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3 章 科舉乃國之根本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這樣,解縉被放到了靜寧洲,而在顧晨的建議下朱標也下了旨意,要求主考官們也就是出題的那一波。
在開考半年前都不能迴家,得單獨待在一個地方不能見外人,就連照顧他們的人也不能見人。
有專門的人給他們做飯,洗衣,總之進了出題的地方,就是死了爹娘也不能從裏頭出來,直到閱卷結束以後。
而待考學子在近考試前半年,都不許去拜會朝中任何官員。
除了自己本家的以外,其餘的全部都要迴避。
而本家有要科舉考試的,官員則依舊需要在考試中迴避。
同時也不允許官員同考生押題,或者私下往來討論科舉的事情。
當然了,普通的老師隻要沒當官兒,都可以和學生討論押題,隻要官員沒參與進去就行。
否則一旦查實,考生成績作廢,官員則會受到杖十下,官降兩級的懲罰,一時間朝中議論紛紛。
畢竟每逢大考學生拜會大儒,幾乎都成了定例了,如今鬧這一出,是為了防著他們誰呢?
“不必如此嚴苛吧?”陳寶船也覺得這般太過了些,他揣著手道:“這麽整,如今我也不便往你家去了。”
顧家自己就有兩個待考生,何必現在就要這麽嚴苛?
主要他不能去顧家,那還怎麽去他家裏蹭飯吃啊?
“不來就不來嘛。”顧晨身子沒問題,可沒有天天想個好兄弟待一起的愛好:“科舉乃國之根本,半分也不能馬虎。”
說罷,他看向一旁的餘敏:“你叫都察院的人都給我盯緊了,我看誰還敢私底下和考生往來。”
朝中有人的就往上爬,朝中無人的便隻能聽天由命,這不也是另一種黨爭的開始嗎?
要抑製黨爭除了南北平衡,還要盡量抑製同師同門的情況。
雖然他未來女婿也算是這種情況,可那時候不是老朱當皇帝麽,他哪裏能想到這麽遠來?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標兒當皇帝,他當然得為標兒盡心盡力,把事情辦到最好才行。
總之不管這事兒怎麽說,明年的會試他隻管定規則。
主考和閱卷那些個事情,他總之是一概不管的。
餘敏鄭重地點點頭:“是,隻是這麽做怕是會得罪許多人,大人不如再思慮思慮?”
他都不用下去走一圈兒,就知道那些人在背後嘀咕顧大人什麽,顧大人是真不怕得罪人啊。
“有什麽好思慮的?”顧晨下定決心要整頓科考風氣,說什麽也不答應:“就按這個辦。”
“我家明年也有考生要考試,我明日就將我家考生和先生都遷到別苑去住,會試前堅決不碰麵。”
以身作則,自己行事磊落,說話的時候才能硬氣。
看著顧晨的背影,陳寶船搖搖頭,顧兄行事越發雷厲了,他從來沒見過顧兄這個樣子。
難不成是先帝走了,所以顧兄行事就不太小心了?
田間裏頭,顧衍正挽著褲腿插秧,他不僅書讀得好農活學得也快,幹起活來有模有樣的。
“田妹子。”一位老婆婆路過田邊,拉著喝水的田娘子低聲道:“這麽好的孩子可要牢牢握著啊。”
“他如今吃你家的住你家的,就別讓他去找親生父母了,趕緊生米煮成熟飯,把大事做定了要緊。”
“這孩子來的時候長的白白嫩嫩的,家裏條件一看就不錯,這論親啊也講究個門當戶對。”
“你看你家這幾個姑娘,最大的清霧才才十六歲,最小的清寧才四歲,別迴頭人家爹娘找來了不同意,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
“錢也花了,人也撈不著,那得多虧啊?”
老大娘雖然是在說閑話,可確實也是在為了她家著想,田娘子喝了口水,卻隻是和善地笑道。
“這不是趁人之危嗎?”
“人家不同意便不同意嘛,兩個孩子的大事,理應兩家父母坐下來商議,怎可一方決斷呢?”
她讀過書所以萬事都講章程,可大娘卻是不管這些的。
“我不懂你說的什麽理應,我隻知道你家要絕戶了。”
“你若是不趕緊招個姑爺,你家這一畝三分田隻怕也保不住。”
怪不得這餘秀才開了幾年私塾,到頭來死了也沒給家裏留下什麽,這不是純純的書呆子嗎?
她說話讓田娘子有些反感,卻也隻是禮貌地迴避。
“大娘,我要去幹活了,改日再同你說話啊?”
她臉上永遠掛著溫和的笑意,可在轉身那一刻淚水便滴了下來,大娘的話無非是在戳她的心窩肺管子。
因為那大娘說得對,若不是她男人當了幾年先生。
在村子裏有了些尊敬,她家的地早就被人拿走了。
男人死了,尊敬會隨著時間減少,她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養大幾個孩子,直到送她們找到好人家。
“伯母,別難過了。”顧衍目睹了田娘子的難堪,溫聲道:“前幾年,便聽說朝廷要恢複宋時的製,允許女兒家繼承家業,可能就快了。”
“真的?”聽到有這種事,田娘子眼裏瞬間便有了希望:“若真能如此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她家這條件想找個贅婿挺難的,她們累死累活的也就剛夠飽腹,別的男子是多活不下去才會到他們家?
“娘,妹妹,三郎~”
餘清霧早上鎮上的繡樓裏,賣完了自己繡的帕子便趕到田邊。
然後挨個摸了摸,正在田埂上用樹枝寫字的妹妹們的頭才下了田裏,二話不說就幹起了活來。
“前幾日帕子花樣子繡得新奇,老板娘喜歡得很,收我六十個銅板一張帕子,十張賣了六百個銅板呢。”
“我路過書店,見許多鄉試的學子,都在買曆年鄉試文選,一貫錢一本,我給你買了一本,今日上街便倒欠了四百個銅板。”
現代卷各種各樣的教輔真題,明朝的各種應試圖書早就層出不窮,這本曆年鄉試文選就相當於滿分作文兒。
就是中了榜的那些文章,被人謄錄下來賣給應試的學生們。
陽光此時正照在姑娘紅彤彤的臉上,她的笑容是那麽開朗明媚,略黑的膚色根本擋不住她的美。
顧衍從沒見過生活這麽苦,卻能笑得這麽開心的姑娘。
“賣了錢怎麽不買些肉迴來吃呢,你瞧你瘦得,衣裳也不合身了,給自己買朵花戴也好啊……”
在開考半年前都不能迴家,得單獨待在一個地方不能見外人,就連照顧他們的人也不能見人。
有專門的人給他們做飯,洗衣,總之進了出題的地方,就是死了爹娘也不能從裏頭出來,直到閱卷結束以後。
而待考學子在近考試前半年,都不許去拜會朝中任何官員。
除了自己本家的以外,其餘的全部都要迴避。
而本家有要科舉考試的,官員則依舊需要在考試中迴避。
同時也不允許官員同考生押題,或者私下往來討論科舉的事情。
當然了,普通的老師隻要沒當官兒,都可以和學生討論押題,隻要官員沒參與進去就行。
否則一旦查實,考生成績作廢,官員則會受到杖十下,官降兩級的懲罰,一時間朝中議論紛紛。
畢竟每逢大考學生拜會大儒,幾乎都成了定例了,如今鬧這一出,是為了防著他們誰呢?
“不必如此嚴苛吧?”陳寶船也覺得這般太過了些,他揣著手道:“這麽整,如今我也不便往你家去了。”
顧家自己就有兩個待考生,何必現在就要這麽嚴苛?
主要他不能去顧家,那還怎麽去他家裏蹭飯吃啊?
“不來就不來嘛。”顧晨身子沒問題,可沒有天天想個好兄弟待一起的愛好:“科舉乃國之根本,半分也不能馬虎。”
說罷,他看向一旁的餘敏:“你叫都察院的人都給我盯緊了,我看誰還敢私底下和考生往來。”
朝中有人的就往上爬,朝中無人的便隻能聽天由命,這不也是另一種黨爭的開始嗎?
要抑製黨爭除了南北平衡,還要盡量抑製同師同門的情況。
雖然他未來女婿也算是這種情況,可那時候不是老朱當皇帝麽,他哪裏能想到這麽遠來?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標兒當皇帝,他當然得為標兒盡心盡力,把事情辦到最好才行。
總之不管這事兒怎麽說,明年的會試他隻管定規則。
主考和閱卷那些個事情,他總之是一概不管的。
餘敏鄭重地點點頭:“是,隻是這麽做怕是會得罪許多人,大人不如再思慮思慮?”
他都不用下去走一圈兒,就知道那些人在背後嘀咕顧大人什麽,顧大人是真不怕得罪人啊。
“有什麽好思慮的?”顧晨下定決心要整頓科考風氣,說什麽也不答應:“就按這個辦。”
“我家明年也有考生要考試,我明日就將我家考生和先生都遷到別苑去住,會試前堅決不碰麵。”
以身作則,自己行事磊落,說話的時候才能硬氣。
看著顧晨的背影,陳寶船搖搖頭,顧兄行事越發雷厲了,他從來沒見過顧兄這個樣子。
難不成是先帝走了,所以顧兄行事就不太小心了?
田間裏頭,顧衍正挽著褲腿插秧,他不僅書讀得好農活學得也快,幹起活來有模有樣的。
“田妹子。”一位老婆婆路過田邊,拉著喝水的田娘子低聲道:“這麽好的孩子可要牢牢握著啊。”
“他如今吃你家的住你家的,就別讓他去找親生父母了,趕緊生米煮成熟飯,把大事做定了要緊。”
“這孩子來的時候長的白白嫩嫩的,家裏條件一看就不錯,這論親啊也講究個門當戶對。”
“你看你家這幾個姑娘,最大的清霧才才十六歲,最小的清寧才四歲,別迴頭人家爹娘找來了不同意,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
“錢也花了,人也撈不著,那得多虧啊?”
老大娘雖然是在說閑話,可確實也是在為了她家著想,田娘子喝了口水,卻隻是和善地笑道。
“這不是趁人之危嗎?”
“人家不同意便不同意嘛,兩個孩子的大事,理應兩家父母坐下來商議,怎可一方決斷呢?”
她讀過書所以萬事都講章程,可大娘卻是不管這些的。
“我不懂你說的什麽理應,我隻知道你家要絕戶了。”
“你若是不趕緊招個姑爺,你家這一畝三分田隻怕也保不住。”
怪不得這餘秀才開了幾年私塾,到頭來死了也沒給家裏留下什麽,這不是純純的書呆子嗎?
她說話讓田娘子有些反感,卻也隻是禮貌地迴避。
“大娘,我要去幹活了,改日再同你說話啊?”
她臉上永遠掛著溫和的笑意,可在轉身那一刻淚水便滴了下來,大娘的話無非是在戳她的心窩肺管子。
因為那大娘說得對,若不是她男人當了幾年先生。
在村子裏有了些尊敬,她家的地早就被人拿走了。
男人死了,尊敬會隨著時間減少,她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養大幾個孩子,直到送她們找到好人家。
“伯母,別難過了。”顧衍目睹了田娘子的難堪,溫聲道:“前幾年,便聽說朝廷要恢複宋時的製,允許女兒家繼承家業,可能就快了。”
“真的?”聽到有這種事,田娘子眼裏瞬間便有了希望:“若真能如此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她家這條件想找個贅婿挺難的,她們累死累活的也就剛夠飽腹,別的男子是多活不下去才會到他們家?
“娘,妹妹,三郎~”
餘清霧早上鎮上的繡樓裏,賣完了自己繡的帕子便趕到田邊。
然後挨個摸了摸,正在田埂上用樹枝寫字的妹妹們的頭才下了田裏,二話不說就幹起了活來。
“前幾日帕子花樣子繡得新奇,老板娘喜歡得很,收我六十個銅板一張帕子,十張賣了六百個銅板呢。”
“我路過書店,見許多鄉試的學子,都在買曆年鄉試文選,一貫錢一本,我給你買了一本,今日上街便倒欠了四百個銅板。”
現代卷各種各樣的教輔真題,明朝的各種應試圖書早就層出不窮,這本曆年鄉試文選就相當於滿分作文兒。
就是中了榜的那些文章,被人謄錄下來賣給應試的學生們。
陽光此時正照在姑娘紅彤彤的臉上,她的笑容是那麽開朗明媚,略黑的膚色根本擋不住她的美。
顧衍從沒見過生活這麽苦,卻能笑得這麽開心的姑娘。
“賣了錢怎麽不買些肉迴來吃呢,你瞧你瘦得,衣裳也不合身了,給自己買朵花戴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