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入緬之日已久,卻並不揮戈直進,其意在於不想騷擾貴國民眾!但我軍之忍耐有限,若再不見貴國送迴我大清逆賊朱由榔,必立即揮師而進!


    大清國平西王呈上!


    吳三桂看了書信,覺得甚合自己的口味,便多看了兩遍。然後,搖首自慰。


    胡守亮見吳三桂非常滿意,心裏也十分高興,一副洋洋自得的樣子。


    馬寶見之,不知他二人何故如此高興,便將信接過來看。看完之後,仍然不知他們何故高興,便問:“就這麽一封信,值得高興麽?”


    吳三桂說:“馬將軍不懂,自然不理解!”


    馬寶說:“那平西王高興什麽呢?”


    吳三桂說:“我對胡兄的假設很妙感到高興!”


    馬寶奇怪地問:“假設?”


    吳三桂指著信給馬寶看。馬寶一看,原來是這麽一句話:“若貴國之君逃入我大清,我大清不將其擒拿送歸貴國,貴國國王能安寢食麽?”


    馬寶說:“人家國王做得好好的,為何要逃入我大清呢?”


    吳三桂歎口氣說:“人生實在難以逆料啊!”


    第十四章 由榔被執


    一、百歲老人笑論帝王之威


    自從被緬甸長老畫地為牢以來,永曆帝的日子雖然過得很寧靜,但卻沒有了滋味。就像對一種事物的神秘感消失之後,不會再有熱情,緬甸人也不再常來看漢人皇帝是個什麽樣子。永曆帝的生活從此沒有了熱鬧。


    倒是那個小女孩經常來看他,並告訴他關於她爺爺的一些話題。但是,永曆帝卻有些不相信。根據推測,小女孩爺爺的壽命應在百歲開外了。在永曆帝看來,小女孩的爺爺在此打擊之下,不可能活得這麽長久。


    由於永曆帝不相信小女孩的話,所以,他對小女孩的言行隻是敷衍一下,並不過分去想。


    永曆帝是個喜歡熱鬧的人,當年在廣西梧州,便有一幫子遊手好閑之徒陪他玩。他本以為做了皇帝之後,能過上更舒心更熱鬧的日子。然而,事實證明,永曆帝自從做了皇帝後,便再沒過上一天舒心日子。先是到處顛簸,後是受孫可望的挾持,現在是流落異鄉。


    令永曆帝更難忍受的是身邊這幫子大臣們。他們曆來都過著食君俸祿養尊處優的日子,如今,永曆帝手中再無錢財可賞賜,也再無土地可封贈,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杆皇帝。可是,他們卻依然伸著手向永曆帝要。


    永曆帝先是將宮中之珍藏分贈給眾大臣,以博得眾大臣一樂。後來,珍藏沒了,永曆帝又從皇後王妃手中討來金銀首飾來分贈給眾大臣以博得一樂。再後來,什麽都沒有了,眾大臣依然來向永曆帝要俸祿。


    永曆帝問:“你們為何總向我要俸祿?”


    馬吉翔說:“俗話說,食君俸祿,為君分憂。不食君俸祿,又怎麽能為君分憂呢?”


    永曆帝說:“你們不用說為我分憂,我的憂愁全來自於你們。”


    馬吉翔說:“誰叫你是皇上呢?”


    永曆帝說:“我也不想再做這個皇帝了!”說完,便將金印拋出去,並大聲罵道:“你們以後別再來煩我!我不想再見你們。”


    從此,永曆帝身邊的大臣果然不再來打擾他。皇後,皇妃和太子見他心情不好,也不敢來打擾他。他除了例行公事般的每日去看一下皇太後,便將自己關在屋中。


    於是永曆帝便陷入了無邊無際的孤獨之中。


    小女孩今日依然來看他,但永曆帝卻不再開門。


    小女孩便從窗口往裏看。看到永曆帝盤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小女孩問:“皇上,你為何不開門見我?”


    永曆帝說:“我不想見任何人!”


    小女孩說:“隻有小鳥被人捉了,才會關在籠子裏,你為何要將自己關在籠子裏呢?”


    永曆帝聽了,渾身一顫,淚就流下來了。是呀!我為何要將自己關在屋裏呢?可是,我不將自己關在屋裏,我沒處去呀!於是,他說:“不關在屋裏又能怎樣?”


    小女孩說:“我可以帶你去見我爺爺呀!”


    永曆帝問:“你爺爺真的還活在世上麽?”


    小女孩說:“當然!他每天都得給我講故事呢!”


    永曆帝突然來了精神,心想:與其坐在這裏乏味,倒不如去看看她爺爺到底是什麽樣子。


    小女孩將永曆帝帶到一處叢林之中,然後用手一指說:“那便是我爺爺的房子。”永曆帝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一間簡易低矮的小木房。小女孩快步往前跑,一邊跑,一邊說:“爺爺,皇上來了。”


    小木房的門陡然打開,房裏鑽出一個人來。


    永曆帝怔住了,細細地打量著那人。那人背已彎曲,麵部幹瘦,一張臉毫無生氣。隻有他下巴之下飄動的胡須尚可證明他仍然活著。


    那人一見永曆帝,雙腿顫了顫,想跪下去,卻未能跪下去。也許是因為年紀太大,骨頭已硬的緣故。永曆帝立即奔過去,扶著他。


    那人問:“你就是皇上?”


    永曆帝點頭,反問:“你也是漢人麽?”


    那人點點頭。然後一臉黯然。


    永曆帝說:“我聽你孫女說你是因為直言犯諫才被發配到邊疆來的。你能說說麽?”


    那人不答反問:“你是誰之後?”


    永曆帝說:“我是神宗之孫,桂王之子!”


    那人聽後,突然仰天大笑起來,直到差點為此窒息才止。永曆帝被他笑得不知所措。那人然後歎息道:“這是諷刺我,還是報應他啊!”


    永曆帝問他何故?


    那人便將自己的故事全部告知永曆帝。原來他是神宗皇帝朱翊鈞的臣子,即是永曆帝爺爺的臣子。他在神宗手下為臣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當年吳建兄弟在福建舉兵起事,神宗皇帝讓眾臣議朝,朝中大臣均認為要發兵鎮壓,隻有他一人主張安撫為主。神宗皇帝根據眾臣意見,決定發兵鎮壓,他便極力阻止,並直抒己見說,民為官本,民為朝綱。若朝廷不能安撫民心,天子必失根本!並說,年年有民造反,年年鎮壓,為何沒有盡頭?若再這樣下去,必激化矛盾。那麽,朝廷之滅不遠矣!也許是他的話犯了忌,神宗皇帝一怒之下便將他發配到邊疆。


    永曆帝聽了他的故事,一時不知如何說話。仔細想想:確有老天在報應朱家之意。當年他因直言犯諫而被神宗皇帝發配邊疆,最後被趕到緬甸。六十年後,自己作為神宗皇帝的孫子卻因為國破而流落到緬甸。你說這不是報應,誰能相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