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張治中將軍難以想象的是,站在他麵前的這個剛才被他罰站的年輕士兵,竟然就是那個奮不顧身在日軍陣中奮勇殺敵的敢死隊隊員,對此讓他不免感到有些錯愕。
在此時的張治中將軍看來,既然,剛才被他罰站的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獲得頒發了一等寶鼎勳章如此之大的榮耀,就沒有再讓他繼續在台上罰站,而是示意他可以台下就座。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大大地出乎了張治中將軍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出於一片好心,讓胸前佩戴著一等寶鼎勳章的孫斌到台下就座。
可是,孫斌並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反而是繼續迴到了台子的一側原來的那個地方,繼續接受罰站。
當著第十九路軍一眾將士們的麵,孫斌竟然連一點兒情麵都不給張治中將軍留,由此可見,他不僅膽子夠大,性格還是非常倔強的。
他自認為自己此前在台下交頭接耳,確實是違反了軍紀,那他就必須要接受懲罰——站在台子一側罰站,直至本次表揚授勳大會結束。
與此同時,他又覺得自己獲得了一枚一等寶鼎勳章,這不僅僅是對於他個人的表彰,更是對他們整個敢死隊的褒獎,如果跟他並肩作戰的那六十多名敢死隊的隊員們,沒有把他們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拉響綁在身上的炸藥包和手榴彈,選擇跟日軍士兵同歸於盡。
恐怕最終村落下來的他和王嶽山兩個人,不僅不會各自獲頒一枚對於軍人來說有著無尚榮耀的一等寶鼎勳章,還可能會被嚴加懲處呢。
因此,他覺得功是功,過是過,必須要拎得清才行,違法了軍紀既然罰站,他就不能夠因為自己獲頒了一等寶鼎勳章就乖乖地重新坐迴到台下。
看到孫斌對於自己的那一番好心好意並不領情,雖然,讓站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張治中將軍覺得臉上掛不住,很沒有麵子,但是,他覺得這個年輕士兵性格確實倔強了一些,在功過是非的問題上還是能夠拎得清,他在打心眼裏感到喜歡。
衝著重新站到台子一邊的孫斌微微地點了點頭之後,讓張治中將軍不免對孫斌投射出了欣賞的目光,覺得這小子要是能夠經過一番調教的話,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兵打仗的人才。
持續了大概兩個鍾頭時間的表彰授勳大會結束了以後,張治中將軍在休息室內,對陪同他一起喝茶的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將軍,以及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麵帶著笑容,非常客氣地套近乎道:“憬然兄,賢初老弟,我在上海待不了兩天的時間,蔣委員長緊急調我趕迴南京主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工作。”
把話說到了這裏以後,張治中將軍突然停頓了幾秒鍾,隨即就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呢,在離開上海之前,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希望憬然兄和賢初老弟,能夠答應我啊。”
蔣光鼐出生於公元一八八八年,字憬然;蔡延鍇出生於一八九二年,字賢初;張治中出生於一八九零年,字文白,國民時期的人私下裏不直唿其名,而是稱唿對方名字當中的字。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三個人在兩年前的中原大戰,就已經並肩作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彼此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
而這一次,他們三個人又一起聯合指揮了淞滬抗戰,雖然最終是以他們退防結束,但是,卻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
可以說,經過此次淞滬抗戰,他們三個人再次積累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之間在私底下也都是以兄弟相稱。
見到張治中一副笑吟吟的樣子,讓相鄰坐在旁邊座位上的蔣光鼐和蔡延鍇,他們兩個人先是互相對視了一眼,覺得他們的這個老友突然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但是,看在彼此之間深厚情誼的份兒上,蔣光鼐率先表態說:“文白兄,咱們大家又不是認識一天兩天了,都是老朋友了,你有什麽請求直接講出來便是。”
隻待蔣光鼐話音剛一落,坐在旁邊座位上的蔡延鍇,緊隨其後附和道:“是啊,文白兄,憬然兄說的很對,咱們之間就不用那麽客氣了,隻要是我和憬然兄能夠辦到的,隻要你文白開口,我和憬然兄就有求必應。”
雖說,張治中比蔣光鼐年輕兩歲,但是,他一直都在南京國民政府擔任軍事要員,資曆和軍銜都要比他高,他覺得稱唿張治中“文白老弟”肯定不太妥當,便就叫了他“文白兄”。
此時的張治中覺得自己還沒有把這個不情之請的內容講出來,坐在一旁的蔣光鼐和蔡延鍇就答應地如此痛快,生怕他們兩個人再反悔,就趕緊趁熱打鐵地開門見山道:“憬然兄,賢初老弟,我要向你們第十九路軍要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孫斌,是鐵拳團的一名年輕士兵,我想征召他參加新一期的中央陸軍學校學員。不知道你們二位肯否放人呢?”
對於孫斌此前加入第十九路軍鐵拳團一事,蔣光鼐和蔡延鍇早就聽取了鐵拳團團長鄭一天的匯報,等到淞滬戰事結束了以後,他就自動退伍,繼續做上海東華大學國文係的大四學生。
至於孫斌在鐵拳團跟日軍戰鬥中的表現,他們兩個人自然也是非常欣賞的,原本也是非常希望能夠把他留在第十九路軍當中,隻是礙於孫斌的父親——上海灘十大富豪孫振東的情麵,他們不能硬是把孫斌給留下,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再加上,孫振東在淞滬抗戰期間,積極地包括第十九路軍在內的中國軍隊捐錢捐物,在上海灘各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倆既然得罪不起,不妨就讓不明就裏的張治中來當這個罪人。
正當他們倆為如何留下孫斌而犯愁之際,卻聽到張治中有意招募孫斌前往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參加新一期學員培訓,頓時,就讓他們倆在心裏頭禁不住“咯噔”一聲,覺得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這下,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搶奪孫斌這個不可多得多得不可帶兵打仗人才的競爭對手,此時此刻,讓他們倆拒絕也不是,不拒絕也不是,可謂是左右為難。
既然,張治中開了這個口,蔣光鼐和蔡延鍇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覺得張治中的這個麵子還是給的,不能夠因為一個年輕士兵而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和友誼。
於是,他們倆想出來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蔣光鼐麵帶著微笑對張治中提議道:“文白兄,我剛才跟賢初老弟簡單商議了一下,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讓他參加你擔任教育長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新一期的學員培訓不是不可以。
“但是呢,除了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之外,我和賢初老弟還要向你推薦另外兩個人選。隻要文白兄您答應招募這兩個人參加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新一期的學員培訓,您剛才欽點的這個孫斌,隨時都可以從我們第十九路軍把他帶走。”
在此時的張治中將軍看來,既然,剛才被他罰站的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獲得頒發了一等寶鼎勳章如此之大的榮耀,就沒有再讓他繼續在台上罰站,而是示意他可以台下就座。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大大地出乎了張治中將軍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出於一片好心,讓胸前佩戴著一等寶鼎勳章的孫斌到台下就座。
可是,孫斌並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反而是繼續迴到了台子的一側原來的那個地方,繼續接受罰站。
當著第十九路軍一眾將士們的麵,孫斌竟然連一點兒情麵都不給張治中將軍留,由此可見,他不僅膽子夠大,性格還是非常倔強的。
他自認為自己此前在台下交頭接耳,確實是違反了軍紀,那他就必須要接受懲罰——站在台子一側罰站,直至本次表揚授勳大會結束。
與此同時,他又覺得自己獲得了一枚一等寶鼎勳章,這不僅僅是對於他個人的表彰,更是對他們整個敢死隊的褒獎,如果跟他並肩作戰的那六十多名敢死隊的隊員們,沒有把他們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選擇拉響綁在身上的炸藥包和手榴彈,選擇跟日軍士兵同歸於盡。
恐怕最終村落下來的他和王嶽山兩個人,不僅不會各自獲頒一枚對於軍人來說有著無尚榮耀的一等寶鼎勳章,還可能會被嚴加懲處呢。
因此,他覺得功是功,過是過,必須要拎得清才行,違法了軍紀既然罰站,他就不能夠因為自己獲頒了一等寶鼎勳章就乖乖地重新坐迴到台下。
看到孫斌對於自己的那一番好心好意並不領情,雖然,讓站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張治中將軍覺得臉上掛不住,很沒有麵子,但是,他覺得這個年輕士兵性格確實倔強了一些,在功過是非的問題上還是能夠拎得清,他在打心眼裏感到喜歡。
衝著重新站到台子一邊的孫斌微微地點了點頭之後,讓張治中將軍不免對孫斌投射出了欣賞的目光,覺得這小子要是能夠經過一番調教的話,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兵打仗的人才。
持續了大概兩個鍾頭時間的表彰授勳大會結束了以後,張治中將軍在休息室內,對陪同他一起喝茶的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將軍,以及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麵帶著笑容,非常客氣地套近乎道:“憬然兄,賢初老弟,我在上海待不了兩天的時間,蔣委員長緊急調我趕迴南京主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工作。”
把話說到了這裏以後,張治中將軍突然停頓了幾秒鍾,隨即就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呢,在離開上海之前,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希望憬然兄和賢初老弟,能夠答應我啊。”
蔣光鼐出生於公元一八八八年,字憬然;蔡延鍇出生於一八九二年,字賢初;張治中出生於一八九零年,字文白,國民時期的人私下裏不直唿其名,而是稱唿對方名字當中的字。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三個人在兩年前的中原大戰,就已經並肩作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彼此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
而這一次,他們三個人又一起聯合指揮了淞滬抗戰,雖然最終是以他們退防結束,但是,卻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
可以說,經過此次淞滬抗戰,他們三個人再次積累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之間在私底下也都是以兄弟相稱。
見到張治中一副笑吟吟的樣子,讓相鄰坐在旁邊座位上的蔣光鼐和蔡延鍇,他們兩個人先是互相對視了一眼,覺得他們的這個老友突然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但是,看在彼此之間深厚情誼的份兒上,蔣光鼐率先表態說:“文白兄,咱們大家又不是認識一天兩天了,都是老朋友了,你有什麽請求直接講出來便是。”
隻待蔣光鼐話音剛一落,坐在旁邊座位上的蔡延鍇,緊隨其後附和道:“是啊,文白兄,憬然兄說的很對,咱們之間就不用那麽客氣了,隻要是我和憬然兄能夠辦到的,隻要你文白開口,我和憬然兄就有求必應。”
雖說,張治中比蔣光鼐年輕兩歲,但是,他一直都在南京國民政府擔任軍事要員,資曆和軍銜都要比他高,他覺得稱唿張治中“文白老弟”肯定不太妥當,便就叫了他“文白兄”。
此時的張治中覺得自己還沒有把這個不情之請的內容講出來,坐在一旁的蔣光鼐和蔡延鍇就答應地如此痛快,生怕他們兩個人再反悔,就趕緊趁熱打鐵地開門見山道:“憬然兄,賢初老弟,我要向你們第十九路軍要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孫斌,是鐵拳團的一名年輕士兵,我想征召他參加新一期的中央陸軍學校學員。不知道你們二位肯否放人呢?”
對於孫斌此前加入第十九路軍鐵拳團一事,蔣光鼐和蔡延鍇早就聽取了鐵拳團團長鄭一天的匯報,等到淞滬戰事結束了以後,他就自動退伍,繼續做上海東華大學國文係的大四學生。
至於孫斌在鐵拳團跟日軍戰鬥中的表現,他們兩個人自然也是非常欣賞的,原本也是非常希望能夠把他留在第十九路軍當中,隻是礙於孫斌的父親——上海灘十大富豪孫振東的情麵,他們不能硬是把孫斌給留下,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再加上,孫振東在淞滬抗戰期間,積極地包括第十九路軍在內的中國軍隊捐錢捐物,在上海灘各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倆既然得罪不起,不妨就讓不明就裏的張治中來當這個罪人。
正當他們倆為如何留下孫斌而犯愁之際,卻聽到張治中有意招募孫斌前往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參加新一期學員培訓,頓時,就讓他們倆在心裏頭禁不住“咯噔”一聲,覺得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這下,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搶奪孫斌這個不可多得多得不可帶兵打仗人才的競爭對手,此時此刻,讓他們倆拒絕也不是,不拒絕也不是,可謂是左右為難。
既然,張治中開了這個口,蔣光鼐和蔡延鍇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覺得張治中的這個麵子還是給的,不能夠因為一個年輕士兵而傷了彼此之間的和氣和友誼。
於是,他們倆想出來了一個退而求其次的辦法,蔣光鼐麵帶著微笑對張治中提議道:“文白兄,我剛才跟賢初老弟簡單商議了一下,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讓他參加你擔任教育長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新一期的學員培訓不是不可以。
“但是呢,除了這個名字叫孫斌的年輕士兵之外,我和賢初老弟還要向你推薦另外兩個人選。隻要文白兄您答應招募這兩個人參加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新一期的學員培訓,您剛才欽點的這個孫斌,隨時都可以從我們第十九路軍把他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