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俠反抗者之一浮壺空間─亞裏斯多德


    亞裏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其偉大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其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裏斯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係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亞裏斯多德關於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


    今天亞裏斯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個方麵。雖然亞裏斯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現已失散,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創作品倖存了下來。


    亞裏斯多德在18歲的時候,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此後20年間亞裏斯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在前347年去世。


    柏拉圖可能對亞裏斯多德有些不滿,而亞裏斯多德也終於發現柏拉圖在重要學說上與他存在分歧,不過他始終對老師充滿了敬意。


    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裏斯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


    從亞裏斯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雖然亞裏斯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學園新首腦的觀點,但依然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據悉,離開學園後,亞裏斯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裏斯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


    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裏斯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後。亞裏斯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二世召喚迴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裏斯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


    亞裏斯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裏斯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甚至以帝王之便提供豐厚的人力、財力資源,使亞裏斯多德得以完成諸多科學研究。


    但是。亞裏斯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二世去世,亞裏斯多德又迴到雅典,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


    在此期間,亞裏斯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裏斯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


    而亞裏斯多德的追隨者也被稱為逍遙學派弟子。也就是步行者。亞裏斯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麵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


    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裏斯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


    雖然亞裏斯多德寫下了許多對話錄。但這些對話錄都隻有少數殘缺的片段流傳下來。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論文形式,而亞裏斯多德最初也沒有想過要發表這些論文。一般認為這些論文是亞裏斯多德講課時給學生的筆記或課本。


    亞裏斯多德不隻研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學科,他也對這些學科做出極大的貢獻。在科學上,亞裏斯多德研究了解剖學、天文學、經濟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和動物學。


    在哲學上亞裏斯多德則研究了美學、倫理學、政治、政府、形上學、心理學、以及神學。


    亞裏斯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學、以及詩歌。亞裏斯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來幾乎就成了一部希臘人知識的百科全書。一些人還認為亞裏斯多德可能是在那個時代裡最後一個精通所有學科和既有智慧的人了。


    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係,亞裏斯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chalcis)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


    亞裏斯多德說他會逃離是因為:「我不想讓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毀滅哲學的罪孽。」(隱喻之前蘇格拉底之死)


    不過在一年之後的公元前322年,亞裏斯多德因為多年積累的一種疾病而去世。亞裏斯多德還留下一個遺囑,要求將他埋葬在妻子墳邊。


    亞裏斯多德將他的哲學定義為一種「原因」,宣稱他的哲學是「研究真實宇宙原因的科學」。


    柏拉圖則是將他的哲學定義為「理念的科學」,理念指的是所有現象的基礎原理。師徒兩人都認為哲學是研究宇宙的科學,不過,亞裏斯多德是透過研究各種特定事物的實質來研究宇宙,而柏拉圖則認為宇宙與其他特定事物都沒有相連。


    在柏拉圖來看那些事物都隻是宇宙豎立的樣本或模型罷了。對亞裏斯多德而言,研究哲學意味著從研究特定現象提升為研究事物的實質;但對柏拉圖而言,研究哲學則代表著從研究一個普世理念提升為研究這些理念所轉化的特定樣本。


    亞裏斯多德的研究方式既是歸納法的也是演繹的,而柏拉圖的研究方式在本質上則是源自於先驗的原則。


    依照亞裏斯多德的說法,「自然哲學」一詞表示對於自然世界的研究,這包括了運動、光、物理定律。


    在許多世紀之後這些領域成為了現代科學的根基,被以科學方法加以研究。在現代,「哲學」這一詞通常僅被用於形容形上學的領域,而非那些以物理科學方式觀察自然世界的研究。


    相較之下,在亞裏斯多德的時代,「哲學」一詞包含了所有人類知識的層麵。


    更廣泛的說,亞裏斯多德將哲學與邏輯推理並立了,他將之稱為哲學的「科學」。不過,他所使用的科學一詞涵義與現代所謂的科學方法並不相同,「所有的科學(推理)要不是實際性的,就是可想像的、理論性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250sy)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馬行空四部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月並收藏天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