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高季昌遣使至西京,賀李存勖稱帝。存勖大喜曰:“高節度曾為梁太祖養子之童仆,竟不必深仇,遣使朝賀朕複國,真是君子風範也!”即重賞了使者,然大會文武,議定官職。納言江弘奏曰:“陛下,高季昌以大局為重,乃不可多得之忠臣也。今百官皆願陛下召其入京任職,臣懇請陛下從之。”存勖從之,遂遣使召其至西京任職去了。

    使者至江陵府,見了高季昌。季昌曰:“汝來有何事?”使者答道:“大唐天子命某宣主公至西京任職。”季昌曰:“若如此,何人任南平節度使耶?”使者曰:“請主公速起程,代任節度使之事,唐天子自有安排,請主公勿過問。”季昌遂留王炅、諸葛宗建等守江陵府,率其餘文武赴西京去了。

    十二月初三日,高季昌抵西京,見了李存勖。存勖曰:“朕滅汝國,卿怪朕否?”季昌奏曰:“陛下,何為‘汝國’?是我南平鎮,還是大梁?”存勖曰:“乃大梁也。朕未料卿乃大梁一臣子,竟遣使朝賀朕複唐耶!”季昌曰:“‘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問達於諸侯。’此乃諸葛亮《出師表》之言也。臣隻要保個性命,決不怪陛下滅梁國。”存勖大喜曰:“卿真是一忠臣也!”季昌曰:“陛下,臣孺子近日染風寒,病情危重,臣欲即刻迴江陵府探視,可否?”存勖曰:“若如此,請卿即刻迴去。朕命卿仍領舊職,並封南平王,加九錫,新年時可不親赴京城朝賀朕,當日便行。”季昌大喜,謝恩而去。

    於是高季昌於同光二年正月騎快馬迴江陵府,二月二十日抵江陵府。季昌遂大赦南平,並於農閑時節征發工匠,擴築江陵府。三月初,李存勖又賜其南平王印綬,並遣使送之。季昌上表謝恩,然避存勖祖李國昌諱,更名季興。四月又下詔,蠲免全境一年賦稅,並定十二月初三日為興平節。

    卻說高季興已稱臣於後唐,其餘諸侯聞訊,亦上表臣服。至同光二年八月,歧、楚、閩、吳越、南平、蜀、定難、北吐蕃及成德皆歸順後唐,並遣使納貢物。

    且說李存勖自諸侯皆臣服後,更加驕淫無政,生活奢華,不理國事,又煉仙丹,服後性情暴躁,好猜忌朝臣。同光三、四年間,即殺文官一百三十人,武官一百二十五人,共計二百五十五人,致使朝野大臣皆懼。後唐日漸衰落。

    同光四年二月,北都士兵因軍餉被克扣數月,不堪其苦,遂聚於營中,商議對策。士兵喝道:“吾等盡忠報國,理應受款待,但主將貪財,一連克扣軍餉數月之久,令吾等不堪其苦,吾等不反,還待何時?”一人曰:“眾人勿憂。今將帥貪財,官僚魚肉百姓,草菅人命,民不聊生,天下蒼生皆淪為逃荒之人,眾人甘心否?”士兵喝道:“不甘心!”此人又道:“若不甘心,請隨我與天下蒼生共舉義旗,浩浩蕩蕩,衝至官府帥營,誅殺貪官,剿滅官兵,並奪迴軍餉,共享勝利!那時,再無貧富之差,每人財產均等,眾人可快活創業了!”士兵喝道:“先生聖明,我等皆願隨先生起事!”此人乃何許人也?乃副將高玄侗。眾士兵遂推玄侗為安民太師,發布檄文,號召百姓於當月底圍攻帥營,欲奪迴軍餉。

    高玄侗遣使至附近各百姓家,傳遞檄文,命百姓同日俱起,圍攻帥營,再攻官府。百姓亦長期受官兵剝削,見之,無不欣喜,皆願隨玄侗及眾士兵起事。玄侗擇於二月二十六日夜,遣士兵三百人於帥營外點火、擂鼓,以此為號,自率主力隨後至帥營,並於一時辰後會合,然始圍攻。是日,北都兵主將樊惲戚正於帥營中悶坐,忽一部將報道:“不好,主公,中營士兵聯合百姓欲反,現已於帥營外點火、擂鼓,欲圍攻帥營,生擒主公。”惲戚大驚,即問部將道:“有多少人馬?”答曰:“某察營外士兵僅有三百人,某疑是叛軍先鋒,叛軍主將所遣勘察地形之隊。”惲戚問曰:“汝為何言是叛軍先鋒?”部將答道:“主公,某方才生擒了一叛軍小兵,此小兵言叛軍主將乃原中營副將高玄侗,其兵馬有千餘人也。”惲戚大驚失色,即召諸將入營商議對策。參將王珂曰:“主公可先遣使至西京,告知天子,同時調東營、西營及帥營精兵萬餘人平叛,以據守帥營。”其餘將士皆讚同。惲戚從之,即先遣使赴西京告知天子此事,然調精兵一萬人平叛。

    卻說高玄侗於次日子時發動總攻,玄侗親自出馬,大罵平叛之將孫邈程道:“吾與眾士兵兢兢業業,忘本報國,不知幾度險些戰死,理應受款待,但汝等卻貪財,克扣吾與眾士兵數月軍餉,汝等真是見利忘義,忘恩負義之人也!豎子!混帳!混帳!狗輩!狗輩!吾不滅汝,誓不為人!”邈程大怒曰:“汝等乃窮兵出身,混入軍中,為非作歹,搶奪軍糧,且無尺寸之功,竟妄想欲令吾款待汝等,真是無法無天!若汝等不即刻退兵,休想要性命!”玄侗亦怒,引兵殺來,戰了三合,邈程大敗而走,折兵大半。樊戚惲聞訊,大怒,親自引兵殺來,不一合,玄侗即一刀斬戚惲於馬下。餘部皆投降。於是義軍奪取帥營,東、西二營不攻自破。北都內城遂為義軍所占。玄侗乃親自赦免無辜罪犯,安撫百姓,並下令蠲免一年賦稅,日後僅收正稅,不收其餘苛捐雜稅。數日後,玄侗又將樊惲戚所克扣之軍餉皆補迴士兵。士兵及百姓無不愉悅。卻說李存勖聞訊後,大驚失色,即召百官商議對策。中書令李從珂奏曰:“陛下,丞相、領武德節度使兼數州刺史李耽能征善戰,可命其率軍五萬平叛,收複北都內城,命節度副使劉國遜代節度使,留守武德軍鎮。”存勖從之,即召李耽入京,然命其率五萬大軍平叛去了。又下詔,命武德節度副使劉國遜代節度使,留守武德軍鎮。

    三月十九日,李耽起程。耽亦痛恨李存勖無道,遂命行軍主薄張渙起草一書,然遣使攜書至北都內城,欲聯合高玄侗,圍攻西京,剿滅李存勖。書曰:

    唐丞相、領武德節度使兼數州刺史李耽告白於北都安民太師高玄侗麾下:今唐天子李存勖自恃複唐之功,驕淫無政,日夜飲酒作樂,任用貪官貪將,任由其魚肉百姓,剝削百姓,令蒼生不堪其苦,處水深火熱之中,難得苟全性命。高太師英明神武,以民為重,以人為本,均分財產,誅殺獨夫民賊,使耽自愧不如。今耽願與高太師一道,圍攻西京,剿滅官兵,廢黜昏君,使民生共享無貧富之樂,有糧可食,有房可居,有衣可穿也。耽再三拜辭。

    大唐同光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書

    且說高玄侗聞訊,大喜,即重賞了使者,然遣使迎李耽入城。此時北都外城守將聞訊,皆懼,遂獻城出降。此外,其餘五偏城此時亦皆投降。於是義軍占領北都全境。

    以四月十七日,李耽率軍入城。當日,高玄侗出城三十裏而迎,並設宴款待之。耽曰:“耽擇於五月初一吉日,與高太師圍攻西京,生擒李存勖,然立高太師為君,可否?”玄侗笑曰:“吾姓高,丞相姓李。吾地位卑賤,隻是一小兵,且不是帝室之胄,不可即正統也。丞相出身尊貴,又乃宗室,且德才兼備,可即皇帝位耳。待李存勖被生擒後,丞相可速即大統,吾願叩首稱臣,任宰輔輔政。”耽撫掌大笑。

    五月初,李耽、高玄侗圍攻西京城。李耽圍城西,高玄侗圍城北,李耽長子李從榮圍城南,高玄侗參將王如慍圍城東。西京留守張湣之懦弱,聞訊後不戰而降。李耽授其為監軍。李存勖聞訊,大驚失色,即親自率衛兵一萬三千人出城督戰。士兵因久扣軍餉,不願出戰,反而有大半者投降。尚書令孔範奏曰:“臣府庫內有銀三千兩,可將如此之銀賜與眾士兵,以安其心。”存勖從之,即遣使將三千兩銀皆賜與眾士兵。士兵喝道:“吾兒女皆因饑餓而死,吾有此銀何用?”拒收白銀。使者迴報存勖,存勖大驚,即單騎殺入義軍營中,砍傷士兵十餘人,然又衝出營外。李耽與高玄侗曰:“高太師,現可遣士兵射箭,生擒李存勖了。”玄侗從之,即親率一彪人馬,追住李存勖,然將其亂箭射死。在位四年,壽四十三歲。

    後人有詩歎曰:

    李亞子悠悠,軍才多如流。

    複唐身先士卒悠悠,驕奢淫逸敗死所誘。

    兒女君王氣如雲,古來昏君明君對悠悠。

    於是李耽入宮,自稱監國,處理大小一切事物,代行皇帝權力。六月初四日,因部將及李存勖舊臣皆推耽為帝,耽從之,遂於是日登壇接受皇帝位。高玄侗親自授其玉璽,百官跪於台下,三唿萬歲。耽曰:“耽無才無德,不可受玉璽,即正統,請有德行者受之。”玄侗奏曰:“陛下已祭拜了天地、宗廟,不可改口將帝位讓於他人也。”耽遂麵南而坐,受百官朝賀。耽下詔,大赦天下,並賜死舊朝奸臣,改是年為天成元年。以高玄侗為丞相,王如慍為太尉,張湣之為中書令,降將石之循為尚書令,石敬塘為大將軍,江弘仍為納言,安重誨為兵部尚書,韓洵宜為太師,其餘官僚,皆有封賞。尊李存勖皇後劉氏為煬高夫人,諡李存勖為煬高皇帝,廟號莊宗。封長子李從榮為秦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次子李從厚為蔡王;中子李從貞為汝王,領河中節度使;四子李從僖為宋王;幼子李從民為英王。李耽更名李嗣源,是為明宗。

    卻說天成元年七月,南漢乾亨八年,南漢主劉岩下詔曰:“今我國已繁榮昌盛,太平無事,但僅有嶺南一地,國土狹小無比。先帝之願即是一統九州,而未遂即亡。今朕國已曆二世,國泰民安,天兵戰必勝,攻必克,朕欲乘機北上,奪取中原,成先帝未遂之願。馬楚國力弱小,政令不一,諸王分據各州,且依附於中朝。固朕先攻此地,若其求救於中朝,朕便可順便剿滅中朝之兵,一箭雙雕也。便是其不向中朝求救,朕滅此國後,中朝定會銳氣大喪,不難攻之矣。”未知朝臣同意否?勝負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天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天誠並收藏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