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段祺瑞正式辭去總理職務,第二次“府院之爭”再次以段祺瑞的去職而告終。由此,老段的第二次內閣不過三個月便不幸倒台……這馮國璋畢竟不是黎元洪!


    前廳攢集過來的客人大半都是站著,以盧少帥為中心,依然在談論著前方的勝敗和後方的秘史。從那邊――大客廳前半間不斷還跑來幾位,就加入聽盧少帥炫耀北洋秘史。


    虞恰卿忽然說道:“北洋這樣的繼續整下去,湖南前線隻怕會每況愈下!”


    陳果夫道:“那還用說!你沒看公債又跌了嗎?謠言太多,市場人氣看低,估量來還要跌哪!”


    這比前線的戰報更能震動人心!這年頭兒,凡是手裏有幾文的,誰不鑽在公債裏翻跟鬥?聽說是各項公債庫券一齊猛跌,各人的心事便各人不同:“空頭”們高興得張大了嘴巴笑,“多頭”們眼淚往肚子裏吞!


    “公債又跌了!停板了!”


    有人站在那道通到遊廊去的門邊高聲喊叫。立刻就從遊廊上湧進來一彪人,都瞪大了眼睛,伸長了脖子,向這邊探一下,向那邊擠一步,亂烘烘地問道:


    “跌的是關稅麽?”


    “難道是編遣?”


    “咱們準備好棺材邊吧!”


    那時做公債的人喜歡做關稅,裁兵,編遣三種;然因市場變動劇烈,做此三種公債者,往往今日擁資巨萬,明日即成為白手,故好事者戲稱此輩做公債者為睏在“棺材邊”,言其險也。“棺材邊”實為“關稅,裁兵,編遣”三者第一字之諧音。


    江幫主閉起一隻眼睛,嘴裏喃喃地說:“我想起我們可以做一樁黃金買賣,大家有沒有興趣,想不想幹?”


    驀地大家的嘴巴都閉住了。


    劉歆生忙道:“隻要能賺,為什麽不想?說說看!”


    “我們先同公共租界的李察爵爺打個招唿,通過他的公司與我們的公司共同付款方式,購買四、五百萬的黃金——當然要秘密進行……”


    “不錯!”


    “然後,將買到的黃金的一半叫李察爵爺匯往倫敦,剩下一半我們留著。一旦李察爵爺黃金匯款之事流傳出去,而湖南戰場上的南軍又戰敗時,黃金價格肯定會暴漲;那時候,我們就堂而皇之地拋售手中的黃金,豈有不大賺一筆之理!”


    “非常好,其妙無比!”


    “那是當然。我選的項目能差了。”江幫主下意識地舉起手來搔他的後腦勺,向座中的人們瞥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


    於是大家也會意似的一陣轟笑,笑聲過後,盧少帥充做內行的望著虞恰卿,很正經地說:“大家都說金貴銀賤是中國振興實業,推廣國貨的好機會,實際上究竟怎樣?”


    虞恰卿閉了眼睛搖頭,沒說。


    “我是吃盡了金貴銀賤的虧!製火柴的原料――藥品,木梗,盒子殼,全是從外洋來的;金價一高漲,這些原料也跟著漲價,我還有好處麽?采購本國原料罷?好!原料稅,子口稅,厘捐,一重一重加上去,就比外國原料還要貴了!況且日本火柴和瑞典火柴又是拚命來競爭,政府又不知道出麵幹預限製火柴進口以保護民族工業……”


    劉鴻生忿忿地說道。


    劉鴻生年青時做過開灤煤礦的買辦,現在在上海灘開辦實業,主要從事火柴業、毛紡業、水泥業和搪瓷業等,實踐經驗豐富,經營十分精明。他創辦的章華毛紡公司力求質量,初創價段就將戰略目光瞄向國際市場,使章華毛紡成為我國享譽中外的高檔毛紡品牌,被人稱為“毛紡大王”;劉鴻生精通煤炭銷售,當時上海市民燒飯大多用煤炭和木材,用煤炭不易燃盡,損耗能源,用木材比較麻煩。劉鴻生很聰明,看到煤屑銷路不好而且便宜,他就研製將煤屑和泥摻和做成煤球,組建上海中華煤球公司投入批量生產,又配套設計生產煤球爐。由於煤球爐燒飯又方便又價廉,大受上海市民歡迎,一下子進入千家萬戶,劉鴻生又獲得“煤球大王”稱號。劉鴻生企業範圍廣,見效快,用他自已話講:“劉氏企業隻有開的,沒有關的”。


    劉鴻生的火柴企業發展雖然也很迅速,但並不是一帆風順,虎視眈眈中國大市場的世界列強,豈能甘心讓中國民族工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民族火柴工業一開始便受到世界列強的打擊,生存環境極為惡劣。日本等國一是通過逐年增加商品火柴量,輸入我國傾銷,謀取巨額利潤;另一方麵又通過在華辦廠的形式,進行經濟掠奪;最令人憤慨的是利用列強在華特權進行經濟侵略。


    上海大街小巷遍處可見日商的“猴牌”火柴和瑞典的“鳳凰牌”火柴。


    劉鴻生瞥眼看見桌子上賽銀煙灰盤旁邊的火柴卻正是瑞典貨的鳳凰牌。


    江幫主不自然地“咳”了幾聲,掏出一塊手帕來在嘴巴輕輕的一揩。


    在還是江幫主地下黑工廠製造的掛牌產品。他知道在帝國主義的陰影下,國貨根本競爭不過這些洋品牌,江幫主就玩起了這樣的陰險花樣。


    虞恰卿笑了一笑,隨手取過那盒瑞典“鳳凰牌”火柴來又燃起一根茄立克,噴出一口濃煙,在周仲偉的肩頭猛拍了一下說:“對不起,劉先生。說句老實話,貴廠的出品當真還得改良。安全火柴是不用說了,就是紅頭火柴也不能‘到處一擦就著’,和你的雅號比較起來,差得遠了。”


    劉鴻生的臉上立刻通紅了,真像一根“紅頭火柴”。


    幸而聶雲台趕快來解圍:“這也怪不得仲翁。工人太囂張,指揮不動。自從有了工會,各廠的出品都是又慢又壞;哎,虞老,我這話對麽?”


    江幫主眉尖一挑,輕笑道:“工資待遇太低,工人們幹的活又太多,工人們也要生活呀,都沒有活路了,他們能不鬧事?”


    “我還是那句話,日本火柴和瑞典火柴拚命來競爭,政府又不知道出麵幹預限製火柴進口以保護民族工業……”劉鴻生苦笑道:“……工廠沒有效益,賺不到錢,我也拿不出錢來改善工人的待遇問題!工人自然要鬧事,我們產品的質量每況愈下……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麵對社會現實,劉鴻生敏銳地道出自己心中的苦惱。


    江幫主看了劉鴻生一眼,說道:“若專持國家保護政策與社會愛國心理,而不力圖改進,實非商業競爭之根本辦法。”


    “那什麽才是根本辦法?”劉鴻生問道。


    “凡百實業如欲抵禦外侮,”江幫主微微笑道,“和改良貨品,非具有相當之資力與‘適法’之組織,決難得良好之效果。”


    於是,江幫主老調重談,大談聯合華商,一致對外,建議在上海組建規模宏大的大中華火柴股份公司,發展規模生產,做大做強企業,與洋人洋火抗衡。


    這番議論,雖是老調重談,然純從諸位商業巨子辯論空隙中另辟蹊徑,說得有理有據,眾人不禁聽得怔了。


    劉鴻生覺得江幫主的想法有些過於天真,而且大道理說了不少,沒有什麽切實的高名招式放出,張了張口正要說話,江幫主卻先開口道:


    “同洋人洋火開展激烈競爭,我有三大高招!”


    “願聞其祥。”


    “一是重視技術,講究質量。劉先生最好能親自渡洋外出考察,我建議你去美國底特律看看,看看美國的大工業化生產!那裏是美國的工業之城,各種先進設備和人才應有盡有,那裏競爭激烈,每天都有工廠誕生,每天都有工廠破產,我最近引進了一套福特公司那種汽車裝配線,所有汽車零件都在底特律進口,上海工廠負責組裝。你如果搞一套生產火柴的設備,實在是太簡單了。你要是拿出優厚待遇,聘請底特律的美國博士來華擔任技術主任,也不是什麽問題。我就是從底特律的福特工廠挖來的技術主管,他可以保證我生產的汽車質量不比福特汽車差!你若聘請一位美國博士,從而保證了火柴質量,使國貨超過洋貨,又有什麽困難?”


    大家都是目瞪口呆了。生產汽車,這在這個工業落後的國家,他們想都不敢想,可是江幫主已經幹起來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建立汽車廠,不過是江幫主搞地下軍工廠,派陳果夫的留學美國的弟弟陳立夫考察底特律之後附帶的一項成果。


    正想著,江幫主提高了嗓門:“二是製度健全,嚴格管理。他在火柴企業中率先建立成本會計製度,聘請專業的會計師設計整套成本會計製度,對各分廠的生產、消耗、工資和費用逐項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核算成本,找出問題,改進工作。”


    江幫主好像很隨便就想出來的成本會計製度的建立,卻是在民族工業企業中開了先河。


    大家也都恍然大悟,是因為這樣的公司製度,所以他的江山集團的效率在華東地區名列前茅,發展穩重快速。


    “另外,糊火柴盒這樣的小活,可以不用固定工,而用家庭型勞力,這樣大大降低了成本。”江幫主繼續道:“三是倡導國貨,注重宣傳……”


    江幫主怎麽可能忘記打愛國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征途是民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景並收藏我的征途是民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