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姬噲剛過冠年,生性敦厚,甚得宮人及朝臣喜愛,包括老燕公也對他頗為讚許。太子蘇掃他一眼,緩緩問道:“聽說你與子之將軍相處甚篤,可有此事?”
“是啊。”姬噲應道,“子之與兒臣頗能相處,時常教習兒臣騎射之術和用兵方略。”
“如此甚好。”太子蘇將密函交予姬噲,“你連夜出發,繞過武陽,務於明日傍黑之前將此信交付子之將軍!記住,事關重大,萬不可為外人所知!”
“兒臣謹聽吩咐!”
姬噲收好信,別過父親,領上幾名仆從,叫開薊城南門,星夜馳往龍兌。
薊城距龍兌走大道六百裏,因要繞過武陽,又需多走五十裏。姬噲等人快馬加鞭,於翌日申時終於趕至龍兌,被子之迎入中軍大帳。
子之是燕文公五弟姬曆的第三子,自幼聰敏,文功武略無所不愛,尤喜兵法戰陣,是燕室旁支庶子中最有出息也最有心計的一個,深得文公器重。由於子蘇、子魚兄弟不和,子魚雖通兵法,文公卻不敢將兵權擅交予他,因而於三年前封子之為上將軍,統製三軍。
子之年過三十,與太子同輩,從輩分上講是姬噲叔父,因而平素一直將他作晚輩看待,甚是關愛。雙方見過禮,分別落席,子之知姬噲有事,先開口道:“看公孫麵色,此番不像是為騎射而來。有何大事,能否告知末將?”
姬噲從袖中摸出子蘇密函,遞予子之:“家父要在下將此書親手呈予將軍。”
“哦,是殿下的密函。”子之趕忙接過,拆看一時,神色大驚,眉頭冷凝,有頃,合上書信,閉目冥思。
看到子之的表情,姬噲急問:“將軍,可有大事?”
子之睜開眼睛,多少有些驚訝地望著姬噲:“信中所寫之事,公孫難道一絲兒不知?”
姬噲搖頭。
“唉,”子之長歎一聲,“不瞞公孫,國難當頭了!”
姬噲驚問:“將軍快說,是何國難?”
“武成君在武陽招兵買馬,已募勇士萬餘,良馬數千匹,勾結趙人,圖謀犯上!趙人以中山國為由,大兵壓境,欲助武成君謀逆!”
“武成君?”姬噲驚道,“你說伯父欲謀逆?”
子之點頭。
“伯父為何謀逆?”
“與殿下爭太子之位!”
姬噲沉默一陣,抬頭問道:“家父要將軍做什麽?”
子之將信遞給姬噲:“公孫自己看吧!”
姬噲接過信,匆匆看過,驚道:“家父要將軍調頭圍攻武陽?”
“唉!”子之長歎一聲,“大敵壓境,自己人倒先打起來了!”
姬噲急問:“將軍做何打算?”
“唉,”子之複歎一聲,“一個是殿下,一個是長公子,哪一個都是末將主公,末將又能怎麽辦?”沉思有頃,抬頭望向姬噲,“公孫這就迴去,轉呈殿下,就說殿下所請,末將實難從命!末將受命於君上,唯聽君上旨意。莫說是趙人在側,即使沒有趙人,若無君上虎符,末將也不敢擅動一兵一卒!至於前方情勢,你可轉呈殿下,有末將在,濁鹿斷不會失,武成君的一萬五千石軍糧,趙人連一粒兒也拿不去!”
子之先國後家,又以君上為大,安排得滴水不漏,姬噲點頭稱善,歇過一宿,於翌日晨起動身返迴薊城。
子之使探馬暗訪濁鹿,果有車馬由武陽源源不斷地朝那裏運糧。子之令副將引右軍兩萬在濁鹿西側四十裏開外的咽喉之地紮下營帳,嚴密布防,同時傳令中軍大帳朝濁鹿方向移動三十裏,與右軍遙相唿應,形成掎角。
姬噲迴宮,將子之所言一五一十詳細稟過,諫道:“君父,大敵當前,燕人怎能自己先打起來呢?”
太子蘇白他一眼:“你個娃娃家,懂個什麽?”
姬噲正欲再諫,太子蘇沒好氣地衝他擺擺手:“噲兒,你走這一來迴,想也累了,迴房歇息去吧!”
見話頭已被截死,姬噲隻好告退。
姬噲前腳剛走,太子蘇就衝內宰怒道:“哼,子之甚是可惡,公父讓他治兵,他卻抓小放大,本末倒置!什麽濁鹿不濁鹿,武陽之亂才是根本!”
“殿下,”內宰趨前一步,“臣以為,要讓子之平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沒有虎符,他不肯出兵。”
內宰話中有話:“殿下何不前去為他討來虎符呢?”
太子蘇白他一眼:“你也真是!本宮若能拿到虎符,何須求他?用虎符誅殺子魚,公父斷不肯做。子魚也正是看準這一點,方才有恃無恐。”
“在臣看來,”內宰壓低聲音,“殿下若要得到虎符,卻也不難。”
太子蘇眼睛大睜:“有何良策,快說!”
“殿下,燕宮內外,君上最聽誰的話呢?”
“你是說——”太子蘇愣怔半晌,一下子醒悟過來,將拳擊在案上,不無懊悔地說,“咦,本宮怎就忘了她呢?”
離宮城不遠的偏僻處有一家小客棧,門楣上的三個墨字“老燕人”吸引了正在沿街尋求宿處的蘇秦。他停住車子,走上前去。
一位老丈聽到響聲,迎出來,躬身揖道:“老朽見過客官。”
蘇秦拱手還禮:“晚生蘇秦見過掌櫃。”朝店中望幾眼,“請問掌櫃的,您這客棧可有空房?”
“有有有,”老丈連聲說道,“我這是老店,陳設破舊,方位偏僻,前幾年生意還行,近兩年生意不好,從年頭到年尾,從未客滿過。蘇子若不嫌棄,可以進來看看。”
聽到老丈如此自曝家醜,蘇秦甚是感喟,將韁繩遞予老丈:“不用看了,晚生就住老丈這兒。”
老丈扭頭喊來小二,讓他將軺車趕至後院,轉對蘇秦道:“蘇子,店中請。”
蘇秦點點頭,隨老丈走進客棧。
老丈領他走至一處小院,推開門道:“蘇子請看,這進院子中你眼否?”
蘇秦走進院中,巡視一圈,見院落雖然不大,卻是幹淨整潔,連連點頭:“不錯,就這兒了。”略頓一下,“請問老丈,店錢怎麽算法?”
“一日三枚銅板,飯錢另計。”
聽見隻有三枚銅板,蘇秦點點頭,將手伸入袖中,摸了幾下,卻隻摸到幾枚銅板,心頭一沉,尷尬一笑:“晚生將錢放在包裹裏了。”
老丈看在眼裏,憨厚說道:“錢是小事,蘇子盡管住下,何時要走,再結店錢不遲。”
蘇秦忙拱手道:“謝老丈了。”
老丈正欲答謝,前麵一進院裏傳出爭執聲,接著聽到有人朝外搬東西。老丈見小二卸完馬,提著蘇秦的包裹走進,吩咐他道:“小二,待蘇子安頓下來,引他去前麵用膳。”朝蘇秦拱拱手,走向那進院子。
蘇秦安頓已畢,隨小二走至前麵,見兩個士子模樣的人已將幾箱行李搬至院中,其中一人正在與老丈清算房錢,另一人候在一邊。
算完房錢,二人卻不急走,反而盯住蘇秦上下打量。蘇秦覺得奇怪,正欲說話,其中一個年歲稍長的拱手揖道:“這位仁兄,可是來燕謀仕的?”
蘇秦還一揖道:“在下是洛陽人蘇秦,初來乍到,還請兩位仁兄關照。”
那士子苦笑一聲,不無哀怨地搖頭歎道:“唉,到這份上了,還關什麽照呀!在下奉勸仁兄,不要在此浪費時光,趁早走路吧!”
“哦?”蘇秦怔道,“仁兄何出此言?”
“不瞞仁兄,”那士子指著另一人,“我們是兄弟二人,家居中山,苦修五行之術,可知陰陽變化,此番赴燕,本想在燕宮謀個差使,不想苦候數月,莫說得見君上,竟是連宮門之內是何模樣也是一無所知。”
“怎麽,燕國不願納士?”蘇秦驚問。
那士子尚未說話,他的弟弟咳嗽一聲,惟妙惟肖地學起宮門衛士逐客的聲音:“君上有旨,概不會客——”
先前說話那人再次苦笑一聲,不再說話。
“原來如此。”蘇秦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兩位仁兄欲至何處?”
那人輕歎一聲:“身上沒有銅板,遠的地方去不成了,聽說武陽廣招賢才,想去那兒混口飯吃。”
“武陽?”蘇秦打個驚愣,“你們要去投奔武成君?”
他的弟弟興奮地說:“當然!武成君在武陽招賢納士,赴燕士子大多投他去了。我上個月原說去投的,我哥死活不肯,這不,熬到今日,他也無話可說,隻好走這一條路了。我說仁兄,你若願去武陽,我們正好結個伴兒。”
“謝仁兄好意了!”蘇秦朝他們兄弟抱抱拳,微微笑道,“在下既來此城,無論如何,總也得瞧瞧宮門之內是何模樣吧。”
兄弟二人連連搖頭,拱手別過,一人背起一個包裹,沿著大街蹣跚遠去。
翌日晨起,蘇秦早早趕至宮城,遠遠望見紅漆大門兩側各站八名持戟衛士。蘇秦走近,早有兩名衛士持戟攔住。蘇秦躬身揖禮,從袖中摸出早已寫好的拜帖,遞予衛士。衛士看也不看,遞還過來,大聲唱報。一個門尉聞聲從耳房走出,打量蘇秦一眼,拖長聲音道:“來者何人?”
蘇秦揖道:“洛陽士子蘇秦。”雙手呈遞名帖。
門尉接過名帖,一邊審視,一邊問道:“你來此處,欲見何人?欲做何事?”
“在下有重大國事,求見燕公。”
門尉從鼻孔裏哼出一聲,將名帖遞還過來,再次拖長聲音:“君上有旨,概不見客!”一個轉身,禮也不迴,徑自走入耳房。
蘇秦尋思有頃,沿宮城轉至旁邊幾門,逐一問去,果如兩個士子所言,門尉不問青紅皂白,劈頭即道:“君上有旨,概不見客!”
蘇秦連遭幾番搶白,隻得悻悻地迴到店中,關上房門,思考該從何處入手。
燕文公的確不能見客。
明光宮正殿裏,文公靜靜地躺在榻上,兩眼緊閉,麵色黃中泛白,全身一動不動,形如垂死之人。
姬雪守在榻前,輕聲哼起一曲燕地民歌:
〖燕山之木青兮,
之子出征。
燕山之木枯兮,
胡不歸。〗
這首燕人悼念征人的民謠,是她不久前從一個老宮女口中學來的。此時姬雪不知想起什麽,信口哼唱起來。曲調原本哀傷,又經姬雪反複吟唱,更見悲涼。文公聽有一陣,兩行濁淚從眼角裏流出,伸出右手,一把捉住姬雪的纖手,緊緊捏住。文公用力太大,姬雪感到疼痛,強自忍住,任他捏一會兒,方才柔聲道:“君上,您醒了。”
文公似也意識到什麽,將手鬆開,睜開眼睛,多少有些抱歉地望著她:“夫人,寡人捏疼你了。”
姬雪的聲音更加輕柔:“君上,您……您哭了?”說著,將手抽出,用絲絹輕輕抹去他眼角裏的淚水。
文公苦笑一聲:“夫人唱得真好。”
姬雪應道:“是君上的心腸好。”轉對春梅,“君上醒了,傳藥。”
兩名宮女端著托盤一前一後進來,一個托盤裏放一碗湯藥,另一個托盤裏放一碗蜜水。春梅接過,姬雪取來湯匙,舀出一匙,親口品嚐一下,輕聲道:“君上,臣妾嚐過了,不算太苦,冷熱也正好。”
文公卻擺手讓她端下。
姬雪端起藥碗,懇求道:“君上,您……您就看在雪兒麵上,閉眼喝下吧。”
“唉,”文公長歎一聲,搖頭道,“夫人有所不知,寡人之病,何種湯藥也不濟事。”
姬雪淚水流出,緩緩跪下:“君上——”
姬雪正要苦勸,老內臣走進來,站在門口咳嗽一聲,輕聲叫道:“夫人。”
姬雪抬頭望去,見老內臣衝她連打手勢,似有急事。姬雪怔了下,放下藥碗,起身走過去。老內臣在她耳邊低語數句,姬雪怔道:“這——”看一眼君上,猶豫不決。
老內臣又打手勢,要她馬上出去。姬雪無奈,隻好跟他出去。一出殿門,老內臣就急急說道:“夫人快去,殿下就在前麵偏殿裏候您。”
聽到是殿下,姬雪心頭一沉,頓住步子,冷冷地望著老內臣:“本宮與殿下向來無涉,他尋本宮何事?”
“老奴也不知道,”老內臣應道,“不過,看殿下那樣子,像是有天大的事。老奴以為,無論發生何事,夫人還是過去一趟為好。”
“是啊。”姬噲應道,“子之與兒臣頗能相處,時常教習兒臣騎射之術和用兵方略。”
“如此甚好。”太子蘇將密函交予姬噲,“你連夜出發,繞過武陽,務於明日傍黑之前將此信交付子之將軍!記住,事關重大,萬不可為外人所知!”
“兒臣謹聽吩咐!”
姬噲收好信,別過父親,領上幾名仆從,叫開薊城南門,星夜馳往龍兌。
薊城距龍兌走大道六百裏,因要繞過武陽,又需多走五十裏。姬噲等人快馬加鞭,於翌日申時終於趕至龍兌,被子之迎入中軍大帳。
子之是燕文公五弟姬曆的第三子,自幼聰敏,文功武略無所不愛,尤喜兵法戰陣,是燕室旁支庶子中最有出息也最有心計的一個,深得文公器重。由於子蘇、子魚兄弟不和,子魚雖通兵法,文公卻不敢將兵權擅交予他,因而於三年前封子之為上將軍,統製三軍。
子之年過三十,與太子同輩,從輩分上講是姬噲叔父,因而平素一直將他作晚輩看待,甚是關愛。雙方見過禮,分別落席,子之知姬噲有事,先開口道:“看公孫麵色,此番不像是為騎射而來。有何大事,能否告知末將?”
姬噲從袖中摸出子蘇密函,遞予子之:“家父要在下將此書親手呈予將軍。”
“哦,是殿下的密函。”子之趕忙接過,拆看一時,神色大驚,眉頭冷凝,有頃,合上書信,閉目冥思。
看到子之的表情,姬噲急問:“將軍,可有大事?”
子之睜開眼睛,多少有些驚訝地望著姬噲:“信中所寫之事,公孫難道一絲兒不知?”
姬噲搖頭。
“唉,”子之長歎一聲,“不瞞公孫,國難當頭了!”
姬噲驚問:“將軍快說,是何國難?”
“武成君在武陽招兵買馬,已募勇士萬餘,良馬數千匹,勾結趙人,圖謀犯上!趙人以中山國為由,大兵壓境,欲助武成君謀逆!”
“武成君?”姬噲驚道,“你說伯父欲謀逆?”
子之點頭。
“伯父為何謀逆?”
“與殿下爭太子之位!”
姬噲沉默一陣,抬頭問道:“家父要將軍做什麽?”
子之將信遞給姬噲:“公孫自己看吧!”
姬噲接過信,匆匆看過,驚道:“家父要將軍調頭圍攻武陽?”
“唉!”子之長歎一聲,“大敵壓境,自己人倒先打起來了!”
姬噲急問:“將軍做何打算?”
“唉,”子之複歎一聲,“一個是殿下,一個是長公子,哪一個都是末將主公,末將又能怎麽辦?”沉思有頃,抬頭望向姬噲,“公孫這就迴去,轉呈殿下,就說殿下所請,末將實難從命!末將受命於君上,唯聽君上旨意。莫說是趙人在側,即使沒有趙人,若無君上虎符,末將也不敢擅動一兵一卒!至於前方情勢,你可轉呈殿下,有末將在,濁鹿斷不會失,武成君的一萬五千石軍糧,趙人連一粒兒也拿不去!”
子之先國後家,又以君上為大,安排得滴水不漏,姬噲點頭稱善,歇過一宿,於翌日晨起動身返迴薊城。
子之使探馬暗訪濁鹿,果有車馬由武陽源源不斷地朝那裏運糧。子之令副將引右軍兩萬在濁鹿西側四十裏開外的咽喉之地紮下營帳,嚴密布防,同時傳令中軍大帳朝濁鹿方向移動三十裏,與右軍遙相唿應,形成掎角。
姬噲迴宮,將子之所言一五一十詳細稟過,諫道:“君父,大敵當前,燕人怎能自己先打起來呢?”
太子蘇白他一眼:“你個娃娃家,懂個什麽?”
姬噲正欲再諫,太子蘇沒好氣地衝他擺擺手:“噲兒,你走這一來迴,想也累了,迴房歇息去吧!”
見話頭已被截死,姬噲隻好告退。
姬噲前腳剛走,太子蘇就衝內宰怒道:“哼,子之甚是可惡,公父讓他治兵,他卻抓小放大,本末倒置!什麽濁鹿不濁鹿,武陽之亂才是根本!”
“殿下,”內宰趨前一步,“臣以為,要讓子之平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沒有虎符,他不肯出兵。”
內宰話中有話:“殿下何不前去為他討來虎符呢?”
太子蘇白他一眼:“你也真是!本宮若能拿到虎符,何須求他?用虎符誅殺子魚,公父斷不肯做。子魚也正是看準這一點,方才有恃無恐。”
“在臣看來,”內宰壓低聲音,“殿下若要得到虎符,卻也不難。”
太子蘇眼睛大睜:“有何良策,快說!”
“殿下,燕宮內外,君上最聽誰的話呢?”
“你是說——”太子蘇愣怔半晌,一下子醒悟過來,將拳擊在案上,不無懊悔地說,“咦,本宮怎就忘了她呢?”
離宮城不遠的偏僻處有一家小客棧,門楣上的三個墨字“老燕人”吸引了正在沿街尋求宿處的蘇秦。他停住車子,走上前去。
一位老丈聽到響聲,迎出來,躬身揖道:“老朽見過客官。”
蘇秦拱手還禮:“晚生蘇秦見過掌櫃。”朝店中望幾眼,“請問掌櫃的,您這客棧可有空房?”
“有有有,”老丈連聲說道,“我這是老店,陳設破舊,方位偏僻,前幾年生意還行,近兩年生意不好,從年頭到年尾,從未客滿過。蘇子若不嫌棄,可以進來看看。”
聽到老丈如此自曝家醜,蘇秦甚是感喟,將韁繩遞予老丈:“不用看了,晚生就住老丈這兒。”
老丈扭頭喊來小二,讓他將軺車趕至後院,轉對蘇秦道:“蘇子,店中請。”
蘇秦點點頭,隨老丈走進客棧。
老丈領他走至一處小院,推開門道:“蘇子請看,這進院子中你眼否?”
蘇秦走進院中,巡視一圈,見院落雖然不大,卻是幹淨整潔,連連點頭:“不錯,就這兒了。”略頓一下,“請問老丈,店錢怎麽算法?”
“一日三枚銅板,飯錢另計。”
聽見隻有三枚銅板,蘇秦點點頭,將手伸入袖中,摸了幾下,卻隻摸到幾枚銅板,心頭一沉,尷尬一笑:“晚生將錢放在包裹裏了。”
老丈看在眼裏,憨厚說道:“錢是小事,蘇子盡管住下,何時要走,再結店錢不遲。”
蘇秦忙拱手道:“謝老丈了。”
老丈正欲答謝,前麵一進院裏傳出爭執聲,接著聽到有人朝外搬東西。老丈見小二卸完馬,提著蘇秦的包裹走進,吩咐他道:“小二,待蘇子安頓下來,引他去前麵用膳。”朝蘇秦拱拱手,走向那進院子。
蘇秦安頓已畢,隨小二走至前麵,見兩個士子模樣的人已將幾箱行李搬至院中,其中一人正在與老丈清算房錢,另一人候在一邊。
算完房錢,二人卻不急走,反而盯住蘇秦上下打量。蘇秦覺得奇怪,正欲說話,其中一個年歲稍長的拱手揖道:“這位仁兄,可是來燕謀仕的?”
蘇秦還一揖道:“在下是洛陽人蘇秦,初來乍到,還請兩位仁兄關照。”
那士子苦笑一聲,不無哀怨地搖頭歎道:“唉,到這份上了,還關什麽照呀!在下奉勸仁兄,不要在此浪費時光,趁早走路吧!”
“哦?”蘇秦怔道,“仁兄何出此言?”
“不瞞仁兄,”那士子指著另一人,“我們是兄弟二人,家居中山,苦修五行之術,可知陰陽變化,此番赴燕,本想在燕宮謀個差使,不想苦候數月,莫說得見君上,竟是連宮門之內是何模樣也是一無所知。”
“怎麽,燕國不願納士?”蘇秦驚問。
那士子尚未說話,他的弟弟咳嗽一聲,惟妙惟肖地學起宮門衛士逐客的聲音:“君上有旨,概不會客——”
先前說話那人再次苦笑一聲,不再說話。
“原來如此。”蘇秦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兩位仁兄欲至何處?”
那人輕歎一聲:“身上沒有銅板,遠的地方去不成了,聽說武陽廣招賢才,想去那兒混口飯吃。”
“武陽?”蘇秦打個驚愣,“你們要去投奔武成君?”
他的弟弟興奮地說:“當然!武成君在武陽招賢納士,赴燕士子大多投他去了。我上個月原說去投的,我哥死活不肯,這不,熬到今日,他也無話可說,隻好走這一條路了。我說仁兄,你若願去武陽,我們正好結個伴兒。”
“謝仁兄好意了!”蘇秦朝他們兄弟抱抱拳,微微笑道,“在下既來此城,無論如何,總也得瞧瞧宮門之內是何模樣吧。”
兄弟二人連連搖頭,拱手別過,一人背起一個包裹,沿著大街蹣跚遠去。
翌日晨起,蘇秦早早趕至宮城,遠遠望見紅漆大門兩側各站八名持戟衛士。蘇秦走近,早有兩名衛士持戟攔住。蘇秦躬身揖禮,從袖中摸出早已寫好的拜帖,遞予衛士。衛士看也不看,遞還過來,大聲唱報。一個門尉聞聲從耳房走出,打量蘇秦一眼,拖長聲音道:“來者何人?”
蘇秦揖道:“洛陽士子蘇秦。”雙手呈遞名帖。
門尉接過名帖,一邊審視,一邊問道:“你來此處,欲見何人?欲做何事?”
“在下有重大國事,求見燕公。”
門尉從鼻孔裏哼出一聲,將名帖遞還過來,再次拖長聲音:“君上有旨,概不見客!”一個轉身,禮也不迴,徑自走入耳房。
蘇秦尋思有頃,沿宮城轉至旁邊幾門,逐一問去,果如兩個士子所言,門尉不問青紅皂白,劈頭即道:“君上有旨,概不見客!”
蘇秦連遭幾番搶白,隻得悻悻地迴到店中,關上房門,思考該從何處入手。
燕文公的確不能見客。
明光宮正殿裏,文公靜靜地躺在榻上,兩眼緊閉,麵色黃中泛白,全身一動不動,形如垂死之人。
姬雪守在榻前,輕聲哼起一曲燕地民歌:
〖燕山之木青兮,
之子出征。
燕山之木枯兮,
胡不歸。〗
這首燕人悼念征人的民謠,是她不久前從一個老宮女口中學來的。此時姬雪不知想起什麽,信口哼唱起來。曲調原本哀傷,又經姬雪反複吟唱,更見悲涼。文公聽有一陣,兩行濁淚從眼角裏流出,伸出右手,一把捉住姬雪的纖手,緊緊捏住。文公用力太大,姬雪感到疼痛,強自忍住,任他捏一會兒,方才柔聲道:“君上,您醒了。”
文公似也意識到什麽,將手鬆開,睜開眼睛,多少有些抱歉地望著她:“夫人,寡人捏疼你了。”
姬雪的聲音更加輕柔:“君上,您……您哭了?”說著,將手抽出,用絲絹輕輕抹去他眼角裏的淚水。
文公苦笑一聲:“夫人唱得真好。”
姬雪應道:“是君上的心腸好。”轉對春梅,“君上醒了,傳藥。”
兩名宮女端著托盤一前一後進來,一個托盤裏放一碗湯藥,另一個托盤裏放一碗蜜水。春梅接過,姬雪取來湯匙,舀出一匙,親口品嚐一下,輕聲道:“君上,臣妾嚐過了,不算太苦,冷熱也正好。”
文公卻擺手讓她端下。
姬雪端起藥碗,懇求道:“君上,您……您就看在雪兒麵上,閉眼喝下吧。”
“唉,”文公長歎一聲,搖頭道,“夫人有所不知,寡人之病,何種湯藥也不濟事。”
姬雪淚水流出,緩緩跪下:“君上——”
姬雪正要苦勸,老內臣走進來,站在門口咳嗽一聲,輕聲叫道:“夫人。”
姬雪抬頭望去,見老內臣衝她連打手勢,似有急事。姬雪怔了下,放下藥碗,起身走過去。老內臣在她耳邊低語數句,姬雪怔道:“這——”看一眼君上,猶豫不決。
老內臣又打手勢,要她馬上出去。姬雪無奈,隻好跟他出去。一出殿門,老內臣就急急說道:“夫人快去,殿下就在前麵偏殿裏候您。”
聽到是殿下,姬雪心頭一沉,頓住步子,冷冷地望著老內臣:“本宮與殿下向來無涉,他尋本宮何事?”
“老奴也不知道,”老內臣應道,“不過,看殿下那樣子,像是有天大的事。老奴以為,無論發生何事,夫人還是過去一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