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碩公主說:“你聽誰說的?”
吳應熊說:“今日喝茶之時,幾個大臣的公子都是這麽說的。”
和碩公主便說:“我明日便去看皇上!”
吳應熊故意說:“若是聖上沒病,你這樣匆匆忙忙地去見皇上怎麽好?”
和碩公主說:“沒關係。我又不說因皇上病了才去看皇上的。”
吳應熊問:“那你以什麽理由去呢?”
和碩公主笑道:“笑話!天下哪有妹妹去看哥哥還得找理由的?”
吳應熊故作恍然大悟地罵自己糊塗。
第二日,和碩公主便要去宮中,問吳應熊:“駙馬去不去?”吳應熊答道:“公主與皇上敘兄妹之情,我若在旁邊,恐怕你們說話不方便!”吳應熊之真實意圖在於:自己若在,皇上必不會以真相示人。而和碩公主聽了,滿心歡悅,罵道:“你這個貧嘴!哪裏是怕妨礙別人?分明是又想喝茶去!”吳應熊連忙說:“如此說來,公主倒罪怪我了!如果不信,我陪公主去就是的。”和碩公主趕忙止道:“算了,你忙你的。”心想:這家夥在旁邊,還真弄得我們兄妹之間說話會有所不便。
然後,和碩公主坐著馬車直奔宮中而來。
順治帝是在寢宮接見她的。順治帝曆來對和碩公主寵愛有加,聽說僅是和碩公主一人前來探視,便沒有顧忌。
和碩公主得到允許,便奔進寢宮。和碩公主看到順治帝之後,大吃一驚。
陽光從窗外斜斜地射進來,寢宮之中便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皇上躺在床上,半邊身子在陽光之中,半邊身子在陽光之外,讓人一見之下,以為是一陰陽之人。
皇上今日又沒早朝,蓬鬆的頭發毛草般的掩在頭上,將本來已有病容的順治帝襯托得更加可怕!
和碩公主奔過去,跪在皇帝身邊,輕輕地哭泣起來,並一邊哭一邊說:“皇兄怎麽啦?怎麽幾日不見,便變成這樣子啦?”
順治帝笑笑說:“皇兄老了,自然會變成這樣子!”
和碩公主說:“皇兄又沒有七老八十,老什麽老?”
順治帝說:“再說,你也不是幾日沒來,而是幾個月沒來了呀!”
和碩公主說:“隻怪妹妹薄情,這麽長的時間沒來看皇兄了,弄得皇兄都變成這樣子了!”
順治帝笑罵道:“說什麽傻話!難道你天天來看我,我便不會變成這樣子麽?”
和碩公主固執地說:“當然!我若天天來看皇兄,皇兄絕不會變成這樣子的!”
順治帝說:“好啦!好啦!就依你!怪你!若是你天天來看皇兄,皇兄便不會變成這樣子的!你還是那麽傻!都要生孩子了,還是那麽傻!”
和碩公主嬌嗔道:“在皇兄眼中,妹妹總是傻的!”
順治帝突然問:“你開口這樣子,閉口也是這樣子,難道皇兄變得很可怕麽?”
和碩公主說:“皇兄不可怕!皇兄在妹妹麵前永遠是心慈麵善的!”順治帝說:“不對!別人都說伴君如伴虎!那些人都把皇兄比作老虎呢,怎麽不可怕?”
和碩公主說:“別人把你當做皇帝,你自然可怕!而我隻知你是哥哥,所以總覺得你麵善。這又錯在哪裏?”
順治聽了,怔住了。妹妹之言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道理。想到此處,順治帝突然聯想到駙馬爺是平西王之子,心裏便戰栗了一下。他突然問:“駙馬對你好麽?”
和碩公主燦爛地笑道:“好啊!”
順治帝見公主不似作假,便長歎一聲。
和碩公主連忙問:“皇兄為何歎氣?”
順治帝連忙掩飾自己的失態笑道:“我是因為自己身體欠佳而歎息的。如果身體好,我便可和妹妹、駙馬出外打獵了!”
和碩公主說:“皇兄肯定會好的!我們等你。”
然後,和碩公主便迴來了。一到家,見吳應熊在,便說:“駙馬沒出去?”吳應熊說:“隻是迴來得早,怕你一人孤獨!”其實他是沒出去。
和碩公主將皇上的病哭著告訴了吳應熊。他聽了,麵上悲戚,心裏卻踏實了。
第十二章 智編降兵
一、順治帝同意吳三桂出兵平亂
順治帝召見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鼇拜四人,想問他們與戶、兵二部商議關於如何處置吳三桂拒絕裁軍的結果。
說實在話,順治帝心中已隱隱不安。未議之前,他雖然怕因此而使局勢變得複雜化,讓自己難以收拾,但他的心思仍然傾向於裁軍。現在,由於昨日和碩公主探視他之後,他便變得更加兒女情長,優柔寡斷起來。事實是明擺著:如果與吳三桂發生衝突,那麽和碩公主與吳應熊的婚姻便宣告結束。因為,自己當初便是為了籠絡吳三桂而讓妹妹嫁給吳應熊的,所以,一旦對立,婚姻便失去存在的價值。
順治帝還不能做到像那些為了政權的穩固而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到了兄弟相戮,父子相殘的地步。他寵愛自己的皇妹和碩公主,因此,他在盡力維護政權的同時,要保證公主的幸福。
順治帝問:“那日朕命議政王,各大臣與戶、兵二部共議平西王之奏折,結果怎樣?”
索尼說:“歸納起來有兩種意見:一是同意平西王請求出兵,認為大清國當前確實存在有三患二難,宜出兵平亂為上策;二是認為不能同意平西王出兵。認為平西王出兵隻是個借口,擁兵自重才是目的。此時若不及時裁軍,隻怕會養虎為患。”
鼇拜見索尼如此說,怕他將皇上的思路引到兩種意見平分秋色上來,便急忙說:“其實,眾大臣之意,主要是第一種。”
順治帝問:“為何?”
鼇拜說:“他們認為不及時裁軍,確是養虎為患,但那隻是將來之事。其結果如何,誰也難以逆料。倒是平西王所說的三患二難卻是目下之憂,若不及時清除,恐危及江山社稷。”
蘇克薩哈說:“其實第二種意見也不容忽視。”
順治帝問:“為何?”
蘇克薩哈說:“眾大臣中有人認為,平西王之奏折,不言滅永曆帝,便可見其用心險惡。”
順治帝說:“這不正是朕所憂慮的麽?”
遏必隆說:“依臣看來,還是第一種意見較之第二種意見更有說服力些!”
吳應熊說:“今日喝茶之時,幾個大臣的公子都是這麽說的。”
和碩公主便說:“我明日便去看皇上!”
吳應熊故意說:“若是聖上沒病,你這樣匆匆忙忙地去見皇上怎麽好?”
和碩公主說:“沒關係。我又不說因皇上病了才去看皇上的。”
吳應熊問:“那你以什麽理由去呢?”
和碩公主笑道:“笑話!天下哪有妹妹去看哥哥還得找理由的?”
吳應熊故作恍然大悟地罵自己糊塗。
第二日,和碩公主便要去宮中,問吳應熊:“駙馬去不去?”吳應熊答道:“公主與皇上敘兄妹之情,我若在旁邊,恐怕你們說話不方便!”吳應熊之真實意圖在於:自己若在,皇上必不會以真相示人。而和碩公主聽了,滿心歡悅,罵道:“你這個貧嘴!哪裏是怕妨礙別人?分明是又想喝茶去!”吳應熊連忙說:“如此說來,公主倒罪怪我了!如果不信,我陪公主去就是的。”和碩公主趕忙止道:“算了,你忙你的。”心想:這家夥在旁邊,還真弄得我們兄妹之間說話會有所不便。
然後,和碩公主坐著馬車直奔宮中而來。
順治帝是在寢宮接見她的。順治帝曆來對和碩公主寵愛有加,聽說僅是和碩公主一人前來探視,便沒有顧忌。
和碩公主得到允許,便奔進寢宮。和碩公主看到順治帝之後,大吃一驚。
陽光從窗外斜斜地射進來,寢宮之中便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皇上躺在床上,半邊身子在陽光之中,半邊身子在陽光之外,讓人一見之下,以為是一陰陽之人。
皇上今日又沒早朝,蓬鬆的頭發毛草般的掩在頭上,將本來已有病容的順治帝襯托得更加可怕!
和碩公主奔過去,跪在皇帝身邊,輕輕地哭泣起來,並一邊哭一邊說:“皇兄怎麽啦?怎麽幾日不見,便變成這樣子啦?”
順治帝笑笑說:“皇兄老了,自然會變成這樣子!”
和碩公主說:“皇兄又沒有七老八十,老什麽老?”
順治帝說:“再說,你也不是幾日沒來,而是幾個月沒來了呀!”
和碩公主說:“隻怪妹妹薄情,這麽長的時間沒來看皇兄了,弄得皇兄都變成這樣子了!”
順治帝笑罵道:“說什麽傻話!難道你天天來看我,我便不會變成這樣子麽?”
和碩公主固執地說:“當然!我若天天來看皇兄,皇兄絕不會變成這樣子的!”
順治帝說:“好啦!好啦!就依你!怪你!若是你天天來看皇兄,皇兄便不會變成這樣子的!你還是那麽傻!都要生孩子了,還是那麽傻!”
和碩公主嬌嗔道:“在皇兄眼中,妹妹總是傻的!”
順治帝突然問:“你開口這樣子,閉口也是這樣子,難道皇兄變得很可怕麽?”
和碩公主說:“皇兄不可怕!皇兄在妹妹麵前永遠是心慈麵善的!”順治帝說:“不對!別人都說伴君如伴虎!那些人都把皇兄比作老虎呢,怎麽不可怕?”
和碩公主說:“別人把你當做皇帝,你自然可怕!而我隻知你是哥哥,所以總覺得你麵善。這又錯在哪裏?”
順治聽了,怔住了。妹妹之言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道理。想到此處,順治帝突然聯想到駙馬爺是平西王之子,心裏便戰栗了一下。他突然問:“駙馬對你好麽?”
和碩公主燦爛地笑道:“好啊!”
順治帝見公主不似作假,便長歎一聲。
和碩公主連忙問:“皇兄為何歎氣?”
順治帝連忙掩飾自己的失態笑道:“我是因為自己身體欠佳而歎息的。如果身體好,我便可和妹妹、駙馬出外打獵了!”
和碩公主說:“皇兄肯定會好的!我們等你。”
然後,和碩公主便迴來了。一到家,見吳應熊在,便說:“駙馬沒出去?”吳應熊說:“隻是迴來得早,怕你一人孤獨!”其實他是沒出去。
和碩公主將皇上的病哭著告訴了吳應熊。他聽了,麵上悲戚,心裏卻踏實了。
第十二章 智編降兵
一、順治帝同意吳三桂出兵平亂
順治帝召見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鼇拜四人,想問他們與戶、兵二部商議關於如何處置吳三桂拒絕裁軍的結果。
說實在話,順治帝心中已隱隱不安。未議之前,他雖然怕因此而使局勢變得複雜化,讓自己難以收拾,但他的心思仍然傾向於裁軍。現在,由於昨日和碩公主探視他之後,他便變得更加兒女情長,優柔寡斷起來。事實是明擺著:如果與吳三桂發生衝突,那麽和碩公主與吳應熊的婚姻便宣告結束。因為,自己當初便是為了籠絡吳三桂而讓妹妹嫁給吳應熊的,所以,一旦對立,婚姻便失去存在的價值。
順治帝還不能做到像那些為了政權的穩固而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到了兄弟相戮,父子相殘的地步。他寵愛自己的皇妹和碩公主,因此,他在盡力維護政權的同時,要保證公主的幸福。
順治帝問:“那日朕命議政王,各大臣與戶、兵二部共議平西王之奏折,結果怎樣?”
索尼說:“歸納起來有兩種意見:一是同意平西王請求出兵,認為大清國當前確實存在有三患二難,宜出兵平亂為上策;二是認為不能同意平西王出兵。認為平西王出兵隻是個借口,擁兵自重才是目的。此時若不及時裁軍,隻怕會養虎為患。”
鼇拜見索尼如此說,怕他將皇上的思路引到兩種意見平分秋色上來,便急忙說:“其實,眾大臣之意,主要是第一種。”
順治帝問:“為何?”
鼇拜說:“他們認為不及時裁軍,確是養虎為患,但那隻是將來之事。其結果如何,誰也難以逆料。倒是平西王所說的三患二難卻是目下之憂,若不及時清除,恐危及江山社稷。”
蘇克薩哈說:“其實第二種意見也不容忽視。”
順治帝問:“為何?”
蘇克薩哈說:“眾大臣中有人認為,平西王之奏折,不言滅永曆帝,便可見其用心險惡。”
順治帝說:“這不正是朕所憂慮的麽?”
遏必隆說:“依臣看來,還是第一種意見較之第二種意見更有說服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