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宥娘搖頭道:“孟世子有所不知,另幾種味道不行,蓋隻因是本身香味不夠濃厚,因此無法與桂花一般濃鬱。要更好的,便隻有花香在桂花之上。”
孟世子聽溫宥娘這般說,心下也有些懊惱,卻尤有些不信,“溫家娘子可沒有唬本世子?”
溫宥娘盯著孟世子道:“莫不是哄了孟世子,我晚上能多吃兩碗飯?”
孟世子被這話給堵得,不滿道:“想來我也沒哪地方得罪過溫家娘子,何必一瞧見我,就這般神色?”
這還真是貴人多忘事,溫宥娘不得不提醒道:“敢情當日我在皇宮裏見著的不是孟世子?是孟世子的同胎兄弟不成?”
孟世子其實並沒把當時的冒犯當迴事兒,反正他在京中更橫行霸道的事情也做過,委實不知道他不過是嘴賤了幾句,就被人給記恨了。
“溫家娘子何必跟我一般見識?”這會兒反應過來人家在記恨此事,孟世子也不得不舔臉道。
溫宥娘倒也沒真把那件事放在心上,隻是委實不喜歡這種不太自重的郎君而已。
然而此時對著孟世子,卻是心裏動了心思,不由問道:“如今玉佛稍有瑕疵,不知孟世子打算拿什麽去給皇後娘娘當壽禮?”
孟世子見溫宥娘問到這個,正合了自己心意,忙道:“所以之前見到溫家娘子才激動了一些,就想知道溫家娘子可有什麽花露方子,也好讓我借花獻佛一迴。”
如今溫宥娘再想進宮給皇後恭賀壽禮卻是沒有機會了,畢竟他們姐弟已經脫離溫家,張家也少親手送禮至禦前的機會。
溫宥娘沒接孟世子的話,又尋著話問:“那如今孟世子準備怎麽辦?總不能不為皇後娘娘的壽禮準備罷。”
孟世子一臉無奈,“便隻有下江南去瞧了,說不準也能見到一二順眼的。”
“江南路遠,也不知道孟世子可帶足了人手?如孟世子所言,張府與鄭家聯手做生意,此行亦是要經過江南,倒是可以順路一道。”
孟世子聞言,也覺得這主意不錯,就道:“不過隻帶了兩百護衛。”
溫宥娘:……
兩百護衛,別說是從京城到直隸,便是從京城到南寧與大隆邊界都夠了。
等到想要的信息,溫宥娘心情頗為不錯,道:“那不若就一道前去江南?恰好今日鄭家也有船下江南去。”
孟世子自然求之不得,“也好!”
兩人相談還不過一盞茶時間,再開門出來之時,眾人得知孟世子一行便要與張家一行一起下江南,臉上的神情都有些在意料之外。
等迴了鄭洄準備的房間休息,張家一行人便聚在了溫宥娘的屋子裏。
最先開口的便是張謹,張家四爺道:“姓孟的怎的跟我們一道了?可是有威脅於你?”
張家四爺當年也是荒唐過的,因此對孟世子的荒唐頗為看不上眼,就好像現代裏讀高中的混混看不上讀初中的混混一樣,總覺得沒自己身上那幾分看得明白事理。
就說兩方一道去江南,在張家四爺看來,完全就是那廝不知用什麽威脅了溫宥娘,也不知抱著什麽樣的見不得人的心思。
溫宥娘也隻能解釋道:“玉佛出了瑕疵,孟世子總得繼續給娘娘準備壽禮。橫豎都要下江南,不如就一起。倒也好有個照應。”
“是拖累吧?”張昀良反駁道。
就連張昀良都覺得孟世子此時太不靠譜。實在是孟世子在京中那些事兒,太不成體統,國公府的名聲都差點讓他敗壞得差不多了。
不說別的,就說去年孟世子大婚,鬧的那一出醜聞,簡直就是丟盡了勳貴人家的臉,讓南城的文官們好生笑話了一場。
這事兒溫宥娘也知曉,也就是孟世子在大婚那一日,新娘在新房中給吊死了。
就在當天晚上,新娘子的娘家帶著一大浪人,把自家死去的女兒給拉了迴去。第二日就上門還了聘禮,也讓人將自己府上的嫁妝給拉了迴去。
這一則笑話,一直被議論到年底時還有人閑談起。
至此之後,孟世子簡直就是京中閨閣女子的噩夢,有好幾家見國公府有聯姻之意,就趕緊給推了,隨後迅速給自家小娘子訂下了婚事,生怕孟家會強搶一般。
當然出了這事兒,孟世子也沒收斂一二,以前過的什麽日子,後來過的還是什麽日子。半點懺悔之心都沒,氣得他前未婚妻家對他恨得牙癢。
由於新娘子死的時候兩人尚未洞房,新娘子娘家心疼自己閨女,幹脆一口說定兩邊沒成親,來了個給死人退婚。
唯一的目的就是就算自己女兒死了,也不想進孟家的祠堂,更不想以後跟孟世子埋做一堆。
所以孟世子雖大婚一場,連個當鰥夫的機會都沒有。至今未婚小年輕一枚,婚事尚無著落。
至於新娘子吊死的緣由,京中廣為流傳的是在大婚當日,孟世子竟然開了後門,將在勾欄裏的相好給一同接了進府。
坐在新房裏的新娘子得知此事,頓時就攆了陪嫁丫鬟出屋子,自己把自己給吊死了。
本來國公府還想要隱瞞,哪知新娘子的一個陪嫁丫鬟冒死逃出國公府,將此事鬧了出來。
新娘子娘家本就相距不遠,因此得了消息之後就迅速趕到國公府將新娘子抬了迴去。
至於那位勾欄裏的相好,後麵也不知道怎麽了。
大多傳言是說被國公府的滅了口。
而第二日孟世子照常出入勾欄不誤,頓時將京中炸了鍋,名聲瞬時爛到了塵埃裏。
成婚行情連勳貴裏差點餓死的爵府子弟都不如。
要跟這種人一起下江南,就是當年也是紈絝子弟的張謹也覺得溫宥娘腦子是進水了。
“宥娘你也太沒分寸了些。姓孟的哪是什麽好人?”雖然張老伯爺臨行前說有事便跟侄女商量著來,然而張謹這會兒也不得不嚴詞拒絕。
就孟世子那人,就是同在一艘船上,互相不搭理,品德尚有的人都覺得有辱身份。
溫宥娘沒想到孟世子在男子當中的名聲也臭成這樣,有些頗為無語。
她一直都以為孟世子無非是名聲在女眷中差了些,在娶妻上困難了一點,便是以國公府的身份,好歹也能讓他身份有些加持。
結果就算他是國公府的世子,別人鄙夷的還是要鄙夷。也不見得因為身份高貴一些,便有人願意巴結。
“姐,孟世子不是孟家大郎,要真一起上路,要他惹出了事,連累到我們怎麽辦?”連溫餘卿都勸了勸。
孟家大郎,是孟家二房的嫡長,一向名聲在外。孟世子與他,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若此行一起的不是孟世子,而是孟家的大郎君,不論是張謹還是溫餘卿,也都是求之不得的。
但孟世子……還是算了吧。
溫宥娘覺得有點騎虎難下,畢竟她已經發出了邀請,對方也同意了。
若此時再去給孟世子說,我們這邊有人不歡迎你,所以還是分開走,鬼知道孟世子會鬧騰出什麽來。
“不過是順路罷了,不喜歡不要搭理便好。”溫宥娘也隻能拿出這個法子來。
“宥娘,我們是男子,跟誰一道上路不要緊。可你是小娘子,總得考慮自己的名譽。”張謹皺眉道。
張家四爺並非真鄙夷孟世子到無法與之同行的地步,他擔憂的隻是溫宥娘的閨譽。
別說京中,便是直隸城中所住商戶之女,大多也對孟世子避之不及。
溫宥娘此時就算是著的男裝,然而因與他們一道,難免被猜出身份來。
若與孟世子一道前往江南,被人發現流傳了出去,或者是孟世子自己說了出來,到時溫宥娘的閨譽何在?
雖然興國侯夫人一向勢力,然而當年願意聘娶溫宥娘為兒媳,便是在此時,張府中人還是心懷期待,想要溫宥娘能繼續嫁入興國侯府。
不說對張府是助力,張府亦是願意溫宥娘嫁得好一些的,而不是嫁給一般人家,為人操持勞苦受累,為生計奔波。
溫宥娘聽張家四爺這麽一說,眼眶也紅了紅,隻強笑道:“舅舅又何必這般說,我們姐弟如今又有何名聲可言?大家都不過是可憐人罷了。”
他們姐弟為父母名聲所累,孟世子的名聲亦不好,兩者雖有大不同,然而都歸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中。
誰又有資格嫌棄誰?
要換再三司會審之前,就是荒唐如孟世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因著自己的教養也不會朝著她開口。
如今他開口了,亦不過是因為知道,他們如今是一樣的人,才那般大的膽子。
名聲好壞,何異?
“我們姐弟如今與孟世子何異?”溫宥娘不自覺便將這句話說了出來。
自三司會審之後,當初交好那些娘子,不曾有一人上張府門相見,隻兩三閨中密友有私信送達,也隻寥寥數語。
張謹並不善言語,聽聞溫宥娘此話,竟無言以對。
此事因與張府有關,因此他便覺得義憤填膺,覺得他們姐弟離開溫府迴到張府理所當然。
然而若發生在別家,與張府並無幹係,他會如何作想,此時竟不敢去想。
“何況,據聞孟世子帶了兩百護衛。母親在江南亦有五座莊子,如今我們舅侄一行前去交接,總會用得著人的地方。”溫宥娘又道。
那七座莊子被換了主子十年,當年裏麵的奴才可尚在,是否還願意效忠他們姐弟,是否被小廖氏派去的人所收買。
這誰都不知曉。
但有一點是無法避開的,便是他們不論是奴才還是佃農,那個莊子上的田地便是他們的命根子。
他們靠著那些田產養兒育女,並與田土相依為生。
他們姐弟要想順利的將莊子收迴來,並不隻是單去當地官府換迴地契那般簡單,還要將莊子裏的人安撫住。
可若是裏麵有小廖氏的人趁機聚眾挑撥鬧事,就極有可能與他們一行發生衝突,繼而驚動官府。
張府已然無勢力,官府中人插手進來,他們一行要遭遇到的困難,就要多得多。
到時在江南被一拖延,前往常州的日子也得推後,最終在及笄前,她也未必趕得迴去。
及笄禮,便是她不在乎,張府的老伯爺與老夫人以及溫老夫人卻會十分在乎。
因此及笄之事是耽擱不起的。
故此番若與孟世子一行便輕便得多。
要起了衝突,便是當地官府插手進來,仗著孟世子身後的太子妃與太子的勢,當地官府也不敢任意拿喬。
這也是在孟世子跟她討要花露時她盤算著的,總不能讓孟世子什麽代價都不付,就當她是下人似的招來招去不是?
溫宥娘的這番盤算一說,張家四爺便遲疑了一下,然還是道:“你到底是小娘子,素日莫要與他多言。”
說得好像被孟世子瞪一眼就會懷孕一般,溫宥娘心裏也有些覺得好笑。
孟世子雖然是個霸王,然而國公府的教養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不然當年他嫡親的姐姐也不會被選為太子妃。
便是這麽多年在京中稱王稱霸,除了大婚那一樁之外,倒也沒真做出過什麽駭人聽聞的事情來。
當然那是於溫宥娘而言並不算什麽大過,畢竟在現代,她家所處的那個圈子,說句不好聽一點的就是,比孟世子荒唐的多去了。
孟世子那點道行,基本上算是不夠看的,最多算點小熱鬧,夠給人磕瓜子兒。
說句不像話的話就是,上輩子若是她不是早產,身體跟一般人那般健康,估摸著孟世子玩的這些,也不夠她玩的。
“孟世子心思單純,四舅舅又何必擔憂。”溫宥娘撇嘴道。
她是真沒把孟世子放在心上,這種人雖是不講理了一些,然而卻是好拿捏,用得順手,他們這一路便是順暢無比。
要拿捏不住,她也不會去招惹。
孟世子聽溫宥娘這般說,心下也有些懊惱,卻尤有些不信,“溫家娘子可沒有唬本世子?”
溫宥娘盯著孟世子道:“莫不是哄了孟世子,我晚上能多吃兩碗飯?”
孟世子被這話給堵得,不滿道:“想來我也沒哪地方得罪過溫家娘子,何必一瞧見我,就這般神色?”
這還真是貴人多忘事,溫宥娘不得不提醒道:“敢情當日我在皇宮裏見著的不是孟世子?是孟世子的同胎兄弟不成?”
孟世子其實並沒把當時的冒犯當迴事兒,反正他在京中更橫行霸道的事情也做過,委實不知道他不過是嘴賤了幾句,就被人給記恨了。
“溫家娘子何必跟我一般見識?”這會兒反應過來人家在記恨此事,孟世子也不得不舔臉道。
溫宥娘倒也沒真把那件事放在心上,隻是委實不喜歡這種不太自重的郎君而已。
然而此時對著孟世子,卻是心裏動了心思,不由問道:“如今玉佛稍有瑕疵,不知孟世子打算拿什麽去給皇後娘娘當壽禮?”
孟世子見溫宥娘問到這個,正合了自己心意,忙道:“所以之前見到溫家娘子才激動了一些,就想知道溫家娘子可有什麽花露方子,也好讓我借花獻佛一迴。”
如今溫宥娘再想進宮給皇後恭賀壽禮卻是沒有機會了,畢竟他們姐弟已經脫離溫家,張家也少親手送禮至禦前的機會。
溫宥娘沒接孟世子的話,又尋著話問:“那如今孟世子準備怎麽辦?總不能不為皇後娘娘的壽禮準備罷。”
孟世子一臉無奈,“便隻有下江南去瞧了,說不準也能見到一二順眼的。”
“江南路遠,也不知道孟世子可帶足了人手?如孟世子所言,張府與鄭家聯手做生意,此行亦是要經過江南,倒是可以順路一道。”
孟世子聞言,也覺得這主意不錯,就道:“不過隻帶了兩百護衛。”
溫宥娘:……
兩百護衛,別說是從京城到直隸,便是從京城到南寧與大隆邊界都夠了。
等到想要的信息,溫宥娘心情頗為不錯,道:“那不若就一道前去江南?恰好今日鄭家也有船下江南去。”
孟世子自然求之不得,“也好!”
兩人相談還不過一盞茶時間,再開門出來之時,眾人得知孟世子一行便要與張家一行一起下江南,臉上的神情都有些在意料之外。
等迴了鄭洄準備的房間休息,張家一行人便聚在了溫宥娘的屋子裏。
最先開口的便是張謹,張家四爺道:“姓孟的怎的跟我們一道了?可是有威脅於你?”
張家四爺當年也是荒唐過的,因此對孟世子的荒唐頗為看不上眼,就好像現代裏讀高中的混混看不上讀初中的混混一樣,總覺得沒自己身上那幾分看得明白事理。
就說兩方一道去江南,在張家四爺看來,完全就是那廝不知用什麽威脅了溫宥娘,也不知抱著什麽樣的見不得人的心思。
溫宥娘也隻能解釋道:“玉佛出了瑕疵,孟世子總得繼續給娘娘準備壽禮。橫豎都要下江南,不如就一起。倒也好有個照應。”
“是拖累吧?”張昀良反駁道。
就連張昀良都覺得孟世子此時太不靠譜。實在是孟世子在京中那些事兒,太不成體統,國公府的名聲都差點讓他敗壞得差不多了。
不說別的,就說去年孟世子大婚,鬧的那一出醜聞,簡直就是丟盡了勳貴人家的臉,讓南城的文官們好生笑話了一場。
這事兒溫宥娘也知曉,也就是孟世子在大婚那一日,新娘在新房中給吊死了。
就在當天晚上,新娘子的娘家帶著一大浪人,把自家死去的女兒給拉了迴去。第二日就上門還了聘禮,也讓人將自己府上的嫁妝給拉了迴去。
這一則笑話,一直被議論到年底時還有人閑談起。
至此之後,孟世子簡直就是京中閨閣女子的噩夢,有好幾家見國公府有聯姻之意,就趕緊給推了,隨後迅速給自家小娘子訂下了婚事,生怕孟家會強搶一般。
當然出了這事兒,孟世子也沒收斂一二,以前過的什麽日子,後來過的還是什麽日子。半點懺悔之心都沒,氣得他前未婚妻家對他恨得牙癢。
由於新娘子死的時候兩人尚未洞房,新娘子娘家心疼自己閨女,幹脆一口說定兩邊沒成親,來了個給死人退婚。
唯一的目的就是就算自己女兒死了,也不想進孟家的祠堂,更不想以後跟孟世子埋做一堆。
所以孟世子雖大婚一場,連個當鰥夫的機會都沒有。至今未婚小年輕一枚,婚事尚無著落。
至於新娘子吊死的緣由,京中廣為流傳的是在大婚當日,孟世子竟然開了後門,將在勾欄裏的相好給一同接了進府。
坐在新房裏的新娘子得知此事,頓時就攆了陪嫁丫鬟出屋子,自己把自己給吊死了。
本來國公府還想要隱瞞,哪知新娘子的一個陪嫁丫鬟冒死逃出國公府,將此事鬧了出來。
新娘子娘家本就相距不遠,因此得了消息之後就迅速趕到國公府將新娘子抬了迴去。
至於那位勾欄裏的相好,後麵也不知道怎麽了。
大多傳言是說被國公府的滅了口。
而第二日孟世子照常出入勾欄不誤,頓時將京中炸了鍋,名聲瞬時爛到了塵埃裏。
成婚行情連勳貴裏差點餓死的爵府子弟都不如。
要跟這種人一起下江南,就是當年也是紈絝子弟的張謹也覺得溫宥娘腦子是進水了。
“宥娘你也太沒分寸了些。姓孟的哪是什麽好人?”雖然張老伯爺臨行前說有事便跟侄女商量著來,然而張謹這會兒也不得不嚴詞拒絕。
就孟世子那人,就是同在一艘船上,互相不搭理,品德尚有的人都覺得有辱身份。
溫宥娘沒想到孟世子在男子當中的名聲也臭成這樣,有些頗為無語。
她一直都以為孟世子無非是名聲在女眷中差了些,在娶妻上困難了一點,便是以國公府的身份,好歹也能讓他身份有些加持。
結果就算他是國公府的世子,別人鄙夷的還是要鄙夷。也不見得因為身份高貴一些,便有人願意巴結。
“姐,孟世子不是孟家大郎,要真一起上路,要他惹出了事,連累到我們怎麽辦?”連溫餘卿都勸了勸。
孟家大郎,是孟家二房的嫡長,一向名聲在外。孟世子與他,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若此行一起的不是孟世子,而是孟家的大郎君,不論是張謹還是溫餘卿,也都是求之不得的。
但孟世子……還是算了吧。
溫宥娘覺得有點騎虎難下,畢竟她已經發出了邀請,對方也同意了。
若此時再去給孟世子說,我們這邊有人不歡迎你,所以還是分開走,鬼知道孟世子會鬧騰出什麽來。
“不過是順路罷了,不喜歡不要搭理便好。”溫宥娘也隻能拿出這個法子來。
“宥娘,我們是男子,跟誰一道上路不要緊。可你是小娘子,總得考慮自己的名譽。”張謹皺眉道。
張家四爺並非真鄙夷孟世子到無法與之同行的地步,他擔憂的隻是溫宥娘的閨譽。
別說京中,便是直隸城中所住商戶之女,大多也對孟世子避之不及。
溫宥娘此時就算是著的男裝,然而因與他們一道,難免被猜出身份來。
若與孟世子一道前往江南,被人發現流傳了出去,或者是孟世子自己說了出來,到時溫宥娘的閨譽何在?
雖然興國侯夫人一向勢力,然而當年願意聘娶溫宥娘為兒媳,便是在此時,張府中人還是心懷期待,想要溫宥娘能繼續嫁入興國侯府。
不說對張府是助力,張府亦是願意溫宥娘嫁得好一些的,而不是嫁給一般人家,為人操持勞苦受累,為生計奔波。
溫宥娘聽張家四爺這麽一說,眼眶也紅了紅,隻強笑道:“舅舅又何必這般說,我們姐弟如今又有何名聲可言?大家都不過是可憐人罷了。”
他們姐弟為父母名聲所累,孟世子的名聲亦不好,兩者雖有大不同,然而都歸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中。
誰又有資格嫌棄誰?
要換再三司會審之前,就是荒唐如孟世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因著自己的教養也不會朝著她開口。
如今他開口了,亦不過是因為知道,他們如今是一樣的人,才那般大的膽子。
名聲好壞,何異?
“我們姐弟如今與孟世子何異?”溫宥娘不自覺便將這句話說了出來。
自三司會審之後,當初交好那些娘子,不曾有一人上張府門相見,隻兩三閨中密友有私信送達,也隻寥寥數語。
張謹並不善言語,聽聞溫宥娘此話,竟無言以對。
此事因與張府有關,因此他便覺得義憤填膺,覺得他們姐弟離開溫府迴到張府理所當然。
然而若發生在別家,與張府並無幹係,他會如何作想,此時竟不敢去想。
“何況,據聞孟世子帶了兩百護衛。母親在江南亦有五座莊子,如今我們舅侄一行前去交接,總會用得著人的地方。”溫宥娘又道。
那七座莊子被換了主子十年,當年裏麵的奴才可尚在,是否還願意效忠他們姐弟,是否被小廖氏派去的人所收買。
這誰都不知曉。
但有一點是無法避開的,便是他們不論是奴才還是佃農,那個莊子上的田地便是他們的命根子。
他們靠著那些田產養兒育女,並與田土相依為生。
他們姐弟要想順利的將莊子收迴來,並不隻是單去當地官府換迴地契那般簡單,還要將莊子裏的人安撫住。
可若是裏麵有小廖氏的人趁機聚眾挑撥鬧事,就極有可能與他們一行發生衝突,繼而驚動官府。
張府已然無勢力,官府中人插手進來,他們一行要遭遇到的困難,就要多得多。
到時在江南被一拖延,前往常州的日子也得推後,最終在及笄前,她也未必趕得迴去。
及笄禮,便是她不在乎,張府的老伯爺與老夫人以及溫老夫人卻會十分在乎。
因此及笄之事是耽擱不起的。
故此番若與孟世子一行便輕便得多。
要起了衝突,便是當地官府插手進來,仗著孟世子身後的太子妃與太子的勢,當地官府也不敢任意拿喬。
這也是在孟世子跟她討要花露時她盤算著的,總不能讓孟世子什麽代價都不付,就當她是下人似的招來招去不是?
溫宥娘的這番盤算一說,張家四爺便遲疑了一下,然還是道:“你到底是小娘子,素日莫要與他多言。”
說得好像被孟世子瞪一眼就會懷孕一般,溫宥娘心裏也有些覺得好笑。
孟世子雖然是個霸王,然而國公府的教養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不然當年他嫡親的姐姐也不會被選為太子妃。
便是這麽多年在京中稱王稱霸,除了大婚那一樁之外,倒也沒真做出過什麽駭人聽聞的事情來。
當然那是於溫宥娘而言並不算什麽大過,畢竟在現代,她家所處的那個圈子,說句不好聽一點的就是,比孟世子荒唐的多去了。
孟世子那點道行,基本上算是不夠看的,最多算點小熱鬧,夠給人磕瓜子兒。
說句不像話的話就是,上輩子若是她不是早產,身體跟一般人那般健康,估摸著孟世子玩的這些,也不夠她玩的。
“孟世子心思單純,四舅舅又何必擔憂。”溫宥娘撇嘴道。
她是真沒把孟世子放在心上,這種人雖是不講理了一些,然而卻是好拿捏,用得順手,他們這一路便是順暢無比。
要拿捏不住,她也不會去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