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陶蔚然很頭疼。
被 太皇太後召入宮中的官員親眷當街遇襲,這讓負責京城治安的他在韓尚書麵前極度沒有顏麵。不用韓尚書和韓編修督促,他也要將此案追究到底。畢竟在天子腳下, 皇城不遠處居然有人敢驅軍馬衝撞傷人,又拔刀行兇,膽子也太大了些。這要是抓不住人,任兇人在京中流竄,再傷到哪個皇親國戚,他的仕途也就到頭了。
結果這還沒過幾天,齊王府又派人報案,說是齊王殿下的貼身近侍離奇失蹤,著令京兆府幫著尋人。
這邊還忙著緝兇呢,哪有那個時間人手幫您去找一個自己有腿又老大不小的男人?
可是陶府尹不敢這麽說啊,齊王可是皇上最心愛的兒子,別說是他的近侍在京城裏弄丟了,就算齊王殿下丟了一隻貓叫他陶蔚然去找,他也得摸摸鼻子去把貓給找迴來。
陶府尹沒奈何,將人手分了三分之一,焦頭爛額去找喬玄。
早上齊王李漸剛入宮向父皇抱怨了一下京城治安,又有兇徒縱馬行兇,又有侍衛無端失蹤,齊王殿下婉轉地表達了對京城治安的憂慮以及對京兆府尹和五城兵馬司能力的不滿,再借勢隱晦地提了幾個能力出眾的世族子弟人選,見皇帝不置可否興致缺缺的樣子,便知趣地告辭迴府。
剛一踏進府門,他府裏的總管太監就鬼鬼祟祟地湊過來:“殿下,喬玄找著了。”
李漸眉毛一揚:“他在哪兒?”
總管太監瑟縮了一下,沒有吱聲。
李漸心知不妙,甩脫了大氅大步走了進去。
他沒有看見喬玄,但知道喬玄已經死了。
黑檀木是一般富足之家普遍用來做百年之後的壽材的。放在桌子上的這一小塊黑檀木被雕成了一尺見方的匣子,匣蓋半開,裏頭是一隻慘白的人手,手裏捏著一支敗落的玉簪花。
手是喬玄的手,李漸清楚地記得這隻手的手背上醜陋的疤痕。那還是他十七歲那年入圍場狩獵,馬被醒來的冬熊驚到,將他甩落到地上,喬玄拚了命將他救出來時落下的傷痕。
李漸當年指著這隻手對喬玄說,隻要這疤痕在一日,本王就將你當兄弟一樣看待一日。
喬玄就是那日起,成為了李漸的心腹。
而玉簪,則是他當年安插入榮王府的顏氏的小名。這個名字,隻有為數不多的幾人知道。
李漸後背“唰”地出了一層冷汗。
“這匣子哪兒來的?”他咆哮著轉身,揪住總管太監的衣襟,“哪裏來的?誰送來的?”
“奴、奴婢不知道啊。”那太監顫聲說,“王爺您進宮後不久,奴婢突然看見這桌子上多了隻陌生的匣子,問了院子裏所有的人,沒有看到這匣子是打哪兒冒出來的。奴婢鬥膽將這匣子打開,就瞧見、瞧見了……”
李漸手一鬆,向後退了兩步。
能有這手段的,滿京城數不出三五人來。
他麵色蒼白地坐在椅子上,看著這匣子出神。
榮王知道了,他抓了喬玄,並且知道了顏玉簪的身份。
這隻匣子,是他給自己的警告嗎?
過了很久,他對總管太監說:“去傳信給陶蔚然,喬護衛已經迴來了,請京兆府不必再費力尋找了。就說本王承他的情。”
還有,他陰沉著臉森森地說:“這院子裏的人也太沒用了些。本王用不著這些白長了倆眼什麽也瞧不見的人。都處置了,一個也不要留!”
榮王府半山月居。
榮王麵前放著一隻銅盆,盆裏凝著半盆碎冰,一隻夜光杯放在冰塊裏,琥珀流光。他端起酒杯,將酒口放在鼻下聞了聞,閉目迴味半晌,又小心翼翼地放迴冰盆裏。
“唉,剩的不多了,得省著些省著些。”
他的麵前放著一隻象牙棋稱,縱橫交錯之間黑白棋子彼此廝咬卻又涇渭分明。
“唉,老了老了。”榮王頂著盤中局勢看了半天,像是小兒耍賴一般突然伸手將棋盤抹得一塌糊塗。
裴簡也不生氣,隻是撿起盤上的玉石棋子,對著榮王說:“舅舅在外頭跪了一個時辰了,再不叫他起來,隻怕明天走不得路了。”
榮王冷笑一聲:“才一個時辰而已,你莫管他,讓他也好好記得教訓。”
說實話,裴簡內心也未必是多想幫著糊塗舅舅求情的,他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將外祖父的棋匣拿來過,把棋盤上剩下的黑子全都掃了進去。
“再讓春意拿點酒來吧。”榮王把葡萄酒喝完,便要叫婢女進來,“你要不要也來點?”
“太甜了,我不喜歡。”裴簡說著,搖了搖手,臉上帶著一絲笑意,“昨日來了消息,蒸的那批酒已經運進了京城。迴頭孫兒送幾壇給您嚐嚐。不過聽說那酒太烈,如刀割喉一般,隻怕您不習慣。”
榮王舔了舔嘴唇:“笑話,這世上還能有本王咽不下喉的酒嗎?不過聽說那是你蒸出來用以療傷的東西,我就不糟蹋了。”
榮王世子李坦跪在院子裏,因為半山月居是憑山而建,地上皆是山石,冷硬硌骨,夏至悄悄給世子爺膝蓋底下墊了個草蒲團,得虧有這東西,不然跪到現在,李坦的膝蓋隻怕要青紫紅腫,起都起不來了。
冬日的陽光雖然明亮,但照在人身上並不難受,反而有種醺然之感。
李坦跪在草墊子上,身子雖然看起來還挺得筆直,但曬了這麽久太陽,腰畢竟有些發軟,眼皮子也不受控製地往下耷拉。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也不知道屋裏老爺子的火氣消了沒有。
開始時還有些心焦愧疚,時間久了,他反倒覺得心裏頭輕鬆了不少。
一雙湖綠色緞麵繡百合花的繡鞋停在他身邊,半山月居裏頭的丫鬟又給挪過來一隻草墊子,身披著寶藍色繡百花迎春錦緞大氅,頭戴風帽的女子在他身邊跪了下來。
李坦半睜開眼睛,往身邊瞥了一眼。
“你來做什麽?”
“聆訓。”
李坦輕哼了一聲:“隻怕是來看我笑話,順手落井下石的吧。”
世子妃斜睨了他一眼,輕笑了一聲:“爺您真會說笑。夫妻一體,您在這兒跪著,妾身怎麽能安心在屋裏待著?少不得也要陪您跪上一跪。”
李坦的聲音似含在口中,也不見嘴唇翕動,隻以二人能聽著的聲音說:“是得跪跪,不然怎麽能體現得你是那麽賢良淑德呢?”
世子妃一點不在意,同樣小聲迴他:“那是。爺您對妾身的要求就是賢良淑德,這二十年妾身自問做得還不錯,總算是沒負了當年對世子爺的承諾。”
榮王世子李坦與世子妃馬氏是足當楷模的夫妻典範。世子對世子妃敬重愛護,世子妃對世子溫柔體貼,京中勳貴圈子裏,不論是哪家訓起因為後宅不寧而起紛爭的後輩們,都會拿出這一對夫妻來當正麵教材。
“你們看看人家榮王世子和世子妃!論人才家世,你們誰比得過人家?怎麽人家後宅裏就沒你們這麽多醃臢事呢?”
外人看他們,就如霧裏看花,隻是事實如何,就隻有人家夫妻倆自己心知肚明。
隻是二人演技俱佳,別說隨身的丫鬟婆子們,就連他們親生的兒子也絲毫看不出自己的父母之間有何不妥。
不一會,裏頭傳來榮王的聲音:“兒媳婦也來了啊。”
世子妃忙應聲道:“兒媳不孝,跟世子一起向爹請罪來了。”
裏頭沉默片刻,榮王說:“那先進來吧。”
世子妃忙殷勤地去扶世子爺,世子對她含笑點了點頭,這二人看起來是如此恩愛,全然找不出之前私底下的唇槍舌劍之態。
榮王盤腿坐在羅漢榻上,炕桌上的棋秤棋子已經收拾幹淨。
裴簡先給舅舅舅媽行了禮,然後對榮王說:“外孫先去看看表弟,他邀了我幾迴我都沒來,怕是心裏要怨我了。”
榮王揮了揮手說:“滾吧滾吧,我知道你不樂意陪著糟老頭子,糟老頭子現下有人陪了,不稀得你了。”
裴簡微微一笑,又行了禮,而後轉身離開。
榮王斜眼看了看兒子的膝蓋,冷笑道:“我還當你膝蓋要腫了,現在看來,原來是我多慮。”
李坦垂著手,恭恭敬敬地說:“下人給拿了墊子,兒子躲懶了。”
榮王說:“你倒老實。既如此,那就繼續跪著吧,我倒看看,誰再給你拿墊子來。”
世子妃嚇了一跳,沒想到公爹把他們夫妻叫進屋裏並不是原諒了,而是要接著罰。
“父王啊……”
榮王看了她一眼:“你陪著他,一起跪著。”
李坦看了馬氏一眼,忍不住笑起來。
讓你裝!
馬氏沒理他,而是走上前,幫榮王添了一碗茶,然後笑著說:“父王,這事是我們做得不周全,您該打打,該罵罵,就看在放兒都到了能娶親的年紀了,給他父親留點麵子罷。”
“麵子?”榮王拍了拍自己的老臉,“裏子都叫人給扒沒了,你還要麵子做什麽?”
馬氏見公爹是真火了,也不敢拿大,趕緊走到丈夫身邊,並肩跪了下來。
榮王看看兒子,又看看媳婦,拿手點了半天,最後還是沒罵出聲來。
他歎了一口氣,對兒子說:“我這麽多年都是怎麽教你的,你也四十多歲的人了,行事還一點分寸也沒有,能讓人把眼線插到你房裏,也真有出息。”
李坦垂著著一聲不吭。
“你也不是不小心的人,怎麽就能在女色上栽了跟頭?”榮王越想越氣,“從你曾祖到你祖父再到你爹我,都是個能從一而終的君子,榮王府曆經三世百年,就從來沒在後宅裏出過岔子。怎麽到你身上就成了這副德行!”
李坦小聲地說:“那也是因為你們找到能讓自己從一而終之人。”
“你個渾蛋!”榮王抓起桌上的滿滿的茶杯就擲了過去。
李坦身上頭上被潑了不少水,頭發上還掛著茶葉。馬氏連忙抽了身上的帕子去幫他擦,李坦把她推開:“行了,在父親這裏又沒旁人,你做出這樣的姿態有什麽用?”
馬氏怔了怔,真把帕子給收了,然後攏了攏鬢邊的頭發:“爺說得是。”
榮王看著這討債鬼投胎一般的夫妻倆,漚得直想吐血。
“媳婦是你自己求來的,當初你是怎麽對我說的,現在全都忘了?”榮王對兒子咆哮,“自己求來的媳婦,你現在對我說不是你能從一而終之人?”
李坦垂著頭,在父親看不見的地方撇了撇嘴。
“還有你!”榮王又去罵自己兒媳婦,“你當初進門時是怎麽對我說的?你說讓我放心,你會將榮王府理得井井有條,滴水不露,為什麽會出蕭玉蓉的事?你是怎麽管的?”
世子妃略顯豐潤的麵龐皺了起來,她看了看李坦,又看了看公爹,頗有幾分委屈:“這腿長在男人身上,蕭氏又是他納的姨娘,媳婦總不能拘著不許他到自己姨娘屋裏去歇吧。”
“拉倒吧你。”榮王翻了個白眼,“你這話打量著要騙誰呢?你們一個個的,看著本王常不在府裏就覺得我什麽事都不知道了?”
他冷笑著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媳婦:“你們都太天真了。”
打從裴簡將齊王的人混進半山月居的事告訴榮王起,老爺子就心知不妙,讓手底下人這麽一查,果然查出貓膩來。
這個蕭氏是五年前從宮裏賜進府的美人,這兩年猶得李坦的寵愛,將她抬了姨娘,又在外書房伺候筆墨。蕭氏進府時,正是齊王李漸去封地的那年,而蕭氏說自己有個娘家弟弟在豫州,時常會托人往豫州送信。
雖然府裏人往外送的信都會被一一檢查,但蕭氏既然與齊王有私,又有這本事將齊王悄悄帶到內宅私會,就一定有本事夾帶什麽東西送出去。
何況她又是在外書房裏伺候的,李坦接管宗人府的事務之後,九成九的公事都在外書房辦理。
宗室營的些許動靜不就全在齊王的掌握之中了?
榮王真是越想越氣,恨不得把兒子腦殼子掀開,瞧瞧裏頭裝的都是什麽稻草秧子。
自從世子妃進門,榮王頗是觀察了兩年。
自己這個兒媳婦雖然容貌一般,但心思細密周全,真得將後院管得鐵桶一般,這些年有多少人想往王府裏插人,都被她不動聲色地給處置了,卻從不留半點把柄在人手中。
他還老懷甚慰地想著,兒子資質雖然一般,但總算繼承了老李家獨到的眼光,給自己個兒挑了這麽一個厲害有用的媳婦。後院安穩,男人身上的擔子能輕一半,這樣好歹李坦能安安心心地去做正事。
他才完全徹底地安心將手上的政事一樣一樣交給兒子,自己卸了擔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被 太皇太後召入宮中的官員親眷當街遇襲,這讓負責京城治安的他在韓尚書麵前極度沒有顏麵。不用韓尚書和韓編修督促,他也要將此案追究到底。畢竟在天子腳下, 皇城不遠處居然有人敢驅軍馬衝撞傷人,又拔刀行兇,膽子也太大了些。這要是抓不住人,任兇人在京中流竄,再傷到哪個皇親國戚,他的仕途也就到頭了。
結果這還沒過幾天,齊王府又派人報案,說是齊王殿下的貼身近侍離奇失蹤,著令京兆府幫著尋人。
這邊還忙著緝兇呢,哪有那個時間人手幫您去找一個自己有腿又老大不小的男人?
可是陶府尹不敢這麽說啊,齊王可是皇上最心愛的兒子,別說是他的近侍在京城裏弄丟了,就算齊王殿下丟了一隻貓叫他陶蔚然去找,他也得摸摸鼻子去把貓給找迴來。
陶府尹沒奈何,將人手分了三分之一,焦頭爛額去找喬玄。
早上齊王李漸剛入宮向父皇抱怨了一下京城治安,又有兇徒縱馬行兇,又有侍衛無端失蹤,齊王殿下婉轉地表達了對京城治安的憂慮以及對京兆府尹和五城兵馬司能力的不滿,再借勢隱晦地提了幾個能力出眾的世族子弟人選,見皇帝不置可否興致缺缺的樣子,便知趣地告辭迴府。
剛一踏進府門,他府裏的總管太監就鬼鬼祟祟地湊過來:“殿下,喬玄找著了。”
李漸眉毛一揚:“他在哪兒?”
總管太監瑟縮了一下,沒有吱聲。
李漸心知不妙,甩脫了大氅大步走了進去。
他沒有看見喬玄,但知道喬玄已經死了。
黑檀木是一般富足之家普遍用來做百年之後的壽材的。放在桌子上的這一小塊黑檀木被雕成了一尺見方的匣子,匣蓋半開,裏頭是一隻慘白的人手,手裏捏著一支敗落的玉簪花。
手是喬玄的手,李漸清楚地記得這隻手的手背上醜陋的疤痕。那還是他十七歲那年入圍場狩獵,馬被醒來的冬熊驚到,將他甩落到地上,喬玄拚了命將他救出來時落下的傷痕。
李漸當年指著這隻手對喬玄說,隻要這疤痕在一日,本王就將你當兄弟一樣看待一日。
喬玄就是那日起,成為了李漸的心腹。
而玉簪,則是他當年安插入榮王府的顏氏的小名。這個名字,隻有為數不多的幾人知道。
李漸後背“唰”地出了一層冷汗。
“這匣子哪兒來的?”他咆哮著轉身,揪住總管太監的衣襟,“哪裏來的?誰送來的?”
“奴、奴婢不知道啊。”那太監顫聲說,“王爺您進宮後不久,奴婢突然看見這桌子上多了隻陌生的匣子,問了院子裏所有的人,沒有看到這匣子是打哪兒冒出來的。奴婢鬥膽將這匣子打開,就瞧見、瞧見了……”
李漸手一鬆,向後退了兩步。
能有這手段的,滿京城數不出三五人來。
他麵色蒼白地坐在椅子上,看著這匣子出神。
榮王知道了,他抓了喬玄,並且知道了顏玉簪的身份。
這隻匣子,是他給自己的警告嗎?
過了很久,他對總管太監說:“去傳信給陶蔚然,喬護衛已經迴來了,請京兆府不必再費力尋找了。就說本王承他的情。”
還有,他陰沉著臉森森地說:“這院子裏的人也太沒用了些。本王用不著這些白長了倆眼什麽也瞧不見的人。都處置了,一個也不要留!”
榮王府半山月居。
榮王麵前放著一隻銅盆,盆裏凝著半盆碎冰,一隻夜光杯放在冰塊裏,琥珀流光。他端起酒杯,將酒口放在鼻下聞了聞,閉目迴味半晌,又小心翼翼地放迴冰盆裏。
“唉,剩的不多了,得省著些省著些。”
他的麵前放著一隻象牙棋稱,縱橫交錯之間黑白棋子彼此廝咬卻又涇渭分明。
“唉,老了老了。”榮王頂著盤中局勢看了半天,像是小兒耍賴一般突然伸手將棋盤抹得一塌糊塗。
裴簡也不生氣,隻是撿起盤上的玉石棋子,對著榮王說:“舅舅在外頭跪了一個時辰了,再不叫他起來,隻怕明天走不得路了。”
榮王冷笑一聲:“才一個時辰而已,你莫管他,讓他也好好記得教訓。”
說實話,裴簡內心也未必是多想幫著糊塗舅舅求情的,他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將外祖父的棋匣拿來過,把棋盤上剩下的黑子全都掃了進去。
“再讓春意拿點酒來吧。”榮王把葡萄酒喝完,便要叫婢女進來,“你要不要也來點?”
“太甜了,我不喜歡。”裴簡說著,搖了搖手,臉上帶著一絲笑意,“昨日來了消息,蒸的那批酒已經運進了京城。迴頭孫兒送幾壇給您嚐嚐。不過聽說那酒太烈,如刀割喉一般,隻怕您不習慣。”
榮王舔了舔嘴唇:“笑話,這世上還能有本王咽不下喉的酒嗎?不過聽說那是你蒸出來用以療傷的東西,我就不糟蹋了。”
榮王世子李坦跪在院子裏,因為半山月居是憑山而建,地上皆是山石,冷硬硌骨,夏至悄悄給世子爺膝蓋底下墊了個草蒲團,得虧有這東西,不然跪到現在,李坦的膝蓋隻怕要青紫紅腫,起都起不來了。
冬日的陽光雖然明亮,但照在人身上並不難受,反而有種醺然之感。
李坦跪在草墊子上,身子雖然看起來還挺得筆直,但曬了這麽久太陽,腰畢竟有些發軟,眼皮子也不受控製地往下耷拉。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也不知道屋裏老爺子的火氣消了沒有。
開始時還有些心焦愧疚,時間久了,他反倒覺得心裏頭輕鬆了不少。
一雙湖綠色緞麵繡百合花的繡鞋停在他身邊,半山月居裏頭的丫鬟又給挪過來一隻草墊子,身披著寶藍色繡百花迎春錦緞大氅,頭戴風帽的女子在他身邊跪了下來。
李坦半睜開眼睛,往身邊瞥了一眼。
“你來做什麽?”
“聆訓。”
李坦輕哼了一聲:“隻怕是來看我笑話,順手落井下石的吧。”
世子妃斜睨了他一眼,輕笑了一聲:“爺您真會說笑。夫妻一體,您在這兒跪著,妾身怎麽能安心在屋裏待著?少不得也要陪您跪上一跪。”
李坦的聲音似含在口中,也不見嘴唇翕動,隻以二人能聽著的聲音說:“是得跪跪,不然怎麽能體現得你是那麽賢良淑德呢?”
世子妃一點不在意,同樣小聲迴他:“那是。爺您對妾身的要求就是賢良淑德,這二十年妾身自問做得還不錯,總算是沒負了當年對世子爺的承諾。”
榮王世子李坦與世子妃馬氏是足當楷模的夫妻典範。世子對世子妃敬重愛護,世子妃對世子溫柔體貼,京中勳貴圈子裏,不論是哪家訓起因為後宅不寧而起紛爭的後輩們,都會拿出這一對夫妻來當正麵教材。
“你們看看人家榮王世子和世子妃!論人才家世,你們誰比得過人家?怎麽人家後宅裏就沒你們這麽多醃臢事呢?”
外人看他們,就如霧裏看花,隻是事實如何,就隻有人家夫妻倆自己心知肚明。
隻是二人演技俱佳,別說隨身的丫鬟婆子們,就連他們親生的兒子也絲毫看不出自己的父母之間有何不妥。
不一會,裏頭傳來榮王的聲音:“兒媳婦也來了啊。”
世子妃忙應聲道:“兒媳不孝,跟世子一起向爹請罪來了。”
裏頭沉默片刻,榮王說:“那先進來吧。”
世子妃忙殷勤地去扶世子爺,世子對她含笑點了點頭,這二人看起來是如此恩愛,全然找不出之前私底下的唇槍舌劍之態。
榮王盤腿坐在羅漢榻上,炕桌上的棋秤棋子已經收拾幹淨。
裴簡先給舅舅舅媽行了禮,然後對榮王說:“外孫先去看看表弟,他邀了我幾迴我都沒來,怕是心裏要怨我了。”
榮王揮了揮手說:“滾吧滾吧,我知道你不樂意陪著糟老頭子,糟老頭子現下有人陪了,不稀得你了。”
裴簡微微一笑,又行了禮,而後轉身離開。
榮王斜眼看了看兒子的膝蓋,冷笑道:“我還當你膝蓋要腫了,現在看來,原來是我多慮。”
李坦垂著手,恭恭敬敬地說:“下人給拿了墊子,兒子躲懶了。”
榮王說:“你倒老實。既如此,那就繼續跪著吧,我倒看看,誰再給你拿墊子來。”
世子妃嚇了一跳,沒想到公爹把他們夫妻叫進屋裏並不是原諒了,而是要接著罰。
“父王啊……”
榮王看了她一眼:“你陪著他,一起跪著。”
李坦看了馬氏一眼,忍不住笑起來。
讓你裝!
馬氏沒理他,而是走上前,幫榮王添了一碗茶,然後笑著說:“父王,這事是我們做得不周全,您該打打,該罵罵,就看在放兒都到了能娶親的年紀了,給他父親留點麵子罷。”
“麵子?”榮王拍了拍自己的老臉,“裏子都叫人給扒沒了,你還要麵子做什麽?”
馬氏見公爹是真火了,也不敢拿大,趕緊走到丈夫身邊,並肩跪了下來。
榮王看看兒子,又看看媳婦,拿手點了半天,最後還是沒罵出聲來。
他歎了一口氣,對兒子說:“我這麽多年都是怎麽教你的,你也四十多歲的人了,行事還一點分寸也沒有,能讓人把眼線插到你房裏,也真有出息。”
李坦垂著著一聲不吭。
“你也不是不小心的人,怎麽就能在女色上栽了跟頭?”榮王越想越氣,“從你曾祖到你祖父再到你爹我,都是個能從一而終的君子,榮王府曆經三世百年,就從來沒在後宅裏出過岔子。怎麽到你身上就成了這副德行!”
李坦小聲地說:“那也是因為你們找到能讓自己從一而終之人。”
“你個渾蛋!”榮王抓起桌上的滿滿的茶杯就擲了過去。
李坦身上頭上被潑了不少水,頭發上還掛著茶葉。馬氏連忙抽了身上的帕子去幫他擦,李坦把她推開:“行了,在父親這裏又沒旁人,你做出這樣的姿態有什麽用?”
馬氏怔了怔,真把帕子給收了,然後攏了攏鬢邊的頭發:“爺說得是。”
榮王看著這討債鬼投胎一般的夫妻倆,漚得直想吐血。
“媳婦是你自己求來的,當初你是怎麽對我說的,現在全都忘了?”榮王對兒子咆哮,“自己求來的媳婦,你現在對我說不是你能從一而終之人?”
李坦垂著頭,在父親看不見的地方撇了撇嘴。
“還有你!”榮王又去罵自己兒媳婦,“你當初進門時是怎麽對我說的?你說讓我放心,你會將榮王府理得井井有條,滴水不露,為什麽會出蕭玉蓉的事?你是怎麽管的?”
世子妃略顯豐潤的麵龐皺了起來,她看了看李坦,又看了看公爹,頗有幾分委屈:“這腿長在男人身上,蕭氏又是他納的姨娘,媳婦總不能拘著不許他到自己姨娘屋裏去歇吧。”
“拉倒吧你。”榮王翻了個白眼,“你這話打量著要騙誰呢?你們一個個的,看著本王常不在府裏就覺得我什麽事都不知道了?”
他冷笑著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媳婦:“你們都太天真了。”
打從裴簡將齊王的人混進半山月居的事告訴榮王起,老爺子就心知不妙,讓手底下人這麽一查,果然查出貓膩來。
這個蕭氏是五年前從宮裏賜進府的美人,這兩年猶得李坦的寵愛,將她抬了姨娘,又在外書房伺候筆墨。蕭氏進府時,正是齊王李漸去封地的那年,而蕭氏說自己有個娘家弟弟在豫州,時常會托人往豫州送信。
雖然府裏人往外送的信都會被一一檢查,但蕭氏既然與齊王有私,又有這本事將齊王悄悄帶到內宅私會,就一定有本事夾帶什麽東西送出去。
何況她又是在外書房裏伺候的,李坦接管宗人府的事務之後,九成九的公事都在外書房辦理。
宗室營的些許動靜不就全在齊王的掌握之中了?
榮王真是越想越氣,恨不得把兒子腦殼子掀開,瞧瞧裏頭裝的都是什麽稻草秧子。
自從世子妃進門,榮王頗是觀察了兩年。
自己這個兒媳婦雖然容貌一般,但心思細密周全,真得將後院管得鐵桶一般,這些年有多少人想往王府裏插人,都被她不動聲色地給處置了,卻從不留半點把柄在人手中。
他還老懷甚慰地想著,兒子資質雖然一般,但總算繼承了老李家獨到的眼光,給自己個兒挑了這麽一個厲害有用的媳婦。後院安穩,男人身上的擔子能輕一半,這樣好歹李坦能安安心心地去做正事。
他才完全徹底地安心將手上的政事一樣一樣交給兒子,自己卸了擔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