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小官,後經樞密副使龐籍的推薦,入京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至和元年(1054),隨龐籍到了並州(今山西)為官,改並州通判。


    從嘉二年(1057)龐籍因事獲罪,司馬光引咎離開並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製兼侍講同知諫院。嘉佑六年(1061)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


    司馬光立誌編撰《通鑒》,作為統治者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通鑒》八卷上進宋英宗,英宗命設局續修,並供給費用,增補人員。


    宋神宗以其書「有鑒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鑒》,並親為之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


    神宗命他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熙寧三年(1070),自請離京,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任西京留守禦史臺,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書成後,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


    元豐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shè、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九月,司馬光執政一年半,即與世長辭,享壽68歲,「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靈柩送往夏縣時,「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家家掛象,飯食必祝」。宋哲宗將之葬於高陵。


    死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正,賜碑「忠清粹德」。


    遺著有《潛虛》、《均韻指掌》、《類編》、《傳家集》、《翰林詩草》、《注古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紀聞》、《通鑑目錄》、《通鑑考異》、《通鑑舉要歷》、《稽古錄》(《歷年圖》、《歷代君臣事跡》和《百官公卿表》)、《切韻指掌圖》、《司馬正公集》等等37種。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標準的守舊派,他幾度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他認為刑法新建的國家使用輕典,混亂的國家使用重典。這是世輕世重,不是改變法律。


    所謂「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司馬光與王安石,就竭誠為國來說。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措施上,各有偏向。


    王安石主要是圍繞著當時財政、軍事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大刀闊斧的經濟、軍事改革措施來解決燃眉之急。


    司馬光則認為在守成時期,應偏重於通過倫理綱常的整頓,來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在原有製度之內,即使改革。也定要穩妥,因為「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


    王安石新法大都切中實弊,反對新法的人,麵對實際的政治問題,通常並無任何卓見。他們反對的理由包括「新法擾民」及「祖宗之法不可廢」,卻又提不出什麼更好的改革方法。


    例如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之一是南人不可當政。他上奏宋神宗曰:「閩人狹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充塞朝廷,風俗何以更得淳厚?」


    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他判西京禦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


    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jing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jing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


    《資治通鑒》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光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不得謾語─


    司馬光一生誠信,應該也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迴來,便問:「誰幫你做的?」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


    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後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破甕救友─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麵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被人們廣泛流傳。


    誠信賣馬─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sè純正漂亮,高大有力,xing情溫順,隻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的呀?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說出來!」


    司馬光可不認同管家這種看法,對他說:「一匹馬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我們做人必須得要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後慚愧極了。


    低調淡泊─


    司馬光xing情淡泊不喜奢華,他在《訓儉示康》中曾提到小時後長輩會給他穿華美的衣服,他總是害羞臉紅而把它脫下。


    寶元年間中舉時,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見。酒席宴會上,每人都在頭上插滿鮮花,肆無忌憚地嬉戲取樂,唯獨司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說:「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馬光才不太情願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馬光有一個老僕,一直稱唿他為「君實秀才」。一次,蘇軾來到司馬光府邸,聽到僕人的稱唿,不禁好笑,戲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經是宰相亦,大家都稱為『君實相公』!」老僕大吃一驚,以後見了司馬光,都畢恭畢敬地尊稱「君實相公」,並高興地說:「幸得大蘇學士教導我」司馬光跌足長嘆:「我家這個老僕,活活被子瞻教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馬行空四部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月並收藏天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