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克薩哈見皇太後出言相責遏必隆,便說:“皇上新立,朝政剛開,須論功行賞,獎罰有度,不可亂了法度,才能激勵眾人!若妄論漢人與滿人之區別,不以功勞而行賞,卻因出身而加封,將來誰願意為朝廷賣命!”
皇太後問:“依你之意,該如何?”
蘇克薩哈說:“加封親王!”
皇太後見鼇拜一直沉默不語,似有深意,心下裏留了神。順治帝在時,曾對她說過:“朝中之事不能決時,便問鼇拜;朝外之事不能決時,便問洪承疇。”當時,她因為悲痛,沒將此言放在心上。如今碰到難決之時,正該問問這二人。
於是,她喊散朝,然後再命鼇拜與洪承疇留下。
皇太後問:“早朝之議已聞,洪愛卿有何高論?”
洪承疇看了看鼇拜一眼,然後說:“臣為漢人,不敢言論!”
皇太後說:“以後在我麵前休提漢人與滿人,洪愛卿隻管直說!”
洪承疇說:“論功,朝廷上下無人能及平西王也!”洪承疇說著,看了皇太後一眼,見皇太後點頭,接著說,“然而,朝中之人加封為親王者不乏其人,而平西王為何不能?”
皇太後問:“依愛卿之意呢?”
洪承疇並不直言,而是采取欲擒故縱之策略說:“昔年先帝並非不願加封平西王,而是因為平西王沒有誅殺永曆賊,讓先帝不敢相信其忠心也!如今,平西王誅殺了永曆賊及其子,又執其母其妻入京,由此可見平西王對朝廷忠心不二,若仍然不加封賜賞,恐冷群臣之心也!”
皇太後說:“洪愛卿所言極是。那麽依愛卿之意,該如何加封賜賞?”
洪承疇說:“臣認為,不僅要加封平西王為親王,還應讓其兼轄貴州!”
皇太後問:“這是為何?”
洪承疇說:“永曆賊已誅,大明已滅是實,然而李定國之部下仍在,土司又素與李定國有往來,恐其趁機騷亂邊境,不利於長治久安。平西王居於雲貴已久,自然熟悉其環境,還有豐富的剿賊平亂的經驗,所以,臣認為應該讓平西王兼管雲貴!”
皇太後見洪承疇之意甚明,便問鼇拜:“依愛卿之意如何?”
鼇拜看了看洪承疇一眼。皇太後自然明白其意,說:“愛卿若沒有成熟之看法,先迴去思考。今日我也累了,明日再議!”
洪承疇何等機靈!他見太後如此說話,便趕忙向皇太後告辭,先奔了出來。
鼇拜見洪承疇走了,便說:“當年先帝命吳三桂出兵平亂之意,主要是因為對吳三桂有所懷疑,所以前派石圖與麻勒吉二人去監督,後又派愛星阿去牽製。先帝臨去之時,特囑咐我四人說,若吳三桂將永曆賊擒了,不殺,便說明他異心仍存,我們要不惜代價將吳三桂誅殺;若吳三桂將永曆帝殺了,便說明他對朝廷忠心不二,應該加以重賞。如今,吳三桂不僅誅殺永曆賊及其子,還將其母與其妻押送京城,由此可知吳三桂對朝廷已是一片忠心。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加封吳三桂,並重賞之。否則,恐冷漢臣之心,不利滿漢團結!”
皇太後聽後,點頭稱是。然後問:“依你之意,如何封賞?”
鼇拜說:“就依洪承疇之意,加封平西王為親王,並命其兼轄貴州!”
皇太後問:“為何要依洪承疇之意呢?”
鼇拜說:“一是因為洪承疇是三朝元老,在漢臣之中威信極高,他之意便是多數漢臣之意;二是因為洪承疇之言確實在理,沒有什麽偏頗之處。”
皇太後說:“好!就按照你的意見辦!”
於是,鼇拜便以康熙帝的口氣擬聖旨一道,然後讓太後加印康熙帝的印鑒。辦完這一切,鼇拜便出去了。
康熙帝看完這一切,心裏糊糊塗塗的,便問太後:“母後,為何要加上我的印鑒?”
太後說:“因為你是一國之君呀!”
康熙帝說:“加上我的印鑒說明什麽?”
太後說:“說明它是你頒發的聖旨呀!”
康熙帝說:“可是,我一句話也沒說,全是母後與他們在說,怎麽說是我的聖旨呢?”
太後說:“雖然你沒說,但不加上你的印鑒卻不行!”
康熙帝問:“那是為何?”
太後說:“因為沒人會聽!”
康熙帝說:“可是,這樣不是糊弄人麽?”
太後聽後,無言以對。
五、吳三桂請楊天共享富貴
吳三桂躺在院落裏的大樹蔭下乘涼。眯起眼,瞄著在身前身後晃來蕩去的女傭人。這些女人或在為他扇風,或在為他推拿。他覺得自己是躺在溫柔的夢境之中。
自從朝廷加封他為親王,並命他兼轄貴州,又召愛星阿率師還北之後,吳三桂一直就這樣盡情地享受著安寧與溫柔。因為吳三桂從朝廷的一係列的行為中,推測到朝廷對自己的高度信任。由此看來,丟帥保車之策確實不錯!
吳三桂覺得今日得享受這份寧靜與溫柔實在是不容易。在官場之中傾軋了幾十年,終日都是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不是擔心被別人算計,就是要處心積慮地算計別人。因此,吳三桂認為自己先得好好地享受一陣再說。
望著這些身材苗條,麵容姣好的女傭們的身影,吳三桂突發奇想:若是她們都是自己的宮女多好!之後,吳三桂立即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出格了。若她們都是宮女,自己豈不是成了皇帝?想到此處,吳三桂心中不禁有些後怕!這可是誅滅九族之罪。
其實,朝廷讓吳三桂進爵為平西親王,開府治事,文武百官自選,兼管貴州,雲南與貴州兩省總督都受吳三桂節製,吳三桂已成為雲貴兩省的小皇帝。
但吳三桂覺得不過癮,總認為康熙帝雖小,但其身影卻像幽靈一般的攝住他的心神,令他的心神無法進入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之中。
所以,吳三桂才會突然冒出那種念頭來。
陳圓圓陪躺在他身邊。她在盡情地享受著這份溫馨,一直不開口說話。她怕自己一說話,便會將這種溫情趕走。
跟隨著吳三桂這些年,陳圓圓覺得自己心神不寧的日子實在是過夠了!跟隨他轉戰南北,馳騁疆場,陳圓圓總是像生活在空中樓閣之中,心裏飄飄蕩蕩的,既怕落下,又想落下。
陳圓圓心中唯一的企望就是永遠過著這種寧靜的日子。
但是,陳圓圓卻發現吳三桂的心中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愉快,他的心中仿佛有著某種疑惑未解,這令陳圓圓心中有些不安。所以,陳圓圓問:“夫君可有什麽心事麽?”
吳三桂矢口否認說:“沒有什麽心事。”然而,他立刻覺得自己不應該否認,便反問:“愛妾怎麽知道?”
陳圓圓說:“我見夫君不言不語悶悶不樂而猜到的。”
吳三桂說:“我在想著一個人!”他覺得自己不能將剛才的幻覺告訴她,所以,隻好撒了個謊!
皇太後問:“依你之意,該如何?”
蘇克薩哈說:“加封親王!”
皇太後見鼇拜一直沉默不語,似有深意,心下裏留了神。順治帝在時,曾對她說過:“朝中之事不能決時,便問鼇拜;朝外之事不能決時,便問洪承疇。”當時,她因為悲痛,沒將此言放在心上。如今碰到難決之時,正該問問這二人。
於是,她喊散朝,然後再命鼇拜與洪承疇留下。
皇太後問:“早朝之議已聞,洪愛卿有何高論?”
洪承疇看了看鼇拜一眼,然後說:“臣為漢人,不敢言論!”
皇太後說:“以後在我麵前休提漢人與滿人,洪愛卿隻管直說!”
洪承疇說:“論功,朝廷上下無人能及平西王也!”洪承疇說著,看了皇太後一眼,見皇太後點頭,接著說,“然而,朝中之人加封為親王者不乏其人,而平西王為何不能?”
皇太後問:“依愛卿之意呢?”
洪承疇並不直言,而是采取欲擒故縱之策略說:“昔年先帝並非不願加封平西王,而是因為平西王沒有誅殺永曆賊,讓先帝不敢相信其忠心也!如今,平西王誅殺了永曆賊及其子,又執其母其妻入京,由此可見平西王對朝廷忠心不二,若仍然不加封賜賞,恐冷群臣之心也!”
皇太後說:“洪愛卿所言極是。那麽依愛卿之意,該如何加封賜賞?”
洪承疇說:“臣認為,不僅要加封平西王為親王,還應讓其兼轄貴州!”
皇太後問:“這是為何?”
洪承疇說:“永曆賊已誅,大明已滅是實,然而李定國之部下仍在,土司又素與李定國有往來,恐其趁機騷亂邊境,不利於長治久安。平西王居於雲貴已久,自然熟悉其環境,還有豐富的剿賊平亂的經驗,所以,臣認為應該讓平西王兼管雲貴!”
皇太後見洪承疇之意甚明,便問鼇拜:“依愛卿之意如何?”
鼇拜看了看洪承疇一眼。皇太後自然明白其意,說:“愛卿若沒有成熟之看法,先迴去思考。今日我也累了,明日再議!”
洪承疇何等機靈!他見太後如此說話,便趕忙向皇太後告辭,先奔了出來。
鼇拜見洪承疇走了,便說:“當年先帝命吳三桂出兵平亂之意,主要是因為對吳三桂有所懷疑,所以前派石圖與麻勒吉二人去監督,後又派愛星阿去牽製。先帝臨去之時,特囑咐我四人說,若吳三桂將永曆賊擒了,不殺,便說明他異心仍存,我們要不惜代價將吳三桂誅殺;若吳三桂將永曆帝殺了,便說明他對朝廷忠心不二,應該加以重賞。如今,吳三桂不僅誅殺永曆賊及其子,還將其母與其妻押送京城,由此可知吳三桂對朝廷已是一片忠心。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加封吳三桂,並重賞之。否則,恐冷漢臣之心,不利滿漢團結!”
皇太後聽後,點頭稱是。然後問:“依你之意,如何封賞?”
鼇拜說:“就依洪承疇之意,加封平西王為親王,並命其兼轄貴州!”
皇太後問:“為何要依洪承疇之意呢?”
鼇拜說:“一是因為洪承疇是三朝元老,在漢臣之中威信極高,他之意便是多數漢臣之意;二是因為洪承疇之言確實在理,沒有什麽偏頗之處。”
皇太後說:“好!就按照你的意見辦!”
於是,鼇拜便以康熙帝的口氣擬聖旨一道,然後讓太後加印康熙帝的印鑒。辦完這一切,鼇拜便出去了。
康熙帝看完這一切,心裏糊糊塗塗的,便問太後:“母後,為何要加上我的印鑒?”
太後說:“因為你是一國之君呀!”
康熙帝說:“加上我的印鑒說明什麽?”
太後說:“說明它是你頒發的聖旨呀!”
康熙帝說:“可是,我一句話也沒說,全是母後與他們在說,怎麽說是我的聖旨呢?”
太後說:“雖然你沒說,但不加上你的印鑒卻不行!”
康熙帝問:“那是為何?”
太後說:“因為沒人會聽!”
康熙帝說:“可是,這樣不是糊弄人麽?”
太後聽後,無言以對。
五、吳三桂請楊天共享富貴
吳三桂躺在院落裏的大樹蔭下乘涼。眯起眼,瞄著在身前身後晃來蕩去的女傭人。這些女人或在為他扇風,或在為他推拿。他覺得自己是躺在溫柔的夢境之中。
自從朝廷加封他為親王,並命他兼轄貴州,又召愛星阿率師還北之後,吳三桂一直就這樣盡情地享受著安寧與溫柔。因為吳三桂從朝廷的一係列的行為中,推測到朝廷對自己的高度信任。由此看來,丟帥保車之策確實不錯!
吳三桂覺得今日得享受這份寧靜與溫柔實在是不容易。在官場之中傾軋了幾十年,終日都是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不是擔心被別人算計,就是要處心積慮地算計別人。因此,吳三桂認為自己先得好好地享受一陣再說。
望著這些身材苗條,麵容姣好的女傭們的身影,吳三桂突發奇想:若是她們都是自己的宮女多好!之後,吳三桂立即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出格了。若她們都是宮女,自己豈不是成了皇帝?想到此處,吳三桂心中不禁有些後怕!這可是誅滅九族之罪。
其實,朝廷讓吳三桂進爵為平西親王,開府治事,文武百官自選,兼管貴州,雲南與貴州兩省總督都受吳三桂節製,吳三桂已成為雲貴兩省的小皇帝。
但吳三桂覺得不過癮,總認為康熙帝雖小,但其身影卻像幽靈一般的攝住他的心神,令他的心神無法進入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之中。
所以,吳三桂才會突然冒出那種念頭來。
陳圓圓陪躺在他身邊。她在盡情地享受著這份溫馨,一直不開口說話。她怕自己一說話,便會將這種溫情趕走。
跟隨著吳三桂這些年,陳圓圓覺得自己心神不寧的日子實在是過夠了!跟隨他轉戰南北,馳騁疆場,陳圓圓總是像生活在空中樓閣之中,心裏飄飄蕩蕩的,既怕落下,又想落下。
陳圓圓心中唯一的企望就是永遠過著這種寧靜的日子。
但是,陳圓圓卻發現吳三桂的心中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麽愉快,他的心中仿佛有著某種疑惑未解,這令陳圓圓心中有些不安。所以,陳圓圓問:“夫君可有什麽心事麽?”
吳三桂矢口否認說:“沒有什麽心事。”然而,他立刻覺得自己不應該否認,便反問:“愛妾怎麽知道?”
陳圓圓說:“我見夫君不言不語悶悶不樂而猜到的。”
吳三桂說:“我在想著一個人!”他覺得自己不能將剛才的幻覺告訴她,所以,隻好撒了個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