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沒有說話,反而是蔣先雲率先發言,“當然是暫時讓農民兄弟付出一些了,等哪一天條件允許了,在報答他們罷了。”
“說的那麽容易,生產結構是很難調整的,不然為什麽美國能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就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東西,在英國已近形成定式,一切妄圖的更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這些和蘇聯的虛弱有什麽關係呢?工業發達,就可以造出飛機大炮,打仗的時候,就不怕別人了,這是多麽好的一件事情。”李之龍非常不明白劉源的話。
反而這個時候毛先說到,“劉源的話我明白了,工業和農業,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要均衡發展,一項太過於突出了,反而不好,要是一項太突出,另一項太弱,反而不好,因為他連向一個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機會都沒有,他隻能蹦躂了。”毛笑著說道
“毛先生說的沒錯,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不發達,工業的一切都是假的,虛幻的,等哪一天,農業支撐不住了,他們工業水平就沒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會下降,矛盾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就是蘇聯到大黴的時候了。”劉源一臉壞笑的說道。
“你這家夥,喝了那麽多酒還這麽壞,要是清醒的時候,得多麽恐怖。”李之龍搖搖頭說道。
“不行,我在蘇聯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向當局提示一下,告訴他們這件事情,不然讓蘇聯崩塌了,我們也要跟著倒黴。”陳賡有點焦急的說道。
劉源根本就沒抬頭看一眼,那個想多管閑事的家夥。反而是毛先說到,“你個笨蛋,蘇聯就算崩塌也不是一天的事,你激動什麽?”毛恨恨的問道。
“可是問題積攢著,要是等到爆發那一天,在想解決,就麻煩了。”蔣先雲的想法和陳賡差不多。
“這就是你們幼稚的地方,蘇聯要是麻煩不斷才好的,你認為挨著強國是好事啊,要是他們天天倒黴才好呢?”劉源喝了一口酒說道。
“毛先生,輔國他說的對嗎?”
“然也!”毛點點頭說道。
“一直沒發現,原來毛先生和劉源竟然是一樣陰險的人。”李之龍挖苦到。
“這就是政治遠見,小孩子不懂,別瞎說。”劉源笑嘻嘻的說道。
“說吧,大晚上找我來什麽事,別告訴我,來找我喝酒的。”毛笑著問道。
“沒什麽事啊,是劉源帶我們來的,他說來帶我們看導師的。”陳賡疑惑的說道。
這個時候反而是劉源站了出來,一臉壞笑的說道,“毛生生,我是來拜山頭的。”
“拜山頭!?”疑惑的問道。
“我黨瞎子太多,貴黨瞎子也太多,他們都沒看出來您的韜略,我感覺不出二十年,您就將成為咱們中國的風雲人物,我想把陳賡托付給您,這小子傻啦吧唧的,貴黨心也不是很齊,而且動不動喜歡置人於死地,您看李之龍就知道了,所以我這是來給陳賡找個靠山的,你看行不行。”劉源實話實說到,很毛這種人玩心眼是不太可能。
要是平常人說這話,毛肯定甩甩胳膊走人,但是對方是劉源,毛就不得不慎重起見。“他要是在黨內部犯什麽錯誤,還可以,要是犯大錯誤,我也保不了他,畢竟我們是新生事物,是新的政黨,純潔性很重要。”
“我懂,就陳賡這小性子,我想您也了解,犯個小錯誤還可能,闖大禍不太可能,您就放心吧。”劉源說道。
說完之後,就踹了陳賡一腳,“還不過去很毛先生提前說聲謝謝。”
“我不,我陳賡才不需要別人活著。再說了,我黨哪有你說的那麽黑暗。”
“你個傻貨,有那麽好的機會不要。”劉源今天本來就喝的很多,生氣來,就直接打,“陳賡跑也沒有用,梆梆就是幾腳。”
“好了,劉源,將來有什麽事,我看著他點就是了。”毛點點頭說到,“都是共餐黨員,互幫互助是應該的,難能可貴的你一個國民黨員,這麽關心他們。”毛很欣慰的說道。
“誰讓當時我腦子一熱,給他們當了狗屁會長,我不管他們,誰管他們。”劉源一臉苦澀的說道。
“對了,劉源,我可聽說,你們校長要將黃埔學生會整合,將一期到現在的會員全部整合在一起,他自己擔任會長,有這事沒有。”毛問道。
“確實是那麽迴事,不過官方人員一旦擔任這種職務,學生會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隻是最後盡一次心罷了。”劉源說道。
“蔣介石這個人,就是控製心太重,他感覺自己這步棋走的挺好,卻不知道傷了多少人的心。”毛搖搖頭說道。
“對了,毛先生,我聽說您書法很好。”劉源很突然的問道。
“不不,譚延闓,譚軍長的書法才是公認的一絕,我可比不了。”毛謙虛的說道。
“譚軍長,書法是好,但是那是書生之字,先生的字,內中有萬千溝壑,容納天地,才是真正的書法。”劉源厚著臉皮說道。
毛當時還很瘦,讓劉源這麽一說也不好意思,“有什麽想法你就直接說,不用跟那些酸酸的文人一樣,吹捧人。”
“主席能不能送我副字?”劉源問道。
“好啊,不過我也要你一幅字怎麽樣。”毛問道。
“好啊,咱們這就寫吧。”劉源同意之後,毛就去屋子裏拿文房四寶,兩個人就在油燈下,筆走龍蛇的寫了幾個大字。
“為人民服務。”
第一百三十四 誓師大會
二六年是一個非常亂的年份,先是李大釗先生帶領北京群眾,在天安門前召開國民大會,要求段祺瑞拒絕英美日八國提出的撤出大沽口國防設備的最後通牒,抗議日本十二是對大沽的炮擊,然後段祺瑞同誌來了個鎮壓,來了個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
接著蔣介石也不消停,自編自導自演來了個中山艦事件,共餐黨到大黴不算,左派的人也跟著鬱悶。
接下來奉軍也沒閑著,張作霖和直係的吳佩孚兩個人會師北京,搞掉段祺瑞,臨時執政府倒台。
一直到了七月份才有那麽一個好消息,那就廣州政府發表了《北伐宣言》,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下大了北伐動員令。
而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負責北伐誓師工作的是鄧演達,當時郭沫若還參與其中。
原因是郭想參加共餐黨,然後被人家拒絕了,那麽有名的人都被拒絕了,而上麵給他的話是讓他到軍隊中練練。
可憐郭是個純粹的文人,到了軍隊光剩下吃苦的事情,幸好鄧演達讓他在政治部工作,不然老郭肯定會去死。
不過老郭參與的第一件事,就沒有辦好,北伐誓師的高台搭反了,鄧演達看了一眼就說不行。
誓師的高台必須衝南,郭沫若私下還想,這也太封建了吧,都什麽時代了,還想麵南稱孤不成。
就是因為搭錯了台,讓本來預定為七月七日舉行的誓師,又脫了兩天,一直到了九號,才準備好。
誓師當天,所以的國民黨政界、軍界的高官都去了,整整五六萬人,如同潮水一般,古語雲無邊無沿就是這種效果。
當時蔣校長故意打扮了一般,穿著整齊的軍裝,腰裏陪著軍刀,腳下踏著馬靴,讓他整個人顯得無比精神。
而且蔣為了顯示自己,一直等所有人都來全了才姍姍來遲。
蔣站在高台上,看著下麵旌旗翻動,人唿馬嘯好不壯觀,一時間豪情萬丈。
蔣介石對著擴音器大聲說道,“今天是廣州革命政府舉行誓師的日子,也是本人就職總司令的日子,本司令自覺才禮綿薄,為中國革命的前途負如此重任而感到惶恐不堪。”
這個時候,蔣介石感覺非常鬱悶,因為在場的聽眾,幾乎都是廣東人,廣東人竟然聽不懂蔣介石在說什麽。
蔣介石非常焦急,他不想自己好不容易當著那麽多人誓師演講的時候,別人都聽不懂他說什麽,到時候這是要記錄在史書上的,到時候史書這樣寫,那一天,風和日麗,偉大的元首蔣介石先生在北伐的誓師台上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可惜廣東人沒聽懂一句。
一時間蔣介石非常著急,眼看演講進行不下去了,蔣介石甚至想再次延長誓師時間。
就在蔣介石無比鬱悶的時候,一個穿著少將軍裝,踩著馬靴,腰佩軍刀的年輕軍官,一手拿著擴音器,無比風騷的站在了自己下方位置,用是憤怒流暢的粵語嘰裏咕嚕的說了一通,然後底下的群眾才傳來掌聲,蔣介石衝著劉源點點頭,這個學生總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可是要不要打扮的這麽拉風,你這不是搶我風頭嗎?蔣介石在心裏鬱悶的想到,算了搶點風頭,就搶點吧,總比丟人強。
蔣介石接著說道,“本軍繼承先大元帥孫中山先生的遺誌,欲求貫徹革命主義,保障民眾利益,必須打倒一切軍閥,肅清反動勢力,方的實行三民主義,完成革命。
如今,我們的處境非常危險,我們麵臨著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重重包圍和壓迫,我們隻有革命才能衝破他們。
蔣某不才,一定會竭盡全力,把自己的生命交個黨,交給政府,交給每一位將士,大家協同努力,自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誓師大會結束之後,國民黨內部還有一個歡送會,很不幸共餐黨不可以進。
首先發言的就是何香凝同誌,當時何香凝同誌狀態很不好,往主席台上一站就流眼淚。
“革命不成功變成人,廖先生成仁了,為了革命他成仁了。”何香凝一直流眼淚,感染了在做的不少人。
、其中不少左派人士都很難過,劉源準備親自過去安慰幾句,卻在半路上聽到王伯齡在和身邊的人說,“廖夫人有會必演講,逢演講必哭,逢哭比說廖先生。”
劉源等著王伯齡,淡淡的說了一句,“某人可以放心,要是死在了戰場上,沒有人會記得的。”說完飄然而去,留下王伯齡那想殺人的眼神。
劉源作為年輕人的代表,也被要求說兩句,下麵都是一些元老級的人物,其實沒有什麽共同語言,但是到了這裏還不得不說。
劉源輕輕的咳嗽了兩聲說道,“北伐對我們國民黨來說是個機遇,但也是個挑戰。機遇就是現在北方的軍閥並不是真正的團結,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去消滅他們,做到真正的統一中國。到時候在做的諸位,很多都有機會,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當然這更多的是挑戰,我想大家都知道,在廣州一隅之地,都有英國一直幹涉,當我們走出去涉及的帝國主義的利益也會越來越多,這種幹涉隻會越來越強烈。我想到了那時候,我們有一些同誌可能會動搖,我現在打個預防針,動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大家看看段祺瑞政府就知道了,八國是如何對待他的。
外部的事情還不是最嚴重的,在做的很多都是軍人,軍隊是國家的,也是民族的,大家不要和過去一樣,抱著封建時代的想法,把部隊想成自己的東西,那樣隻會讓我們在北伐的過程中不斷產生信軍閥,這對我們黨來說,不是好事,對國家來說,也不是好事。
本來我一個後輩不該說這些,但是校長不說,夫人也不說,部長委員們也不說,這不是好事,我知道我說這話,可能要讓一些前輩不願意,但是劉源真的是為了國家好,如果有什麽說的過分的,希望大家原諒。”
劉源雖然是自稱後輩,但是他現在已經是軍長了,而且在入伍的時候,他就比黃埔出身的很多教官軍銜高,按照部隊的說法,很多教官看見他都要敬禮,不過是劉源平常不在乎這些罷了。
劉源的話算不上發人深省,因為曾經有不少人就已經提出過來了,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想不到北伐將會有多麽迅速,他將如同暴雨一樣,席卷整個中國,可是暴雨隻能暫時壓製一切,暴雨過後,很多東西,還會繼續出現。
第一百三十五 挽留
這次北伐,黃埔生終於成為了革命政府的中堅力量。當時從黃埔一期,到黃埔四期總共有兩千五百來人,全部分配到了八個軍中工作。當然接受學生力量是蔣介石嫡係中的嫡係,第一軍,其他則以第四軍為主。
黃埔的學生厲害的如同劉源已經是副軍長,手下有一個自己的師,胡宗南、蔣先雲、杜聿明他們呢也是滿編的團的團長,二期的也不錯,起碼也是個營長、連長,在有其他的則是黨代表之流了,當然四期的比較鬱悶,他們一般都是排長什麽的。
很不幸,盡管劉源很像要林彪,但是很是被拒絕了,林彪現在是一名排長。戴笠作為軍情局第一把也隨軍行動,負責向蔣介石稟報各種情報,已經成為蔣介石的常客,甚至留下吃飯都是常事。
北伐軍目前總兵力十萬人蔣介石是總司令,總參謀長長是李濟深,小諸葛白崇喜,正是登上曆史舞台,被任命為總參謀次長兼行營參謀長,軍事總顧問仍然是加侖將軍,從蘇聯趕迴來的。總政治部主任是鄧演達,副主任是郭沫若(比較能睡,人家軍隊出發了,他睡過點了。)唐生智是前敵總指揮。七個軍長的名字依次是何應欽、譚延闓、朱培德、李濟深、李福林、程潛(這個在不久要火)、李宗仁、唐生智。同時為了權衡,蔣介石不得不在此很多共餐黨人為黨代表,其中有廖斌、李福清、朱克青、林伯渠等等,隻不過他麽都是副黨代表,沒有正的。
當時軍閥的力量有三支,分別是直係軍閥吳佩孚,這是個漢子,能文能武,秀才出身,山東蓬萊人,自詡戚繼光轉世,文韜武略都很不錯,一心想奪取天下,很可惜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給賣了。
但是牛叉人物,就是牛叉,沒花多長時間,吳佩孚再次雄起,盤踞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南部,擁兵二十萬,聲勢很大。
第二位則是馬賊出身的張作霖,張大帥,挺有骨氣的一個人,後來被日本人給搞死了。他是奉天人,可以說是三個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當時他已經占據了北京,自封為安國軍總司令,手下指揮部隊,三十五萬,而且大多是日本教官教育出來的士兵。
第三位就是從直係中獨立出來的孫傳芳孫大帥,占據富庶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江湖人稱,五省聯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學友,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山東曆城人,擁兵二十萬。
本來三家都有一統天下的想法,仗著自己身後帝國主義的支持,不是你想滅了我,就是我想滅了你,可惜還沒有成功。
國民黨就宣布北伐了,這隨時準備開搞的三家軍閥,在帝國主義的連線下,不得不暫時聯合起來,和國民黨pk。
當時國民黨手下有部隊十萬,而軍閥手下的部隊則有七十五萬,在兵力上占有很大優勢。
在這個時候,劉源給四川的劉湘寫了一封信,不久之後,劉湘通電全國,支持廣州革命政府,聲明將派軍隊,參戰。
在西北的馮玉祥,也發表宣言,生命參與北伐,還自認為司令。
一時間竟然有包圍三個軍閥的態勢,當然四川和馮玉祥都是不用考慮的對象,他們的力量先不說很弱,而且動機並不是很純潔,他們的想法都是強大自己。
當時參謀部通過討論,決定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將北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討伐吳佩孚為重點,第二個階段則是搞掉孫傳芳,張作霖離的最遠,是最後清理的目標。
當然國民黨製定計劃,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先前受了那麽大的委屈,但是依然堅持國共合作,想想也沒有辦法,強者和弱者合作,受氣的一定是弱者哪裏有那麽多管仲和鮑叔牙。
在國民黨忙碌的時候,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在七月十二日,共餐黨擴大執委發表了《中國共餐黨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人民群眾聯合起來,一通消滅軍閥。
當時蔣介石中重用的左派人物有三個,嚴重、鄧演達、張治中,其中前兩個是在國民黨真的很有地位,不得不重要,而第三個真的是太有才華了。
但是讓蔣介石想不到的是,鄧演達和張治中幾乎每天都來找自己,強烈要求蔣介石找迴周恩來。
蔣介石也非常欣賞周恩來的才華,但是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徹底把周給得罪慘了,叫肯定不好叫的。
而且蔣介石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黃埔剛建的時候,自己什麽都沒有,什麽都不是,蔣介石隻能和每一個人搞好關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己已經是司令了,國民黨實際上的一把手,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有代表性了,在想和以前一樣對待周是不可能了。
但是張治中一直找蔣介石甚至威脅蔣介石,你要是不把周找來,我就不幹了雲雲,這讓蔣介石很無奈,他甚至有把劉源調到自己身邊來的衝動,可惜他自己都很清楚,劉源這把利劍不用來殺人,實在是太可惜了。
最胡沒有辦法,答應了張治中,但是隻給了周恩來一個財經委員會主任。、
這對周恩來無遺是一個很大的侮辱,從政治部主任,到財經委員會主任,這兩者什麽關係都沒有。
“說的那麽容易,生產結構是很難調整的,不然為什麽美國能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就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東西,在英國已近形成定式,一切妄圖的更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那這些和蘇聯的虛弱有什麽關係呢?工業發達,就可以造出飛機大炮,打仗的時候,就不怕別人了,這是多麽好的一件事情。”李之龍非常不明白劉源的話。
反而這個時候毛先說到,“劉源的話我明白了,工業和農業,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要均衡發展,一項太過於突出了,反而不好,要是一項太突出,另一項太弱,反而不好,因為他連向一個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機會都沒有,他隻能蹦躂了。”毛笑著說道
“毛先生說的沒錯,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不發達,工業的一切都是假的,虛幻的,等哪一天,農業支撐不住了,他們工業水平就沒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會下降,矛盾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就是蘇聯到大黴的時候了。”劉源一臉壞笑的說道。
“你這家夥,喝了那麽多酒還這麽壞,要是清醒的時候,得多麽恐怖。”李之龍搖搖頭說道。
“不行,我在蘇聯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向當局提示一下,告訴他們這件事情,不然讓蘇聯崩塌了,我們也要跟著倒黴。”陳賡有點焦急的說道。
劉源根本就沒抬頭看一眼,那個想多管閑事的家夥。反而是毛先說到,“你個笨蛋,蘇聯就算崩塌也不是一天的事,你激動什麽?”毛恨恨的問道。
“可是問題積攢著,要是等到爆發那一天,在想解決,就麻煩了。”蔣先雲的想法和陳賡差不多。
“這就是你們幼稚的地方,蘇聯要是麻煩不斷才好的,你認為挨著強國是好事啊,要是他們天天倒黴才好呢?”劉源喝了一口酒說道。
“毛先生,輔國他說的對嗎?”
“然也!”毛點點頭說道。
“一直沒發現,原來毛先生和劉源竟然是一樣陰險的人。”李之龍挖苦到。
“這就是政治遠見,小孩子不懂,別瞎說。”劉源笑嘻嘻的說道。
“說吧,大晚上找我來什麽事,別告訴我,來找我喝酒的。”毛笑著問道。
“沒什麽事啊,是劉源帶我們來的,他說來帶我們看導師的。”陳賡疑惑的說道。
這個時候反而是劉源站了出來,一臉壞笑的說道,“毛生生,我是來拜山頭的。”
“拜山頭!?”疑惑的問道。
“我黨瞎子太多,貴黨瞎子也太多,他們都沒看出來您的韜略,我感覺不出二十年,您就將成為咱們中國的風雲人物,我想把陳賡托付給您,這小子傻啦吧唧的,貴黨心也不是很齊,而且動不動喜歡置人於死地,您看李之龍就知道了,所以我這是來給陳賡找個靠山的,你看行不行。”劉源實話實說到,很毛這種人玩心眼是不太可能。
要是平常人說這話,毛肯定甩甩胳膊走人,但是對方是劉源,毛就不得不慎重起見。“他要是在黨內部犯什麽錯誤,還可以,要是犯大錯誤,我也保不了他,畢竟我們是新生事物,是新的政黨,純潔性很重要。”
“我懂,就陳賡這小性子,我想您也了解,犯個小錯誤還可能,闖大禍不太可能,您就放心吧。”劉源說道。
說完之後,就踹了陳賡一腳,“還不過去很毛先生提前說聲謝謝。”
“我不,我陳賡才不需要別人活著。再說了,我黨哪有你說的那麽黑暗。”
“你個傻貨,有那麽好的機會不要。”劉源今天本來就喝的很多,生氣來,就直接打,“陳賡跑也沒有用,梆梆就是幾腳。”
“好了,劉源,將來有什麽事,我看著他點就是了。”毛點點頭說到,“都是共餐黨員,互幫互助是應該的,難能可貴的你一個國民黨員,這麽關心他們。”毛很欣慰的說道。
“誰讓當時我腦子一熱,給他們當了狗屁會長,我不管他們,誰管他們。”劉源一臉苦澀的說道。
“對了,劉源,我可聽說,你們校長要將黃埔學生會整合,將一期到現在的會員全部整合在一起,他自己擔任會長,有這事沒有。”毛問道。
“確實是那麽迴事,不過官方人員一旦擔任這種職務,學生會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隻是最後盡一次心罷了。”劉源說道。
“蔣介石這個人,就是控製心太重,他感覺自己這步棋走的挺好,卻不知道傷了多少人的心。”毛搖搖頭說道。
“對了,毛先生,我聽說您書法很好。”劉源很突然的問道。
“不不,譚延闓,譚軍長的書法才是公認的一絕,我可比不了。”毛謙虛的說道。
“譚軍長,書法是好,但是那是書生之字,先生的字,內中有萬千溝壑,容納天地,才是真正的書法。”劉源厚著臉皮說道。
毛當時還很瘦,讓劉源這麽一說也不好意思,“有什麽想法你就直接說,不用跟那些酸酸的文人一樣,吹捧人。”
“主席能不能送我副字?”劉源問道。
“好啊,不過我也要你一幅字怎麽樣。”毛問道。
“好啊,咱們這就寫吧。”劉源同意之後,毛就去屋子裏拿文房四寶,兩個人就在油燈下,筆走龍蛇的寫了幾個大字。
“為人民服務。”
第一百三十四 誓師大會
二六年是一個非常亂的年份,先是李大釗先生帶領北京群眾,在天安門前召開國民大會,要求段祺瑞拒絕英美日八國提出的撤出大沽口國防設備的最後通牒,抗議日本十二是對大沽的炮擊,然後段祺瑞同誌來了個鎮壓,來了個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
接著蔣介石也不消停,自編自導自演來了個中山艦事件,共餐黨到大黴不算,左派的人也跟著鬱悶。
接下來奉軍也沒閑著,張作霖和直係的吳佩孚兩個人會師北京,搞掉段祺瑞,臨時執政府倒台。
一直到了七月份才有那麽一個好消息,那就廣州政府發表了《北伐宣言》,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下大了北伐動員令。
而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負責北伐誓師工作的是鄧演達,當時郭沫若還參與其中。
原因是郭想參加共餐黨,然後被人家拒絕了,那麽有名的人都被拒絕了,而上麵給他的話是讓他到軍隊中練練。
可憐郭是個純粹的文人,到了軍隊光剩下吃苦的事情,幸好鄧演達讓他在政治部工作,不然老郭肯定會去死。
不過老郭參與的第一件事,就沒有辦好,北伐誓師的高台搭反了,鄧演達看了一眼就說不行。
誓師的高台必須衝南,郭沫若私下還想,這也太封建了吧,都什麽時代了,還想麵南稱孤不成。
就是因為搭錯了台,讓本來預定為七月七日舉行的誓師,又脫了兩天,一直到了九號,才準備好。
誓師當天,所以的國民黨政界、軍界的高官都去了,整整五六萬人,如同潮水一般,古語雲無邊無沿就是這種效果。
當時蔣校長故意打扮了一般,穿著整齊的軍裝,腰裏陪著軍刀,腳下踏著馬靴,讓他整個人顯得無比精神。
而且蔣為了顯示自己,一直等所有人都來全了才姍姍來遲。
蔣站在高台上,看著下麵旌旗翻動,人唿馬嘯好不壯觀,一時間豪情萬丈。
蔣介石對著擴音器大聲說道,“今天是廣州革命政府舉行誓師的日子,也是本人就職總司令的日子,本司令自覺才禮綿薄,為中國革命的前途負如此重任而感到惶恐不堪。”
這個時候,蔣介石感覺非常鬱悶,因為在場的聽眾,幾乎都是廣東人,廣東人竟然聽不懂蔣介石在說什麽。
蔣介石非常焦急,他不想自己好不容易當著那麽多人誓師演講的時候,別人都聽不懂他說什麽,到時候這是要記錄在史書上的,到時候史書這樣寫,那一天,風和日麗,偉大的元首蔣介石先生在北伐的誓師台上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可惜廣東人沒聽懂一句。
一時間蔣介石非常著急,眼看演講進行不下去了,蔣介石甚至想再次延長誓師時間。
就在蔣介石無比鬱悶的時候,一個穿著少將軍裝,踩著馬靴,腰佩軍刀的年輕軍官,一手拿著擴音器,無比風騷的站在了自己下方位置,用是憤怒流暢的粵語嘰裏咕嚕的說了一通,然後底下的群眾才傳來掌聲,蔣介石衝著劉源點點頭,這個學生總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可是要不要打扮的這麽拉風,你這不是搶我風頭嗎?蔣介石在心裏鬱悶的想到,算了搶點風頭,就搶點吧,總比丟人強。
蔣介石接著說道,“本軍繼承先大元帥孫中山先生的遺誌,欲求貫徹革命主義,保障民眾利益,必須打倒一切軍閥,肅清反動勢力,方的實行三民主義,完成革命。
如今,我們的處境非常危險,我們麵臨著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的重重包圍和壓迫,我們隻有革命才能衝破他們。
蔣某不才,一定會竭盡全力,把自己的生命交個黨,交給政府,交給每一位將士,大家協同努力,自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誓師大會結束之後,國民黨內部還有一個歡送會,很不幸共餐黨不可以進。
首先發言的就是何香凝同誌,當時何香凝同誌狀態很不好,往主席台上一站就流眼淚。
“革命不成功變成人,廖先生成仁了,為了革命他成仁了。”何香凝一直流眼淚,感染了在做的不少人。
、其中不少左派人士都很難過,劉源準備親自過去安慰幾句,卻在半路上聽到王伯齡在和身邊的人說,“廖夫人有會必演講,逢演講必哭,逢哭比說廖先生。”
劉源等著王伯齡,淡淡的說了一句,“某人可以放心,要是死在了戰場上,沒有人會記得的。”說完飄然而去,留下王伯齡那想殺人的眼神。
劉源作為年輕人的代表,也被要求說兩句,下麵都是一些元老級的人物,其實沒有什麽共同語言,但是到了這裏還不得不說。
劉源輕輕的咳嗽了兩聲說道,“北伐對我們國民黨來說是個機遇,但也是個挑戰。機遇就是現在北方的軍閥並不是真正的團結,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去消滅他們,做到真正的統一中國。到時候在做的諸位,很多都有機會,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當然這更多的是挑戰,我想大家都知道,在廣州一隅之地,都有英國一直幹涉,當我們走出去涉及的帝國主義的利益也會越來越多,這種幹涉隻會越來越強烈。我想到了那時候,我們有一些同誌可能會動搖,我現在打個預防針,動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大家看看段祺瑞政府就知道了,八國是如何對待他的。
外部的事情還不是最嚴重的,在做的很多都是軍人,軍隊是國家的,也是民族的,大家不要和過去一樣,抱著封建時代的想法,把部隊想成自己的東西,那樣隻會讓我們在北伐的過程中不斷產生信軍閥,這對我們黨來說,不是好事,對國家來說,也不是好事。
本來我一個後輩不該說這些,但是校長不說,夫人也不說,部長委員們也不說,這不是好事,我知道我說這話,可能要讓一些前輩不願意,但是劉源真的是為了國家好,如果有什麽說的過分的,希望大家原諒。”
劉源雖然是自稱後輩,但是他現在已經是軍長了,而且在入伍的時候,他就比黃埔出身的很多教官軍銜高,按照部隊的說法,很多教官看見他都要敬禮,不過是劉源平常不在乎這些罷了。
劉源的話算不上發人深省,因為曾經有不少人就已經提出過來了,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想不到北伐將會有多麽迅速,他將如同暴雨一樣,席卷整個中國,可是暴雨隻能暫時壓製一切,暴雨過後,很多東西,還會繼續出現。
第一百三十五 挽留
這次北伐,黃埔生終於成為了革命政府的中堅力量。當時從黃埔一期,到黃埔四期總共有兩千五百來人,全部分配到了八個軍中工作。當然接受學生力量是蔣介石嫡係中的嫡係,第一軍,其他則以第四軍為主。
黃埔的學生厲害的如同劉源已經是副軍長,手下有一個自己的師,胡宗南、蔣先雲、杜聿明他們呢也是滿編的團的團長,二期的也不錯,起碼也是個營長、連長,在有其他的則是黨代表之流了,當然四期的比較鬱悶,他們一般都是排長什麽的。
很不幸,盡管劉源很像要林彪,但是很是被拒絕了,林彪現在是一名排長。戴笠作為軍情局第一把也隨軍行動,負責向蔣介石稟報各種情報,已經成為蔣介石的常客,甚至留下吃飯都是常事。
北伐軍目前總兵力十萬人蔣介石是總司令,總參謀長長是李濟深,小諸葛白崇喜,正是登上曆史舞台,被任命為總參謀次長兼行營參謀長,軍事總顧問仍然是加侖將軍,從蘇聯趕迴來的。總政治部主任是鄧演達,副主任是郭沫若(比較能睡,人家軍隊出發了,他睡過點了。)唐生智是前敵總指揮。七個軍長的名字依次是何應欽、譚延闓、朱培德、李濟深、李福林、程潛(這個在不久要火)、李宗仁、唐生智。同時為了權衡,蔣介石不得不在此很多共餐黨人為黨代表,其中有廖斌、李福清、朱克青、林伯渠等等,隻不過他麽都是副黨代表,沒有正的。
當時軍閥的力量有三支,分別是直係軍閥吳佩孚,這是個漢子,能文能武,秀才出身,山東蓬萊人,自詡戚繼光轉世,文韜武略都很不錯,一心想奪取天下,很可惜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給賣了。
但是牛叉人物,就是牛叉,沒花多長時間,吳佩孚再次雄起,盤踞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南部,擁兵二十萬,聲勢很大。
第二位則是馬賊出身的張作霖,張大帥,挺有骨氣的一個人,後來被日本人給搞死了。他是奉天人,可以說是三個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當時他已經占據了北京,自封為安國軍總司令,手下指揮部隊,三十五萬,而且大多是日本教官教育出來的士兵。
第三位就是從直係中獨立出來的孫傳芳孫大帥,占據富庶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江湖人稱,五省聯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學友,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山東曆城人,擁兵二十萬。
本來三家都有一統天下的想法,仗著自己身後帝國主義的支持,不是你想滅了我,就是我想滅了你,可惜還沒有成功。
國民黨就宣布北伐了,這隨時準備開搞的三家軍閥,在帝國主義的連線下,不得不暫時聯合起來,和國民黨pk。
當時國民黨手下有部隊十萬,而軍閥手下的部隊則有七十五萬,在兵力上占有很大優勢。
在這個時候,劉源給四川的劉湘寫了一封信,不久之後,劉湘通電全國,支持廣州革命政府,聲明將派軍隊,參戰。
在西北的馮玉祥,也發表宣言,生命參與北伐,還自認為司令。
一時間竟然有包圍三個軍閥的態勢,當然四川和馮玉祥都是不用考慮的對象,他們的力量先不說很弱,而且動機並不是很純潔,他們的想法都是強大自己。
當時參謀部通過討論,決定采取各個擊破的方法,將北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討伐吳佩孚為重點,第二個階段則是搞掉孫傳芳,張作霖離的最遠,是最後清理的目標。
當然國民黨製定計劃,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先前受了那麽大的委屈,但是依然堅持國共合作,想想也沒有辦法,強者和弱者合作,受氣的一定是弱者哪裏有那麽多管仲和鮑叔牙。
在國民黨忙碌的時候,共餐黨也沒有閑著,在七月十二日,共餐黨擴大執委發表了《中國共餐黨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人民群眾聯合起來,一通消滅軍閥。
當時蔣介石中重用的左派人物有三個,嚴重、鄧演達、張治中,其中前兩個是在國民黨真的很有地位,不得不重要,而第三個真的是太有才華了。
但是讓蔣介石想不到的是,鄧演達和張治中幾乎每天都來找自己,強烈要求蔣介石找迴周恩來。
蔣介石也非常欣賞周恩來的才華,但是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徹底把周給得罪慘了,叫肯定不好叫的。
而且蔣介石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黃埔剛建的時候,自己什麽都沒有,什麽都不是,蔣介石隻能和每一個人搞好關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己已經是司令了,國民黨實際上的一把手,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有代表性了,在想和以前一樣對待周是不可能了。
但是張治中一直找蔣介石甚至威脅蔣介石,你要是不把周找來,我就不幹了雲雲,這讓蔣介石很無奈,他甚至有把劉源調到自己身邊來的衝動,可惜他自己都很清楚,劉源這把利劍不用來殺人,實在是太可惜了。
最胡沒有辦法,答應了張治中,但是隻給了周恩來一個財經委員會主任。、
這對周恩來無遺是一個很大的侮辱,從政治部主任,到財經委員會主任,這兩者什麽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