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說:“那我要跟你去!”


    吳三桂說:“其實我心裏也想帶你去!”


    二、李自成退出陝西西安,占據湖北武昌


    李自成從北京撤出,直接迴到西安。


    西安是李自成的發祥之地,因此,他與周邊百姓的關係融洽,占人和之利。加之,太原有陳永福率重兵鎮守,延安、綏德有李過、郝搖旗率雄師占據,而黃河與潼關又是天然屏障。於是,李自成似乎又找到了自信的感覺,興致勃勃地籌劃起如何抗清的大業來。


    李自成召集眾將,問計於他們。


    李岩說:“臣以為大順軍這段時間以來之所以節節敗退在於我們無根基。我們每在一處取勝之後,不能在那裏建立自己的政權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因此,敵兵前來,如果我戰敗,便會如秋風掃落葉般的潰敗。”


    李自成見李岩一再提到敗退,心裏有些不舒服,便用不客氣的語氣問:“李愛卿既知我們敗退的要源,想必已有對策?”


    李岩似乎並未在意李自成的語氣,坦誠地說:“當務之急,臣認為應該是南取漢中,西征甘肅,攻克蘭州,確保關中,以關中作為我們的抗清基地。”


    宋獻策聞之,覺得李岩此計很有理,便大加讚賞。


    牛金星本對李岩有嫉妒之心,借此想奚落李岩幾句,見宋獻策如此說法,便不好再說什麽。


    李自成便依李岩之言,定下如此戰略,並下令權將軍劉體純率領十萬大軍過黃河北上。


    正如李岩所說,農民軍雖然占領了大片土地,但對原占領區內建立的農民政權沒有大力鞏固,清軍糾合原明朝官僚紛紛反攻倒算,李自成所建立的農民軍又相繼被摧毀。尤其是離北京較近的河南更甚。


    李自成接到軍報,憂心忡忡,又問計於眾將。


    李岩主動請纓,慷慨地說:“請陛下給我二萬精兵,我將率兵前往河南鎮壓暴亂,保護大順政權。”


    李自成見李岩曆來如此,今日又主動請求率兵,心裏好生不快。李岩雖然慷慨,但他卻哼哼哈哈,不予答複。


    這一切都讓牛金星看在眼裏,他心裏於是有了倒李岩的念頭。牛金星雖然身為丞相,但除了一些雞鳴狗盜之術以外,心裏並無多少韜略。因此,對李岩每每能夠在大殿之上縱論國事,根本不把他牛金星放在眼裏而嫉恨在心。牛金星恨不得即刻將李岩置於死地,隻是苦於沒有機會。今日見此良機,豈能錯過。因此在散朝之後,來進見李自成。


    李自成此時本已對李岩心生不滿。李岩一再指出我李自成失敗之原因,仿佛他李岩還要勝過我李自成似的!這是李自成心生不滿的原因。今日在大殿之上,李自成之所以沒有立即答應讓李岩率兵去河南,是因為他對李岩此舉有些不解。他尤其覺得李岩急於請求率兵令人生疑。李自成正在琢磨此事之際,牛金星來了。


    李自成問牛金星何事?


    牛金星說:“李岩確有過人之處!”因為他還吃不準李自成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所以他的語氣充滿試探味。


    李自成一怔,反問:“牛愛卿何出此言?”他也不知道牛金星打的是什麽主意。


    牛金星說:“陛下進京之時,李岩才越眾人,上疏定國安邦之計;那日退守西安之時,他又洞察秋毫。指出我大順軍失敗原因。由此說明李岩確實有雄才大略!”


    李自成聽了牛金星的話,臉色越來越難看,忍不住將心中之慮說了出來:“李岩自請率兵去河南,牛愛卿是如何看待此舉的?”


    牛金星見火候已到,便裝出十分憂慮的樣子說:“李岩是雄才大略之人。陛下見過幾個有雄才大略之人能夠久居人下的?而河南又是李岩的故鄉,如果陛下給他重兵,後果可能難以逆料!我估計這也是李岩要自請率兵去河南的原因!”


    李自成聽後,心裏一凜。他雖然對李岩此舉有所猜忌,但還沒有想到這上麵來。如今聽牛金星之言,有如夢中驚醒一般。他在心裏琢磨李岩的舉止言談,越琢磨越覺得牛金星說的對,越琢磨心裏越有了後怕。李自成說:“傳朕旨意,將李岩就地捕殺!”


    牛金星聽後一喜,看你李岩猖狂到幾時?然而又一憂,趕緊說:“陛下隻殺李岩,那其弟李牟呢?”


    李自成一驚,又傳旨意:“將李岩與李牟一並捕殺。”


    李自成殺害李岩與李牟兄弟二人之事,震動了朝野。許多文武大臣對李自成心生不滿,對牛金星更是痛恨有加。連素來與牛金星交好的宋獻策也扼腕憤歎。而劉宗敏更是按劍切齒罵道:“他牛金星身無寸箭之功,敢以讒言誅殺兩員大將,我應該揮劍斬了他。”繼而又長長地歎了口氣道,“文臣與武將不和,將軍與士兵不能團結一心,我看我大順再不可能克敵製勝了。”


    一六四四年八、九月間,清兵已沿太行山南下,並從大同入代州、忻州,直逼太原,占領偏關,威脅陝西邊境。


    十一月間,阿濟格率領吳三桂、尚可喜一路大軍攻陷太原、平陽等城。山西全部失守,大順軍退守潼關。


    而多鐸率領的一路大軍在順治皇帝的多次斥責下,於一六四五年一月渡河到孟津,與大順軍大戰於洛陽、陝州、靈寶一帶,一直進逼至潼關東三十裏處。


    李自成見大順軍節節敗退,心裏憂憤交加。他沒有想到自己苦心經營數月之久的防線被清軍一擊即潰。他想:我大順軍如果再失去潼關這道天然屏障,這陝西哪裏會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潼關。


    李自成親自跑到潼關,指揮作戰。


    多鐸受順治皇帝所逼,不敢再有所怠慢,隻顧命令清兵死攻;而大順軍受李自成所激勵,也打算背水一戰,也是拚命死守。兩軍打得異常慘烈。


    兩軍相持了一個多月,時至一六四五年二月八日,多鐸覺得不能再這樣與大順軍相持下去,否則,將對己方不利。因為大順軍大多出身於此,而自己是遠道而來。所以,他下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取潼關。


    螞蟻似的清兵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之下,向潼關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也不知炮火之下倒下的是大順軍,還是清兵,多鐸管不了那麽多了,他一心隻想攻陷潼關。


    李自成終覺力不從心,率領侍衛撤出潼關奔西安而去。潼關失守。


    就在此時,阿濟格與吳三桂率領的清兵自保德渡河進入綏德,投降於李自成的明朝降將唐通又叛變投清。李過、郝搖旗率領大順軍與吳三桂所率領清兵遭遇。經過激烈戰鬥,李過與郝搖旗寡不敵眾,被迫從陝北南撤。延安、鄜州相繼失陷。


    於是,西安便變成了清兵攻擊的主要目標。


    二月九日,剛剛退入西安的李自成顧不上休息,攜著文武官員匆匆忙忙地從西安撤出來。


    望著自己在此稱王的古都西安,想起自己當年率領農民軍從此出發,一路風卷殘雲般的攻進了京城,不知為什麽,李自成心中頓生一種不祥之兆,眼眶一熱,淚水就流了下來。


    李自成率領大軍經藍田下陝南,由商州龍駒寨走武關,退守在商洛山區休息一段時日。然後走出武關,到達湖北,進入襄陽,占據了武昌城。


    三、劉宗敏痛斥吳三桂


    一六四五年五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入湖北地區以後,將部隊進行整編。將幾十萬人馬整編為四十八部,分為兩大集團。由李過、高一功、郝搖旗等率領的隊伍駐紮在荊州、襄陽一帶。由李自成、劉宗敏率領的隊伍,屯兵於承天(現在湖北鍾祥縣)。


    農民軍在武昌期間,將江夏縣改為瑞符縣,建立了政府機構,設置官員,鑄造永昌錢幣。


    李自成認為:“西北雖不定,東南豈再失之?”所以,他提出了奪舟東下,占領宣、歙一帶,在東南地區建立基地,繼續與清軍對抗的主張。


    一六四五年五月底,就在農民軍作出發的準備時,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倉皇棄武昌南走。


    而劉宗敏率部在黃州阻擊清兵,掩護李自成大軍南撤。


    當時,率領部隊追擊李自成的是吳三桂。劉宗敏阻擊敵人的陣形尚未布好,吳三桂已率領自己的關寧鐵騎掩殺過來,並隨之將劉宗敏的隊伍包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