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微訝,一般人不是很忌諱提到這些低人一等的事的麽?自己受過弟媳的賞賜這種事,常人一般都不願提起的吧?適才青兒那舉動十分地不合規矩。當餘氏聽到青兒低語的內容時已經想著怎麽揭過這事了。若借由自己口中說出來,無疑是打宋家的臉。卻不料是她二嫂自個兒先說了出來,由此可見她這二嫂還是心胸豁達之人。她哪裏知道羅雲初認為這是憑她勞動所得的,並不覺得有什麽丟人的地方,態度大方處自然得很。


    “聽二嫂這麽一說,咱們果然有緣啊。”餘氏頷道,眉眼含笑。


    眾人又嘮叨了一會家常,宋母突然道,“老三,老三媳婦,你們在老家住兩天吧,待三朝迴門了再搬到縣裏去。”


    宋銘承怔了一下,道,“娘,怕是不行啊,縣裏堆積了許多公務,我得趕迴去處理喱。娘,若您念叨我們,可以到縣裏住一段時候呀。”


    餘氏也笑道,“是啊,娘,銘承說得不錯。”


    宋母歎了口氣,沒說什麽。


    眾人又說了會子話便散了。


    餘氏的陪嫁有兩房下人,隻帶了一房到老宋家來,其中一房留在縣裏收拾新買的院落。古龍鎮那個莊子因離得近,也劃為她的陪嫁。前些日子曬嫁妝的時候沒把宋大嫂羨慕死,家具、絲綢布匹、衣物、首飾、古董字畫屏風、莊子鋪子等等,滿滿地將二郎他們的整個院落都擺滿了。村子裏的人見了,也有不少羨慕眼紅的。


    宋家給餘家的聘禮都是由二郎夫妻兩人一手操辦的,除了明麵上的一些東西,給了多少聘金外人不得而知。具體的金額連宋母和大哥都不曉得。畢竟一個縣令的俸碌是多少都是有定數的,老三的銀錢大多都來自外頭商人的孝敬以及其他的一些養廉銀、印結銀、鄉賢祠外官捐銀之類的,羅雲初統一將其歸為灰色收入。


    這些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不過即便這樣,也還不夠。老三成親方方麵麵都要花錢,又是置宅子又是辦聘禮的,為此,羅雲初和二郎兩人還掏了一百兩添了進去,一些皮料藥材之類的就不說了,這才讓聘禮顯得體麵許多。因此他們想在縣裏置宅子的計劃也擱置了下來。羅雲初也沒說什麽,她了解老三這人,現在給得多了,以後迴報才會多嘛。反正都是她兒子得了,她不虧。


    待羅雲初他們迴到家時,餘氏倒顯得親切許多,抱著飯團湯圓便不肯撒手了。早飯已經做好了,餘氏帶來的陪嫁下人還體貼地做了一些點心。餘氏拿著糕點哄兩個娃,兩隻小包子也不怕生,嘴甜得很,滿嘴嬸嬸地亂叫,直叫得餘氏心頭暖哄哄的。兩隻饞貓膩在餘氏身邊由她喂著,不肯離開了,小嘴塞得鼓鼓的,像小鬆鼠似的。眼睛都笑眯了,就差長了一根尾巴在屁股後麵不住地搖晃了。


    “飯團,你再吃那麽多甜點,小心你的牙哦。”羅雲初取笑他,這小胖墩,還嫌他的小肚子不夠大哦。這個時節正是桂花滿地的時候,這時候的桂花糕最是香甜了,連最羅雲初也忍不住吃了兩塊。不過為了小家夥的牙,她還是得說呀。


    飯團聽了,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桂花糕。


    餘氏不忍,開口道,“飯團,別難過,這些桂花糕全留給你和湯圓。”


    “真的嗎?”飯團很驚喜,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揚起大大的笑臉,奶聲奶氣地說道,“謝謝嬸嬸。”


    餘氏摸了摸他嫩唿唿的臉,感歎,“這孩子真是太招人疼了。”


    羅雲初聞言亦讚同地點點頭,當初她不就是被他那可愛的樣子萌到的麽?


    “飯團,跟叔叔嬸嬸到縣裏住一段時間好不好?嬸嬸上麵還有好多好吃的哦。”餘歸晚實在忍不住了,想拐他到縣上住一陣子。


    飯團睜著黑黝默的眼睛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最後還是搖了搖頭,然後生怕她後悔似的,掂起腳尖,抱著盤子裏的桂花糕縮迴羅雲初身旁,走時還不忘將湯圓弟弟拉過來。


    見他這般的鬆鼠習性,羅雲初和餘氏都沒忍住地笑開來。


    惹得飯團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愣是沒弄明白她們笑什麽,滿臉疑惑地問,“娘,你們在笑什麽?”


    羅雲初止住了笑,摸著他的腦袋瓜子道,“沒什麽。”


    幾乎是羅雲初說什麽就信什麽的飯團當下也不鬧騰,隻趁人不注意時,忍不住伸出小胖手拿了塊糕點偷偷塞進嘴裏,眼睛溜來轉去,見大人們都沒注意到他,為此他還竊笑了一下。


    殊不知,他的小心思早就爆光在眾人眼底了,雖然她們嘴上沒笑,眼底的笑容卻泄露了出來。


    吃過了午飯,老三便領著媳婦迴縣裏了。之前餘氏在閑聊時也邀請羅雲初一道去縣裏住,不過被她拒絕了。她不是沒眼力見的,錯把別人的客氣話當真。不過她瞧著餘氏倒像是真心邀請的,為此她還驚訝了。不過轉而一想她便明白了,是看在老三的份上啊。


    老三成親後不久,地裏的莊稼也陸續得收了。佃戶們也積極地將租子送了來,經過了大半年的糧荒,如今村民們將糧食看得尤其緊。俗話說,手裏有糧心不荒啊。見到家裏的糧倉終於不再見底了,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待租子全部收上來後,二郎讓人稱了稱,糧食的總數是七千一百斤。當下把二郎高興得找不著北了,長這麽大,他還沒見過這麽多的糧食呢。羅雲初看著傻樂的二郎搖了搖頭,古代的收成真低,他們家一百八十畝地,收四成租子得到的糧食不過七千一百斤,這樣算來,年畝產量還不到兩百斤!


    她也讓二郎將佃戶們送來的租子分門類別地碼好。他們自個兒家還有許多的糧食呢,羅雲初見現在的糧食價格高,便讓二郎將之前他們儲藏的糧食全部賣掉,新糧也留下了三千斤左右,這三千斤包括大米麥子以及花生黃豆木薯之類的。有新的糧食,羅雲初才不委屈自己吃去年的舊糧呢。賣出的糧食有五千斤左右,賣得二十八兩六百四十文。羅雲初感歎,難怪那麽多人想當地主呢。才種了一季就賺了二十八兩,普通人家十幾年的嚼用了。


    一有大宗收入,羅雲初就習慣性地數家底。家裏的銀子總共有一百四十兩外加一些零碎的銅板,她自己的私房就有九十八兩,還有一些金銀的首飾。自己算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地主婆了吧?明年,再努力一點,她看看種些什麽讓收入再番一翻。棉花是得種的,幾十畝坡地全都種上!地不夠的話,問一下阿德那邊,大不了用那幾十畝沙地和他換來種!她再想想,有什麽法子能增加產量的。


    102、準備(抓蟲) ...


    明年羅雲初他們打算種植棉花,她還愁著怎麽和佃戶說呢。不可能讓她直接說,明年我要收迴地,不租給你們了。這不是自打嘴巴麽?糧食倒沒什麽,因為產量都差不多,讓他們種著便是。但讓她種棉花了,還得和佃戶四六分,怎麽想怎麽不痛快。而且她敢說,如果她和二郎當甩手掌櫃的話,沒一個佃戶能有他們之前的高產量。她不是那麽大方的人,但讓她白白地共享棉花打頂技術,她不甘心哪。


    她也知道,除非他們不大量種植棉花,要不這技術大抵也保不住,但至少讓她先種一迴,賺上一票再說啊。可不知是她走狗屎運還是咋的,交了租子後的佃戶不少人表示不想續租了。


    羅雲初好奇地問過原因,得知不少人在山上都開墾有荒地了,打算明年好好種種。羅雲初一聽就明白了,這裏在沒有增產化肥的情況下,個人人工投入多點,地裏的產出便會多一些,每畝地裏勤快的人通常比不勤快的能多兩三鬥米。新開墾的地產出雖然比熟地產出少點,但若舍得花功夫下去,差距也不是多大的。而且這樣耕作三四年,荒地也能變成熟地了,到時產量自然就上來了。而人的精力又有限,在自家有地人力又不夠的情況下,自然是以自家的地為優先了。貪多嚼不爛,省得到時租種的地裏收成不好,自己這頭還得貼補下去交租子。


    這麽一想,她便釋然了,不是我不租給你們哦,是你們不要的哦。不想續租的人多達二十六家,這下省了羅雲初很多功夫了。而且人們還有個盲目性,一見別人做什麽得了什麽,就盲目地跟風。這不,這家見著別人家開出了三畝的荒地,羨慕之餘馬上拖家帶口去墾荒了。如此一來,便有不少山靠近山腳處的地方一大片一大片地被燒開。即便羅雲初見了也無可奈何,她總不能上前去和他們說什麽可持續發展策略讓他們不要開墾荒地什麽什麽的吧?那她不被人當怪物來看才有鬼呢。


    而且在她看來,現在這種程度還算好的,畢竟他們這裏可以說是四麵環山,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山頭,在自己山頭上開幾畝荒地,真的很正常。


    不過言歸正傳,正因為這種盲目,又有一小批佃戶不再續租。他們手上的佃戶,加上阿德那邊的,總共有五十二家。到目前為止,不再續租的有三十五家。他們這算是有更好的發展了,羅雲初也沒攔著,強扭的瓜不甜不是麽?剩下還有十七家,羅雲初以為不會再有變數了。正積極地想著辦法,看看需要拿出什麽樣的補償條件把租子提上去。她這迴是鐵了心了,不止沙地和坡地要種棉花,水田她也想來個統一規劃。


    卻不料過了兩天,又有三四戶人家過來說不再續租了。這讓羅雲初暗樂之餘又有點訝異,這是怎麽了?這幾戶人家她記得是外來的,隻買了幾畝地,而且因為不是本地人所以都沒有山頭,她本以為他們會過來和她說想多租幾畝呢。不過盡管疑惑,羅雲初還是接受了這事實。


    不過後來她聽到一些閑言閑語,說好些個人坐等他們宋家降低租子,說他們宋家不像其他地主養有很多長工,一百八十畝地全靠佃農耕種,現在那麽多人不再租種他們的地了,他們就不信宋家不著急!


    羅雲初冷笑,真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本來他們家收的租子比其他地主少了一兩成,現在竟然還有人打他們的主意!不過她也知道,這隻是一部分人而已,倒也不會偏激得一杆子打翻一船的人。既然你們坐等咱們降租子就等吧,等吧,到時別後悔就成!她就不信了,難道她還得跪著求他們迴來租自家的地不成!


    剩下的十二三戶人家有些還特意跑來宋家和他們表衷心,讓他們放心,明年他們仍舊會租種宋家的田地的。這讓羅雲初見了好笑之餘又有點感動。


    羅雲初見情況如此,就和二郎商量,現在的十來戶人家租種的地且按著這個租子讓他們種著先。罷了罷了,他們誠心以待,她羅雲初也不是無情之人,且讓他們搭趟順風車吧。


    既然打算種棉花,那就得早做準備了。他們這邊,坡地比沙地要蓄水。而棉花又是比較需要水的生物,於是羅雲初才有了和阿德換地種的想法。阿德聽了,當下便應了下來。他們現在一家三口幾乎都住在鎮上了,主要忙和著自己的小店,地反正是租給別人種的,沙地和坡地沒差。


    如此一來,今年羅雲初他們的地就變成了八十七畝水田,七十畝坡地,二十四畝沙地。


    二郎夫妻兩個都有這想法,趁著年前這段日子還不算忙,抓緊耕作時間才是。遂秋收之後,他們便開始深耕了。此時有些耕作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像深耕,根本就不必羅雲初這個現代人提醒。深耕即是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覆下去。其實說得粗淺一點就是犁地耙地。深耕好處多,不僅能顯著促進增產,而且冬天深耕還能減少病菌、病害、蟲害。


    而且這裏的人很勤勞,在沒有增產化肥的情況下,個人人工投入多點,地裏的產出便會多一些,每畝地裏勤快的人通常比不勤快的能多兩三鬥米。遂即便沒牛,空閑的時候,人們也願意拿著鋤頭將地一塊一塊地翻起來,以便來年能多收幾鬥糧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能讓人做起事來事半功倍。前頭羅雲初他們沒那麽多地的時候,每到播種時都是和別人借牛來整地的。古沙村裏二十來戶人家就隻有一戶有兩頭牛,每年他們都會把牛租出去,頗有生意頭腦。但如今他們家有近兩百畝的地,再和別人借牛似乎就說不過去了,而且也劃不來。


    遂二郎打算買兩三頭牛,和羅雲初說了想法。讓她很糾結,一頭成年的牛是二兩銀子,她倒不是心疼那銀子,而是擔心買迴來後誰看啊?讓她天天拉著幾頭牛去河邊去草地看牛,打死她都不願意。喂養幾頭牛,真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以前小時候她就看過牛,看牛真是一件很無聊的事,而且水草茂盛的地方通常蚊子又多,待牛吃飽了,那裏的蚊子也吃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農婦難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雨秋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雨秋寒並收藏穿越之農婦難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