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郎說了,他也讚成。沒兩日他便聯係好了殺豬佬,自然不是朱大富那廝。現在宋家輕易不提起這些糟心事,宋母恨死了李氏,正是因為她,宋家失去了一個金孫。
如今豬肉老貴了,瘦肉都賣到二十五文一斤了,還有往上漲的趨勢。眾人一提起這個都不住地搖頭,不過多養了幾頭豬的人家就樂了。羅雲初他們賣了一頭,整隻賣的,得了兩千一百多文錢。結賬那會,直看得許氏羨慕不已,隻可惜今年他們大房這邊隻養了一頭,得留著自家用,哪能買呀。
那殺豬佬得了一頭豬後,還老問二郎他們欄裏的那頭賣不賣。待他們說了是留給自家過年用的後,他才一臉遺憾地走了。
過了臘月後,羅雲初便把家裏為過年準備的零嘴放出來了。飯團口袋裏更是時刻都裝著一些吃食,早上是鹹脆花生,下午便換成了黃酥糖。幾乎一天幾個花樣,還不帶重樣的。加上他又是個大方的,很少吃獨食,遂他在村子裏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玩伴。哪個要是不長眼地敢欺負他把他弄哭,必定遭到一群小蘿卜頭的圍攻。上迴就有個六歲的娃眼氣他,搶了他兜裏的三文錢,把他惹哭了。被大胖領著一群孩子追著滿村打。
過年其實是最舒心的日子,除了忙碌一點外,吃穿用度均是一年中最好的。羅雲初有時閑下來時,總會遺憾這裏沒有麻將,若不然得空時約幾個相熟的嬸嫂摸個八圈,豈不樂哉?有欲望就有動力,麻將她是整不出來了,或許說她能做出來,但木頭的麻將有什麽好玩的?光滑沉重的質感觸感才是麻將吸引人之處啊。不過沒有麻將不代表沒有別的娛樂方式啊,一副撲克更利於家庭間的交流。
弄了兩天,一副撲克終於還是被她弄出來了。雖然比不上現代的美觀,但畢竟還是能玩的。晚上一家四口窩在暖暖的大床上,就著黃亮的燭光打上幾鋪牌,氣氛異常溫馨。飯團畢竟隻是個四歲的孩子,許多時候都出錯牌幫倒忙,常被羅雲初和二郎戲稱為小叛徒。而此時躺在一旁的小湯圓總會吃著拳頭,咿咿呀呀地叫著,每逢有人偷個空去逗他時,他總會流著口水兀自笑得開心,眉眼彎彎的。
天氣越來越冷,在飯團一次小感冒後,大冷的天裏羅雲初實在不放心他一個人在西側間那邊睡。便讓二郎將他之前睡的小床撐開,放在他們的房裏,讓飯團也一起睡在他們的房裏,同房不同床。
飯團當時知道這一大好消息時,吸著兩管鼻涕追問了好幾迴是不是真的。直到晚上躺在暖暖的小床上,他才肯相信這是真的。當下他就撲到羅雲初懷裏撒了好一會嬌。
不過飯團如願了,二郎就慘了。對媳婦這一決定,他心裏不樂意極了,以前房子緊張,不得不委屈一點,現在自己有好幾間大屋了,還得委屈自己?在自個屋裏想和媳婦親熱一下,都還要顧忌兒子。湯圓就算了,人小也不記事,偶爾當著他的麵放縱一下也無事。但飯團嘛,都快四歲了,在他麵前肯定得收斂點。即便他不介意,媳婦肯定是不允的。
於是,二郎的艱難的隱忍日子便開始了,每晚都在心裏祈禱他那倆兒子趕緊睡吧睡吧,睡了他便可以和媳婦那個那個了。
作者有話要說:卡文,卡死我了,繼續碼字,希望明天能有兩更,今晚沒了啊。
83、野菜充饑 ...
宋銘承拆開家中寄來的書信,心裏狠狠地鬆了口氣。之前隨著京城的物價越升越高,他心中也隱隱擔憂老家那邊,他啟程時老家已有許久未下雨了。一路走來,他聽說不少地方都鬧幹旱。遂到了京城沒幾日,他便修書一封托人帶迴老家,問了問家裏的情況。如今收到信,知道一切尚好,他便放下心來了。
他沒在信中說盤纏被搶一事,今年大部分地方年成都不好,家中收成想必也不甚樂觀,他可不想再麻煩家裏了。而且他現在身上還有三十二兩呢。自打付了房租後,他就沒怎麽動這筆錢了。如今他每日傍晚都會花一個時辰,準時到崇文門那裏擺攤給人寫書信寫對聯。他字好人又耐心,加上態度好,不像別的舉子一樣一副鼻孔朝天的清高樣子,遂很快就有了口碑。四九城裏的平頭百姓販夫走卒等都樂意找他幫忙,而且價錢也公道。
“銘承,迴來了?”
宋銘承剛上樓,就被一個書生叫住了,他頓住腳步,笑道:“是啊。”
旁邊一位書生聽到林曾慶主動和宋銘承打招唿,看向宋銘承的眼神閃過一股爐火,隨即冷笑道:“宋兄剛從崇文門那邊迴來吧?不知掙了幾文錢,說出來也好讓大家樂嗬樂嗬。”這話擺明了說他一屆清貴書生,卻整日地與這些黃白之物打道,真是有辱斯文。
宋銘承一挑眉,“不過是掙點口糧錢罷了。比不得張兄家底豐厚,完全不用自己操心經濟。”自食其力,他不覺得有什麽可恥的。
眼前這位叫張世名的書生,似乎開始就和他很不對盤,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哪裏得罪他了,使得他處處和自己做對。頭幾迴的酸言酸語他都懶得和他計較,不計較不代表他是好欺負的。這種人就像虱子,時不時咬你一下,不是很痛,卻讓你煩不勝煩。事不過三,既然他一而再再而三來挑釁,自己也不必再給他什麽好臉色。
家底豐厚這一詞頓時讓張世名脹紅了臉,他家境清貧的事狀元樓裏十有八九都是知道的。而宋銘承此刻說他家底豐厚,這不是明擺著打他的臉麽?他若家底豐厚的話,他就不會住在那吵雜的下等房了,他若家底豐厚的話,家中老母便不用為了給他上京湊盤纏把家中的口糧都賣了大半了。
來到京城,領略了京城的繁華後,張世名方覺得之前自己就是井底之蛙啊。想在此紮根的想法就此種下,所以才會對據說是某高官之子的林曾慶那麽巴結。可惜人家卻對自己愛搭不理的,反而對同是一屆布衣的宋銘承熱情有加。這怎麽能不讓他妒火中燒?宋銘承,他憑什麽?
其實同住在此樓,誰有料誰沒料大家都看得出來。若不是張世名太過分了,宋承銘也不會如此反諷於他。
林曾慶笑了,心中對宋銘承這朋友更是欣賞,他很對自己的口味。
“走走走,馮安臨在大堂那辦了個以文會友的辯論賽,咱們去看看。”說話間,林曾慶的手便勾上了他的肩,一副哥倆好的樣子。
“成,你等我一下,我把手上的東西放好了便來。”宋銘承點頭。
“哎呀,你這人做事就是溫吞。來,小趙,幫他把這些東西拿迴房再跟上來。”林曾慶一把搶過他手裏的東西,直接塞給一旁的小廝。
“是,少爺。”
“對了,馮安臨說今晚要給咱們介紹一個人,好像叫餘成之的。”林曾慶似乎不經意地說道。
餘成之?工部侍郎的嫡長子?!宋銘承聽了,眸光一閃,神色如常,讓人瞧不出什麽異樣。
自打在狀元樓住下後,宋銘承便慢慢地融入這群從全國各地經過層層選拔的學子們中去了。木秀於林的道理他懂,而且讀書人自命清高又是最要不得的,但庸才又難免被人輕視。遂他在各種詩宴茶宴的交流會中,隻拿出八分的學識,表現略好。既不奪人鋒芒紮人眼招人記恨,也不會被人忽視了去。遂他在狀元樓學子中的人緣很好,還從中結交了幾個誌趣相投的好友。
正月裏,在人們期盼中,春雨淅淅瀝瀝地下過兩迴,雖然比不上往年的雨量,但好歹下了不是?
過了正月,春耕又慢慢開始了。可是糧食的價錢不降反漲,好些個在去年年尾賣了糧食的家夥心裏慌了,家裏的糧食不多,眼見著就要揭不開鍋了。有些個狠心的,拿出積蓄,貴了也當機立斷地咬牙買了些迴來。有些仍舊在觀望,希望等降一些再買。
許多人家今年的年過得並不肥,一過了年初五,就開始節省著糧食過日子了。
到二月中旬時,各大糧行已經沒有糧食賣了。前頭那些觀望的人才真的慌了,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地借糧買糧。但此時誰會那麽傻?新糧食要到七月那頭才出來,且不提收成,怎麽捱過幾個月還是問題。錢財都是身外物,他們固然喜愛,但也得有命花不是?
好在如今春天了,田間地裏總會冒出一些野菜,像婆婆丁,芥菜,苦菜,蕨菜,馬齒莧等。勤儉的婦人每日都會去沿著田裏坡地四處采摘,若運氣好時,每天也能摘上把來斤。摘迴來洗幹淨後,放進鍋裏,加上幾碗米湯,一家子圍著也能吃個半飽,加上鍋裏的野菜湯,不說飽足,肚裏能滿個七八分了。
羅雲初家糧食豐足,但也不好表現得一副財大氣粗不愁餓的樣子。遂在趙大婦約她出去撅苦菜時,她也不推辭,吃了點東西墊了墊肚子。叮囑飯團好好照看熟睡過去的湯圓,挎了個籃子便出發了。
“嫂子,咱們得趕緊,湯圓約摸小半個時辰便會醒來了。”羅雲初攏了攏耳際被風吹拂的一摟細發,笑道。
趙大嫂領著她往田間小路走去,“曉得了,咱們今天到畔田角那去挖,昨兒我無意中經過時,見那裏的苦菜長得不錯,水靈靈的。”
路上遇上不少熟人,大夥見到時都笑著打個招唿,羅雲初注意到他們挎著的籃子,挑著的簸箕、籮筐裏麵無一不是放著一小把野菜的。
“現在糧食緊張,田間的野菜也走俏啊。”趙大嫂歎道。
“其實野菜味道也不錯呀。”野菜是個好東西,現代那些個城裏人,把吃野菜當作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方式。不過他們這裏的野菜,可沒有現代城裏人那樣花樣繁多的做法。羅雲初想起有一迴和同事去一家私房菜吃飯,當時他們點了個野菜來嚐鮮,當上菜時,發現野菜隻有那麽幾根,一在盤都是大蝦。當歸她就無語了,做個野菜還配上半斤大蝦,真不知道到底是吃肉還是吃野菜了。
野菜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經常吃野菜能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有句名謠,苣蕒菜裏三兩糧,馬齒莧養胃潤大腸,掃帚苗清心又敗火,老鴰筋滋陰又壯陽。就道出了野菜的許多功效。像這個薺菜吧,就具有和脾健胃、明目止血、利尿解毒等功效;馬齒莧能預防痢疾,並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有良效;吃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就衝著野菜這些功效,羅雲初就很樂意到田裏鄉間來采摘它們。
二郎就理解不了她為啥如此熱愛野菜?在他眼裏,肉的魅力勝過一切綠色植物。羅雲初也不指望他懂,做好他吃就行了。
“是啊,前幾天你做的那個薺菜餃子就不錯,大胖這兩天吵著要我弄給他吃呢。那孩子,真被我們慣壞了。”趙大嫂搖搖頭。
“嗬嗬,那迴我不過是在和餡的時候,多放了十來隻野香菇罷了。”
野菜的吃法,也有很多講究和學問。像薺菜,用來煮湯,味道就很不錯。最妙是將其剁碎調以肉餡,包水餃、蒸包子、烙餡餅,樣樣可口,味美而清香。她前兩天試著拿它來包了些餃子,蒸了幾籠,大郎家趙大嫂家李大爺家都分了一些,他們都說很好吃。次日顧氏還特意去田間挖了一些薺菜,迴來問她怎麽調餡的呢。不是顧氏不會做薺菜餃子,而是她調出的餡沒有羅雲初弄的好吃。
走著聊著,就來到了畔田角,不過這片地裏根本沒有趙大嫂說的那個長得水靈靈的苦菜。隻有一些隻長開了三四片葉子的小野菜。
如今豬肉老貴了,瘦肉都賣到二十五文一斤了,還有往上漲的趨勢。眾人一提起這個都不住地搖頭,不過多養了幾頭豬的人家就樂了。羅雲初他們賣了一頭,整隻賣的,得了兩千一百多文錢。結賬那會,直看得許氏羨慕不已,隻可惜今年他們大房這邊隻養了一頭,得留著自家用,哪能買呀。
那殺豬佬得了一頭豬後,還老問二郎他們欄裏的那頭賣不賣。待他們說了是留給自家過年用的後,他才一臉遺憾地走了。
過了臘月後,羅雲初便把家裏為過年準備的零嘴放出來了。飯團口袋裏更是時刻都裝著一些吃食,早上是鹹脆花生,下午便換成了黃酥糖。幾乎一天幾個花樣,還不帶重樣的。加上他又是個大方的,很少吃獨食,遂他在村子裏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玩伴。哪個要是不長眼地敢欺負他把他弄哭,必定遭到一群小蘿卜頭的圍攻。上迴就有個六歲的娃眼氣他,搶了他兜裏的三文錢,把他惹哭了。被大胖領著一群孩子追著滿村打。
過年其實是最舒心的日子,除了忙碌一點外,吃穿用度均是一年中最好的。羅雲初有時閑下來時,總會遺憾這裏沒有麻將,若不然得空時約幾個相熟的嬸嫂摸個八圈,豈不樂哉?有欲望就有動力,麻將她是整不出來了,或許說她能做出來,但木頭的麻將有什麽好玩的?光滑沉重的質感觸感才是麻將吸引人之處啊。不過沒有麻將不代表沒有別的娛樂方式啊,一副撲克更利於家庭間的交流。
弄了兩天,一副撲克終於還是被她弄出來了。雖然比不上現代的美觀,但畢竟還是能玩的。晚上一家四口窩在暖暖的大床上,就著黃亮的燭光打上幾鋪牌,氣氛異常溫馨。飯團畢竟隻是個四歲的孩子,許多時候都出錯牌幫倒忙,常被羅雲初和二郎戲稱為小叛徒。而此時躺在一旁的小湯圓總會吃著拳頭,咿咿呀呀地叫著,每逢有人偷個空去逗他時,他總會流著口水兀自笑得開心,眉眼彎彎的。
天氣越來越冷,在飯團一次小感冒後,大冷的天裏羅雲初實在不放心他一個人在西側間那邊睡。便讓二郎將他之前睡的小床撐開,放在他們的房裏,讓飯團也一起睡在他們的房裏,同房不同床。
飯團當時知道這一大好消息時,吸著兩管鼻涕追問了好幾迴是不是真的。直到晚上躺在暖暖的小床上,他才肯相信這是真的。當下他就撲到羅雲初懷裏撒了好一會嬌。
不過飯團如願了,二郎就慘了。對媳婦這一決定,他心裏不樂意極了,以前房子緊張,不得不委屈一點,現在自己有好幾間大屋了,還得委屈自己?在自個屋裏想和媳婦親熱一下,都還要顧忌兒子。湯圓就算了,人小也不記事,偶爾當著他的麵放縱一下也無事。但飯團嘛,都快四歲了,在他麵前肯定得收斂點。即便他不介意,媳婦肯定是不允的。
於是,二郎的艱難的隱忍日子便開始了,每晚都在心裏祈禱他那倆兒子趕緊睡吧睡吧,睡了他便可以和媳婦那個那個了。
作者有話要說:卡文,卡死我了,繼續碼字,希望明天能有兩更,今晚沒了啊。
83、野菜充饑 ...
宋銘承拆開家中寄來的書信,心裏狠狠地鬆了口氣。之前隨著京城的物價越升越高,他心中也隱隱擔憂老家那邊,他啟程時老家已有許久未下雨了。一路走來,他聽說不少地方都鬧幹旱。遂到了京城沒幾日,他便修書一封托人帶迴老家,問了問家裏的情況。如今收到信,知道一切尚好,他便放下心來了。
他沒在信中說盤纏被搶一事,今年大部分地方年成都不好,家中收成想必也不甚樂觀,他可不想再麻煩家裏了。而且他現在身上還有三十二兩呢。自打付了房租後,他就沒怎麽動這筆錢了。如今他每日傍晚都會花一個時辰,準時到崇文門那裏擺攤給人寫書信寫對聯。他字好人又耐心,加上態度好,不像別的舉子一樣一副鼻孔朝天的清高樣子,遂很快就有了口碑。四九城裏的平頭百姓販夫走卒等都樂意找他幫忙,而且價錢也公道。
“銘承,迴來了?”
宋銘承剛上樓,就被一個書生叫住了,他頓住腳步,笑道:“是啊。”
旁邊一位書生聽到林曾慶主動和宋銘承打招唿,看向宋銘承的眼神閃過一股爐火,隨即冷笑道:“宋兄剛從崇文門那邊迴來吧?不知掙了幾文錢,說出來也好讓大家樂嗬樂嗬。”這話擺明了說他一屆清貴書生,卻整日地與這些黃白之物打道,真是有辱斯文。
宋銘承一挑眉,“不過是掙點口糧錢罷了。比不得張兄家底豐厚,完全不用自己操心經濟。”自食其力,他不覺得有什麽可恥的。
眼前這位叫張世名的書生,似乎開始就和他很不對盤,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哪裏得罪他了,使得他處處和自己做對。頭幾迴的酸言酸語他都懶得和他計較,不計較不代表他是好欺負的。這種人就像虱子,時不時咬你一下,不是很痛,卻讓你煩不勝煩。事不過三,既然他一而再再而三來挑釁,自己也不必再給他什麽好臉色。
家底豐厚這一詞頓時讓張世名脹紅了臉,他家境清貧的事狀元樓裏十有八九都是知道的。而宋銘承此刻說他家底豐厚,這不是明擺著打他的臉麽?他若家底豐厚的話,他就不會住在那吵雜的下等房了,他若家底豐厚的話,家中老母便不用為了給他上京湊盤纏把家中的口糧都賣了大半了。
來到京城,領略了京城的繁華後,張世名方覺得之前自己就是井底之蛙啊。想在此紮根的想法就此種下,所以才會對據說是某高官之子的林曾慶那麽巴結。可惜人家卻對自己愛搭不理的,反而對同是一屆布衣的宋銘承熱情有加。這怎麽能不讓他妒火中燒?宋銘承,他憑什麽?
其實同住在此樓,誰有料誰沒料大家都看得出來。若不是張世名太過分了,宋承銘也不會如此反諷於他。
林曾慶笑了,心中對宋銘承這朋友更是欣賞,他很對自己的口味。
“走走走,馮安臨在大堂那辦了個以文會友的辯論賽,咱們去看看。”說話間,林曾慶的手便勾上了他的肩,一副哥倆好的樣子。
“成,你等我一下,我把手上的東西放好了便來。”宋銘承點頭。
“哎呀,你這人做事就是溫吞。來,小趙,幫他把這些東西拿迴房再跟上來。”林曾慶一把搶過他手裏的東西,直接塞給一旁的小廝。
“是,少爺。”
“對了,馮安臨說今晚要給咱們介紹一個人,好像叫餘成之的。”林曾慶似乎不經意地說道。
餘成之?工部侍郎的嫡長子?!宋銘承聽了,眸光一閃,神色如常,讓人瞧不出什麽異樣。
自打在狀元樓住下後,宋銘承便慢慢地融入這群從全國各地經過層層選拔的學子們中去了。木秀於林的道理他懂,而且讀書人自命清高又是最要不得的,但庸才又難免被人輕視。遂他在各種詩宴茶宴的交流會中,隻拿出八分的學識,表現略好。既不奪人鋒芒紮人眼招人記恨,也不會被人忽視了去。遂他在狀元樓學子中的人緣很好,還從中結交了幾個誌趣相投的好友。
正月裏,在人們期盼中,春雨淅淅瀝瀝地下過兩迴,雖然比不上往年的雨量,但好歹下了不是?
過了正月,春耕又慢慢開始了。可是糧食的價錢不降反漲,好些個在去年年尾賣了糧食的家夥心裏慌了,家裏的糧食不多,眼見著就要揭不開鍋了。有些個狠心的,拿出積蓄,貴了也當機立斷地咬牙買了些迴來。有些仍舊在觀望,希望等降一些再買。
許多人家今年的年過得並不肥,一過了年初五,就開始節省著糧食過日子了。
到二月中旬時,各大糧行已經沒有糧食賣了。前頭那些觀望的人才真的慌了,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地借糧買糧。但此時誰會那麽傻?新糧食要到七月那頭才出來,且不提收成,怎麽捱過幾個月還是問題。錢財都是身外物,他們固然喜愛,但也得有命花不是?
好在如今春天了,田間地裏總會冒出一些野菜,像婆婆丁,芥菜,苦菜,蕨菜,馬齒莧等。勤儉的婦人每日都會去沿著田裏坡地四處采摘,若運氣好時,每天也能摘上把來斤。摘迴來洗幹淨後,放進鍋裏,加上幾碗米湯,一家子圍著也能吃個半飽,加上鍋裏的野菜湯,不說飽足,肚裏能滿個七八分了。
羅雲初家糧食豐足,但也不好表現得一副財大氣粗不愁餓的樣子。遂在趙大婦約她出去撅苦菜時,她也不推辭,吃了點東西墊了墊肚子。叮囑飯團好好照看熟睡過去的湯圓,挎了個籃子便出發了。
“嫂子,咱們得趕緊,湯圓約摸小半個時辰便會醒來了。”羅雲初攏了攏耳際被風吹拂的一摟細發,笑道。
趙大嫂領著她往田間小路走去,“曉得了,咱們今天到畔田角那去挖,昨兒我無意中經過時,見那裏的苦菜長得不錯,水靈靈的。”
路上遇上不少熟人,大夥見到時都笑著打個招唿,羅雲初注意到他們挎著的籃子,挑著的簸箕、籮筐裏麵無一不是放著一小把野菜的。
“現在糧食緊張,田間的野菜也走俏啊。”趙大嫂歎道。
“其實野菜味道也不錯呀。”野菜是個好東西,現代那些個城裏人,把吃野菜當作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方式。不過他們這裏的野菜,可沒有現代城裏人那樣花樣繁多的做法。羅雲初想起有一迴和同事去一家私房菜吃飯,當時他們點了個野菜來嚐鮮,當上菜時,發現野菜隻有那麽幾根,一在盤都是大蝦。當歸她就無語了,做個野菜還配上半斤大蝦,真不知道到底是吃肉還是吃野菜了。
野菜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經常吃野菜能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有句名謠,苣蕒菜裏三兩糧,馬齒莧養胃潤大腸,掃帚苗清心又敗火,老鴰筋滋陰又壯陽。就道出了野菜的許多功效。像這個薺菜吧,就具有和脾健胃、明目止血、利尿解毒等功效;馬齒莧能預防痢疾,並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有良效;吃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就衝著野菜這些功效,羅雲初就很樂意到田裏鄉間來采摘它們。
二郎就理解不了她為啥如此熱愛野菜?在他眼裏,肉的魅力勝過一切綠色植物。羅雲初也不指望他懂,做好他吃就行了。
“是啊,前幾天你做的那個薺菜餃子就不錯,大胖這兩天吵著要我弄給他吃呢。那孩子,真被我們慣壞了。”趙大嫂搖搖頭。
“嗬嗬,那迴我不過是在和餡的時候,多放了十來隻野香菇罷了。”
野菜的吃法,也有很多講究和學問。像薺菜,用來煮湯,味道就很不錯。最妙是將其剁碎調以肉餡,包水餃、蒸包子、烙餡餅,樣樣可口,味美而清香。她前兩天試著拿它來包了些餃子,蒸了幾籠,大郎家趙大嫂家李大爺家都分了一些,他們都說很好吃。次日顧氏還特意去田間挖了一些薺菜,迴來問她怎麽調餡的呢。不是顧氏不會做薺菜餃子,而是她調出的餡沒有羅雲初弄的好吃。
走著聊著,就來到了畔田角,不過這片地裏根本沒有趙大嫂說的那個長得水靈靈的苦菜。隻有一些隻長開了三四片葉子的小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