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擺擺手:“母後,不關他的事。”他轉過頭對著公公說:“這裏沒有你的事,你下去吧。”
“是”馮公公嚇出了一身冷汗,忙朝太後和皇上行禮,退出了祥福宮。
“皇上為國事操勞累了吧?瞧你的眼圈都黑了,昨晚沒有睡好,何事令你煩憂?”太後望著皇上清瘦的清俊的臉龐。一改剛才笑眯眯的慈祥的模樣,此時臉上布滿了心疼。
“哎,母後確實懂得兒子,朝堂上,戰神呈上一份奏折,提出要重用一些有為的青年,將一些年輕人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擔任軍隊要職。”
久居深宮的太後,她極少過問朝廷的事情,但是,她對朝廷的事情或多或少還是了解的。隻要提起與戰神有關的事情,太後都很關注,她仔細的聽著,偶爾插了一句:“提的都是他的親信?”
“母後睿智,提的都是跟他出生入死,一起鎮守邊關的人,他把朕的鐵甲軍變成了他的鐵甲軍。想想心裏就憋屈。”皇上皺著眉頭,沉聲道。
“棋差一著啊。上一次沒有整治到他,反而打草驚蛇,讓他有所防備。頻繁提拔他的親信。他也太囂張了。”
提起這一件事情,他就想起了一年前,朝廷撥給了軍隊一批軍糧,戰神派他的親信押運軍糧,行到半路軍糧被劫,他正準備拿他是問,趁機打擊他的囂張氣焰,誰知他派府裏一位叫曹風的人籌措軍糧,及時送到軍隊,才沒有貽誤戰機。
誰知他趁機提出對籌措軍糧有功之人進行嘉獎,將此人提拔為副將,報請皇上恩準,後來查清楚這一位副將就是他女兒的夫侍,這個家夥還跟他耍心眼,當朕是傻子。
考慮到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沒有責罰他,而是要他建功立業,繼續鎮守邊關。
可是,想起此事,皇上心裏難免心緒不平。
“皇上,小不忍者亂大謀,十幾年前西涼國和吳國結盟聯合攻打啟國,啟國雖然贏了,但是,我們也傷了元氣,戰神一直鎮守邊陲,把邊關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啟國風調雨順,功不可沒。我們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增。由於啟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最近幾年有些地區災情嚴重,百姓的日子過得清貧,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民心不可違。”
太後頓了一下,接著說:“周邊列國的軍隊集結在邊關,蠢蠢欲動,如果本國有一點風吹草動,勢必會造成內憂外患,周邊列國趁虛而入,危害啟國的江山,那就不妙了。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太後語重心長的告誡著皇上。
“母後所言甚是,所以兒子在戰神的奏折上一一批複,恩準了。”
“對戰神這樣的人,不是賜他金銀財寶就可了事的,他府裏金銀珠寶多得是,這些俗物他是看不上眼的。據說,他給他女兒打造的郡主府就富可敵國,他有的,就不必賞賜了,而是要賜與他恩惠。”
“母後教訓的是,兒子謹遵母後的教誨,兒子有一事不明,什麽樣的恩惠他認為是最大的。”
“皇上你不是剛才說過,戰神為他女兒打造的郡主府富可敵國,足以說明這個女兒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富可敵國的。他就一個寶貝女兒,誰得到了他的女兒,誰就得到了戰神的認可。聯姻是最好的方法。”
“母後所言甚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神的弱點就是他的女兒,剛才,下朝堂後,兒子私下把戰神留下來,試探著舊話重提,給他女兒賜婚,戰神婉拒,說他就這麽一個女兒,他女兒從小嬌生慣養,性子野,刁蠻任性,得病以後就給她找了五位夫侍來衝喜,此種性格和身份不適合皇宮的生活。”
“這個戰神搞什麽名堂?找出這麽爛的借口來搪塞皇上,藐視皇族,諸不知抗旨不尊要株連九族的。”太後想起來了清雅無匹的一張笑臉上,給人留下了舒心的笑容。
太後望著桂花糕突然笑了起來:戰神啊,戰神啊,你心機深沉,可是你的女兒不諳此道,露出了最純真的一麵,一盒桂花糕對戰神的謊言將會不攻自破。
太後伸手將桂花糕推到皇上的麵前,意味深長的說道:“皇上,這一盒桂花糕母後品嚐了,很好吃,你也嚐嚐。品品糕。猜猜是誰的手藝。”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計中之計
皇上眼眸一直落在桂花糕上,每塊桂花糕右上角印有一朵小花,桂花糕做出一朵花的形狀,在食盒裏將桂花糕按花瓣的形狀擺放,形成一朵花蕊的形狀,別致的花樣體現出一個小女孩玲瓏剔透的心思,與宮裏禦廚做的形狀不一樣,不用太後告訴他,皇上心裏就猜到了是誰送過來的。
“母後,此女與坊間傳聞大不一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心思細膩,心靈手巧,孝心可嘉,完全有母儀天下的風範,戰神為何詆毀自己的女兒?”皇上眼裏閃過一絲疑慮,從矮幾上拿起一塊桂花糕準備送進嘴裏。
太後馬上伸手壓住他的手,婉轉的勸道著:“且慢。聽太醫說皇上最近涼了胃,太醫囑咐你吃東西要注意,恐宮外的食物不合你的胃口,還是叫禦膳房重新給你做一盒糕點端上來吧。”
皇上眼裏閃過清雅無匹的小臉。這一張小臉上鑲嵌著一雙清亮的大眼,大眼裏沒有任何算計,沒有摻雜著如何雜質,他伸出另一隻手拍拍母後的手:“母後無妨。少吃幾塊,不會有事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品糕可以感受戰神的心思。”
在一雙母後的注視下,皇上拿起一小塊桂花糕送進嘴裏,慢慢的嚼著,品嚐著,冷峻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暖色:“味道不錯,桂花糕香酥可口,甜而不膩,一位心思細膩,心靈手巧的女孩,怎麽可能是刁蠻任性,性子很野的女孩?完全在混淆視聽。”
“戰神煞費苦心,把自己的女兒包藏得很嚴實,甚至不惜毀譽,理由一個,就是不想女兒入宮,這個戰神在搞名堂。”太後準確的撲捉到皇上的語氣,一語道破天機,幫助皇上理順思路,指出戰神的用意。
“戰神確實是用心良苦,從小到大從來不帶自己女兒入宮參加各種皇家宴會,有時兒子以關心的口吻詢問為何不帶他女兒入宮時,他借口女兒身體不適搪塞過去,直到現在世人對他女兒的了解,還局限在生病衝喜的過程中,可見他把自己女兒包藏得多嚴實,人算不如天算,連太子和豫兒都認出了他女兒的真麵目,何況是母後哪?”皇上眼裏閃過一絲憂慮。
“皇上,你打算怎麽辦?”太後意有所指,母子連心,皇上眼裏滑過的一絲憂慮她可是明白,皇上在擔心什麽!
“這正是兒子擔憂的地方,兒子子嗣不多,隻有太子和豫兒兩人是皇家血脈,我不想他們為了一位女子,而翻臉,那將是皇家的不幸。啟國的不幸。”皇上接連吃了幾塊桂花糕,胃裏便有飽脹之感,他把手裏的那一塊桂花糕放進食盒裏,隨手端起一杯清茶抿了一口,清茶將留在口裏的桂花香給衝淡了。
太後一愣,稍一思索,很快就明白了皇上的旨意,隨口接過去:“所以,你把丫頭支走,就是想讓太子和孫兒靜下心,淡忘丫頭,重新再給他們指婚。”
皇上沒有言語,隻是低下頭繼續品茗。掩住了眼中的精光。
太後心念急轉,掃了一眼深沉內斂的皇上,神色之間無法揣度,太後細細的品味著皇上的意思,,一瞬間就從深層次明白了皇上此舉的用意,不禁擊掌示好“此計甚好,此計甚好。”
太後久居深宮,無意間從豫王口裏,得知太子對一位民間女子產生好感,逐對此事進來調查,得知太子在民間和女扮男裝的紫玉相熟,太子心中的紫玉就是戰神的女兒紫薇。
啟國兩大郡主聲名狼藉,太後見過南寧,對南寧印象不好,唯獨沒有見過紫薇,於是,太後就對戰神的女兒產生了好奇,把她召進宮,順便也把南寧召進宮,想借南寧的手逼她現出原形。
果然不出太後所料,兩女相鬥,南寧逼紫薇跳起了兔子舞,一隻兔子舞終於露出了她清新淡雅,崇尚自由和快樂,能歌善舞的特性,打破了坊間胸無點墨的傳聞。
一隻兔子舞令太後大樂,賞賜了她許多的東西。
沒想到,在跳舞之前,一隻兔子令豫王和紫薇在宮中相遇,她護著兔子不許太監傷害兔子,在豫王麵前露出了一副悲憫之情,讓豫王對她產生好感。
兄弟同時都對她產生好感,心生暗戀。
在禦花園裏,皇後顯靈,皇上心驚不已,皇後去世以後,再也不曾在皇上的生活裏出現,為何當著此女的麵顯靈。
皇上答應皇後一定要替她好好照顧太子,就為太子指婚,太子不知紫薇就是紫玉,當庭拒婚。
而此時豫王趕過來當場求婚,太子了解真相以後,又反悔跪在禦書房求皇上賜婚,鬧得兄弟兩人不和。
朝廷上下人們攝於戰神的威嚴,不敢明目張膽的議論,背著戰神悄悄議論此事,偷偷的在背地說此女是禍水,是妖精脫胎的,有大臣上奏折建議:早一點將太子和豫王的婚事給定下,安定民心。
太子和豫王已過大婚年齡,事不宜遲,此事不能在拖了。
太後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委,猜測到皇上也派人徹查了太子出爾反爾的原因,順藤摸瓜查清了三人之間的糾葛,這才有以上的舉措。太子跪在禦書房一天一夜,求父皇賜婚,皇上不理不睬,任他跪在冷冰的地上。
太子執迷不悟,皇上就指派了他一個差事,命他出宮徹查當地官員貪汙一案。
太子領命出宮,一走就是大半個月未迴宮。估計太子迴宮在即,皇上又派紫薇出京到邊遠的連城察看災情,將三人分得遠遠的,暗中為太子和豫王指婚。
太後將前因後果一一想明白了,各種不明的環節一一打通了以後,才大讚皇上淵深遠略,避免兄弟為一位女人手足相殘,動搖啟國國本和根基。
太後也就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不緊不慢的說道,太後每一句話說出來,都令皇上舒心,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開了:“皇上,母後年紀大了,不願動彈,前幾日小喜子告訴母後,說禦花園菊花、月季花開得燦爛,母後也就動了心思,許久宮裏沒有熱鬧過了,母後就叫皇後在禦花園裏辦賞菊宴,請三品以上官員的千金小姐全部入宮賞菊,各位千金小姐登台進行才藝表演,讓太子和豫王當裁判,如果兩人給哪一位千金小姐打分打得最高,那就是緣分,當場賜婚,挑選出太子妃和豫王妃,擇日完婚。你看如何?”
“母後此計甚妙,此事就拜托母後和皇後去操辦。兒子到永和宮去走走。”皇上冷淩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一場賞菊宴將會解決大麻煩,讓兩兄弟重修舊好,是他最願意看見的。
“皇上,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你可不能忘懷!帝王應無情,你可不要重蹈覆轍專寵一人,引起後宮嬪妃的嫉妒,鬧得後宮不團結。皇後勞苦功高,是啟國的功臣,為你誕下孫兒,為前皇後撫養了太子,她的功勞不可小覷。你不能冷落皇後。後宮可以牽製朝堂,後宮穩定了,朝堂相對而言,也會穩定。”
皇上眼裏閃過伉儷情深的前皇後,兩人在一起吟詩作對,彈琴吹簫的情景,從他見到皇後的那一瞬間起,皇上就認定了皇後是他的唯一。自此以後他的心就放在皇後身上,再也不願多看其他嬪妃一眼。
這些嬪妃為了爭寵,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落在皇上的眼裏她們都是庸姿俗粉,俗不可耐。
皇上許久不曾寵幸他們,冷落她們引起後宮的幽怨,在一次賞雪過程中,看台倒塌,將皇後埋在雪裏,幸好是雪深,才護住了皇後,否則皇後必有性命之憂。
自此以後,他想盡一切辦法,想保護皇後,都沒有護住皇後,皇後難產誕下太子,導致大出血香消玉殞。
直到現在他都不知皇後是怎麽死的,沒有找到線索證明皇後被害而亡,一切顯得那麽自然、順理成章。
他一直沉浸在自責的內疚當中,而無法自拔,他深惡後宮爭鬥,心中的陰影無法消除,皇後走後極少寵幸其他的嬪妃,導致他的子嗣稀少,隻有太子和豫兒兩個皇子。
他歎了一口氣:“母後,兒子知道了。兒子去看看皇後,不知最近皇後在忙什麽?”
太後眼裏露出笑意:“皇後貴為人母,母儀天下,自然是在為皇上操心。”
皇上看懂了太後眼裏的笑意,心裏也明白了皇後為何事在操勞:“為太子、豫兒的婚事在操勞?”
“是的。戰神心機深沉,既然他不願他女兒入宮,我們暫時不要打他的主意,母後曾經試探過那個丫頭,話裏話外顯示出她也不願入宮。既然如此,何處無芳草?想嫁人皇宮成為太子妃和豫王妃的大有人在,太子和孫兒的婚事也不能在拖下去了,為皇家開枝散葉的是當務之急。”太後慎思之,注目對麵的皇上,這一張酷似先皇的臉,令她想起了先皇與她之間的過往。
先皇握著她的手,將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的小手,放在她的掌中,拚著最後一口氣,嘴巴微微動著,就是發不出一個音來,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她,她明白先皇的眼裏的深意:“皇後,太子還小,朕將太子托付給你了,一定要教育太子做一個好皇帝,振興啟國。”
她緊緊抓住先皇的說,哭泣著:“皇上,你不能扔下我們就走,你將這麽重的擔子壓在我們孤兒寡母的身上,我們如何擔當得起?”
先皇死也不願閉上眼睛,渾濁的眼睛已經無光,依然睜得大大的望著她,要她給個明確的答複。
太後不忍先皇帶著遺憾離開人間,一邊哭泣一邊點點頭,先皇才安心的閉上眼睛,離開他們了。
皇上駕崩了。
想到這裏,太後心裏湧起一股酸澀,默默祈禱著:先皇在天有靈,請護我兒身體健康,著太子和孫兒早日大婚,為皇室開枝散葉,讓啟國興旺發達。
正文 第四百二十章 深宮幽怨
在豪華的永和宮裏。
皇後坐在軟榻上,榻上鋪著柔軟的織金錦緞軟墊,塌的旁邊擺放著一張矮幾。矮幾上放著糕點和水果,麵前擺著一杯茶。皇後掀開杯蓋,一股熱氣緩緩升起。茶葉漂浮在杯中,她用杯蓋輕輕撫過漂浮在杯中的茶葉。
茶葉在杯內一上一下沉浮著,杯中的茶,流光搖曳,茶的淳香依著茶水慢慢升起,嫋娜地在杯上形成一團濃意。
突然,她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哀怨,偌大的寢宮隻有她一個人端坐著,高高的紅牆困住了她,她不知外麵是何模樣,困在紅牆內,滿心滿意都是一個人的身影,可是這個身影已經許久未曾在她的麵前出現過了。
縷縷浮躁的情緒,伴隨著茶水的熱氣在嫋娜中迴旋著,與熱氣一起久久不能散去。
她伸出手摸摸冷冰的床榻,寬敞的床榻,昨晚又是她一人擁著豪華的錦被,躺在空蕩蕩的床榻上,輾轉難眠,多想留下他的身影,留下他的溫暖,可是帝王無情。
誰道皇上無情?
誰道皇上有情?
皇上是對她無情,對前皇後有情。
想起前皇後,她心裏就有些不平,她的思緒迴到了以前。想起了進宮以來的過往。
皇上極少寵幸後宮嬪妃,將一切寵愛都留給了前皇後,與皇後卿卿我我,忘記了他是皇上,他擁有龐大後宮,後宮的嬪妃盼星星盼月亮盼著皇上的到來。享受著雨露滋潤。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奢望!
十五歲是花季的年齡,也是少女懷春時期,她做著少女的美夢來到了皇宮,成為皇上的女人,除了她進宮的時候皇上臨幸過她以外,幾乎很少想起了後宮裏還有她這女人的存在。
她由少女脫變為女人,初為人婦的她,時常迴憶她與皇上在一起的恩愛,每每心裏總是情不自禁的陷入愛河中,無法自拔,時時懷念與皇上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那一瞬間的恩寵已經讓她中毒,刻骨銘心的將皇上刻在自己的心裏,永不磨滅。
每到天黑她就駐足觀望,有時趴在窗戶上,探出腦袋朝外麵看,希望能從匆匆而行的人影中,尋到熟悉的黃袍身影,期盼皇上的腳步停留在永和宮,今晚由她侍寢。
可是每一次她都很失望,派太監出去打聽,他們從別的宮裏太監口裏得知。皇上夜夜停留在皇後哪裏。
她心裏充滿了幽怨。認為是寢宮裏的宮女和太監不得力。連皇上到哪裏去了都搞不清楚,總是慢其它宮一拍,要他們何用?於是她就朝寢宮裏的太監宮女發脾氣,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頓。
其實她心裏知道,永和宮的宮女和太監成為她的出氣筒了,她隻是一肚子怨氣沒有地方出,心裏的怨氣不敢隨便說出來,隔牆有耳害怕傳到別的嬪妃耳裏,變成她嫉妒皇後的一個憑證。
引起皇上和皇後的不滿,皇上最恨後宮嬪妃吃醋鬧矛盾。後宮不團結,皇上會重罰鬧事的嬪妃的。
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她善妒的把柄,對她不利,她不希望人們認為她是一個善妒的女人。
她壓住心裏的幽怨,忿忿不平的抱怨著:她哪裏不如她,論家世她是丞相的女兒,父親三朝元老,輔佐了三位帝王。先皇駕崩以後,皇上就是在父親的支持下即位的。沒有父親的支持哪裏會有他的今天,皇上得到了一切,就過河拆橋,將她晾到一邊不管不顧,一心隻是喜歡哪位皇後。
同樣是皇上的女人,在後宮裏,隻有前皇後做皇上的女人最幸福,她就成為不幸中的人了,是在期待中和煎熬中度過一天又一天,晚上躺在被窩裏數著羊羊熬過一夜又一夜。
皇上太絕情了,前皇後懷上孩子,還不知是男,是女,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布,如果皇後生下一位皇子就立為太子,生下公主,就立為永寧公主。
孩子未生下,封號都給取了,這叫宮裏的嬪妃情何以堪,世人都知皇上是癡情人,一心一意念著皇後的好,一心一意對待皇後,將她們這些嬪妃置於尷尬的境地而怨氣衝天。
宮裏的嬪妃個個都認為皇後是狐狸精投胎的,有一套媚術在迷惑皇上,她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都在指責皇後使用媚術,可是誰也猜不透哪些媚術是什麽?
最後此事傳到了皇上哪裏,皇上責罰了一位說事的嬪妃,將她打入冷宮,才平息事端,自此誰也不敢妄下結論,隻是悄悄的在琢磨著皇後是如何迷惑皇上的,也不知這一位狐狸精是如何下套,奪走了皇上的心,無論她們怎麽努力,皇上都不願看這些嬪妃一眼,甚至當眾點評嬪妃的著裝,豔俗。
豔好理解,後宮的嬪妃為了博得皇上一笑,竭盡所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著豔裝麗服,美麗的妝扮成為後宮一道靚麗的風景,望著自己心愛的男子,眼裏閃過愛意。
可這一切看在皇上的眼裏,皇上不為所動反而當著皇後的麵,指出她們著裝豔俗,當眾大讚皇後清新淡雅,美麗大方,崇尚自然,
氣得當時還是貴妃的她迴到寢宮,將身上豔麗的服飾都扯掉了,看見哪一位宮女和太監不順眼,就拿他們出氣,狠狠的將他們責罰了一遍。
嚇得宮女唯唯弱弱,謹慎小心,生怕觸犯了貴妃,他們會遭到一頓責罰。
“是”馮公公嚇出了一身冷汗,忙朝太後和皇上行禮,退出了祥福宮。
“皇上為國事操勞累了吧?瞧你的眼圈都黑了,昨晚沒有睡好,何事令你煩憂?”太後望著皇上清瘦的清俊的臉龐。一改剛才笑眯眯的慈祥的模樣,此時臉上布滿了心疼。
“哎,母後確實懂得兒子,朝堂上,戰神呈上一份奏折,提出要重用一些有為的青年,將一些年輕人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擔任軍隊要職。”
久居深宮的太後,她極少過問朝廷的事情,但是,她對朝廷的事情或多或少還是了解的。隻要提起與戰神有關的事情,太後都很關注,她仔細的聽著,偶爾插了一句:“提的都是他的親信?”
“母後睿智,提的都是跟他出生入死,一起鎮守邊關的人,他把朕的鐵甲軍變成了他的鐵甲軍。想想心裏就憋屈。”皇上皺著眉頭,沉聲道。
“棋差一著啊。上一次沒有整治到他,反而打草驚蛇,讓他有所防備。頻繁提拔他的親信。他也太囂張了。”
提起這一件事情,他就想起了一年前,朝廷撥給了軍隊一批軍糧,戰神派他的親信押運軍糧,行到半路軍糧被劫,他正準備拿他是問,趁機打擊他的囂張氣焰,誰知他派府裏一位叫曹風的人籌措軍糧,及時送到軍隊,才沒有貽誤戰機。
誰知他趁機提出對籌措軍糧有功之人進行嘉獎,將此人提拔為副將,報請皇上恩準,後來查清楚這一位副將就是他女兒的夫侍,這個家夥還跟他耍心眼,當朕是傻子。
考慮到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沒有責罰他,而是要他建功立業,繼續鎮守邊關。
可是,想起此事,皇上心裏難免心緒不平。
“皇上,小不忍者亂大謀,十幾年前西涼國和吳國結盟聯合攻打啟國,啟國雖然贏了,但是,我們也傷了元氣,戰神一直鎮守邊陲,把邊關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啟國風調雨順,功不可沒。我們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增。由於啟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最近幾年有些地區災情嚴重,百姓的日子過得清貧,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民心不可違。”
太後頓了一下,接著說:“周邊列國的軍隊集結在邊關,蠢蠢欲動,如果本國有一點風吹草動,勢必會造成內憂外患,周邊列國趁虛而入,危害啟國的江山,那就不妙了。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太後語重心長的告誡著皇上。
“母後所言甚是,所以兒子在戰神的奏折上一一批複,恩準了。”
“對戰神這樣的人,不是賜他金銀財寶就可了事的,他府裏金銀珠寶多得是,這些俗物他是看不上眼的。據說,他給他女兒打造的郡主府就富可敵國,他有的,就不必賞賜了,而是要賜與他恩惠。”
“母後教訓的是,兒子謹遵母後的教誨,兒子有一事不明,什麽樣的恩惠他認為是最大的。”
“皇上你不是剛才說過,戰神為他女兒打造的郡主府富可敵國,足以說明這個女兒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富可敵國的。他就一個寶貝女兒,誰得到了他的女兒,誰就得到了戰神的認可。聯姻是最好的方法。”
“母後所言甚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神的弱點就是他的女兒,剛才,下朝堂後,兒子私下把戰神留下來,試探著舊話重提,給他女兒賜婚,戰神婉拒,說他就這麽一個女兒,他女兒從小嬌生慣養,性子野,刁蠻任性,得病以後就給她找了五位夫侍來衝喜,此種性格和身份不適合皇宮的生活。”
“這個戰神搞什麽名堂?找出這麽爛的借口來搪塞皇上,藐視皇族,諸不知抗旨不尊要株連九族的。”太後想起來了清雅無匹的一張笑臉上,給人留下了舒心的笑容。
太後望著桂花糕突然笑了起來:戰神啊,戰神啊,你心機深沉,可是你的女兒不諳此道,露出了最純真的一麵,一盒桂花糕對戰神的謊言將會不攻自破。
太後伸手將桂花糕推到皇上的麵前,意味深長的說道:“皇上,這一盒桂花糕母後品嚐了,很好吃,你也嚐嚐。品品糕。猜猜是誰的手藝。”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計中之計
皇上眼眸一直落在桂花糕上,每塊桂花糕右上角印有一朵小花,桂花糕做出一朵花的形狀,在食盒裏將桂花糕按花瓣的形狀擺放,形成一朵花蕊的形狀,別致的花樣體現出一個小女孩玲瓏剔透的心思,與宮裏禦廚做的形狀不一樣,不用太後告訴他,皇上心裏就猜到了是誰送過來的。
“母後,此女與坊間傳聞大不一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心思細膩,心靈手巧,孝心可嘉,完全有母儀天下的風範,戰神為何詆毀自己的女兒?”皇上眼裏閃過一絲疑慮,從矮幾上拿起一塊桂花糕準備送進嘴裏。
太後馬上伸手壓住他的手,婉轉的勸道著:“且慢。聽太醫說皇上最近涼了胃,太醫囑咐你吃東西要注意,恐宮外的食物不合你的胃口,還是叫禦膳房重新給你做一盒糕點端上來吧。”
皇上眼裏閃過清雅無匹的小臉。這一張小臉上鑲嵌著一雙清亮的大眼,大眼裏沒有任何算計,沒有摻雜著如何雜質,他伸出另一隻手拍拍母後的手:“母後無妨。少吃幾塊,不會有事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品糕可以感受戰神的心思。”
在一雙母後的注視下,皇上拿起一小塊桂花糕送進嘴裏,慢慢的嚼著,品嚐著,冷峻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暖色:“味道不錯,桂花糕香酥可口,甜而不膩,一位心思細膩,心靈手巧的女孩,怎麽可能是刁蠻任性,性子很野的女孩?完全在混淆視聽。”
“戰神煞費苦心,把自己的女兒包藏得很嚴實,甚至不惜毀譽,理由一個,就是不想女兒入宮,這個戰神在搞名堂。”太後準確的撲捉到皇上的語氣,一語道破天機,幫助皇上理順思路,指出戰神的用意。
“戰神確實是用心良苦,從小到大從來不帶自己女兒入宮參加各種皇家宴會,有時兒子以關心的口吻詢問為何不帶他女兒入宮時,他借口女兒身體不適搪塞過去,直到現在世人對他女兒的了解,還局限在生病衝喜的過程中,可見他把自己女兒包藏得多嚴實,人算不如天算,連太子和豫兒都認出了他女兒的真麵目,何況是母後哪?”皇上眼裏閃過一絲憂慮。
“皇上,你打算怎麽辦?”太後意有所指,母子連心,皇上眼裏滑過的一絲憂慮她可是明白,皇上在擔心什麽!
“這正是兒子擔憂的地方,兒子子嗣不多,隻有太子和豫兒兩人是皇家血脈,我不想他們為了一位女子,而翻臉,那將是皇家的不幸。啟國的不幸。”皇上接連吃了幾塊桂花糕,胃裏便有飽脹之感,他把手裏的那一塊桂花糕放進食盒裏,隨手端起一杯清茶抿了一口,清茶將留在口裏的桂花香給衝淡了。
太後一愣,稍一思索,很快就明白了皇上的旨意,隨口接過去:“所以,你把丫頭支走,就是想讓太子和孫兒靜下心,淡忘丫頭,重新再給他們指婚。”
皇上沒有言語,隻是低下頭繼續品茗。掩住了眼中的精光。
太後心念急轉,掃了一眼深沉內斂的皇上,神色之間無法揣度,太後細細的品味著皇上的意思,,一瞬間就從深層次明白了皇上此舉的用意,不禁擊掌示好“此計甚好,此計甚好。”
太後久居深宮,無意間從豫王口裏,得知太子對一位民間女子產生好感,逐對此事進來調查,得知太子在民間和女扮男裝的紫玉相熟,太子心中的紫玉就是戰神的女兒紫薇。
啟國兩大郡主聲名狼藉,太後見過南寧,對南寧印象不好,唯獨沒有見過紫薇,於是,太後就對戰神的女兒產生了好奇,把她召進宮,順便也把南寧召進宮,想借南寧的手逼她現出原形。
果然不出太後所料,兩女相鬥,南寧逼紫薇跳起了兔子舞,一隻兔子舞終於露出了她清新淡雅,崇尚自由和快樂,能歌善舞的特性,打破了坊間胸無點墨的傳聞。
一隻兔子舞令太後大樂,賞賜了她許多的東西。
沒想到,在跳舞之前,一隻兔子令豫王和紫薇在宮中相遇,她護著兔子不許太監傷害兔子,在豫王麵前露出了一副悲憫之情,讓豫王對她產生好感。
兄弟同時都對她產生好感,心生暗戀。
在禦花園裏,皇後顯靈,皇上心驚不已,皇後去世以後,再也不曾在皇上的生活裏出現,為何當著此女的麵顯靈。
皇上答應皇後一定要替她好好照顧太子,就為太子指婚,太子不知紫薇就是紫玉,當庭拒婚。
而此時豫王趕過來當場求婚,太子了解真相以後,又反悔跪在禦書房求皇上賜婚,鬧得兄弟兩人不和。
朝廷上下人們攝於戰神的威嚴,不敢明目張膽的議論,背著戰神悄悄議論此事,偷偷的在背地說此女是禍水,是妖精脫胎的,有大臣上奏折建議:早一點將太子和豫王的婚事給定下,安定民心。
太子和豫王已過大婚年齡,事不宜遲,此事不能在拖了。
太後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委,猜測到皇上也派人徹查了太子出爾反爾的原因,順藤摸瓜查清了三人之間的糾葛,這才有以上的舉措。太子跪在禦書房一天一夜,求父皇賜婚,皇上不理不睬,任他跪在冷冰的地上。
太子執迷不悟,皇上就指派了他一個差事,命他出宮徹查當地官員貪汙一案。
太子領命出宮,一走就是大半個月未迴宮。估計太子迴宮在即,皇上又派紫薇出京到邊遠的連城察看災情,將三人分得遠遠的,暗中為太子和豫王指婚。
太後將前因後果一一想明白了,各種不明的環節一一打通了以後,才大讚皇上淵深遠略,避免兄弟為一位女人手足相殘,動搖啟國國本和根基。
太後也就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不緊不慢的說道,太後每一句話說出來,都令皇上舒心,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開了:“皇上,母後年紀大了,不願動彈,前幾日小喜子告訴母後,說禦花園菊花、月季花開得燦爛,母後也就動了心思,許久宮裏沒有熱鬧過了,母後就叫皇後在禦花園裏辦賞菊宴,請三品以上官員的千金小姐全部入宮賞菊,各位千金小姐登台進行才藝表演,讓太子和豫王當裁判,如果兩人給哪一位千金小姐打分打得最高,那就是緣分,當場賜婚,挑選出太子妃和豫王妃,擇日完婚。你看如何?”
“母後此計甚妙,此事就拜托母後和皇後去操辦。兒子到永和宮去走走。”皇上冷淩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一場賞菊宴將會解決大麻煩,讓兩兄弟重修舊好,是他最願意看見的。
“皇上,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你可不能忘懷!帝王應無情,你可不要重蹈覆轍專寵一人,引起後宮嬪妃的嫉妒,鬧得後宮不團結。皇後勞苦功高,是啟國的功臣,為你誕下孫兒,為前皇後撫養了太子,她的功勞不可小覷。你不能冷落皇後。後宮可以牽製朝堂,後宮穩定了,朝堂相對而言,也會穩定。”
皇上眼裏閃過伉儷情深的前皇後,兩人在一起吟詩作對,彈琴吹簫的情景,從他見到皇後的那一瞬間起,皇上就認定了皇後是他的唯一。自此以後他的心就放在皇後身上,再也不願多看其他嬪妃一眼。
這些嬪妃為了爭寵,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落在皇上的眼裏她們都是庸姿俗粉,俗不可耐。
皇上許久不曾寵幸他們,冷落她們引起後宮的幽怨,在一次賞雪過程中,看台倒塌,將皇後埋在雪裏,幸好是雪深,才護住了皇後,否則皇後必有性命之憂。
自此以後,他想盡一切辦法,想保護皇後,都沒有護住皇後,皇後難產誕下太子,導致大出血香消玉殞。
直到現在他都不知皇後是怎麽死的,沒有找到線索證明皇後被害而亡,一切顯得那麽自然、順理成章。
他一直沉浸在自責的內疚當中,而無法自拔,他深惡後宮爭鬥,心中的陰影無法消除,皇後走後極少寵幸其他的嬪妃,導致他的子嗣稀少,隻有太子和豫兒兩個皇子。
他歎了一口氣:“母後,兒子知道了。兒子去看看皇後,不知最近皇後在忙什麽?”
太後眼裏露出笑意:“皇後貴為人母,母儀天下,自然是在為皇上操心。”
皇上看懂了太後眼裏的笑意,心裏也明白了皇後為何事在操勞:“為太子、豫兒的婚事在操勞?”
“是的。戰神心機深沉,既然他不願他女兒入宮,我們暫時不要打他的主意,母後曾經試探過那個丫頭,話裏話外顯示出她也不願入宮。既然如此,何處無芳草?想嫁人皇宮成為太子妃和豫王妃的大有人在,太子和孫兒的婚事也不能在拖下去了,為皇家開枝散葉的是當務之急。”太後慎思之,注目對麵的皇上,這一張酷似先皇的臉,令她想起了先皇與她之間的過往。
先皇握著她的手,將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的小手,放在她的掌中,拚著最後一口氣,嘴巴微微動著,就是發不出一個音來,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她,她明白先皇的眼裏的深意:“皇後,太子還小,朕將太子托付給你了,一定要教育太子做一個好皇帝,振興啟國。”
她緊緊抓住先皇的說,哭泣著:“皇上,你不能扔下我們就走,你將這麽重的擔子壓在我們孤兒寡母的身上,我們如何擔當得起?”
先皇死也不願閉上眼睛,渾濁的眼睛已經無光,依然睜得大大的望著她,要她給個明確的答複。
太後不忍先皇帶著遺憾離開人間,一邊哭泣一邊點點頭,先皇才安心的閉上眼睛,離開他們了。
皇上駕崩了。
想到這裏,太後心裏湧起一股酸澀,默默祈禱著:先皇在天有靈,請護我兒身體健康,著太子和孫兒早日大婚,為皇室開枝散葉,讓啟國興旺發達。
正文 第四百二十章 深宮幽怨
在豪華的永和宮裏。
皇後坐在軟榻上,榻上鋪著柔軟的織金錦緞軟墊,塌的旁邊擺放著一張矮幾。矮幾上放著糕點和水果,麵前擺著一杯茶。皇後掀開杯蓋,一股熱氣緩緩升起。茶葉漂浮在杯中,她用杯蓋輕輕撫過漂浮在杯中的茶葉。
茶葉在杯內一上一下沉浮著,杯中的茶,流光搖曳,茶的淳香依著茶水慢慢升起,嫋娜地在杯上形成一團濃意。
突然,她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哀怨,偌大的寢宮隻有她一個人端坐著,高高的紅牆困住了她,她不知外麵是何模樣,困在紅牆內,滿心滿意都是一個人的身影,可是這個身影已經許久未曾在她的麵前出現過了。
縷縷浮躁的情緒,伴隨著茶水的熱氣在嫋娜中迴旋著,與熱氣一起久久不能散去。
她伸出手摸摸冷冰的床榻,寬敞的床榻,昨晚又是她一人擁著豪華的錦被,躺在空蕩蕩的床榻上,輾轉難眠,多想留下他的身影,留下他的溫暖,可是帝王無情。
誰道皇上無情?
誰道皇上有情?
皇上是對她無情,對前皇後有情。
想起前皇後,她心裏就有些不平,她的思緒迴到了以前。想起了進宮以來的過往。
皇上極少寵幸後宮嬪妃,將一切寵愛都留給了前皇後,與皇後卿卿我我,忘記了他是皇上,他擁有龐大後宮,後宮的嬪妃盼星星盼月亮盼著皇上的到來。享受著雨露滋潤。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奢望!
十五歲是花季的年齡,也是少女懷春時期,她做著少女的美夢來到了皇宮,成為皇上的女人,除了她進宮的時候皇上臨幸過她以外,幾乎很少想起了後宮裏還有她這女人的存在。
她由少女脫變為女人,初為人婦的她,時常迴憶她與皇上在一起的恩愛,每每心裏總是情不自禁的陷入愛河中,無法自拔,時時懷念與皇上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那一瞬間的恩寵已經讓她中毒,刻骨銘心的將皇上刻在自己的心裏,永不磨滅。
每到天黑她就駐足觀望,有時趴在窗戶上,探出腦袋朝外麵看,希望能從匆匆而行的人影中,尋到熟悉的黃袍身影,期盼皇上的腳步停留在永和宮,今晚由她侍寢。
可是每一次她都很失望,派太監出去打聽,他們從別的宮裏太監口裏得知。皇上夜夜停留在皇後哪裏。
她心裏充滿了幽怨。認為是寢宮裏的宮女和太監不得力。連皇上到哪裏去了都搞不清楚,總是慢其它宮一拍,要他們何用?於是她就朝寢宮裏的太監宮女發脾氣,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頓。
其實她心裏知道,永和宮的宮女和太監成為她的出氣筒了,她隻是一肚子怨氣沒有地方出,心裏的怨氣不敢隨便說出來,隔牆有耳害怕傳到別的嬪妃耳裏,變成她嫉妒皇後的一個憑證。
引起皇上和皇後的不滿,皇上最恨後宮嬪妃吃醋鬧矛盾。後宮不團結,皇上會重罰鬧事的嬪妃的。
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她善妒的把柄,對她不利,她不希望人們認為她是一個善妒的女人。
她壓住心裏的幽怨,忿忿不平的抱怨著:她哪裏不如她,論家世她是丞相的女兒,父親三朝元老,輔佐了三位帝王。先皇駕崩以後,皇上就是在父親的支持下即位的。沒有父親的支持哪裏會有他的今天,皇上得到了一切,就過河拆橋,將她晾到一邊不管不顧,一心隻是喜歡哪位皇後。
同樣是皇上的女人,在後宮裏,隻有前皇後做皇上的女人最幸福,她就成為不幸中的人了,是在期待中和煎熬中度過一天又一天,晚上躺在被窩裏數著羊羊熬過一夜又一夜。
皇上太絕情了,前皇後懷上孩子,還不知是男,是女,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布,如果皇後生下一位皇子就立為太子,生下公主,就立為永寧公主。
孩子未生下,封號都給取了,這叫宮裏的嬪妃情何以堪,世人都知皇上是癡情人,一心一意念著皇後的好,一心一意對待皇後,將她們這些嬪妃置於尷尬的境地而怨氣衝天。
宮裏的嬪妃個個都認為皇後是狐狸精投胎的,有一套媚術在迷惑皇上,她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都在指責皇後使用媚術,可是誰也猜不透哪些媚術是什麽?
最後此事傳到了皇上哪裏,皇上責罰了一位說事的嬪妃,將她打入冷宮,才平息事端,自此誰也不敢妄下結論,隻是悄悄的在琢磨著皇後是如何迷惑皇上的,也不知這一位狐狸精是如何下套,奪走了皇上的心,無論她們怎麽努力,皇上都不願看這些嬪妃一眼,甚至當眾點評嬪妃的著裝,豔俗。
豔好理解,後宮的嬪妃為了博得皇上一笑,竭盡所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著豔裝麗服,美麗的妝扮成為後宮一道靚麗的風景,望著自己心愛的男子,眼裏閃過愛意。
可這一切看在皇上的眼裏,皇上不為所動反而當著皇後的麵,指出她們著裝豔俗,當眾大讚皇後清新淡雅,美麗大方,崇尚自然,
氣得當時還是貴妃的她迴到寢宮,將身上豔麗的服飾都扯掉了,看見哪一位宮女和太監不順眼,就拿他們出氣,狠狠的將他們責罰了一遍。
嚇得宮女唯唯弱弱,謹慎小心,生怕觸犯了貴妃,他們會遭到一頓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