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甫元登基為帝,北朝便開始了休養生息政策,而且默許和南朝通商,所以南北朝的邊境慢慢地就有不少商人開始做生意。
這是長寧三月時候便對慕昭提出的策略,不過慕昭向皇帝提了這個建議之後,皇帝最初並沒有答應,覺得默許北朝商人和南朝通商,可能會對邊境線的防禦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在慕昭前往南邊督查了一個多月之後,也就是在六月,慕昭又給皇帝寫了密奏,皇帝就答應了這件事。
北朝默許北朝商人和南朝做生意,隻要有利可圖,很多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走私和南朝通商,在現在北朝默許的情況下,南邊邊境線上的貿易就更加繁榮起來。
這隻是短短三個月時間,就讓南北朝在淮河兩岸的城市出現了勃勃生機。
北朝默許通商,到時候南朝為了利益也會默許,而且南朝會認為北朝有意和南朝交好,到時候南朝劉昶更會放鬆警惕,他會主動向北朝提出和平條約,在這種情況下,他便會開始收拾國內小政權的亂局了。
這便是北朝出擊的大好之後。
通商的好處,當然還有促進流通和增加北朝不少南朝才有的必需品的功用,而且,北朝在這時候,還可以借機派不少間諜進入南朝。
長寧在左思右想之後,再一次進了宮去。
她並不好直接向皇帝提出要參見皇帝的要求,於是就借著看望丁妃的名義進了宮。
丁妃住在景福殿中,這是一座大的宮殿,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對丁妃是很看重的。
長寧肚子裏的孩子已經有八個多月大了,即使穿著抹胸襦裙,又穿了厚的大袖衫,肚子也比較明顯了。
丁妃接到她,便不讚同地說:“你要見我,便讓人來說一聲,我去秦王府裏看你便罷了,做什麽大著這般肚子進宮來。”
長寧笑著說:“太醫的意思,是多走走也好,這樣有利於生產。”
丁妃笑罵道:“你呀,總有那麽多理由。”
丁妃出身卑賤,長寧出身於皇家,且是大周嫡出公主,身份尊貴,即使之後做過亡國之君蕭祐的皇後,現在這是二嫁,但她畢竟入主過坤寧殿,丁妃即使是皇妃,最初在長寧麵前也有不少卑怯之意,但長寧卻是真心同她相交,可說是和她無話不談,還向她討教了不少養女兒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丁妃自然是傾心和她親近了,其中甚至帶著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一種卑謙的奉承,投桃報李的欣喜。
在梢間的榻上坐下之後,長寧才對丁妃說:“母妃,今兒進宮來,兒媳實是有事相求。”
丁妃倒不知長寧能有什麽事會求到自己麵前來,因為皇帝陛下就很節儉,宮中隻有少少的幾個年紀大了的妃子,伺候的宮人,整個宮中隻有兩三百人,就如這景福宮,隻是次了坤寧殿一等的宮殿,但在這裏麵伺候的,包括灑掃的奴仆,一共也隻有十幾人,其他用度也是非常節儉的,甚至不如京中富戶家裏奢華,丁妃自己也沒有娘家,和宮外幾乎沒有什麽關係,也沒有什麽能力,她實在不知自己哪裏可以幫上長寧,不由說:“是遇到什麽事了?”
長寧眼露了憂心悲傷,拉著丁妃的手說:“秦王殿下他離京了五個月,八月的時候,他尚有讓人送信迴來報平安,但入九月後,就再無音信了,我實在擔心,這幾日吃不好睡不好,所以我想見一見皇上,不知道他那裏有沒有夫君送迴的密奏,讓我得知他還好,我就安心了。”
丁妃聽她這麽一說,也很可憐她,一直拍撫她的手,說:“我不知秦王竟然這麽久沒了音信,你先莫要著急,我這就去垂拱殿裏見見陛下,問一問他。”
丁妃從十幾歲就跟著皇帝,現在已經近五十歲了,在皇甫元征戰沙場的時候,有時候她都伺候在身邊,其實和皇甫元是有很深感情的,而且長寧見皇甫元為人爽朗,即使頗有心機,但也不會是不念舊情的人。
所以長寧非常肯定住在垂拱殿後殿不入後宮的他,其實還是會受後宮中這些跟隨了他幾十年的老妾的影響。
也許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一些小的事,還是能夠辦到的。
丁妃說完就起身要去垂拱,長寧也趕緊起身,說天氣已經冷了,讓她多加了一件衣裳再去。
丁妃其實是很想報答長寧和她親近的恩情的,所以這麽點事,她怎麽會不全力去辦。
☆、第104章
第四十三章
皇甫元才剛早朝散朝,又在後殿書房裏和臣子談事情,皇甫元是沒有多大正事,也願意招了相好的臣子麵談閑話的人,他認為這樣可以促進關係,和讓他更了解臣子。他的前幾十年做將領時,他就有這個習慣了,這為他積累了不少忠心耿耿的屬下。
所以丁妃在殿外等了一會兒,裏麵的臣子出來了,她才得以求見皇帝。
皇帝起身親自挽了她的手讓她去坐下,丁妃要行禮,他也爽快地說:“你都跟了朕幾十年了,就不要多那些虛禮了。”
丁妃說:“這如何使得。”
皇甫元則說:“你來求見,是何事?”
丁妃並不是個多事的人,這還是第一次來求見。
丁妃便把長寧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來求她的事說了,又說:“要是不讓她知道秦王的平安,妾身看她那般憂心,是會影響胎兒和之後生產的。是以才著急地來找了皇上。”
皇甫元想了想後便說:“朕便親去同她說吧。”
長寧坐在景福宮中,過了好一陣後,就聽到外麵有跪拜的聲音:“皇上萬福!”
長寧一愣,趕緊起了身來,皇甫元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依然精神矍鑠,步伐矯健,他已經走到了堂屋中來。
長寧趕緊出來要跪拜行禮:“兒媳拜見皇上!”
皇甫元很隨性,讓丁氏趕緊將長寧扶起來了,說:“你身子沉重,就不要行跪拜大禮了。”
長寧便又謝恩。
皇甫元在主位上坐下,看向長寧。
公公和兒媳之間的醜事毀過好幾個皇帝的名聲,皇甫元又不是好色之徒,而且也愛惜自己的名聲,不會做出私自召見兒媳這種事。
再者,長寧是前齊皇帝蕭祐的皇後,一直有傾城美名,她隻要多和誰接觸,就容易招致流言,所以這個兒媳,就更不能見了。
皇甫元隻見過長寧一次,便是去年慕昭帶她入宮見他請求賜婚,但就是那一次,便讓慕昭和皇甫漢打了一架。
所以在皇甫元的心裏,長寧是有一點紅顏禍水的意味的。
不過以皇甫元那心懷天下的雄心,倒不至於因為長寧長得漂亮,就覺得兒子彈壓不住她。
上一次見到,皇甫元的確覺得長寧公主乃是難得一見的美人,這一次,長寧身懷八月大的身孕,但她隻是肚子大了起來,身體其他地方並沒有長,依然漂亮,皇甫元不由感歎,老五有福氣。
長寧黑幽幽的眸子裏如蘊著春水,清澈但是又幽深,似乎一直飽含深情,頗有勾魂奪魄的意味。
皇甫元也不敢一直直視她的眼睛,讓她趕緊坐下了。
長寧坐在下手椅子上,微微垂下了頭,說道:“兒媳實在擔心夫君,是以隻能來懇求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皇甫元讓丁氏帶著伺候的宮人都出去了,房間裏隻剩下了兩人,從這廳堂裏看出去,深秋的陽光照在青磚地上,熠熠反光。
皇甫元瞥了低頭恭敬狀的長寧一眼,說:“你無需擔心,奚兒他去了南朝西都,說是下月便會迴來。此事乃是機密,朕不能告知丁氏,便前來告知你。”
長寧驚訝地抬起頭來,看向皇甫元:“夫君他這樣以身犯險,要是讓人知道他是秦王,劉昶心思深沉,知道夫君他的能力,定然不會留他,寧願費盡心思也要殺了他,事後還會裝著不知此事。到時候,皇上,您又如何追究。”
皇甫元眼睛稍稍睜大了,大約是被長寧這般提醒,也有了這種擔心。
皇甫元說:“朕本並未給他這種密令,是他擅自做主,朕再派人前去……”
長寧說:“皇上,現在我們隻能相信他了,若是再派人前去,說不得更容易走漏風聲,夫君他突然便迴去西都,可見他是不想讓朝中其他人知道他的行蹤。”
皇甫元聽後,就用稍許威嚴的神情看向了她,長寧馬上意識到自己剛才僭越了,隻得做出憂心忡忡的模樣,說:“皇上,兒媳僭越了,皇上自有辦法。”
皇甫元歎了口氣,道:“你的確提醒了朕。”
皇甫元之後沒有多說,便起身走了,長寧趕緊起身恭送,他走到大門口又迴頭看了長寧一眼,長寧身體沉重,但麵如皎月,微微蹙著眉頭,宛若雨後的空穀幽蘭,惹人憐愛,他在心裏歎息一聲,他知道長寧的厲害之處,便也會想要是以後老五即位,長寧是否會把持朝政,不過想到大周已經亡國,顧氏皇族幾乎被屠殺殆盡,長寧已經沒有娘家,應該沒有後戚亂政之虞。
皇帝走後,長寧便向丁妃道了謝,之後留在宮中用過午膳,才迴王府去了。
十月初,朝中就有大臣提出希望皇帝冊立太子以鞏固國本。
皇帝知道這是老三的意思,不過他現在沒有冊立的意思,因為冊立了太子也不一定能夠鞏固國本。
西梁的太子便被其弟所殺,大周的小太子沒能坐上皇位就被劉昶所殺,而現在大雍要是立了太子,必然會起風波。
他希望立老五為太子,其一,他覺得自己對不住慕昭和慕昭的生母,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慕昭曾在慕家長大,又娶了大周公主,到時候他在大周時的身份放出,大雍攻下南朝,一統天下後,便有利於南朝和北朝的融合。
南朝和北朝分開已經有四五十年之久,兩地各有豪強,想要讓南北融合,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三,自是因為慕昭是皇甫元心中最優秀的兒子,慕昭在大周時,手下隻有幾千兵馬時就能以少勝多,讓蕭祐的企圖不能實現,而在謀殺蕭祐謀奪北朝這一過程中,他又表現了無與倫比的機智勇猛,幾乎是算無遺策,這讓皇甫元十分愛惜他的這些才能,除此,他還能夠做到不驕不躁,看人又準,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皇位繼承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皇甫元自己不願意承認,那就是慕昭的妻子長寧公主,皇甫元不可否認她是位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美人,他願意成全她的皇後之位。
她曾為蕭祐的皇後,嫁給慕昭之後卻隻能做王妃,實在委屈。
這種願意成人之美的想法包含了一些不可言說的東西,皇甫元自己都不願意承認。
皇甫元想老五繼承他的皇帝位,若是現在就宣布他為太子,其他幾個兒子自然都會不滿,都會前來對付他,而慕昭現在在北朝的根基,根本沒有老三深,所以皇甫元不會想要他成為眾矢之的。
這些是為私情,從國家著想,此時立了太子,也沒有多大好處,現在還沒有拿下南朝和西梁,立了太子,其他皇子如何會賣力打仗,所以無論如何,皇甫元都不會理會大臣的這個提議。
秦王府裏的幕僚裏有一位叫唐燕,長寧不知此人是慕昭從哪裏找來的,不過聽他說話,便知他曾經在西都待過,他雖然是說北方官話,但仔細辨別,可以聽出他話音裏的西都口音。
在這日下午,他便要求求見王妃。
長寧想了想之後,在前院書房裏隔著屏風召見了他,唐燕行禮後便說:“王爺現在在外不在京中,且有一陣子沒有音信,現在朝中便有大臣向皇上覲見,希望皇上冊立太子,在下認為,這是齊王想趁現在逼皇上冊立他為太子。在下擔心王爺沒有對策,太子之位便會成為齊王的囊中物了。”
唐燕知道秦王很聽長寧公主的一些建議,而且長寧公主的睿智,在南朝的人更清楚,所以他得知了這件事,就想找長寧商議。
長寧聽後卻並沒有任何著急的意思,反而不緊不慢地說道:“唐先生不必為此事焦急。皇上定然不會在最近冊立太子。”
唐燕道:“為何?”
長寧說:“現今幾位王爺手裏都有不少兵馬,若是此時冊立了太子,恐怕內部就會鬥起來了,還如何去攻下南朝和西梁。皇上是睿智之人,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我猜,不過幾日,皇上就會說此事不便近來提,等等再說。”
唐燕想了想,又問:“不知王爺可有消息傳迴?”
長寧說:“先生難道連這點沉穩心思也沒有嗎。不信任自己的主君,如何能成事。”
唐燕便有些羞愧,起身告退了。
長寧迴後院的時候,突然覺得腿軟,差點摔了,如意趕緊將她扶住,說道:“殿下何必去見那位唐先生,您現在已經是要臨盆之身。”
長寧對她苦笑了一下,說:“我肚子有些痛,恐怕的確是要生了。”
即使之前已經非常順利地生過了一個孩子,但長寧於此事上依然是恐慌不安的。
如意聽她這般說,嚇了一大跳,趕緊讓身後的宮女們一起扶長寧去產房,又讓人去請葛太醫和產婆前來,因為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此時倒不是特別忙亂。
長寧躺在床上,握著秋娘的手,她就著窗外的陽光,看到秋娘的眼尾已經有了深重的皺紋,子櫻在外麵哭鬧,叫著要“娘親”,但是很快沒有了聲音,應該是被乳母抱走了。
秋娘低頭輕輕撫摸長寧的額頭,說:“殿下,您別擔心,您之前生過子櫻小郡主,第一胎便很順利,這第二胎,更不會有問題。”
長寧聲音發啞,說:“姑姑,昭郎不在,我害怕。”
秋娘隻得緊緊握著她的手,說:“王爺很快就會迴來了。”
☆、第105章
第四十四章
宮裏很快得知秦王妃要分娩的消息,丁妃親自出宮來秦王府探望。
長寧大約是身體好,且身體適合生育,上午發動,傍晚時分便順利生了一位小皇孫。
整個秦王府皆大歡喜,丁妃娘娘甚至進了產房來,長寧還勉強能撐住沒有睡過去,她拉著她的手連連說了三四個“好”字。
這是長寧三月時候便對慕昭提出的策略,不過慕昭向皇帝提了這個建議之後,皇帝最初並沒有答應,覺得默許北朝商人和南朝通商,可能會對邊境線的防禦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在慕昭前往南邊督查了一個多月之後,也就是在六月,慕昭又給皇帝寫了密奏,皇帝就答應了這件事。
北朝默許北朝商人和南朝做生意,隻要有利可圖,很多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走私和南朝通商,在現在北朝默許的情況下,南邊邊境線上的貿易就更加繁榮起來。
這隻是短短三個月時間,就讓南北朝在淮河兩岸的城市出現了勃勃生機。
北朝默許通商,到時候南朝為了利益也會默許,而且南朝會認為北朝有意和南朝交好,到時候南朝劉昶更會放鬆警惕,他會主動向北朝提出和平條約,在這種情況下,他便會開始收拾國內小政權的亂局了。
這便是北朝出擊的大好之後。
通商的好處,當然還有促進流通和增加北朝不少南朝才有的必需品的功用,而且,北朝在這時候,還可以借機派不少間諜進入南朝。
長寧在左思右想之後,再一次進了宮去。
她並不好直接向皇帝提出要參見皇帝的要求,於是就借著看望丁妃的名義進了宮。
丁妃住在景福殿中,這是一座大的宮殿,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對丁妃是很看重的。
長寧肚子裏的孩子已經有八個多月大了,即使穿著抹胸襦裙,又穿了厚的大袖衫,肚子也比較明顯了。
丁妃接到她,便不讚同地說:“你要見我,便讓人來說一聲,我去秦王府裏看你便罷了,做什麽大著這般肚子進宮來。”
長寧笑著說:“太醫的意思,是多走走也好,這樣有利於生產。”
丁妃笑罵道:“你呀,總有那麽多理由。”
丁妃出身卑賤,長寧出身於皇家,且是大周嫡出公主,身份尊貴,即使之後做過亡國之君蕭祐的皇後,現在這是二嫁,但她畢竟入主過坤寧殿,丁妃即使是皇妃,最初在長寧麵前也有不少卑怯之意,但長寧卻是真心同她相交,可說是和她無話不談,還向她討教了不少養女兒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丁妃自然是傾心和她親近了,其中甚至帶著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一種卑謙的奉承,投桃報李的欣喜。
在梢間的榻上坐下之後,長寧才對丁妃說:“母妃,今兒進宮來,兒媳實是有事相求。”
丁妃倒不知長寧能有什麽事會求到自己麵前來,因為皇帝陛下就很節儉,宮中隻有少少的幾個年紀大了的妃子,伺候的宮人,整個宮中隻有兩三百人,就如這景福宮,隻是次了坤寧殿一等的宮殿,但在這裏麵伺候的,包括灑掃的奴仆,一共也隻有十幾人,其他用度也是非常節儉的,甚至不如京中富戶家裏奢華,丁妃自己也沒有娘家,和宮外幾乎沒有什麽關係,也沒有什麽能力,她實在不知自己哪裏可以幫上長寧,不由說:“是遇到什麽事了?”
長寧眼露了憂心悲傷,拉著丁妃的手說:“秦王殿下他離京了五個月,八月的時候,他尚有讓人送信迴來報平安,但入九月後,就再無音信了,我實在擔心,這幾日吃不好睡不好,所以我想見一見皇上,不知道他那裏有沒有夫君送迴的密奏,讓我得知他還好,我就安心了。”
丁妃聽她這麽一說,也很可憐她,一直拍撫她的手,說:“我不知秦王竟然這麽久沒了音信,你先莫要著急,我這就去垂拱殿裏見見陛下,問一問他。”
丁妃從十幾歲就跟著皇帝,現在已經近五十歲了,在皇甫元征戰沙場的時候,有時候她都伺候在身邊,其實和皇甫元是有很深感情的,而且長寧見皇甫元為人爽朗,即使頗有心機,但也不會是不念舊情的人。
所以長寧非常肯定住在垂拱殿後殿不入後宮的他,其實還是會受後宮中這些跟隨了他幾十年的老妾的影響。
也許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一些小的事,還是能夠辦到的。
丁妃說完就起身要去垂拱,長寧也趕緊起身,說天氣已經冷了,讓她多加了一件衣裳再去。
丁妃其實是很想報答長寧和她親近的恩情的,所以這麽點事,她怎麽會不全力去辦。
☆、第104章
第四十三章
皇甫元才剛早朝散朝,又在後殿書房裏和臣子談事情,皇甫元是沒有多大正事,也願意招了相好的臣子麵談閑話的人,他認為這樣可以促進關係,和讓他更了解臣子。他的前幾十年做將領時,他就有這個習慣了,這為他積累了不少忠心耿耿的屬下。
所以丁妃在殿外等了一會兒,裏麵的臣子出來了,她才得以求見皇帝。
皇帝起身親自挽了她的手讓她去坐下,丁妃要行禮,他也爽快地說:“你都跟了朕幾十年了,就不要多那些虛禮了。”
丁妃說:“這如何使得。”
皇甫元則說:“你來求見,是何事?”
丁妃並不是個多事的人,這還是第一次來求見。
丁妃便把長寧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來求她的事說了,又說:“要是不讓她知道秦王的平安,妾身看她那般憂心,是會影響胎兒和之後生產的。是以才著急地來找了皇上。”
皇甫元想了想後便說:“朕便親去同她說吧。”
長寧坐在景福宮中,過了好一陣後,就聽到外麵有跪拜的聲音:“皇上萬福!”
長寧一愣,趕緊起了身來,皇甫元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依然精神矍鑠,步伐矯健,他已經走到了堂屋中來。
長寧趕緊出來要跪拜行禮:“兒媳拜見皇上!”
皇甫元很隨性,讓丁氏趕緊將長寧扶起來了,說:“你身子沉重,就不要行跪拜大禮了。”
長寧便又謝恩。
皇甫元在主位上坐下,看向長寧。
公公和兒媳之間的醜事毀過好幾個皇帝的名聲,皇甫元又不是好色之徒,而且也愛惜自己的名聲,不會做出私自召見兒媳這種事。
再者,長寧是前齊皇帝蕭祐的皇後,一直有傾城美名,她隻要多和誰接觸,就容易招致流言,所以這個兒媳,就更不能見了。
皇甫元隻見過長寧一次,便是去年慕昭帶她入宮見他請求賜婚,但就是那一次,便讓慕昭和皇甫漢打了一架。
所以在皇甫元的心裏,長寧是有一點紅顏禍水的意味的。
不過以皇甫元那心懷天下的雄心,倒不至於因為長寧長得漂亮,就覺得兒子彈壓不住她。
上一次見到,皇甫元的確覺得長寧公主乃是難得一見的美人,這一次,長寧身懷八月大的身孕,但她隻是肚子大了起來,身體其他地方並沒有長,依然漂亮,皇甫元不由感歎,老五有福氣。
長寧黑幽幽的眸子裏如蘊著春水,清澈但是又幽深,似乎一直飽含深情,頗有勾魂奪魄的意味。
皇甫元也不敢一直直視她的眼睛,讓她趕緊坐下了。
長寧坐在下手椅子上,微微垂下了頭,說道:“兒媳實在擔心夫君,是以隻能來懇求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皇甫元讓丁氏帶著伺候的宮人都出去了,房間裏隻剩下了兩人,從這廳堂裏看出去,深秋的陽光照在青磚地上,熠熠反光。
皇甫元瞥了低頭恭敬狀的長寧一眼,說:“你無需擔心,奚兒他去了南朝西都,說是下月便會迴來。此事乃是機密,朕不能告知丁氏,便前來告知你。”
長寧驚訝地抬起頭來,看向皇甫元:“夫君他這樣以身犯險,要是讓人知道他是秦王,劉昶心思深沉,知道夫君他的能力,定然不會留他,寧願費盡心思也要殺了他,事後還會裝著不知此事。到時候,皇上,您又如何追究。”
皇甫元眼睛稍稍睜大了,大約是被長寧這般提醒,也有了這種擔心。
皇甫元說:“朕本並未給他這種密令,是他擅自做主,朕再派人前去……”
長寧說:“皇上,現在我們隻能相信他了,若是再派人前去,說不得更容易走漏風聲,夫君他突然便迴去西都,可見他是不想讓朝中其他人知道他的行蹤。”
皇甫元聽後,就用稍許威嚴的神情看向了她,長寧馬上意識到自己剛才僭越了,隻得做出憂心忡忡的模樣,說:“皇上,兒媳僭越了,皇上自有辦法。”
皇甫元歎了口氣,道:“你的確提醒了朕。”
皇甫元之後沒有多說,便起身走了,長寧趕緊起身恭送,他走到大門口又迴頭看了長寧一眼,長寧身體沉重,但麵如皎月,微微蹙著眉頭,宛若雨後的空穀幽蘭,惹人憐愛,他在心裏歎息一聲,他知道長寧的厲害之處,便也會想要是以後老五即位,長寧是否會把持朝政,不過想到大周已經亡國,顧氏皇族幾乎被屠殺殆盡,長寧已經沒有娘家,應該沒有後戚亂政之虞。
皇帝走後,長寧便向丁妃道了謝,之後留在宮中用過午膳,才迴王府去了。
十月初,朝中就有大臣提出希望皇帝冊立太子以鞏固國本。
皇帝知道這是老三的意思,不過他現在沒有冊立的意思,因為冊立了太子也不一定能夠鞏固國本。
西梁的太子便被其弟所殺,大周的小太子沒能坐上皇位就被劉昶所殺,而現在大雍要是立了太子,必然會起風波。
他希望立老五為太子,其一,他覺得自己對不住慕昭和慕昭的生母,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慕昭曾在慕家長大,又娶了大周公主,到時候他在大周時的身份放出,大雍攻下南朝,一統天下後,便有利於南朝和北朝的融合。
南朝和北朝分開已經有四五十年之久,兩地各有豪強,想要讓南北融合,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三,自是因為慕昭是皇甫元心中最優秀的兒子,慕昭在大周時,手下隻有幾千兵馬時就能以少勝多,讓蕭祐的企圖不能實現,而在謀殺蕭祐謀奪北朝這一過程中,他又表現了無與倫比的機智勇猛,幾乎是算無遺策,這讓皇甫元十分愛惜他的這些才能,除此,他還能夠做到不驕不躁,看人又準,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皇位繼承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皇甫元自己不願意承認,那就是慕昭的妻子長寧公主,皇甫元不可否認她是位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美人,他願意成全她的皇後之位。
她曾為蕭祐的皇後,嫁給慕昭之後卻隻能做王妃,實在委屈。
這種願意成人之美的想法包含了一些不可言說的東西,皇甫元自己都不願意承認。
皇甫元想老五繼承他的皇帝位,若是現在就宣布他為太子,其他幾個兒子自然都會不滿,都會前來對付他,而慕昭現在在北朝的根基,根本沒有老三深,所以皇甫元不會想要他成為眾矢之的。
這些是為私情,從國家著想,此時立了太子,也沒有多大好處,現在還沒有拿下南朝和西梁,立了太子,其他皇子如何會賣力打仗,所以無論如何,皇甫元都不會理會大臣的這個提議。
秦王府裏的幕僚裏有一位叫唐燕,長寧不知此人是慕昭從哪裏找來的,不過聽他說話,便知他曾經在西都待過,他雖然是說北方官話,但仔細辨別,可以聽出他話音裏的西都口音。
在這日下午,他便要求求見王妃。
長寧想了想之後,在前院書房裏隔著屏風召見了他,唐燕行禮後便說:“王爺現在在外不在京中,且有一陣子沒有音信,現在朝中便有大臣向皇上覲見,希望皇上冊立太子,在下認為,這是齊王想趁現在逼皇上冊立他為太子。在下擔心王爺沒有對策,太子之位便會成為齊王的囊中物了。”
唐燕知道秦王很聽長寧公主的一些建議,而且長寧公主的睿智,在南朝的人更清楚,所以他得知了這件事,就想找長寧商議。
長寧聽後卻並沒有任何著急的意思,反而不緊不慢地說道:“唐先生不必為此事焦急。皇上定然不會在最近冊立太子。”
唐燕道:“為何?”
長寧說:“現今幾位王爺手裏都有不少兵馬,若是此時冊立了太子,恐怕內部就會鬥起來了,還如何去攻下南朝和西梁。皇上是睿智之人,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我猜,不過幾日,皇上就會說此事不便近來提,等等再說。”
唐燕想了想,又問:“不知王爺可有消息傳迴?”
長寧說:“先生難道連這點沉穩心思也沒有嗎。不信任自己的主君,如何能成事。”
唐燕便有些羞愧,起身告退了。
長寧迴後院的時候,突然覺得腿軟,差點摔了,如意趕緊將她扶住,說道:“殿下何必去見那位唐先生,您現在已經是要臨盆之身。”
長寧對她苦笑了一下,說:“我肚子有些痛,恐怕的確是要生了。”
即使之前已經非常順利地生過了一個孩子,但長寧於此事上依然是恐慌不安的。
如意聽她這般說,嚇了一大跳,趕緊讓身後的宮女們一起扶長寧去產房,又讓人去請葛太醫和產婆前來,因為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此時倒不是特別忙亂。
長寧躺在床上,握著秋娘的手,她就著窗外的陽光,看到秋娘的眼尾已經有了深重的皺紋,子櫻在外麵哭鬧,叫著要“娘親”,但是很快沒有了聲音,應該是被乳母抱走了。
秋娘低頭輕輕撫摸長寧的額頭,說:“殿下,您別擔心,您之前生過子櫻小郡主,第一胎便很順利,這第二胎,更不會有問題。”
長寧聲音發啞,說:“姑姑,昭郎不在,我害怕。”
秋娘隻得緊緊握著她的手,說:“王爺很快就會迴來了。”
☆、第105章
第四十四章
宮裏很快得知秦王妃要分娩的消息,丁妃親自出宮來秦王府探望。
長寧大約是身體好,且身體適合生育,上午發動,傍晚時分便順利生了一位小皇孫。
整個秦王府皆大歡喜,丁妃娘娘甚至進了產房來,長寧還勉強能撐住沒有睡過去,她拉著她的手連連說了三四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