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7 章 鐵軌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修去了安南那邊打仗,這邊的朱標卻是一刻也沒想著要歇歇,帶著諸位臣工就殺到了研究院。
北平的研究院大的那叫一個離譜,裏麵還分了農科還有工科,各占研究院一半的地盤。
每科還有詳細的分類,比如工科就是船類、車類……等等。
今天朱標帶諸位臣工來的是工科,群臣進來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隻見猶如如一條如龍般蜿蜒曲折的鐵軌呈現在眼前。
還有如龍般那麽長的車,車上還載著滿滿的糧食,而且車頭還正冒著煙,竟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玩意兒。
莫不是,這車還能拉著糧食,在這軌道上跑起來不成?
兩個小黃門抬了椅子過來,讓朱標坐了下來,朱標近日身子也不好,當即便坐了下來。
他看著王德順笑著點了點頭:“王愛卿快給眾位愛卿展示展示,我朝剛研製的國之利器。”
詹徽用倒拐碰了碰顧晨的手臂,眼睛使勁地往王德順那邊瞟,用多年的默契同顧晨眼神交流著。
‘這是你讓人折騰的吧?你說你又想幹什麽呀?’
歇歇不行?
顧晨翻了個白眼懶得理他,越老越沉不住氣,有什麽事兒不會晚點再問,生怕人家不知道咱倆關係好啊?
隻見王德順讓一個小夥子坐了上去,然後操作了一番,那車便帶著後頭的車廂動了起來。
剛開始跑起來的時候還挺慢的,後來就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雖然可能比不上疾馳的馬兒,可人家並不用停頓。
而且跑起來的速度又均勻,總體上來看還是比馬兒快的。
朱標對這個效果自然是大為滿意,望向諸位臣工道。
“怎麽樣?諸位愛卿?”
“你們說若是在北平與大同之間,修建這樣一條鐵軌,是不是於朝廷對草原戰事更加有利啊?”
架是早上約的,人是晚上就到的。
敵人還忙著籌集軍資呢,他們大明的兒郎們都到了地方,並且磨刀霍霍就準備砍人了。
怎麽看,這鐵軌也應該建,而且立刻馬上就要建。
楊士奇倒是覺得挺好,所以他立刻站出來道。
“陛下,臣以為甚好,北元那邊鬼力赤和阿魯台賊心不死,時刻都有侵擾我朝邊疆的風險。”
“北元人侵擾我朝邊疆,靠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等我們援軍趕到時那邊早就逃之夭夭了。”
“若是通了這神車,他們可就不一定能跑得掉了,被咱們收拾幾次,以後再想擾邊恐怕也得悠著些。”
若是真的打起來的話,到時候運送糧食、軍械這些也快啊,還有賑災什麽的,總之他是很讚成的。
楊溥、楊榮都覺得不錯,總之翰林院有一半人讚成,這還沒有輪到六部發表意見呢。
隻是景清卻覺得不妥:“陛下剛剛才興師安南,這又才遷了都城,如今又要建這聞所未聞的鐵軌,臣覺得是不是有些勞民傷財呢?”
雖然他覺得這玩意好像確實有用,可也不是非建不可的吧?
這玩意得費多少鐵啊?
還要鑿山挖洞,又要廢多少民夫?
“勞民就過分了!”這個問題夏原吉有點不讚成,他沉聲道:“朝廷給的俸祿可不低。”
“這每月給一石糧,不少百姓都爭著搶著來幫朝廷幹活,景禦史下去聞言,百姓怕是巴不得呢。”
至於這個傷財嘛,貌似確實是有那麽億點兒。
隻不過也沒太大關係,反正燕王殿下每月都會送錢迴來,最主要的是真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顧大人曾經說過時間就是金錢,他覺得深以為然。
練子寧不讚同地道:“說得簡單,百姓都來幹徭役了,那他們家裏的地誰來種,每年稅收若是收不夠,哪裏來的糧發給徭役?”
“如此糧價更會瘋狂上漲,百姓們不還是得餓肚子嗎?”
說來說去,最終的點不又繞迴來了。
“這個事情不用擔心。”陳迪擺擺手,笑著對他解釋道:“蘇大人如今已經跟暹羅那邊,還有占城簽了合約。”
“以三百文一石的價每年賣一千八百萬石糧給咱們,短時間內咱們朝廷不可能缺糧。”
“蘇家是皇商,他的糧價隻能跟著朝廷的政策走,隻要他家糧價不崩,誰家的糧也休想漲得太離譜。”
蘇大人就是蘇泊舟,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他也算是盡力了,從糧食到運輸無不操心。
聽到這個練子寧也閉了嘴,倒是鄒瑾忍不住道。
“人家賣給你還好說,不賣給你你又該怎麽辦?”
“難不成又派兵去打嗎?”
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問題,可是最後這句話就很有針對性了,陳寶船扭頭便向他質問道。
“你是覺得打安南打錯了?修鐵軌能修多久啊?”
“北平到大同也就六百裏,這一年都用不到吧?”
“餓得死誰啊?”
“你家遇到事兒了沒好的時候,需要靠別人過一輩子嗎?”
再說人家暹羅很樂意和他們做生意,而且還生怕他們反悔,一口氣就簽了整整五年的合約。
占城那邊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可是巴不得明軍攻打安南的,明廷不給錢人家都願意免費送。
明庭還要給他們錢買,他們有什麽理由拒絕?
就他長嘴了!
鄒瑾:“……”
他說說都不行了?
等他們吵夠了以後,朱標便直接給工部下達了指令,表示這條鐵軌他非建不可,說什麽也要建出來。
諸臣這才明白,皇帝叫他們來是通知根本就不是商量。
六部尚書除了陳寶船以外,幾乎都沒有人開口。
還是那句話凡事有利就有弊,可這事明顯利大於弊。
隻要是利大於弊,又是皇帝提出來的他們都沒二話。
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下來,可顧晨卻沒有空隙去親自管這事兒,因為這時候深洲出現了很嚴重的旱災。
戶部夏原吉拿著小本子,正給顧晨報告戶部的救災工作。
“我們戶部已經調了二十萬石糧,加急著人運過去了。”
“還有二十萬貫賑濟款,用來幫助百姓度過此次難關,陛下親自批的奏疏,讓上下不可懈怠。”
這力度倒是也不小,剩下的就看老天爺什麽時候下雨了。
夏原吉說完,詹徽立刻道:“都察院已經派了禦史下去督察,盡量保證糧食和錢款能進百姓手裏。”
“禦史們也會督促官府幫助賣兒賣女賣老婆的百姓,贖迴他們的老婆孩子,盡快恢複民生。”
“此次旱災各地地方官表現都不錯,及時上報了災情,沒有欺上瞞下,我認為災情結束可以適當表彰。”
清廉的官兒當然值得表彰,可在古代這及時上報災情,居然都成了值得表彰的功勞。
可是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顧晨無奈地點了點頭。
“工部征徭役先從災區征吧,老天爺一時半會也下不了雨,留在家鄉隻能眼巴巴地看著。”
“倒不如讓他們先幹點兒活,掙點兒錢吃口飽飯,讓沒災的地方也能在好好耕種。”
這樣受災的地方有了飯吃,也不至於太耽擱農耕。
北平的研究院大的那叫一個離譜,裏麵還分了農科還有工科,各占研究院一半的地盤。
每科還有詳細的分類,比如工科就是船類、車類……等等。
今天朱標帶諸位臣工來的是工科,群臣進來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到了,隻見猶如如一條如龍般蜿蜒曲折的鐵軌呈現在眼前。
還有如龍般那麽長的車,車上還載著滿滿的糧食,而且車頭還正冒著煙,竟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玩意兒。
莫不是,這車還能拉著糧食,在這軌道上跑起來不成?
兩個小黃門抬了椅子過來,讓朱標坐了下來,朱標近日身子也不好,當即便坐了下來。
他看著王德順笑著點了點頭:“王愛卿快給眾位愛卿展示展示,我朝剛研製的國之利器。”
詹徽用倒拐碰了碰顧晨的手臂,眼睛使勁地往王德順那邊瞟,用多年的默契同顧晨眼神交流著。
‘這是你讓人折騰的吧?你說你又想幹什麽呀?’
歇歇不行?
顧晨翻了個白眼懶得理他,越老越沉不住氣,有什麽事兒不會晚點再問,生怕人家不知道咱倆關係好啊?
隻見王德順讓一個小夥子坐了上去,然後操作了一番,那車便帶著後頭的車廂動了起來。
剛開始跑起來的時候還挺慢的,後來就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雖然可能比不上疾馳的馬兒,可人家並不用停頓。
而且跑起來的速度又均勻,總體上來看還是比馬兒快的。
朱標對這個效果自然是大為滿意,望向諸位臣工道。
“怎麽樣?諸位愛卿?”
“你們說若是在北平與大同之間,修建這樣一條鐵軌,是不是於朝廷對草原戰事更加有利啊?”
架是早上約的,人是晚上就到的。
敵人還忙著籌集軍資呢,他們大明的兒郎們都到了地方,並且磨刀霍霍就準備砍人了。
怎麽看,這鐵軌也應該建,而且立刻馬上就要建。
楊士奇倒是覺得挺好,所以他立刻站出來道。
“陛下,臣以為甚好,北元那邊鬼力赤和阿魯台賊心不死,時刻都有侵擾我朝邊疆的風險。”
“北元人侵擾我朝邊疆,靠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等我們援軍趕到時那邊早就逃之夭夭了。”
“若是通了這神車,他們可就不一定能跑得掉了,被咱們收拾幾次,以後再想擾邊恐怕也得悠著些。”
若是真的打起來的話,到時候運送糧食、軍械這些也快啊,還有賑災什麽的,總之他是很讚成的。
楊溥、楊榮都覺得不錯,總之翰林院有一半人讚成,這還沒有輪到六部發表意見呢。
隻是景清卻覺得不妥:“陛下剛剛才興師安南,這又才遷了都城,如今又要建這聞所未聞的鐵軌,臣覺得是不是有些勞民傷財呢?”
雖然他覺得這玩意好像確實有用,可也不是非建不可的吧?
這玩意得費多少鐵啊?
還要鑿山挖洞,又要廢多少民夫?
“勞民就過分了!”這個問題夏原吉有點不讚成,他沉聲道:“朝廷給的俸祿可不低。”
“這每月給一石糧,不少百姓都爭著搶著來幫朝廷幹活,景禦史下去聞言,百姓怕是巴不得呢。”
至於這個傷財嘛,貌似確實是有那麽億點兒。
隻不過也沒太大關係,反正燕王殿下每月都會送錢迴來,最主要的是真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顧大人曾經說過時間就是金錢,他覺得深以為然。
練子寧不讚同地道:“說得簡單,百姓都來幹徭役了,那他們家裏的地誰來種,每年稅收若是收不夠,哪裏來的糧發給徭役?”
“如此糧價更會瘋狂上漲,百姓們不還是得餓肚子嗎?”
說來說去,最終的點不又繞迴來了。
“這個事情不用擔心。”陳迪擺擺手,笑著對他解釋道:“蘇大人如今已經跟暹羅那邊,還有占城簽了合約。”
“以三百文一石的價每年賣一千八百萬石糧給咱們,短時間內咱們朝廷不可能缺糧。”
“蘇家是皇商,他的糧價隻能跟著朝廷的政策走,隻要他家糧價不崩,誰家的糧也休想漲得太離譜。”
蘇大人就是蘇泊舟,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他也算是盡力了,從糧食到運輸無不操心。
聽到這個練子寧也閉了嘴,倒是鄒瑾忍不住道。
“人家賣給你還好說,不賣給你你又該怎麽辦?”
“難不成又派兵去打嗎?”
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問題,可是最後這句話就很有針對性了,陳寶船扭頭便向他質問道。
“你是覺得打安南打錯了?修鐵軌能修多久啊?”
“北平到大同也就六百裏,這一年都用不到吧?”
“餓得死誰啊?”
“你家遇到事兒了沒好的時候,需要靠別人過一輩子嗎?”
再說人家暹羅很樂意和他們做生意,而且還生怕他們反悔,一口氣就簽了整整五年的合約。
占城那邊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可是巴不得明軍攻打安南的,明廷不給錢人家都願意免費送。
明庭還要給他們錢買,他們有什麽理由拒絕?
就他長嘴了!
鄒瑾:“……”
他說說都不行了?
等他們吵夠了以後,朱標便直接給工部下達了指令,表示這條鐵軌他非建不可,說什麽也要建出來。
諸臣這才明白,皇帝叫他們來是通知根本就不是商量。
六部尚書除了陳寶船以外,幾乎都沒有人開口。
還是那句話凡事有利就有弊,可這事明顯利大於弊。
隻要是利大於弊,又是皇帝提出來的他們都沒二話。
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下來,可顧晨卻沒有空隙去親自管這事兒,因為這時候深洲出現了很嚴重的旱災。
戶部夏原吉拿著小本子,正給顧晨報告戶部的救災工作。
“我們戶部已經調了二十萬石糧,加急著人運過去了。”
“還有二十萬貫賑濟款,用來幫助百姓度過此次難關,陛下親自批的奏疏,讓上下不可懈怠。”
這力度倒是也不小,剩下的就看老天爺什麽時候下雨了。
夏原吉說完,詹徽立刻道:“都察院已經派了禦史下去督察,盡量保證糧食和錢款能進百姓手裏。”
“禦史們也會督促官府幫助賣兒賣女賣老婆的百姓,贖迴他們的老婆孩子,盡快恢複民生。”
“此次旱災各地地方官表現都不錯,及時上報了災情,沒有欺上瞞下,我認為災情結束可以適當表彰。”
清廉的官兒當然值得表彰,可在古代這及時上報災情,居然都成了值得表彰的功勞。
可是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顧晨無奈地點了點頭。
“工部征徭役先從災區征吧,老天爺一時半會也下不了雨,留在家鄉隻能眼巴巴地看著。”
“倒不如讓他們先幹點兒活,掙點兒錢吃口飽飯,讓沒災的地方也能在好好耕種。”
這樣受災的地方有了飯吃,也不至於太耽擱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