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昏暗的燈光,激昂瘋狂的音樂,以及混雜著汗臭、體味、香水和酒氣的混濁空氣,共同構成了這間酒吧荒唐頹廢的主基調。酒吧裏的人很多,女人也很多,男人最多。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要麽醉生夢死,要麽奮起反抗!
在這個酒吧裏的人們醉生夢死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角落裏,即將發生一件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角落裏,陳一枝非常高興地招唿江山,歡迎江山這個新青年學會的新會員。
陳一枝自斟了滿滿一大杯酒,興奮得滿麵紅光,朗聲說道:“諸位!大家都認得,上次在這個酒吧裏見過,這位便是江山先生。請先幹了這一杯,賀先生加入我們!”
大家忙都起身舉杯道:“一枝先生請,江山先生請!”
陳一枝風風火火的性子,素來討厭馬屁精,所以喝酒便是喝酒,並沒有一人敢出來說兩句奉迎場麵的話。
江山一排看過去,陳一枝,李壽昌,章士釗,李次山,都是認識的人。隻是多了一個陌生麵孔,瘦長個兒,戴一副散光眼鏡,說一口南方官話,見麵時話不多,但很機警,當可以說一兩句俏皮話時,就不動聲色的渲染幾句,惹人高興,用不驚動人的眼光靜靜的飄過來,江山覺得這是個不簡單的人,他的目光中掩藏的東西他很熟悉,因為他也有,那就是野心。
江山真是很好奇,哪來這麽一個年輕人,能與陳,李二人如此親密,必定是曆史上一個不簡單的人物。方欲啟問,便聽李壽昌笑著介紹說道:“這是瞿恩,是以人文淵藪著稱於史冊的江蘇常州人。常州名門望族瞿家之千裏駒的便是。”
端起酒杯喝酒的江山一口酒噴了出來。瞿恩?我難道是在看《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枝先生天天放不下的心事就是江山先生能不能來。您現在可是轟動上海灘的聞人啊!今日我們可要叨光快活一番了!”瞿恩笑道,便吩咐侍應生道,“快快擺酒來!各種吃的,都擺上來!”
“稱不上聞人。都還沒有上過頭條呢。”江山謙遜的笑笑,他瞧著瞿恩越發驚異得肯定。
會議開始。
首先,秘書瞿恩宣讀了前次會議的記錄,大家對秘書瞿恩的工作投了信任票。
接著法律顧問兼會計李次山作了賬戶報告,現這個組織的手頭上隻有7塊袁大頭加50個銅板。大家也對李次山也投了信任票。
這些也都由瞿恩記入了會議記錄中。
接著,第一主席讀了給孫中山和東京的革命黨人的來信的答複,人人都表示同意,接著是就收到的來信進行了冗長的討論,最後作了一個報告。
江山聽到一千隻蒼蠅圍著他嗡嗡作響。
“討厭啊,討厭!這是最糟糕不過的俱樂部生活!和大學時代的非體育類社團有什麽區別?難道我要參加這個組織嗎?”
這比江山想象的還糟。這樣的生活過上個三天,他怕自己會像孫悟空麵對唐三藏一樣發瘋。
但是坐在這間燈光昏暗的後室裏的這些人身上卻有什麽東西吸引住他:那就是“渴望組織一個不僅僅是通常意義的政黨的新的運動,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麵臨的迫切問題,探求改造中國社會的各種新方案。他們在反複進行分析、實驗、比較和推求。他們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以堅定的信念為中國人民指明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
江山在昏昏沉沉的接近夢遊的時候,沉悶的會議總算結束了。
李次山很討厭酒吧荒唐頹廢的主基調,心裏一陣煩躁,道:“國家如此,他們卻還能夜夜笙歌。”
陳一枝苦笑一聲,道:“隻怕都是悲觀厭世的可憐人兒。”
江山見陳一枝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如是沉浸在不堪迴首的往事裏。
“先生有心事?”江山好奇的問道。
“哪裏,沒什麽。”陳一枝毫不遲疑地答道。
江山那裏會相信,便不禁放下了酒杯。
陳一枝見到江山的詫異,忙又道:“其實,我對他們這種悲觀厭世是身有同感。壽昌兄應該是很清楚的。”
這幾句話說得聲音很重,滿座都是一驚。
好像有大八卦哦!
江山頓時來精神,麵現肅然之色。
李壽昌卻似滿不在乎地獨自把酌而飲。
陳一枝繼續說道:“
兩年前,我在《甲寅雜誌》發表了《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
“這篇文章約4000字,結構嚴謹,文筆洗練,觀點鮮明。發表之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章士釗插話,還一陣搖頭晃腦的用文言讚道:“讀者大病,愚獲詰問叱責之書,累十餘通,以為不知愛國,寧複為人,何物狂徒,敢為是論。”
陳一枝聽至此,由不得長歎一聲道:“當時大釗君看到文章後,便寫了《厭世心與自覺心》一文,批評我悲觀厭世的論調。”
李壽昌見陳一枝傷神,忙勸慰道:“我有一位朋友初讀獨秀君的文章時,認為傷感過甚,等過了一段時間,這位朋友看到許多專製殘民的事實以後,又說:曩讀獨秀君之論,曾不敢謂然,今而悟其言之可味,而不禁以其自覺心自覺也。”
李壽昌繼續道:“世人於一枝君之文,讚可與否,似皆誤解,而人心所蒙之影響,亦且甚巨。蓋文中厭世之辭嫌其太多,自覺之義嫌其太少。致使我的朋友欲尋自覺之關頭,輒為厭世之雲霧所迷,此際最為可怖…………”
李壽昌對陳一枝的批評是相當委
婉而溫和的。
“不不不!”不等他說完,陳一枝忙止住道,“我那一篇文章論證愛國心與自覺心,最後得出如此的結論:亡國無所惜,亡國為奴,何事可怖,中國人在殖民主義者統治下當亡國奴,也比在當時中國做一個國民好,這顯然是傷害了民族感情,理應受到詰問叱責。”
江山真是好奇的不得了,問道:“一枝先生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說了些什麽呢?”
這是當年的大事件,很長一段時間都牢牢的占據各大新聞版麵的頭條新聞。江山竟然不知道?
江山總是很多方麵讓人震驚,但是卻對這種常識一無所知。
瞿恩為江山做了解釋。
陳獨秀在當年的這篇文章裏,首先指出“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亦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
然後,他分別對愛國心和自覺心作了闡述,並指出中國人與歐美人對待國家的兩種不同的認識和態度。中國人把國家看作“與社稷齊觀”,愛國與“忠君同義”。而人民不過是那些締造大業、得天下者的“犧牲”品而已,並“無絲毫自由權利與幸福”。歐美人看待國家與中國人不同。他們把國家看作“為國人共謀安寧幸福之團體”。人民之所以要建立國家,“其目的在保障權利,共謀幸福”,這才是立國的精神。所謂“愛國者何?愛其為保障吾人權利謀益吾人幸福之團體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麽“愛之也愈殷,其愚也愈深,”“愛國適以誤國。”
所謂自覺心,除了懂得立國的目的,還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在當前世界政局中所處的“情勢”。“不知國家的目的而愛之者”,如現在世界大戰中的德國人、日本人,他們的愛國心“乃為侵犯他人之自由而戰者也”,這不是愛國主義,而是帝國主義,侵略主義。“不知國家之情勢而愛之者”,如朝鮮人、中國人等“皆是也”。現在中國麵臨著被列強瓜分的危險,而中國本身卻法日廢、吏日貪、兵日亂、匪日眾、財日竭、民日偷、群日潰,“政紀至此,夫複何言。”即使換一批官吏上台執政,“取而代之者,亦非有救民水火之誠,則以利祿毀人如故也”,依然是敵視異己,耀兵殘民,漠視法治,紊亂財政,奮私無已,“殆更有甚焉。”總之,“中國之為國,外無以禦侮,內無以保民,不獨無以保民,且適以殘民,朝野同科,人民絕望。”
陳獨秀對政府及其官吏進行了一番鞭撻之後,又進而論證“今吾國之患,非獨在政府”,更為嚴重的是“民無建國之力”。
“蓋保民之國家,愛之宜也;殘民之國家,愛之也何居。”有人說:“惡國家勝於無國家。”陳獨秀卻認為“殘民之禍,惡國家甚於無國家。失國之民誠苦矣,然其托庇於法治國主權之下,權利雖不與主人等,視彼亂國之孑遺,尚若天上焉。”謂予不信,試看中國的大地上,“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寧自由。”
因此,一旦“海外之師至,吾民必且有垂涕而迎之者矣!”
“亡國為奴,何事可怖。”這並非是沒有愛國心,而實在是國家“不能保民而致其愛,其愛國心遂為其自覺心所排而去爾。”
聽到這裏,江山不禁笑了。嘴角向下的苦笑。
“詰問叱責”並不能代替科學的分析,“寧複為人,何物狂徒”的怒罵,也無助於了解陳一枝為什麽竟然“敢為是論”。
十年前陳一枝在主辦《安徽俗話報》的時候,他滿懷愛國熱忱,向人民大聲疾唿,列強要“把我們幾千年祖宗相倚的好中國,當作切瓜一般,你一塊,我一塊,大家分分”,號召大家趕快“振作起來”,保家衛國,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現在時隔十年,他的思想好似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竟然發表了亡國“無所惜”的意見,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麽,難道陳一枝真的願意當亡國奴嗎?
十年前,初出茅廬的陳一枝,他的思想基調是救亡圖存,反帝愛國。
十年後,如果說陳一枝的憤激情緒是軟弱性的曲折的反映,必須指出他是以一種迷惘悲傷的情緒。
《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可謂瑕瑜互見。憤時疾世與悲愴迷惘的情緒,無條件地倡導資產階級民主和對它的美化,積極的基調與消極的結論,摻糅在一起。
《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使人們深切地感到陳一枝為追求民主而激烈跳動的脈搏。
這與現代網絡中那些日夜盼望美帝王師來“解放”中國生活在“專製”下的民眾,無限崇拜西方“民主”的“精英”是完全不一樣的。
陳一枝那是對自己的祖國愛知極處的憤怒!
會議散去。
在這個小酒館的會議,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多大注意,或者說,根本沒有引起注意。好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但是,就在這時,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起來了。
昏暗的燈光,激昂瘋狂的音樂,以及混雜著汗臭、體味、香水和酒氣的混濁空氣,共同構成了這間酒吧荒唐頹廢的主基調。酒吧裏的人很多,女人也很多,男人最多。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要麽醉生夢死,要麽奮起反抗!
在這個酒吧裏的人們醉生夢死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角落裏,即將發生一件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角落裏,陳一枝非常高興地招唿江山,歡迎江山這個新青年學會的新會員。
陳一枝自斟了滿滿一大杯酒,興奮得滿麵紅光,朗聲說道:“諸位!大家都認得,上次在這個酒吧裏見過,這位便是江山先生。請先幹了這一杯,賀先生加入我們!”
大家忙都起身舉杯道:“一枝先生請,江山先生請!”
陳一枝風風火火的性子,素來討厭馬屁精,所以喝酒便是喝酒,並沒有一人敢出來說兩句奉迎場麵的話。
江山一排看過去,陳一枝,李壽昌,章士釗,李次山,都是認識的人。隻是多了一個陌生麵孔,瘦長個兒,戴一副散光眼鏡,說一口南方官話,見麵時話不多,但很機警,當可以說一兩句俏皮話時,就不動聲色的渲染幾句,惹人高興,用不驚動人的眼光靜靜的飄過來,江山覺得這是個不簡單的人,他的目光中掩藏的東西他很熟悉,因為他也有,那就是野心。
江山真是很好奇,哪來這麽一個年輕人,能與陳,李二人如此親密,必定是曆史上一個不簡單的人物。方欲啟問,便聽李壽昌笑著介紹說道:“這是瞿恩,是以人文淵藪著稱於史冊的江蘇常州人。常州名門望族瞿家之千裏駒的便是。”
端起酒杯喝酒的江山一口酒噴了出來。瞿恩?我難道是在看《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枝先生天天放不下的心事就是江山先生能不能來。您現在可是轟動上海灘的聞人啊!今日我們可要叨光快活一番了!”瞿恩笑道,便吩咐侍應生道,“快快擺酒來!各種吃的,都擺上來!”
“稱不上聞人。都還沒有上過頭條呢。”江山謙遜的笑笑,他瞧著瞿恩越發驚異得肯定。
會議開始。
首先,秘書瞿恩宣讀了前次會議的記錄,大家對秘書瞿恩的工作投了信任票。
接著法律顧問兼會計李次山作了賬戶報告,現這個組織的手頭上隻有7塊袁大頭加50個銅板。大家也對李次山也投了信任票。
這些也都由瞿恩記入了會議記錄中。
接著,第一主席讀了給孫中山和東京的革命黨人的來信的答複,人人都表示同意,接著是就收到的來信進行了冗長的討論,最後作了一個報告。
江山聽到一千隻蒼蠅圍著他嗡嗡作響。
“討厭啊,討厭!這是最糟糕不過的俱樂部生活!和大學時代的非體育類社團有什麽區別?難道我要參加這個組織嗎?”
這比江山想象的還糟。這樣的生活過上個三天,他怕自己會像孫悟空麵對唐三藏一樣發瘋。
但是坐在這間燈光昏暗的後室裏的這些人身上卻有什麽東西吸引住他:那就是“渴望組織一個不僅僅是通常意義的政黨的新的運動,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麵臨的迫切問題,探求改造中國社會的各種新方案。他們在反複進行分析、實驗、比較和推求。他們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以堅定的信念為中國人民指明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
江山在昏昏沉沉的接近夢遊的時候,沉悶的會議總算結束了。
李次山很討厭酒吧荒唐頹廢的主基調,心裏一陣煩躁,道:“國家如此,他們卻還能夜夜笙歌。”
陳一枝苦笑一聲,道:“隻怕都是悲觀厭世的可憐人兒。”
江山見陳一枝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如是沉浸在不堪迴首的往事裏。
“先生有心事?”江山好奇的問道。
“哪裏,沒什麽。”陳一枝毫不遲疑地答道。
江山那裏會相信,便不禁放下了酒杯。
陳一枝見到江山的詫異,忙又道:“其實,我對他們這種悲觀厭世是身有同感。壽昌兄應該是很清楚的。”
這幾句話說得聲音很重,滿座都是一驚。
好像有大八卦哦!
江山頓時來精神,麵現肅然之色。
李壽昌卻似滿不在乎地獨自把酌而飲。
陳一枝繼續說道:“
兩年前,我在《甲寅雜誌》發表了《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
“這篇文章約4000字,結構嚴謹,文筆洗練,觀點鮮明。發表之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章士釗插話,還一陣搖頭晃腦的用文言讚道:“讀者大病,愚獲詰問叱責之書,累十餘通,以為不知愛國,寧複為人,何物狂徒,敢為是論。”
陳一枝聽至此,由不得長歎一聲道:“當時大釗君看到文章後,便寫了《厭世心與自覺心》一文,批評我悲觀厭世的論調。”
李壽昌見陳一枝傷神,忙勸慰道:“我有一位朋友初讀獨秀君的文章時,認為傷感過甚,等過了一段時間,這位朋友看到許多專製殘民的事實以後,又說:曩讀獨秀君之論,曾不敢謂然,今而悟其言之可味,而不禁以其自覺心自覺也。”
李壽昌繼續道:“世人於一枝君之文,讚可與否,似皆誤解,而人心所蒙之影響,亦且甚巨。蓋文中厭世之辭嫌其太多,自覺之義嫌其太少。致使我的朋友欲尋自覺之關頭,輒為厭世之雲霧所迷,此際最為可怖…………”
李壽昌對陳一枝的批評是相當委
婉而溫和的。
“不不不!”不等他說完,陳一枝忙止住道,“我那一篇文章論證愛國心與自覺心,最後得出如此的結論:亡國無所惜,亡國為奴,何事可怖,中國人在殖民主義者統治下當亡國奴,也比在當時中國做一個國民好,這顯然是傷害了民族感情,理應受到詰問叱責。”
江山真是好奇的不得了,問道:“一枝先生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說了些什麽呢?”
這是當年的大事件,很長一段時間都牢牢的占據各大新聞版麵的頭條新聞。江山竟然不知道?
江山總是很多方麵讓人震驚,但是卻對這種常識一無所知。
瞿恩為江山做了解釋。
陳獨秀在當年的這篇文章裏,首先指出“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亦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
然後,他分別對愛國心和自覺心作了闡述,並指出中國人與歐美人對待國家的兩種不同的認識和態度。中國人把國家看作“與社稷齊觀”,愛國與“忠君同義”。而人民不過是那些締造大業、得天下者的“犧牲”品而已,並“無絲毫自由權利與幸福”。歐美人看待國家與中國人不同。他們把國家看作“為國人共謀安寧幸福之團體”。人民之所以要建立國家,“其目的在保障權利,共謀幸福”,這才是立國的精神。所謂“愛國者何?愛其為保障吾人權利謀益吾人幸福之團體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麽“愛之也愈殷,其愚也愈深,”“愛國適以誤國。”
所謂自覺心,除了懂得立國的目的,還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在當前世界政局中所處的“情勢”。“不知國家的目的而愛之者”,如現在世界大戰中的德國人、日本人,他們的愛國心“乃為侵犯他人之自由而戰者也”,這不是愛國主義,而是帝國主義,侵略主義。“不知國家之情勢而愛之者”,如朝鮮人、中國人等“皆是也”。現在中國麵臨著被列強瓜分的危險,而中國本身卻法日廢、吏日貪、兵日亂、匪日眾、財日竭、民日偷、群日潰,“政紀至此,夫複何言。”即使換一批官吏上台執政,“取而代之者,亦非有救民水火之誠,則以利祿毀人如故也”,依然是敵視異己,耀兵殘民,漠視法治,紊亂財政,奮私無已,“殆更有甚焉。”總之,“中國之為國,外無以禦侮,內無以保民,不獨無以保民,且適以殘民,朝野同科,人民絕望。”
陳獨秀對政府及其官吏進行了一番鞭撻之後,又進而論證“今吾國之患,非獨在政府”,更為嚴重的是“民無建國之力”。
“蓋保民之國家,愛之宜也;殘民之國家,愛之也何居。”有人說:“惡國家勝於無國家。”陳獨秀卻認為“殘民之禍,惡國家甚於無國家。失國之民誠苦矣,然其托庇於法治國主權之下,權利雖不與主人等,視彼亂國之孑遺,尚若天上焉。”謂予不信,試看中國的大地上,“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寧自由。”
因此,一旦“海外之師至,吾民必且有垂涕而迎之者矣!”
“亡國為奴,何事可怖。”這並非是沒有愛國心,而實在是國家“不能保民而致其愛,其愛國心遂為其自覺心所排而去爾。”
聽到這裏,江山不禁笑了。嘴角向下的苦笑。
“詰問叱責”並不能代替科學的分析,“寧複為人,何物狂徒”的怒罵,也無助於了解陳一枝為什麽竟然“敢為是論”。
十年前陳一枝在主辦《安徽俗話報》的時候,他滿懷愛國熱忱,向人民大聲疾唿,列強要“把我們幾千年祖宗相倚的好中國,當作切瓜一般,你一塊,我一塊,大家分分”,號召大家趕快“振作起來”,保家衛國,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現在時隔十年,他的思想好似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竟然發表了亡國“無所惜”的意見,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麽,難道陳一枝真的願意當亡國奴嗎?
十年前,初出茅廬的陳一枝,他的思想基調是救亡圖存,反帝愛國。
十年後,如果說陳一枝的憤激情緒是軟弱性的曲折的反映,必須指出他是以一種迷惘悲傷的情緒。
《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可謂瑕瑜互見。憤時疾世與悲愴迷惘的情緒,無條件地倡導資產階級民主和對它的美化,積極的基調與消極的結論,摻糅在一起。
《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使人們深切地感到陳一枝為追求民主而激烈跳動的脈搏。
這與現代網絡中那些日夜盼望美帝王師來“解放”中國生活在“專製”下的民眾,無限崇拜西方“民主”的“精英”是完全不一樣的。
陳一枝那是對自己的祖國愛知極處的憤怒!
會議散去。
在這個小酒館的會議,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多大注意,或者說,根本沒有引起注意。好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但是,就在這時,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