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係統商場裏麵還多出了魚雷轟炸機?”


    收迴思緒,楊帆突然看見係統商場裏還出了個“new”圖標,仔細一瞧原來是魚雷轟炸機。


    這個玩意對付海上艦隊非常有力,中小艦艇完全可以一發入魂,哪怕是航空母艦挨上一發那也得傷筋動骨,甚至是直接被擊沉。


    不過目前魚雷轟炸機對自己來講,卻顯得有些雞肋。


    魚雷轟炸機首次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運載的魚雷是專門為空中發射而設計,比潛艇和水麵艦艇使用的魚雷更小更輕。


    盡管如此,空中魚雷的重量可以高達2,000磅(910公斤),是現代單發轟炸機的炸彈載荷的兩倍以上,承載它的飛機通常需要專門為此目的而設計。


    魚雷主要用來打擊水麵艦艇的水下部分,以撕開軍艦裝甲,導致海水大量湧入的方式來摧毀目標。


    魚雷的威力不是炸彈能比的,1000磅炸彈,500磅戰鬥部魚雷,魚雷擊中目標的威力卻要大得多。


    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1000倍左右,爆炸威力不會被釋放掉,所以同樣當量的爆炸所傳遞的能量,在水下比在空氣中也要大1000倍,這就是著名的”倍增效應“,如此大的能量足以撕裂軍艦的船體材料。


    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攻擊的是軍艦的上層建築,魚雷機攻擊的是軍艦的水線部位,一個隻是打擊非致命部位,而另一個卻能使敵人軍艦全船進水然後沉沒。


    就好比今天楊帆出動了大量轟炸機去炸鬼子一艘航母和兩艘驅逐艦,30架轟炸機費了老大勁,基本上將攜帶的炸彈全部給仍光,到了最後才勉強將鬼子艦隊全部炸沉。


    反過來,若是發射魚雷的話,隻需要五六發命中鬼子的艦隊,基本上就可以打完收工。


    隻不過,魚雷轟炸機有很弊端,製約了它的實戰效果。


    首先魚雷轟炸機關鍵限製是,在發射魚雷之前,必須在朝著目標船在恆定高度30米處沿著一條長而直的航線飛行。


    當進入水中,特別是進入波浪中時魚雷容易損壞。理想狀況是將魚雷瞄準波浪的底部,但這在實戰中很難實現。


    另外因為魚雷太沉,導致魚雷機速度慢,再加上投彈要求魚雷機直線飛行,這導致魚雷機就是護航機的活靶子,也非常容易受到防空火力,特別是重型高射炮(的攻擊,基本還沒投彈就被幹掉了。


    另外魚雷速度太慢,故障率高,即便投了也未必能擊中。


    所以,如果攻擊者沒有具備空中優勢或製造意外,魚雷轟炸機就會遭受重大損失。


    中途島戰役是最好的例證,在這場戰役中,美方的空軍八號潛水轟炸機錯過了日本航母。


    而由中尉指揮官約翰·沃爾德龍領導的魚雷中隊8被日方航母發現並攻擊,沒有與潛水轟炸機或戰鬥機的任何協調,所有vt-8的tbd毀滅者都被擊落,而日方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vt-8之後是魚雷中隊vt-6遇到了幾乎相同的命運。最終3個中隊的41架tbd魚雷機隻有5架返航。


    不過,有總比沒有要強,可以先購買幾架魚雷轟炸機供空軍部隊訓練使用,將來多半免不了和小鬼子海軍在海麵上進行大戰,提前準備一下是不會有錯的。


    一時無事,楊帆再次進入淘寶工作室,研究海軍建設手冊。


    現在陸軍方麵算是底蘊深厚,有著極為強大的戰力,空軍方麵也有模有樣,能自保領空,最欠缺的就是海軍了。


    軍事界中有一句老話:“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當然以上時間劃分隻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其根本含義是指各軍種尤其是海軍最需要文化、創新、技術和戰爭經驗的曆史積澱,必須進行漫長艱苦的建設、訓練、創造和實踐。


    在傳統的陸海空三軍中,相對來說組建陸軍最簡單,普通士兵隻需要經過三個月的基本訓練,就可以掌握武器使用和簡單單兵戰術動作。


    訓練一年差不多就能算是老兵了。就是基層軍官也隻要四年的軍校培訓。


    看起來高大上的空軍,即便是空軍最核心力量的飛行員,整個培訓過程也就幾年時間,數百飛行小時也就能達到了。


    相比之下,要建設一支海軍可遠比陸軍、空軍要複雜太多了。


    在陸海空三軍中,作戰艦艇的建造,無論是技術,原料,還是成本,毋庸置疑和陸軍空軍的裝備相比,都是最高的。


    一艘作戰艦艇,遠遠不是一艘船這麽簡單,要包括航海、通訊、電子係統、武器係統等多個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係統,要整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整體戰鬥力,絕對是個複雜的係統工程。


    一艘作戰艦艇的建造周期,短則兩三年,長則六七年,而整個使用周期更是長達五十年。


    特別是海軍航母,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是真正的大國重器,堪稱****的基石,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力最高等級的體現。


    海軍是毫無爭議的技術軍種,就以作戰艦艇來說,每個係統每個部門,都是具有各自的專業性,不經過專業培訓,幾乎不可能跨行業跨部門工作。


    簡單來說,負責開船的,不可以去操縱艦炮;會操作雷達的,肯定不會幹帆纜兵的工作。


    而一艘艦艇要能夠正常行駛、作戰,需要各係統各部門的通力協作,這樣就要求不但每個係統每個部門都能正常發揮運轉,而且還要其他係統其他部門默契協同融合。


    說起來簡單,真正要做到絕對很不容易,就是一輛小車要能正常行駛也需要時間磨合,更不要說是一艘排水量幾千噸的艦艇了。


    “麻蛋的!建海軍也太麻煩了,果然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合上海軍建設手冊,楊帆頭疼的揉了揉額頭,即便有強大的外掛在手,即便舍得花大價錢往海軍方麵砸資源,但是也沒有辦法在強大的日本海軍眼皮子底下建立起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艦隊!


    目前能做的隻能是不斷的夯實根基,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在膠州灣和近海防線猥瑣發育,等到兩年後小鬼子跟美國人打得頭破血流遭受重創時,自己便可以大展拳腳瘋狂暴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淘寶去抗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夢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夢人並收藏帶著淘寶去抗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