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儀沒有睬她。
香女斜他一眼,正欲問話,後院響起馬嘶聲。香女聽出是賈先生的馬,撲哧笑道:“看奴家想哪去了?先生的車馬還在後院裏呢。”
賈舍人一夜未歸,直到翌日晨起,才從外麵迴來,身上酒氣尚存,一見麵就抱拳歎道:“唉,張子,實在對不住了,昨晚一去,竟然巧遇關中巨賈,強拉在下飲酒,在下多貪幾杯,因而迴不來了。”
張儀笑笑,抱拳還禮:“賈兄能夠盡興,在下自也高興。”
賈舍人嗬嗬笑道:“不瞞張子,這場酒不是白喝的。那巨賈甚是熟悉終南山,在下欲置奇貨,沒有他不行!真也湊巧了,他今日就要進山,在下欲跟他走一遭去。”從袖中摸出一隻袋子,轉對香女,“這是三十金,夫人拿上,在下此番進山,不知多久才能迴來,夫人手上不能無錢哪!”
香女遲疑一下,掃張儀一眼,抱拳謝道:“此番來秦,一路上吃用淨是先生的,這麽多錢,我們如何能拿?”
賈舍人不由分說,將錢袋塞予香女,笑道:“夫人不拿這錢,難道還想賣劍不成?”
香女紅了臉,收下錢袋,再次抱拳謝過。
賈舍人指指後院的車馬對張儀道:“山裏無大路,這輛車馬權且留予張子,二位悶了,若想出去走走,亦可代步。”
張儀謝過,賈舍人與他們依依惜別,大踏步走出。
此後數日,張儀一直坐在廳裏,怔怔地望著院中的那棵老槐樹。當然,張儀並不知道這棵老樹上曾經吊死過吳秦,更不知道蘇秦當年也曾住在這個院裏,也曾像他一樣直麵這棵老槐樹發呆。
香女有些著急。此前,無論是在越國,還是在楚國,張儀往往是人尚未到,全盤計劃已盤算好了,腳一踏地,就開始付諸實施,不是找這個,就是尋那個,忙得不亦樂乎。此番入秦,香女卻覺得張儀似是變成了另一個人,無動於衷不說,心情也極為壓抑,即使笑,也像是強擠出來的,並非出自真正的喜悅。
香女知他不願入秦,卻不清楚原由,因他從未吐露過自己的家事。此時,見他如此難受,香女想勸幾句,卻又不知如何勸起,靈機一動,撲哧笑道:“夫君,香女早上做了個夢,夢到會有一場奇遇。香女思來想去,我們從早至晚一直守在這個院裏,奇遇何來?”
張儀抬起頭來,看她一眼,起身走出院子,尋到小二,要他備車,又讓店家清算店錢,吩咐香女付錢。
香女怔道:“夫君,晚上不迴來嗎?”
張儀應道:“你不是夢到奇遇了嗎?在下這就帶你尋去。”
香女忖不出張儀的葫蘆裏要賣什麽藥,但她知道,一旦他做出決定,必是想清楚的,因而二話沒說,付過店錢,見小二已經將車套好,遂跳上去。
張儀親自駕馭,徑奔東門。出城之後,張儀快馬加鞭,朝洛水方向疾馳。
樗裏疾聽聞張儀夫婦出城而去,原以為是去城外散悶,並未放在心上。當得知二人已結清店錢時,樗裏疾方才急了,一麵派人尾隨,必要時通知邊關,尋理由攔住他們,一麵進宮麵奏秦公。
惠文公聽完樗裏疾的陳奏,淡淡一笑,轉對內臣道:“你再通知邊關,不要攔他。此人想去哪兒,就讓他去哪兒!”
內臣應過,轉身走出去。
“君上?”樗裏疾目瞪口呆。
“看把你急的。”惠文公望著他吃驚的樣子,撲哧笑道,“愛卿放心,寡人擔保,你的這個寶貝疙瘩不會離開秦國半步。”
見秦公如此篤定,樗裏疾越發不解:“為什麽?”
“因為他已經無處可去了。”惠文公說完,從幾案上拿出棋局,緩緩擺開,“來來來,我們君臣許久沒有對弈了。”
樗裏疾無心對弈,卻也不敢抗旨,隻好硬著頭皮隨手應戰,結果在一個時辰內連輸兩局。惠文公似是棋興甚濃,不肯罷休,樗裏疾隻好重開棋局。
弈至中局,內臣進來稟道:“探馬迴來,果然不出君上所料,張儀夫婦並未前往函穀關,而是拐向洛水方向,看那樣子,是奔少梁去了。”
聽到“少梁”二字,樗裏疾恍然大悟,失聲叫道:“他是去張邑,去……祭祖!”
“人雖來,心卻不服喲!”惠文公嗬嗬笑道,“不讓他迴去看看,如何能行?好了,樗裏愛卿,這下該上心了。若是再輸,看寡人如何罰你!”
樗裏疾不無歎服地點點頭,兩眼盯向棋局,有頃,胸有成竹地說:“君上,此番微臣贏定了!”摸出一子,“啪”的一聲落於枰上。
“是寡人贏定了!”惠文公也摸出一子,捏在手中,衝樗裏疾嗬嗬又是一笑,“不過,寡人要想完勝,尚需愛卿幫忙,演一場小戲。”
“小戲?”樗裏疾驚問,“什麽小戲?”
惠文公“啪”的一聲落下手中棋子,嗬嗬笑道:“不必著急,走到那一步,你就知道了。”
張儀夫婦曉行夜宿,快馬如飛,於第三日趕至少梁地界。
一路上,張儀幾乎沒有說話。
越近張邑,張儀的心情越是沉悶,車速也逐漸放緩。香女也不多問,隻是坐在車上,不無關切地凝視看他。
張邑終於到了。
想到邑中早已無他立足之地,張儀駐馬長歎一聲,驅車拐向野外,徑朝祖墳走去。
在祖墳的高坡下麵,張儀停住車,凝望香女,語氣鄭重:“夫人,我們到了。”
結婚以來,張儀這是第一次如此鄭重地稱她夫人。
香女先是一怔,繼而淚出,不無感動地走過來,看著他麵朝的方向,點頭道:“夫君——”
張儀指著前麵的高坡:“夫人,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
香女似也明白過來,點頭道:“是我們的家。”
聽到此話,張儀竟是流出淚來,哽咽道:“夫人說的是,是我們的家。”攜住她的手,“走吧,我們迴家去。”
二人手挽手,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坡。
坡上鬱鬱蔥蔥。
走至墓區時,張儀猛地甩開香女,不無驚異地四顧墓園,因為整個墓區已被整修一新,周圍砌有一圈低矮的土牆,裏麵新種許多鬆柏,更有數百盆菊花,全是盆栽的,擺放得整整齊齊,凜風盛開,乍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菊園。
更令張儀吃驚的是,每個墳頭均立一塊比人還高的墓碑,碑前各設一個用整塊石頭雕刻出來的祭壇,壇上擺著各色祭品和鮮花。
愣怔有頃,張儀猛然意識到,別是他家的祖墳也讓秦人占去了,腦子裏“轟”的一響,不顧一切地撲向父母合葬的墳頭,細細察看石碑,發現碑文上刻的仍舊是他父母的名號。張儀急看其他碑文,每個碑上均是明白無誤,即使張伯墳頭,也無一絲錯漏。
張儀徹底蒙了,傻傻地站在那兒,不但忘記了祭拜,也忘記了香女。
倒是香女明白過來,緩緩走至張儀身邊,在他父母墳前屈膝跪下,兩眼噙淚,行叩拜大禮。張儀見了,也醒過神來,在香女身邊跪下,共同拜過。
拜訖,張儀喃喃訴道:“爹,娘,儀兒不肖,浪蕩多年,今又一事無成地返迴家門,未能為先祖增光,為二老爭氣。儀兒唯一的成就,就是為張門帶迴一個媳婦。儀兒雖是不肖,媳婦卻是賢淑,今日上門拜望雙親,望父母大人在天之靈,佑她幸福!”
香女這才明白,眼前這個墳頭下麵就是自己的公婆,泣道:“不肖媳婦公孫燕拜見公公、婆婆!”連拜數拜,埋頭於地,泣不成聲。
張儀陪香女悲泣一陣,開始帶她逐個墳頭祭拜,每拜一個,就向她講述墳中人的故事。最後一個是張伯,張儀講他如何為他們家效力,如何將他帶大,又如何在他們橫遭不幸時不離不棄,陪母親而去。香女聽得淚水漣漣,在他墳頭又拜數拜,喃喃說道:“夫君,張伯一生,簡直就跟荊叔一模一樣。”
“是的,”張儀點頭說道,“張伯也好,荊兄也好,他們都是好人。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壞人,可好人更多……”
張儀正自感慨,坡上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似有幾人直奔上來。
張儀扭頭一看,驚得呆了,因為趕到眼前的竟是小順兒和小翠。他們身後跟著兩個半大的孩子,大的五六歲,小的兩三歲。
雙方各怔一時,小順兒、小翠兒醒過神來,跌跌撞撞地撲到跟前,跪地叩首,喜極而泣:“少爺!”兩個孩子也跟上來,大的跪下,小的不知發生何事,許是嚇傻了,“撲通”一聲就地趴下,哇哇哭叫起來。
張儀這也緩過神來,伸手拉起小順兒和小翠兒:“真沒想到會是你們兩個,快快快,快起來,少爺有話要問。”
二人起來,小翠兒抱起正在哭的小孩子,一邊唬他莫哭,一邊拿眼打量香女。
張儀急問小順兒:“你們……這是怎麽迴事?何時迴來的?”
“迴稟主子,”小順兒細細稟道,“那日……那日離開後,張伯認下翠兒做女兒,成全了小人與翠兒的婚事。小人與翠兒無處可去,就到河東,寄住在張伯家裏。不久前,吳少爺訪到我們,接我們迴來了。”
“吳少爺?”張儀怔道,“哪個吳少爺?”
“就是……就是那年來咱家跟主子比武的那個少梁闊少。主子,吳少爺眼下可真了不得,是少梁令呢!”
張儀指著墳地:“這些都是吳少爺立的?”
“是的。”小順兒點頭應道,“吳少爺不但整修了咱家祖墳,還將咱家的房產、地產悉數歸還。那個霸占咱家財產的家夥,也讓吳少爺治罪了。小人一家這陣兒就住在咱家原來的大院子裏,為主子守著家業呢。方才小人聽聞一輛車馬直馳這兒,並說有二人下車,奔墳地來了。小人問過相貌,覺得像是主子,急帶翠兒與兩個崽子趕來探看。”
張儀徹底明白過來,長出一口氣,嗬嗬笑道:“小順兒、小翠兒,還有兩個崽子,來來來,拜見你們的主母!”
小順兒、小翠兒忙拉兩個孩子跪在地上,叩見香女。香女臉色緋紅,急拉他們起來,一家人有說有笑地走下土坡,迴到家中。
小順兒吩咐仆從殺豬宰羊,全家猶如過年一般。及至天黑,小翠兒早將他們的寢處準備妥當,張儀就如新婚一般,攜香女之手步入新房。
流浪多年,張儀第一次睡在自己家裏,睡在自己從小睡大的榻上。這一夜,張儀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放鬆,睡得特別踏實,一波接一波的鼾聲就如遠處傳來的滾雷一般,震得香女輾轉反側,無可奈何地坐在榻沿,望著張儀四肢展開,將偌大一張床榻幾乎全部占去。
是的,這是他的家,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在旁邊守護的,是與他一起玩大、對他忠心不二、百依百順的小順兒。
翌日晨起,張儀用過早膳,吩咐小順兒道:“備車,隨少爺去一趟少梁!”
小順兒手指院門:“小人早備好了,主子請!”
張儀走至院門,果見駟馬之車已經備好。更稱他心意的是,小順兒竟又尋出當年他與吳少爺比試的那個石滾,將之顯眼地豎在院中。
張儀看到石滾,嗬嗬直樂,跨前一步,挽起袖子,兩手扣牢滾子兩端,大喝一聲“起”,石滾已被他兩手托起。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張儀托住石滾圍車子轉悠一圈,將之輕輕放在車上,拍拍手,對小順兒笑道:“好小子,還是你想得周全!”
小順兒嘿嘿幾聲:“主子的心思,小人早就琢磨透了。”
“好好好!去尋幾個人來!”
“好咧!”小順兒應過,朝院中輕輕擊掌,十幾個彪形壯漢從旁邊的廂房裏魚貫而出,齊齊站在張儀前麵,哈腰候命。
張儀掃他們一眼,滿意地點點頭,朗聲喝道:“走,找那小子比試去!”
張儀與小順兒在這裏驚驚咋咋,看得香女雲裏霧裏,拉住翠兒問道:“翠兒,他們這要幹什麽?”
翠兒掃他們一眼:“主母放心,他們是在玩兒戲哩。”
“兒戲?”香女越發不解,大睜兩眼望著翠兒。
“都是些陳年往事,”翠兒笑笑,轉對香女,“主母若是想聽,奴婢這就說來。”
香女自然想聽張儀的舊事,急不可待地說:“快說。”
翠兒拉上香女,趕往後花園,在那裏細述張儀的舊事。院門外麵,小順兒早已放好墊腳凳,張儀跳上去,小順兒揚鞭催馬,十幾個壯漢小跑步跟在車後,一溜人眾,不無招搖地直奔少梁。
早有人報知少梁府,吳青親領府中人眾迎出城門數裏,一見張儀這副架勢,又看到車尾上擺著那隻石滾,哈哈笑道:“好你個張士子,都啥年月了,還記著那檔子事兒!”
張儀揖道:“當年之事,是在下失約!今日在下登門,一為失約向吳大人道歉,懇請吳大人責罰,二為履約,懇請吳大人賜教!”
吳青迴揖一禮,笑道:“好好好,張子既然上門挑戰,在下一定應戰!隻是——”裝模作樣地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此處不是用武之地,且請張子隨在下府中小酌一爵,待酒足飯飽,在下尋出一處風水寶地,與張子一決勝負!”
張儀亦笑一聲,抱拳道:“客隨主便,在下謹聽大人吩咐!”
二人攜手同車,來到少梁府中暢敘別後遭遇。
吳青將河西之戰如何慘烈、河西魏民如何遭遇、自己如何揭竿而起、秦公如何明斷是非、治理河西等事細述一遍,末了歎道:“唉,在下走到那一步,本是自絕活路,隻想死個痛快,不料君上特赦在下,既往不咎不說,還將在下田產財物悉數歸還,封在下做少梁軍尉,後又屢屢升遷,數千從屬盡皆赦免,待以秦民。”再次長歎一聲,“唉,說實在的,在下初時死要麵子,不肯做官,覺得有愧於魏,後來想明白了,咱是臣民,無論誰做主子,臣民永遠是臣民。誰讓咱活命,咱就應該為誰賣命。至於天下是誰的,跟咱無關。再說,連公孫將軍這樣的大才,也都投秦了,咱還有何理由死撐麵子?”
“吳兄所言極是!”張儀點頭應道,“在下一直認為秦人殘暴,視其為仇,此番入秦,耳聞目睹,方得實情。在下此來,另有一事求問吳兄。”
“張兄請講。”
“在下家財,是何時歸還的?”
吳青閉目思忖有頃,抬頭說道:“張兄既問,在下也就如實說了。那年秦公特別頒詔大赦魏民,歸還魏民一半財產。強占張兄家財的那個官大夫,卻以張兄家中無人為由,拒不歸還。兩個月前,秦公不知何故,快馬急詔在下,要在下迅速歸還張兄的另一半家財,修繕祖墳、家廟。在下查問,方才得知官大夫抗法強霸之事,將之表奏君上,君上震怒,詔令削其職爵,依秦法腰斬於市,其族人盡數為奴。不瞞張兄,在下所做這些,不過是奉詔而已。”
張儀恍然悟道:“原來如此!”
“何事如此?”吳青不解地問。
“不瞞吳兄,”張儀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在下此番迴來,一是迴家看看,二是覲見秦公。隻是——在下與秦宮向無瓜葛,沒個引薦,不知吳兄肯幫此忙否?”
吳青慨然應道:“當然可以。”略頓一下,壓低聲音,“看這情勢,君上對張兄甚是器重。以張兄之才,若見秦公,必得大用。”
香女斜他一眼,正欲問話,後院響起馬嘶聲。香女聽出是賈先生的馬,撲哧笑道:“看奴家想哪去了?先生的車馬還在後院裏呢。”
賈舍人一夜未歸,直到翌日晨起,才從外麵迴來,身上酒氣尚存,一見麵就抱拳歎道:“唉,張子,實在對不住了,昨晚一去,竟然巧遇關中巨賈,強拉在下飲酒,在下多貪幾杯,因而迴不來了。”
張儀笑笑,抱拳還禮:“賈兄能夠盡興,在下自也高興。”
賈舍人嗬嗬笑道:“不瞞張子,這場酒不是白喝的。那巨賈甚是熟悉終南山,在下欲置奇貨,沒有他不行!真也湊巧了,他今日就要進山,在下欲跟他走一遭去。”從袖中摸出一隻袋子,轉對香女,“這是三十金,夫人拿上,在下此番進山,不知多久才能迴來,夫人手上不能無錢哪!”
香女遲疑一下,掃張儀一眼,抱拳謝道:“此番來秦,一路上吃用淨是先生的,這麽多錢,我們如何能拿?”
賈舍人不由分說,將錢袋塞予香女,笑道:“夫人不拿這錢,難道還想賣劍不成?”
香女紅了臉,收下錢袋,再次抱拳謝過。
賈舍人指指後院的車馬對張儀道:“山裏無大路,這輛車馬權且留予張子,二位悶了,若想出去走走,亦可代步。”
張儀謝過,賈舍人與他們依依惜別,大踏步走出。
此後數日,張儀一直坐在廳裏,怔怔地望著院中的那棵老槐樹。當然,張儀並不知道這棵老樹上曾經吊死過吳秦,更不知道蘇秦當年也曾住在這個院裏,也曾像他一樣直麵這棵老槐樹發呆。
香女有些著急。此前,無論是在越國,還是在楚國,張儀往往是人尚未到,全盤計劃已盤算好了,腳一踏地,就開始付諸實施,不是找這個,就是尋那個,忙得不亦樂乎。此番入秦,香女卻覺得張儀似是變成了另一個人,無動於衷不說,心情也極為壓抑,即使笑,也像是強擠出來的,並非出自真正的喜悅。
香女知他不願入秦,卻不清楚原由,因他從未吐露過自己的家事。此時,見他如此難受,香女想勸幾句,卻又不知如何勸起,靈機一動,撲哧笑道:“夫君,香女早上做了個夢,夢到會有一場奇遇。香女思來想去,我們從早至晚一直守在這個院裏,奇遇何來?”
張儀抬起頭來,看她一眼,起身走出院子,尋到小二,要他備車,又讓店家清算店錢,吩咐香女付錢。
香女怔道:“夫君,晚上不迴來嗎?”
張儀應道:“你不是夢到奇遇了嗎?在下這就帶你尋去。”
香女忖不出張儀的葫蘆裏要賣什麽藥,但她知道,一旦他做出決定,必是想清楚的,因而二話沒說,付過店錢,見小二已經將車套好,遂跳上去。
張儀親自駕馭,徑奔東門。出城之後,張儀快馬加鞭,朝洛水方向疾馳。
樗裏疾聽聞張儀夫婦出城而去,原以為是去城外散悶,並未放在心上。當得知二人已結清店錢時,樗裏疾方才急了,一麵派人尾隨,必要時通知邊關,尋理由攔住他們,一麵進宮麵奏秦公。
惠文公聽完樗裏疾的陳奏,淡淡一笑,轉對內臣道:“你再通知邊關,不要攔他。此人想去哪兒,就讓他去哪兒!”
內臣應過,轉身走出去。
“君上?”樗裏疾目瞪口呆。
“看把你急的。”惠文公望著他吃驚的樣子,撲哧笑道,“愛卿放心,寡人擔保,你的這個寶貝疙瘩不會離開秦國半步。”
見秦公如此篤定,樗裏疾越發不解:“為什麽?”
“因為他已經無處可去了。”惠文公說完,從幾案上拿出棋局,緩緩擺開,“來來來,我們君臣許久沒有對弈了。”
樗裏疾無心對弈,卻也不敢抗旨,隻好硬著頭皮隨手應戰,結果在一個時辰內連輸兩局。惠文公似是棋興甚濃,不肯罷休,樗裏疾隻好重開棋局。
弈至中局,內臣進來稟道:“探馬迴來,果然不出君上所料,張儀夫婦並未前往函穀關,而是拐向洛水方向,看那樣子,是奔少梁去了。”
聽到“少梁”二字,樗裏疾恍然大悟,失聲叫道:“他是去張邑,去……祭祖!”
“人雖來,心卻不服喲!”惠文公嗬嗬笑道,“不讓他迴去看看,如何能行?好了,樗裏愛卿,這下該上心了。若是再輸,看寡人如何罰你!”
樗裏疾不無歎服地點點頭,兩眼盯向棋局,有頃,胸有成竹地說:“君上,此番微臣贏定了!”摸出一子,“啪”的一聲落於枰上。
“是寡人贏定了!”惠文公也摸出一子,捏在手中,衝樗裏疾嗬嗬又是一笑,“不過,寡人要想完勝,尚需愛卿幫忙,演一場小戲。”
“小戲?”樗裏疾驚問,“什麽小戲?”
惠文公“啪”的一聲落下手中棋子,嗬嗬笑道:“不必著急,走到那一步,你就知道了。”
張儀夫婦曉行夜宿,快馬如飛,於第三日趕至少梁地界。
一路上,張儀幾乎沒有說話。
越近張邑,張儀的心情越是沉悶,車速也逐漸放緩。香女也不多問,隻是坐在車上,不無關切地凝視看他。
張邑終於到了。
想到邑中早已無他立足之地,張儀駐馬長歎一聲,驅車拐向野外,徑朝祖墳走去。
在祖墳的高坡下麵,張儀停住車,凝望香女,語氣鄭重:“夫人,我們到了。”
結婚以來,張儀這是第一次如此鄭重地稱她夫人。
香女先是一怔,繼而淚出,不無感動地走過來,看著他麵朝的方向,點頭道:“夫君——”
張儀指著前麵的高坡:“夫人,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
香女似也明白過來,點頭道:“是我們的家。”
聽到此話,張儀竟是流出淚來,哽咽道:“夫人說的是,是我們的家。”攜住她的手,“走吧,我們迴家去。”
二人手挽手,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坡。
坡上鬱鬱蔥蔥。
走至墓區時,張儀猛地甩開香女,不無驚異地四顧墓園,因為整個墓區已被整修一新,周圍砌有一圈低矮的土牆,裏麵新種許多鬆柏,更有數百盆菊花,全是盆栽的,擺放得整整齊齊,凜風盛開,乍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菊園。
更令張儀吃驚的是,每個墳頭均立一塊比人還高的墓碑,碑前各設一個用整塊石頭雕刻出來的祭壇,壇上擺著各色祭品和鮮花。
愣怔有頃,張儀猛然意識到,別是他家的祖墳也讓秦人占去了,腦子裏“轟”的一響,不顧一切地撲向父母合葬的墳頭,細細察看石碑,發現碑文上刻的仍舊是他父母的名號。張儀急看其他碑文,每個碑上均是明白無誤,即使張伯墳頭,也無一絲錯漏。
張儀徹底蒙了,傻傻地站在那兒,不但忘記了祭拜,也忘記了香女。
倒是香女明白過來,緩緩走至張儀身邊,在他父母墳前屈膝跪下,兩眼噙淚,行叩拜大禮。張儀見了,也醒過神來,在香女身邊跪下,共同拜過。
拜訖,張儀喃喃訴道:“爹,娘,儀兒不肖,浪蕩多年,今又一事無成地返迴家門,未能為先祖增光,為二老爭氣。儀兒唯一的成就,就是為張門帶迴一個媳婦。儀兒雖是不肖,媳婦卻是賢淑,今日上門拜望雙親,望父母大人在天之靈,佑她幸福!”
香女這才明白,眼前這個墳頭下麵就是自己的公婆,泣道:“不肖媳婦公孫燕拜見公公、婆婆!”連拜數拜,埋頭於地,泣不成聲。
張儀陪香女悲泣一陣,開始帶她逐個墳頭祭拜,每拜一個,就向她講述墳中人的故事。最後一個是張伯,張儀講他如何為他們家效力,如何將他帶大,又如何在他們橫遭不幸時不離不棄,陪母親而去。香女聽得淚水漣漣,在他墳頭又拜數拜,喃喃說道:“夫君,張伯一生,簡直就跟荊叔一模一樣。”
“是的,”張儀點頭說道,“張伯也好,荊兄也好,他們都是好人。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壞人,可好人更多……”
張儀正自感慨,坡上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似有幾人直奔上來。
張儀扭頭一看,驚得呆了,因為趕到眼前的竟是小順兒和小翠。他們身後跟著兩個半大的孩子,大的五六歲,小的兩三歲。
雙方各怔一時,小順兒、小翠兒醒過神來,跌跌撞撞地撲到跟前,跪地叩首,喜極而泣:“少爺!”兩個孩子也跟上來,大的跪下,小的不知發生何事,許是嚇傻了,“撲通”一聲就地趴下,哇哇哭叫起來。
張儀這也緩過神來,伸手拉起小順兒和小翠兒:“真沒想到會是你們兩個,快快快,快起來,少爺有話要問。”
二人起來,小翠兒抱起正在哭的小孩子,一邊唬他莫哭,一邊拿眼打量香女。
張儀急問小順兒:“你們……這是怎麽迴事?何時迴來的?”
“迴稟主子,”小順兒細細稟道,“那日……那日離開後,張伯認下翠兒做女兒,成全了小人與翠兒的婚事。小人與翠兒無處可去,就到河東,寄住在張伯家裏。不久前,吳少爺訪到我們,接我們迴來了。”
“吳少爺?”張儀怔道,“哪個吳少爺?”
“就是……就是那年來咱家跟主子比武的那個少梁闊少。主子,吳少爺眼下可真了不得,是少梁令呢!”
張儀指著墳地:“這些都是吳少爺立的?”
“是的。”小順兒點頭應道,“吳少爺不但整修了咱家祖墳,還將咱家的房產、地產悉數歸還。那個霸占咱家財產的家夥,也讓吳少爺治罪了。小人一家這陣兒就住在咱家原來的大院子裏,為主子守著家業呢。方才小人聽聞一輛車馬直馳這兒,並說有二人下車,奔墳地來了。小人問過相貌,覺得像是主子,急帶翠兒與兩個崽子趕來探看。”
張儀徹底明白過來,長出一口氣,嗬嗬笑道:“小順兒、小翠兒,還有兩個崽子,來來來,拜見你們的主母!”
小順兒、小翠兒忙拉兩個孩子跪在地上,叩見香女。香女臉色緋紅,急拉他們起來,一家人有說有笑地走下土坡,迴到家中。
小順兒吩咐仆從殺豬宰羊,全家猶如過年一般。及至天黑,小翠兒早將他們的寢處準備妥當,張儀就如新婚一般,攜香女之手步入新房。
流浪多年,張儀第一次睡在自己家裏,睡在自己從小睡大的榻上。這一夜,張儀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放鬆,睡得特別踏實,一波接一波的鼾聲就如遠處傳來的滾雷一般,震得香女輾轉反側,無可奈何地坐在榻沿,望著張儀四肢展開,將偌大一張床榻幾乎全部占去。
是的,這是他的家,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在旁邊守護的,是與他一起玩大、對他忠心不二、百依百順的小順兒。
翌日晨起,張儀用過早膳,吩咐小順兒道:“備車,隨少爺去一趟少梁!”
小順兒手指院門:“小人早備好了,主子請!”
張儀走至院門,果見駟馬之車已經備好。更稱他心意的是,小順兒竟又尋出當年他與吳少爺比試的那個石滾,將之顯眼地豎在院中。
張儀看到石滾,嗬嗬直樂,跨前一步,挽起袖子,兩手扣牢滾子兩端,大喝一聲“起”,石滾已被他兩手托起。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張儀托住石滾圍車子轉悠一圈,將之輕輕放在車上,拍拍手,對小順兒笑道:“好小子,還是你想得周全!”
小順兒嘿嘿幾聲:“主子的心思,小人早就琢磨透了。”
“好好好!去尋幾個人來!”
“好咧!”小順兒應過,朝院中輕輕擊掌,十幾個彪形壯漢從旁邊的廂房裏魚貫而出,齊齊站在張儀前麵,哈腰候命。
張儀掃他們一眼,滿意地點點頭,朗聲喝道:“走,找那小子比試去!”
張儀與小順兒在這裏驚驚咋咋,看得香女雲裏霧裏,拉住翠兒問道:“翠兒,他們這要幹什麽?”
翠兒掃他們一眼:“主母放心,他們是在玩兒戲哩。”
“兒戲?”香女越發不解,大睜兩眼望著翠兒。
“都是些陳年往事,”翠兒笑笑,轉對香女,“主母若是想聽,奴婢這就說來。”
香女自然想聽張儀的舊事,急不可待地說:“快說。”
翠兒拉上香女,趕往後花園,在那裏細述張儀的舊事。院門外麵,小順兒早已放好墊腳凳,張儀跳上去,小順兒揚鞭催馬,十幾個壯漢小跑步跟在車後,一溜人眾,不無招搖地直奔少梁。
早有人報知少梁府,吳青親領府中人眾迎出城門數裏,一見張儀這副架勢,又看到車尾上擺著那隻石滾,哈哈笑道:“好你個張士子,都啥年月了,還記著那檔子事兒!”
張儀揖道:“當年之事,是在下失約!今日在下登門,一為失約向吳大人道歉,懇請吳大人責罰,二為履約,懇請吳大人賜教!”
吳青迴揖一禮,笑道:“好好好,張子既然上門挑戰,在下一定應戰!隻是——”裝模作樣地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此處不是用武之地,且請張子隨在下府中小酌一爵,待酒足飯飽,在下尋出一處風水寶地,與張子一決勝負!”
張儀亦笑一聲,抱拳道:“客隨主便,在下謹聽大人吩咐!”
二人攜手同車,來到少梁府中暢敘別後遭遇。
吳青將河西之戰如何慘烈、河西魏民如何遭遇、自己如何揭竿而起、秦公如何明斷是非、治理河西等事細述一遍,末了歎道:“唉,在下走到那一步,本是自絕活路,隻想死個痛快,不料君上特赦在下,既往不咎不說,還將在下田產財物悉數歸還,封在下做少梁軍尉,後又屢屢升遷,數千從屬盡皆赦免,待以秦民。”再次長歎一聲,“唉,說實在的,在下初時死要麵子,不肯做官,覺得有愧於魏,後來想明白了,咱是臣民,無論誰做主子,臣民永遠是臣民。誰讓咱活命,咱就應該為誰賣命。至於天下是誰的,跟咱無關。再說,連公孫將軍這樣的大才,也都投秦了,咱還有何理由死撐麵子?”
“吳兄所言極是!”張儀點頭應道,“在下一直認為秦人殘暴,視其為仇,此番入秦,耳聞目睹,方得實情。在下此來,另有一事求問吳兄。”
“張兄請講。”
“在下家財,是何時歸還的?”
吳青閉目思忖有頃,抬頭說道:“張兄既問,在下也就如實說了。那年秦公特別頒詔大赦魏民,歸還魏民一半財產。強占張兄家財的那個官大夫,卻以張兄家中無人為由,拒不歸還。兩個月前,秦公不知何故,快馬急詔在下,要在下迅速歸還張兄的另一半家財,修繕祖墳、家廟。在下查問,方才得知官大夫抗法強霸之事,將之表奏君上,君上震怒,詔令削其職爵,依秦法腰斬於市,其族人盡數為奴。不瞞張兄,在下所做這些,不過是奉詔而已。”
張儀恍然悟道:“原來如此!”
“何事如此?”吳青不解地問。
“不瞞吳兄,”張儀微微一笑,拱手說道,“在下此番迴來,一是迴家看看,二是覲見秦公。隻是——在下與秦宮向無瓜葛,沒個引薦,不知吳兄肯幫此忙否?”
吳青慨然應道:“當然可以。”略頓一下,壓低聲音,“看這情勢,君上對張兄甚是器重。以張兄之才,若見秦公,必得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