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一覺睡到了夜燈點上才醒,醒來時尚覺得迷糊,啞著聲音喚道:“汪正!”


    汪正乃是他的貼身大太監,崇政殿總管太監,此時正在外麵明間裏守著等皇帝醒來。


    因為隔了一間房,皇帝的聲音又小,汪正哪裏聽得到,隻長寧聽到了,就進了稍間裏來。


    因皇帝在睡覺,稍間裏的燈沒有點亮,長寧就著窗外的宮燈微光行禮道:“哥哥,您醒了?”


    皇帝聽到她的聲音,又就著微光看到她窈窕的身影,才想起來自己是在慈元宮裏睡著了。


    他坐起身來,伸手扶了扶額,道:“朕醒了。”


    於是這間房裏隨即就忙碌了起來。


    宮人們進進出出,點宮燈,加暖爐中的炭,換熏香球,端來皇帝洗漱用的一應用品,又捧進來皇帝要換的衣裳……


    長寧這時候已經不便在房裏,便出去了,在次間裏請示道:“哥哥,我讓備下了晚膳,您留下來陪妹妹一起用膳吧。”


    皇帝應了一聲:“嗯,好。”


    皇帝換了一身常服,一切都又收拾好了,便和長寧一起在次間裏用膳。


    皇帝睡著的這一陣子,長寧已經將慕昭的事情左思右想了,慕昭作為皇甫家皇甫老將軍的幺子,又是在外多年,皇甫老將軍既然派人多次和慕昭接洽,顯然是很看重慕昭的,要是慕昭迴到皇甫家,定然會受到皇甫老將軍的重視。


    作為北齊第一的武將世家,連蕭祐那麽自負的人,都不得不倚仗皇甫家,給皇甫家不斷加官進賞,而且也娶皇甫家的閨女做皇後,在這個皇後過世多年後都不再立後,他本就是個好色的人,卻做出這種姿態,很顯然是有意要這樣做給皇甫家看的。


    慕昭迴到皇甫家,一定可以接觸到北齊最上層的機密,要是有他做內應,而且從內部挑起北齊的君臣問題,那對大周來說,是極大的好事。


    隻是,這樣的話,慕昭可能就要背上罵名了。


    而且長寧也不想慕昭去北齊涉險。


    長寧有多次機會同皇帝說此事,但是卻沒有開口。


    那封密信,她在皇帝睡著時,也進裏間裏去,將信放入暖爐點燃燒掉了。


    長寧決定給慕昭寫信,勸他不要去做這種事。


    在另外的國家做奸細,可不是那麽好做的。


    而且要是皇甫家待慕昭非常好,慕昭即使不反水從此真的效勞北齊,那他幫了大周之後,一定也會對自己的父族產生內疚心理。


    長寧不想慕昭在以後痛苦。


    再說,慕昭現在迴北齊,最初定然也不能取得北齊的信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解決現在大周和北齊的問題。


    而以後的事,則完全可以用別的辦法徐徐圖之。


    例如,皇帝已經讓選出了數位姿色過人的水嫩美人,正在對她們進行培養,隻待用什麽辦法將她們送到北齊蕭祐身邊去。


    皇帝在晚膳後,繼續同長寧說話。


    是交代她一些事情,因為宮中事,皇帝是要皇後同公主共同決斷的,而且要公主多和太子接觸,以免皇後將太子養壞了。


    皇帝走後,長寧就挑燈在自己的臥室裏桌子上寫了給慕昭的迴信,裏麵用了暗語說自己知道慕昭的事了,但是看完信就燒掉了信紙,並言道讓慕昭不要做出離開的事,因為她不希望慕昭離開,諸如此類。


    即使有人偷看了這封信,估計也隻會當成是公主給慕小將軍的情信,不會多想。


    第二天,長寧就讓人將這封信送到了靜安大長公主府去,並讓當日就將信送往邊關。


    皇帝在十一月十六這一日離開了京城前往北邊邊境戰場,禦駕親征。


    長寧和皇後、太子一起送了皇帝出宮。


    前幾天下過雪,但這一天雪已經化了,天氣很冷。


    天上的圓月光輝湛湛,照得清冷的大地一片銀白。


    雖然送皇帝的人很多,但是除了腳步聲,卻沒有別的聲音,顯得肅穆安靜,皇帝要到太極殿前去坐皇輦,在後宮,他沒有坐宮轎。


    他要離開時,又對長寧和皇後吩咐了兩句,然後就轉身走了,後宮裏響起三唿萬歲的聲音。


    聲振寰宇,長寧跪在地上,心裏卻頗多感觸。


    前一年,她便是在眾人的送行聲裏同先皇帝一起離開的,但是隻有她迴來了。


    長寧不由有些心慌,再抬頭來看,皇帝已經不見了身影。


    之後,他們又聽到前朝響起的大臣們的三唿萬歲的聲音,甚至聽到侍衛們隨著皇帝一起出太極門的腳步聲,腳步聲整齊劃一,聲勢赫赫。


    長寧扶著皇後一起去皇後所在的景元宮,她已經不再為皇帝過多擔憂,因為她知道,這就是皇帝要走的路。


    皇帝帶了數十官員隨在身邊,所以朝中大事,都要送往前線皇帝下決斷,當然,比較緊急的事,便是由三位宰相共同處理。


    而這些要皇帝下決斷的奏折,以及宰相們處理了的事務,也都要先送進宮,在崇政殿裏整理後再送去給皇帝。


    整理奏折的工作則是由長寧公主做,其實知道此事的官員都知道皇帝是讓長寧公主先對政事把關。


    知道此事的官員,幾乎都是不豫不快心情微妙的,但是因皇帝沒說這是要長寧公主參與政務,隻是讓她整理奏折,所以大家也沒法說什麽。


    後宮參政的事,是屢見不鮮的,但公主參政的,卻並不特別多。


    這一年天氣比前一年更冷一些,才十二月,已經下了數場雪了,而且雪還不小,長寧擔心在和北齊的戰事上,大周會吃虧,因為皇帝親征帶往北邊的士兵,多數是從南方選的,大家估計不會適應北方的寒冷。


    而且長寧也擔心皇帝的身體吃不消,他本就不是個身強體健的人,自從登基為帝,又一直事務繁忙,很多事都事必躬親,這也會讓他的身體變差,在一遇到北方的嚴寒,長寧真怕他會生病。


    於是皇帝才剛離開京城大半個月,她和皇後就商量著給皇帝送了不少禦寒之物去,又多派了兩個醫術精湛的太醫去。


    因長寧會看奏折,故而對西梁和對北齊的戰事情況,她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情況。


    十二月上旬,大周和北齊開始交戰,果真情形對大周不利,然後大周這時候才得到消息,北齊同西梁已經結盟,宋崇中和蕭祐已經達成了協議,都盡全力攻入大周,然後兩國劃長江而分大周的土地,劃江而治。


    得知這個消息,大周朝堂上的眾人都氣憤不已。


    大家開始討論應該怎麽辦。


    當然,也有人提出向韃靼求援,要韃靼攻下大齊,到時候就送銀兩、布匹、茶葉等等。


    但隨即,大周便知道這次北齊傾力攻打大周,乃是已經和韃靼也達成了協議,隻要韃靼同意和北齊和平共處,北齊若是攻下大周,便分北方四州給韃靼。


    不出一分力得到一大片土地,韃靼又有什麽不同意的。


    這可能是大周遭遇的最嚴重的事了。


    長寧覺得隻能派人給韃靼上層高官送禮,讓他們說服韃靼大汗攻打北齊,因為蕭祐不可能說話算話,等他得到大周,怎麽可能將自己的土地送給韃靼,定然是轉頭就攻打韃靼了,在這種情況下,韃靼此時可以自己去奪得北齊的土地,為什麽要給人反悔的機會呢。


    派出去前往韃靼送禮遊說的大臣姓路,叫路明征,是個剛而立的大臣,曾經是太子東宮裏的屬官,一張嘴甚是厲害。


    他要先去北方前線再過北齊前往韃靼,長寧在一番思索之後,便決定同他一起前往北方前線。


    ☆、第54章


    第三十二章


    朝中定下的這個策略,因是機密,所以並沒有公布開去。


    而且這個計劃,也是長寧同皇帝留在京中最信任的幾位大臣一起商議出來的,定下這個計劃,自然還要前去北方前線讓皇帝同意此事。


    路明征本想勸阻長寧公主,讓她不要前往北方涉險,不過想到長寧公主一向有主意,先皇禦駕親征時,她便曾隨駕在其身側,這次前往北方前線,定然不是他能夠勸住的,於是隻得多做了一些準備,希望長寧公主在路上不要出什麽事。


    此時已經是年底,這個春節,長寧又不能在京中度過了,而是要在路上。


    長寧穿了厚厚的裘衣,又裹上披風,懷裏攏著暖手爐,坐在馬車上,馬車沿著官道往壽州城而去。


    隨侍在長寧公主身邊的,隻有如意和玉娘兩個貼身宮女,然後還有另外幾位健壯的仆婦,其他便是數十侍衛。


    路明征帶了不少人在身邊,除此,還有長寧收攏來拿去賄賂韃靼高官的禮品。


    因和北齊大戰,要往前線運送糧草,大周國的官道修建得十分平坦寬闊,雖然這些日子總是下雪,但路上並沒有怎麽結冰,積雪不厚,也頗好走。


    所以這一行人走得很快。


    路明征坐在自己的馬車裏,但每天都會到長寧公主的車前行禮問安。


    長寧公主在見路明征時,會戴上帷帽,因裹著貂裘,看起來雖然些許臃腫,卻有種異常雍容可愛的美感。


    兩人一路上也交流了不少觀點,雖然長寧公主才十五歲不到,但路明征很佩服公主殿下的一些觀點,認為公主殿下是位巾幗女子。


    而長寧在和路明征不斷交談之後,也越發信重他,認為非他不能完成這次遊說。


    要說服韃靼君臣出兵南下攻打北齊不難,難的是如何不惹起北齊注意地帶著厚禮從北齊境內前往韃靼。


    大周是有北齊境內的地圖的,而且已經選好了一條最可行的路線,但即使是最可行的路線,卻也並不能保證路上不會出問題。


    要怎麽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好好商量。


    因公主殿下和路大人輕車簡行,路上隻花了七八天就到了北邊重鎮壽州城。


    之前北齊倒是想圍攻下壽州城的,但奈何壽州城中兵力充沛,不僅如此,大周皇帝禦駕親征北上,已經讓幾位大將帶著先鋒兵力分幾路突襲北齊。


    將戰火燒到了北齊,北齊反而處在了被動狀態。


    但北齊騎兵之強大,絕不是徒有虛名,很快就將大周的先鋒兵馬打散,然後大軍壓境,向大周撲來。


    此時北齊大軍在淮河北岸,因淮河南岸多丘陵山脈,不利於北齊的騎兵衝殺,故而作為大將的皇甫元,在皇帝想要渡過淮河攻擊大周的壽州城時,便反對了他的這個決定。


    他說:“壽州城城牆高大堅固,且其中有慕靖的七萬兵馬,此時大周新皇帝又到了壽州城,帶了數萬兵馬和數萬石糧草進去,即使他們堅守壽州城不出,這些兵馬和糧草,足以保障我等攻不進去,他們也能撐上很久,而大周其他兵馬還可以前來援助,到時候我北齊不能快速攻下壽州城,反而會被裏外夾擊。老臣不讚成陛下要圍攻壽州城的決定。”


    蕭祐非常惱火,怒道:“那依將軍之見,要如何行事。”


    皇甫元道:“老臣認為攻擊泗州城,攻下後,占據泗州城而攻擊濠州城,進而攻擊壽州城,更穩妥些。”


    蕭祐冷哼了一聲,沒有應他。


    既然顧世旻在壽州城,當然是要快速攻下壽州城,殺了顧世旻,那周國必定大亂,便可長驅直入將大周納入北齊了。


    長寧到了壽州城,乃是送了公主手書,這才被放行進去了。


    皇帝住在大將軍府中,並沒有住在營帳之中,就同前一年先皇一般。


    長寧被帶著走進大將軍府,甚至有些許恍惚,好像在廳裏等她的,不是皇兄,而是她的父皇。


    但她很快就迴過了神來,並且越發堅定了信念,絕對不能讓顧家的基業毀於一旦。


    長寧披著披風,戴著帷帽,身邊跟著如意和玉娘,風塵仆仆。


    皇帝到門外來迎接了她,看到妹妹,他便是又惱又無奈,在長寧還沒來得及請罪和問安的時候,他就親自挽著妹妹的手進了稍間裏去,說:“你先別多那些虛禮,先進來同朕說話。”


    他的語氣裏帶著惱怒,但是很顯然,並沒有要責怪長寧的意思。


    進了稍間,裏麵同先皇住在這裏時,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主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枝並收藏公主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