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仍下了木架,低聲對著身邊的崔耿道:“帶上爆破組,去給我炸開城門!”


    崔耿點頭,當即帶著爆破組,在迅雷槍手的掩護下,朝著棗陽城門衝去。


    木質的城門,隻要幾十斤火藥,就會被炸的支離破碎。


    ……


    漢江河之畔。


    朱慈炯站立在江邊,冷冽的江風,吹起了他的大氅。


    “陛下,大喜啊!”


    張大滿臉驚喜的走來:


    “微臣已經甄別清楚了,超過一百個俘虜都說自己親眼看到羅可鐸乘坐的旗艦,和水師提督的坐艦,中了漂雷,被炸得粉碎。”


    “而軍中的俘虜,卻是沒有見到這兩人!”


    張大喜不自勝。


    這一次提前幹掉了羅可鐸,可就等於是他們已經取得了襄陽之戰的大勝。


    此後整個湖北,將會成為他們的囊中之物。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四川是歸屬羅可鐸管轄的,況且清軍在四川不過放了五萬綠營,幾千八旗而已。


    也就是說,隻要他們進軍,必然能夠快速的拿下了整個天府之國!


    若是如此,他們的手中可就有了對抗清軍的本錢了!


    “俘虜了多少人?”


    對於羅可鐸的生死,朱慈炯根本就毫不關心。


    甚至對於他來說,這樣庸碌無為的清將,越是活著,對他才更有好處!


    若是清軍人人都是軍神,那麽反清還談什麽指望呢!


    “還沒有清理完畢,江中依舊能夠找到漂浮的清軍士卒。”


    張大開口道:“不過,我們已經清點出了三千俘虜,這些人多以綠營為主,之前大都是鄱陽湖水師。”


    朱慈炯笑了笑:“留下一千士卒,押解彼等北上!”


    他的目光看向了南方。


    那裏還有一支大部隊等著解決呢!


    若是吃下了這一部分清軍,整個湖北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


    平西王府。


    吳三桂手中握著一張探子送來的消息。


    臉上一陣青紅交替。


    早在年前,他就想要起兵了,奈何夏國相之父夏心水傳來的消息,讓他放棄了這個打算——康熙竟然醒了!


    不得不說,這小屁孩的抵抗能力就是好啊。


    吳三桂當即收拾了心思,決定等一等在說。


    夏心水是他的老部將了,早在很久之前,夏心水就留在京師,給吳三桂作為間諜,打探清廷的消息。


    康熙的醒來,嚇了吳三桂一跳。


    隻得壓下自己的所有心思,選擇了繼續蟄伏。


    實際上吳三桂是沒有多大的野心的。


    出身軍閥世家的吳三桂,最大的心願也就是像遼東李家那樣,世鎮一方。


    而到了西南之後,吳三桂就想要做了清朝的‘沐家’。


    隻要能夠保證榮華富貴,吳三桂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對他最好的那個皇帝,已經被宗室大臣逼迫的去出家當了和尚。


    他吳三桂又是所有漢臣中的頂級,自然也不得宗室大臣的喜愛。


    這種情況,在康熙上台之後,達到了頂峰。


    可以這麽說,曆史上康熙的削藩,與其說是康熙的意思,還不如說是整體滿人貴族的意誌體現。


    漢人實在是太能幹了。


    縱然為了壓製漢臣,清廷將幾乎所有的官府官吏,都給設置成一個漢臣配一個滿臣,共同作為主事。


    哪知道,很快,這些漢臣就架空了所有的職司。


    而滿臣那種鼠目寸光,隻顧著享樂的特性,也使得隻要孝敬不斷,他們就樂意放權。


    畢竟相對於案牘勞形,他們更喜歡花天酒地。


    這一點,甚至上至閣部大臣,下到八旗小兵,都是如此。


    入關不過短短的二十來年,足以讓一家十幾口人吃飽喝足穿暖玩美的“鐵杆莊稼”,就已經不夠滿丁揮霍了。


    不說那些高官,單單是軍卒,按照所處崗位的不同,從二兩銀子到五兩銀子一個月,外加一年26石2鬥到21石2鬥糧食的天價‘糧餉’,已經不夠用了。


    這筆錢糧有多麽恐怖——根據清實錄等書籍記載,大多數年間的麥子為九錢銀子一石。


    甚至,很多案例中更是記載了縣城內一座帶院子的房子,售價不過幾兩銀子、十幾兩銀子。


    也就是說,一個軍餉最高的護軍,一個月單獨餉銀(不含糧餉),就能在普通縣城,買一座差一點的院子。


    後世有一份契約古董,上麵寫的是清康熙朝一個京官的房屋買賣信息,他在京師購買了一個前後三進的院子,花費五百兩銀子。


    要知道按照京官的規格,這是要容納幾十號人居住的。


    擱在後世,可就是一座超級豪宅四合院了。


    也就是說,清軍八旗小兵,想要在京師置辦這樣一處豪宅,不說四時賞賜,年節多發的俸祿,單單是正餉,隻需要九年不到的時間罷了。


    就算是最低等的步人甲,也不過是二十一年而已。


    這還不算給予的糧食!


    然而,這麽豐厚的待遇,旗丁的下場是什麽呢?


    在清史稿中,能夠不止一次看到這樣的康熙詔書、訓旨——讓旗丁們不要大手大腳,要會過日子。


    甚至還有不停地撥付戶部錢糧,給予旗丁救濟的記錄。


    可以這麽說,在康熙初年,清軍八旗上下就已經爛透了。


    至於平定吳三桂造反,更是將這個窟窿,赤裸裸的擺在了世人麵前。


    吳三桂所部漢軍旗約莫一萬兩千人,綠營一萬人,尚可喜加入之後,也不過增加了八千漢軍旗,一萬綠營。


    而耿精忠,自始至終就沒有造反。


    而當時的清軍,擁有八旗四旗(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察八旗)二十萬人,綠營六十萬人。


    就是在整整二十倍的兵力優勢下,被吳三桂打得康熙不停地下旨——不許清軍與吳三桂野戰!


    至於清軍出動了多少兵力,從察哈爾布爾尼造反時,清廷的應對就可以看到——清廷沒有兵力可派,隻好將包衣、家丁武裝起來,一路在京畿搶奪,培養出了血性之後,才打敗的布爾尼。


    若是清廷駐守京畿的二十萬大軍還在,又怎麽會派遣家丁和包衣上場呢?


    雖然這些人裏麵,也有不少沙場悍卒……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