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張生還在種田。


    十二座村寨,擴大到那等規模,要說張生對天下此時發生之事一無所知,那絕對是個笑話。


    但是他依舊能忍,沒有半分不耐煩。


    即便是山寨裏,一些多少知道一點他的心思,早已嗷嗷叫著要衝下山的下屬,再怎麽勸他,張生依舊很穩著,顯示不出半分著急。


    雖然起勢晚了,容易肉湯都喝不著一口。


    然而起勢太早,容易被針對打擊。


    大明王朝畢竟有四百多年的國祚,雖已經被弄得破敗不堪,仿佛四處漏風。


    卻也不知道,在江山危難之時,會從哪個犄角旮旯裏,跑出些能人強將來,試圖力挽狂瀾。


    雖然沒有直接起勢,張生卻悄悄派遣一部分精明能幹之人,加入各方起勢隊伍。


    不求他們坐到高位,至少能掌握各方動向。


    此時,在武道山中,曹柘也沒有限製弟子們的去留。


    那些耐不住寂寞,聽聞山外麵已經熱鬧起來,有些坐不住的家夥,便任由他們自行下山。


    強大的武者都是打出來、殺出來的。


    曹柘雖不主動鼓勵弟子們參與山外的混戰,卻也絕不會阻止。


    慶弘十七年,冬!


    白蓮教率先攻克半個北方,隨後擁簇教主盛千綸為帝。


    如果仔細看過第一次競賽排行榜的話,就不難察覺到,這個盛千綸也是競賽者,第一次結算排名第六。


    同年,天子調兵十五萬,任薛平為帥,前往平亂。


    白蓮教與薛平的朝廷大軍隔江對恃,不斷拉扯,戰局一開始就陷入膠著。


    薛平並非庸人,知道這些白蓮教的大軍,大都是烏合之眾,交戰時間拖延的越久,對方的防禦便會愈發鬆散。


    隻等人心浮躁之時,再發起進攻,便可一路推進,平掉叛亂。


    隻可惜,薛平隻有戰術眼光,而不具備宏觀的戰略視野。


    此時大明所遭遇的,可不僅僅隻有一個白蓮教。


    慶弘十八年一月十七日,聞香教教徒燒毀金陵城南城七條街,高喊‘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唯大石佛,可解災劫’。


    隨後石佛王森率兵七萬,搶占了川蜀之地,隨後不斷征兵,攜帶二十萬之眾,沿江而下,一路搶占諸多城地。


    雖有強迫各地民眾入教之舉,卻並未大肆屠殺,或是放縱手下教眾,肆意搶奪、殺戮。


    此舉可謂大安民心,也顯示出王森誌在江山,雖沒有如盛千綸一般稱帝,卻也絕不僅僅隻是想做一方諸侯。


    聞香教如此一動,整個大明的軍力,便即可緊張起來。


    大明有常駐軍戶過一百五十萬,不過這隻是紙麵數據,薛平帶著十五萬精兵,與白蓮教在北方交戰,其實就已經算是將地方屯兵,收走了大半。


    所謂一百五十萬的軍戶,大多不過是各方將領們在吃空餉。


    如果朝廷這些年認真查過的話,就足以發現,有些一兩百年前的‘老兵’,至今都還在吃餉。


    聞香教唿應發難,朝廷勢必又要召集兵力,進行堵截與反攻。


    隻是,再要抽調兵力,除了撥走守衛京畿的五軍營之外,地方可調用之兵,合加起來,竟然也不到十萬。


    如此,十萬加上十五萬,再有五軍營、神機營、術士營等等零碎加起來,總共也不到四十萬。


    即便還算上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二十萬邊軍,整個大明王朝真正可動用的兵力,最多不超過六十萬。


    距離滿算的一百五十萬,差了一大半。


    然而這六十萬軍,也不是可以隨意調動的。


    邊軍不可輕動,且從邊關調兵入關勤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糧草,暫時是來不及的。


    而地方殘餘兵力調集起來,也還需要時間。


    且地方軍力一旦過於空虛,許多小股的造反勢力,也會趁機而起,搶占各地縣城,然後收繳糧草,裹挾逼迫地方青壯入伍。


    天子震怒,卻也隻命夏青為帥,先領令旗,四方募兵,征集糧草後,再去賭截聞香教大軍。


    竟絲毫不敢動用京畿五軍營,反而將更多兵力,調返京城附近,予以重兵鎮守。


    慶弘十八年,夏!


    有妖龍亂世,掀起巨浪,想要衝毀沿江水壩,將洪水泄入江南之地,淹沒守軍。


    左子雄入江斬龍,五神藏齊開,強催外景之力,一刀斷江河,斬殺妖龍。


    同在此時,聞香教已經突破漢陽,兩湖之地,幾近全部淪陷。


    也就在這時,張生率領眾多村民,殺下了山。


    隻因隨著聞香教坐大,教內的規範製度,已然越來越無法約束那些兇惡教眾。


    兩湖之地,已經被聞香教弄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


    與之在川蜀之地時的情況,早大不相同。


    還是同年,差不多的時段,各方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有些屬於地方農民起義,糾集幾十上百人,就敢造反。


    也有的,是地方門閥勢力,終於整合好了內部矛盾,開始續接原本的計劃。


    張生率領眾多村民下山,起初卻並不直言造反,而是反抗聞香教的壓迫與對百姓的侵害。


    通過公義之舉,逐漸在兩湖之地,漸獲民心。


    聞香教大軍欲迴頭反攻之時,夏青卻終於湊齊了十萬兵力,將聞香教大軍堵在了長江中遊一段,與之交戰一處。


    此時,整個天下,就像是一鍋亂燉。


    而武道山下來的武者們,則是活躍在各處戰場。


    又因各自的因緣際會,以及家族、朋友牽扯,而加入到不同的隊伍中去。


    他們各有不同的立場,有時在戰場相見,初期還會相互留手,打到後來,打出了真火,也就不再顧忌什麽師兄弟的交情,時常便在戰場之上,生死相見。


    卻也因此,將武道之中,許多隱藏的手段與威力,通過生死之戰,不斷的開發出來。


    不僅如此,由於新武道的普適性高,學習難度低,以及上限同樣深不可測。


    聞香教、白蓮教等等背景深厚,來曆不小的教派組織,都開始通過一些武道山下來的弟子,研究新武道。


    以各種方式,獲得相關訊息後,快速改造出適合他們的武學體係。


    這也正合曹柘心意。


    武道想要壯大,單靠他一門是遠遠不夠的。


    隻有拉扯更多的勢力進來,一起鑽研,才能將之進一步的壯大,且推向更高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界競技,開局我選張三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廢紙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廢紙橋並收藏萬界競技,開局我選張三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