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連續晴了一個多月,五月末的一天,遲衡累極了,臥在石階旁睡著了,天淅淅瀝瀝下起雨來,他感覺到了雨打在身上、臉上、有水順著土流下,流過臉龐,清清涼涼的,但他懶得醒來。


    “遲衡,醒醒。”


    遲衡睜開眼,看到泥水淌過,而後向上,是恆素關切的臉和一把傘。遲衡起身,雨劈劈啪啪下得很大,樹被吹得往一邊倒,甚至跟連根拔起一樣。遲衡抹了抹臉,一手的泥。


    “迴寺廟吧,這雨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了了。”


    遲衡收拾起工具,默默地迴了寺廟,這是修路來第一次迴寺廟。青竹寺旁有一個青竹林,青竹修長,蒼蒼翠翠,竹葉簌簌作響,斜雨密密地打下,大風一刮,竹子一起傾斜又直起彈起水花無數。


    竹中間一條小路。


    清幽,而如入深潭一樣,遲衡駐足。


    恆素手執傘柄迴頭:“遲衡,怎麽了?雨越下越大了。”執傘已經沒有用了,擋是擋不住四麵八方來的風雨,斜斜的雨都打到了腰上,褲腿更是全濕了。


    遲衡繼續往前走。


    二人一前一後,迴到寺中,恆素恭恭敬敬地拜了石佛,眸子看遲衡,遲衡也擺了一擺。寺中本極幹淨,恆素進去隻有鞋子的水印,但遲衡渾身是泥水,尤其是腳下,一踩一個泥印子。往蒲團上一跪,蒲團立刻沾上了泥和水。


    拜過佛,恆素脾氣極好地讓他洗澡。


    青山寺的後頭,有一個山泉,山泉是凹進去的,上麵有巨大的石頭擋著,下邊天長日久形成一個天然的池,水深過腰,僧人們就在此處沐浴。


    站在泉池裏,聽見水聲嘩嘩看得見水花四濺,卻淋不到雨。


    遲衡從頭到腳洗個徹底。


    風餐露宿,他常常就地一躺了事,連臉都懶得抹一把水,更別說洗澡,天氣一熱,都能聞見發臭的味道了,小栗子每次見他又怕又捂鼻子。


    頭發也過肩了,胡子也長了。


    他先將頭發和臉洗幹淨,而後把身上的汙垢一寸一寸搓下來,洗得很認真,他的手勁大,皮都被搓得紅通通的才罷休。


    遲衡足足洗了半個多時辰。


    雨都停了,他出來,感覺渾身輕了許多,風一吹,半幹的頭發也飛散開來,渾身如要飛起來一樣飄逸。穿上淡灰色的舊僧袍,僧服寬寬大大,走一步都生風一樣,他汲著木屐,迴到寺中。


    小栗子正在咿咿呀呀念經,訝異地看著他,經都忘念了。


    恆素給遲衡拿了刮胡子的刀片。


    遲衡對著銅鏡,三下五除二刮了起來,末了忽然自嘲,難怪都說三千煩惱絲,胡子也一樣,如果都刮個一幹二淨,想必塵世的苦惱就會少一大半。


    他跑到老方丈跟前,說要剃度。


    老方丈淡然抬頭:“心若眷戀紅塵,剃度又如何?‘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心若向佛剃度不剃度都一樣!”


    遲衡沒強求。


    五月過去,是六月,六月天熱,早晨晚上猶可,中午太陽直直曬在石頭上,別說鑿石,就是踩在上麵都發燙得不行,更別說汗流如注,全身被曬到幾乎要燒起來。


    但遲衡沒法歇下來,所幸趁著大中午的點火,燒石。


    鑿得還比以前更輕易了。


    六月七月下來,遲衡就曬成了木炭。且說,六月的一天裏,天曬得厲害,他正鑿路,不經意抬頭,看見下邊有個女子正向上爬,懷裏綁著一個二三歲的孩童。遲衡看看天空,那太陽毒辣得看一眼眼睛都要著火一樣。


    遲衡下去:“孩子給我罷。”


    那婦人年近三十歲模樣,曬得滿臉通紅,麵容普通,一看就是安分守己的婦道人家。她本艱難地爬著,被驚了一驚,慌神後定□來:“多謝大哥,我自己能行。”


    頂著烈日,怎麽能行?


    那孩子也被曬得蔫蔫的,眼眸極乖巧地看著遲衡,不哭不鬧,隻抓著母親的衣襟。


    遲衡還是接過那孩子。


    迴到寺中,那婦人極為認真地拜了佛,抽了一支上上簽,又請恆戒為她誦經,神情極為虔誠。眼看天色漸晚,迴是不可能的,她就在偏堂住下了,與眾人一同吃了齋飯。


    夜,無月,卻不算暗,蒼穹籠著青山,泛著淡淡的光芒。


    遲衡難得迴一次寺廟,又去泉池那邊洗澡。


    夏夜,四處極安靜,遲衡正緩步行,忽然就聽見一些異響,簌簌作響,而且極為混亂,他疑惑地輕步朝聲音走過去,就聽見啪啪的聲音,像肉搏一樣。


    山頂哪來的人?


    遲衡還沒來得及細想,就聽見一聲嬌喘:“冤家,慢一點兒。”


    “這般舒爽,叫貧僧怎麽慢得下來。”


    而後就是劇烈喘息的聲音,和肉與肉相擊的聲音,隨著恆戒越來越賣力的聳動,那婦人先前還壓抑呻吟,到後來幾乎是*起來。不提二人巫山*,弄淫作樂,不慎聽了春宮的遲衡急忙輕步離開。


    遲衡就是心如死灰,遇了這情形也忍不住皺眉。不多時,那婦人迴來,麵色泛紅,卻依舊是極為認真地淨手,拜了佛,而後哄著孩子睡覺,臉色虔誠而拘謹。


    遲衡坐於石佛前。


    不多時,恆戒也迴來了,挨著遲衡身邊坐下,誦了一會兒經。遲衡聽得出來,這次誦經極為認真。誦完經後恆戒睜開眼,見遲衡還沒走,放下木魚道:“遲衡施主,即使僧人,也有六根未盡的。”


    遲衡皺眉。


    “五年前她來寺中拜佛求子,她因久未得子,被婆家嫌棄丈夫打罵。那一年,她一人隻上山來都不下十來次,山路不好走,她一人困在半路,貧僧見她虔誠,遂扶了一段,久而久之,風過香來,聽她過得艱辛心生憐憫。”


    遲衡沉默。


    “四年前,她又來到寺中,說若再不懷子隻怕是要被休了……貧僧一時……就做下了這事。”恆戒出奇的平靜。


    遲衡道:“說來說去,都是她的錯?”


    恆戒沉默半晌,道:“貧僧的錯。自她第一次來,貧僧就起了心思。因為她總在十五過來,貧僧就記下了,每次都借故到山下去以期遇上。她後來求子心切,也是貧僧誘她墮入的。”


    看來,那孩子是恆戒的了。


    “你可曾想過,她丈夫若知道孩子是你的,將如何責罰她?你在寺中萬事不管,卻不知道她會怎麽樣!”


    “她夫家若願意放她走,或者她願意離開夫家,貧僧願意還俗。”


    一切盡在不言中。


    婦人的夫家大約知曉的,但寧願將錯就錯,而婦人也並沒有和恆戒私奔的意思。


    遲衡想,世事萬千終有自己不能理解的,比如露水姻緣,比如為了傳宗接代而傳宗接代。


    次日婦人攜著孩童在院中玩耍,恆戒蹲在一旁,任孩童摩挲他的光頭。他的笑容極為和藹,她的麵容極為平靜,即使二人目光相對,也絕沒有那種願意拋棄世俗而私奔的熾熱。


    遲衡帶著鑿子下山去。


    過了兩日,那婦人就帶著孩童下山去了,恆戒將他們護送到山底,迴來時數日沉默,每晚誦經到極晚,又過了數日才又迴複以前那模樣。遲衡呆在青竹寺的日子裏,那婦人又帶著孩子來過兩次,每次拜佛都極為虔誠,話語極少,也給青竹寺帶來了一些家釀的極甜的蜜果。一桌子人默默把蜜果子吃完,垂垂老矣的方丈說了一句:“一念傾,一念生,我佛慈悲。”


    恆戒恆素和小栗子雙手合十:“我佛慈悲。”


    遲衡曾想過,也許有一天婦人的丈夫會發怒;也許有一天那孩童會察覺,也許有一天……“砰!”遲衡捂住了手,火辣辣的疼,剛才一分神又砸手上了。


    七月裏,天氣依舊燥熱。


    那石階已有模有樣,七月十四那日,方丈、恆戒、恆素、小栗子都來到河邊,恆素沒有送來食盒,而是提了許多蓮花燈:“今日是七月十四盂蘭盆節。”


    遲衡一愣:“盂蘭盆節?”


    青竹寺的擺設亦與平日不同,這一天香案前,擺了好幾個方桌,每個桌子上均擺有瓜蔬果品。一切完畢,方丈開始誦經。


    誦經完畢放焰火,放完蓮花燈,再誦經。


    不與惡俱,三業清淨。


    蓮花重重燈焰顫顫,遲衡將兩盞蓮花燈放入河裏,微風吹起漣漪,那蓮花燈卻逡巡著又迴到遲衡手邊,薄薄的蓮花瓣數次拂過遲衡的指肚,遲衡連推了三次,蓮花燈才依依不舍順著水飄開了。


    百來盞蓮花燈在河裏飄著。


    恆素道:“遲衡,今日百鬼夜行,你還是在寺裏呆著吧。”


    遲衡反問:“是否所有的鬼魂將來取走蓮花燈?你們先迴吧,我再呆一會兒。”他在河邊抱著膝蓋坐了一晚,半夜倦意上來,他感知到身邊似有人,遂緩緩抬頭,隻見那河上有許多白色的影子徘徊而行,如衣袂飄飄,他們並不敢靠近遲衡,有些俯身要去撿拾那蓮花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棘子並收藏行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