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心裏的話
萬界競技,開局我選張三豐 作者:廢紙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通天教主表現的,倒是對曹柘很有信心。
當然,曹柘對自己,也相當有信心。
隻是,通天教主就憑一張元靈星位圖,就自信能配合誅仙劍陣, 對抗五位聖人,一位天道代言人···這也太自信過頭了吧!
不錯,誅仙劍陣是號稱非時聖不可破。
但是道德天尊能用一氣化三清···一個頂三個!
再加上元始天尊和西方二聖,破通天教主的誅仙劍陣,那就和玩似的。
他有什麽底氣和自信,認為元靈星位圖, 需要誅仙劍陣的配合?
這一刻的曹柘, 竟然表現出了對誅仙劍陣的‘鄙夷’。
倘若劍陣有靈, 知曉曹柘所想,當會大為不忿。
堂堂誅仙劍陣,放哪裏不是香餑餑?
怎麽到了曹柘這裏,就成了狗不理?
曹柘不忘初心,繼續竊聽通天教主的心聲。
這沒什麽羞恥的。
境界低的修行者,被境界高的修行者,一眼看穿所有的隱私與來曆,那更沒道理可講。
修仙嘛···就是這個樣子的。
修為高深的掌握更多訊息,修為低一檔的,就隻能被無形支配。
“末法之聖,當為諸聖之最強者,於天道崩毀之時成道,秉承的是世界最後的眷顧與希望。”
“他成道的目的,就是上溯過往, 糾正過去的錯誤,延續世界的存在。”
“若論道行, 他與吾等別無二致,但若論戰力,當為諸聖第一, 無有出其右者。”通天教主的心中所想,毫不意外的被曹柘清晰捕捉。
“這麽說,這個世界,還真的會出現所謂的末劫聖人?”
“這到底是以什麽範本,改編出現的封神世界?”曹柘隻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原本以為是平平無奇的普通封神世界,沒料到啊···小小世界,竟然還有兩幅麵孔。
曹柘與通天教主的對話,看似‘明確’卻逐漸意識流。
不解其中內情的截教弟子們,隻聽的是滿頭霧水。
那些對話,單獨提拉出來,就是東一下、西一下,完全沒有多少頭緒。
他們雖然不懂,卻知道必有蹊蹺。
畢竟已經言及聖人,便絕無小事。
心思浮躁之輩,此刻便頗有幾分抓耳撓腮之感。
隻覺得,某些真相就在眼前。
但眼簾上卻蒙了一層薄霧,怎麽撕都撕不開。
那些在未來有可能背叛截教的仙人,此刻卻大概還是忠誠的。
他們也從曹柘與通天教主的對話中,敏銳的嗅到了慘烈大戰的味道,神情之中仿佛是受到了驚嚇,變得不安起來。
背叛者並不見得都是庸碌之輩。
往往背叛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們太敏銳了。
長耳定光仙的基因動了!
他覺得必須得狡兔三窟。
與此同時,通天教主撇了他一眼,眼底的冷冽,長耳定光仙並未察覺。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直接打,不是不行,但不可取。”
“世界要是被弄碎了,便全都玩砸了。”曹柘拉住了通天教主想要搞一場大事的念頭,同時加固人設。
通天教主一聽,也覺得確實是這個理。
微微頷首。
“道友所言甚有道理。”
“卻不知道友可有腹案?”通天教主第三次向曹柘‘討教’。
近乎把曹柘擺在‘主要’位置上。。
曹柘幹巴巴道:“且先讓一切順勢發展吧!然後在合適的點,重新爭取一下。”
“有些人的位置,本來就是模棱兩可的。”
“他們未必非得是敵人!”
曹柘這個時候,也沒有完全清理出一個頭緒。
他原定的目標,是通過扭轉截教的結局,以比較漂亮的方式,改寫封神結尾。
以此來得到真正通天教主的認可,進而向其討教,獲知繼續修行的方向,打破圓滿的方法。
但是現在,劇情突變。
原本的設定,就要重新計議。
一時間,曹柘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章程。
不過,方向還是有的!
比如把敵人變得少少的,將朋友變的多多的。
曹柘說的‘爭取目標’,就是指西方二聖。
這就是兩個打秋風的家夥,誰贏他們幫誰。
原本的格局裏,截教必輸,所以西方二聖襲擊截教,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合堵通天教主,最後卷走了截教大半家產。
但現在,有了曹柘的加入,格局大變。
如果曹柘和通天教主,一個拎著元靈星位圖,一個拎著誅仙劍陣,上麵去找這兩位講道理。
想來他們應該也是很能通情達理。
做出正確選擇的···吧!
除了西方二聖,女媧似乎也可以爭取一下。
畢竟截教與女媧並無‘道統’之爭,更無大道之別。
截教之中,還有大量的妖修存在,相對比闡教對妖修的喊打喊殺,截教反而要顯得友善許多,尊崇的是原始的弱肉強食。
至於曹柘之前在伯邑考、樹生等處做的布局,當然不是無用功。
那是人間之事,是自下而上的變化。
但如果曹柘不解決頂層的問題,凡間的變化再激烈,也沒有意義。
“爭取更多的聖人,站在我的立場,然後將截教一眾,都丟到赤色的隊伍裏去改造,這算是一個勉強整理出來的大致流程。”曹柘心想。
就在曹柘與通天教主,正在進行友好磋商的同時。
大商天下,卻已經是亂象叢生。
朝歌城內,各種激烈卻又看似暫時能獲得一定好處的改革措施,一項一項的從皇宮之中頒布出去。
這些措施,單獨拎出來一項、兩項,逐步推行,確實可以集權中央,改善國力。
但一股腦的蠻暴推行,最終結果,就不過是在覆滅大商的烈焰上,再添一壺猛油。
緊隨東伯侯薑文煥之後,南伯侯鄂順,領人馬二十萬取三山關,亦從南路,向朝歌而來。
天下八百諸侯,已然有四百多諸侯明確已反。
其它各路諸侯,也都是在觀望,隻要大商呈現出不支疲態。
他們便會紛紛緊隨而動,瓜分天下。
戰火在荒野上無情的燃燒,一場發生在南疆曠野上的大戰,已經持續了數十日,在兵員數量上明顯處於劣勢的商朝軍隊,卻在太師聞仲的指揮下,一再取得了勝利。
聞仲又派遣使節,不斷的遊說諸侯。
以至於南方諸侯聯軍內部,也多矛盾激發。
逐漸有分崩離析之狀。
將修為,排輩分,聞仲排不上號。
但論統軍治兵,聞仲確實能耐不凡。
當然,曹柘對自己,也相當有信心。
隻是,通天教主就憑一張元靈星位圖,就自信能配合誅仙劍陣, 對抗五位聖人,一位天道代言人···這也太自信過頭了吧!
不錯,誅仙劍陣是號稱非時聖不可破。
但是道德天尊能用一氣化三清···一個頂三個!
再加上元始天尊和西方二聖,破通天教主的誅仙劍陣,那就和玩似的。
他有什麽底氣和自信,認為元靈星位圖, 需要誅仙劍陣的配合?
這一刻的曹柘, 竟然表現出了對誅仙劍陣的‘鄙夷’。
倘若劍陣有靈, 知曉曹柘所想,當會大為不忿。
堂堂誅仙劍陣,放哪裏不是香餑餑?
怎麽到了曹柘這裏,就成了狗不理?
曹柘不忘初心,繼續竊聽通天教主的心聲。
這沒什麽羞恥的。
境界低的修行者,被境界高的修行者,一眼看穿所有的隱私與來曆,那更沒道理可講。
修仙嘛···就是這個樣子的。
修為高深的掌握更多訊息,修為低一檔的,就隻能被無形支配。
“末法之聖,當為諸聖之最強者,於天道崩毀之時成道,秉承的是世界最後的眷顧與希望。”
“他成道的目的,就是上溯過往, 糾正過去的錯誤,延續世界的存在。”
“若論道行, 他與吾等別無二致,但若論戰力,當為諸聖第一, 無有出其右者。”通天教主的心中所想,毫不意外的被曹柘清晰捕捉。
“這麽說,這個世界,還真的會出現所謂的末劫聖人?”
“這到底是以什麽範本,改編出現的封神世界?”曹柘隻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原本以為是平平無奇的普通封神世界,沒料到啊···小小世界,竟然還有兩幅麵孔。
曹柘與通天教主的對話,看似‘明確’卻逐漸意識流。
不解其中內情的截教弟子們,隻聽的是滿頭霧水。
那些對話,單獨提拉出來,就是東一下、西一下,完全沒有多少頭緒。
他們雖然不懂,卻知道必有蹊蹺。
畢竟已經言及聖人,便絕無小事。
心思浮躁之輩,此刻便頗有幾分抓耳撓腮之感。
隻覺得,某些真相就在眼前。
但眼簾上卻蒙了一層薄霧,怎麽撕都撕不開。
那些在未來有可能背叛截教的仙人,此刻卻大概還是忠誠的。
他們也從曹柘與通天教主的對話中,敏銳的嗅到了慘烈大戰的味道,神情之中仿佛是受到了驚嚇,變得不安起來。
背叛者並不見得都是庸碌之輩。
往往背叛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們太敏銳了。
長耳定光仙的基因動了!
他覺得必須得狡兔三窟。
與此同時,通天教主撇了他一眼,眼底的冷冽,長耳定光仙並未察覺。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直接打,不是不行,但不可取。”
“世界要是被弄碎了,便全都玩砸了。”曹柘拉住了通天教主想要搞一場大事的念頭,同時加固人設。
通天教主一聽,也覺得確實是這個理。
微微頷首。
“道友所言甚有道理。”
“卻不知道友可有腹案?”通天教主第三次向曹柘‘討教’。
近乎把曹柘擺在‘主要’位置上。。
曹柘幹巴巴道:“且先讓一切順勢發展吧!然後在合適的點,重新爭取一下。”
“有些人的位置,本來就是模棱兩可的。”
“他們未必非得是敵人!”
曹柘這個時候,也沒有完全清理出一個頭緒。
他原定的目標,是通過扭轉截教的結局,以比較漂亮的方式,改寫封神結尾。
以此來得到真正通天教主的認可,進而向其討教,獲知繼續修行的方向,打破圓滿的方法。
但是現在,劇情突變。
原本的設定,就要重新計議。
一時間,曹柘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章程。
不過,方向還是有的!
比如把敵人變得少少的,將朋友變的多多的。
曹柘說的‘爭取目標’,就是指西方二聖。
這就是兩個打秋風的家夥,誰贏他們幫誰。
原本的格局裏,截教必輸,所以西方二聖襲擊截教,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合堵通天教主,最後卷走了截教大半家產。
但現在,有了曹柘的加入,格局大變。
如果曹柘和通天教主,一個拎著元靈星位圖,一個拎著誅仙劍陣,上麵去找這兩位講道理。
想來他們應該也是很能通情達理。
做出正確選擇的···吧!
除了西方二聖,女媧似乎也可以爭取一下。
畢竟截教與女媧並無‘道統’之爭,更無大道之別。
截教之中,還有大量的妖修存在,相對比闡教對妖修的喊打喊殺,截教反而要顯得友善許多,尊崇的是原始的弱肉強食。
至於曹柘之前在伯邑考、樹生等處做的布局,當然不是無用功。
那是人間之事,是自下而上的變化。
但如果曹柘不解決頂層的問題,凡間的變化再激烈,也沒有意義。
“爭取更多的聖人,站在我的立場,然後將截教一眾,都丟到赤色的隊伍裏去改造,這算是一個勉強整理出來的大致流程。”曹柘心想。
就在曹柘與通天教主,正在進行友好磋商的同時。
大商天下,卻已經是亂象叢生。
朝歌城內,各種激烈卻又看似暫時能獲得一定好處的改革措施,一項一項的從皇宮之中頒布出去。
這些措施,單獨拎出來一項、兩項,逐步推行,確實可以集權中央,改善國力。
但一股腦的蠻暴推行,最終結果,就不過是在覆滅大商的烈焰上,再添一壺猛油。
緊隨東伯侯薑文煥之後,南伯侯鄂順,領人馬二十萬取三山關,亦從南路,向朝歌而來。
天下八百諸侯,已然有四百多諸侯明確已反。
其它各路諸侯,也都是在觀望,隻要大商呈現出不支疲態。
他們便會紛紛緊隨而動,瓜分天下。
戰火在荒野上無情的燃燒,一場發生在南疆曠野上的大戰,已經持續了數十日,在兵員數量上明顯處於劣勢的商朝軍隊,卻在太師聞仲的指揮下,一再取得了勝利。
聞仲又派遣使節,不斷的遊說諸侯。
以至於南方諸侯聯軍內部,也多矛盾激發。
逐漸有分崩離析之狀。
將修為,排輩分,聞仲排不上號。
但論統軍治兵,聞仲確實能耐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