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宥娘迴過神來,問,“怎的?”
冬梅道:“今日咱們真要迴府?”
溫宥娘搖頭,前有薛九、後有清輝,溫府除了聖上,無人能救。
然而,當今若赦免溫家大爺殺妻之罪,將如何對天下白姓交待?如何在南寧太子前彰顯大隆國威?
所以,溫府敗落的命運,會就此拉開序幕。
她如今要做的,是保住溫餘卿,保住張府,剩下的才能想到溫府的老夫人。
無他,便是溫府敗落了,隻要保住張府,就能保證老夫人在溫府的地位一直穩固。
還有仇氏、小廖氏一眾,若此時不講仇府拖下地獄,日後再有機會有難了。
她本就在中毒事件之後就沒打算放過仇氏,計劃已然在暗中一一進行中,然此時天降清輝,能將計劃提前,她要不抓住這個機會,徹底去除她們姐弟的隱患,就白長了一個腦袋。
車輪滾滾,馬聲蹄蹄。
溫宥娘到張府時,張府正門大開,旁邊有好事者於胡同邊躲著身子張望。
“表姑娘。”出來來迎的婆子彎著腰道,“老夫人可是念叨著你好一陣子了,可把人給盼來了。”
溫宥娘扶住婆子的手,笑著道:“嬤嬤客氣了,外祖母身子可好?”
兩人跨過正門,進了張府才聽嬤嬤道:“今日聽到三司會審那事兒,頓時就暈厥了過去,也就這會兒自才醒了過來。”
往日張老夫人罵溫家太夫人老虔婆,害死張氏,都不過是因太夫人過於刻薄,在外敗壞張氏名聲,又愛搓磨人,說是張氏生產不順其中有鬼也不過是猜疑與對太夫人多年的怨恨與仇視。
哪知今日紅姨娘狀告溫家大郎與仇氏謀害張氏,太夫人身邊的奴婢蓮心出來指正張氏乃是被溫家大爺所害。
當懷疑成為事實,老夫人一下子承受不住,暈倒了過去。
“這會兒可好了些?”溫宥娘忙問。
嬤嬤點頭,“也請郎中來看過,說是怒急攻心,隻服幾幅藥便好,隻要不再受刺激,便無大礙。”
溫宥娘放下心來,怕也與溫老夫人一般,年紀一大了,又是女眷,哪受得了這麽大的刺激。
“那外祖父今日……”溫宥娘正想問張老伯爺在幹什麽,就聽見溫餘卿的聲音。
“姐姐——”溫餘卿朝著溫宥娘撲來,將人撲了個滿懷,差點將人撲倒。
溫宥娘堪堪站住,將人抱在懷裏,輕聲道:“怎的跑出來了?姐姐不是來了?”
溫餘卿一聽到此話,頓時眼眶更紅了,也覺得自己有些冒失,隻從溫宥娘的懷裏退了出來,才道:“餘卿想姐姐了。”
記得溫餘卿自一年前開始便再也沒有此親熱的動作了,溫宥娘聽到這話就笑了,牽著他的手道:“有什麽可想的。在書院裏還好吧?”
溫餘卿乖巧的點頭,“先生說我最近做的文章還不錯,隻是不夠謹慎。”
隻字不提書院中的那些小夥伴如今如何看待他。
與原在家中不受探花郎父親喜愛不同。溫家大爺再不喜歡溫餘卿,溫餘卿也是大房嫡子,在律法上的地位隻要不死就永遠無法抹殺。
且孩子們所接受的教育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一心忠君愛國,並不在意家中大人不喜這種小事。
加上溫餘卿讀書好,文采比同齡人要高,因此在一起讀書的小夥伴當中頗有權威。
然而,這都建立在溫餘卿與他們一般同是學子的基礎之上。
但如今溫家大爺被告謀害原配嫡妻,溫餘卿於他們而言卻不再是高齡之花而是殺人犯之子,且還是父殺母。
他們將如何看待溫餘卿?
這些溫宥娘完全都不敢想,也不敢問。
孩子的話,最是天真,也最是殘忍。
便是如今尚未定案,那些無意中的話,恐怕都能將人傷得徹心徹肺。
溫宥娘看著情緒明顯低落的溫餘卿,心中也十分不痛快。
她們姐弟,從出生到現在,從未沾過溫家大爺什麽光,此時卻要被溫家大爺所累。
也不知她們上上輩子做了什麽惡,才投胎到了溫家,到了溫家大房裏。
可溫宥娘從來都不是會將埋怨說出口的性子,隻問:“祖母可是好些了?”
溫餘卿提到外祖母,一下子振奮了起來,“剛才喝了藥,好多了。就是心口疼。”
任誰得知自己女兒被人殺害,心口也會疼。
溫宥娘與張氏並無感情,可在現實生活中,她與自己母親之間的感情卻十分深厚,因此對母女之情能領會得更深。
等兩人遠遠將跟在身後的嬤嬤甩開,溫餘卿才能小聲問:“姐姐,外麵傳的可是真的?”
“姐姐不知道。”溫宥娘道。
這是溫餘卿從小到大第一次從溫宥娘嘴裏聽說不知道三個字,不由得愣在了那。
溫宥娘摸著溫餘卿的頭說:“我並為親眼見過父親指使產婆謀害母親,因此我便說不知道。因我不能對你說謊。”
“那紅姨娘呢?可有說謊?”溫餘卿道。
溫宥娘搖頭,“姐姐亦不知曉。”
紅姨娘多年來對他們姐弟不聞不問,他們姐弟與她也不甚親近,因此紅姨娘的為人如何,她也是不知的。
便是她懷疑動手的是太夫人,不是溫家大爺,在沒有鐵證之下,她也不敢說紅姨娘說的不是真話。
“那蓮心呢?那是□□母院子裏的掃地仆人,她總不會說慌罷?”溫餘卿再問。
溫宥娘並不答,反而說:“餘卿,你可知天下之事何為真,何為假?”
溫餘卿搖頭,他不過十一歲,不足十二,這等哲學上的問題還不到領悟之時。
溫宥娘道:“要辯別天下事之真假,分三層。第一層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第二層為眼見未必為實;第三層方才,耳聽為虛,眼見亦為虛,唯心證耳。”
溫餘卿聽得迷糊,一臉不解的看著溫宥娘。
溫宥娘便仔細為他解釋:“就好比今日之事。外麵傳言父親謀害母親,可你並未親眼見到,因此這件事就有可能不是真的。然後,即便你今日親自去了三司衙門之外,親眼見到紅姨娘與蓮心對父親指證,亦有可能為假。因為你並不能證明紅姨娘與蓮心說的都是真的。所以,是真是假,便都要你去想才知道答案。”
可是在溫餘卿心中,他是相信自己母親是被父親謀害的,因為溫家大爺從未正眼見過他們姐弟一眼。
但他手裏也並無證據,證明溫家大爺謀害了他們的母親。
就如溫宥娘所說,耳聽不一定為真,可他連見都不曾見過,又如何斷定父親謀害了母親?
“我明白了,姐姐。”溫餘卿最後道。
溫宥娘帶著溫餘卿繼續朝著老夫人的院子裏走,並未在意旁邊一路上那些丫鬟躲避的眼神與憐憫的目光,“你明白什麽了?”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這是溫餘卿現下唯一能想到的。
溫宥娘十分欣慰的點頭,“有一點這個意思。”
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便不容易被人所惑;不被人所惑,自不易為人所利用;不輕易為人所利用,便活得更為清醒。
活得清醒,便有了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行為處事便有了分寸。有了分寸,便離禍事遠矣。
溫宥娘不能跟溫餘卿說她跟他扯了個把子,也隻是不希望他因為今日之事為鑽了牛角尖,卻也是真心想讓溫餘卿活得更歡快一些。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可父母之間的仇呢?
這不是在在報紙上登一份脫離關係的刊文就能拖著背包遠離父母的時代,也不是父母與孩子,每一個人都有個體自由的年代。
大隆律法重父宗,然禮法中又重母孝。
自古忠孝尚不能兩全,何況有生死之仇的父宗與母孝乎?
要溫家大爺謀殺張氏被三司斷定為真,他們姐弟脫離父宗可行。然而若要為母報仇,與溫家大爺拔刀相向卻是不行。
此亦為不孝,比不孝母親罪名更重。
因此,溫宥娘寧願在溫餘卿心中種下一粒懷疑的種子,隻願他不會因父母之間的仇怨而心生痛苦,也不願他對溫家大爺有過多關注。
隻求他這一生,平安順遂,將來身居高位而不似今日這般為求生計而辛勞。隻願他將來能得愛妻,兒女成群,與弟妹白頭到老。
這便是她唯一的心願了。
☆、第063章 有失亦有得
“我苦命的兒啊——”
張老夫人一見溫宥娘,心中悲意再起,頓時又大哭了起來。
“阿婆。別哭了,可哭得外孫女兒心都疼了。”溫宥娘不得不上前安撫。
張家的幾家舅母臉色不怎麽好看,都因今日之事鬧的。
張老夫人悲憤不已,隻錘著床沿道:“蒼天無眼呐!竟讓那種殺人魔頭得勢!”
哭聲震得溫宥娘耳朵發疼,讓她不得不說道:“佛曰因果報應。如今報應不就是來了?阿婆可別難過,咱們明日就去三司會審。看他能落個什麽樣的下場!”
聽到溫家大爺下場不好,張老夫人也停了哭聲,隻抓著溫宥娘的手說:“他總歸是要得報應的,可他置你們姐弟於何地?啊?他可有想過,你娘都給他生了兩個孩子啊!他怎麽下得了那個手的!”
張老夫人難受,不隻是因為張氏之死,還有溫宥娘姐弟該如何立足。
眼瞅著溫宥娘訂了一門好親,溫餘卿讀書已算讀出了半個頭,卻就這麽被毀了。好好兒的閨閣嬌嬌女,少年神童,一下子變成了殺人犯之子。
溫餘卿的前程、溫宥娘的婚事該怎麽辦?以後當如何嫁娶?
張老夫人將這些嘮嘮叨叨的說出來,哀聲道:“咱們張家是造了什麽孽啊!怎麽就遇著了這種災星?”
溫宥娘完全無法想象,要是她將張氏悲劇的起源告訴張老夫人,張老夫人會氣憤到何種地步。
“這件事別告訴你外祖母,她年紀大了,聽不得這些。”張老伯爺道。
溫宥娘自是應聲,道:“宥娘唯一想不通的地方便是,當初仇氏為何連她心愛的人都要算計。讓我母親嫁給父親,她又能從中得到什麽好處?”
張老伯爺沒說話,當年張氏與他說過是被算計,然那時他怒急攻心,並未聽進耳中,隻以為自己的女兒愛慕才子,等後來想通了之後,張氏卻又什麽都不肯說了。
直至張氏難產而死,張老伯爺一直沒有再從自己女兒嘴裏聽說過當年之事。
如今看來,張老伯爺對仇氏的看法是有些了解,“她是恨你母親呢,恨不得你母親去死。”
溫、仇兩府掌權人本就沒有聯姻的想法,這一點仇氏應該比誰都清楚。
可清楚是一迴事,甘心不甘心卻是另外一迴事。
仇氏不甘心不能嫁給溫家大爺,然而對溫家大爺高中探花之後溫府將要為他與別家聯姻卻無可奈何。
冬梅道:“今日咱們真要迴府?”
溫宥娘搖頭,前有薛九、後有清輝,溫府除了聖上,無人能救。
然而,當今若赦免溫家大爺殺妻之罪,將如何對天下白姓交待?如何在南寧太子前彰顯大隆國威?
所以,溫府敗落的命運,會就此拉開序幕。
她如今要做的,是保住溫餘卿,保住張府,剩下的才能想到溫府的老夫人。
無他,便是溫府敗落了,隻要保住張府,就能保證老夫人在溫府的地位一直穩固。
還有仇氏、小廖氏一眾,若此時不講仇府拖下地獄,日後再有機會有難了。
她本就在中毒事件之後就沒打算放過仇氏,計劃已然在暗中一一進行中,然此時天降清輝,能將計劃提前,她要不抓住這個機會,徹底去除她們姐弟的隱患,就白長了一個腦袋。
車輪滾滾,馬聲蹄蹄。
溫宥娘到張府時,張府正門大開,旁邊有好事者於胡同邊躲著身子張望。
“表姑娘。”出來來迎的婆子彎著腰道,“老夫人可是念叨著你好一陣子了,可把人給盼來了。”
溫宥娘扶住婆子的手,笑著道:“嬤嬤客氣了,外祖母身子可好?”
兩人跨過正門,進了張府才聽嬤嬤道:“今日聽到三司會審那事兒,頓時就暈厥了過去,也就這會兒自才醒了過來。”
往日張老夫人罵溫家太夫人老虔婆,害死張氏,都不過是因太夫人過於刻薄,在外敗壞張氏名聲,又愛搓磨人,說是張氏生產不順其中有鬼也不過是猜疑與對太夫人多年的怨恨與仇視。
哪知今日紅姨娘狀告溫家大郎與仇氏謀害張氏,太夫人身邊的奴婢蓮心出來指正張氏乃是被溫家大爺所害。
當懷疑成為事實,老夫人一下子承受不住,暈倒了過去。
“這會兒可好了些?”溫宥娘忙問。
嬤嬤點頭,“也請郎中來看過,說是怒急攻心,隻服幾幅藥便好,隻要不再受刺激,便無大礙。”
溫宥娘放下心來,怕也與溫老夫人一般,年紀一大了,又是女眷,哪受得了這麽大的刺激。
“那外祖父今日……”溫宥娘正想問張老伯爺在幹什麽,就聽見溫餘卿的聲音。
“姐姐——”溫餘卿朝著溫宥娘撲來,將人撲了個滿懷,差點將人撲倒。
溫宥娘堪堪站住,將人抱在懷裏,輕聲道:“怎的跑出來了?姐姐不是來了?”
溫餘卿一聽到此話,頓時眼眶更紅了,也覺得自己有些冒失,隻從溫宥娘的懷裏退了出來,才道:“餘卿想姐姐了。”
記得溫餘卿自一年前開始便再也沒有此親熱的動作了,溫宥娘聽到這話就笑了,牽著他的手道:“有什麽可想的。在書院裏還好吧?”
溫餘卿乖巧的點頭,“先生說我最近做的文章還不錯,隻是不夠謹慎。”
隻字不提書院中的那些小夥伴如今如何看待他。
與原在家中不受探花郎父親喜愛不同。溫家大爺再不喜歡溫餘卿,溫餘卿也是大房嫡子,在律法上的地位隻要不死就永遠無法抹殺。
且孩子們所接受的教育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一心忠君愛國,並不在意家中大人不喜這種小事。
加上溫餘卿讀書好,文采比同齡人要高,因此在一起讀書的小夥伴當中頗有權威。
然而,這都建立在溫餘卿與他們一般同是學子的基礎之上。
但如今溫家大爺被告謀害原配嫡妻,溫餘卿於他們而言卻不再是高齡之花而是殺人犯之子,且還是父殺母。
他們將如何看待溫餘卿?
這些溫宥娘完全都不敢想,也不敢問。
孩子的話,最是天真,也最是殘忍。
便是如今尚未定案,那些無意中的話,恐怕都能將人傷得徹心徹肺。
溫宥娘看著情緒明顯低落的溫餘卿,心中也十分不痛快。
她們姐弟,從出生到現在,從未沾過溫家大爺什麽光,此時卻要被溫家大爺所累。
也不知她們上上輩子做了什麽惡,才投胎到了溫家,到了溫家大房裏。
可溫宥娘從來都不是會將埋怨說出口的性子,隻問:“祖母可是好些了?”
溫餘卿提到外祖母,一下子振奮了起來,“剛才喝了藥,好多了。就是心口疼。”
任誰得知自己女兒被人殺害,心口也會疼。
溫宥娘與張氏並無感情,可在現實生活中,她與自己母親之間的感情卻十分深厚,因此對母女之情能領會得更深。
等兩人遠遠將跟在身後的嬤嬤甩開,溫餘卿才能小聲問:“姐姐,外麵傳的可是真的?”
“姐姐不知道。”溫宥娘道。
這是溫餘卿從小到大第一次從溫宥娘嘴裏聽說不知道三個字,不由得愣在了那。
溫宥娘摸著溫餘卿的頭說:“我並為親眼見過父親指使產婆謀害母親,因此我便說不知道。因我不能對你說謊。”
“那紅姨娘呢?可有說謊?”溫餘卿道。
溫宥娘搖頭,“姐姐亦不知曉。”
紅姨娘多年來對他們姐弟不聞不問,他們姐弟與她也不甚親近,因此紅姨娘的為人如何,她也是不知的。
便是她懷疑動手的是太夫人,不是溫家大爺,在沒有鐵證之下,她也不敢說紅姨娘說的不是真話。
“那蓮心呢?那是□□母院子裏的掃地仆人,她總不會說慌罷?”溫餘卿再問。
溫宥娘並不答,反而說:“餘卿,你可知天下之事何為真,何為假?”
溫餘卿搖頭,他不過十一歲,不足十二,這等哲學上的問題還不到領悟之時。
溫宥娘道:“要辯別天下事之真假,分三層。第一層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第二層為眼見未必為實;第三層方才,耳聽為虛,眼見亦為虛,唯心證耳。”
溫餘卿聽得迷糊,一臉不解的看著溫宥娘。
溫宥娘便仔細為他解釋:“就好比今日之事。外麵傳言父親謀害母親,可你並未親眼見到,因此這件事就有可能不是真的。然後,即便你今日親自去了三司衙門之外,親眼見到紅姨娘與蓮心對父親指證,亦有可能為假。因為你並不能證明紅姨娘與蓮心說的都是真的。所以,是真是假,便都要你去想才知道答案。”
可是在溫餘卿心中,他是相信自己母親是被父親謀害的,因為溫家大爺從未正眼見過他們姐弟一眼。
但他手裏也並無證據,證明溫家大爺謀害了他們的母親。
就如溫宥娘所說,耳聽不一定為真,可他連見都不曾見過,又如何斷定父親謀害了母親?
“我明白了,姐姐。”溫餘卿最後道。
溫宥娘帶著溫餘卿繼續朝著老夫人的院子裏走,並未在意旁邊一路上那些丫鬟躲避的眼神與憐憫的目光,“你明白什麽了?”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這是溫餘卿現下唯一能想到的。
溫宥娘十分欣慰的點頭,“有一點這個意思。”
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便不容易被人所惑;不被人所惑,自不易為人所利用;不輕易為人所利用,便活得更為清醒。
活得清醒,便有了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行為處事便有了分寸。有了分寸,便離禍事遠矣。
溫宥娘不能跟溫餘卿說她跟他扯了個把子,也隻是不希望他因為今日之事為鑽了牛角尖,卻也是真心想讓溫餘卿活得更歡快一些。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可父母之間的仇呢?
這不是在在報紙上登一份脫離關係的刊文就能拖著背包遠離父母的時代,也不是父母與孩子,每一個人都有個體自由的年代。
大隆律法重父宗,然禮法中又重母孝。
自古忠孝尚不能兩全,何況有生死之仇的父宗與母孝乎?
要溫家大爺謀殺張氏被三司斷定為真,他們姐弟脫離父宗可行。然而若要為母報仇,與溫家大爺拔刀相向卻是不行。
此亦為不孝,比不孝母親罪名更重。
因此,溫宥娘寧願在溫餘卿心中種下一粒懷疑的種子,隻願他不會因父母之間的仇怨而心生痛苦,也不願他對溫家大爺有過多關注。
隻求他這一生,平安順遂,將來身居高位而不似今日這般為求生計而辛勞。隻願他將來能得愛妻,兒女成群,與弟妹白頭到老。
這便是她唯一的心願了。
☆、第063章 有失亦有得
“我苦命的兒啊——”
張老夫人一見溫宥娘,心中悲意再起,頓時又大哭了起來。
“阿婆。別哭了,可哭得外孫女兒心都疼了。”溫宥娘不得不上前安撫。
張家的幾家舅母臉色不怎麽好看,都因今日之事鬧的。
張老夫人悲憤不已,隻錘著床沿道:“蒼天無眼呐!竟讓那種殺人魔頭得勢!”
哭聲震得溫宥娘耳朵發疼,讓她不得不說道:“佛曰因果報應。如今報應不就是來了?阿婆可別難過,咱們明日就去三司會審。看他能落個什麽樣的下場!”
聽到溫家大爺下場不好,張老夫人也停了哭聲,隻抓著溫宥娘的手說:“他總歸是要得報應的,可他置你們姐弟於何地?啊?他可有想過,你娘都給他生了兩個孩子啊!他怎麽下得了那個手的!”
張老夫人難受,不隻是因為張氏之死,還有溫宥娘姐弟該如何立足。
眼瞅著溫宥娘訂了一門好親,溫餘卿讀書已算讀出了半個頭,卻就這麽被毀了。好好兒的閨閣嬌嬌女,少年神童,一下子變成了殺人犯之子。
溫餘卿的前程、溫宥娘的婚事該怎麽辦?以後當如何嫁娶?
張老夫人將這些嘮嘮叨叨的說出來,哀聲道:“咱們張家是造了什麽孽啊!怎麽就遇著了這種災星?”
溫宥娘完全無法想象,要是她將張氏悲劇的起源告訴張老夫人,張老夫人會氣憤到何種地步。
“這件事別告訴你外祖母,她年紀大了,聽不得這些。”張老伯爺道。
溫宥娘自是應聲,道:“宥娘唯一想不通的地方便是,當初仇氏為何連她心愛的人都要算計。讓我母親嫁給父親,她又能從中得到什麽好處?”
張老伯爺沒說話,當年張氏與他說過是被算計,然那時他怒急攻心,並未聽進耳中,隻以為自己的女兒愛慕才子,等後來想通了之後,張氏卻又什麽都不肯說了。
直至張氏難產而死,張老伯爺一直沒有再從自己女兒嘴裏聽說過當年之事。
如今看來,張老伯爺對仇氏的看法是有些了解,“她是恨你母親呢,恨不得你母親去死。”
溫、仇兩府掌權人本就沒有聯姻的想法,這一點仇氏應該比誰都清楚。
可清楚是一迴事,甘心不甘心卻是另外一迴事。
仇氏不甘心不能嫁給溫家大爺,然而對溫家大爺高中探花之後溫府將要為他與別家聯姻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