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亦不難解決。我可把《新青年》雜誌搬到北大去辦!”陳一枝說:“北大乃人才濟濟之地。先生到北大來辦《新青年》,一定比在上海辦得更有影響。至於社會黨,有你在我很放心。我在走之前,會推薦你來擔任主席。”
這下子,江幫主心中的憂慮頓時煙消雲散,麵露笑容。
“我希望先生能擔任社會黨名譽主席。”江幫主說道。
“好的。”陳一枝稍稍考慮一下,就說道:“我從沒在大學教過書,又沒有什麽學位頭銜,能否勝任,不得而知,我試幹三個月,如勝任即繼續幹下去,如不勝任即返滬。”
“謝謝先生。”江幫主又問道:“先生過謙了,您可是全國青年的偶像……不知先生何時啟程?”
“料理好家裏的雜事,即赴京就任。”陳獨秀爽快地答應了,沉吟片晌,又歎道:“這不是我自謙。我自從擔任北長的消息傳出後,全校震動。雖然青年學生無不熱烈歡迎,奔走相告,然而教師中的遺老遺少則竊竊私議,嘖有煩言,說我隻會寫幾篇策論式的時文,並無真才實學;到北大任教尚嫌不夠,更不要說出任文科學長了。”
江幫主深深地瞧了他幾眼後,沉聲道:“蔡先生怎麽說?可是他請你去北大任教的啊!他應該會維護你罷?”
陳一枝樸實的臉上露出一絲真誠的笑意,點頭道:“蔡兄,他對於那些對我的攻擊,態度是鮮明的,駁斥是有力的。他說我精通訓詁音韻學,學有專長,過去連太炎先生也把我視為畏友。”頓了頓又道:“很多熟習我的朋友也出來講話,說我在文字學考據方麵有素養,有研究有著作。高一涵先生甚至說我講文字學,不在太炎先生之下。這樣眾口一辭,才慢慢堵住了攻擊者的嘴。”他又道:“不過,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比起太炎,我還是差很遠。[.超多好看小說]”
“一枝先生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謙虛的。”江幫主道:“這次蔡元培先生萃集的各路人才中,先生絕對是姣姣者。誰不知道先生是中國學界的一員闖將,是影響最大,也是最能打開局麵的人。”
陳一枝沉聲道:“我這個人平時細行不檢,說話不講方式,直來直去,很不客氣,經常得罪人,因而不少人怕我,乃至討厭我,北大校內外都有反對我的人。”
江幫主笑道:“隻有真正了解先生的人才喜歡先生,愛護先生,蔡先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
“是啊。”陳一枝歎道:“如果得不到蔡兄的器重、維護和支持,以我之所短,我是很可能在北大站不住腳,而更無用武之地。”
陳一枝想起在北京和蔡元培談起北大未來的辦學方針,忍不住也對江幫主談起來:“蔡兄的辦學方針是‘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無論各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所謂‘兼容並包’,固然也為那些學有專長的舊派人物,如辜鴻銘等保留了他們在北大既有的地盤,但主要是為我們新派人物開辟陣地,提供講壇,傳布他們的新學說的。這個方針對我們新派人物顯然是很有利的。”
陳一枝要革中國人思想的命,所以和蔡元培在北京的那次談的非常投機。
陳一枝的黑臉透出笑意,淡淡道:“我也非常讚同蔡兄所說的治校方針。”
江幫主心中一動道:“是什麽治校方針?”
“是‘教授治校’,有關校務大事,由校評議會討論決定。評議會相當於後來的校務委員會,由校長、學長、主任教員等自行互選組成,任期一年。我還沒有上任已經被選為評議員,此外我還要擔任北大入學試驗委員會副會長(會長是蔡元培)、北大附設國史館編輯處纂輯股主任和《北
大日刊》編輯等職。蔡兄維護新派人物,我們新派人物施展我們的才幹,也支持蔡兄改革北京大學。”
江幫主忍不住道:“先生的權利很大啊,責任也很大啊。”
陳一枝聳肩道:“我上任以後,確實有職有權。我不開課,專心致力於北大文科的改革。蔡兄對有關北大文科的‘人事、行政,一切由我主持,不稍加幹涉’。”
江幫主一時更欲語無言。陳一枝做大學叫獸的興趣明顯比做社會黨的主席大!
陳一枝續道:“我去北大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文科延聘名教授。我決定任文科學長時,就寫信給胡適,勸他早日迴國,來北。”
“胡適!”江幫主當然聽過這個名字,笑道:“有先生領頭,一時提倡新文化運動的知名人士,這迴還不薈萃於北大文科?!”
陳一枝苦笑道:“蔡兄說過,北大的整頓,自文科起。我是任重道遠啊!”
江幫主道:“有先生任文科學長以後,文學革命,思想自由的風氣,必定會大流行!”
陳一枝又沉聲道:“文科的改革和整頓首先表現在教育思想、教育方針的變化。在《新青年》創刊以後不久,我曾發表過專門論述教育方針的文章,指責過中國腐朽落後的教育的弊端,闡明我的新式教育主張是自動的,啟發的,實用的,全身的;而不是他動的,灌輸的,虛文的,單獨的腦部教育。我一直認為高等教育的宗旨不同於一般教育,應當以‘研究學理’為主。”
“先生的到了發人深省。”江幫主點頭道:“隻是怕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在此。”
陳一枝豪興忽起,哈哈笑道:“現在大學生的求學目的可以分為三類:(一)研究學理;(二)備畢業後用;(三)得畢業證書。抱第三種目的人必不多;第二種目的,雖不得謂之大謬,而僅能適合於專門學校;惟第一目的,始與大學適合。”
陳一枝頓了一頓,續道:“為了研究學理,我研究出了三項辦法:(一)注重外國語。因為最新的學理,均非中國古書所有,而譯成中文的名著又很少;(二)廢講義,因講義不足以盡學理,教員抱著講義上課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三)多采購參考書。由教員指定參考書之冊數、頁數,使學生自閱,而作報告。”
江幫主皺眉道:“聽先生這三項具體辦法,都貫穿著先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即自動的,啟發的,反對被動的,灌輸式的教育。”
陳一枝微笑道:“除了抓教育方針以外,我對北的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麵的工作:(一)擴充文科,增設新係。北大文科原來隻有四門(係),即中國文學、中國哲學、中國史學和英語。現增設德語、法語、俄語三門。並在哲學門、中文門和英文門分別設立研究所。根據學生的外語程度,調整班次,並開設新班。期末考試後,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再作調整。(二)允許學生自由選修各課,廢除一切課程全部必修的規定。北大各學門的課程表本來都訂得很死,自選修課增多後,課程表活了。學生各有各的功課表,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有利。教師怎麽講,可以唱對台戲。學生可以上本係的課,也可以上他係的課。學校四門大開,誰願意來聽課都可以,
所以,今後的北大會出現三種學生,一是經過入學考試的正式生;二是未經入學考試的旁聽生;三是不要許可自由來校聽講的‘偷聽生’。(三)整頓課堂紀律,製定考試製度。雖然我還沒有上任,我已經在《北京大學日刊》先後發布了數十份《文科學長白》,針對學生紀律鬆弛的現象,明確規定學生因病、因事不到校者,須有證明,否則按曠課論。本科、預科各班學生上課均不得遲到。選修課一經選定之後,不得任意更改及曠課。已選定的第二外國語,亦不得中途改易。旁聽他門他年級功課的,事先務須審慎,倘報名之後,聽講中輟者一經查出,除追迴聽課證外,並剝奪其以後請求旁所之權利。規定學生升級、留級、畢業,都以學習成績為準,經學長親自審閱,上報學校,而後發給文憑。(四)采購圖書,廣設閱覽室,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文科各門擬各設閱覽室,要教員將所授課至不可少之參考書(漢文或譯文)約需若幹部開單賜下,以備采要購置。”
陳一枝長篇大論的,口水爆沾,無視江幫主都有些不耐煩的目光,繼續道:“我在改革文科的同時,也注意到自身的改造。蔡兄準備在北大發起組織進德會,會員分為三種: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乙種會員――於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戒;丙種會員――於前五戒外,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
肉三戒。我也準備加入進德會,作甲種會員。”
這些戒律無疑是為了增進個人的道德修養,改變**不堪的校風。陳一枝性格豪放,私生後也比較放蕩,有時涉足於花柳場中。這種事在當時不足為奇,但與新派人物的操行是不相容的。陳一枝為約束自己,加入了進德會,作甲種會員。並被選為進德會評議員。
江幫主正是無聊的要死,這時候,房門敲響。拯救了江幫主。
這下子,江幫主心中的憂慮頓時煙消雲散,麵露笑容。
“我希望先生能擔任社會黨名譽主席。”江幫主說道。
“好的。”陳一枝稍稍考慮一下,就說道:“我從沒在大學教過書,又沒有什麽學位頭銜,能否勝任,不得而知,我試幹三個月,如勝任即繼續幹下去,如不勝任即返滬。”
“謝謝先生。”江幫主又問道:“先生過謙了,您可是全國青年的偶像……不知先生何時啟程?”
“料理好家裏的雜事,即赴京就任。”陳獨秀爽快地答應了,沉吟片晌,又歎道:“這不是我自謙。我自從擔任北長的消息傳出後,全校震動。雖然青年學生無不熱烈歡迎,奔走相告,然而教師中的遺老遺少則竊竊私議,嘖有煩言,說我隻會寫幾篇策論式的時文,並無真才實學;到北大任教尚嫌不夠,更不要說出任文科學長了。”
江幫主深深地瞧了他幾眼後,沉聲道:“蔡先生怎麽說?可是他請你去北大任教的啊!他應該會維護你罷?”
陳一枝樸實的臉上露出一絲真誠的笑意,點頭道:“蔡兄,他對於那些對我的攻擊,態度是鮮明的,駁斥是有力的。他說我精通訓詁音韻學,學有專長,過去連太炎先生也把我視為畏友。”頓了頓又道:“很多熟習我的朋友也出來講話,說我在文字學考據方麵有素養,有研究有著作。高一涵先生甚至說我講文字學,不在太炎先生之下。這樣眾口一辭,才慢慢堵住了攻擊者的嘴。”他又道:“不過,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比起太炎,我還是差很遠。[.超多好看小說]”
“一枝先生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謙虛的。”江幫主道:“這次蔡元培先生萃集的各路人才中,先生絕對是姣姣者。誰不知道先生是中國學界的一員闖將,是影響最大,也是最能打開局麵的人。”
陳一枝沉聲道:“我這個人平時細行不檢,說話不講方式,直來直去,很不客氣,經常得罪人,因而不少人怕我,乃至討厭我,北大校內外都有反對我的人。”
江幫主笑道:“隻有真正了解先生的人才喜歡先生,愛護先生,蔡先生就是最重要的一個。”
“是啊。”陳一枝歎道:“如果得不到蔡兄的器重、維護和支持,以我之所短,我是很可能在北大站不住腳,而更無用武之地。”
陳一枝想起在北京和蔡元培談起北大未來的辦學方針,忍不住也對江幫主談起來:“蔡兄的辦學方針是‘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無論各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所謂‘兼容並包’,固然也為那些學有專長的舊派人物,如辜鴻銘等保留了他們在北大既有的地盤,但主要是為我們新派人物開辟陣地,提供講壇,傳布他們的新學說的。這個方針對我們新派人物顯然是很有利的。”
陳一枝要革中國人思想的命,所以和蔡元培在北京的那次談的非常投機。
陳一枝的黑臉透出笑意,淡淡道:“我也非常讚同蔡兄所說的治校方針。”
江幫主心中一動道:“是什麽治校方針?”
“是‘教授治校’,有關校務大事,由校評議會討論決定。評議會相當於後來的校務委員會,由校長、學長、主任教員等自行互選組成,任期一年。我還沒有上任已經被選為評議員,此外我還要擔任北大入學試驗委員會副會長(會長是蔡元培)、北大附設國史館編輯處纂輯股主任和《北
大日刊》編輯等職。蔡兄維護新派人物,我們新派人物施展我們的才幹,也支持蔡兄改革北京大學。”
江幫主忍不住道:“先生的權利很大啊,責任也很大啊。”
陳一枝聳肩道:“我上任以後,確實有職有權。我不開課,專心致力於北大文科的改革。蔡兄對有關北大文科的‘人事、行政,一切由我主持,不稍加幹涉’。”
江幫主一時更欲語無言。陳一枝做大學叫獸的興趣明顯比做社會黨的主席大!
陳一枝續道:“我去北大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文科延聘名教授。我決定任文科學長時,就寫信給胡適,勸他早日迴國,來北。”
“胡適!”江幫主當然聽過這個名字,笑道:“有先生領頭,一時提倡新文化運動的知名人士,這迴還不薈萃於北大文科?!”
陳一枝苦笑道:“蔡兄說過,北大的整頓,自文科起。我是任重道遠啊!”
江幫主道:“有先生任文科學長以後,文學革命,思想自由的風氣,必定會大流行!”
陳一枝又沉聲道:“文科的改革和整頓首先表現在教育思想、教育方針的變化。在《新青年》創刊以後不久,我曾發表過專門論述教育方針的文章,指責過中國腐朽落後的教育的弊端,闡明我的新式教育主張是自動的,啟發的,實用的,全身的;而不是他動的,灌輸的,虛文的,單獨的腦部教育。我一直認為高等教育的宗旨不同於一般教育,應當以‘研究學理’為主。”
“先生的到了發人深省。”江幫主點頭道:“隻是怕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在此。”
陳一枝豪興忽起,哈哈笑道:“現在大學生的求學目的可以分為三類:(一)研究學理;(二)備畢業後用;(三)得畢業證書。抱第三種目的人必不多;第二種目的,雖不得謂之大謬,而僅能適合於專門學校;惟第一目的,始與大學適合。”
陳一枝頓了一頓,續道:“為了研究學理,我研究出了三項辦法:(一)注重外國語。因為最新的學理,均非中國古書所有,而譯成中文的名著又很少;(二)廢講義,因講義不足以盡學理,教員抱著講義上課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三)多采購參考書。由教員指定參考書之冊數、頁數,使學生自閱,而作報告。”
江幫主皺眉道:“聽先生這三項具體辦法,都貫穿著先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即自動的,啟發的,反對被動的,灌輸式的教育。”
陳一枝微笑道:“除了抓教育方針以外,我對北的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麵的工作:(一)擴充文科,增設新係。北大文科原來隻有四門(係),即中國文學、中國哲學、中國史學和英語。現增設德語、法語、俄語三門。並在哲學門、中文門和英文門分別設立研究所。根據學生的外語程度,調整班次,並開設新班。期末考試後,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再作調整。(二)允許學生自由選修各課,廢除一切課程全部必修的規定。北大各學門的課程表本來都訂得很死,自選修課增多後,課程表活了。學生各有各的功課表,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有利。教師怎麽講,可以唱對台戲。學生可以上本係的課,也可以上他係的課。學校四門大開,誰願意來聽課都可以,
所以,今後的北大會出現三種學生,一是經過入學考試的正式生;二是未經入學考試的旁聽生;三是不要許可自由來校聽講的‘偷聽生’。(三)整頓課堂紀律,製定考試製度。雖然我還沒有上任,我已經在《北京大學日刊》先後發布了數十份《文科學長白》,針對學生紀律鬆弛的現象,明確規定學生因病、因事不到校者,須有證明,否則按曠課論。本科、預科各班學生上課均不得遲到。選修課一經選定之後,不得任意更改及曠課。已選定的第二外國語,亦不得中途改易。旁聽他門他年級功課的,事先務須審慎,倘報名之後,聽講中輟者一經查出,除追迴聽課證外,並剝奪其以後請求旁所之權利。規定學生升級、留級、畢業,都以學習成績為準,經學長親自審閱,上報學校,而後發給文憑。(四)采購圖書,廣設閱覽室,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文科各門擬各設閱覽室,要教員將所授課至不可少之參考書(漢文或譯文)約需若幹部開單賜下,以備采要購置。”
陳一枝長篇大論的,口水爆沾,無視江幫主都有些不耐煩的目光,繼續道:“我在改革文科的同時,也注意到自身的改造。蔡兄準備在北大發起組織進德會,會員分為三種: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乙種會員――於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戒;丙種會員――於前五戒外,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
肉三戒。我也準備加入進德會,作甲種會員。”
這些戒律無疑是為了增進個人的道德修養,改變**不堪的校風。陳一枝性格豪放,私生後也比較放蕩,有時涉足於花柳場中。這種事在當時不足為奇,但與新派人物的操行是不相容的。陳一枝為約束自己,加入了進德會,作甲種會員。並被選為進德會評議員。
江幫主正是無聊的要死,這時候,房門敲響。拯救了江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