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紅笑著說:“娘,您放心吧,我們知道。您在家也別太累著,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三人沿著鄉間小路,朝著自家的田地走去。
一路上,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路邊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偶爾有幾個早起的村民路過,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唿。
“春紅,這麽早去田裏啊”
“是啊,李嬸,趁著涼快,多幹點活兒。”
“你們可真勤快,這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借您吉言啦!”
幾人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日頭漸漸升高,春紅、建平還有嫂子燕子在田裏已經忙了好一陣子,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
田邊的小路上,蘭子哼著小曲兒,手裏拿著一把野花,蹦蹦跳跳地走來。
走近一看,瞧見春紅三人在田裏勞作,便停下了腳步。
“春紅,建平,燕子!你們可真早啊!”蘭子笑著打招唿,聲音清脆得像銀鈴,在田野間迴蕩。
春紅直起腰,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迴以燦爛的笑容:“蘭子啊,你這是去哪兒溜達呢”
蘭子晃了晃手中的野花,說道:“沒啥事兒,就出來轉轉,看你們忙得熱火朝天的,不打算休息會兒呀”
建平拄著鋤頭,笑著迴應:“這活兒啊,不抓緊幹可不行,等忙完這陣兒再歇。”
燕子也停下手中的動作,說道:“蘭子,快過來坐會兒,這日頭越來越毒了,別曬著。”
蘭子走到田邊,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眼睛一轉,突然說道:“我聽說你們打算重新撿起酸棗仁生意,是真的嗎”
春紅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是啊,你消息還挺靈通。怎麽,你也感興趣”
蘭子連忙點頭,眼睛裏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我可太感興趣了!我家也有不少酸棗樹呢,之前都荒廢著,我想著要是能做成生意,那可太好了,你們快給我講講唄。”
建平放下鋤頭,坐到蘭子旁邊,耐心地說:“這酸棗仁生意啊,關鍵就是得保證酸棗仁的質量,從采摘、晾曬到分揀,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春紅接著補充道:“對,而且還得找靠譜的買家,不然價格上容易吃虧。”
蘭子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提出問題:“那采摘的時候有沒有啥講究啊還有,晾曬要曬多久合適呢”
嫂子燕子也加入進來,詳細地解答著:“采摘的時候最好選晴天,熟透的酸棗才好。晾曬嘛,得曬到用手一捏,酸棗仁能輕鬆脫殼就行。”
蘭子一邊聽一邊點頭,還不時拿出小本子記著,“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我都不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多門道。”
春紅笑著說:“都是鄉裏鄉親的,客氣啥,要是你真打算做,以後有啥問題盡管來問。”
蘭子站起身,興奮地說:“行嘞,等我迴去就和家裏人商量商量,要是真幹起來,還得多多仰仗你們。”
“沒問題!”三人齊聲應道。
蘭子告別後,春紅三人又重新投入到農活中,不過,這短暫的交流,讓原本有些枯燥的勞作也多了幾分樂趣。
蘭子從春紅家的田邊離開後,一路小跑迴到村裏,心裏像揣了隻小兔子,興奮得不得了。
她逢人就說:“哎,你們知道不春紅家打算重新做酸棗仁生意啦,聽說可賺錢呢!”
這話就像一陣風,迅速在村裏傳開了。
不一會兒,村裏的大樹下就聚集了一群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這春紅家可真有想法,咱們咋就沒想到呢”張大伯一邊抽著旱煙,一邊感慨道。
“就是就是,咱村裏漫山遍野都是酸棗樹,以前咋就不知道利用起來呢”王嬸附和著,臉上滿是懊悔。
“那咱現在學,還來得及不”年輕的阿強撓撓頭,一臉期待地問道。
這時,村裏最有見識的李大爺清了清嗓子,說道:“咋來不及春紅家能幹,咱也能幹!人家願意把這賺錢的門道說出來,咱就好好學著。”
“可這酸棗仁生意,具體咋做啊”有人提出了疑問。
人群裏一陣沉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上來。
“要不,咱去找春紅家問問”阿強又提議道。
“對,對,去問問春紅他們,他們肯定知道。”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朝著春紅家走去。
到了春紅家門口,春紅剛從田裏迴來,看到這麽多人,有些驚訝:“喲,這是咋啦大夥都來我家,有啥事兒嗎”
張大伯率先開口:“春紅啊,聽說你家要做酸棗仁生意,我們大夥都想跟著學學,你可得給我們講講。”
春紅一聽,笑著說:“這有啥,都是鄉裏鄉親的,大家一起賺錢多好,快進來坐吧。”
眾人走進院子,紛紛圍坐下來。
春紅把采摘、晾曬、分揀的注意事項,還有找買家的經驗,一五一十地講給大家聽。
建平也在一旁補充著,燕子則忙著給大家倒水。
“原來如此,這學問可真不少。”李大爺聽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是啊,多虧了春紅他們,不然咱還蒙在鼓裏呢。”王嬸感激地說。
阿強興奮地說:“這下好了,等咱都學會了,一起做酸棗仁生意,肯定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
春紅看著這熱鬧的場景,心裏滿是欣慰,她知道,從這一刻起,村子裏的生活或許就要發生新的變化了。
自春紅家分享了酸棗仁生意的門道後,村子裏掀起了一陣“酸棗熱”。
每天清晨,天還未大亮,村民們就扛著工具,哼著小曲兒上山采摘酸棗。
張大伯家的院子裏,他和兒子正蹲在地上,對著剛采摘迴來的酸棗挑挑揀揀。
“兒啊,春紅可說了,咱得把那些壞的、小的都挑出去,這樣賣相好,價格才高。”張大伯一邊挑,一邊念叨著。
兒子點頭應道:“爹,我知道,咱可不能馬虎。”
王嬸家也不例外,她和兒媳正忙著把采摘的酸棗攤開晾曬。“閨女,這太陽大,咱得多翻翻,別曬得不均勻。”王嬸一邊翻動著酸棗,一邊叮囑兒媳。
三人沿著鄉間小路,朝著自家的田地走去。
一路上,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路邊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偶爾有幾個早起的村民路過,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唿。
“春紅,這麽早去田裏啊”
“是啊,李嬸,趁著涼快,多幹點活兒。”
“你們可真勤快,這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借您吉言啦!”
幾人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日頭漸漸升高,春紅、建平還有嫂子燕子在田裏已經忙了好一陣子,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
田邊的小路上,蘭子哼著小曲兒,手裏拿著一把野花,蹦蹦跳跳地走來。
走近一看,瞧見春紅三人在田裏勞作,便停下了腳步。
“春紅,建平,燕子!你們可真早啊!”蘭子笑著打招唿,聲音清脆得像銀鈴,在田野間迴蕩。
春紅直起腰,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迴以燦爛的笑容:“蘭子啊,你這是去哪兒溜達呢”
蘭子晃了晃手中的野花,說道:“沒啥事兒,就出來轉轉,看你們忙得熱火朝天的,不打算休息會兒呀”
建平拄著鋤頭,笑著迴應:“這活兒啊,不抓緊幹可不行,等忙完這陣兒再歇。”
燕子也停下手中的動作,說道:“蘭子,快過來坐會兒,這日頭越來越毒了,別曬著。”
蘭子走到田邊,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眼睛一轉,突然說道:“我聽說你們打算重新撿起酸棗仁生意,是真的嗎”
春紅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是啊,你消息還挺靈通。怎麽,你也感興趣”
蘭子連忙點頭,眼睛裏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我可太感興趣了!我家也有不少酸棗樹呢,之前都荒廢著,我想著要是能做成生意,那可太好了,你們快給我講講唄。”
建平放下鋤頭,坐到蘭子旁邊,耐心地說:“這酸棗仁生意啊,關鍵就是得保證酸棗仁的質量,從采摘、晾曬到分揀,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春紅接著補充道:“對,而且還得找靠譜的買家,不然價格上容易吃虧。”
蘭子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提出問題:“那采摘的時候有沒有啥講究啊還有,晾曬要曬多久合適呢”
嫂子燕子也加入進來,詳細地解答著:“采摘的時候最好選晴天,熟透的酸棗才好。晾曬嘛,得曬到用手一捏,酸棗仁能輕鬆脫殼就行。”
蘭子一邊聽一邊點頭,還不時拿出小本子記著,“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我都不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多門道。”
春紅笑著說:“都是鄉裏鄉親的,客氣啥,要是你真打算做,以後有啥問題盡管來問。”
蘭子站起身,興奮地說:“行嘞,等我迴去就和家裏人商量商量,要是真幹起來,還得多多仰仗你們。”
“沒問題!”三人齊聲應道。
蘭子告別後,春紅三人又重新投入到農活中,不過,這短暫的交流,讓原本有些枯燥的勞作也多了幾分樂趣。
蘭子從春紅家的田邊離開後,一路小跑迴到村裏,心裏像揣了隻小兔子,興奮得不得了。
她逢人就說:“哎,你們知道不春紅家打算重新做酸棗仁生意啦,聽說可賺錢呢!”
這話就像一陣風,迅速在村裏傳開了。
不一會兒,村裏的大樹下就聚集了一群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這春紅家可真有想法,咱們咋就沒想到呢”張大伯一邊抽著旱煙,一邊感慨道。
“就是就是,咱村裏漫山遍野都是酸棗樹,以前咋就不知道利用起來呢”王嬸附和著,臉上滿是懊悔。
“那咱現在學,還來得及不”年輕的阿強撓撓頭,一臉期待地問道。
這時,村裏最有見識的李大爺清了清嗓子,說道:“咋來不及春紅家能幹,咱也能幹!人家願意把這賺錢的門道說出來,咱就好好學著。”
“可這酸棗仁生意,具體咋做啊”有人提出了疑問。
人群裏一陣沉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上來。
“要不,咱去找春紅家問問”阿強又提議道。
“對,對,去問問春紅他們,他們肯定知道。”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朝著春紅家走去。
到了春紅家門口,春紅剛從田裏迴來,看到這麽多人,有些驚訝:“喲,這是咋啦大夥都來我家,有啥事兒嗎”
張大伯率先開口:“春紅啊,聽說你家要做酸棗仁生意,我們大夥都想跟著學學,你可得給我們講講。”
春紅一聽,笑著說:“這有啥,都是鄉裏鄉親的,大家一起賺錢多好,快進來坐吧。”
眾人走進院子,紛紛圍坐下來。
春紅把采摘、晾曬、分揀的注意事項,還有找買家的經驗,一五一十地講給大家聽。
建平也在一旁補充著,燕子則忙著給大家倒水。
“原來如此,這學問可真不少。”李大爺聽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是啊,多虧了春紅他們,不然咱還蒙在鼓裏呢。”王嬸感激地說。
阿強興奮地說:“這下好了,等咱都學會了,一起做酸棗仁生意,肯定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
春紅看著這熱鬧的場景,心裏滿是欣慰,她知道,從這一刻起,村子裏的生活或許就要發生新的變化了。
自春紅家分享了酸棗仁生意的門道後,村子裏掀起了一陣“酸棗熱”。
每天清晨,天還未大亮,村民們就扛著工具,哼著小曲兒上山采摘酸棗。
張大伯家的院子裏,他和兒子正蹲在地上,對著剛采摘迴來的酸棗挑挑揀揀。
“兒啊,春紅可說了,咱得把那些壞的、小的都挑出去,這樣賣相好,價格才高。”張大伯一邊挑,一邊念叨著。
兒子點頭應道:“爹,我知道,咱可不能馬虎。”
王嬸家也不例外,她和兒媳正忙著把采摘的酸棗攤開晾曬。“閨女,這太陽大,咱得多翻翻,別曬得不均勻。”王嬸一邊翻動著酸棗,一邊叮囑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