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擔憂地說:“隻怕那樣一來,反令朝廷疑心呢。”


    馬寶說:“怕他個鳥!朝廷若要用強,與他大戰一場又有何妨?”


    楊珅說:“主公為何有此擔憂?”


    吳三桂說:“楊珅糊塗!此慮本出自於你,為何反而問我?”


    楊珅想了想,便明白了。吳三桂之意在於:朝廷本對吳三桂遲遲不滅永曆帝而猜測他有異心,如果將永曆帝控製在自己之手,豈不是與朝廷公開作對麽?


    方獻廷說:“我倒認為公子之憂不必太甚!我們可將永曆帝表麵囚了,暗地裏對他好壞是另一迴事。若實在無法,便隻丟帥保車。”


    吳三桂說:“豈可丟帥保車?”吳三桂心中其實已認同方獻廷之計,但他怕自己輕易同意,會傷投降過來的明將之心,所以有此一問。


    方獻廷說:“我指的是萬不得已之時。”


    吳三桂便默不作聲。


    馬寶說:“此事以後再議!現在商量毫無意義,因為永曆帝還在緬甸,並沒有控製到我們手中來。”


    楊珅說:“馬將軍言之有理!請問胡參將說依石圖之意出兵,而不依石圖之意打仗是何意思?”


    胡守亮說:“就是說不打仗,卻要將永曆帝控製在手!”


    馬寶說:“哪裏有這種好事?”


    吳三桂問:“胡兄認為要采用何計?”


    胡守亮說:“采用敲山震虎之計!”


    吳三桂問:“胡兄能否說得更詳盡些?”


    胡守亮說:“我們隻是大造聲勢向緬甸進軍,言之是因為永曆帝躲在緬甸。但我們並不作實際性的進攻,隻是恐嚇緬甸國王,讓其交出永曆帝即可!”


    楊珅問:“此計雖好,但是否可行呢?”


    胡守亮說:“胡某認為行!”


    楊珅問:“為何?”


    胡守亮說:“我國勢大,緬甸勢小,我若以勢壓之,緬甸必然懼勢,而將永曆帝交給我們。”


    楊珅問:“若他們不屈服呢?”


    胡守亮說:“那我們便出兵進擊!”


    吳三桂問:“那不會與緬甸交惡麽?”吳三桂擔心出現此種局麵。因為他要利用這裏圖發展,所以,他不願意與緬甸把關係搞僵。


    胡守亮說:“我們並不真打。”


    吳三桂問:“胡兄的意思是說,隻造聲勢嚇嚇緬甸國王,但並不與緬甸真刀實槍的幹麽?”


    胡守亮說:“正是此意!要不,為何叫敲山震虎呢?”


    方獻廷突然說:“我有一計可助胡兄計成!”


    吳三桂問:“何計?”


    方獻廷說:“使人告知李定國、白文選,說緬甸國王已囚禁永曆帝!”


    吳三桂問:“此計用意何在?”


    方獻廷說:“此計在於使李定國去緬甸搶奪永曆帝,緬甸國王怕讓李定國奪去永曆帝而無法向我們交差,必會將永曆帝擒之送來。”


    眾人一聽,均覺大妙!


    三、吳三桂祭天發兵


    吳三桂沉思了一會兒,覺得方獻廷之計與胡守亮之計配合,確實是天衣無縫,心中便充滿了喜悅之情。


    然而令他憂慮的是,怕那些土司趁自己的隊伍入緬平亂之機而與李定國、白文選串通造反。如果那樣,局勢將變得不可收拾。思前想後,吳三桂覺得應該安撫土司在先,出兵平亂在後。他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大家一致擁護。


    吳三桂便決定派人帶些金銀器皿,財物珠寶分別奔南甸、隴川、千崖、盞達、車裏等地,用物品賄賂土司頭目,並給他們頒發敕印。然後讓胡守亮選個黃道吉日,準備發兵。


    吳三桂派小六子告訴石圖,他準備發兵。石圖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裏非常高興。心想:自己總算不辱聖命!他原以為吳三桂還會拖下去。因為這是官場中人慣用的伎倆。如果那樣,他再沒有其他辦法,隻能麵奏皇上了。但那樣一來,自己既無法完成聖命,還會使吳三桂與朝廷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石圖高興之餘,首先想到的是此功應歸於麻勒吉。雖然麻勒吉和自己同是欽差大臣,完成聖命是理所當然之事,不應該談論歸功於誰。但人家麻勒吉畢竟沒在皇上麵前誓言旦旦啊!此事若成,麻勒吉自然有一半功勞,此事若敗,麻勒吉卻不會有自己這麽大的責任。石圖覺得自己應該感謝麻勒吉。


    石圖便直奔麻勒吉的住處而來。


    麻勒吉依然在讀著《莊子》,見石圖走來,並不放下書,而是繼續看。


    石圖對麻勒吉那副做出來的處亂不驚的神態看不慣,走過去便奪了麻勒吉手中的書說:“學士,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麻勒吉問:“是不是吳三桂答應發兵了?”


    石圖一驚,問:“你怎麽知道?”


    麻勒吉說:“猜猜而已!”


    石圖高興地說:“吳三桂答應發兵,我們便可完成聖命。看來,我們離迴京的日子不遠了!”


    麻勒吉冷冷淡淡地說:“隻怕未必!”


    石圖心中立刻像丟進塊冰,情緒頓時冷落下來!他心想:真叫人掃興。世界上最沒勁的事莫過於你熱情,而你夥伴冷了。石圖心中雖然不好受,但他卻不得不請教麻勒吉,因為麻勒吉往往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於是石圖問:“學士何故有此一言?”


    麻勒吉說:“隻怕其中有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