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玉蟬兒款款走出草堂,距太子申五步遠停下,打一揖道:“小女子見過魏國太子殿下。”
太子申未曾料到深山野穀裏竟然走出一位絕世美女,一下子愣了,癡癡地傻在那兒。
玉蟬兒再次揖禮:“小女子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申醒過神來,趕忙還禮:“魏申見過姑娘。請問姑娘,鬼穀先生可在?”
“先生閉關潛修,恕不見客。”
“這……”
“殿下一路辛苦,如蒙不棄,請至草堂喝杯清茶。”
“魏申謝姑娘款待。”
“殿下,請。”
“姑娘,請!”
兩人一前一後步入草堂,童子沏好茶,擺上幾案,候立於側。
太子申抱拳道:“魏申敢問姑娘芳名?”
玉蟬兒迴揖:“小女子叫玉蟬兒。殿下,請用茶。”
太子申略品一口,兩眼緊緊盯住玉蟬兒,出口讚道:“青山綠水,佳人香茗,好一處洞天福地!”
玉蟬兒臉色一沉,起身說道:“殿下若為遊山玩水而來,茶後可登前麵山巔,那裏風景更佳。小女子有事先行一步,恕不奉陪。”略揖一禮,轉身欲走。
太子申自覺失言,起身急道:“姑娘留步!”
玉蟬兒停步,轉過身來:“殿下有何吩咐?”
太子申揖禮道:“前些時日,魏四麵受敵,情勢垂危。先生愛徒龐涓力挽狂瀾,使魏轉危為安。父王感念先生教化之恩,特使魏申進穀麵謝!”朝外擊掌,幾位隨員抬著兩隻裝滿黃金等物的禮箱進來,置於地上,打開箱蓋後退出。
太子申指著兩隻箱子:“父王賜鬼穀先生黃金五百,玉璧兩雙,夜明珠一顆,珍珠十串,錦緞二十匹。些微薄禮,不成敬意,望姑娘笑納!”
玉蟬兒看也不看兩隻禮箱,斂神正色道:“小女子代先生謝過你家父王美意。鬼穀本是清淨之地,盛不下這等貴重物品。先生有言,龐涓既已出山,就與鬼穀無涉。請殿下帶上這些寶貝,迴去轉呈你家父王。”
太子申見玉蟬兒一口迴絕,急道:“此為父王心意,姑娘執意不收,倒叫魏申為難!”
玉蟬兒冷然道:“請殿下轉告你家父王,為君之道,當與民相安。財物取之於民,亦當用之於民。這些金子,這些珠寶,皆為民脂民膏,來之不易,自當用於該用之處,莫要隨意拋灑。”
太子申肅然起敬:“姑娘玉言,震聾發聵,魏申一定轉稟父王。魏申還有一事懇請姑娘!”
“殿下請說。”
太子申從袖中摸出魏惠王的詔書和龐涓的書信:“此為父王親寫詔書,煩請姑娘轉呈先生。此為龐將軍捎予孫賓的書信,煩請姑娘轉呈孫賓。龐將軍還有一些叮囑,魏申須當親口轉告孫賓。”
玉蟬兒點頭道:“你家父王寫給先生之信,小女子代收了。至於龐涓之信,殿下還是當麵交給孫賓吧。”轉對童子,“童子,帶殿下去見孫賓。”
“好咧!”童子應過,轉對太子申微微一揖,“殿下請!”
太子申還一揖:“童子請!”
童子領著太子申走到四子草舍前麵,大聲叫道:“孫師弟,有人尋你!”
孫賓應聲從屋中走出,見到太子申等,愣在那兒。
太子申揖道:“魏申見過孫子!”
孫賓還禮道:“孫賓見過魏子!”手指草地上的幾隻石凳,“魏子請!”
“孫子請!”
兩人分別坐下。太子申取出龐涓的書信,雙手呈給孫賓:“龐將軍托魏申捎給孫子書信一封,請孫子惠閱!”
孫賓雙手接過:“有勞魏子了!”
孫賓展開龐涓書信,見信中寫道:
〖孫兄,涓倉促下山,步履艱難,幸蒙陛下厚愛,終得驅用。弟時刻未忘臨別之言,今立足已穩,特薦兄於陛下。陛下聞兄之賢,食不甘味,寢不安枕,特使殿下奉詔入穀,邀兄共赴大業。此等恩寵,堪比太公渭水之遇。望兄莫失良機,即刻奉詔下山,與弟並肩齊驅,共輔明主。
弟涓拜上〗
孫賓讀畢,方知對麵而坐的是魏國殿下,當即叩拜於地:“孫賓不知殿下光臨,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太子申趕忙扶起:“孫子不必拘禮!魏申奉父王詔命,千裏驅馳,隻為迎聘孫子,望孫子成全父王美意,即刻下山,與魏申同赴大梁,建功立業。”
“陛下美意,殿下盛情,孫賓受之有愧!”
“孫子不必客氣。時辰已不早了,不知孫子何時可以下山?”
“茲事體大,孫賓不能自決。山中苦寒,殿下請先下山安歇,待我稟過先生,再去迴複太子。”
“如此甚好。”太子申點頭道,“魏申隻在宿胥口恭候孫子,三日之內若是不見孫子前來,魏申隻好再次進穀懇請。”
“三日之內,孫賓一定會向殿下明言。”
太子申揖道:“魏申告辭!”
孫賓迴揖:“孫賓恭送殿下!”
是夜,鬼穀草堂裏,張儀連點五六根鬆明子,照得滿堂光亮。張儀、蘇秦、孫賓、玉蟬兒、童子五人齊集於堂。太子申送來的兩個禮箱赫然擺於堂中,童子上前,將兩隻禮箱分別打開,蘇秦、張儀伸頭看去,但見一隻箱中黃澄澄的滿是金錠,另一箱中現出珠玉和錦緞,碼得甚是齊整。
童子見過銅幣,也見過小塊金子,卻未曾見過碼成堆的金錠,更未見過珠玉和錦緞,驚異地指著箱中之物望向蘇秦:“蘇師弟,此為何物?”
蘇秦平生第一次見到如此之多的金子,也是兩眼發直地怔在那兒,見童子問他,一下子迴過神來,趕忙說道:“迴師兄的話,這些是金子,那些是珠寶和錦緞。”
童子大是好奇:“金子?金子好做什麽?”
眾人皆笑起來。
張儀笑道:“迴稟師兄,在這天下,金子所向無敵,沒有它做不成之事。”
童子更為驚訝,從箱中拿出一隻金錠,左看右看,又在手中掂了幾掂,將頭轉向玉蟬兒:“蟬兒姐,難道此物比先生還要厲害?”
眾人又是一番大笑。玉蟬兒止住笑,拉過童子,悄聲道:“別聽張儀瞎扯。在這穀裏,此物一無所用,還不如溪水裏的卵石呢。”
童子聞聽此話,隨手將金錠扔迴箱中,撲哧笑道:“什麽殿下?真想感謝先生,就該拿些好物什來,拿來這些,吃不能吃,用不能用,掂起來分量卻重。”
眾人越發笑得厲害。孫賓卻是蹲在地上,自始至終未能笑出。見眾人笑得夠了,孫賓起身,朝大家拱手道:“大師兄、師姐、蘇兄、張兄,請諸位莫談金子了。在下千思萬想,是去是留,實無定見,懇請諸位幫在下拿個主意。”
張儀應聲叫道:“沒什麽好說的,依張儀之見,孫兄隻管前去。”
孫賓望向張儀:“張兄何說此話?”
“就憑這堆金子。”張儀手指箱子道,“魏王重金求士,殿下親迎,足見魏國重視人才。龐涓那廝算什麽玩意兒,可魏王不但封將拜爵,還將寶貝女兒嫁他。看來,前番河西一戰,真將那個老昏君打醒了。魏國地處中原,若能振作,或如龐涓那廝所說,真能左右騰挪,是孫兄的用武之地。”
蘇秦卻連連搖頭:“以在下之見,魏不可去。”
孫賓扭過頭來:“請蘇兄詳言。”
“也憑這堆金子。”蘇秦眼望金子,“這些年來,魏國大興土木,連年征伐,國庫早空,民不聊生,魏王卻視而不見,出手這般闊綽,依舊揮金如土,可見其不察民情,不恤民生。君不知民,必困。君不恤民,必窘。由此看來,此君不可輔也。”
聽聞蘇秦說出此言,玉蟬兒內中一動,不由斜他一眼。孫賓點點頭,目光望向玉蟬兒:“師姐可有定見?”
玉蟬兒笑道:“剛才張士子、蘇士子之言,各有道理。以孫士子之才,無論輔佐何國君主,均會有所成就。隻是——”略頓一頓,“孫士子若去魏國,蟬兒唯有一慮。”
孫賓急問:“師姐有何憂慮?”
玉蟬兒遲疑一下,再笑一聲:“也沒什麽,蟬兒是說,孫士子過於仁厚,若與龐士子同朝為官,隻怕難有出頭之日。”
“對對對!”張儀迭聲急道,“師姐此言正中我心。方才在下隻顧想大,未曾想小,將龐涓這廝的人品忽略了。龐涓這廝隻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孫兄還是莫去魏國為好!”
孫賓笑道:“若是此說,倒不打緊。龐師弟與賓情義甚篤,至於名利,賓向無所爭,相信不會與他為此生隙。”
“孫師弟,”童子插道,“說來說去,你究竟是去還是不去?”
“這……”孫賓遲疑半晌,“迴師兄的話,師弟實在無法決斷,請師兄為師弟決之。”
童子兩手一攤:“這是大人之事,童子如何能斷?”
眾人皆笑起來。
童子掃他們一眼,一本正經地轉對孫賓:“既然諸位皆不能決,師弟也不知何去何從,依師兄之見,可以進洞求問先生。”
孫賓應道:“迴大師兄的話,方才聽師姐說,先生正在閉關潛修,師弟不敢打擾。”
張儀笑道:“先生此說,必是打發那個太子的,孫兄隻管去問。”
孫賓將眼望向玉蟬兒,玉蟬兒點頭道:“張士子說的是,先生沒有閉關。隻是——眼下時辰已晚,先生當是入定了,孫兄若問,可於明日晨起再來。”
翌日晨起,孫賓走至草堂,玉蟬兒引他進門,見鬼穀子已在堂中端坐,看那樣子,是在候他。孫賓上前拜過,將龐涓之信雙手呈上。鬼穀子掃過一眼,將信隨手丟在麵前幾案上,微笑著望向孫賓。
孫賓叩道:“師弟下山之時,曾與弟子有約。今日師弟履約,特邀弟子前去,弟子若是不去,當是失信;魏王親派殿下禮聘,待弟子甚誠。弟子若是不去,當是失禮。但魏人於數年前入侵衛境,血洗平陽,父親、叔父全家及數萬無辜百姓盡皆死於國難,弟子若去仕魏,等於忘卻前仇,當是不孝。今日之事,弟子反複思量,終難決斷,隻好煩擾先生。”
鬼穀子閉上兩眼,半晌,慢慢說道:“放下信、禮、孝不論,你的真心歸於何處?”
“弟子願隨先生幽居鬼穀,修仙煉丹,潛心求道。”
鬼穀子凝視孫賓,有頃,點頭說道:“你忠厚質樸,心無雜念,有此願心,必能成就。隻是天下紛亂,戰爭頻仍,眾生猶在火海之中。你既習兵學,就當順應天命,止亂解爭,待天命有成,再來遂此願心。老朽隻在林深穀幽之處,候你功成歸來。”
孫賓拜道:“弟子唯先生之命是從。”
鬼穀子緩緩說道:“你是否赴魏,盡在你心,老朽並無決斷。至於朋友之信、君王之禮、事親之孝,皆為個人恩怨,修道之人理應忘卻,唯以天下大道為念。”
鬼穀子一番話如醍醐灌頂,孫賓豁然開朗,納頭叩道:“弟子明白了。”
鬼穀子眼望孫賓,臉上現出慈愛的微笑:“你明白什麽了?”
“弟子決定了。弟子這就下山,助師弟一臂之力。”
鬼穀子心頭微顫,但隨即定下來,微微點頭:“你既已做出決定,那就去吧。”
“弟子此去,是福是禍,還望先生點撥。”
鬼穀子看他一眼,吩咐道:“先聖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福是禍,皆由天命,非人力所能扭轉。你到山中覓山花一束,老朽為你占之,或可有所警示。”
“弟子遵命!”孫賓起身,正欲出門覓花,恰好看到玉蟬兒手提一罐清水進來,走至先生堂前靠牆處。那裏擺著一隻小型的高腳銅鼎,鼎中插著一束她昨日所折的野菊花。
玉蟬兒換過鼎中之水,將花重新擺好。
孫賓看到菊花,心裏一動,徑走過去,將之取出,在鬼穀子跟前跪下,雙手呈上,叩道:“先生,弟子就占此花,請先生驗看。”
鬼穀子擺擺手,孫賓謝過,起身將菊花複歸入鼎中,迴身再至鬼穀子跟前跪下。
鬼穀子雙目微閉,運神發功,有頃,睜開眼睛,神色凝重,麵呈憂容,兩隻老眼凝視孫賓,久久不語。
孫賓心頭一沉,輕聲道:“先生——”
又過一時,鬼穀子輕歎一聲,緩緩說道:“好吧,你既認定此花,老朽就以此花占之。此花長於野穀,開於深秋,不與百花爭豔,喻你心誌高遠,與世無爭;此花生於磐石之間,清香怡人,經霜不落,喻你品性高潔,神定誌堅;此花為玉女所愛,又為玉女所折,備受玉女侍弄,喻你將得美人真心;此花自在長於穀中,卻橫遭殘折,喻你當有飛來劫難;此花雖經殘折,卻被供養寶器之中,喻你雖有劫難,卻無大礙;供養之器為青銅之鼎,供養之水為山中清流,喻你將來或受器重,可得善終!”
孫賓聽到前景如此,一下子傻了,愣怔許久,方才叩道:“弟子謝先生吉言!”
鬼穀子又歎一聲:“既占此花,你的名字需改一字。”
太子申未曾料到深山野穀裏竟然走出一位絕世美女,一下子愣了,癡癡地傻在那兒。
玉蟬兒再次揖禮:“小女子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申醒過神來,趕忙還禮:“魏申見過姑娘。請問姑娘,鬼穀先生可在?”
“先生閉關潛修,恕不見客。”
“這……”
“殿下一路辛苦,如蒙不棄,請至草堂喝杯清茶。”
“魏申謝姑娘款待。”
“殿下,請。”
“姑娘,請!”
兩人一前一後步入草堂,童子沏好茶,擺上幾案,候立於側。
太子申抱拳道:“魏申敢問姑娘芳名?”
玉蟬兒迴揖:“小女子叫玉蟬兒。殿下,請用茶。”
太子申略品一口,兩眼緊緊盯住玉蟬兒,出口讚道:“青山綠水,佳人香茗,好一處洞天福地!”
玉蟬兒臉色一沉,起身說道:“殿下若為遊山玩水而來,茶後可登前麵山巔,那裏風景更佳。小女子有事先行一步,恕不奉陪。”略揖一禮,轉身欲走。
太子申自覺失言,起身急道:“姑娘留步!”
玉蟬兒停步,轉過身來:“殿下有何吩咐?”
太子申揖禮道:“前些時日,魏四麵受敵,情勢垂危。先生愛徒龐涓力挽狂瀾,使魏轉危為安。父王感念先生教化之恩,特使魏申進穀麵謝!”朝外擊掌,幾位隨員抬著兩隻裝滿黃金等物的禮箱進來,置於地上,打開箱蓋後退出。
太子申指著兩隻箱子:“父王賜鬼穀先生黃金五百,玉璧兩雙,夜明珠一顆,珍珠十串,錦緞二十匹。些微薄禮,不成敬意,望姑娘笑納!”
玉蟬兒看也不看兩隻禮箱,斂神正色道:“小女子代先生謝過你家父王美意。鬼穀本是清淨之地,盛不下這等貴重物品。先生有言,龐涓既已出山,就與鬼穀無涉。請殿下帶上這些寶貝,迴去轉呈你家父王。”
太子申見玉蟬兒一口迴絕,急道:“此為父王心意,姑娘執意不收,倒叫魏申為難!”
玉蟬兒冷然道:“請殿下轉告你家父王,為君之道,當與民相安。財物取之於民,亦當用之於民。這些金子,這些珠寶,皆為民脂民膏,來之不易,自當用於該用之處,莫要隨意拋灑。”
太子申肅然起敬:“姑娘玉言,震聾發聵,魏申一定轉稟父王。魏申還有一事懇請姑娘!”
“殿下請說。”
太子申從袖中摸出魏惠王的詔書和龐涓的書信:“此為父王親寫詔書,煩請姑娘轉呈先生。此為龐將軍捎予孫賓的書信,煩請姑娘轉呈孫賓。龐將軍還有一些叮囑,魏申須當親口轉告孫賓。”
玉蟬兒點頭道:“你家父王寫給先生之信,小女子代收了。至於龐涓之信,殿下還是當麵交給孫賓吧。”轉對童子,“童子,帶殿下去見孫賓。”
“好咧!”童子應過,轉對太子申微微一揖,“殿下請!”
太子申還一揖:“童子請!”
童子領著太子申走到四子草舍前麵,大聲叫道:“孫師弟,有人尋你!”
孫賓應聲從屋中走出,見到太子申等,愣在那兒。
太子申揖道:“魏申見過孫子!”
孫賓還禮道:“孫賓見過魏子!”手指草地上的幾隻石凳,“魏子請!”
“孫子請!”
兩人分別坐下。太子申取出龐涓的書信,雙手呈給孫賓:“龐將軍托魏申捎給孫子書信一封,請孫子惠閱!”
孫賓雙手接過:“有勞魏子了!”
孫賓展開龐涓書信,見信中寫道:
〖孫兄,涓倉促下山,步履艱難,幸蒙陛下厚愛,終得驅用。弟時刻未忘臨別之言,今立足已穩,特薦兄於陛下。陛下聞兄之賢,食不甘味,寢不安枕,特使殿下奉詔入穀,邀兄共赴大業。此等恩寵,堪比太公渭水之遇。望兄莫失良機,即刻奉詔下山,與弟並肩齊驅,共輔明主。
弟涓拜上〗
孫賓讀畢,方知對麵而坐的是魏國殿下,當即叩拜於地:“孫賓不知殿下光臨,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太子申趕忙扶起:“孫子不必拘禮!魏申奉父王詔命,千裏驅馳,隻為迎聘孫子,望孫子成全父王美意,即刻下山,與魏申同赴大梁,建功立業。”
“陛下美意,殿下盛情,孫賓受之有愧!”
“孫子不必客氣。時辰已不早了,不知孫子何時可以下山?”
“茲事體大,孫賓不能自決。山中苦寒,殿下請先下山安歇,待我稟過先生,再去迴複太子。”
“如此甚好。”太子申點頭道,“魏申隻在宿胥口恭候孫子,三日之內若是不見孫子前來,魏申隻好再次進穀懇請。”
“三日之內,孫賓一定會向殿下明言。”
太子申揖道:“魏申告辭!”
孫賓迴揖:“孫賓恭送殿下!”
是夜,鬼穀草堂裏,張儀連點五六根鬆明子,照得滿堂光亮。張儀、蘇秦、孫賓、玉蟬兒、童子五人齊集於堂。太子申送來的兩個禮箱赫然擺於堂中,童子上前,將兩隻禮箱分別打開,蘇秦、張儀伸頭看去,但見一隻箱中黃澄澄的滿是金錠,另一箱中現出珠玉和錦緞,碼得甚是齊整。
童子見過銅幣,也見過小塊金子,卻未曾見過碼成堆的金錠,更未見過珠玉和錦緞,驚異地指著箱中之物望向蘇秦:“蘇師弟,此為何物?”
蘇秦平生第一次見到如此之多的金子,也是兩眼發直地怔在那兒,見童子問他,一下子迴過神來,趕忙說道:“迴師兄的話,這些是金子,那些是珠寶和錦緞。”
童子大是好奇:“金子?金子好做什麽?”
眾人皆笑起來。
張儀笑道:“迴稟師兄,在這天下,金子所向無敵,沒有它做不成之事。”
童子更為驚訝,從箱中拿出一隻金錠,左看右看,又在手中掂了幾掂,將頭轉向玉蟬兒:“蟬兒姐,難道此物比先生還要厲害?”
眾人又是一番大笑。玉蟬兒止住笑,拉過童子,悄聲道:“別聽張儀瞎扯。在這穀裏,此物一無所用,還不如溪水裏的卵石呢。”
童子聞聽此話,隨手將金錠扔迴箱中,撲哧笑道:“什麽殿下?真想感謝先生,就該拿些好物什來,拿來這些,吃不能吃,用不能用,掂起來分量卻重。”
眾人越發笑得厲害。孫賓卻是蹲在地上,自始至終未能笑出。見眾人笑得夠了,孫賓起身,朝大家拱手道:“大師兄、師姐、蘇兄、張兄,請諸位莫談金子了。在下千思萬想,是去是留,實無定見,懇請諸位幫在下拿個主意。”
張儀應聲叫道:“沒什麽好說的,依張儀之見,孫兄隻管前去。”
孫賓望向張儀:“張兄何說此話?”
“就憑這堆金子。”張儀手指箱子道,“魏王重金求士,殿下親迎,足見魏國重視人才。龐涓那廝算什麽玩意兒,可魏王不但封將拜爵,還將寶貝女兒嫁他。看來,前番河西一戰,真將那個老昏君打醒了。魏國地處中原,若能振作,或如龐涓那廝所說,真能左右騰挪,是孫兄的用武之地。”
蘇秦卻連連搖頭:“以在下之見,魏不可去。”
孫賓扭過頭來:“請蘇兄詳言。”
“也憑這堆金子。”蘇秦眼望金子,“這些年來,魏國大興土木,連年征伐,國庫早空,民不聊生,魏王卻視而不見,出手這般闊綽,依舊揮金如土,可見其不察民情,不恤民生。君不知民,必困。君不恤民,必窘。由此看來,此君不可輔也。”
聽聞蘇秦說出此言,玉蟬兒內中一動,不由斜他一眼。孫賓點點頭,目光望向玉蟬兒:“師姐可有定見?”
玉蟬兒笑道:“剛才張士子、蘇士子之言,各有道理。以孫士子之才,無論輔佐何國君主,均會有所成就。隻是——”略頓一頓,“孫士子若去魏國,蟬兒唯有一慮。”
孫賓急問:“師姐有何憂慮?”
玉蟬兒遲疑一下,再笑一聲:“也沒什麽,蟬兒是說,孫士子過於仁厚,若與龐士子同朝為官,隻怕難有出頭之日。”
“對對對!”張儀迭聲急道,“師姐此言正中我心。方才在下隻顧想大,未曾想小,將龐涓這廝的人品忽略了。龐涓這廝隻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孫兄還是莫去魏國為好!”
孫賓笑道:“若是此說,倒不打緊。龐師弟與賓情義甚篤,至於名利,賓向無所爭,相信不會與他為此生隙。”
“孫師弟,”童子插道,“說來說去,你究竟是去還是不去?”
“這……”孫賓遲疑半晌,“迴師兄的話,師弟實在無法決斷,請師兄為師弟決之。”
童子兩手一攤:“這是大人之事,童子如何能斷?”
眾人皆笑起來。
童子掃他們一眼,一本正經地轉對孫賓:“既然諸位皆不能決,師弟也不知何去何從,依師兄之見,可以進洞求問先生。”
孫賓應道:“迴大師兄的話,方才聽師姐說,先生正在閉關潛修,師弟不敢打擾。”
張儀笑道:“先生此說,必是打發那個太子的,孫兄隻管去問。”
孫賓將眼望向玉蟬兒,玉蟬兒點頭道:“張士子說的是,先生沒有閉關。隻是——眼下時辰已晚,先生當是入定了,孫兄若問,可於明日晨起再來。”
翌日晨起,孫賓走至草堂,玉蟬兒引他進門,見鬼穀子已在堂中端坐,看那樣子,是在候他。孫賓上前拜過,將龐涓之信雙手呈上。鬼穀子掃過一眼,將信隨手丟在麵前幾案上,微笑著望向孫賓。
孫賓叩道:“師弟下山之時,曾與弟子有約。今日師弟履約,特邀弟子前去,弟子若是不去,當是失信;魏王親派殿下禮聘,待弟子甚誠。弟子若是不去,當是失禮。但魏人於數年前入侵衛境,血洗平陽,父親、叔父全家及數萬無辜百姓盡皆死於國難,弟子若去仕魏,等於忘卻前仇,當是不孝。今日之事,弟子反複思量,終難決斷,隻好煩擾先生。”
鬼穀子閉上兩眼,半晌,慢慢說道:“放下信、禮、孝不論,你的真心歸於何處?”
“弟子願隨先生幽居鬼穀,修仙煉丹,潛心求道。”
鬼穀子凝視孫賓,有頃,點頭說道:“你忠厚質樸,心無雜念,有此願心,必能成就。隻是天下紛亂,戰爭頻仍,眾生猶在火海之中。你既習兵學,就當順應天命,止亂解爭,待天命有成,再來遂此願心。老朽隻在林深穀幽之處,候你功成歸來。”
孫賓拜道:“弟子唯先生之命是從。”
鬼穀子緩緩說道:“你是否赴魏,盡在你心,老朽並無決斷。至於朋友之信、君王之禮、事親之孝,皆為個人恩怨,修道之人理應忘卻,唯以天下大道為念。”
鬼穀子一番話如醍醐灌頂,孫賓豁然開朗,納頭叩道:“弟子明白了。”
鬼穀子眼望孫賓,臉上現出慈愛的微笑:“你明白什麽了?”
“弟子決定了。弟子這就下山,助師弟一臂之力。”
鬼穀子心頭微顫,但隨即定下來,微微點頭:“你既已做出決定,那就去吧。”
“弟子此去,是福是禍,還望先生點撥。”
鬼穀子看他一眼,吩咐道:“先聖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福是禍,皆由天命,非人力所能扭轉。你到山中覓山花一束,老朽為你占之,或可有所警示。”
“弟子遵命!”孫賓起身,正欲出門覓花,恰好看到玉蟬兒手提一罐清水進來,走至先生堂前靠牆處。那裏擺著一隻小型的高腳銅鼎,鼎中插著一束她昨日所折的野菊花。
玉蟬兒換過鼎中之水,將花重新擺好。
孫賓看到菊花,心裏一動,徑走過去,將之取出,在鬼穀子跟前跪下,雙手呈上,叩道:“先生,弟子就占此花,請先生驗看。”
鬼穀子擺擺手,孫賓謝過,起身將菊花複歸入鼎中,迴身再至鬼穀子跟前跪下。
鬼穀子雙目微閉,運神發功,有頃,睜開眼睛,神色凝重,麵呈憂容,兩隻老眼凝視孫賓,久久不語。
孫賓心頭一沉,輕聲道:“先生——”
又過一時,鬼穀子輕歎一聲,緩緩說道:“好吧,你既認定此花,老朽就以此花占之。此花長於野穀,開於深秋,不與百花爭豔,喻你心誌高遠,與世無爭;此花生於磐石之間,清香怡人,經霜不落,喻你品性高潔,神定誌堅;此花為玉女所愛,又為玉女所折,備受玉女侍弄,喻你將得美人真心;此花自在長於穀中,卻橫遭殘折,喻你當有飛來劫難;此花雖經殘折,卻被供養寶器之中,喻你雖有劫難,卻無大礙;供養之器為青銅之鼎,供養之水為山中清流,喻你將來或受器重,可得善終!”
孫賓聽到前景如此,一下子傻了,愣怔許久,方才叩道:“弟子謝先生吉言!”
鬼穀子又歎一聲:“既占此花,你的名字需改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