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裏斯多德相信所有倫理美德都是來自於達成「過度」與「貧乏」之間的平衡點。


    不過,這並不表示亞裏斯多德相信道德相對主義。他將幾種情緒(如恨、羨幕、忌妒等)以及幾種行為(如通姦、偷竊、謀殺等)歸類為錯誤的一邊,無論這些情緒及行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亦然。


    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裏斯多德通常專注於在各種領域中找出介於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例如正義、勇氣、財富等等。舉例而言,勇氣是兩種感覺(恐懼和自信)之間的平衡點,並以此平衡點為基礎採取的行動(勇氣的行動)。


    太多恐懼、太少自信會導致懦弱,而太少恐懼、太多自信則會導致草率、愚蠢的抉擇。亞裏斯多德說找出事物的平衡點是找出幸福的關鍵,而幸福本身則是最終的至善形式。介於兩者之間的那個平衡點也常被稱為中庸之道。


    亞裏斯多德也寫下他對於正義的概念。他將正義定義為兩個部分:一般的正義和特別的正義。


    一般的正義是亞裏斯多德所提出的正義形式,隻有在一個完美的社會裡才可能存在。


    特別的正義則是對於特定的犯罪或非正義行為施加懲罰。


    也是在這裡亞裏斯多德主張人需要受過訓練的判斷能力,以判斷特定事件正義與否。亞裏斯多德說發展好的習慣可以培養出好的人類,而練習奉行中庸之道則可以讓一個人活的更健康、快樂。


    亞裏斯多德的倫理學根基於早期的希臘倫理學。尤其是來自於他的老師柏拉圖和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本身並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柏拉圖留下的著作主要是為廣大群眾撰寫的。亞裏斯多德則留下較多學術性的作品。


    與柏拉圖不同的是,亞裏斯多德對於自己提出的整體理論較常抱持保留態度,並且在倫理學上較不會堅持其理論的正確性。不過這些哲學家的整體思想,還是相當接近的。


    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專注於研究倫理學的希臘哲學家,這種努力或許是為了解決詭辯的出現,當時強調修辭學、道德相對主義、以及違逆雅典傳統諸神的詭辯技巧盛行一時(他們也用詭辯技巧違逆其他許多傳統)。


    詭辯者可以對當前的社會提出大量的問題,但卻沒有提供解答。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全都有著立場分明的倫理學係統,人們可以選擇追求美德以獲得幸福和繁榮。


    他們都認為美德的行為是可以透過教導和練習的。他們也都認為倫理學是建基於理性上,而且奉行美德也有其理性的原因。


    這與詭辯者所強調的道德相對主義形成強烈對比,他們認為許多不同的行為在不同的社會裡也有不同的標準。事實上,同樣的論點在現代的倫理學界依然是存在爭議的話題。


    除了這些基本的相同點外,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三人之間的倫理學差異並不大。


    主要的差異在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認為懂得美德的行為為何便已足夠讓一般人過著美德的生活,沒有懂得美德的人或做出邪惡的事情。


    亞裏斯多德則認為(以及後世大多數哲學家都同意這點)許多人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是壞事,但由於意誌的脆弱而仍從事之。


    柏拉圖隻列出幾樣標準的美德:智慧、勇氣、節製、和正義。亞裏斯多德所列出的則遠遠不隻這些。


    除了致力於個人的倫理學著作之外,亞裏斯多德還在標題為《政治學》的著作中致力於城邦。


    亞裏斯多德的城邦概念是非常有組織的,他被認為是以這種方式構想城邦的第一人。亞裏斯多德認為城邦應是自然共同體。


    此外,他認為城邦應當先於家族,而家族又先於個人,就是說在生成次序中最後。而在存在次序中最先。他還著名於他的論述「人本質上是政治動物」。


    亞裏斯多德把政治構想為更像生物而非機器的存在,是離開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個部分的搜集。


    某些人批評亞裏斯多德的政治理論,因為某些思想家比如juanginesdesepulveda用他的天然奴隸的想法來證明歐洲人對印地安人的統治是正當的。


    應當注意到現代理解的政治共同體是國家。但是,國家不適合於亞裏斯多德,他提及的政治共同體是城邦。亞裏斯多德把城邦理解為在政治上「合夥」。而不在社會契約之下,也不是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所理解的政治共同體。


    隨後。建立城邦不是為了避免不公平或為了經濟穩定,而是為了過良好的生活:「政治上合夥必須被尊重,它是為了高尚行為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生活在一起而存在的」。


    這可以區別於社會契約理論,它聲稱個人由於「畏懼暴死」或「厭惡麻煩」而放棄自然狀態。


    這也使亞裏斯多德成為將倫理學與政治學區分開來的第一人,是古代政治學的開創者。


    亞裏斯多德留下的著作成為最完整而又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係統之一,或許高過史上任何的一個思想家。


    他單獨創立了邏輯學、生物學、以及心理學,他也在兩千年前的《政治學》一書中預言了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果每個機器都能製造其各自的零件,服從人類的指令和計畫..如果梭子會自己來迴飛動、如果弦撥會自己彈奏豎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頭將不再需要領導工人,奴隸主也不再需要指揮奴隸了。」


    經院哲學的思想家如托馬斯、阿奎納將亞裏斯多德稱為「哲學家」,這些思想家將亞裏斯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思想混合,將古希臘的哲學帶入中世紀。


    不過,在混合的過程中他們也不得不拋棄了一些亞裏斯多德的科學和美術原則,以免基督教思想與現代科學法則和觀察法則產生衝突。


    中世紀的英國詩人喬叟便曾描寫道他的學生:在他的床上有著,二十本黑色或紅色封麵的書,藏著亞裏斯多德和他的哲學。


    義大利詩人但丁則將亞裏斯多德佈置在第一層地獄裡:我看見了熟習各種技藝的人們,在哲學家的圈子裡,帶著我的欽佩和崇敬,我看見了柏拉圖,也看見了蘇格拉底,他就站在離柏拉圖旁邊最近的位置。


    後來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表示他的哲學思想幾乎完全來自於亞裏斯多德。亞裏斯多德的倫理和道德原則也被一些現代哲學家如艾茵、蘭德所吸收和發揚。


    雖然亞裏斯多德寫下許多經典的論文和對話錄(西塞羅曾稱讚亞裏斯多德的作品是「一係列的黃金」),大多數他的著作在今天都已經遺失,而少數保留下來的著作的真實性也經常受到質疑。亞裏斯多德的作品在歷史上曾遭遺失而又重新尋獲數次。


    在羅馬時期結束後,亞裏斯多德的作品又在西方世界遭受第二次大量遺失。不過這次有許多東方的穆斯林學者和哲學家將他的作品保留了下來,之中許多人還對他的作品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評論。


    亞裏斯多德的作品成為了伊斯蘭哲學中法爾薩法運動的重要基礎,也影響了阿維森納、亞維侯等人的思想。


    當法爾薩法運動的影響力傳至西方世界時,克雷莫納的翻譯家傑拉德開始翻譯亞裏斯多德的作品。


    來自穆爾貝克的威廉也將一些作品翻譯為拉丁文。當托馬斯、阿奎納撰寫他的神學思想時,他開始閱讀穆爾貝克的翻譯,接著對於亞裏斯多德思想的興趣和研究開始在西方世界復甦,亞裏斯多德學派於是得以在歐洲重現。(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250sy)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馬行空四部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月並收藏天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