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一張的攤滿軍事地圖的方形木桌上的江大帥,睡得正香甜。[就上]他的頭枕在胳膊上,袖頭被口水打濕了一片。
“委座!”
身後突然響起的怒吼聲嚇得江大帥打了個哆嗦,失去平衡的他摔倒在地上。
“有空在這裏睡大覺,還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接管西北的工作。”楊文君伸直手臂“唰”地將手中的文獻遞到江大帥眼前,“屬下已經將軍管會進行的工作總結了一下,請您至少過目一下吧!”
“啊……”江大帥從地上狼狽的爬起來。
從楊文君懷裏抱著的厚厚的一摞文獻延伸出去的怒意,直抵某人喉嚨,恍然間楊文君不禁生出正有一把鋼刀抵在喉結處的錯覺,伴隨著那若有若無的冰冷觸感而生的戰栗波動,若激電般在背後遊走。
“好、好的……咕咚。”吞了吞口水,江大帥乖乖地接過楊文君手中的文獻,然後埋頭專心致誌地看了起來。
為順利做好接收西北軍政工作,江大帥早在常德就成立了接收西北準備委員會,負責訓練幹部,收集情況,研究政策,草擬各種條令、條例。
江大帥認為,就他自己來說,對接管這樣的大城市缺乏經驗和城市工作政策性極強,必須盡力減少錯誤,把軍管工作搞好,因此,凡是重大問題,他從不輕易個人作出決定,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發動大家進行充分討論,在廣泛聽取意見之後,他才“拍板”定案。
當然,江大帥能未雨綢繆,更多的是想做個甩手掌櫃。
江大帥的性格就是這樣,能偷懶就偷懶。
楊文君站到他旁邊,對這位不知為何突然老實下來的江大帥投以警惕的目光。
“……呃,文君,既然這東西是由你整理的,那內容應該都記得吧?”看到一半的時候,江大帥搔搔頭發,合上文獻改以直接向美麗的楊文君確認,“在接管的過程中,難道我之前交代的兩點之外,還有什麽問題嗎?”
“……你交代的兩點之外,是沒有問題。”楊文君很不甘心地承認著。
江大帥之前就要求她在主持蘭州軍管會期間,主要抓了這樣幾件事:第一件是接管工作。
蘭州是西北最大的都市,機關、學校、銀行、企事業單位很多,接管工作千頭萬緒。為使其有條不紊,楊文君領導軍管會把接管對象,分為幾種不同類型,采取不同處理方法:一種接、管並進,接下來就管,這主要是跟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一種先接後管,主要是銀行和張廣建走後己停止運轉的北洋軍隊後勤係統的軍工企業;一種是先管後接,主要是交通部門。事關運輸物資、支援前線,因而,先管起來,組織力量恢複交通,而後再辦交接手續;一種是接了就打碎,例如北洋在蘭州的一些黨政機關。
按江大帥指示,軍管會工作的重點放在“管”上。
由於接管工作方針明確,重點突出,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大概的接管任務。
第二件是肅清匪特,安定社會秩序。
馬家軍長期盤踞西北,這裏暗中支持馬家軍的穆斯林迴迴很多;馬家軍潰逃後,蘭州又留下了許多散兵遊勇,還有近10萬失業和半失業人員,其中有六七萬是這場戰爭造就的難民。這些都給蘭州的社會秩序帶來諸多問題。
“既然如此,那我看這些東西有什麽意義嗎?”似乎找迴了感覺,江大帥得寸進尺地將文獻遞還給了楊文君,“發現部下所沒有注意到的盲點,這才是做為領袖最重要的任務。雖然看起來像是在偷懶,但我可是一直都在考慮可能導致我軍接管西北的意外。”
“那麽,委座你發現什麽了嗎?”楊文君的語氣中有著明顯的懷疑。
“不,沒有。蘭州經曆這一場大戰,人心不定,社會秩序混亂。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這是因為我們進城前對於對付此等情況準備不足,公安力量薄弱,不過我們這經曆公審之後,發動了人民群眾,參加維護治安,打擊迴迴土匪。在政策上則嚴格貫徹區別對待、分化瓦解的方針。這樣一來,散兵遊勇由警備司令部、公安局會同軍部切實負責調查清楚,集中管理,分別處理。這些人有的是學生出身,有的是土匪出身,有的還是惡霸、流氓,裏麵還有許多還鄉軍人,總之,他們是各式各樣的,如不分別處理,將來會出問題。據此,警備司令部會同公安局對散兵遊勇進行了調查登記,分別情況予以處理:有的收容,有的遣散,有的在本市安置,從而很輕鬆的就可以解決了維持社會秩序中的一大問題。”
江大帥難得嚴肅地分析起來,“安置失業人員和難民,看起來是件很難辦的事。難民和失業市民問題,市委隻要認真的負責進行調查研究,給他們找個出路,審慎地處理好。民政廳、農業廳應予幫助。艱苦細致的工作做到位,西北的社會秩序必然會漸趨好轉的……總之,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沒考慮到的意外。”
“說得也是,隻要軍管會的同誌們做好這艱苦細致的工作,那我軍就沒有接管不了西北的可能,您也可以繼續悠閑……委座?”楊文君突然以不安的目光注視著江大帥。
打了哈欠,江大帥點點頭。
“有件事忘了說,宋子文的父親過世了。”楊文君出門的時候迴過頭說:“宋子文先生來電說,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在上海正式掛牌營業,明天他們就乘坐一架美國standardaircraftcorporation生產的一架安裝liberty引擎的漢德利-佩季o\/400型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過來。您要不要去東崗拱星墩臨時機場接機呢?”
……
上海。
宋公館。
午後,滿天烏雲,悶熱異常。已經是兩點鍾,萬國殯儀館還沒把二小姐指定要的那種棺蓋上裝著厚玻璃可以看見老太爺遺容的棺材送來。
先前送來的那口棺材,到底被二小姐和小小姐的聯合勢力反對掉了。入殮的時間不得不改遲一個小時。電話和專差,不斷地向萬國殯儀館送去,流星似的催促著。
宋府的上下人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專等那口棺材來,就可以把這一天的大事了結。吊喪的賓客也已經散去了許多。隻剩下幾位至親好友,或者是身上沒有要緊事情的人們,很耐煩地等候著送殮,此時都散在花園裏涼快的地方,一簇一簇地隨便談話。
先前最熱鬧的大餐室前後,現在冷靜了。四五個當差在那裏收拾啤酒瓶和汽水瓶,掃去滿地的水果皮殼。他們中間時時交換著幾句抱怨的話:“宋大爺真性急,老太爺這樣一件大事,一天工夫怎麽辦得了!咋們老太爺是誰,放在過去,那就是國丈!這事辦的也太草率!”
“這就是他家風。你們不懂了吧?老太爺是基督!聽洋鬼子就是皇帝死了,也就這個樣了!”
忽然一個身沉體胖的人走進來了,大家立刻封嘴。
這是孔祥熙,宋家的大姑爺。他那一臉沒精打采的神氣,站在屋子中間旋一個圈子,範博文喃喃地對自己說:“怎麽!這裏也沒有半個人!喂,你們看見愛琳大小姐麽?”
可是孔祥熙並沒等下人們迴答,突然撒腿就跑,穿過了那大餐室的後半間,從後邊的那道門跑到遊廊上,朝四麵看了一下,就又闖進那通到靈堂的門,孔祥熙睜大了他的找人的眼睛。
靈堂裏悄悄地沒有聲響;太太小姐們一個也不在,隻有四五個“伴靈”的女仆坐在靠牆壁的凳子上,像一排黑色的土偶。
宋老太爺的遺體停放在屋子中央,四圍堆起了鮮花的小山;而在這鮮花“山”中,這裏那裏亮晶晶閃著寒光的,是五六座高大的長方形的機器冰。
孔祥熙忍不住打了一個寒噤,趕快鑽過那白布的孝幃,跑到靈堂前石階上鬆一口氣,仰臉望著天空。
石階下,素牌樓旁邊的一班“鼓樂手”,此時都抱著樂器在那裏打瞌睡,他們已經辛苦了半天,現在偷空合一下眼,在儲蓄精力準備入殮時最後一次的大緊張。
孔祥熙覺得什麽都是不順眼的,都是平凡惡俗。他簡直有點生氣了。
恰在那時候,宋愛琳從石階下右首的柏油路上走了過來,滿臉是發見了什麽似的高興的神氣,看見孔祥熙獨自站在那裏,一把拖住他就走。
孔祥熙本能地跟著走,一麵又是那句問話:“你到哪裏去了?”
“給你找飛黃騰達的機會去了!”宋愛琳開口就迴說。
這是孔祥熙後半生,平素一向自詡的“做大官”飛黃騰達的絕佳機遇,終於擺在了他的麵前。
辛亥革命後在山西,孔祥熙追隨山西軍政首腦閻錫山推行“新政”,確實鞍前馬後做了不少事情。為此孔氏撈到了包括提高聲望在內的不少實惠,閻錫山還給了他一個都軍府參議的職務。大約與此同時,孔祥熙遵照孫中山先生的指示,為在北方軍閥中開展革命工作,還相繼結識了張作霖、吳佩孚以及馮玉祥將軍等,並與這幾位北方軍界要人之間建立了相當親密的聯係。
隻是,孔祥熙畢竟不是那種甘心寂寞的等閑之輩,加之夫人宋愛琳在身後也一直竄攝丈夫躍躍欲試,漸漸地孔氏開始不滿意“參議”、“幫辦”一類閑職,他渴望正式地臍身政界,以便進一步施展自己的宏大抱負。
如今夫人竟然說機會來了!他實在不知道這機會從何而來?
“委座!”
身後突然響起的怒吼聲嚇得江大帥打了個哆嗦,失去平衡的他摔倒在地上。
“有空在這裏睡大覺,還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接管西北的工作。”楊文君伸直手臂“唰”地將手中的文獻遞到江大帥眼前,“屬下已經將軍管會進行的工作總結了一下,請您至少過目一下吧!”
“啊……”江大帥從地上狼狽的爬起來。
從楊文君懷裏抱著的厚厚的一摞文獻延伸出去的怒意,直抵某人喉嚨,恍然間楊文君不禁生出正有一把鋼刀抵在喉結處的錯覺,伴隨著那若有若無的冰冷觸感而生的戰栗波動,若激電般在背後遊走。
“好、好的……咕咚。”吞了吞口水,江大帥乖乖地接過楊文君手中的文獻,然後埋頭專心致誌地看了起來。
為順利做好接收西北軍政工作,江大帥早在常德就成立了接收西北準備委員會,負責訓練幹部,收集情況,研究政策,草擬各種條令、條例。
江大帥認為,就他自己來說,對接管這樣的大城市缺乏經驗和城市工作政策性極強,必須盡力減少錯誤,把軍管工作搞好,因此,凡是重大問題,他從不輕易個人作出決定,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發動大家進行充分討論,在廣泛聽取意見之後,他才“拍板”定案。
當然,江大帥能未雨綢繆,更多的是想做個甩手掌櫃。
江大帥的性格就是這樣,能偷懶就偷懶。
楊文君站到他旁邊,對這位不知為何突然老實下來的江大帥投以警惕的目光。
“……呃,文君,既然這東西是由你整理的,那內容應該都記得吧?”看到一半的時候,江大帥搔搔頭發,合上文獻改以直接向美麗的楊文君確認,“在接管的過程中,難道我之前交代的兩點之外,還有什麽問題嗎?”
“……你交代的兩點之外,是沒有問題。”楊文君很不甘心地承認著。
江大帥之前就要求她在主持蘭州軍管會期間,主要抓了這樣幾件事:第一件是接管工作。
蘭州是西北最大的都市,機關、學校、銀行、企事業單位很多,接管工作千頭萬緒。為使其有條不紊,楊文君領導軍管會把接管對象,分為幾種不同類型,采取不同處理方法:一種接、管並進,接下來就管,這主要是跟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一種先接後管,主要是銀行和張廣建走後己停止運轉的北洋軍隊後勤係統的軍工企業;一種是先管後接,主要是交通部門。事關運輸物資、支援前線,因而,先管起來,組織力量恢複交通,而後再辦交接手續;一種是接了就打碎,例如北洋在蘭州的一些黨政機關。
按江大帥指示,軍管會工作的重點放在“管”上。
由於接管工作方針明確,重點突出,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大概的接管任務。
第二件是肅清匪特,安定社會秩序。
馬家軍長期盤踞西北,這裏暗中支持馬家軍的穆斯林迴迴很多;馬家軍潰逃後,蘭州又留下了許多散兵遊勇,還有近10萬失業和半失業人員,其中有六七萬是這場戰爭造就的難民。這些都給蘭州的社會秩序帶來諸多問題。
“既然如此,那我看這些東西有什麽意義嗎?”似乎找迴了感覺,江大帥得寸進尺地將文獻遞還給了楊文君,“發現部下所沒有注意到的盲點,這才是做為領袖最重要的任務。雖然看起來像是在偷懶,但我可是一直都在考慮可能導致我軍接管西北的意外。”
“那麽,委座你發現什麽了嗎?”楊文君的語氣中有著明顯的懷疑。
“不,沒有。蘭州經曆這一場大戰,人心不定,社會秩序混亂。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這是因為我們進城前對於對付此等情況準備不足,公安力量薄弱,不過我們這經曆公審之後,發動了人民群眾,參加維護治安,打擊迴迴土匪。在政策上則嚴格貫徹區別對待、分化瓦解的方針。這樣一來,散兵遊勇由警備司令部、公安局會同軍部切實負責調查清楚,集中管理,分別處理。這些人有的是學生出身,有的是土匪出身,有的還是惡霸、流氓,裏麵還有許多還鄉軍人,總之,他們是各式各樣的,如不分別處理,將來會出問題。據此,警備司令部會同公安局對散兵遊勇進行了調查登記,分別情況予以處理:有的收容,有的遣散,有的在本市安置,從而很輕鬆的就可以解決了維持社會秩序中的一大問題。”
江大帥難得嚴肅地分析起來,“安置失業人員和難民,看起來是件很難辦的事。難民和失業市民問題,市委隻要認真的負責進行調查研究,給他們找個出路,審慎地處理好。民政廳、農業廳應予幫助。艱苦細致的工作做到位,西北的社會秩序必然會漸趨好轉的……總之,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沒考慮到的意外。”
“說得也是,隻要軍管會的同誌們做好這艱苦細致的工作,那我軍就沒有接管不了西北的可能,您也可以繼續悠閑……委座?”楊文君突然以不安的目光注視著江大帥。
打了哈欠,江大帥點點頭。
“有件事忘了說,宋子文的父親過世了。”楊文君出門的時候迴過頭說:“宋子文先生來電說,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在上海正式掛牌營業,明天他們就乘坐一架美國standardaircraftcorporation生產的一架安裝liberty引擎的漢德利-佩季o\/400型轟炸機改裝的客機過來。您要不要去東崗拱星墩臨時機場接機呢?”
……
上海。
宋公館。
午後,滿天烏雲,悶熱異常。已經是兩點鍾,萬國殯儀館還沒把二小姐指定要的那種棺蓋上裝著厚玻璃可以看見老太爺遺容的棺材送來。
先前送來的那口棺材,到底被二小姐和小小姐的聯合勢力反對掉了。入殮的時間不得不改遲一個小時。電話和專差,不斷地向萬國殯儀館送去,流星似的催促著。
宋府的上下人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專等那口棺材來,就可以把這一天的大事了結。吊喪的賓客也已經散去了許多。隻剩下幾位至親好友,或者是身上沒有要緊事情的人們,很耐煩地等候著送殮,此時都散在花園裏涼快的地方,一簇一簇地隨便談話。
先前最熱鬧的大餐室前後,現在冷靜了。四五個當差在那裏收拾啤酒瓶和汽水瓶,掃去滿地的水果皮殼。他們中間時時交換著幾句抱怨的話:“宋大爺真性急,老太爺這樣一件大事,一天工夫怎麽辦得了!咋們老太爺是誰,放在過去,那就是國丈!這事辦的也太草率!”
“這就是他家風。你們不懂了吧?老太爺是基督!聽洋鬼子就是皇帝死了,也就這個樣了!”
忽然一個身沉體胖的人走進來了,大家立刻封嘴。
這是孔祥熙,宋家的大姑爺。他那一臉沒精打采的神氣,站在屋子中間旋一個圈子,範博文喃喃地對自己說:“怎麽!這裏也沒有半個人!喂,你們看見愛琳大小姐麽?”
可是孔祥熙並沒等下人們迴答,突然撒腿就跑,穿過了那大餐室的後半間,從後邊的那道門跑到遊廊上,朝四麵看了一下,就又闖進那通到靈堂的門,孔祥熙睜大了他的找人的眼睛。
靈堂裏悄悄地沒有聲響;太太小姐們一個也不在,隻有四五個“伴靈”的女仆坐在靠牆壁的凳子上,像一排黑色的土偶。
宋老太爺的遺體停放在屋子中央,四圍堆起了鮮花的小山;而在這鮮花“山”中,這裏那裏亮晶晶閃著寒光的,是五六座高大的長方形的機器冰。
孔祥熙忍不住打了一個寒噤,趕快鑽過那白布的孝幃,跑到靈堂前石階上鬆一口氣,仰臉望著天空。
石階下,素牌樓旁邊的一班“鼓樂手”,此時都抱著樂器在那裏打瞌睡,他們已經辛苦了半天,現在偷空合一下眼,在儲蓄精力準備入殮時最後一次的大緊張。
孔祥熙覺得什麽都是不順眼的,都是平凡惡俗。他簡直有點生氣了。
恰在那時候,宋愛琳從石階下右首的柏油路上走了過來,滿臉是發見了什麽似的高興的神氣,看見孔祥熙獨自站在那裏,一把拖住他就走。
孔祥熙本能地跟著走,一麵又是那句問話:“你到哪裏去了?”
“給你找飛黃騰達的機會去了!”宋愛琳開口就迴說。
這是孔祥熙後半生,平素一向自詡的“做大官”飛黃騰達的絕佳機遇,終於擺在了他的麵前。
辛亥革命後在山西,孔祥熙追隨山西軍政首腦閻錫山推行“新政”,確實鞍前馬後做了不少事情。為此孔氏撈到了包括提高聲望在內的不少實惠,閻錫山還給了他一個都軍府參議的職務。大約與此同時,孔祥熙遵照孫中山先生的指示,為在北方軍閥中開展革命工作,還相繼結識了張作霖、吳佩孚以及馮玉祥將軍等,並與這幾位北方軍界要人之間建立了相當親密的聯係。
隻是,孔祥熙畢竟不是那種甘心寂寞的等閑之輩,加之夫人宋愛琳在身後也一直竄攝丈夫躍躍欲試,漸漸地孔氏開始不滿意“參議”、“幫辦”一類閑職,他渴望正式地臍身政界,以便進一步施展自己的宏大抱負。
如今夫人竟然說機會來了!他實在不知道這機會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