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拜說:“朝廷照樣舉行殿試,隻是不要求寫八股文。”


    皇太後問:“那寫什麽文?”


    鼇拜說:“隻用策論。”


    皇太後想不清其中的優劣,便問其他輔政大臣可有異議?由於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等人沒有想到有人會在此時提出此議,所以心中沒有擊中要害之言,故不敢輕易表態,隻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洪承疇一直在尋找機會要幫助鼇拜。他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於是越眾而出說:“臣有言要奏!”


    皇太後說:“你說吧!”


    洪承疇說:“臣認為八股文有三害,策論有三利!”


    皇太後說:“八股文有哪三害?”


    洪承疇說:“一是以八股文論才,所選之才不乏庸才!因為寫八股文時,必須舍棄自我之見,一味隻求符合八股文之體裁與章法。所以看不到人才的真實麵。這是其害之一!”


    皇太後點點頭。


    洪承疇又說:“當今之官員,多以八股文匯報其政績,可謂八股盛行。然而八股文多是論調陳舊,卻語言油滑,思想活躍卻內容空洞者為多,使朝廷受蒙蔽極深,而作八股文者卻能因此而得高官。這樣一來,實事求是者無路,浮報虛誇者有門。這是其害之二!”


    鼇拜暗暗歡喜,心想:昨日之酒沒浪費矣!


    洪承疇又說:“大清民眾,若久寫八股文,必會語言乏味,思想呆板,格調老化,甚至失去自我!臣觀朝廷上下,目光呆滯之徒,多是文書之類的人也!這是其害之三!”


    皇太後問:“用策論有哪三利?”


    洪承疇說:“用策論之利在於:一利於國家;因為可以廣開言路,便於舉賢納諫。二利於民眾;因為可以鍛煉民眾之能力。三利於個人。凡喜歡用策論之人,必然思想活躍。”


    皇太後問:“大學士三利之論為何沒有三害之論那麽深刻?”


    洪承疇笑道:“因為尚未實施,不見其效果,不敢妄論!”


    突然,康熙帝喊道:“母後,我要尿尿!”


    皇太後連忙示意噤聲,可康熙帝還是把持不住說了出來。殿中大臣連忙勾頭而笑。皇太後見眾人如此,便說:“四大輔臣商量一下,其餘官員散朝!”


    於是,文武百官魚貫而出,落蕩蕩的大殿隻有了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鼇拜四人。索尼有病在身,似乎對此事不太放在心上;遏必隆心無主見,對此無所適從;蘇克薩哈雖覺得被鼇拜所把持,卻感覺無能為力;唯有鼇拜是躊躇滿誌的樣子。


    鼇拜問:“本人之論,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索尼輕咳兩聲,然後說:“就依你之論吧!”


    鼇拜暗笑,不無得意地問蘇克薩哈:“大人以為呢?”


    蘇克薩哈覺得這樣未免太讓鼇拜占盡上風了,便說:“我認為,蒙古與滿族素來交好,應該提高理藩院的職權,使之與六部並立。”


    四大臣商量的結果是:廢除十三衙門,設內務府,提高理藩院的職權,降低禦史的地位,撤銷明朝沿襲下來的內閣製度與翰林院,恢複滿族舊製中的秘書院、國史院、弘文院。廢除八股文,隻用策論。


    三、鼇拜因莊廷私修明史而興大獄


    鼇拜初戰告捷,便躊躇滿誌起來。


    自從皇宮迴來,他的心裏一直在琢磨著。按漢族朝廷舊製、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無疑是重要權力機關,而管監察的禦史台也不可輕視。如今朝廷必依我們四大輔臣之意而降低禦史地位,但六部之地位卻無法撼動。要想增強自己的勢力,培植親信,必須另覓出路。


    他想到了要撤銷下來的內閣製度與翰林院,取而代之的內三院。如果自己能將班布爾善、瑪爾賽、阿思哈、濟世等人擠進內三院或六部之中,自己的勢力將大大加強。


    這幾個人雖然對自己十分尊敬,但他們並不想投靠自己,若乘機示恩以他們,不愁他們不為自己賣命。然而,必須讓他們知道能盤踞要津非自己之能,而是我鼇拜之功!


    想到此處,鼇拜激動起來,急忙吩咐家人將這四人找來。


    不久,四人依次來到。鼇拜在客廳設酒宴等待他們。四人不知鼇拜叫喚他們來所為何事,但知鼇拜既為四大輔臣之一,必非為一般之事而興師動眾,必有要事,心裏都隱隱不安。


    誰知當他們戰戰兢兢的坐下來以後,鼇拜卻對他們說:“今日請四位來,目的在於想與各位共飲美酒,別無他意。”然後揮手示意讓女仆為他們斟酒。


    斟酒完畢,鼇拜便向四位敬酒。四人先是不安,後漸漸自然起來,酒也喝出興致來了。班布爾善素來善於察言觀色,他知鼇拜今日請自己來喝酒,目的絕不僅僅是喝酒,便暗暗地留下了神。


    果然,酒喝到正酣之時,鼇拜突然凝杯不動,十分神秘地問四人:“你們知道朝廷立即會有重大舉措麽?”


    四人茫然地搖搖頭,但也不相詢。因為他們知道鼇拜若是能告訴自己,便會主動說出來。


    不出他們所料,鼇拜自言自語地說:“朝廷打算撤銷翰林院,恢複我們在關外時期的內三院。”


    阿思哈說:“那朝廷重權豈不會向內三院傾斜?”


    班布爾善說:“那是自然!”


    鼇拜看了看眾人,然後問:“各位是否有意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這還用問,誰不想呀!如今有句口頭禪是:男人怕入錯行,女人怕嫁錯郎!若能得到一官半職,這一生還用愁吃穿二字麽?然而,他們誰也沒有開口說出來。因為他們知道此時不能說出來。若說出來,豈不是在向上司要官做麽?那多沒風度!然而,他們心裏實在又想說出來,四人便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開聲。


    鼇拜不經意地笑了笑說:“各位若有意,我便想法幫各位在此中各謀一職。”


    班布爾善連忙跪在鼇拜麵前說:“若得大人栽培,願侍奉在大人的鞍前馬後!”


    其他三人見班布爾善跪下了,便跟著跪下。其實,濟世並不太想跪下,但見眾人都跪下了,他便不敢不跪下了。若如此,豈不是公開與鼇拜對抗麽?他也不願意做這種人。俗話說鬥民不鬥官,曆朝曆代與官鬥之人,都沒得到好下場。


    鼇拜說:“其實並非某人栽培,實在是因為各位能力出眾。”


    班布爾善說:“話不能這麽說!縱觀曆史,賢能之人未必能做官,做官之人未必賢能,原因何在?隻因能否做到官比是否有能力做官更重要!屈原負屈投江,陶潛隱居山林,東坡放逐南方便是例證!”


    班布爾善之言說得鼇拜心花怒放。他說:“眾位若有此心,某必鼎力相助,也不枉彼此結識一場!”


    眾人見鼇拜說得如此慷慨,也紛紛激動起來,恭恭敬敬地向鼇拜敬酒。


    事後鼇拜果然將他們都安置到重要位置上了。


    但在鼇拜正一步步地廢除漢族舊製,恢複滿族舊製之時,漢人之反滿情緒卻因此有所迴升。漢人認為這是鼇拜等人企圖想自己忘記祖宗,成為徹頭徹尾的滿人奴隸,他們忍不下這口氣!他們忍不下這口氣的根本原因在於:想我堂堂大漢民族豈能為外夷所折辱?尤其是那些有文化的漢人,他們認為自己有負先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