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感覺到自己站立的地方也不住地抖動起來時,他嚇得閉上了眼睛,不由自主地驚唿:我將棲身何處?


    眾人一見吳三桂昏厥過去,便嚇得手忙腳亂地圍著他。幾個頗知醫理的部下對他又是捏又是壓。突然聽見吳三桂的驚唿,才放下手來,知道吳三桂既然醒來,便已無大礙。


    吳三桂悠悠醒轉,睜眼一看,四周盡是眼裏流露出關懷和焦急的人,才知自己剛才隻是作了一個噩夢。可是一見妻子張氏,又猛然明白自己現在確實是無處棲身了。於是,又不由自主地黯然神傷。


    大家見自己的主帥身患重病,精神萎靡不振,心裏便像失去了依靠一般,內心亂糟糟,臉上悲戚戚。


    吳三桂見眾人滿是悲戚,如喪考妣,心裏一急,便明白了。自己是全軍的靈魂,大家都依賴我生活,現在,如果我沒有個主意了,叫他們怎麽活呀!要想振奮軍心,自己首先得振作起來!他示意眾人退下,叫參將方獻廷、胡守亮等人留下。


    吳三桂說:“現在我們既無退路,也無進處,情況十分嚴峻,請大家與我群策群力,共渡難關!”


    胡守亮說:“主帥不必著急!現在我們並沒有到山窮水盡之時!”


    吳三桂一聽,精神為之一振,連忙說:“你有何計?速速說來!”


    胡守亮說:“目前之計,最重要的是尋一棲身之處,然後再圖發展。”


    孫文煥斜了胡守亮一眼說:“這還用你說!可是困難恰恰就在無處棲身!”


    吳三桂連忙製止孫文煥:“孫將軍有話後說,讓胡將軍說完。”他素知胡守亮胸有城府,不到時候,絕不會胡亂開口的。


    胡守亮說:“表麵上看來,我們已無處可去!其實,隻要稍加分析,便知去處就在眼前。”


    郭雲龍和方獻廷同時驚問:“可是山海關?”


    胡守亮點頭說:“正是。”


    方獻廷還在沉思,郭雲龍問:“可是山海關已被賊軍占領了啊?”


    胡守亮說:“山海關現雖已被賊軍占領,可是,當時賊軍隻是趁我軍入京之機入侵,雖然取了城池,而城中百姓與守軍卻未必心服。我估計守軍當時之所以投降,隻是迫於勢力,不得不暫時屈服。隻要我們及時反撲過去,山海關唾手可得!”


    眾人一聽,認為有理,便都支持胡守亮的意見。吳三桂見眾人沒有異議了,便立即發令:趕快集合軍兵,立即向山海關進發!


    孫文煥不無憂慮地對吳三桂說:“可是你的身體?”話沒說完,被吳三桂擋了迴來。吳三桂說:“值此危急之時,豈可因我一人誤了軍機!”


    於是,吳三桂被兵士抬著,率領部隊連夜向山海關進發。


    第二日早晨,吳三桂的騎兵又將山海關包圍起來。李自成的部下見山海關之外突然又有大部隊圍困,便慌了神,急忙向外求援,被吳三桂截下。


    吳三桂正要下令攻城,方獻廷製止了他,說:“待會兒賊軍自己混亂,一舉攻城。”果然,不久之後,城內便騷亂起來。原來那守城團練果然是迫於壓力而投降的。現在見吳三桂又大兵壓境,便紛紛起來倒戈。團練們殺了李自成隊伍中的頭領,打開城門迎接吳三桂。


    吳三桂又一舉取得了山海關。


    吳三桂攻取山海關後,要求隊伍加緊休整,以待命令。然後又將軍中大將們集中起來,討論以後的出路。可是討論來討論去就是沒有個結果。因為誰都明白現在與李自成勢不兩立,吳三桂也決心與李自成決戰,以報仇雪恨。然而,李自成將多兵眾,聲勢浩大,如與李自成拚殺,無異以卵擊石。可是,不與李自成作戰,李自成勢必也會攻擊他們,那時,要想自保也很難了。眾人的內心都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求助於清兵!可是,誰都明白,若真如此,獲個漢奸的罪名不說,還有引狼入室的憂慮。因為,清朝對明朝早就是虎視眈眈了,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雖然大家心裏有了這麽一個念頭,也隻是刹那間的事,誰也不敢開口說出來。


    李自成等了那麽長的時間,見吳三桂仍然沒有要投降自己的消息傳來,心裏有些急躁不安了,同時,由於他一直將陳圓圓扣在自己手中,並且經常與她一起飲酒談心,甚至與她尋歡作樂,引起了部下的種種猜忌。並且認為吳三桂之所以不肯投降就是因為此種原因,搞得李自成心裏怪不是味道。我現在是闖王,已經身入皇宮,即將成為真龍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眾生,莫非王臣!天下的美女都是我李自成的,陳圓圓又豈能例外!


    於是,李自成又與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商量。牛金星認為吳三桂不足為憂,隻要招撫招撫便可!李自成也深以為然,指令牛金星辦妥此事。


    牛金星以吳襄的口氣寫了一封勸降書,然後叫吳襄抄了。再派明朝降將唐通到山海關來送信。


    吳三桂心裏在考慮如何討伐李自成之事,見李自成竟然還派人來招降,一下子又不明白李自成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了。他問眾將如何處置?眾將見如此,心裏一下輕鬆起來。因為唐通的到來,可以改變會場上的那種憋悶的氣氛。誰都怕吳三桂問起如何與李自成決戰之事。大家都認為先要禮遇唐通,再看情況而定。


    吳三桂覺得有禮,便命令打開城門,迎唐通入城。吳三桂在帥堂迎接唐通。唐通直奔帥堂而來。


    唐通見吳三桂之時,行大禮。


    吳三桂略抬了抬手,示意不必,然後向唐通問好!


    唐通說:“吳將軍不必客氣。”便將李自成的隻要吳三桂能歸降大順,便能封他為侯的意思說了出來。


    吳三桂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唐通見吳三桂如此,以為他在看李自成的誠意,便連忙將李自成讓自己帶來犒賞吳三桂的幾萬兩銀子拿出來,然後說:“將軍父親要我帶來家書一封。”


    吳三桂邊看信心裏邊發笑,對我父親已經那樣,又何來家書?但看字跡,又確實是父親字跡。他想:要麽是父親已降,但這種可能性很小,或者說即便是,也非本意;要麽是父親現在處境很差。想到此處,他的內心不由熱血沸騰!


    但吳三桂盡力地控製住自己。一是因為父親與陳圓圓在他們手中,投鼠忌器;二是目下自己處境也艱難,無力與李自成抗衡。於是,吳三桂好言撫慰了唐通,並表示願意受封。


    唐通便留下副將在外駐守,自己跑到北京報喜去了。


    四、吳三桂打算聯合清政府抗擊李自成


    唐通一走,吳三桂便又是召集眾將商量。他感到現在是迫在眉睫不得不拿出切實可行的方針來的時候了。


    吳三桂把自己如何處置唐通的事一說,眾人稱善。認為這樣既可以穩住李自成,為自己贏得了時間,又可以為自己留條後路。


    吳三桂說:後路是沒有了!眾人一驚,齊刷刷地看著吳三桂。其實,他們心裏都明白,這一時刻終於要到來了。但盡管這樣,自己卻不能說。


    吳三桂說:“我打算滅李複明!”


    眾將說:“好!我們與將軍一起奮力抗李。”


    吳三桂說:“僅有大家與我一起血戰是不夠的。大家都明白,李賊賊眾勢大,我們卻兵微將寡,要抗李還得另尋良策。”


    眾人一下子便沉默起來。誰都知道吳三桂的言下之意,誰也知道吳三桂之所以不往下說的原因。


    吳三桂希望一個人先提出來,自己便來個順水推舟,自己也可以少幾分罪責。然而,他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說話,依然是先前時的僵局,吳三桂有些按捺不住了,但他盡力克製著自己。他明白,誰先提出聯清抗李的計策,誰便會成為千古罪人。這就是他之所以不好先說出來的原因,也是眾人不好先說出來的原因。


    雖然彼此心照不宣,卻無人開口說話。


    吳三桂在想:不與清兵聯合,明擺著是死路一條。與清兵聯合,雖然獲罪,卻能保持明朝一線生機,可以圖將來發展。同時,不管是誰先提出來這方法,隻要自己采納,自己便都會成為罪人。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一人承擔算了。於是,他的內心便有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悲壯感。


    吳三桂將眾人巡視一遍之後,極其悲傷地說:“滿清雖然是我們的敵國,而李自成既是國敵,又是我家敵。所以,我想與其無力抗李,還不如聯清抗李。不知眾將意下如何?”


    眾將一聽,心裏舒了一口氣,然後紛紛稱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魚並收藏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