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運河其中一段已經有人給修好了。


    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遊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又稱為裏運河,全長170公裏,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魏延若修運河讓黃河跟長江相通,隻需要修通黃河到淮河的運河,再疏通淤積的裏運河。


    黃河到淮河之間的運河,在隋朝大運河時期稱為通濟渠,是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穀、洛二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


    魏延基本上沿用楊廣的那條線路,著手計劃興修通濟渠,隻是現在通濟渠所經過的豫州、徐州、揚州尚不在他的控製勢力範圍內,暫時隻是修洛水、穀水、汜水與黃河連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魏延控製的冀州,興修運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運河,是效仿隋煬帝大業四年興修的永濟渠,興修洛陽到北平的運河,這段運河工程其實很簡單,隻需要連同易水、漳水、黃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濟渠輕多了,而且這條運河大部分範圍都在魏延控製的冀州內,便於調動民力,而且冀州民眾都深感魏延恩德,魏延給得又不是免費勞役都有工錢,冀州民眾很是賣力,料想過不了幾年就可以修通,有這條運河,以後鄴城來洛陽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於魏延從洛陽控製北方。


    大運河一旦修通後,不僅有利於魏延對南方、北方地區的政治軍事控製,也有利於南方、北方物產運輸互通有無,更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幾大水係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陸上絲綢之路在若幹年後便會疏通,海上絲綢之路在十餘年後也會開通,陸上絲綢之路以洛陽為起點直到羅馬,海上絲綢之路以錢塘(杭州古稱)為起點直通羅馬,而大運河是從洛陽到錢塘,如此一來,大運河便為海上、陸上絲綢之路接上了手腳,一方麵把地中海周邊、中亞的文化和某個國度內陸的文化鏈接了起來輻射開來,另一方麵,把北方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鏈接了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此兩者的文化大交流因大運河的挖鑿而大放異彩,必會結出具有深遠影響的豐碩成果。


    而且,大運河的開通會誕生出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先有河,後有城鎮,後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大城,意味著人口的相對集中,意味著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運輸的,有搞搬運的,有收稅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倉儲的,有搞貨物集散的,有做買賣的,有旅店,有飯店,有美人街,有唱戲娛樂的,還有學校一類的機構,總之,越聚越多,名氣也越傳越遠,終成氣候,在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記憶,料想運河名城揚州、杭州也能因為這條運河的修成而崛起。


    一幅幅輝煌的藍圖從魏延手中繪製出來,魏延禁不住意氣洋洋,不可一世起來。


    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他想到了一個同樣好大喜功最後功敗垂成死無葬身之地的家夥,隋煬帝楊廣。


    魏延最為警惕的是,作為穿越分子的自己,最容易犯的錯誤便是好大喜功。


    那個隋煬帝楊廣一生做的幾件大事,興修大運河、科舉製、擊敗吐穀渾重開絲綢之路、三征高麗,無一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隻是可惜楊廣雖有才能,可惜太急功近利,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楊廣在大業年間修建大運河時,不恤民力,勞役過重,加重了普通民眾負擔,導致民怨沸騰,楊廣不知自省,還利用大運河到江南巡遊,鋪張浪費,更加劇了矛盾,是隋末民變的誘因之一,魏延深以為教訓,他把運河徹底修成的時間表定為二十年後,二年內隻修通洛陽段、五年內隻修通河北段即可。


    大運河修通後,魏延隻進行有意義的軍事、經濟活動,絕對不搞巡遊。


    當然楊廣使得隋朝葬送最根本的原因是世家門閥貴族對他的反戈一擊,特別是李唐門閥,實際上在華夏從門閥貴族政治向科舉官僚政治轉化,從門閥社會向門閥後社會轉化的曆史關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六人都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後麵這兩位在曆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大業二年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製度,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製,開設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大業三年,煬帝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大業五年煬帝又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禦,四科舉人。”科舉製度的創建,重才學品質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有德行功能,灼然顯著者,擢之。”


    隋煬帝楊廣的科舉製,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英才參政提供了機會,“大者登台閣,小者任郡縣”;科舉製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係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裏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裏,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衝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麵,起到抑製門閥的作用,無疑是異常高明的創舉,對後世某個國度影響深遠,可隋煬帝楊廣他執行過快,在三四年內就頒布了,過早觸動門閥大族的利益,為日後門閥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禍根。


    魏延現在準備做的削弱世家門閥,以科舉官僚取代,實際上是把楊廣、武則天在後世做的提前放在東漢末年來完成,但魏延不準備馬上執行,他給自己二十年的時間,全民教育深入人心,大漢人人都認識字以後,再行科舉,方能大獲全勝。


    ……


    這些時日,魏延的兵力主要用於並州、朔州,後方兵力空虛,結果,養精蓄銳的劉表,在蒯越的攛掇下,決定興起大軍,直搗洛陽,隻要拿下洛陽,他就可以將魏延人馬切成兩段,隨後便可以對宛城、義陽分別包圍。


    魏延一早就從他安插在劉表軍中的最高級間諜伊籍處獲悉劉表的軍事計劃,他決定將計就計。


    他命令最新提拔上來的年輕將領郝昭防守洛陽八關的南麵四關,以當劉表北進之勢。


    郝昭,並州太原郡人。


    他是181年生人,今年17歲,剛剛參軍不久,被魏延從行伍裏麵提拔起來。


    ……


    曆史上,郝昭也是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


    延康元年(220年)五月,西平的麴演勾結附近幾郡製造動亂,抗拒鄒岐;張掖郡的張進把太守杜通抓了起來,酒泉郡的黃華則拒絕太守辛機赴郡就任,他們都自稱太守響應麴演。武威郡的三個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毌丘興,向金城太守、護羌校尉扶風人蘇則告急,蘇則要率兵相救,郡中官員認為叛軍的勢力正盛,救援武威需要大批軍隊。當時將軍郝昭、魏平,原來即駐紮在金城,但奉令不得西渡。蘇則召集郡中主要官員以及郝昭等人計議說:“如今叛軍氣焰雖盛,然而都是剛剛拚湊起來的,其中有些人被元兇裹脅,未必和賊人一條心;應該利用賊人的內部矛盾,乘機進攻,他們中的善良之輩必然脫離叛軍,歸附我們,這樣,我們增強了力量,叛軍的勢力也就減弱了。我們既獲得增加兵員的實力,又使氣勢倍增,率兵進討,一定能夠將叛軍擊潰。如果等待大軍到來,需要很長時間,敵軍中善良的人沒有歸宿,必然與邪惡之徒同流合汙,善、惡兩種人混合在一起,在短期內很難分開。雖然有命令不得西渡,為權宜之計而暫時違背,自己作決定也是可以的。”郝昭等人同意了,於是調集軍隊救援武威,三個部落的胡人被降服了。蘇則、郝昭等人又和毌丘興一起進攻張掖郡的張進。麴演聽說這一消息,率領步、騎兵三千人來迎蘇則,聲稱前來助戰,實際上是準備發動突然襲擊,蘇則借機引誘麴演會麵,將其斬首,並把屍體拖出來展示給他的部屬,麴演的黨羽便都散走了。於是,蘇則率兵和各路軍隊包圍了張掖,攻克張掖城,殺了張進。黃華恐懼,請求設降。河西各郡全部平定了。之後,郝昭鎮守河以西地區十餘年,當地人民和外族都服從他。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獲勝,諸葛亮撤軍後,曹真(正史裏很厲害,比演義和《軍師聯盟》裏厲害多了)認為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於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陳倉,並修築陳倉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諸葛亮果然率領大軍從散關出發,包圍陳倉,沒能攻下。諸葛亮本來就聽說過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大為吃驚。


    諸葛亮素聞郝昭在河西時的威名,考慮到難以攻下,便讓郝昭同鄉人靳詳在城外勸降,郝昭在城樓上對靳詳說:“魏國的律法,你是熟悉的,我的為人,你是了解的。我深受國恩而且門第崇高,你不必多說,隻有一死而已。你迴去告訴諸葛亮,就來攻打吧。”靳詳把郝昭的話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又讓靳詳再次勸告郝昭,說:“兵眾懸殊,抵擋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毀滅。”郝昭對靳詳說:“前麵已說定了,我認識你,箭可不認識你。”靳詳隻好返迴。


    諸葛亮自以為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救兵未必就能趕到,於是進軍攻打郝昭,架起雲梯,雲梯燃燒起來,梯上的人都被燒死,郝昭又用繩子係上石磨,擲擊漢軍的衝車,衝車被擊毀。諸葛亮就又製做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欄,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塊填塞護城的壕溝,想直接攀登城牆;郝昭又在城內築誌一道城牆。諸葛亮又挖地道,想從地道進入城裏,郝昭又在城內挖橫向地道進行攔截。諸葛亮又用衝車,但被打折。晝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此時曹真派遣費曜領援軍到來,諸葛亮唯有退軍。這場戰爭是曆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使用點火的箭的記錄,關於這場戰爭的記載,也成了漢語“火箭”一詞在曆史上的首次出現。


    戰後,魏明帝下詔褒獎郝昭善於守城,並賜爵關內侯,迴到洛陽後,魏明帝親自接見了他,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鄉裏居然有這般豪爽的人,為將如此,朕還有什麽可憂慮的呢?”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病重,魏明帝甚為憂慮,下詔減損大官肴饌,司馬懿上書勸諫。


    郝昭臨終前留下遺令告誡其子郝凱說:“我數次挖掘塚墓,取其木做為攻戰的器械,又知到厚葬對於死者是無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時的服飾斂葬我。況且人活著的時候有處所去,死後又何在呢?如今離本墓的遠近,東西南北,在你而已啊。”


    ……


    經過魏延的培養,郝昭雖然隻有17歲,能力值卻提升到了統禦92,武力80,智力76,政治64,魅力72的水準,主要是統禦,足以統禦四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魏延的種子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歡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歡歡並收藏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