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吳三桂發跡史(出書版) 作者:子非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三強不知公子的話是何意思,便去看吳三桂。隻見吳三桂用空空洞洞的眼神仰望著天空下那一棵老樟樹。
五、田弘遇要把陳圓圓先留給自己享用
然後再送給皇帝老兒田弘遇與陳圓圓一見之下,頓時魂落海外,魄飛九天。心中讚歎道:天地之間何能造出此等尤物?
來人說了女兒和女婿的意圖之後,田弘遇打發他走了,心裏的主意便來了。此等尤物,自己不享用幾迴,白來世上一遭了。
當天,田弘遇就吩咐手下人張燈結彩,要納陳圓圓為妾。
等忙乎到了晚上,田弘遇進了洞房,早已按捺不住,直奔陳圓圓而來。陳圓圓被眾人搶來奪去了幾迴,早已滅了非分之想,隻求能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因此,見田弘遇要折騰自己,也隻好任其施為,不敢作半點抵抗。話說迴來,陳圓圓即使有這個想法,也無這個膽。田弘遇是誰?是皇帝的嶽父大人,誰惹得起?
田弘遇拖著陳圓圓往床邊靠,然後便將她推倒在床上一陣狂吻。陳圓圓機械地應付著,心裏的酸楚不言而喻了。
田弘遇抖抖索索地剝光了陳圓圓身上的衣服,然後再認認真真的觀賞一遍。之後,就像老牛犁田一般在陳圓圓那冰清玉潔的肌膚上吻起來。陳圓圓隻覺得自己的胸脯腹部濕漉漉的難受。
田弘遇越吻心裏越像蘊著一肚子火,越吻性欲越強烈,爬在陳圓圓身上便是一陣胡搞亂為。不久,田弘遇就氣喘籲籲像老牛出氣的樣子了。陳圓圓本像木偶似的被他搗鼓,剛剛在生理上有一絲興奮的表現之時,田弘遇卻從她身上撤下來了,於是那種哀怨又襲上心頭。
田弘遇出著粗氣看著滿身秀色的陳圓圓想道:自己畢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也啃不動這等秀色了!這尤物為何不早生幾年?也好讓自己享受享受。這活路還是年輕人的活路,自己縱然有些豔福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然而田弘遇卻又心有不甘,仍把陳圓圓留在府中給自己享用。陳圓圓除了白天獨守空房外,夜晚一般也得寂寞到天亮。
陳圓圓頭靠著窗口,看光光亮亮卻又冷冷清清的月亮懸浮在空中時隱時現地遊暢著,她的臉便也失去了青春的光澤時陰時晴變成了陰陽臉。月亮露出來時,她任如霜的月光在自己身上傾瀉;月亮隱去時,她又憑冷寂的黑暗肆無忌憚地吞噬著自己。
陳圓圓又想起了遙遠的小鎮,那個留著她愉快的歲月的小鎮。她還想起了父親好聽的叫賣聲;彎彎曲曲穿鎮而過的梳妝河;站在河裏大聲調笑的媳婦們。她又記起了那句話,於是她心裏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別人都說自己長得很漂亮,自己為何不能找個好男人實實在在地過日子呢?
於是她拿過琵琶彈起,並隨著如歌似泣的琵琶聲唱起了《薄命曲》:
西風瑟瑟朔風寒,聽說吳娘心轉酸。自古紅顏同一哭,琵琶新調客中彈。相傳本是吳江女,待字年年金屋貯。嬌養深閨二十春,秦樓願結吹簫侶。多情枉說蔡中郎,張緒風流李蓋狂。蝶使蜂媒頻擾攘,郗鑒妙選在東床。芳姿搖落盡紅色,洞口桃源漁父入。漏泄春光未幾時,失身誤嫁偷花賊。生成薄命已如斯,浪跡萍蹤任所之。瞻望父兮瞻望母,淚珠濕麵暫忍垢。詭托虹橋自有家,癡情肯信甘言誘。輕舟曉夜走珠江,獨對菱花恨滿腔。翠羽明珠揮霍盡,終風強暴世無雙。王魁嶺外今年死,又哭天涯輕薄子。郎自寡情妾自悲,落花無主隨流水。他鄉強作未亡人,魂夢依依了夙因。不惜波心拚一死,高堂尚有望兒親。妝奩已典囊無物,鬥室長齋唯繡佛。一日思親十二時,身留隻為雙親屈。同鄉高誼感諸君,共得金錢贈練裙。十幅蒲帆歸白下,不須惆悵怨行雲。我聞此事常三歎,失路誰悲腸欲斷。傾城傾國類如斯,柳絲莫漫因風亂。
唱完此曲,便滿臉戚然地坐著,讓滿腹的心事在靜謐而清冷的夜空中靜靜地流淌。想到田弘遇這七十多歲的老兒,一再力不從心地折辱自己,心裏又平添許多惱恨,於是暗下決心,明早須折辱他一番。
第二天早上,圓圓也不梳洗打扮,隻坐在門前一遍又一遍地彈奏著《流水高山》。任憑傭人怎麽叫喊,她隻是不理。
後來傭人告訴了田弘遇。田弘遇便走來看是怎麽迴事。陳圓圓依然不理,隻是仍然彈著。田弘遇隻好別她而去。
陳圓圓見田弘遇走了,隻覺無趣,便用力將琴弦拔斷了,任一聲爆響久久地在空中迴蕩。
冬去春來,陳圓圓待在田弘遇府上已有數月之久,她整日裏愁眉苦臉,度日如年。這日,她仍然在無聊地坐著,傭人跑來叫她,說田貴妃要見她,要她去。陳圓圓本不想去,忽又突發奇想,想看看田貴妃是什麽樣子。
原來田貴妃不知怎麽得知父親在家裏藏著這麽個尤物,便打定主意要弄來獻給皇帝。田貴妃找父親一說,田弘遇哪裏肯答應?
田貴妃便對父親說,你經常在外巧取豪奪橫行無忌的惡行不知被誰告到了皇帝那兒,皇帝昨兒還對我說要我勸你收斂收斂。你看看,你得罪了皇帝怎麽辦?那田家大大小小還不得跟你倒黴?
田弘遇聽後便蔫了,罵了句娘,便答應了。
陳圓圓見到田貴妃,施禮之後便坐著。陳圓圓打量著田貴妃,田貴妃也打量著陳圓圓,心想,果然品貌非凡!要把這尤物給皇帝送去,不把皇帝樂死才怪呢。
於是,陳圓圓被田貴妃帶進宮裏去見皇帝。
陳圓圓想到田貴妃的心思之後,更是憂心忡忡。想我陳圓圓身入宦門已經不幸,如果真要被皇帝相中,我哪裏還有出頭之日啊?聯想到宮門深似海,她更是恨死了田氏父女倆。
陳圓圓跟著田貴妃走在宮裏長長的甬道上,心裏像裝了隻兔子惴惴不安。
陳圓圓終於見到了皇帝。
皇帝軟塌塌地斜躺在龍床上,田貴妃和陳圓圓行禮之後,皇帝軟綿綿地應答著。陳圓圓便站到一邊,偷偷地打量著皇帝。皇帝怎麽會是這樣子呢?軟皮細耷地像個老頭兒不算,怎麽還是一臉愁容呢?陳圓圓聯想到自己又要跟這麽個人過日子,立刻憂鬱起來。
原來皇帝這些天本來有些傷風,再加上這段時間,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進攻越來越猖獗,明朝失去的土地也越來越多,內外夾擊,皇帝便病了。
皇帝雖然看到田貴妃帶了個女人來了,猜知肯定是絕色女子,但他連看都未看。一是因為他病了,二是因為他沒心情。
田貴妃把自己心中的意思說了一遍,皇帝聽完之後搖搖頭。田貴妃又軟言細語地勸慰幾句,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田貴妃隻得又將陳圓圓送迴父親府上。
陳圓圓跟在田貴妃後麵走著,心裏隻有陣陣酸楚。
第六章 相知相悅
一、清朝政府勸降吳三桂,崇禎皇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
一六四四年初春,深冬的酷寒尚未褪盡,初春的冷意又襲擊過來籠罩著北京城。北京城裏失去了帝都往日的莊重和繁榮。
李自成從西安起兵,向東攻打明朝城鎮。其勢勇不可當,有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連攻克了太原、寧武、大同等城,又分兵去破真定。
麵對李自成的強大攻勢,崇禎皇帝是舊病不去,新病又來。他坐在幽深而清冷的宮殿之中,憂慮重重。他苦苦地思索著:自己為了保住大明江山,自身勤政不說,連女色也不敢接近,為何還會落到日落西山的地步呢?如果讓李賊得逞,祖宗的基業豈不會在我手中丟失幹淨?我朱氏皇族又豈有容身之地?想到此處,崇禎皇帝渾身抖索起來。
突然,他強自振作起來說(其實是自語自言,因為他身邊無人,就連太監也因為他嫌心煩而被支使開了)絕不能讓大明的江山在我手中丟失,使我無顏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可是,轉念一想,憑誰去保大明江山呢?大明幾乎是一片空虛,毫無兵力可抵抗強敵。
他想到了寧遠總兵吳三桂。隻有吳三桂還有五十萬大軍在守著一片孤城。可是,他會不會竭力保大明呢?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能調動他嗎?他思考了一會,覺得自己首先應該善待其父,方有可能調動他。於是,崇禎皇帝起用吳襄作京營提督,然後再下聖旨急召吳三桂入宮。
吳三桂依然是在那棵樟樹下休閑。
突然聖旨來了,吳三桂聽後,心裏便急了起來。現在清朝、明朝、農民軍的勢力比較均衡,沒有太大的差距。因此,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自己手握重兵,哪一方都不幫,才是上策。可是,現在崇禎皇帝來旨,自己怎麽辦?去吧,肯定是為打李自成之事,自己豈不要損兵折將?不去吧,自己可是食明朝俸祿。食君祿,分君憂,不去實在說不過去。
其實,皇太極早就利用吳三桂的上司洪承疇,舅父祖大壽這一關係招降他,他沒有答應。後來,已經身在清朝政府的洪承疇、祖大壽、哥哥吳三鳳、表弟祖可法等寫信勸他投降,他還是沒答應。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實力。
吳三桂覺得兩頭為難,決定叫大將們一起來商量一下。郭雲龍、孫文煥、胡守亮、方獻廷等人聽命來到他身邊。
吳三桂把自己的意思一說,大家便沉默起來。因為它事關重大,誰也不能輕易開口。方獻廷是原遼東巡撫的公子,不願做官,卻跑來為吳三桂參謀。胡守亮是軍中謀士出身,足智多謀。
吳三桂見大家不說話,便知他們有些顧慮,便對他們說,你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絕不會怪罪你們。
大家放了心,便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綜合起來兩種意見:郭雲龍、孫文煥二人認為不要去,現在最重要的要保住自己的勢力,管他皇帝老兒的死活幹嗎?而方獻廷、胡守亮卻認為現在還沒有到涇渭分明的時候,這樣做會背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對於將來的發展不利。
吳三桂權衡了一下兩方麵的觀點之後說:“不如幹脆來個既不得罪皇帝又能保存自己的實力的做法。”大家問:“哪有此等好事?”吳三桂說:“去是要去的,但兵將仍留在寧遠。”大家一聽,便明白了總兵的意思,於是齊聲叫好。
五、田弘遇要把陳圓圓先留給自己享用
然後再送給皇帝老兒田弘遇與陳圓圓一見之下,頓時魂落海外,魄飛九天。心中讚歎道:天地之間何能造出此等尤物?
來人說了女兒和女婿的意圖之後,田弘遇打發他走了,心裏的主意便來了。此等尤物,自己不享用幾迴,白來世上一遭了。
當天,田弘遇就吩咐手下人張燈結彩,要納陳圓圓為妾。
等忙乎到了晚上,田弘遇進了洞房,早已按捺不住,直奔陳圓圓而來。陳圓圓被眾人搶來奪去了幾迴,早已滅了非分之想,隻求能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因此,見田弘遇要折騰自己,也隻好任其施為,不敢作半點抵抗。話說迴來,陳圓圓即使有這個想法,也無這個膽。田弘遇是誰?是皇帝的嶽父大人,誰惹得起?
田弘遇拖著陳圓圓往床邊靠,然後便將她推倒在床上一陣狂吻。陳圓圓機械地應付著,心裏的酸楚不言而喻了。
田弘遇抖抖索索地剝光了陳圓圓身上的衣服,然後再認認真真的觀賞一遍。之後,就像老牛犁田一般在陳圓圓那冰清玉潔的肌膚上吻起來。陳圓圓隻覺得自己的胸脯腹部濕漉漉的難受。
田弘遇越吻心裏越像蘊著一肚子火,越吻性欲越強烈,爬在陳圓圓身上便是一陣胡搞亂為。不久,田弘遇就氣喘籲籲像老牛出氣的樣子了。陳圓圓本像木偶似的被他搗鼓,剛剛在生理上有一絲興奮的表現之時,田弘遇卻從她身上撤下來了,於是那種哀怨又襲上心頭。
田弘遇出著粗氣看著滿身秀色的陳圓圓想道:自己畢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也啃不動這等秀色了!這尤物為何不早生幾年?也好讓自己享受享受。這活路還是年輕人的活路,自己縱然有些豔福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然而田弘遇卻又心有不甘,仍把陳圓圓留在府中給自己享用。陳圓圓除了白天獨守空房外,夜晚一般也得寂寞到天亮。
陳圓圓頭靠著窗口,看光光亮亮卻又冷冷清清的月亮懸浮在空中時隱時現地遊暢著,她的臉便也失去了青春的光澤時陰時晴變成了陰陽臉。月亮露出來時,她任如霜的月光在自己身上傾瀉;月亮隱去時,她又憑冷寂的黑暗肆無忌憚地吞噬著自己。
陳圓圓又想起了遙遠的小鎮,那個留著她愉快的歲月的小鎮。她還想起了父親好聽的叫賣聲;彎彎曲曲穿鎮而過的梳妝河;站在河裏大聲調笑的媳婦們。她又記起了那句話,於是她心裏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別人都說自己長得很漂亮,自己為何不能找個好男人實實在在地過日子呢?
於是她拿過琵琶彈起,並隨著如歌似泣的琵琶聲唱起了《薄命曲》:
西風瑟瑟朔風寒,聽說吳娘心轉酸。自古紅顏同一哭,琵琶新調客中彈。相傳本是吳江女,待字年年金屋貯。嬌養深閨二十春,秦樓願結吹簫侶。多情枉說蔡中郎,張緒風流李蓋狂。蝶使蜂媒頻擾攘,郗鑒妙選在東床。芳姿搖落盡紅色,洞口桃源漁父入。漏泄春光未幾時,失身誤嫁偷花賊。生成薄命已如斯,浪跡萍蹤任所之。瞻望父兮瞻望母,淚珠濕麵暫忍垢。詭托虹橋自有家,癡情肯信甘言誘。輕舟曉夜走珠江,獨對菱花恨滿腔。翠羽明珠揮霍盡,終風強暴世無雙。王魁嶺外今年死,又哭天涯輕薄子。郎自寡情妾自悲,落花無主隨流水。他鄉強作未亡人,魂夢依依了夙因。不惜波心拚一死,高堂尚有望兒親。妝奩已典囊無物,鬥室長齋唯繡佛。一日思親十二時,身留隻為雙親屈。同鄉高誼感諸君,共得金錢贈練裙。十幅蒲帆歸白下,不須惆悵怨行雲。我聞此事常三歎,失路誰悲腸欲斷。傾城傾國類如斯,柳絲莫漫因風亂。
唱完此曲,便滿臉戚然地坐著,讓滿腹的心事在靜謐而清冷的夜空中靜靜地流淌。想到田弘遇這七十多歲的老兒,一再力不從心地折辱自己,心裏又平添許多惱恨,於是暗下決心,明早須折辱他一番。
第二天早上,圓圓也不梳洗打扮,隻坐在門前一遍又一遍地彈奏著《流水高山》。任憑傭人怎麽叫喊,她隻是不理。
後來傭人告訴了田弘遇。田弘遇便走來看是怎麽迴事。陳圓圓依然不理,隻是仍然彈著。田弘遇隻好別她而去。
陳圓圓見田弘遇走了,隻覺無趣,便用力將琴弦拔斷了,任一聲爆響久久地在空中迴蕩。
冬去春來,陳圓圓待在田弘遇府上已有數月之久,她整日裏愁眉苦臉,度日如年。這日,她仍然在無聊地坐著,傭人跑來叫她,說田貴妃要見她,要她去。陳圓圓本不想去,忽又突發奇想,想看看田貴妃是什麽樣子。
原來田貴妃不知怎麽得知父親在家裏藏著這麽個尤物,便打定主意要弄來獻給皇帝。田貴妃找父親一說,田弘遇哪裏肯答應?
田貴妃便對父親說,你經常在外巧取豪奪橫行無忌的惡行不知被誰告到了皇帝那兒,皇帝昨兒還對我說要我勸你收斂收斂。你看看,你得罪了皇帝怎麽辦?那田家大大小小還不得跟你倒黴?
田弘遇聽後便蔫了,罵了句娘,便答應了。
陳圓圓見到田貴妃,施禮之後便坐著。陳圓圓打量著田貴妃,田貴妃也打量著陳圓圓,心想,果然品貌非凡!要把這尤物給皇帝送去,不把皇帝樂死才怪呢。
於是,陳圓圓被田貴妃帶進宮裏去見皇帝。
陳圓圓想到田貴妃的心思之後,更是憂心忡忡。想我陳圓圓身入宦門已經不幸,如果真要被皇帝相中,我哪裏還有出頭之日啊?聯想到宮門深似海,她更是恨死了田氏父女倆。
陳圓圓跟著田貴妃走在宮裏長長的甬道上,心裏像裝了隻兔子惴惴不安。
陳圓圓終於見到了皇帝。
皇帝軟塌塌地斜躺在龍床上,田貴妃和陳圓圓行禮之後,皇帝軟綿綿地應答著。陳圓圓便站到一邊,偷偷地打量著皇帝。皇帝怎麽會是這樣子呢?軟皮細耷地像個老頭兒不算,怎麽還是一臉愁容呢?陳圓圓聯想到自己又要跟這麽個人過日子,立刻憂鬱起來。
原來皇帝這些天本來有些傷風,再加上這段時間,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進攻越來越猖獗,明朝失去的土地也越來越多,內外夾擊,皇帝便病了。
皇帝雖然看到田貴妃帶了個女人來了,猜知肯定是絕色女子,但他連看都未看。一是因為他病了,二是因為他沒心情。
田貴妃把自己心中的意思說了一遍,皇帝聽完之後搖搖頭。田貴妃又軟言細語地勸慰幾句,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田貴妃隻得又將陳圓圓送迴父親府上。
陳圓圓跟在田貴妃後麵走著,心裏隻有陣陣酸楚。
第六章 相知相悅
一、清朝政府勸降吳三桂,崇禎皇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
一六四四年初春,深冬的酷寒尚未褪盡,初春的冷意又襲擊過來籠罩著北京城。北京城裏失去了帝都往日的莊重和繁榮。
李自成從西安起兵,向東攻打明朝城鎮。其勢勇不可當,有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連攻克了太原、寧武、大同等城,又分兵去破真定。
麵對李自成的強大攻勢,崇禎皇帝是舊病不去,新病又來。他坐在幽深而清冷的宮殿之中,憂慮重重。他苦苦地思索著:自己為了保住大明江山,自身勤政不說,連女色也不敢接近,為何還會落到日落西山的地步呢?如果讓李賊得逞,祖宗的基業豈不會在我手中丟失幹淨?我朱氏皇族又豈有容身之地?想到此處,崇禎皇帝渾身抖索起來。
突然,他強自振作起來說(其實是自語自言,因為他身邊無人,就連太監也因為他嫌心煩而被支使開了)絕不能讓大明的江山在我手中丟失,使我無顏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可是,轉念一想,憑誰去保大明江山呢?大明幾乎是一片空虛,毫無兵力可抵抗強敵。
他想到了寧遠總兵吳三桂。隻有吳三桂還有五十萬大軍在守著一片孤城。可是,他會不會竭力保大明呢?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能調動他嗎?他思考了一會,覺得自己首先應該善待其父,方有可能調動他。於是,崇禎皇帝起用吳襄作京營提督,然後再下聖旨急召吳三桂入宮。
吳三桂依然是在那棵樟樹下休閑。
突然聖旨來了,吳三桂聽後,心裏便急了起來。現在清朝、明朝、農民軍的勢力比較均衡,沒有太大的差距。因此,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自己手握重兵,哪一方都不幫,才是上策。可是,現在崇禎皇帝來旨,自己怎麽辦?去吧,肯定是為打李自成之事,自己豈不要損兵折將?不去吧,自己可是食明朝俸祿。食君祿,分君憂,不去實在說不過去。
其實,皇太極早就利用吳三桂的上司洪承疇,舅父祖大壽這一關係招降他,他沒有答應。後來,已經身在清朝政府的洪承疇、祖大壽、哥哥吳三鳳、表弟祖可法等寫信勸他投降,他還是沒答應。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實力。
吳三桂覺得兩頭為難,決定叫大將們一起來商量一下。郭雲龍、孫文煥、胡守亮、方獻廷等人聽命來到他身邊。
吳三桂把自己的意思一說,大家便沉默起來。因為它事關重大,誰也不能輕易開口。方獻廷是原遼東巡撫的公子,不願做官,卻跑來為吳三桂參謀。胡守亮是軍中謀士出身,足智多謀。
吳三桂見大家不說話,便知他們有些顧慮,便對他們說,你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絕不會怪罪你們。
大家放了心,便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綜合起來兩種意見:郭雲龍、孫文煥二人認為不要去,現在最重要的要保住自己的勢力,管他皇帝老兒的死活幹嗎?而方獻廷、胡守亮卻認為現在還沒有到涇渭分明的時候,這樣做會背個抗旨不遵的罪名,對於將來的發展不利。
吳三桂權衡了一下兩方麵的觀點之後說:“不如幹脆來個既不得罪皇帝又能保存自己的實力的做法。”大家問:“哪有此等好事?”吳三桂說:“去是要去的,但兵將仍留在寧遠。”大家一聽,便明白了總兵的意思,於是齊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