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麵上恭敬,向喬氏行了一禮才退出去,遠遠的走出嘉熙院,忍不住露出譏笑的神色,什麽‘今日不用過來了’,恐怕是被昔日的小丫頭噎得吃不下飯了吧。這個強弩之末,那個一隻白眼狼!
趙氏迴到自己屋裏,沒有先去看一雙兒子,把一個陪嫁媳婦叫進來,命她的男人馬上迴娘家,讓娘家催一催魯王府,盡快定下夏爾彤和魯王世子的婚事,小姑子嫁得再高,像夏語澹這樣的有什麽用,今天連麵子都沒有了!
喬氏沒有看見趙氏的嘴臉,但趙氏走後,喬氏的臉色也開始陰沉起來。
自家人拆自己人的台?話不能那麽說,夏語澹確實拆了他們兄妹的台,還是兩次,一次在暗處,一次在明處。
周顯家的從後門進來,剛才趙氏在喬氏跟前說話的時候,周顯家的已從外麵迴來了,知道二奶奶和太太說話,在後麵等了等,把趙氏的話聽了大半,現在也是忿忿不平,道:“六姑娘對娘家的人也能無情無義,落在旁人眼裏,即使落在聖上眼裏,她也討不著好。”
於娘家的生養之恩都能不顧,這樣的人身在皇家,在那利益的紛爭中,她會顧及什麽?她會隻為自己痛快,無法無天!
周顯家的是這樣揣測夏語澹的,待她無法無天的時候皇室也容不下她。
喬氏闔動了一下眼珠,閉目問道:“見到過了嗎?”
喬四老爺不得已打死了自己的心腹林普,又把林普一家子趕出去,心裏自是極不願意的,林家和喬家四房兩代幾十年主仆不論,做主子的連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奴才都保不住,往後那些做奴才的,還怎麽擯棄道義,隻一心做忠於主子的一條狗,主子讓去咬誰,就把誰往死裏咬。
周顯家的麵有悲色,道:“見到了,林家看見四老爺和太太給的銀子,一頭猛磕在地上,隻道他們家給四老爺丟人了,謝四老爺和太太的救命之恩。”
林家可是穿了一身單衣,什麽也沒拿上就被喬家掃地出門,犯了大過的奴才這樣被趕出去,就是有手有腳也找不到活兒幹,很可能潦倒一生,尤其林家這樣,身為奴才在主子家裏,卻比外麵那些平頭百姓多得富足多了,突然趕出去,他們怎麽把日子過下去?
周顯家去的時候,林家八口人擠在兩間屋子裏,男人一間,女人一間,八個人圍著一口大鍋吃稀飯鹹菜,林普的兩個六七歲的小孫子,生下來就沒有吃過這樣寡淡的東西,哇哇直哭,聽得周顯家的登時落下淚來。
夏語澹顧念著淺碧的清白,喬四老爺顧念著自己的麵子,仗斃林普的時候,並沒有明說,林普是睡了已經成為良民的淺碧而犯下了死罪,在喬四老爺的心中,睡個傻丫頭實在犯不上他的奴才死罪,他是不被太孫妃所容而死的,
杖斃林普的理由,是林普貪了公中的銀子又在外麵悄悄置辦田地,這些事喬四老爺早就默許的,臨了卻成為了打死的理由。林普在喬四老爺麵前是什麽地位,周顯在喬氏麵前也是什麽地位,和林家一樣,周家在外麵也有頤指氣使的時候,那都是幾十年了做事隻講對主子的忠心,這份盲目的忠心換來的地位。臨了不知道哪一處出了錯,主人兜不住了。林家落到了這樣的下場,喬氏兜不住的時候,周家也是這個下場。
這樣兔死狐悲,又聽聞了夏語澹在喬家的做派,周顯家的在後麵嚇出一聲冷汗。
十五年前做過什麽周顯家的記得呢,沾過血的手還記得清楚,周顯家的迴想一遍,當年為了顧及夏文衍的麵子,阮氏屋裏的人都被遣光了,所以沒人親眼看見,親耳聽到,阮氏和她兒子是怎麽死的。
喬氏看見了周顯家的悲色,像周顯家的伸手,周顯家的以為喬氏要起身,連忙收了神情扶著喬氏的手。喬氏抓住了周顯家的手,壓她在自己腳邊坐了,拍拍她的手道:“哥哥已經不再四川了,你家二小子難保不被人家使絆,他到底沒有一個正經的出身,趁早抽身迴來吧。你也看見了,宮裏的那位,並不會聽我的話。”
“是太太!”果然從林家波及到了自家,周顯家的壓住失勢的痛苦,勉強笑道:“我的兒子本沒有大才,全仗四老爺提攜才有今日,現在四老爺一時蟄伏,他是該迴來,免得在外頭,一不小心著了別人的道,他自己粉身碎骨就罷了,隻怕連累了四老爺和太太的名聲。”
“你能明白就很好。”喬氏露出了疲累的神色,安慰周顯家的道:“你也不要想太多,隻要人都活著,我不會虧待了你們。”
周顯家的怎能不想太多。
周顯家的二兒子周奇,就是早些年香嵐想求夏語澹使勁,讓喬氏身邊的大丫鬟紫萍嫁給劉大哥,紫萍沒看上劉家,要嫁給周家小子的那位。紫萍後來也如願嫁給了那位。奴才秧子出身,被喬氏放了身契,經過喬四老爺的安排,在外麵當個小官,輾轉在四川一個富縣坐著一縣之丞。像周奇那樣的出身,全靠主家人脈經營才能挪出一個官位安放自己人,上麵沒人罩著,他的官是做不了長長久久的。而且像周奇這樣的,不是讀書出來的全靠了走後門,注定不能往上走,既做不長又不能晉升,當官就隻有撈錢一條樂趣了,所以要宰到他太容易了,還是盡早抽身的好。
就是沒有喬氏的囑咐,周顯家的也想讓兒子迴來了,現在杵在那裏就是一根活靶子。
寫信是說不清楚京中局勢的,周顯家的當即給大兒子周精告了假,老大過去把老二招迴來。
周顯家的離開後,喬氏孤獨的坐在中堂,顯得脆弱來。
無情無義嗎?父親從棺材裏跳出來,也不會罵夏語澹無情無義!在父親的心中,她和哥哥,還有他們陪伴了父親二十年的母親,遠遠及不上劉氏和喬致喬弗三人。劉氏早死,喬弗早死,就算喬庸的才華遠遠勝於喬致的才華,也比不過。他們這一房,就永遠壓在大房的身下。
太孫妃,是父親精心布局為夏家延續的富貴,也成為了套在他們兄妹二人的枷鎖。
為什麽,偏偏是阮氏那個賤人所出的賤種?
喬氏坐在高背大椅上,麵部肌肉古怪的抽動!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求子
四月初八浴佛節。
佛祖佛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出生。
佛教是外來貨,從西南傳來,那是遙遠的西南,經過雲南,穿越一個麵積是大梁三分之二的大國,烏斯藏。烏斯藏的領土大部分是高山積雪,越往西走,越是高山,越是積雪,直入雲霄,和天色連在一起。
佛教的起源地是烏斯藏西南一個鄰國,迦毗羅。而今這個國家已經被別的國家取代。
這些是趙翊歆說給夏語澹聽的。
這樣一來,浴佛節就不是大梁的傳統節日。不過自下往上,人們很重視這個節日。
在和慶府,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廟會,沒有之一。什麽是廟會?說白了,就是去廟門前趕集,後來演變成整個街市的趕集日,在某種意義上,和後世的雙十一很像。
當然那一天去寺廟裏燒香拜佛的人,是一年之中最多的。即使身在西苑的夏語澹,也被身在皇宮的皇後拉去大報恩寺燒香拜佛。
大報恩寺是太宗元和初年,用國庫的銀子建成的,是皇家寺廟,皇宮中的女眷要燒香拜佛都去哪裏。皇室的廢妃,包括皇上的後妃和皇子王爺們上了玉牒的正妃側室,反正趙家的媳婦要是被廢了就住到大報恩寺去,廢迴娘家再嫁是不允許的。還有一部分是丈夫死了,被送到大報恩寺清修,獻懷太子生前寵幸過的女人包括太子妃都送往了大報恩寺,上一代夏語澹的一個姑姑,也是獻懷太子寵幸過的女人,而今兩位都已經去世了。此外,大報恩寺還養著太宗,仁宗,徽文太子寵幸過的舊人。還有至今廢掉王爵的,王爵身後的女人,也有一部分在這裏。
在來大報恩寺之前,夏語澹向內府要了這批人的名單。和夏語澹最有關係的,自然是獻懷太子的舊人,在獻懷太子二十三歲的人生中,有名分的,沒名分的,一共寵幸過二十九個女人。或許是獻懷太子去世的時候還太年輕,他的女人不是最多。太宗八十一人,仁宗五十七人,徽文太子三十人。以上三位進大報恩寺的,多是沒有品級又被碰過身子的宮女,有品級的養在宮裏。
這些女人三十年過去了,還活著近百位。
夏語澹深深覺得,當初建造大報恩寺的目的,就是為了安置被皇室男人用過的女人,不然這麽多人,皇宮是住得下,可是住得太擠了和大通鋪似的,瞧著也不像個樣子。
大報恩寺是連綿幾個山頭,一早出發坐了大半天的馬車,依仗在山門前佇立。夏語澹先下馬車,走到皇後的馬車前,扶皇後下馬,然後攙扶著皇後拾級而上,到了廟宇門口。
廟宇前立著兩百號女尼,夏語澹麵對她們的臉,或許是心理作用,聞到了枯敗的氣息。
在烏斯藏及更西南的國家,很多國家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治製度。
所以出嫁人說自己是世外之人,其實還是大俗人一個。掌院主持淨悟師太年過六旬,是尼錄司正六品的善世。
因為僧尼道和有功名的讀書人一樣,享受免稅免徭役的特權,所以朝廷設立了僧錄司,尼錄司,道錄司來掌管這些人的名錄,隨便有弘揚各自佛教,道學的義務。
那枯敗的氣息或許真是夏語澹早年對佛道事物的偏見而產生的錯覺,其實已經六十三歲的淨悟師太在她那個年紀,麵容是正常的衰老,而她身後的兩百號女尼,也沒有形容枯槁之態,完全符合他們年紀的衰老。隻是夏語澹現在還太過年輕,而站在她麵前的人,都是媽媽輩,奶奶輩的人。
“皇後娘娘。”淨悟師太雙手合十像皇後行禮,有皇後在,對夏語澹的禮,淨悟師太已經順帶了。
皇後也雙手合十了還禮,含笑道:“師太四年未見了。”
淨悟師太轉著佛珠解釋她這四年在重譯《楞伽經》,然後念了幾句經文裏的話,語氣清冷。
皇後和夏語澹都聽不懂,因為她說的不是漢文,是梵文。所以當尼姑要當出成就來沒那麽容易,得精通外文,然後自己譯書立說。
夏語澹和皇後同麵而立,所以看不見皇後麵部肌肉的僵硬。
淨悟師太觀察入微,隻做不見,請皇後入殿。
皇後很虔誠的淨手拈香,跪在佛像的麵前,殿中有幾十個女尼,也陪跪在兩旁,然後念經開始。
選取的內容是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
眾人念的不是梵語,是漢語,幾十人在嫋嫋的佛香中喃喃念來,在敲打木魚和撥動佛珠的伴奏之下,好聽是很好聽,像音樂一樣,聽著舒坦,可是夏語澹沒有聽懂。
經文奧義,即使從梵文翻譯成了漢文,沒有注解,夏語澹也一時聽不懂其中的深意。
一遍又一遍,夏語澹漸漸聽清楚了他們在念的文字,聽經百遍其義自現。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如果夏語澹理解沒錯的話,是求子的意思。
知道是這個意思,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夏語澹也虔誠起來,想象著趙翊歆和自己結合的孩子,是個怎麽可愛的模樣。兩天前夏語澹才抱過洪氏的孩子,那會兒覺得他小小的人兒好可愛,可是這會兒想象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入眼了,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影兒呢,就覺得生下來必須要比洪氏的孩子可愛。比洪氏的孩子還要可愛多多的孩子,頭發軟軟的,皮膚嫩嫩的,眼瞳幽亮,嘴鼻小巧,湊近了濃濃的*……趙翊歆還要在一旁用寵溺的眼神看著孩子和孩子他娘!
就那麽想一想,夏語澹幸福的冒起了泡泡。
不知念了多少遍,夏語澹跪得膝蓋發麻了也不知道,她沉浸在想象裏去了,身影屹立不動。皇後的身影也是屹立不動。
待念了三九二十七遍,眾人停止。淨悟師太拿了一根挑杆。約兩丈長,拇指細的翠綠竹竿,一頭是個半月形銅鉤。
皇後笑著目指神案底下,夏語澹也已經明白了,向佛像默念了心願:如果可以求的話,給個男孩子,第一胎先得個男孩子吧!
挑杆伸進神案底下,並不好操作,夏語澹勾了很久,才把一個布娃娃勾下來,舉得手臂都酸了,秉住唿吸一點點的抽迴挑杆,這是佛給的孩子,可不能在中途掉落在地上。
布娃完從神案底下出來,皇後看清楚了布娃娃的顏色,比夏語澹還激動,一個五體投地磕在地上,感激道:“這是天意!”
夏語澹勾出了一個穿著藍顏色衣服的男娃娃。
眾人大喜,預祝夏語澹早生貴子,佛祖已經賜子了,是個男孩子!
皇後也很激動,夏語澹還未細看,皇後就搶在手裏撫摸,隻是一個巴掌大的布娃娃,在皇後的眼神裏卻好像和真人一樣,皇後挪到夏語澹身邊,一手握著布娃娃,一手扶著夏語澹的背脊,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爾凝,你要早日為皇室開枝散葉……要生下男孩兒!要……”皇後眼中已經閃爍著淚光,抓住了夏語澹的手,把夏語澹的手都捏疼了,含著滿腔的期望道:“要為我們夏氏的女人爭口氣!”
同宗同族,血緣裏的信任是不可理解的。
夏語澹不會理解皇後,夏語澹將來會生下的男孩兒,是皇後現在充滿鬥誌活下去的動力!
“是,娘娘!”
此刻的夏語澹滿心的歡喜,她也已經準備好了,做一個母親。盡管這個身子隻有十五歲,夏語澹毫不計較,毫無懼怕。
夏語澹也急需一個孩子,不管是出於感情的需要,還是鞏固地位的需要。
兩人又感激的叩謝了佛像,至少此來,得到一個美好的祝福。
求子之禮行完,都到了用齋飯的點了,皇後親昵的牽著夏語澹的手往淨室走,路上就吩咐了她的掌事蕭氏:“你自去忙,把本宮和太孫妃的心意,告訴老人們。”
那近百來號的人養在大報恩寺,用度還是從內府裏走,隻是她們都是沒有依靠的人,用度要是被人克扣了,她們告狀都沒處告去。不過人性之貪婪誰不知道呢,所以皇後有權隨時派人下來慰問,過問她們的生活。保證侍奉過皇室的每一個女人安度晚年,也是皇後分內的一件事。
這次來,皇後備下了很多賞賜。孀居之人,修行之人,皇後賞賜下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的,素素的布匹,紈扇,竹席,被褥。
想起兩位先帝,兩位先太子去世的時候,那些人多是十幾二十幾就被送了進來,一生就在寺裏了此殘生,夏語澹就不是滋味。
“你可憐她們?”皇後看穿了夏語澹的心思。
夏語澹勉強一笑,不作迴答。
要是公開說出來算什麽意思,後宮女人的命運一直是這樣的,你可憐了她們?她們為何可伶?
不可說。
不可說!
皇後慘然一笑,語氣是淡淡的,似乎沒有感情:“她們有什麽可憐呢?先帝在時,她們未必付出過感情,先帝去後,沒有付出,也無所謂失去。她們未進宮之時,可能連溫飽都沒有,進入皇家至少保她們一世溫飽,至於精致的供養……不是每個人都配得起!”
☆、第一百八十四章 來曆
溫持念和郭二姑娘去華嚴寺過節。大報恩寺,因為皇後和太孫妃出宮進香,寺裏隻能招待她們兩位,莊嚴肅穆之下,從山上到山腳都是冷冷清清的。華嚴寺就不一樣了,從山腳到山半腰人頭攢動。
溫持念以為郭二姑娘去進香會帶很多東西,一般大戶人家進香都要帶上幾車東西,香油錢除了銀子銅錢之外,是真正的整袋大米,整桶油,一車一車的被子衣物等等,捐給寺廟。所以溫持念坐了馬車帶了兩個小廝在郭府不遠等她,馬車兩輛,一輛坐人,一輛裝著滿滿的捐資。
結果郭二姑娘一個人空著手過來。臉上連羃離也沒戴,穿著一套藍綠色的衫裙,梳著桃心髻,穿戴極盡淳樸,和小家碧玉一般。是溫持念相差了,他把這件事情看作是兩個家庭的活動,而郭二姑娘隻是想和溫持念出去走一走。
溫持念微微因為尷尬而臉紅,讓兩個小廝坐了捐資的馬車迴府,然後自己駕了馬車往華嚴寺去,到了山門外的廟會,丟下半吊錢請人看管馬車,就和郭二姑娘下來走。
華嚴寺的廟會都賣些特別淳樸和實在的東西,比如掃帚,銅盆,馬桶,夜壺等等。溫持念有心做個給女人付賬的好男人,可是這些東西,郭溫兩家真的不缺,還好郭二姑娘也隻是看個新鮮,準確來說,是看人家買賣東西的熱鬧,邊看邊上了山。
華嚴寺在京畿之地,真的太不起眼了,無怪溫持念不知道。整座寺隻有一間大殿,供著如來,觀音,文殊,普賢,米勒五尊菩薩,菩薩們都是泥塑銅漆的,沒有一尊菩薩是金身。溫持念昨天惡補了一下這座寺廟的曆史。
太宗年間一個法號叫沐講的大師,在這座寺廟修行。據傳,那位沐講大師道法高深,足以和大報恩寺的和尚們坐壇講經,醫術高深,比之太醫院的太醫也不差,不過那位已經去世三十幾年人,往事隨風飄散,華嚴寺就這樣默默無聞的駐在這裏,香火越來越少。
不過,華嚴寺還是有一點特別,在位住持和幾個在這座寺廟修行的和尚都略同醫術,算個行腳大夫,這一片區域貧窮的百姓生了病常常來這兒治的,華嚴寺名下的寺田栽種藥材,種出來的藥材藥性雖然不能和野生的比,可是野生的藥材藥價高,如果是寺田裏現有的藥材,來華嚴寺治病很便宜,貧窮人家也看得起病。
趙氏迴到自己屋裏,沒有先去看一雙兒子,把一個陪嫁媳婦叫進來,命她的男人馬上迴娘家,讓娘家催一催魯王府,盡快定下夏爾彤和魯王世子的婚事,小姑子嫁得再高,像夏語澹這樣的有什麽用,今天連麵子都沒有了!
喬氏沒有看見趙氏的嘴臉,但趙氏走後,喬氏的臉色也開始陰沉起來。
自家人拆自己人的台?話不能那麽說,夏語澹確實拆了他們兄妹的台,還是兩次,一次在暗處,一次在明處。
周顯家的從後門進來,剛才趙氏在喬氏跟前說話的時候,周顯家的已從外麵迴來了,知道二奶奶和太太說話,在後麵等了等,把趙氏的話聽了大半,現在也是忿忿不平,道:“六姑娘對娘家的人也能無情無義,落在旁人眼裏,即使落在聖上眼裏,她也討不著好。”
於娘家的生養之恩都能不顧,這樣的人身在皇家,在那利益的紛爭中,她會顧及什麽?她會隻為自己痛快,無法無天!
周顯家的是這樣揣測夏語澹的,待她無法無天的時候皇室也容不下她。
喬氏闔動了一下眼珠,閉目問道:“見到過了嗎?”
喬四老爺不得已打死了自己的心腹林普,又把林普一家子趕出去,心裏自是極不願意的,林家和喬家四房兩代幾十年主仆不論,做主子的連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奴才都保不住,往後那些做奴才的,還怎麽擯棄道義,隻一心做忠於主子的一條狗,主子讓去咬誰,就把誰往死裏咬。
周顯家的麵有悲色,道:“見到了,林家看見四老爺和太太給的銀子,一頭猛磕在地上,隻道他們家給四老爺丟人了,謝四老爺和太太的救命之恩。”
林家可是穿了一身單衣,什麽也沒拿上就被喬家掃地出門,犯了大過的奴才這樣被趕出去,就是有手有腳也找不到活兒幹,很可能潦倒一生,尤其林家這樣,身為奴才在主子家裏,卻比外麵那些平頭百姓多得富足多了,突然趕出去,他們怎麽把日子過下去?
周顯家去的時候,林家八口人擠在兩間屋子裏,男人一間,女人一間,八個人圍著一口大鍋吃稀飯鹹菜,林普的兩個六七歲的小孫子,生下來就沒有吃過這樣寡淡的東西,哇哇直哭,聽得周顯家的登時落下淚來。
夏語澹顧念著淺碧的清白,喬四老爺顧念著自己的麵子,仗斃林普的時候,並沒有明說,林普是睡了已經成為良民的淺碧而犯下了死罪,在喬四老爺的心中,睡個傻丫頭實在犯不上他的奴才死罪,他是不被太孫妃所容而死的,
杖斃林普的理由,是林普貪了公中的銀子又在外麵悄悄置辦田地,這些事喬四老爺早就默許的,臨了卻成為了打死的理由。林普在喬四老爺麵前是什麽地位,周顯在喬氏麵前也是什麽地位,和林家一樣,周家在外麵也有頤指氣使的時候,那都是幾十年了做事隻講對主子的忠心,這份盲目的忠心換來的地位。臨了不知道哪一處出了錯,主人兜不住了。林家落到了這樣的下場,喬氏兜不住的時候,周家也是這個下場。
這樣兔死狐悲,又聽聞了夏語澹在喬家的做派,周顯家的在後麵嚇出一聲冷汗。
十五年前做過什麽周顯家的記得呢,沾過血的手還記得清楚,周顯家的迴想一遍,當年為了顧及夏文衍的麵子,阮氏屋裏的人都被遣光了,所以沒人親眼看見,親耳聽到,阮氏和她兒子是怎麽死的。
喬氏看見了周顯家的悲色,像周顯家的伸手,周顯家的以為喬氏要起身,連忙收了神情扶著喬氏的手。喬氏抓住了周顯家的手,壓她在自己腳邊坐了,拍拍她的手道:“哥哥已經不再四川了,你家二小子難保不被人家使絆,他到底沒有一個正經的出身,趁早抽身迴來吧。你也看見了,宮裏的那位,並不會聽我的話。”
“是太太!”果然從林家波及到了自家,周顯家的壓住失勢的痛苦,勉強笑道:“我的兒子本沒有大才,全仗四老爺提攜才有今日,現在四老爺一時蟄伏,他是該迴來,免得在外頭,一不小心著了別人的道,他自己粉身碎骨就罷了,隻怕連累了四老爺和太太的名聲。”
“你能明白就很好。”喬氏露出了疲累的神色,安慰周顯家的道:“你也不要想太多,隻要人都活著,我不會虧待了你們。”
周顯家的怎能不想太多。
周顯家的二兒子周奇,就是早些年香嵐想求夏語澹使勁,讓喬氏身邊的大丫鬟紫萍嫁給劉大哥,紫萍沒看上劉家,要嫁給周家小子的那位。紫萍後來也如願嫁給了那位。奴才秧子出身,被喬氏放了身契,經過喬四老爺的安排,在外麵當個小官,輾轉在四川一個富縣坐著一縣之丞。像周奇那樣的出身,全靠主家人脈經營才能挪出一個官位安放自己人,上麵沒人罩著,他的官是做不了長長久久的。而且像周奇這樣的,不是讀書出來的全靠了走後門,注定不能往上走,既做不長又不能晉升,當官就隻有撈錢一條樂趣了,所以要宰到他太容易了,還是盡早抽身的好。
就是沒有喬氏的囑咐,周顯家的也想讓兒子迴來了,現在杵在那裏就是一根活靶子。
寫信是說不清楚京中局勢的,周顯家的當即給大兒子周精告了假,老大過去把老二招迴來。
周顯家的離開後,喬氏孤獨的坐在中堂,顯得脆弱來。
無情無義嗎?父親從棺材裏跳出來,也不會罵夏語澹無情無義!在父親的心中,她和哥哥,還有他們陪伴了父親二十年的母親,遠遠及不上劉氏和喬致喬弗三人。劉氏早死,喬弗早死,就算喬庸的才華遠遠勝於喬致的才華,也比不過。他們這一房,就永遠壓在大房的身下。
太孫妃,是父親精心布局為夏家延續的富貴,也成為了套在他們兄妹二人的枷鎖。
為什麽,偏偏是阮氏那個賤人所出的賤種?
喬氏坐在高背大椅上,麵部肌肉古怪的抽動!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求子
四月初八浴佛節。
佛祖佛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出生。
佛教是外來貨,從西南傳來,那是遙遠的西南,經過雲南,穿越一個麵積是大梁三分之二的大國,烏斯藏。烏斯藏的領土大部分是高山積雪,越往西走,越是高山,越是積雪,直入雲霄,和天色連在一起。
佛教的起源地是烏斯藏西南一個鄰國,迦毗羅。而今這個國家已經被別的國家取代。
這些是趙翊歆說給夏語澹聽的。
這樣一來,浴佛節就不是大梁的傳統節日。不過自下往上,人們很重視這個節日。
在和慶府,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廟會,沒有之一。什麽是廟會?說白了,就是去廟門前趕集,後來演變成整個街市的趕集日,在某種意義上,和後世的雙十一很像。
當然那一天去寺廟裏燒香拜佛的人,是一年之中最多的。即使身在西苑的夏語澹,也被身在皇宮的皇後拉去大報恩寺燒香拜佛。
大報恩寺是太宗元和初年,用國庫的銀子建成的,是皇家寺廟,皇宮中的女眷要燒香拜佛都去哪裏。皇室的廢妃,包括皇上的後妃和皇子王爺們上了玉牒的正妃側室,反正趙家的媳婦要是被廢了就住到大報恩寺去,廢迴娘家再嫁是不允許的。還有一部分是丈夫死了,被送到大報恩寺清修,獻懷太子生前寵幸過的女人包括太子妃都送往了大報恩寺,上一代夏語澹的一個姑姑,也是獻懷太子寵幸過的女人,而今兩位都已經去世了。此外,大報恩寺還養著太宗,仁宗,徽文太子寵幸過的舊人。還有至今廢掉王爵的,王爵身後的女人,也有一部分在這裏。
在來大報恩寺之前,夏語澹向內府要了這批人的名單。和夏語澹最有關係的,自然是獻懷太子的舊人,在獻懷太子二十三歲的人生中,有名分的,沒名分的,一共寵幸過二十九個女人。或許是獻懷太子去世的時候還太年輕,他的女人不是最多。太宗八十一人,仁宗五十七人,徽文太子三十人。以上三位進大報恩寺的,多是沒有品級又被碰過身子的宮女,有品級的養在宮裏。
這些女人三十年過去了,還活著近百位。
夏語澹深深覺得,當初建造大報恩寺的目的,就是為了安置被皇室男人用過的女人,不然這麽多人,皇宮是住得下,可是住得太擠了和大通鋪似的,瞧著也不像個樣子。
大報恩寺是連綿幾個山頭,一早出發坐了大半天的馬車,依仗在山門前佇立。夏語澹先下馬車,走到皇後的馬車前,扶皇後下馬,然後攙扶著皇後拾級而上,到了廟宇門口。
廟宇前立著兩百號女尼,夏語澹麵對她們的臉,或許是心理作用,聞到了枯敗的氣息。
在烏斯藏及更西南的國家,很多國家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治製度。
所以出嫁人說自己是世外之人,其實還是大俗人一個。掌院主持淨悟師太年過六旬,是尼錄司正六品的善世。
因為僧尼道和有功名的讀書人一樣,享受免稅免徭役的特權,所以朝廷設立了僧錄司,尼錄司,道錄司來掌管這些人的名錄,隨便有弘揚各自佛教,道學的義務。
那枯敗的氣息或許真是夏語澹早年對佛道事物的偏見而產生的錯覺,其實已經六十三歲的淨悟師太在她那個年紀,麵容是正常的衰老,而她身後的兩百號女尼,也沒有形容枯槁之態,完全符合他們年紀的衰老。隻是夏語澹現在還太過年輕,而站在她麵前的人,都是媽媽輩,奶奶輩的人。
“皇後娘娘。”淨悟師太雙手合十像皇後行禮,有皇後在,對夏語澹的禮,淨悟師太已經順帶了。
皇後也雙手合十了還禮,含笑道:“師太四年未見了。”
淨悟師太轉著佛珠解釋她這四年在重譯《楞伽經》,然後念了幾句經文裏的話,語氣清冷。
皇後和夏語澹都聽不懂,因為她說的不是漢文,是梵文。所以當尼姑要當出成就來沒那麽容易,得精通外文,然後自己譯書立說。
夏語澹和皇後同麵而立,所以看不見皇後麵部肌肉的僵硬。
淨悟師太觀察入微,隻做不見,請皇後入殿。
皇後很虔誠的淨手拈香,跪在佛像的麵前,殿中有幾十個女尼,也陪跪在兩旁,然後念經開始。
選取的內容是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
眾人念的不是梵語,是漢語,幾十人在嫋嫋的佛香中喃喃念來,在敲打木魚和撥動佛珠的伴奏之下,好聽是很好聽,像音樂一樣,聽著舒坦,可是夏語澹沒有聽懂。
經文奧義,即使從梵文翻譯成了漢文,沒有注解,夏語澹也一時聽不懂其中的深意。
一遍又一遍,夏語澹漸漸聽清楚了他們在念的文字,聽經百遍其義自現。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如果夏語澹理解沒錯的話,是求子的意思。
知道是這個意思,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夏語澹也虔誠起來,想象著趙翊歆和自己結合的孩子,是個怎麽可愛的模樣。兩天前夏語澹才抱過洪氏的孩子,那會兒覺得他小小的人兒好可愛,可是這會兒想象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入眼了,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影兒呢,就覺得生下來必須要比洪氏的孩子可愛。比洪氏的孩子還要可愛多多的孩子,頭發軟軟的,皮膚嫩嫩的,眼瞳幽亮,嘴鼻小巧,湊近了濃濃的*……趙翊歆還要在一旁用寵溺的眼神看著孩子和孩子他娘!
就那麽想一想,夏語澹幸福的冒起了泡泡。
不知念了多少遍,夏語澹跪得膝蓋發麻了也不知道,她沉浸在想象裏去了,身影屹立不動。皇後的身影也是屹立不動。
待念了三九二十七遍,眾人停止。淨悟師太拿了一根挑杆。約兩丈長,拇指細的翠綠竹竿,一頭是個半月形銅鉤。
皇後笑著目指神案底下,夏語澹也已經明白了,向佛像默念了心願:如果可以求的話,給個男孩子,第一胎先得個男孩子吧!
挑杆伸進神案底下,並不好操作,夏語澹勾了很久,才把一個布娃娃勾下來,舉得手臂都酸了,秉住唿吸一點點的抽迴挑杆,這是佛給的孩子,可不能在中途掉落在地上。
布娃完從神案底下出來,皇後看清楚了布娃娃的顏色,比夏語澹還激動,一個五體投地磕在地上,感激道:“這是天意!”
夏語澹勾出了一個穿著藍顏色衣服的男娃娃。
眾人大喜,預祝夏語澹早生貴子,佛祖已經賜子了,是個男孩子!
皇後也很激動,夏語澹還未細看,皇後就搶在手裏撫摸,隻是一個巴掌大的布娃娃,在皇後的眼神裏卻好像和真人一樣,皇後挪到夏語澹身邊,一手握著布娃娃,一手扶著夏語澹的背脊,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爾凝,你要早日為皇室開枝散葉……要生下男孩兒!要……”皇後眼中已經閃爍著淚光,抓住了夏語澹的手,把夏語澹的手都捏疼了,含著滿腔的期望道:“要為我們夏氏的女人爭口氣!”
同宗同族,血緣裏的信任是不可理解的。
夏語澹不會理解皇後,夏語澹將來會生下的男孩兒,是皇後現在充滿鬥誌活下去的動力!
“是,娘娘!”
此刻的夏語澹滿心的歡喜,她也已經準備好了,做一個母親。盡管這個身子隻有十五歲,夏語澹毫不計較,毫無懼怕。
夏語澹也急需一個孩子,不管是出於感情的需要,還是鞏固地位的需要。
兩人又感激的叩謝了佛像,至少此來,得到一個美好的祝福。
求子之禮行完,都到了用齋飯的點了,皇後親昵的牽著夏語澹的手往淨室走,路上就吩咐了她的掌事蕭氏:“你自去忙,把本宮和太孫妃的心意,告訴老人們。”
那近百來號的人養在大報恩寺,用度還是從內府裏走,隻是她們都是沒有依靠的人,用度要是被人克扣了,她們告狀都沒處告去。不過人性之貪婪誰不知道呢,所以皇後有權隨時派人下來慰問,過問她們的生活。保證侍奉過皇室的每一個女人安度晚年,也是皇後分內的一件事。
這次來,皇後備下了很多賞賜。孀居之人,修行之人,皇後賞賜下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的,素素的布匹,紈扇,竹席,被褥。
想起兩位先帝,兩位先太子去世的時候,那些人多是十幾二十幾就被送了進來,一生就在寺裏了此殘生,夏語澹就不是滋味。
“你可憐她們?”皇後看穿了夏語澹的心思。
夏語澹勉強一笑,不作迴答。
要是公開說出來算什麽意思,後宮女人的命運一直是這樣的,你可憐了她們?她們為何可伶?
不可說。
不可說!
皇後慘然一笑,語氣是淡淡的,似乎沒有感情:“她們有什麽可憐呢?先帝在時,她們未必付出過感情,先帝去後,沒有付出,也無所謂失去。她們未進宮之時,可能連溫飽都沒有,進入皇家至少保她們一世溫飽,至於精致的供養……不是每個人都配得起!”
☆、第一百八十四章 來曆
溫持念和郭二姑娘去華嚴寺過節。大報恩寺,因為皇後和太孫妃出宮進香,寺裏隻能招待她們兩位,莊嚴肅穆之下,從山上到山腳都是冷冷清清的。華嚴寺就不一樣了,從山腳到山半腰人頭攢動。
溫持念以為郭二姑娘去進香會帶很多東西,一般大戶人家進香都要帶上幾車東西,香油錢除了銀子銅錢之外,是真正的整袋大米,整桶油,一車一車的被子衣物等等,捐給寺廟。所以溫持念坐了馬車帶了兩個小廝在郭府不遠等她,馬車兩輛,一輛坐人,一輛裝著滿滿的捐資。
結果郭二姑娘一個人空著手過來。臉上連羃離也沒戴,穿著一套藍綠色的衫裙,梳著桃心髻,穿戴極盡淳樸,和小家碧玉一般。是溫持念相差了,他把這件事情看作是兩個家庭的活動,而郭二姑娘隻是想和溫持念出去走一走。
溫持念微微因為尷尬而臉紅,讓兩個小廝坐了捐資的馬車迴府,然後自己駕了馬車往華嚴寺去,到了山門外的廟會,丟下半吊錢請人看管馬車,就和郭二姑娘下來走。
華嚴寺的廟會都賣些特別淳樸和實在的東西,比如掃帚,銅盆,馬桶,夜壺等等。溫持念有心做個給女人付賬的好男人,可是這些東西,郭溫兩家真的不缺,還好郭二姑娘也隻是看個新鮮,準確來說,是看人家買賣東西的熱鬧,邊看邊上了山。
華嚴寺在京畿之地,真的太不起眼了,無怪溫持念不知道。整座寺隻有一間大殿,供著如來,觀音,文殊,普賢,米勒五尊菩薩,菩薩們都是泥塑銅漆的,沒有一尊菩薩是金身。溫持念昨天惡補了一下這座寺廟的曆史。
太宗年間一個法號叫沐講的大師,在這座寺廟修行。據傳,那位沐講大師道法高深,足以和大報恩寺的和尚們坐壇講經,醫術高深,比之太醫院的太醫也不差,不過那位已經去世三十幾年人,往事隨風飄散,華嚴寺就這樣默默無聞的駐在這裏,香火越來越少。
不過,華嚴寺還是有一點特別,在位住持和幾個在這座寺廟修行的和尚都略同醫術,算個行腳大夫,這一片區域貧窮的百姓生了病常常來這兒治的,華嚴寺名下的寺田栽種藥材,種出來的藥材藥性雖然不能和野生的比,可是野生的藥材藥價高,如果是寺田裏現有的藥材,來華嚴寺治病很便宜,貧窮人家也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