並且還有獨家配方,他即刻就開心地離去,準備按東家的吩咐,去收購適量的毛竹來試製新的竹紙。


    對於還得依靠薪酬來養家的工匠們來說,能夠忙起來,就意味著收入,這遠比原來的半停工狀態要踏實得多。


    試製竹紙的事情總算是安排了下去。


    隻不過對鄭經來說,更重要的事情還在後頭,那就是重新規劃和擴建作坊。


    現有的作坊雖然也勉強能用,但規模卻遠遠達不到鄭經的要求,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純手工模式的造紙,效率實在是太過於低下,因此,重新對作坊進行規劃和擴建是很有必要的。


    別的不說,像竹子的破碎,高嶺土的研磨,紙漿的打漿,紙張的烘幹等,得采用機械化工藝吧?


    這些都得他親自來設計。


    實現起來倒是沒太大的難度。


    別看這暫時還是一個機械化應用程度極低的時代,但有些建議的機械化發明已經是出現了的,比如說水碾、水磨、水碓、水車這四大農業工具,早在西漢到晉朝就已經發明了出來。


    水磨,可以用來研磨高嶺土或水泥。


    水碾,則可以用來對紙漿進行碾漿。


    鄭經需要做的,就是在現有的水碾、水磨技藝上適當加以改進、優化即可,連“發明”的借口都用不著找。


    當然,在改造工坊之前,還有一樣東西確實是必須提前“發明”出來的,那就是土法造水泥。


    假如缺了這樣東西,想要來建造可以用來推動大水磨和水碾的引水渠及磨坊,難度可是要大上許多許多。


    還有,像大規模浸泡池、發酵池、撈紙池、烘幹塔等工坊的建造,也需要用到這樣東西。


    這東西造起來其實也沒難度。


    最為簡單的土法燒水泥,就是把石灰石和粘土破碎後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煆燒成熟料,然後用熟料和煉鐵後剩的礦渣同磨,就成了水泥。


    用土法燒水泥,所需的場地和設備也極為簡略,最簡單的,就是一座燒窯,再加一台研磨機。


    而造紙所需添加的高嶺土,也是需要煆燒和研磨的,因此,他立即又吩咐起了小魯:“再去找人來在這裏建一座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