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沒學識的人越是對文化的渴望,越是閉塞的地方越對大城市的向往。
現在家裏的老爺子就是這般,冬日裏無事,老爺子就叨念著自己的過往,也唉聲歎氣地說著沒有好好送孩子上學。
農村的老人就沒有退休一說的,幾乎每個人一生都有幹不完的事情,吳老爺子也是這樣,不過這幾年日子好過了,家裏分家了,兩個老人倒是和吳衛平一家一起吃飯,不過住都沒住在一起,寒假了吳衛平也去給鋪子幫忙。
最近臘月到來,是農閑的時候了,能忙一樣東西倒是不錯。吳衛平上輩子本來就是文學專業畢業的,寫幾個字倒是還成,現在學校上毛筆課大部分都是玩來著。
年底到了吳衛平也想著練練到時候寫幾個字。拿起筆杆子寫多了還是有些費勁的,不過書法這個東西和想法建議不一樣,有個積累的過程。
一直沒寫毛筆字的吳衛平要是來一幅草書,行草什麽會嚇到人的,吳衛平隻能從楷書寫起,文征明的小楷正合適。上輩子吳衛平就喜歡文征明的楷體。
這個年紀寫正楷倒是很常見,其實不少民間人士的書法寫的就很不錯,隻是沒有靠著賺錢作為職業。
吳衛平一下子勤奮起來,在家裏練起了毛筆字,家裏人雖然詫異倒也不會說什麽,隻要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本身就有了上輩子的記憶,開始寫還有些生澀,不過進步真是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吳衛平寫著寫著,就認真的來了一篇《十誌草堂》,這個不僅僅是吳衛平驚訝了,家人也被驚到了。吳衛平驚訝的是自己的進步,家裏人驚訝的是這個天賦。
吳衛平家的左邊是一家姓楊的人住的,老楊做過支部書記的,還是很有文化底子的,也能寫一手好字,雖然是老幹部體,但也拿得出手。一大把年紀了,村裏還經常請他寫字,這會兒老爺子正拿著吳衛平的字去讓老楊指點呢。
“楊叔請您看看,最近我那長孫練毛筆字,這寫的我看是挺工整的,您指點一下。”楷書能不工整嗎?毛筆字哪有以工整來評價的。
“那我看看啊。”那邊老楊戴起老花鏡端著紙張細細一看,眉頭一張一皺,端詳了許久。
“安生啊,這是你家孫子寫的,不是那個大人寫的,初中有著這樣的水平相當不錯了。”說著還不怎麽相信,拿著字更字帖上比照比照。
“真的,就在家裏寫的,這墨跡剛剛幹不久啊。”
“真的,那這個孩子有這天賦啊,安生啊,家裏有條件了,這孩子要好好培養啊,不要隻顧著賺錢啊。有時間帶我這邊來一起寫寫字。”老爺子聽完直直點頭,那個高興啊,家裏能出文化人,那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啊。
好吧,至此吳衛平能能寫得就寫一副好字的消息就流出開了,雖不至於被傳為神童,但也不差了,吳衛平是越寫越熟練,大字還不成,但是楷書小貼小聯的已經能拿得出手了,家裏的小對聯自己包辦了。
不說老爺子和吳衛平自己,臘月裏忙起來的還有吳啟旺。老吳家的人做事情還真有些天賦,但是上輩子感覺就差一個運氣,家裏要是搞企業,吳衛平覺得可以從天賦開端了,說起來有點吹牛了。
吳衛平的老爸有個朋友,是村裏麵的篾匠性李,以前吳啟旺沒事的時候會看他製作各種篾製品也就是用竹條編的東西。吳啟旺看一看問一問就學會了不少,自己也能動手製作了。
早年間在農村學手藝可是很莊重的事情,也有怕教出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家裏二叔學了木匠手藝那是正兒八經的拜師學藝的。至於吳衛平的老爸,家裏弟弟們小,為了活計哪裏哪裏還有條件讓他去學習手藝啊啊。
好在吳啟旺自己聰明,加上朋友肯教,這個學習能力吳衛平都不得不點讚啊。吳衛平最佩服的就是老爸的學習能力,隻是上輩子被農活耽擱了。
所以冬日裏吳啟旺也會砍些竹子迴來,然後製作一些竹製品。以前家裏窮的時候也會製作幾個拿到集市上賣,竹子做的東西算是比較耐用,隻要沒有破損,沒有外來的需求,村裏人買的不是很多。因為需求不是很大,並沒有得到重視。連他的朋友也就是哪位篾匠也是以種田為主,隻是有人需要了才會製作幾個當做一些外快。
今年冬天也是如此,一些人需要什麽東西了了就去預定。吳啟旺自然也要製作,家裏需求蠻大的,因為茶園那邊就要很多的竹簍,也有別人來預定。
所以冬日裏沒外出的時候,吳啟旺就和李篾匠一起編東西。今年預定的竹簍,鬥笠特別多,明年開始大家都要采茶了,小竹簍加鬥笠基本上是標配,所以每家每戶都需要,每戶定一兩個也有幾百個,所以大家在冬日裏閑暇的時候,他們兩個現在很忙。
“現在采茶要用很多竹簍,這東西用的很頻繁,每天都使用,基本上一年就需要換,即便保護好的也拖不過兩年,我看篾匠以後也會吃香,也不用風吹雨淋的。”一邊幹活,吳啟旺一邊說道。
“主要還是要能賣出去,這活計真幹起來,在村子裏也幹不了一年,一個五六塊,一百個也才五六百,加上其他東西七七八八的頂多一兩千塊錢,現在村裏種茶那麽火,你們家今年就賺了幾萬了。”李篾匠說道。
每邁出新的一步都需要勇氣,很多人都是因為擔心未知的改變,固守在自己現有的位置上,終身難以突破自己。不經意的選擇往往是人生的岔道口,每一個yesorno都是對未來的預判。
吳衛平家比起別人有優勢,那就是有點家底,敢去嚐試。似乎一下子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天賦。好吧,千言萬語就一句話——不管好壞,我敢做。
現在家裏的老爺子就是這般,冬日裏無事,老爺子就叨念著自己的過往,也唉聲歎氣地說著沒有好好送孩子上學。
農村的老人就沒有退休一說的,幾乎每個人一生都有幹不完的事情,吳老爺子也是這樣,不過這幾年日子好過了,家裏分家了,兩個老人倒是和吳衛平一家一起吃飯,不過住都沒住在一起,寒假了吳衛平也去給鋪子幫忙。
最近臘月到來,是農閑的時候了,能忙一樣東西倒是不錯。吳衛平上輩子本來就是文學專業畢業的,寫幾個字倒是還成,現在學校上毛筆課大部分都是玩來著。
年底到了吳衛平也想著練練到時候寫幾個字。拿起筆杆子寫多了還是有些費勁的,不過書法這個東西和想法建議不一樣,有個積累的過程。
一直沒寫毛筆字的吳衛平要是來一幅草書,行草什麽會嚇到人的,吳衛平隻能從楷書寫起,文征明的小楷正合適。上輩子吳衛平就喜歡文征明的楷體。
這個年紀寫正楷倒是很常見,其實不少民間人士的書法寫的就很不錯,隻是沒有靠著賺錢作為職業。
吳衛平一下子勤奮起來,在家裏練起了毛筆字,家裏人雖然詫異倒也不會說什麽,隻要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本身就有了上輩子的記憶,開始寫還有些生澀,不過進步真是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吳衛平寫著寫著,就認真的來了一篇《十誌草堂》,這個不僅僅是吳衛平驚訝了,家人也被驚到了。吳衛平驚訝的是自己的進步,家裏人驚訝的是這個天賦。
吳衛平家的左邊是一家姓楊的人住的,老楊做過支部書記的,還是很有文化底子的,也能寫一手好字,雖然是老幹部體,但也拿得出手。一大把年紀了,村裏還經常請他寫字,這會兒老爺子正拿著吳衛平的字去讓老楊指點呢。
“楊叔請您看看,最近我那長孫練毛筆字,這寫的我看是挺工整的,您指點一下。”楷書能不工整嗎?毛筆字哪有以工整來評價的。
“那我看看啊。”那邊老楊戴起老花鏡端著紙張細細一看,眉頭一張一皺,端詳了許久。
“安生啊,這是你家孫子寫的,不是那個大人寫的,初中有著這樣的水平相當不錯了。”說著還不怎麽相信,拿著字更字帖上比照比照。
“真的,就在家裏寫的,這墨跡剛剛幹不久啊。”
“真的,那這個孩子有這天賦啊,安生啊,家裏有條件了,這孩子要好好培養啊,不要隻顧著賺錢啊。有時間帶我這邊來一起寫寫字。”老爺子聽完直直點頭,那個高興啊,家裏能出文化人,那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啊。
好吧,至此吳衛平能能寫得就寫一副好字的消息就流出開了,雖不至於被傳為神童,但也不差了,吳衛平是越寫越熟練,大字還不成,但是楷書小貼小聯的已經能拿得出手了,家裏的小對聯自己包辦了。
不說老爺子和吳衛平自己,臘月裏忙起來的還有吳啟旺。老吳家的人做事情還真有些天賦,但是上輩子感覺就差一個運氣,家裏要是搞企業,吳衛平覺得可以從天賦開端了,說起來有點吹牛了。
吳衛平的老爸有個朋友,是村裏麵的篾匠性李,以前吳啟旺沒事的時候會看他製作各種篾製品也就是用竹條編的東西。吳啟旺看一看問一問就學會了不少,自己也能動手製作了。
早年間在農村學手藝可是很莊重的事情,也有怕教出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家裏二叔學了木匠手藝那是正兒八經的拜師學藝的。至於吳衛平的老爸,家裏弟弟們小,為了活計哪裏哪裏還有條件讓他去學習手藝啊啊。
好在吳啟旺自己聰明,加上朋友肯教,這個學習能力吳衛平都不得不點讚啊。吳衛平最佩服的就是老爸的學習能力,隻是上輩子被農活耽擱了。
所以冬日裏吳啟旺也會砍些竹子迴來,然後製作一些竹製品。以前家裏窮的時候也會製作幾個拿到集市上賣,竹子做的東西算是比較耐用,隻要沒有破損,沒有外來的需求,村裏人買的不是很多。因為需求不是很大,並沒有得到重視。連他的朋友也就是哪位篾匠也是以種田為主,隻是有人需要了才會製作幾個當做一些外快。
今年冬天也是如此,一些人需要什麽東西了了就去預定。吳啟旺自然也要製作,家裏需求蠻大的,因為茶園那邊就要很多的竹簍,也有別人來預定。
所以冬日裏沒外出的時候,吳啟旺就和李篾匠一起編東西。今年預定的竹簍,鬥笠特別多,明年開始大家都要采茶了,小竹簍加鬥笠基本上是標配,所以每家每戶都需要,每戶定一兩個也有幾百個,所以大家在冬日裏閑暇的時候,他們兩個現在很忙。
“現在采茶要用很多竹簍,這東西用的很頻繁,每天都使用,基本上一年就需要換,即便保護好的也拖不過兩年,我看篾匠以後也會吃香,也不用風吹雨淋的。”一邊幹活,吳啟旺一邊說道。
“主要還是要能賣出去,這活計真幹起來,在村子裏也幹不了一年,一個五六塊,一百個也才五六百,加上其他東西七七八八的頂多一兩千塊錢,現在村裏種茶那麽火,你們家今年就賺了幾萬了。”李篾匠說道。
每邁出新的一步都需要勇氣,很多人都是因為擔心未知的改變,固守在自己現有的位置上,終身難以突破自己。不經意的選擇往往是人生的岔道口,每一個yesorno都是對未來的預判。
吳衛平家比起別人有優勢,那就是有點家底,敢去嚐試。似乎一下子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天賦。好吧,千言萬語就一句話——不管好壞,我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