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恬無言以對,要不是她堅持,仲勤確實有可能會改變主意不在夫子埂蓋院子。為了避開婆婆,也去了夫子埂。當天晚上,薑氏把那隻貴重的玉鐲子要去了。金恬交出了這隻鐲子,心裏卻莫名地輕鬆許多,因為婆婆現在不看重她了,就不會過多關注她,而且到時候無論她生兒生女,婆婆也沒理由上門去罵她。
薑氏確實在仲勤麵前說要休掉金恬的話,仲勤怎麽可能聽他娘這種胡話,他一番哄勸,又說金恬還有兩個多月就要生了,若再鬧下去金恬要是動了胎氣可不好。薑氏沒再鬧,但自此後也不理兒子了。
自從夫子埂那兒動了土,仲勤手頭上的事越來越順利,地裏種的藥材種子開始一直沒發芽,這會子下過一場小雨後便瞧見小苗兒了。黃包車的買賣雖沒以前好,但也是每隔三四日就賣一輛的。
更讓他和金恬歡喜的是,當大多數人家把田裏的早稻收了,地裏的油菜也收了後,又有一家要賣田地。他們倆留夠了蓋院子的錢手上還有富餘,便買了這家的三畝田四畝地,仲勤雇人翻了土,全都播種了藥材。
過了些日子,金恬和仲勤看著那些越長越大的藥苗子,他們不知有多開心,之前吃的苦頭沒白吃,之前各種擔心也終於可以放下了。接下來一事更讓他們措手不及,因為縣裏有人聽說他們種了藥材,都尋到這裏來瞧,有些老板竟然當即給訂錢說到時候一定來收貨,還說具體價錢待收成後與別家一樣,不會少給他們的。
☆、世事難料
如金恬所料,薑氏果然背著家人去找算命先生了,她想知道自己兩個兒子命中注定的女人能不能想辦法娶迴家。不過這迴算命先生忽然改話頭了,因為他害怕被仲勤和季秋找上門,便說當初災禍已過,隨之命運也已更改。
薑氏聽後心裏一涼,感覺自己兩個兒子錯過了命中注定的好姻緣,錯過了這生能亨達能富貴的機會。遂之,她又問算命先生,仲勤娶了金恬是否有不妥,季秋娶了楊梅兒會不會一直倒黴運,她的大兒子啥時候能娶妻生子。
雖說她每年都會找不同的算命先生給三個兒子算命,可每迴算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她便樂此不疲不停地找人算。
算命先生怕自己亂說往後會惹麻煩,畢竟薑氏有三個兒子,個個人高馬大,平時可沒人敢惹他們的,何況不少人說金恬是“旺夫小娘子”,他還真不能胡說。
他尋思一陣,故弄玄虛算了算,說仲勤與金恬還算般配,往後日子頂多有些小坎坷,至於季秋和楊梅兒可能會遭遇坎坷多一些,最後還是會兒孫繞膝的。說到大貴,他更隻能搪塞了,說大貴出了軍營就能娶親生子。
薑氏感覺每次算命,算命先生都說得含糊不清,一點都不具體。她失落地迴了家,沒跟任何人說起這事,也沒再去找金恬和楊梅兒的麻煩,隻是心裏悶悶的。
金恬近來沒事就去田地裏看藥材苗子,多走走鍛煉身體到時候好生孩子,而且多唿吸這田間的清新空氣,她感覺渾身都舒暢。仲勤一直挺忙,夫子埂那兒在蓋院子,他時常得去買材料,金恬挺著大肚子隻能設計和偶爾監工,沒法去買材料。
田地裏侍弄藥材功子的話本是可以雇人來幹的,可是仲勤不放心別人來幹,他自己學了一段時日還是琢磨著幹,不敢隨意交給別人做。因為忙著這些事,他沒多少空閑做黃包車了,有些人訂的車子他一直沒做出來,有些著急。
韋老二除了忙田地裏的事,倒是能騰些空來幫他做,但是七八日也難得做出一輛。季秋最近一心撲在他的藥鋪子上,還要忙著栽種晚稻,根本沒空幫仲勤做黃包車。
這兩日金恬瞧著仲勤太忙了,她也聽仲勤說過他在去曲縣的路上看到的情況,黃包車已經有很多人在仿製了。既然仿製品越來越多,仲勤也沒必要自己做了,完全可以辦個車坊,雇一些短工,批量生產。她雖然做不了體力活,但管理上的事她還是可以做的,而且將來她還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這些事。
之前她打算生下孩子讓婆婆帶,自己就可以放開手大幹一場了,現在她已經沒了這個想法。且不說之前鬧的婆媳矛盾,就是現在,薑氏看她也是一臉的冷淡,而且薑氏過於迷信,又不懂得科學喂養,她覺得還是自己帶孩子更好。何況薑氏最近心態不好,這樣帶孩子也會影響孩子性情的。
這裏的女人能持好家就不錯了,她也放棄了想大幹一場的想法。在這裏,女人太過出風頭可不好,會給她和仲勤招來不好的言語。之前她或許就是太喜歡張羅事情,還給大家出主意做買賣掙錢,雖然她是為了大家好,當時大家也挺樂嗬的,過後在大家的眼裏或許覺得她太喜歡逞能了。
唉,還是做個家庭婦女吧,有什麽主意或有什麽想法,向仲勤提一提,讓他做主,他是當家作主的男人。仲勤是個好男人,不需她降伏或是勸說,她感覺仲勤在潛移默化中受她頗多的影響,思想上越來越像現代社會的男人了。
這日傍晚,金恬做了一道紅燒肉、一盤煎魚,還做了一碗榨菜肉絲湯,都是仲勤最愛吃的。仲勤平時每日累得一身汗後喜歡去河裏洗個澡,然後迴家吃著可口的飯菜。這日見金恬做了他最喜歡吃的菜,不免多吃了些,心裏也大好。
金恬瞧著他真的很心疼,她不希望自己的男人一天到晚當苦力,說:“仲勤,我想了一個主意,反正黃包車有很多人在仿製,但咱們這裏還是有需求,所以咱們可以開個車坊,雇幾十個短工來做,按月給他們工錢,批量生產,然後降價吸引顧客。”
仲勤猛聽這話有些不明白,“開車坊雇短工?咱們能顧及得過來麽,又沒有屋子,我……我怕自己不會開小作坊。”
金恬笑了,“這些不是難事,就是費些心思而已。屋子沒有不打緊,可以先雇短工,讓他們幫著一起搭棚子,付工錢就是了。之後由你來教他們兩日,往後我也會抽空來管著,不必大費周折的。根據顧客們的需求咱們可以降價到六七百文一輛甚至四五百文一輛都行,一位短工三四日的工錢不足百文,批量做,咱們還是可以大賺的。以後你是大東家,我是東家夫人,如何?”
仲勤見金恬笑得開心,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相信金恬的頭腦,高興地點頭道:“好,明日我就去找短工。”
“不必你忙活,我去找就行了,我平時就愛多走多逛,順路的事。”
仲勤知道金恬更善於說服村民,那些家有剩餘芝力的應該不難找。他伸手握了握金恬的手,擠著眼睛笑道:“好,那就有勞夫人了。”
金恬聽他喊她夫人,樂得不行,摟著肚子笑,“你要在外人麵前這般喊,不知有多少人要笑話咱倆。”
“由旁人笑去,你是我的小娘子,也是我的夫人嘛,夫人……夫人……夫人,一下叫個夠,隻要你愛聽。”仲勤打趣地說。
金恬感覺肚子裏的孩子動了起來,她摸著肚子說:“孩兒,是不是你爹臉皮越來越厚,你都聽不下去了?”
他們倆在屋裏說說笑笑,楊梅兒和季秋卻在自己屋裏愁眉苦臉,因為他們的藥鋪子生意不太好。季秋也找到了原因,因為他藥鋪子裏沒有可靠的郎中或大夫坐鎮,一些村民都要先看病才買賣的,人們見他藥鋪裏沒有郎中就去鎮上了,有的人還會到車行賃輛黃包車拉著病人去縣裏。
來季秋這藥鋪的顧客都是常年吃藥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啥藥直接來買藥。季秋覺得靠這樣生意做不起來,便想著出錢雇郎中,楊梅兒說買賣本就不好,再花錢雇人,這買賣怕是要賠錢了。
兩人麵對麵發了一陣愁,季秋忽然想到以前在縣裏做買賣遇到一位走街串巷的土郎中,若是能說動人家來韋家村坐鎮就好了,他們可以各做各的買賣,各收各的錢,他不必出雇金隻需給郎中提供住處。
打定好了主意,第二日他就往縣裏跑,到處尋那位郎中。沒想到他運氣挺好,花了兩日功夫便找著了人,這位姓陳的郎中不知道季秋後來遭了難,還以為季秋有不少錢,聽季秋說開了藥鋪子他尋思應該也不錯的,便答應來。
走在路上,季秋沒料到的是,他和陳郎中遇到了楊富貴!楊富貴坐在黃包車上由小廝拉著,後麵還跟著四輛由四人拉的板車,上麵擺放著家什,看樣子他是要搬迴楊家村了。
季秋娶了楊家村的楊梅兒,出於禮貌才上前與楊富貴搭了腔,叫了聲楊大人。楊富貴卻一臉的悲戚,瞧了瞧季秋,說:“你二嫂命還真好,她當初要是跟著殷尚迴了縣裏,這會子也隻能跟著坐牢了。”
“坐牢?”季秋驚訝不已,殷尚竟然會坐牢,他不是縣令的女婿麽,還聽說他很快就要去鄰縣當縣令了,以後怕是要當知府大人了,怎麽突然就坐牢了呢。
楊富貴感歎道:“我身子不濟了,倒還領了一筆錢,夠這一輩子活了,殷尚還不知啥時候能出牢獄呢。他和縣令一直沒舍得從庫房裏多拿銀子去供養趙都督的水軍,杯水車薪的,趙都督每日為軍銀軍糧發愁,而他又不向朝廷開口,說自己有能力解決,不就是想讓皇上讚賞他不僅勞苦功高,還會為國省錢省糧麽?”
殷尚和縣令把錢看得太重,舍不得把自己吞的吐出來,每個月隻給水軍兩百兩銀子,軍營開支緊緊巴巴的。趙都督心中惱怒,再想到上次與起義軍一戰殷尚和縣令裝不知道隻顧睡覺,他便一氣之下給聖上上了個折子,說這邊貪官酷吏太多,斂財過甚以至於民怨沸騰,百姓過得水深火熱。
殷尚和縣令曾做過那麽些惡事,趙都督雖然不知道有命案,但貪腐的案子還是找到好幾件,也不枉他派了十幾個眼線在青澤縣裏。
如此一來,知府大人降為縣令,縣令和殷尚以及官府裏的小官以及家眷皆坐了牢。他們倆對趙都督恨之入骨肉,但也慶幸命案沒查出來,否則腦袋也沒了。
季秋哪裏知道這些細節,隻是從楊富貴那兒聽到些許,便多嘴問一句,“楊大人,殷尚他會坐多久的牢,不是聽說有‘官爵抵罪’和‘罰金抵罪’麽?”
楊富貴含糊地笑了一聲,“沒想到你還挺懂的,確實有這兩條律法,但‘官爵抵罪’還救不了他自己,至於交多少罰金才會出牢獄,就完全在於趙都督的一句話了。”
季秋暗想,殷家那麽有錢,鋪子上百家,還有各種走南闖北的商隊,更不必說家有良田三百畝了。雖說這不是殷尚一人的,但他爹他哥不可能不救他。季秋尋思著估摸著過不了多久殷尚又逍遙在外了,根本沒楊富貴說得那般嚴重,肯定是楊富貴不盼殷尚好過才這麽說的。
一路尋思著,他再沒與楊富貴說話,隻是跟在楊富貴那隊人的後麵。忽然,他好像聽到後麵有人喊他,而且還是很熟悉的聲音,他以為聽錯了,便猛然迴頭,頓時一驚!
“大哥?”他趕緊跑了過去,要不是到跟前見到的人確確實實是他的大哥韋大貴,他真以為是聽錯了。“我不是在做夢吧,大哥,你怎麽能出來,不是說沒滿三年如何都不能迴來的麽?”
韋大貴看似與之前並沒多大變化,他憨厚地笑了笑,然後轉身,看著後麵小跑著跟上來的姑娘。這位姑娘用頭紗將頭臉包得緊緊的,根本看不見她的臉。
季秋驚愕地瞧著這位姑娘,“她是……?”
“三弟,她是熟人,楊春兒!春兒,你把頭紗拿下來,當著季秋的麵沒必要捂著。”韋大貴用十分溫和的目光看著楊春兒,楊春兒滿臉含羞拿下了頭紗。
季秋呆了,“大哥……你和……和春兒如何碰到一起了?對了,春兒,前麵就是你大哥楊大人哩,你還不知道吧?”
“前麵是我大哥?”楊春兒驚道,然後撒腿跑上前去追她大哥楊富貴。
☆、妯娌相處
楊春兒追上了她哥的黃包車,她哥楊富貴見到妹妹,驚得差點從黃包車上摔下來。
他拿起放在黃包車邊上的拐杖,指著楊春兒怒道:“你……你怎麽逃出來了?快滾迴去,瞎胡鬧!”
楊春兒咬了咬唇,帶有幾分愧疚與無奈的神色,但又眼含幾分解脫與隱隱的對幸福對婚姻的期盼,她低垂著頭,小聲道:“我不是逃出來的,是趙都督放我迴來的。大哥,你這是要搬迴楊家村麽?”
楊富貴怔了怔,再往後瞧瞧自己的家當,道:“我想通了,我再無官位可圖,迴村裏買些田地當個地主可比在縣裏坐吃山空要強得多!咦,你還有臉問我?你倒是仔細招來,趙都督為何放你迴家,你不好好呆在他身邊伺候盼著能扶上正位,咋被趕迴家了?”
楊富貴氣得口水直噴,楊春兒抬胳膊拿袖子抹了抹臉,皺眉道:“聽說趙都督的夫人是位郡主,經常出入皇宮,我一個農家女子無貌無才的還想搶正位?大哥,就憑你這腦子還真當不成大官。”
楊富貴頓時臉都綠了,“你……!當不了正室做個妾也好啊,你跟過男人現在迴來誰還敢要你?哦……我明白了,是不是你仍然不肯近身伺候趙都督,才被他趕迴來了?你蠢啊,你在他身邊當個妾也是享福的,總比迴家當個灰頭土臉的農婦要強,何況如今無人相信你是處身,想嫁泥腿子怕是都無人敢娶!”
楊春兒此時紅了臉龐,支支吾吾地說:“大貴哥也迴來了,趙都督讓我……嫁給他。”
“大貴哥?哪個大貴哥?”楊富貴睜圓了眼睛,忽然,他咋唿起來,“大貴?你說是韋大貴,韋仲勤的哥哥?”
楊春兒紅著臉低下了頭。
之前楊春兒嫌趙都督長得老相還總是一副陰冷的樣子,她是能躲就躲,經常去軍中灶房裏幫忙,因為她早識得韋大貴,在灶房裏與別人說不來,倒是與韋大貴時常聊起村裏的事,也偶爾聊起兩家因她與仲勤未成的婚姻而鬧別扭的事。
如此相處了大半年,兩人互生情愫,隻是誰也沒說出口而已。但這些瞞不住灶房裏的其他人,有些人想害韋大貴,希望他被處死,就跑到趙都督麵前告密了。沒想到趙都督卻送給他們倆一個大人情,讓他們迴家成親,以後別再來了,來了也是擾亂軍心。
誰也沒想到平時嚴厲且用刑殘酷的趙都督竟然放了楊春兒和韋大貴,其實趙都督也沒那個好心,隻不過覺得楊富貴為了效忠於他而成了殘廢,他對楊春兒也無感,就順手推舟送個人情。何況韋大貴是個瘸腿的,但他做飯十分用心,沒事就琢磨怎麽做菜才好吃,趙都督平時最愛吃的就是韋大貴做的菜。
趙都督覺得最近自己雙手沾了太多老百姓的血,便做了這麽一件善事。
楊富貴長歎,“難道我楊家人……注定隻能在土裏刨食?當時如此大好機會,我要是沒成殘廢而是為趙都督立了大功,此時的我定是他身邊得力副將了,將來直至青雲入殿為官也不是沒可能。而你呢,春兒,當真是瞎了眼睛啊,不跟趙都督卻要嫁韋大貴,你離了韋家男人不能活是吧?金菊兒呢,她還照樣留在趙都督身邊是不是,她能留你為何不能留?大哥是時運差,你……你是蠢!”
金菊兒確實乖乖地呆在趙都督身邊,因為她乖巧聽話,沒有楊春兒那般有主見以及性子強悍,趙都督就喜歡溫柔乖順的。金菊兒雖然連個妾的身份都沒有,做著奴婢的活,夜裏還得陪著,隻是一直沒有孕。趙都督還挺憐惜她,往後或許會讓她當個通房。因為金菊兒身份過於低微可能還生不出一兒半女,在他看來確實連當妾的資格都沒有。
趙都督不想虧待她,當韋大貴和楊春兒臨行時,他讓手下人給韋大貴托個話,讓韋大貴迴村後叫金菊兒兩位哥哥到軍營裏來,會給他們差事幹,以後如何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季秋也一直在纏著韋大貴問原由,韋大貴確實不太清楚趙都督為何不處置他還放他迴家,並且叫他趕緊把楊春兒娶了。韋大貴隻能憑心裏的猜測,覺得趙都督平時過於嚴厲讓人既恨又懼畏,但偶爾也會做出一些通人情的事。譬如,軍營裏再缺軍銀軍糧,趙都督也隻是拿殷尚和縣令開刀,並未打擾老百姓,或許是上迴死了太多老百姓,他心中不得安寧吧。
韋大貴為能娶楊春兒而心喜,但又有些失落,畢竟來軍營本想有一番作為,結果卻是當了大半年的廚子而已,沒有別的收獲,就是廚藝大有增進。季秋聽說大哥要娶楊春兒,歡喜得一路咋咋唿唿,說楊春兒最終還得是韋家的人啊。
楊春兒隨著楊富貴迴了娘家,韋大貴自然和季秋快步迴家,許久不見爹娘與兄弟,他真是想家了。
走在路上,季秋忽然擔憂起來,因為他還帶了陳郎中迴來,本來他想讓陳郎中住在自家的那間小房,當初是韋小妹的閨房,後來分家時是分給大哥的。現在大哥迴家了,他還要和楊春兒成親,那間小房自然不能給陳郎中了。
他真擔心陳郎中一到韋家見那般情況會立馬走人,所以迴到家後他就讓楊梅兒趕緊給陳郎中做好吃的,想以熱情的招待來挽留人家。陳郎中見季秋的藥鋪子寒酸,韋家也沒他的住處,確實心裏不舒服,但吃著楊梅兒做的熱飯熱菜,他又不舍得走。
季秋說,隻要他肯留下來,將來一日三餐都包了,不要他出一文錢。陳郎中二十五了還沒成家,平時沒人給他做飯,他是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是進館子吃,所以一直攢不上錢。現在季秋管他一日三餐香噴噴的飯菜,他便答應留下來,晚上就宿在藥鋪子裏將就著吧。
他這邊把陳郎中安撫了下來,另一邊屋裏一時哭一時笑的,薑氏見大兒子迴來了都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臉上的表情變得比小孩兒臉還快,韋老二坐在旁邊真是犯愁,說:“婆娘,你別犯渾了,兒子迴來多好,雖然沒掙著銀子也沒掙迴田地,但吃了大半年的軍糧,也不算虧嘛。”
薑氏卻不這麽想,大兒子當初從軍是想混出名堂,如今空手而歸,心裏總歸不舒服的。季秋跑過來將大哥與楊春兒的事說了,薑氏才喜上眉梢,終於不哭了,一個勁兒笑著。
韋老二見大兒子終於能娶妻了,還是早前相識的楊春兒,歡喜地說:“大貴啊,春兒果真是咱家的人家,當初月老可能是搭錯了線,這迴終於理清楚了。你分家得的田地我在種著,現在可以交給你了,雖然分的田地少了些,但養活你和春兒小兩口應該不難,至於往後生了兒女要養家,你可以給仲勤做黃包車,工錢不少哩。”
韋老二大致把仲勤與金恬發家致富的事說了,還說季秋、小妹以及韋保田兄弟和金家兄弟做買賣的事都說了。
韋大貴心裏著實吃驚,他走隻不過八個月,家裏竟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特別是二弟仲勤,以前沒見他多有經商的腦子啊。季秋說這都是二嫂出的點子,韋大貴尋思著大概是金恬以前跟著殷尚學了不少生意經,他便沒多細想或有何懷疑,隻覺得金恬這個弟媳著實精明能幹。
薑氏拿出分家時分給韋大貴的三兩銀子,她再從自己的積蓄裏拿出七兩銀子。這七兩銀子包含了分家的得的三兩和韋老二做黃包車掙的四兩,平時可不舍得拿出來花,除了之前給算命先生一兩銀子,她根本不碰銀子,都是花些零散的銅板。
薑氏把錢交到韋大貴的手裏,韋大貴可是頭一迴見這麽多銀子,推卻著說不要。薑氏硬塞給大貴,這會子不知咋的忽然又眼含淚水了,“大兒啊,這其中三兩銀子是你分家該得的,另外七兩是爹娘給你娶親用的,仲勤和季秋娶親都是家裏出錢,你要成親爹娘怎能不管?你在軍營裏吃了這麽些苦,該好好過日子了,幸好春兒還能進咱家的門,娘這心裏也算踏實了。”
韋大貴卻笑道:“娘,我沒吃啥苦,不就是做飯麽。”
“瞧你說的,給兩萬人做飯豈不吃苦?”
韋大貴暗笑,灶房裏幾十號人哩,每人守兩口大鍋,又不是他一個給兩萬人做飯,對於他來說真的不算吃苦。他每一得空便琢磨做小菜,如此才入了趙都督的眼,除了守兩口大鍋給大夥兒做飯,還得單獨為趙都督做菜。
韋大貴平時就不愛多說話,這會子也不會把在軍營裏的細節跟薑氏說,隻是笑嗬嗬的。
薑氏又道:“明日你和你爹去一趟春兒家,拿出七兩銀子當彩禮錢給楊家,剩下的三兩銀子買家什布置新房和辦酒席。哎呀,分給你的那間屋子小了些,隻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個衣櫥,明兒個讓你爹給你屋後搭個棚子當灶房,和你的小屋連著牆,這樣還不必在屋裏做飯吃,涼快。”
韋大貴感覺很知足了,一直點著頭。
楊梅兒聽說楊春兒要嫁給大貴,她高興地不行,跟季秋說,她和楊春兒可是最要好的姐妹,如今還能當妯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到時候楊春兒肯定幫著她,與她站在一起,婆婆和二嫂金恬便不敢再欺負她了。
季秋聽後嗆她一句,“娘和二嫂啥時候欺負你了,是你嘴賤討人嫌而已!”
楊梅兒氣歪了嘴,直奔娘家去找楊春兒會麵。楊春兒得知楊梅兒嫁給了季秋,以後她要和楊梅兒做妯娌的,她卻沒有多高興,反而有些擔憂。她最了解楊梅兒的性子,一點兒也不討人喜歡,以前當姐妹時她可以不計較,以後當妯娌了,麵對一大家子人,她總不會一直偏向楊梅兒吧。要是楊梅兒拉著她與婆婆、金恬對著幹,她該站在哪一邊?
此時更為糾結的是金恬,她托著腮坐在燈下怔怔的,仲勤走過來伸手晃她的眼,“咋了?大哥要娶楊春兒可是大喜事,當初我欠她的情由大哥還了,韋楊兩家結下的怨也解了,求都求不來的好事呢。”
金恬卻嘟著嘴說:“若是她對你還念念不忘怎麽辦,也不知她是真喜歡上了大哥還是隻為多見見你才要嫁過來。”
“啥?”仲勤哭笑不得,“你想多了吧,大哥與楊春兒肯定是你情我願,我瞧大哥那眼神就知道了,他心裏不知多歡喜呢,要是楊春兒對他非真心真意,他能感覺不出來?何況就我這麽一位傻大個兒,值得楊春兒這般費心機麽。”
金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或許你說得有道理,可是……楊春兒和梅兒是要好的姐妹,梅兒一直對我心懷芥蒂,到時候她們倆親密得跟親姐妹似的,或許還會針對我做出什麽事或說些不好聽的話,我是該置之不理走為上策還是該反擊?”
薑氏確實在仲勤麵前說要休掉金恬的話,仲勤怎麽可能聽他娘這種胡話,他一番哄勸,又說金恬還有兩個多月就要生了,若再鬧下去金恬要是動了胎氣可不好。薑氏沒再鬧,但自此後也不理兒子了。
自從夫子埂那兒動了土,仲勤手頭上的事越來越順利,地裏種的藥材種子開始一直沒發芽,這會子下過一場小雨後便瞧見小苗兒了。黃包車的買賣雖沒以前好,但也是每隔三四日就賣一輛的。
更讓他和金恬歡喜的是,當大多數人家把田裏的早稻收了,地裏的油菜也收了後,又有一家要賣田地。他們倆留夠了蓋院子的錢手上還有富餘,便買了這家的三畝田四畝地,仲勤雇人翻了土,全都播種了藥材。
過了些日子,金恬和仲勤看著那些越長越大的藥苗子,他們不知有多開心,之前吃的苦頭沒白吃,之前各種擔心也終於可以放下了。接下來一事更讓他們措手不及,因為縣裏有人聽說他們種了藥材,都尋到這裏來瞧,有些老板竟然當即給訂錢說到時候一定來收貨,還說具體價錢待收成後與別家一樣,不會少給他們的。
☆、世事難料
如金恬所料,薑氏果然背著家人去找算命先生了,她想知道自己兩個兒子命中注定的女人能不能想辦法娶迴家。不過這迴算命先生忽然改話頭了,因為他害怕被仲勤和季秋找上門,便說當初災禍已過,隨之命運也已更改。
薑氏聽後心裏一涼,感覺自己兩個兒子錯過了命中注定的好姻緣,錯過了這生能亨達能富貴的機會。遂之,她又問算命先生,仲勤娶了金恬是否有不妥,季秋娶了楊梅兒會不會一直倒黴運,她的大兒子啥時候能娶妻生子。
雖說她每年都會找不同的算命先生給三個兒子算命,可每迴算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她便樂此不疲不停地找人算。
算命先生怕自己亂說往後會惹麻煩,畢竟薑氏有三個兒子,個個人高馬大,平時可沒人敢惹他們的,何況不少人說金恬是“旺夫小娘子”,他還真不能胡說。
他尋思一陣,故弄玄虛算了算,說仲勤與金恬還算般配,往後日子頂多有些小坎坷,至於季秋和楊梅兒可能會遭遇坎坷多一些,最後還是會兒孫繞膝的。說到大貴,他更隻能搪塞了,說大貴出了軍營就能娶親生子。
薑氏感覺每次算命,算命先生都說得含糊不清,一點都不具體。她失落地迴了家,沒跟任何人說起這事,也沒再去找金恬和楊梅兒的麻煩,隻是心裏悶悶的。
金恬近來沒事就去田地裏看藥材苗子,多走走鍛煉身體到時候好生孩子,而且多唿吸這田間的清新空氣,她感覺渾身都舒暢。仲勤一直挺忙,夫子埂那兒在蓋院子,他時常得去買材料,金恬挺著大肚子隻能設計和偶爾監工,沒法去買材料。
田地裏侍弄藥材功子的話本是可以雇人來幹的,可是仲勤不放心別人來幹,他自己學了一段時日還是琢磨著幹,不敢隨意交給別人做。因為忙著這些事,他沒多少空閑做黃包車了,有些人訂的車子他一直沒做出來,有些著急。
韋老二除了忙田地裏的事,倒是能騰些空來幫他做,但是七八日也難得做出一輛。季秋最近一心撲在他的藥鋪子上,還要忙著栽種晚稻,根本沒空幫仲勤做黃包車。
這兩日金恬瞧著仲勤太忙了,她也聽仲勤說過他在去曲縣的路上看到的情況,黃包車已經有很多人在仿製了。既然仿製品越來越多,仲勤也沒必要自己做了,完全可以辦個車坊,雇一些短工,批量生產。她雖然做不了體力活,但管理上的事她還是可以做的,而且將來她還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這些事。
之前她打算生下孩子讓婆婆帶,自己就可以放開手大幹一場了,現在她已經沒了這個想法。且不說之前鬧的婆媳矛盾,就是現在,薑氏看她也是一臉的冷淡,而且薑氏過於迷信,又不懂得科學喂養,她覺得還是自己帶孩子更好。何況薑氏最近心態不好,這樣帶孩子也會影響孩子性情的。
這裏的女人能持好家就不錯了,她也放棄了想大幹一場的想法。在這裏,女人太過出風頭可不好,會給她和仲勤招來不好的言語。之前她或許就是太喜歡張羅事情,還給大家出主意做買賣掙錢,雖然她是為了大家好,當時大家也挺樂嗬的,過後在大家的眼裏或許覺得她太喜歡逞能了。
唉,還是做個家庭婦女吧,有什麽主意或有什麽想法,向仲勤提一提,讓他做主,他是當家作主的男人。仲勤是個好男人,不需她降伏或是勸說,她感覺仲勤在潛移默化中受她頗多的影響,思想上越來越像現代社會的男人了。
這日傍晚,金恬做了一道紅燒肉、一盤煎魚,還做了一碗榨菜肉絲湯,都是仲勤最愛吃的。仲勤平時每日累得一身汗後喜歡去河裏洗個澡,然後迴家吃著可口的飯菜。這日見金恬做了他最喜歡吃的菜,不免多吃了些,心裏也大好。
金恬瞧著他真的很心疼,她不希望自己的男人一天到晚當苦力,說:“仲勤,我想了一個主意,反正黃包車有很多人在仿製,但咱們這裏還是有需求,所以咱們可以開個車坊,雇幾十個短工來做,按月給他們工錢,批量生產,然後降價吸引顧客。”
仲勤猛聽這話有些不明白,“開車坊雇短工?咱們能顧及得過來麽,又沒有屋子,我……我怕自己不會開小作坊。”
金恬笑了,“這些不是難事,就是費些心思而已。屋子沒有不打緊,可以先雇短工,讓他們幫著一起搭棚子,付工錢就是了。之後由你來教他們兩日,往後我也會抽空來管著,不必大費周折的。根據顧客們的需求咱們可以降價到六七百文一輛甚至四五百文一輛都行,一位短工三四日的工錢不足百文,批量做,咱們還是可以大賺的。以後你是大東家,我是東家夫人,如何?”
仲勤見金恬笑得開心,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相信金恬的頭腦,高興地點頭道:“好,明日我就去找短工。”
“不必你忙活,我去找就行了,我平時就愛多走多逛,順路的事。”
仲勤知道金恬更善於說服村民,那些家有剩餘芝力的應該不難找。他伸手握了握金恬的手,擠著眼睛笑道:“好,那就有勞夫人了。”
金恬聽他喊她夫人,樂得不行,摟著肚子笑,“你要在外人麵前這般喊,不知有多少人要笑話咱倆。”
“由旁人笑去,你是我的小娘子,也是我的夫人嘛,夫人……夫人……夫人,一下叫個夠,隻要你愛聽。”仲勤打趣地說。
金恬感覺肚子裏的孩子動了起來,她摸著肚子說:“孩兒,是不是你爹臉皮越來越厚,你都聽不下去了?”
他們倆在屋裏說說笑笑,楊梅兒和季秋卻在自己屋裏愁眉苦臉,因為他們的藥鋪子生意不太好。季秋也找到了原因,因為他藥鋪子裏沒有可靠的郎中或大夫坐鎮,一些村民都要先看病才買賣的,人們見他藥鋪裏沒有郎中就去鎮上了,有的人還會到車行賃輛黃包車拉著病人去縣裏。
來季秋這藥鋪的顧客都是常年吃藥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啥藥直接來買藥。季秋覺得靠這樣生意做不起來,便想著出錢雇郎中,楊梅兒說買賣本就不好,再花錢雇人,這買賣怕是要賠錢了。
兩人麵對麵發了一陣愁,季秋忽然想到以前在縣裏做買賣遇到一位走街串巷的土郎中,若是能說動人家來韋家村坐鎮就好了,他們可以各做各的買賣,各收各的錢,他不必出雇金隻需給郎中提供住處。
打定好了主意,第二日他就往縣裏跑,到處尋那位郎中。沒想到他運氣挺好,花了兩日功夫便找著了人,這位姓陳的郎中不知道季秋後來遭了難,還以為季秋有不少錢,聽季秋說開了藥鋪子他尋思應該也不錯的,便答應來。
走在路上,季秋沒料到的是,他和陳郎中遇到了楊富貴!楊富貴坐在黃包車上由小廝拉著,後麵還跟著四輛由四人拉的板車,上麵擺放著家什,看樣子他是要搬迴楊家村了。
季秋娶了楊家村的楊梅兒,出於禮貌才上前與楊富貴搭了腔,叫了聲楊大人。楊富貴卻一臉的悲戚,瞧了瞧季秋,說:“你二嫂命還真好,她當初要是跟著殷尚迴了縣裏,這會子也隻能跟著坐牢了。”
“坐牢?”季秋驚訝不已,殷尚竟然會坐牢,他不是縣令的女婿麽,還聽說他很快就要去鄰縣當縣令了,以後怕是要當知府大人了,怎麽突然就坐牢了呢。
楊富貴感歎道:“我身子不濟了,倒還領了一筆錢,夠這一輩子活了,殷尚還不知啥時候能出牢獄呢。他和縣令一直沒舍得從庫房裏多拿銀子去供養趙都督的水軍,杯水車薪的,趙都督每日為軍銀軍糧發愁,而他又不向朝廷開口,說自己有能力解決,不就是想讓皇上讚賞他不僅勞苦功高,還會為國省錢省糧麽?”
殷尚和縣令把錢看得太重,舍不得把自己吞的吐出來,每個月隻給水軍兩百兩銀子,軍營開支緊緊巴巴的。趙都督心中惱怒,再想到上次與起義軍一戰殷尚和縣令裝不知道隻顧睡覺,他便一氣之下給聖上上了個折子,說這邊貪官酷吏太多,斂財過甚以至於民怨沸騰,百姓過得水深火熱。
殷尚和縣令曾做過那麽些惡事,趙都督雖然不知道有命案,但貪腐的案子還是找到好幾件,也不枉他派了十幾個眼線在青澤縣裏。
如此一來,知府大人降為縣令,縣令和殷尚以及官府裏的小官以及家眷皆坐了牢。他們倆對趙都督恨之入骨肉,但也慶幸命案沒查出來,否則腦袋也沒了。
季秋哪裏知道這些細節,隻是從楊富貴那兒聽到些許,便多嘴問一句,“楊大人,殷尚他會坐多久的牢,不是聽說有‘官爵抵罪’和‘罰金抵罪’麽?”
楊富貴含糊地笑了一聲,“沒想到你還挺懂的,確實有這兩條律法,但‘官爵抵罪’還救不了他自己,至於交多少罰金才會出牢獄,就完全在於趙都督的一句話了。”
季秋暗想,殷家那麽有錢,鋪子上百家,還有各種走南闖北的商隊,更不必說家有良田三百畝了。雖說這不是殷尚一人的,但他爹他哥不可能不救他。季秋尋思著估摸著過不了多久殷尚又逍遙在外了,根本沒楊富貴說得那般嚴重,肯定是楊富貴不盼殷尚好過才這麽說的。
一路尋思著,他再沒與楊富貴說話,隻是跟在楊富貴那隊人的後麵。忽然,他好像聽到後麵有人喊他,而且還是很熟悉的聲音,他以為聽錯了,便猛然迴頭,頓時一驚!
“大哥?”他趕緊跑了過去,要不是到跟前見到的人確確實實是他的大哥韋大貴,他真以為是聽錯了。“我不是在做夢吧,大哥,你怎麽能出來,不是說沒滿三年如何都不能迴來的麽?”
韋大貴看似與之前並沒多大變化,他憨厚地笑了笑,然後轉身,看著後麵小跑著跟上來的姑娘。這位姑娘用頭紗將頭臉包得緊緊的,根本看不見她的臉。
季秋驚愕地瞧著這位姑娘,“她是……?”
“三弟,她是熟人,楊春兒!春兒,你把頭紗拿下來,當著季秋的麵沒必要捂著。”韋大貴用十分溫和的目光看著楊春兒,楊春兒滿臉含羞拿下了頭紗。
季秋呆了,“大哥……你和……和春兒如何碰到一起了?對了,春兒,前麵就是你大哥楊大人哩,你還不知道吧?”
“前麵是我大哥?”楊春兒驚道,然後撒腿跑上前去追她大哥楊富貴。
☆、妯娌相處
楊春兒追上了她哥的黃包車,她哥楊富貴見到妹妹,驚得差點從黃包車上摔下來。
他拿起放在黃包車邊上的拐杖,指著楊春兒怒道:“你……你怎麽逃出來了?快滾迴去,瞎胡鬧!”
楊春兒咬了咬唇,帶有幾分愧疚與無奈的神色,但又眼含幾分解脫與隱隱的對幸福對婚姻的期盼,她低垂著頭,小聲道:“我不是逃出來的,是趙都督放我迴來的。大哥,你這是要搬迴楊家村麽?”
楊富貴怔了怔,再往後瞧瞧自己的家當,道:“我想通了,我再無官位可圖,迴村裏買些田地當個地主可比在縣裏坐吃山空要強得多!咦,你還有臉問我?你倒是仔細招來,趙都督為何放你迴家,你不好好呆在他身邊伺候盼著能扶上正位,咋被趕迴家了?”
楊富貴氣得口水直噴,楊春兒抬胳膊拿袖子抹了抹臉,皺眉道:“聽說趙都督的夫人是位郡主,經常出入皇宮,我一個農家女子無貌無才的還想搶正位?大哥,就憑你這腦子還真當不成大官。”
楊富貴頓時臉都綠了,“你……!當不了正室做個妾也好啊,你跟過男人現在迴來誰還敢要你?哦……我明白了,是不是你仍然不肯近身伺候趙都督,才被他趕迴來了?你蠢啊,你在他身邊當個妾也是享福的,總比迴家當個灰頭土臉的農婦要強,何況如今無人相信你是處身,想嫁泥腿子怕是都無人敢娶!”
楊春兒此時紅了臉龐,支支吾吾地說:“大貴哥也迴來了,趙都督讓我……嫁給他。”
“大貴哥?哪個大貴哥?”楊富貴睜圓了眼睛,忽然,他咋唿起來,“大貴?你說是韋大貴,韋仲勤的哥哥?”
楊春兒紅著臉低下了頭。
之前楊春兒嫌趙都督長得老相還總是一副陰冷的樣子,她是能躲就躲,經常去軍中灶房裏幫忙,因為她早識得韋大貴,在灶房裏與別人說不來,倒是與韋大貴時常聊起村裏的事,也偶爾聊起兩家因她與仲勤未成的婚姻而鬧別扭的事。
如此相處了大半年,兩人互生情愫,隻是誰也沒說出口而已。但這些瞞不住灶房裏的其他人,有些人想害韋大貴,希望他被處死,就跑到趙都督麵前告密了。沒想到趙都督卻送給他們倆一個大人情,讓他們迴家成親,以後別再來了,來了也是擾亂軍心。
誰也沒想到平時嚴厲且用刑殘酷的趙都督竟然放了楊春兒和韋大貴,其實趙都督也沒那個好心,隻不過覺得楊富貴為了效忠於他而成了殘廢,他對楊春兒也無感,就順手推舟送個人情。何況韋大貴是個瘸腿的,但他做飯十分用心,沒事就琢磨怎麽做菜才好吃,趙都督平時最愛吃的就是韋大貴做的菜。
趙都督覺得最近自己雙手沾了太多老百姓的血,便做了這麽一件善事。
楊富貴長歎,“難道我楊家人……注定隻能在土裏刨食?當時如此大好機會,我要是沒成殘廢而是為趙都督立了大功,此時的我定是他身邊得力副將了,將來直至青雲入殿為官也不是沒可能。而你呢,春兒,當真是瞎了眼睛啊,不跟趙都督卻要嫁韋大貴,你離了韋家男人不能活是吧?金菊兒呢,她還照樣留在趙都督身邊是不是,她能留你為何不能留?大哥是時運差,你……你是蠢!”
金菊兒確實乖乖地呆在趙都督身邊,因為她乖巧聽話,沒有楊春兒那般有主見以及性子強悍,趙都督就喜歡溫柔乖順的。金菊兒雖然連個妾的身份都沒有,做著奴婢的活,夜裏還得陪著,隻是一直沒有孕。趙都督還挺憐惜她,往後或許會讓她當個通房。因為金菊兒身份過於低微可能還生不出一兒半女,在他看來確實連當妾的資格都沒有。
趙都督不想虧待她,當韋大貴和楊春兒臨行時,他讓手下人給韋大貴托個話,讓韋大貴迴村後叫金菊兒兩位哥哥到軍營裏來,會給他們差事幹,以後如何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季秋也一直在纏著韋大貴問原由,韋大貴確實不太清楚趙都督為何不處置他還放他迴家,並且叫他趕緊把楊春兒娶了。韋大貴隻能憑心裏的猜測,覺得趙都督平時過於嚴厲讓人既恨又懼畏,但偶爾也會做出一些通人情的事。譬如,軍營裏再缺軍銀軍糧,趙都督也隻是拿殷尚和縣令開刀,並未打擾老百姓,或許是上迴死了太多老百姓,他心中不得安寧吧。
韋大貴為能娶楊春兒而心喜,但又有些失落,畢竟來軍營本想有一番作為,結果卻是當了大半年的廚子而已,沒有別的收獲,就是廚藝大有增進。季秋聽說大哥要娶楊春兒,歡喜得一路咋咋唿唿,說楊春兒最終還得是韋家的人啊。
楊春兒隨著楊富貴迴了娘家,韋大貴自然和季秋快步迴家,許久不見爹娘與兄弟,他真是想家了。
走在路上,季秋忽然擔憂起來,因為他還帶了陳郎中迴來,本來他想讓陳郎中住在自家的那間小房,當初是韋小妹的閨房,後來分家時是分給大哥的。現在大哥迴家了,他還要和楊春兒成親,那間小房自然不能給陳郎中了。
他真擔心陳郎中一到韋家見那般情況會立馬走人,所以迴到家後他就讓楊梅兒趕緊給陳郎中做好吃的,想以熱情的招待來挽留人家。陳郎中見季秋的藥鋪子寒酸,韋家也沒他的住處,確實心裏不舒服,但吃著楊梅兒做的熱飯熱菜,他又不舍得走。
季秋說,隻要他肯留下來,將來一日三餐都包了,不要他出一文錢。陳郎中二十五了還沒成家,平時沒人給他做飯,他是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是進館子吃,所以一直攢不上錢。現在季秋管他一日三餐香噴噴的飯菜,他便答應留下來,晚上就宿在藥鋪子裏將就著吧。
他這邊把陳郎中安撫了下來,另一邊屋裏一時哭一時笑的,薑氏見大兒子迴來了都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臉上的表情變得比小孩兒臉還快,韋老二坐在旁邊真是犯愁,說:“婆娘,你別犯渾了,兒子迴來多好,雖然沒掙著銀子也沒掙迴田地,但吃了大半年的軍糧,也不算虧嘛。”
薑氏卻不這麽想,大兒子當初從軍是想混出名堂,如今空手而歸,心裏總歸不舒服的。季秋跑過來將大哥與楊春兒的事說了,薑氏才喜上眉梢,終於不哭了,一個勁兒笑著。
韋老二見大兒子終於能娶妻了,還是早前相識的楊春兒,歡喜地說:“大貴啊,春兒果真是咱家的人家,當初月老可能是搭錯了線,這迴終於理清楚了。你分家得的田地我在種著,現在可以交給你了,雖然分的田地少了些,但養活你和春兒小兩口應該不難,至於往後生了兒女要養家,你可以給仲勤做黃包車,工錢不少哩。”
韋老二大致把仲勤與金恬發家致富的事說了,還說季秋、小妹以及韋保田兄弟和金家兄弟做買賣的事都說了。
韋大貴心裏著實吃驚,他走隻不過八個月,家裏竟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特別是二弟仲勤,以前沒見他多有經商的腦子啊。季秋說這都是二嫂出的點子,韋大貴尋思著大概是金恬以前跟著殷尚學了不少生意經,他便沒多細想或有何懷疑,隻覺得金恬這個弟媳著實精明能幹。
薑氏拿出分家時分給韋大貴的三兩銀子,她再從自己的積蓄裏拿出七兩銀子。這七兩銀子包含了分家的得的三兩和韋老二做黃包車掙的四兩,平時可不舍得拿出來花,除了之前給算命先生一兩銀子,她根本不碰銀子,都是花些零散的銅板。
薑氏把錢交到韋大貴的手裏,韋大貴可是頭一迴見這麽多銀子,推卻著說不要。薑氏硬塞給大貴,這會子不知咋的忽然又眼含淚水了,“大兒啊,這其中三兩銀子是你分家該得的,另外七兩是爹娘給你娶親用的,仲勤和季秋娶親都是家裏出錢,你要成親爹娘怎能不管?你在軍營裏吃了這麽些苦,該好好過日子了,幸好春兒還能進咱家的門,娘這心裏也算踏實了。”
韋大貴卻笑道:“娘,我沒吃啥苦,不就是做飯麽。”
“瞧你說的,給兩萬人做飯豈不吃苦?”
韋大貴暗笑,灶房裏幾十號人哩,每人守兩口大鍋,又不是他一個給兩萬人做飯,對於他來說真的不算吃苦。他每一得空便琢磨做小菜,如此才入了趙都督的眼,除了守兩口大鍋給大夥兒做飯,還得單獨為趙都督做菜。
韋大貴平時就不愛多說話,這會子也不會把在軍營裏的細節跟薑氏說,隻是笑嗬嗬的。
薑氏又道:“明日你和你爹去一趟春兒家,拿出七兩銀子當彩禮錢給楊家,剩下的三兩銀子買家什布置新房和辦酒席。哎呀,分給你的那間屋子小了些,隻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個衣櫥,明兒個讓你爹給你屋後搭個棚子當灶房,和你的小屋連著牆,這樣還不必在屋裏做飯吃,涼快。”
韋大貴感覺很知足了,一直點著頭。
楊梅兒聽說楊春兒要嫁給大貴,她高興地不行,跟季秋說,她和楊春兒可是最要好的姐妹,如今還能當妯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到時候楊春兒肯定幫著她,與她站在一起,婆婆和二嫂金恬便不敢再欺負她了。
季秋聽後嗆她一句,“娘和二嫂啥時候欺負你了,是你嘴賤討人嫌而已!”
楊梅兒氣歪了嘴,直奔娘家去找楊春兒會麵。楊春兒得知楊梅兒嫁給了季秋,以後她要和楊梅兒做妯娌的,她卻沒有多高興,反而有些擔憂。她最了解楊梅兒的性子,一點兒也不討人喜歡,以前當姐妹時她可以不計較,以後當妯娌了,麵對一大家子人,她總不會一直偏向楊梅兒吧。要是楊梅兒拉著她與婆婆、金恬對著幹,她該站在哪一邊?
此時更為糾結的是金恬,她托著腮坐在燈下怔怔的,仲勤走過來伸手晃她的眼,“咋了?大哥要娶楊春兒可是大喜事,當初我欠她的情由大哥還了,韋楊兩家結下的怨也解了,求都求不來的好事呢。”
金恬卻嘟著嘴說:“若是她對你還念念不忘怎麽辦,也不知她是真喜歡上了大哥還是隻為多見見你才要嫁過來。”
“啥?”仲勤哭笑不得,“你想多了吧,大哥與楊春兒肯定是你情我願,我瞧大哥那眼神就知道了,他心裏不知多歡喜呢,要是楊春兒對他非真心真意,他能感覺不出來?何況就我這麽一位傻大個兒,值得楊春兒這般費心機麽。”
金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或許你說得有道理,可是……楊春兒和梅兒是要好的姐妹,梅兒一直對我心懷芥蒂,到時候她們倆親密得跟親姐妹似的,或許還會針對我做出什麽事或說些不好聽的話,我是該置之不理走為上策還是該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