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卡瑟、蕭風略顯輕鬆地采菇行動相比,山民們才是真正的辛苦,他們需要克服的困難並不是杜卡瑟能夠想象的。


    不過,麵對一年中收入激增的季節,山民們早已經把‘辛苦’這兩個字拋諸腦後,付出了許多的努力。


    羅大榮今年36歲,和絕大多數滇西北同齡人一樣,他初中畢業後就離開了學校,開始給家裏幫忙。到了適婚年齡,羅大榮就和比自己年輕兩歲的氣質結婚,很早就當了爸爸,如今孩子已經上初一了。


    孩子出生之後,羅大榮就和妻子到沿海地區打工,隻不過兩個人沒有文憑,也缺乏足夠的職業技能,也隻能在工地上幹苦力。10年下來,雖然積攢了不少繼續,但是卻因為母親的一場重病消耗一空,一朝返貧!


    在農村,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最害怕發生的事情就是生病和讀書,這是兩種經濟負擔極大的事情,許多剛剛脫貧的家庭往往因此返貧。


    農村醫療保障製度的不健全是城裏人所無法想象的,即便這些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陸續展開,但是對於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農民的負擔還是極重的。


    羅大榮還算運氣,耗盡繼續的治療把母親的性命救了迴來,並沒有像某些家庭那樣,人財兩失!


    不過,為了照顧母親和孩子,羅大榮夫婦不得不結束在鵬城的打工生涯,迴到鏡湖地區,開始了新的奮鬥。


    還好這時候‘鏡湖景區’已經開放,羅大榮夫婦很容易就在‘鏡湖集團’旗下找到了一份臨時工的工作,在農忙的季節到農場、牧場幫工。


    其實,和羅大榮夫婦一樣,銀杏村周邊的存在有超過2000名壯勞力成為了‘鏡湖集團’的固定臨時幫工,他們算是‘鏡湖集團’的編外員工,除了不能享受諸如五險一金以及過年過節的福利之外,待遇還不錯。


    以羅大榮夫婦為例,他們到農場幫忙摘果一天的報酬是100元,這在滇西北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了。在姚州市內,目前普通建築工人的報酬才是80元/天,而且摘果的活計輕鬆,還能給家裏的小妮帶點水果迴去吃。


    羅大榮夫婦每年在‘鏡湖集團’幫工的時間將近200天,夫妻倆一年也能掙到4萬元左右,雖說比在鵬城打工少一點,卻也有著諸多好處。


    一來,他們可以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小孩,空餘時間還可以經營家裏的山林、農田,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如此算下來,羅大榮夫婦發現在家裏的收入和生活質量提升了好多,美中不足的是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成為‘鏡湖集團’的正式員工。要知道,‘鏡湖集團’最基層的員工每個月的收入都不會低於5000元,再加上年節福利、加班補貼以及年終獎金,一年收入10萬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在如今的鏡湖地區乃至姚州,能夠進入‘鏡湖集團’工作已經是一件最體麵的事情,甚至比公務員還要熱門。每年的畢業季,姚州乃至滇西北眾多家庭都會行動起來,把在外地念大學的孩子喊迴來,讓他們參加‘鏡湖集團’的招聘會,爭取能夠獲得入職機會。


    每年,‘鏡湖集團’都會根據臨時幫工的表現,酌情把一些表現出色的幫工收入集團內部,這也是‘鏡湖集團’在激勵管理上的重大舉措。


    對於文化程度較低的臨時幫工來說,能夠進入‘鏡湖集團’,頗有些魚躍龍門的感覺,從此人生大不同。


    羅大榮在‘鏡湖集團’的內部積分已經排到了最前列,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元旦的時候,他有很大的可能成為‘鏡湖集團’的正式員工。


    不過在此之前,羅大榮和妻子不會太過放鬆,今年還是會和往年 一樣到碧羅雪山的森林裏,尋找更多的珍貴野生菌,貼補家用。


    小時候,羅大榮就經常跟著父親、爺爺進山采山貨,這也是他們一家一年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家裏的油鹽、置辦的衣服、讀書的錢、人情往來等等,都要靠著一隻隻山雞、一朵朵蘑菇收集而來。


    隻不過以前的鏡湖地區交通不發達,物資流通不便,這些辛辛苦苦采集迴來的山貨價格一般,這也是羅大榮長大後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


    不過,如今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和‘姚銀高速’的全線貫通,山貨在‘銀杏新區’的集貿市場可是非常搶手,價格也是令人滿意。


    每天一大早,來自姚州乃至滇南各地的山貨商人都會蜂擁而來,在‘銀杏新區’的集貿市場擺攤收購,方圓三十公裏的山民們手裏的山貨有了最好的去處。


    相比於其他的地方,有了‘鏡湖集團’的規範運營之後,外地客商在‘銀杏新區’的壓價行為並沒有太過分,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山民的利益。


    這兩年來,羅大榮夫婦每一個雨季的收入都不會低於3萬元,再加上平時他打獵以及采集的山貨,每年在這方麵的收入超過了4萬元!總體而言,羅大榮全家包括山林、土地的產出,年收入達到了10萬,這個數字是前些年大家永遠無法想象的。


    今年雨季開始之後,羅大榮也是和妻子一起,每天淩晨四五點就出發,在礦燈的指引下,深入碧羅雪山深處,采集包括鬆茸、牛肝菌、羊肚菌等等珍貴野生菌。


    每天天還沒有亮就出發,尤其是遇到下雨的時候,山路泥濘難行,夫妻倆都不知道要摔幾次跤才能滿載而歸?


    城裏人在吃著鮮美無比的鬆茸,並無法想象到這些鬆茸究竟是曆經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才能在餐桌上和他們見麵?


    生活中是艱難的,但是羅大榮一家都滿懷樂觀和信心,日子在一天天變好!


    羅大榮夫婦背著背簍出現在集貿市場的時候,渾身上下幾乎都濕透了,褲子上的泥巴到處都是,但是守在集貿市場的客商一點都不嫌髒,紛紛圍了上來。


    隻要在‘銀杏新區’收購山貨的老人都知道,羅大榮夫婦采集的山貨品質最好,能夠拿下他,就意味著自己在高端客戶上有了新的進展。


    隻可惜,像羅大榮這樣的優質供貨商,向來都是客商們爭搶的對象,要想得到他的信賴,並不容易。


    “諸位老板,實在不好意思了!”羅大榮謝絕了客商們的邀約,笑著說道:“這批貨已經和‘世紀大酒店’的肖經理說好了,供應給他們酒店!”


    一聽這句話,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歎了一口氣,心有不甘地散去了!


    在‘銀杏新區’集貿市場收購山民手中山貨的客商,大多來自於姚州、春城和南詔的高級餐廳,當然了二手販子也不在少數。


    現在‘鏡湖集團’已經逐漸開放了山貨市場,專注於自營產品,因此即便是‘姚州世紀大酒店’這樣的老客戶,也都要自己到集貿市場收購山貨才行。


    在羅大榮剛剛迴到家裏開始采集山貨出售的時候,他的第一個顧客就是世紀大酒店的肖楠經理,三年以來兩人已經結下了深厚的交情。雖說如今的肖楠已經升任世紀大酒店的采購副總,不會到集貿市場親自收購,但是羅大榮還是習慣把山貨賣給世紀大酒店。


    拋開交情不談,世紀大酒店給予羅大榮的收購價格往往會在市場價的水平上浮5個百分點,讓羅大榮享受了一番超級客戶的滋味。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羅大榮腦子進水了,他才會拒絕世紀大酒店的好意。


    不到十分鍾,羅大榮夫婦在世紀大酒店的收購點上完成了點貨、估價的過程,鬆茸、羊肚菌以及兩公斤的野生猴頭菇,為他帶來了超過1500元的收入。


    隻可惜,並不是每天都會有這樣的豐收,平時的收入也就在五六百塊錢左右而已,今天算是運氣好了!


    羅大榮夫婦的經曆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縮影罷了,隨著‘銀杏新區’集貿市場的繁榮,讓方圓數十公裏的山民受益。


    每年雨季帶來的豐沛降水讓碧羅雪山擁有了無數大自然的饋贈,勤勞的山民猶如螞蟻一般把這些山貨從森林深處采集出來,出售給客商。


    就這樣,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就此形成,造就了超過10萬個臨時就業崗位,並且形成了一個貿易規模超過10個億的龐大市場。


    如今,圍繞著雨季而形成的‘山貨市場’,已經成為了刺激‘銀杏新區’乃至滇西北經濟活躍的重要因素。


    正是大量和羅大榮一樣的普通山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共同譜寫了一個經濟神話,被財經媒體進行重點關注!


    在媒體記者的眼裏,銀杏地區的‘山貨市場’儼然成為了地方特色經濟的一個典範,無論是地方政府、山民還是收購客商,各司其職,最終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如今滇西北的雨季,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季節,而是成為了山民豐收的季節,山民們的好日子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品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壯鄉小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壯鄉小仨並收藏極品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