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桶金
雞打頭鳴的時候,唐小魚就起來了。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燈油太貴,大家都是能省則省。
她早上起來洗漱完畢之後,大雜院子裏頭大多數人家都起身了。
天還沒亮透,四周都是灰撲撲的,推開房門便有刺骨的寒風像刀子似地刮過來。
小魚再次清點了一下攤子要的材料,麵是頭天晚上揉得醒好的,有了昨兒的經驗,小魚做了充分的準備,這迴出餅可以更快更好。
天蒙蒙亮的時候,小魚敲開了鄰居的家。
“洪大叔早啊。”
洪大叔是這院子裏大家默認的頭兒,平常鄰裏有什麽紛爭大家都來找他評判。小魚一早便打聽清楚的,所以挎了半籃子雞蛋,特地來洪家拜見。
“唐丫頭今兒不出攤?”洪大叔四十開外的年紀,手腳粗大,長得有點兇,一般小孩子跟不太敢跟他親近。
唐家母女昨兒去擺攤子賣那個香噴噴的脆餅子,這滿院子的人都知道,看著她們昨天未過午就一臉喜氣地迴來便知道生意不差。
“我們初來乍到的,很多地方不懂,還要靠大家提點幫忙。”小魚笑眯眯地將籃子裏的雞蛋一個個擺到洪家的桌子上,“我們從山村裏出來,也沒什麽好孝敬的,手裏有幾個雞子兒,讓嬸子給栓子哥和虎子弟弟攤雞蛋餅吃。”
“這哪能收。”洪大叔嘴上說不要,但也並沒擺出要推辭的架式來。
小魚心頭微鬆,知道這是不見外了。
“大叔啊,您也知道,我跟我娘做個小本買賣,便指著這個糊口。”小魚捏著衣帶,看了眼洪大叔的臉色,接著說,“女人家拋頭露麵地也不容易,咱們頭迴做買賣,不慣規矩,能不能請大叔指點指點?”
洪大叔心裏暗暗點頭,原本他也想提點唐家母女兩句的,但人家是剛來的,麵也沒打見過,自己這樣去說,一來人家不一定信,二來非但領不了情說不定還會被誤會是訛欺婦人。
不管在哪裏發財都要答兌地頭蛇。有那幫閑地痞的,欺行霸市的,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有生根發芽的土壤。小魚也沒想過自己能避過去。
她們孤兒寡婦的沒個依仗,在別人眼中就是塊肉,別管是肥是瘦,是蒼蠅就得來叮一口。這時候弄清楚市道行情,傍對了胳膊,才不會被人咬得出血掉肉。小魚是想好了,花錢買個安心。但凡有規矩的,那些閑散痞子便傷不了她們根本。這當然就要人去引路,洪大叔無疑是最合適的。
洪大叔的大兒子在縣衙主簿家裏當差,他們老兩口帶著兩個小點的兒子在縣裏討生活,瞧著主簿的麵子,黑裏白裏都要賣他兩分薄麵。雖然他們手頭沒多少錢,但在縣裏頭的人脈還是廣的,知道哪幫哪派可倚得,知道哪個地頭要向哪拜著。
洪大叔既收了小魚的禮,自然細細分分地將這街頭的派係一一說與她聽。昨日她擺攤的地方是正大街,那片的確有人罩著,領頭的人外號麻剛,家裏哥哥是縣衙的班頭,收的錢雖然略多些,但拿錢辦事,為人也算仗義,但凡他地頭上交過份子銀的,外人便欺負不到他們頭上。昨兒個唐家母女頭迴擺攤子,麻剛手底下人沒去收錢,大約也是見她們是全生麵孔,先放一天。今天應該就要來上門收錢了。
小魚聽了連連點頭。
她不怕保護費交的多,就怕不知道要交給誰,交多少。像這樣一條街有固定收費的才令人安心,凡事講個規矩方圓,隻要有規矩,一切都好辦。
小魚再三謝了洪大叔,這才請了唐娘子,母女二人推著小車又去了昨天擺攤的正大街旁的小巷子口。
天色已經明亮,街上行人也不見有多少,不過臨街的店鋪已經在卸鋪板準備開張了。
唐娘子忙著生火,小魚調好胡辣湯的配料,便去擺放從別家暫借來的兩張簡陋小竹桌和四隻長條凳。
晨風將她插在攤頭的旗子吹得唿啦啦直響,朔風唿唿地吹,直打人衣裳領子袖口處往裏頭鑽,小魚打了個寒戰,搓著手原地跳著,活動快僵掉的手腳。
“娘啊,等以後咱有了錢,我就去盤個像樣的鋪麵,以後咱就在鋪麵裏頭,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再雇幾個人打雜燒火,咱就去當老板娘和小姐,窩在後頭享福。”小魚眼饞地看著對麵街上開張的鋪子。
不用多大,像那個賣糕餅饅首的鋪子就剛好,揭開蒸屜,那白騰騰的熱氣將人都包裹起來,好暖和的感覺。
唐娘子盛了一碗熱湯遞給小魚:“喝些湯暖暖身子,你再苦兩天,等娘把你這手藝都學熟了,你就在家睡著,娘一個人看著鋪子就行。”
“那怎麽成?我最愛聽銅板響了,您要不讓我收錢聽響兒,我可跟您沒完!”小魚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湯,從裏到外都暖了起來,“幹活幹活!再過一會兒,街坊們就要出來吃早飯了!”
過不多時,香噴噴的蔥油胡麻味兒就從小巷子裏飄了出來,像把小勾子,將行人的腳步一點點勾到那裏去。
“又酥又香的唐家酥餅咧!買四送一嘍!”伴隨著四溢的香氣,清淩淩的女童聲音吆喝起來,又精神又敞亮,聽得行人心中便是一振。
昨兒嚐過味道的,便有家人端著盆過來,買上四五塊酥餅再加上一鍋胡辣湯,捎迴去帶給全家人當早餐。沒嚐過味兒的,也聚攏過來,有錢的買上兩張餅就湯,沒錢的也瞧一眼聞聞味兒。
雖然小魚做了充足的準備,第二天排隊的人比頭天排的人更多,隊伍也更長了。
一口平鍋,實在沒辦法做得太快,加上不少人一買好幾張,排在後頭的人便有些心焦氣躁起來。
小魚個兒小,攤煎餅攤久了胳膊發酸,唐娘子便接了她的活兒。她人長得美,手指白皙纖長,木鏟給餅子翻個時姿勢優美利落,有那輕狂的男人嘴裏便不太能管得住了。
唐娘子麵皮薄,聽得幾句早紅透了耳根,緊抿著唇眼淚都快掉下來。
小魚人往攤子前一站,一手接銅板,一手拿竹夾子夾餅,生生又讓排隊的隊伍往後退了一步。
“各位街坊,大叔大嬸,哥哥姐姐,我們母女靠手藝糊口,本小利薄,蒙大家看得起來撐著生意,小女子這裏謝謝大家。不過我們是手藝人,靠得是手不是臉,女人家過活本就艱難,若不是迫不得已,誰想拋頭露麵?還請大家給給臉麵,有那嘴裏不幹不淨胡說八道的,我們拚著不賺您的錢,也不能再賣餅子由人侮辱。就說您呢,這位大哥。對不住,您迴家把嘴洗洗再來,這餅子不賣您,下一位請。”
小魚嘴巴甜,說話利落又戳人心。本來看她們身形瘦弱的一對母女,在這大冬天來出攤就覺得可憐,難得的是湯餅又這麽好吃,人也有骨氣,自然是得人心的。
那剛剛嘴裏胡唚的青年還想鬧一鬧,早被後頭的大叔大嬸戳著脊骨罵了個跟頭,可又不甘心排了半個時辰隊什麽也買不著。隻得又是作揖又是告罪,賭咒發誓再不調戲大娘子,隻求能買兩塊餅迴去不至於白瞎了時辰。
小魚也知道見好就收,做生意的和氣為上,轉怒為喜,還是做了生意。
這麽一鬧騰,嘴裏渾話的也差不多沒了,唐娘子便取了塊麻布把口鼻蒙上,隻管在後頭專心烙餅,小魚負責收錢賣餅加煮胡辣湯。忙到晌午後,帶來的材料竟然賣了大半,一個笸籮都裝滿了。小魚將笸籮裏的銅錢倒到木頭匣子裏收好,又將空笸籮放上,等著下一撥生意。
正此時,見著街頭來了三個大漢。大冬天也不怕冷,敞著懷,露出刺著虎蟲的胳膊,乍著肩膀,一搖三晃地到了攤頭前。
小魚眼尖,瞧見這三人腰上都係著一條青布腰帶,腰帶上黑線繡著一隻狼頭,心道:終於來了。
這三人轉眼來到近前,正要發威呢,就見一個身材嬌小,眉清目秀的小丫頭笑嘻嘻地迎上來,對他們招手道:“三位大哥,快來我們攤子上坐坐,喝口熱湯暖身子!”
三人對視一眼,果然就挑了板凳坐下。
這一般來說,收保護費的人到了新客這兒,都要先來個下馬威,好叫人知曉他們的厲害,明白他們的手段,這樣才能讓人乖乖掏了錢出來,省去口角麻煩。但凡有客商,見著他們這樣橫七蠻八的樣子,能躲都躲了,哪還有笑著迎上來,往自家拉人的?
這小丫頭笑得甜,聲音清脆,倒是令人可喜。
小魚麻利地盛了三碗胡辣湯,又拈了三張餅放在三人麵前。唐娘子看著這三人膽戰心驚地,悄悄兒拉了女兒的袖子低聲道:“小魚,你去看著鍋,還是我來。”
小魚哪肯讓漂亮的唐娘子去應對三個混混,一把將她推到鍋前:“娘您趁空多烙些餅,您瞧有客人來了呢。”
然後轉聲跑到那三人麵前:“三位大哥嚐嚐這餅子這湯,不收錢的。”
倒有些眼色,不過給點不要錢的餅子和湯就想躲了賬了?
三人對視一眼,眉峰一揚,便要發作。
☆、第12章 背靠大樹
還沒等他們拍桌子發作,小魚已經快手快腳地放上一隻布袋子。
“我們家是洪大叔的鄰居,他已經交待過了,這是這個月的,請哥哥叔叔們吃酒。”
手揚在空中,便有些落不下去了。
怪不得這小丫頭這麽機靈敢拉人來吃湯餅,原來是早知道規矩的。洪老六的名字他們也知道,曉得他兒子在主簿家裏頭當差,頗得主人的眼,便是看著洪家的麵子,也不好難為這丫頭。
那手輕輕落下,將錢袋子拎在手裏,解開瞧瞧,滿滿裝著銅錢,沉甸甸的倒沒作假。三人臉上顏色變得和悅。
“小丫頭真識趣,這裏頭足數不?”
“足,您要不數數?二百五十文錢,一個月的份子,不敢少的。”唐小魚陪著笑說,“三位大哥您也瞧見了,我們本小利薄,也賺不了多少,本該再給三位哥哥點酒錢,但實在是手頭緊湊,隻能請您三位吃點湯餅。等以後生意做順了,少不了三位哥哥的份。”
三人笑了起來:“就你們這小攤兒,能糊口也就勉強了,我們還能指望著你把生意做大了再孝敬咱們?行了,有洪老哥的麵子,你們又交足了錢,咱們也不會難為你。隻管好好做生意糊口吧。”
看,這就是規矩的地方。
拿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會再額外壓榨。小魚拍拍心窩,鬆了口氣。
“哥哥們吃啊,冷了就不香脆了。”
一個人咬了一口,突然怔住了,過了半晌猛地一拍桌子:“這餅子絕了!”
三人兒狼吞虎咽地吃喝完,抹了抹嘴笑著說:“小丫頭,你家湯餅子果然好吃,生意指定能好。咱們也不指著你多孝敬,以後常 來你這兒吃,算便宜些便是。”
小魚連連搖頭:“哪敢收哥哥們的錢,覺著好吃隻管來吃便是,不收錢的。”
三人心中大暢,又叫小魚給包了幾塊餅說是要送去給大哥嚐嚐,並拍著胸脯打保票以後多照應唐家的小攤,絕計不讓人欺負她們孤兒寡婦,這才心滿意足地去了。
小魚擦了把冷汗,拖了張凳子在唐娘子身邊坐下:“哎呀娘喂,總算搞定了。”
唐娘子拍了拍心口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娘看著他們就害怕,你小小年紀的,膽子也忒大了。”
“這世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雖然交了不少錢出去,但咱也算是有靠山的了。咱們在街上做買賣,總會遇上極品,跟人撕扯對仗不是咱的強項,這種時候就要靠他們專業的來。”
這下子心裏有了底,小魚也能放開膽子去做事。
這一天雖然花出去二百五十文這麽大一筆錢,但收入也不少,兩相衝抵之後居然還略有盈餘,這讓母女倆都開心不已。
之後出攤也是極順利的,大約是那幫人打過招唿,街上雖然有些地痞混混竄來竄去的,但還真沒有到她們攤子上鬧事的人。
不過在外頭擺了半個月的攤,唐家母女就看了好幾家不肯交保護費的店鋪被人上門鬧騰的。
那三人隔三岔五總要來小魚的攤上吃喝一頓,臨走再揣點餅子走。有他們在,看著她們攤子生意紅火眼紅了的人也不敢上來鬧事。到了月底,小魚摸了賬本出來算一算,一個月除了房租生活和出攤的本錢,盈餘了足了兩貫多,這可是一筆大財了。
小魚開心不已,特地上街買了一隻雞,加了口磨、筍幹,又切了一小塊五花肉,燉了香香的一大鍋,母女倆打了頓牙祭當慶祝了。
總賣蔥油餅和胡辣湯也太單調了,雖然好吃,也禁不得天天吃,何況這材料簡單,做起來也不複雜,不過一個月,城裏已經有好幾家山寨版出來。雖然味道沒有唐家湯餅好吃,但總也分流走一些客人。
小魚收攤之後在家裏琢磨幾個新點心,與唐娘子商量了,試做了一些請大雜院裏的大人孩子嚐,挑著那本錢低,做工簡單的又訂了幾種。
一種是嫩豆花。從豆腐坊裏訂了嫩豆花迴來,配上醬菜、鹽、蔥末、胡麻油一起。做豆腐費工費力,她沒辦法自己做,從豆腐坊進貨雖然貴,賺頭也低些,但做起來簡便,口味也好。特別是醬菜品種多,客人可以自己選料調配吃,自己自足倒也新鮮有趣。
一種是油條。小魚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黃金棒。這時候還沒人會做油條,就看見唐家的小丫頭將麵切成小段,兩根壓一起絞一絞,下到汪汪一鍋油裏,細細的麵條泡發起來,炸得透透的,金黃酥脆,引來無數口水。一文錢一根黃金棒,勢頭比剛開始的蔥油餅還旺三分。
一種是灌湯小籠。拿豬皮熬凍剁碎了混著豬肉臊子調了味用死麵皮包起來,上鍋蒸。皮薄餡足,內裏一大汪湯水,就口一吸,鮮香無比。這時候豬肉是賤肉,大戶人家不怎麽吃,價錢也不貴。但比起酥餅來,還是要貴一些的。難得的是小魚家蒸出來的包子,包子皮跟透明的一樣,碰一下還輕輕顫著,又好看又好吃。剛一推出來就極受好評。
油條做著看起來簡單,卻不像蔥油餅那樣那容易模仿,灌湯小籠更是如此。餡調對了味,做不出那灌湯,灌湯找到了法子,又做不成那蒸熟後晶瑩發亮的包子皮兒。這兩樣頓成了唐家攤子的絕活兒。
隨著早點攤子名氣大起來,客人也越來越多,單靠小魚和唐娘子已經沒辦法應付了。小魚就和唐娘子商量著,緊著大宅院子裏找著那幹淨麻利的媳婦和十二、三歲的姑娘,招了四個來幫忙。一天每人十五文錢,包餐。
又新置辦了五張桌子,十幾個長條凳,弄了一輛推車,加了兩口灶。小魚每天晚上熬兩大鍋粥出來放在火上煨著。早點攤子上這下可選的東西多了。
除了原來就有的蔥油餅、胡辣湯,又新增了豆花、黃金棒、灌湯小籠,加白粥、瘦肉粥、紅豆湯、菘菜鮮磨湯……,一順排放著也有十來樣選擇。小魚在攤位前立了幾個木樁,拉上繩子,將攤位小車排開,一頭進一頭出,頭裏桌上放著一撂簡易的竹匾,客人來了拿個竹匾順序走過,看上了什麽就讓媳婦們拿,走一溜在出口處由小魚結賬收錢。
每樣早點都有個小木牌子,上頭用炭筆端端正正地寫著價錢,雖然不是所有客人都識得字,但這價目牌一擺上,醒目又顯得規矩,來吃飯的不自覺便端正起來。
難得的是,負責結賬的小姑娘看著不過十歲左右,算起賬來又快又準,幾乎是張口就來,這讓客人們驚訝之餘又有些佩服。
這樣新鮮的自助式早餐就餐方式讓這早點攤子頗有些獨樹一幟的味道,省人手又不容易出錯。一個月下來,小魚盤賬盤得心花怒放,來幫手的那四個媳婦閨女也樂得合不攏嘴。
一天十五文錢那是老爺們吃苦受累一天才能賺到的辛苦錢,她們都是做慣了活計的女子,這點活還真不算累。一個月裏,隻要出攤就有她們的錢拿,一個月下來,少說能拿迴家三四百文,她們以前給人洗衣裳做繡活打短工三四個月也未見能攢下這些銅板。
何況小魚每天給她們的夥食也好,有肉有菜,有幹有稀,一個月下來,個頂個紅潤水靈,人都胖了一圈。宅子裏別家看著眼饞,可是小魚到底是小本買賣,能招四個已經算是不錯又不錯的了,再去求塞人隻是給人添為難。
要麽說,窮人家裏懂禮知情義的反倒要比富人多呢。就這麽個大宅院子裏,總共十四戶人家,近七十口子人,處得跟一家似的,有難大家幫,有事大家忙,雖然唐娘子和小魚手頭攢了點錢,夠搬個條件更好的地方住,但她們商量再三,還是舍不得這裏的人,就這麽住下去了。
天早就暖和了,柳條抽芽,四處芳菲,小魚的早點攤子越做越順手,她尋思著,也該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把小攤變成鋪子了。
雞打頭鳴的時候,唐小魚就起來了。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燈油太貴,大家都是能省則省。
她早上起來洗漱完畢之後,大雜院子裏頭大多數人家都起身了。
天還沒亮透,四周都是灰撲撲的,推開房門便有刺骨的寒風像刀子似地刮過來。
小魚再次清點了一下攤子要的材料,麵是頭天晚上揉得醒好的,有了昨兒的經驗,小魚做了充分的準備,這迴出餅可以更快更好。
天蒙蒙亮的時候,小魚敲開了鄰居的家。
“洪大叔早啊。”
洪大叔是這院子裏大家默認的頭兒,平常鄰裏有什麽紛爭大家都來找他評判。小魚一早便打聽清楚的,所以挎了半籃子雞蛋,特地來洪家拜見。
“唐丫頭今兒不出攤?”洪大叔四十開外的年紀,手腳粗大,長得有點兇,一般小孩子跟不太敢跟他親近。
唐家母女昨兒去擺攤子賣那個香噴噴的脆餅子,這滿院子的人都知道,看著她們昨天未過午就一臉喜氣地迴來便知道生意不差。
“我們初來乍到的,很多地方不懂,還要靠大家提點幫忙。”小魚笑眯眯地將籃子裏的雞蛋一個個擺到洪家的桌子上,“我們從山村裏出來,也沒什麽好孝敬的,手裏有幾個雞子兒,讓嬸子給栓子哥和虎子弟弟攤雞蛋餅吃。”
“這哪能收。”洪大叔嘴上說不要,但也並沒擺出要推辭的架式來。
小魚心頭微鬆,知道這是不見外了。
“大叔啊,您也知道,我跟我娘做個小本買賣,便指著這個糊口。”小魚捏著衣帶,看了眼洪大叔的臉色,接著說,“女人家拋頭露麵地也不容易,咱們頭迴做買賣,不慣規矩,能不能請大叔指點指點?”
洪大叔心裏暗暗點頭,原本他也想提點唐家母女兩句的,但人家是剛來的,麵也沒打見過,自己這樣去說,一來人家不一定信,二來非但領不了情說不定還會被誤會是訛欺婦人。
不管在哪裏發財都要答兌地頭蛇。有那幫閑地痞的,欺行霸市的,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有生根發芽的土壤。小魚也沒想過自己能避過去。
她們孤兒寡婦的沒個依仗,在別人眼中就是塊肉,別管是肥是瘦,是蒼蠅就得來叮一口。這時候弄清楚市道行情,傍對了胳膊,才不會被人咬得出血掉肉。小魚是想好了,花錢買個安心。但凡有規矩的,那些閑散痞子便傷不了她們根本。這當然就要人去引路,洪大叔無疑是最合適的。
洪大叔的大兒子在縣衙主簿家裏當差,他們老兩口帶著兩個小點的兒子在縣裏討生活,瞧著主簿的麵子,黑裏白裏都要賣他兩分薄麵。雖然他們手頭沒多少錢,但在縣裏頭的人脈還是廣的,知道哪幫哪派可倚得,知道哪個地頭要向哪拜著。
洪大叔既收了小魚的禮,自然細細分分地將這街頭的派係一一說與她聽。昨日她擺攤的地方是正大街,那片的確有人罩著,領頭的人外號麻剛,家裏哥哥是縣衙的班頭,收的錢雖然略多些,但拿錢辦事,為人也算仗義,但凡他地頭上交過份子銀的,外人便欺負不到他們頭上。昨兒個唐家母女頭迴擺攤子,麻剛手底下人沒去收錢,大約也是見她們是全生麵孔,先放一天。今天應該就要來上門收錢了。
小魚聽了連連點頭。
她不怕保護費交的多,就怕不知道要交給誰,交多少。像這樣一條街有固定收費的才令人安心,凡事講個規矩方圓,隻要有規矩,一切都好辦。
小魚再三謝了洪大叔,這才請了唐娘子,母女二人推著小車又去了昨天擺攤的正大街旁的小巷子口。
天色已經明亮,街上行人也不見有多少,不過臨街的店鋪已經在卸鋪板準備開張了。
唐娘子忙著生火,小魚調好胡辣湯的配料,便去擺放從別家暫借來的兩張簡陋小竹桌和四隻長條凳。
晨風將她插在攤頭的旗子吹得唿啦啦直響,朔風唿唿地吹,直打人衣裳領子袖口處往裏頭鑽,小魚打了個寒戰,搓著手原地跳著,活動快僵掉的手腳。
“娘啊,等以後咱有了錢,我就去盤個像樣的鋪麵,以後咱就在鋪麵裏頭,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再雇幾個人打雜燒火,咱就去當老板娘和小姐,窩在後頭享福。”小魚眼饞地看著對麵街上開張的鋪子。
不用多大,像那個賣糕餅饅首的鋪子就剛好,揭開蒸屜,那白騰騰的熱氣將人都包裹起來,好暖和的感覺。
唐娘子盛了一碗熱湯遞給小魚:“喝些湯暖暖身子,你再苦兩天,等娘把你這手藝都學熟了,你就在家睡著,娘一個人看著鋪子就行。”
“那怎麽成?我最愛聽銅板響了,您要不讓我收錢聽響兒,我可跟您沒完!”小魚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湯,從裏到外都暖了起來,“幹活幹活!再過一會兒,街坊們就要出來吃早飯了!”
過不多時,香噴噴的蔥油胡麻味兒就從小巷子裏飄了出來,像把小勾子,將行人的腳步一點點勾到那裏去。
“又酥又香的唐家酥餅咧!買四送一嘍!”伴隨著四溢的香氣,清淩淩的女童聲音吆喝起來,又精神又敞亮,聽得行人心中便是一振。
昨兒嚐過味道的,便有家人端著盆過來,買上四五塊酥餅再加上一鍋胡辣湯,捎迴去帶給全家人當早餐。沒嚐過味兒的,也聚攏過來,有錢的買上兩張餅就湯,沒錢的也瞧一眼聞聞味兒。
雖然小魚做了充足的準備,第二天排隊的人比頭天排的人更多,隊伍也更長了。
一口平鍋,實在沒辦法做得太快,加上不少人一買好幾張,排在後頭的人便有些心焦氣躁起來。
小魚個兒小,攤煎餅攤久了胳膊發酸,唐娘子便接了她的活兒。她人長得美,手指白皙纖長,木鏟給餅子翻個時姿勢優美利落,有那輕狂的男人嘴裏便不太能管得住了。
唐娘子麵皮薄,聽得幾句早紅透了耳根,緊抿著唇眼淚都快掉下來。
小魚人往攤子前一站,一手接銅板,一手拿竹夾子夾餅,生生又讓排隊的隊伍往後退了一步。
“各位街坊,大叔大嬸,哥哥姐姐,我們母女靠手藝糊口,本小利薄,蒙大家看得起來撐著生意,小女子這裏謝謝大家。不過我們是手藝人,靠得是手不是臉,女人家過活本就艱難,若不是迫不得已,誰想拋頭露麵?還請大家給給臉麵,有那嘴裏不幹不淨胡說八道的,我們拚著不賺您的錢,也不能再賣餅子由人侮辱。就說您呢,這位大哥。對不住,您迴家把嘴洗洗再來,這餅子不賣您,下一位請。”
小魚嘴巴甜,說話利落又戳人心。本來看她們身形瘦弱的一對母女,在這大冬天來出攤就覺得可憐,難得的是湯餅又這麽好吃,人也有骨氣,自然是得人心的。
那剛剛嘴裏胡唚的青年還想鬧一鬧,早被後頭的大叔大嬸戳著脊骨罵了個跟頭,可又不甘心排了半個時辰隊什麽也買不著。隻得又是作揖又是告罪,賭咒發誓再不調戲大娘子,隻求能買兩塊餅迴去不至於白瞎了時辰。
小魚也知道見好就收,做生意的和氣為上,轉怒為喜,還是做了生意。
這麽一鬧騰,嘴裏渾話的也差不多沒了,唐娘子便取了塊麻布把口鼻蒙上,隻管在後頭專心烙餅,小魚負責收錢賣餅加煮胡辣湯。忙到晌午後,帶來的材料竟然賣了大半,一個笸籮都裝滿了。小魚將笸籮裏的銅錢倒到木頭匣子裏收好,又將空笸籮放上,等著下一撥生意。
正此時,見著街頭來了三個大漢。大冬天也不怕冷,敞著懷,露出刺著虎蟲的胳膊,乍著肩膀,一搖三晃地到了攤頭前。
小魚眼尖,瞧見這三人腰上都係著一條青布腰帶,腰帶上黑線繡著一隻狼頭,心道:終於來了。
這三人轉眼來到近前,正要發威呢,就見一個身材嬌小,眉清目秀的小丫頭笑嘻嘻地迎上來,對他們招手道:“三位大哥,快來我們攤子上坐坐,喝口熱湯暖身子!”
三人對視一眼,果然就挑了板凳坐下。
這一般來說,收保護費的人到了新客這兒,都要先來個下馬威,好叫人知曉他們的厲害,明白他們的手段,這樣才能讓人乖乖掏了錢出來,省去口角麻煩。但凡有客商,見著他們這樣橫七蠻八的樣子,能躲都躲了,哪還有笑著迎上來,往自家拉人的?
這小丫頭笑得甜,聲音清脆,倒是令人可喜。
小魚麻利地盛了三碗胡辣湯,又拈了三張餅放在三人麵前。唐娘子看著這三人膽戰心驚地,悄悄兒拉了女兒的袖子低聲道:“小魚,你去看著鍋,還是我來。”
小魚哪肯讓漂亮的唐娘子去應對三個混混,一把將她推到鍋前:“娘您趁空多烙些餅,您瞧有客人來了呢。”
然後轉聲跑到那三人麵前:“三位大哥嚐嚐這餅子這湯,不收錢的。”
倒有些眼色,不過給點不要錢的餅子和湯就想躲了賬了?
三人對視一眼,眉峰一揚,便要發作。
☆、第12章 背靠大樹
還沒等他們拍桌子發作,小魚已經快手快腳地放上一隻布袋子。
“我們家是洪大叔的鄰居,他已經交待過了,這是這個月的,請哥哥叔叔們吃酒。”
手揚在空中,便有些落不下去了。
怪不得這小丫頭這麽機靈敢拉人來吃湯餅,原來是早知道規矩的。洪老六的名字他們也知道,曉得他兒子在主簿家裏頭當差,頗得主人的眼,便是看著洪家的麵子,也不好難為這丫頭。
那手輕輕落下,將錢袋子拎在手裏,解開瞧瞧,滿滿裝著銅錢,沉甸甸的倒沒作假。三人臉上顏色變得和悅。
“小丫頭真識趣,這裏頭足數不?”
“足,您要不數數?二百五十文錢,一個月的份子,不敢少的。”唐小魚陪著笑說,“三位大哥您也瞧見了,我們本小利薄,也賺不了多少,本該再給三位哥哥點酒錢,但實在是手頭緊湊,隻能請您三位吃點湯餅。等以後生意做順了,少不了三位哥哥的份。”
三人笑了起來:“就你們這小攤兒,能糊口也就勉強了,我們還能指望著你把生意做大了再孝敬咱們?行了,有洪老哥的麵子,你們又交足了錢,咱們也不會難為你。隻管好好做生意糊口吧。”
看,這就是規矩的地方。
拿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會再額外壓榨。小魚拍拍心窩,鬆了口氣。
“哥哥們吃啊,冷了就不香脆了。”
一個人咬了一口,突然怔住了,過了半晌猛地一拍桌子:“這餅子絕了!”
三人兒狼吞虎咽地吃喝完,抹了抹嘴笑著說:“小丫頭,你家湯餅子果然好吃,生意指定能好。咱們也不指著你多孝敬,以後常 來你這兒吃,算便宜些便是。”
小魚連連搖頭:“哪敢收哥哥們的錢,覺著好吃隻管來吃便是,不收錢的。”
三人心中大暢,又叫小魚給包了幾塊餅說是要送去給大哥嚐嚐,並拍著胸脯打保票以後多照應唐家的小攤,絕計不讓人欺負她們孤兒寡婦,這才心滿意足地去了。
小魚擦了把冷汗,拖了張凳子在唐娘子身邊坐下:“哎呀娘喂,總算搞定了。”
唐娘子拍了拍心口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娘看著他們就害怕,你小小年紀的,膽子也忒大了。”
“這世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雖然交了不少錢出去,但咱也算是有靠山的了。咱們在街上做買賣,總會遇上極品,跟人撕扯對仗不是咱的強項,這種時候就要靠他們專業的來。”
這下子心裏有了底,小魚也能放開膽子去做事。
這一天雖然花出去二百五十文這麽大一筆錢,但收入也不少,兩相衝抵之後居然還略有盈餘,這讓母女倆都開心不已。
之後出攤也是極順利的,大約是那幫人打過招唿,街上雖然有些地痞混混竄來竄去的,但還真沒有到她們攤子上鬧事的人。
不過在外頭擺了半個月的攤,唐家母女就看了好幾家不肯交保護費的店鋪被人上門鬧騰的。
那三人隔三岔五總要來小魚的攤上吃喝一頓,臨走再揣點餅子走。有他們在,看著她們攤子生意紅火眼紅了的人也不敢上來鬧事。到了月底,小魚摸了賬本出來算一算,一個月除了房租生活和出攤的本錢,盈餘了足了兩貫多,這可是一筆大財了。
小魚開心不已,特地上街買了一隻雞,加了口磨、筍幹,又切了一小塊五花肉,燉了香香的一大鍋,母女倆打了頓牙祭當慶祝了。
總賣蔥油餅和胡辣湯也太單調了,雖然好吃,也禁不得天天吃,何況這材料簡單,做起來也不複雜,不過一個月,城裏已經有好幾家山寨版出來。雖然味道沒有唐家湯餅好吃,但總也分流走一些客人。
小魚收攤之後在家裏琢磨幾個新點心,與唐娘子商量了,試做了一些請大雜院裏的大人孩子嚐,挑著那本錢低,做工簡單的又訂了幾種。
一種是嫩豆花。從豆腐坊裏訂了嫩豆花迴來,配上醬菜、鹽、蔥末、胡麻油一起。做豆腐費工費力,她沒辦法自己做,從豆腐坊進貨雖然貴,賺頭也低些,但做起來簡便,口味也好。特別是醬菜品種多,客人可以自己選料調配吃,自己自足倒也新鮮有趣。
一種是油條。小魚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黃金棒。這時候還沒人會做油條,就看見唐家的小丫頭將麵切成小段,兩根壓一起絞一絞,下到汪汪一鍋油裏,細細的麵條泡發起來,炸得透透的,金黃酥脆,引來無數口水。一文錢一根黃金棒,勢頭比剛開始的蔥油餅還旺三分。
一種是灌湯小籠。拿豬皮熬凍剁碎了混著豬肉臊子調了味用死麵皮包起來,上鍋蒸。皮薄餡足,內裏一大汪湯水,就口一吸,鮮香無比。這時候豬肉是賤肉,大戶人家不怎麽吃,價錢也不貴。但比起酥餅來,還是要貴一些的。難得的是小魚家蒸出來的包子,包子皮跟透明的一樣,碰一下還輕輕顫著,又好看又好吃。剛一推出來就極受好評。
油條做著看起來簡單,卻不像蔥油餅那樣那容易模仿,灌湯小籠更是如此。餡調對了味,做不出那灌湯,灌湯找到了法子,又做不成那蒸熟後晶瑩發亮的包子皮兒。這兩樣頓成了唐家攤子的絕活兒。
隨著早點攤子名氣大起來,客人也越來越多,單靠小魚和唐娘子已經沒辦法應付了。小魚就和唐娘子商量著,緊著大宅院子裏找著那幹淨麻利的媳婦和十二、三歲的姑娘,招了四個來幫忙。一天每人十五文錢,包餐。
又新置辦了五張桌子,十幾個長條凳,弄了一輛推車,加了兩口灶。小魚每天晚上熬兩大鍋粥出來放在火上煨著。早點攤子上這下可選的東西多了。
除了原來就有的蔥油餅、胡辣湯,又新增了豆花、黃金棒、灌湯小籠,加白粥、瘦肉粥、紅豆湯、菘菜鮮磨湯……,一順排放著也有十來樣選擇。小魚在攤位前立了幾個木樁,拉上繩子,將攤位小車排開,一頭進一頭出,頭裏桌上放著一撂簡易的竹匾,客人來了拿個竹匾順序走過,看上了什麽就讓媳婦們拿,走一溜在出口處由小魚結賬收錢。
每樣早點都有個小木牌子,上頭用炭筆端端正正地寫著價錢,雖然不是所有客人都識得字,但這價目牌一擺上,醒目又顯得規矩,來吃飯的不自覺便端正起來。
難得的是,負責結賬的小姑娘看著不過十歲左右,算起賬來又快又準,幾乎是張口就來,這讓客人們驚訝之餘又有些佩服。
這樣新鮮的自助式早餐就餐方式讓這早點攤子頗有些獨樹一幟的味道,省人手又不容易出錯。一個月下來,小魚盤賬盤得心花怒放,來幫手的那四個媳婦閨女也樂得合不攏嘴。
一天十五文錢那是老爺們吃苦受累一天才能賺到的辛苦錢,她們都是做慣了活計的女子,這點活還真不算累。一個月裏,隻要出攤就有她們的錢拿,一個月下來,少說能拿迴家三四百文,她們以前給人洗衣裳做繡活打短工三四個月也未見能攢下這些銅板。
何況小魚每天給她們的夥食也好,有肉有菜,有幹有稀,一個月下來,個頂個紅潤水靈,人都胖了一圈。宅子裏別家看著眼饞,可是小魚到底是小本買賣,能招四個已經算是不錯又不錯的了,再去求塞人隻是給人添為難。
要麽說,窮人家裏懂禮知情義的反倒要比富人多呢。就這麽個大宅院子裏,總共十四戶人家,近七十口子人,處得跟一家似的,有難大家幫,有事大家忙,雖然唐娘子和小魚手頭攢了點錢,夠搬個條件更好的地方住,但她們商量再三,還是舍不得這裏的人,就這麽住下去了。
天早就暖和了,柳條抽芽,四處芳菲,小魚的早點攤子越做越順手,她尋思著,也該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把小攤變成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