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趙廣元的設想,騎兵部隊的擴編絕對是勢在必行,這五千多匹戰馬雖然不是很多,但也可以勉強組建一支三千多人的騎兵部隊了,那些出身遼東的老兵很多人都有騎術基礎,強化訓練一下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聽了趙廣元的計劃林風立即點頭答應,不過對於遼東老兵的撥調卻打了折扣,到底現在家底很薄,這些老兵實際上就是軍官預備隊,多少也得給新軍留種子的。
關於軍隊的建設林風是個外行,雖然他來自二十一世紀,但也不見得對軍事高招。戰爭形式發展到了十七世紀已經成為了一門科學,裏麵的各種學問絕對不是看了幾本書就能明白的。
林風接下來的絕對卻讓旁邊的將領大吃一驚,他決定把自己的中軍和新兵合編,組建一支八千人的純火器部隊,其中炮兵二千人火槍兵七千人,單獨成軍撥給瑞克訓練,任命原步兵將領王大海為瑞克的副手。
當林風剛剛把這個決定說出來的時候堂上一片嘩然。這種編製在當時來說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根據明朝的經驗來講火器部隊是沒什麽戰鬥力的,從曆史遺留的經驗教訓來看,那些隻敢遠遠開槍放炮的部隊絕對是些垃圾兵,曆史證明,他們肯定不是來去如風、強弓勁弩而且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的對手,實際上明朝的火器營似乎也的確是被八旗鐵騎打得稀裏嘩啦,從來沒有取得過什麽象樣的戰績,軍官們包括周培公都提出了自己的憂慮。如果按照林風的思路發展下去的話,部隊很可能走上明軍的老路,以後麵對清軍不敢出城野戰專門靠紅夷大炮過活。
對於這個擔憂林風根本不屑一顧,雖然他不大懂軍事,但火槍比弓箭厲害的道理倒是是知道的,眼下裝備的雖然是比較落後的火繩槍,但以後可以想辦法換裝,現在歐洲商船在東亞的海麵上來來去去,自己手頭足足有五千萬兩銀子,還怕沒有火槍用?而且北京城內就有現成的工匠區,康熙為了應付戰爭吩咐工部特意關照過,經周培公的介紹產量著實不錯,雖然作坊式的生產比較落後,但一則都是熟練工匠二則人數巨大,想來供應部隊是沒什麽問題的。
林風對瑞克也有相當的信心,根據這麽久的接觸來看,這個有過實戰經驗而且非常敬業的歐洲軍官一定可以訓練出一支近代化的部隊來——退一步講就算沒有瑞克林風也會建設火器部隊,難道歐洲人天生就會開槍打炮麽?什麽事都得慢慢摸索著來,失敗沒什麽大不了,若是什麽都不幹那就一切歸零了。
這個議題在林風的強力堅持下終於決定下來,這樣一來軍隊就初步被分割成三大塊,一塊是趙廣元的騎兵部隊,一塊是林風的火器部隊,另外一塊則由劉老四為主將、周培公輔佐的步兵,總兵力大約一萬八千人,而且絕大部分是新兵,很難說會有什麽戰鬥力,看來沒有兩三個月的強化訓練恐怕連戰場都拉不上去。
不過這些困難顯然沒有影響到與會諸將的信心,現在京城打下來了皇帝也殺了,難道還怕什麽總督巡撫?這些軍人的思維此刻變得非常簡單,總之現在人馬上萬還有這麽多大炮,怕得誰來?!
與將軍們興高采烈的神情相比,在場的兩個文人就顯得嚴肅多了,周培公看著一個個眉飛色舞的將領,欲言又止,林風看在眼裏,笑笑的問道,“培公有話就說嘛,這不是在開會麽?!”
周培公和陳夢雷交換了一個眼色,站起身來,鄭重的道,“將軍!您看我軍是不是應該有個名號了?!”
“名號?!什麽……名號?”林風呆了一呆,沒有反應過來。
“昔日連陳勝吳廣反抗暴秦都自號‘張楚’,我軍堂堂之師現在卻……”
“哦,原來是這個!”林風恍然大悟,想了一下卻有些犯難,這個東西是很講學問的,若是起得不好恐怕會讓天下人笑話,林風來自後世,學的東西不少,數理化當然強古代人一截,但涉及到傳統古典的玩意卻隻能幹瞪眼,別說取軍名國號,恐怕連給自己起個字號都很為難。他躊躇半晌,不禁苦笑道,“這個嘛……不知道兩位先生有什麽主意?!”
周培公和陳夢雷對視一眼,站起來齊聲笑道,“主公大才,我等唯主公馬首是瞻!”
大才個屁!眼見他們都推脫著不肯出主意,林風不覺苦笑,這個周培公一直以為我是個飽讀詩書的大才,哪裏曉得我連繁體字都看不大懂,他想了半天,忽然想起後世的無數小說電影,按照他們的說法這迴最時髦的叫法應該是“驅除韃虜,恢複漢家江山”,若是打這個旗號應該會有不少人擁護吧?心中拿定主意,一拍腦袋,“算了,扯得太遠不劃算,幹脆叫‘漢軍’好了——反正是趕走韃子,奪迴咱們漢人的江山嘛!”
周培公呆了一呆,失聲道,“‘漢軍’?這怎麽可以?!”他急忙走上前來小聲道,“將軍,您可是姓林啊!又不是姓劉,這……名不正言不順的……”
“這……不姓劉就不能叫漢軍?!這是什麽道理?”林風奇怪的看了周培公一眼,這個人才能很好,但還是又點食古不化,“咱們不都是漢人麽?現在都什麽年月了,還講這一套?”
看著周培公和陳夢雷滿臉惶惶的樣子,林風覺得自己得唱唱高調了,不然這兩個家夥肯定不服,“兩位先生以為,我帶著兄弟們出生入死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麽?!——這麽多兄弟拋頭顱灑熱血,難道就隻為保我林某人的富貴?!”
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個個臉色古怪,前段時間在浙江的時候這位林大人還興致勃勃的準備為大清效力,這會時移勢轉就馬上大義凜然,的確不能不讓人驚異非常。不過這時當然不會有哪個傻瓜跳出來揭露他。
“所以我林某人絕對不會專顧一己之私,隻要能趕走韃子,誰坐江山我都沒意見,那既然是這樣,又何必講究姓什麽叫什麽?——我看咱們的名號就叫‘漢’,沒別的意思,漢軍就是漢人的軍隊,專打韃子,替咱們漢人出氣!”
這話說得很有幾分氣勢,堂內的一眾軍官馬上跳出來叫好喝彩,一時間氣氛熱烈之極,周培公看了看陳夢雷,無奈的苦笑道,“……也好,嘿嘿,漢軍、漢軍,其實……也還不錯!”
陳夢雷見林風已經下定決心,笑笑著附和道,“其實‘漢’號一說也沒什麽不妥,至少也算源遠流長,東、西兩漢我們漢人威震四方,南納百越北擊匈奴,相傳數百年無人可當,若是咱們能夠成就大事,重振漢家雄風,那就是第三個帝國了!”
林風哈哈大笑,重重的拍了拍陳夢雷的肩膀,隨口應道,“老陳說得對嘛,嘿嘿,第三個帝國……第三帝國??!”他倒吸一口涼氣,愕然道,“噝!……第三帝國?!”
“是啊!大人……有何不妥?!”陳夢雷奇怪的看著林風。
“哦,沒什麽……我剛才牙疼。”
第三節
憑心而論施琅這個人的長相的確有點問題,在沒見麵之前,林風一直以為這個在後世聲名赫赫的大將軍一定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不料見麵之後卻大失所望。
施琅大將軍居然是個矬子,而且細眉細眼又黑又瘦,整個形象很有點猥瑣。看著他那副失意的樣子,林風終於明白他這幾年為什麽在北京混不出頭來了。雖然說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作為一個統兵大將也不能長成這個樣子吧?若不是林風來自後世,知道他的確很有本事,恐怕也很難對他給予重視。
相對來說李光地的賣象就好多了,相貌英俊皮膚白皙,而且神態也是不卑不亢,名士派頭擺得很足,且不論本事如何,但就這副外表就很令人信服。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考慮,林風都必須對這兩個人擺擺姿態,清朝留下的遺產除了賬麵上的錢糧軍火之外,還包括一大批人才,因為林風對這些被俘官員沒有采取什麽暴力措施,因而直至現在,肯投降林風的也大都是一些小官小吏,其他的中樞要員都處於觀望狀態中,所以這個‘千金市馬骨’的牌子一定得打起來,因為就長遠來看,這也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中國古代士人對於姿態看得很重,所謂“三顧茅廬”之類就是其中的典範,這些士人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都喜歡扭扭捏捏欲迎還拒,不過就本質上來說,這個東西類似於妓院裏掛著“賣藝不賣身”的牌子的**,其實既然當了**,那就總得出來賣的,隻是搞搞場麵營造氣氛,抬抬身價罷了。
雖然如此,在這個時候林風還是顯得非常之有耐心,嚴格的按照陳夢雷的教導走完了所有程序,總之對這兩個家夥給足了麵子,不過按規矩來說,林風還是得考察一下他們的見識。
“老施啊,聽說你原來和紅毛鬼打過交道,不知道對那些夷人的軍製有沒有什麽了解?!”林風看著正襟危坐的施琅,笑笑的道。
施琅老臉一紅,他當年幹的事情相當無恥,那年他投靠清庭後,曾經勾結荷蘭人進攻鄭成功,雖然在這個年代沒有上升到叛國高度,但到底不算什麽露臉的事,但此刻林風問起,他雖然有點惱火卻也不能不答,“大人,荷蘭人火器犀利,很有可取之處!”
“哦?聽說荷蘭人準備的是燧發槍,而且陣列也非常講究,連環換位,一波一波的連續射擊,火力非常兇猛,鄭成功昔年取台就曾吃過大虧——你覺得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兵和他們打會不會贏?!”林風收斂笑容,正色道。
這個時候施琅才明白剛才林風並非是諷刺取笑他,而是真心實意的討論軍事問題,他沉吟半晌,點頭應道,“大人明鑒,荷蘭兵的確軍械優良,部伍建製也很有講究,當年若不是兵力過於懸殊,恐怕鄭成功也打不下台灣!”
“老施,咱們現在是一家人了,我就給你說老實話,現在我這邊準備借鑒荷蘭兵的方式組建火器部隊,”林風笑道,“我知道你最擅長的是海戰,但我軍現在恐怕一時半會沒辦法建立海軍,所以你得先委屈一下,幫我訓練新兵!——聽說你對火炮很有研究,我這邊有支兩千人的炮兵部隊,現在正缺主將,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屈就?!”
施琅神色激動,他知道這支炮兵是林風的中軍菁華,是一等一的家底部隊,見林風一見麵就如此信任自己,不覺心中感動,激動過去卻忽然有點遲疑,“大人有所不知,施琅平生所學,最得意的便是戰船,這火炮雖有所涉獵——但艦炮與步軍火炮大有不同,恐怕介時……”
林風笑嘻嘻的揮揮手,打斷了施琅的推辭,“我說老施,咱們當兵就喜歡直來直去,你也別扭扭捏捏——不會可以學嘛,這炮打得多了不就慢慢準了?你慢慢試著,我這邊沒別的,就是大炮多、炮彈足,而且城裏還有匠戶棚,你放心練兵,我就不信你老施連個炮都學不會!”
“大人委以重任,卑職定當……”施琅急忙站起身來,一張黝黑的瘦臉上滿是感動,正準備慷慨陳詞一番。
“別別別!”林風最怕這一套,急忙擺了擺手,他苦笑道,“老施,咱們以後就是自己弟兄了,說這話寒磣,大夥心裏有數就行——這事就這麽定了,我現在委任你為漢軍炮隊統領,直屬我的中軍!”他想了想,補充道,“我知道你和鄭家有死仇,既然是自己的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事我記下了,你放心,以後咱們總得對上鄭家,你有的是機會!”
這話摸頭不知腦,林風眼下的狀況很差,難說以後會怎樣,這時候對千裏之外的台灣放狠話倒有點可笑,但見他一副鄭重其事的神情,想起他夜襲北京一舉滅亡朝廷的壯舉,施琅半信半疑,不過心中卻很是感激,當下抱拳謝道,“多謝將軍厚愛,卑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施琅遜謝過後,林風立即命令親兵帶他去接管炮兵部隊,轉過眼朝右手邊的李光地看去,在剛才和施琅說話的時候,李光地表現得很有修養,一直悠悠然不慌不忙,林風抱拳賠罪道,“剛才安排施將軍,倒讓先生久候!”
李光地急忙站起,迴禮笑道,“無妨,現在形勢危機,當以軍事為先,主公多慮了!!”
這個人還真的和陳夢雷一個褲襠,連主公都叫上了,林風心中微微一笑,輕鬆下來,當下一拍腦門,誇張的大笑道,“哎!原來李先生也是爽快人!果然跟老陳一樣,大夥正對胃口!——別站著,坐下說坐下說,自己兄弟嘛,不用來這套。”
其實林風雖然不太懂清代的士人禮節,但到底也是大學生出身,自然也不算粗人,之所以表現得比較粗魯,是因為林風覺得這樣容易拉近距離。
這個東西其實也有點小竅門,好比第一次見陳夢雷那樣,頭幾句問答必須得文縐縐的,不能讓這些文人小看,要表現得象是飽讀之人,而認識之後就得粗魯起來,因為這樣符合讀書人對統兵大將的看法,親切的粗魯會讓人覺得親近信任,感覺仿佛很是性格相投。綜合來說這個手段沒有什麽大用處,但因為認識的時間並不太長,沒什麽時間去拉交情,所以也不得這樣做。
李光地笑著拱了拱手,林風笑道,“那我也就不客氣了,老李,咱們現在諸事草創,我想要你幫我把順天府管起來——培公這個人長於軍事,放在那裏真是浪費,何況他還是劉老四的副將,眼下正在練兵,軍隊裏一大攤子事要等他去幹!我看你和老陳就辛苦一下,把北京給我打理清楚!”
李光地並不推辭,再次站起來道,“主公有命,李某怎敢不從!不過北京為滿清竊據多年,我軍恐怕一時之間難以取得民心!”
“是啊!”林風也有點頭疼,雖然八旗是異族,但到底開朝建國這麽久了,北京作為她的首都,自然控製得很嚴格,現在要消除她的影響恐怕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而且更要命的是民心這玩意比不得其他東西,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太粗暴,自己這邊根本沒有什麽好辦法,林風捏著下巴苦笑一聲,忽然看著笑吟吟的李光地,心中一動,“莫非、莫非老李……你有什麽好辦法?!”
李光地微微一笑,站起身來旁若無人的昂首闊步,卻並不迴答林風的問題,“為政之要,民心為上——若是百姓支持我們,那麽無論是鞏固地方還是征糧抽丁,或是抗敵來攻,一定都事半功倍,以史為鑒——當年李自成、張獻忠擁兵百萬橫行一時,卻因為倒行逆施民心不固,在天下人眼中終究還是流寇,失道寡助,最後也不得不軍敗人亡,”他收笑容,對林風拱手一禮,“主公明鑒,我軍定要引以為戒啊!”
林風心中不以為然,文人大都喜歡談這些大道理,其實空洞無物,麵上卻苦笑道,“當然、當然,謝先生教誨!”隨即皺眉道,“我軍雖然軍紀不整,但到底人數過少,而且劫掠的大都是八旗貴族,這幾天來我已經下令全軍出城整訓了,恐怕百姓非議不多吧?!”
李光地見林風不太熱心,心中明白,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某有一計,可令京師百萬之眾盡歸我軍,與清軍誓死相抗!”
“嗬!”林風嚇了一跳,這家夥果然出語驚人啊,當下驚喜的道,“我說老李,你可別開玩笑哦!”
“主公可立即下令,京師上下人等必須蓄發易服,否則全家抄斬!”李光地從容一笑,拱手道。
“什麽?就這麽簡單?!”林風愕然,轉過頭去,眼中滿是懷疑。
“當然還有後著,”李光地好整以暇的理了理長衫,狡黠的笑道,“屬下就職順天府之後,會把昔日清庭屠滅江陰的文書找出來,逐一張榜傳抄,發散北京各處!”
林風呆了一呆,雖然他不太了解明清曆史,但江陰屠城大名鼎鼎,倒也曉得。記得當年有個姓閻的小官因為不願意剃發易服,發動全城百姓起義,最後居然幹掉了幾個王爺大將,起義失敗後幾十萬人的城市隻活下來十幾個人,可謂殘忍到了極至。記得他就義之前還留下了這麽一句狠話,“大明有投降將軍,無投降典吏,”據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作為民族主義者的說教名句。
想到這裏,林風眼前豁然開朗,這個東西說白了就是炒作,用當年的殘忍事跡恐嚇老百姓,不過這一迴倒還真的難說,到底這次連皇帝也剁了,清兵打迴來搞不好會真的屠城,也不算一味欺騙。
這個計劃要是成功了的話,北京的百姓因為懼怕清軍屠城報複,多半會倒向自己,有這百萬百姓作為根基,以後什麽事好辦了。
林風微微沉吟,緩緩點頭道,“不錯,蓄發隻不過是個由頭,重點還是在恐嚇宣傳上,老李,這迴你就辛苦下,把當年清兵在江南、四川屠滅漢人暴行的文書都找出來——最好是要皇宮內苑和六部衙門的正規文書記載,這樣老百姓才會相信!”
“主公放心,除了張榜傳抄之外,京師各處茶樓的說書先生也必須配合,此外還有商鋪、小販、貨郎甚至牙婆等都得四處吆喝傳唱,必定讓全北京的人都明白!”李光地笑道,“這件事情分兩步辦,煩請主公調集一支部隊入城,首先就拿內城的八旗婦孺開刀——強令他們去掉辮子和滿人服色,若有不從就全部屠滅!這樣一來,京師的其他百姓就不敢不從了!”他神色輕鬆,若無其事的輕笑道,“這迴的政令就是八個字:‘剃發不留頭、留頭不剃發’!”
第四節
當林風把注意力集中在政事上時,部隊的紀律問題令他頭疼萬分。他的這支部隊老實說其實就是一個大雜燴,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說是土匪,隻不過因為有正規軍作骨幹,軍事素質相對較高而已。當初殺入北京時這支部隊上上下下帶有嚴重的報複心態,情緒相當瘋狂,所以現在把他們拉出去整頓時,林風發現戰爭給這座首都城市造成的創傷要比想像中的嚴重得多。
經過初步統計,北京內五城原本有十七萬多八旗居民,在大軍入城的這段時間已經銳減到了十五萬人,這個數字沒有什麽水分,因為就軍事上講,林風的突擊戰術應用得相當成功,他們根本沒有什麽逃亡的機會,而且在這個時代,八旗並沒有象後世那樣完全融入北京這座城市。作為滿清統治的根本,為了保持種族的優越性,清庭對八旗的起居生活控製得相當嚴厲,無論居住地點、生活習俗或者通婚方麵都有著非常細致的規定,所以當大軍控製內城的城牆之後,他們也沒有什麽逃匿的地方。
周培公是個非常實在的人,他遞交給林風的報告並沒有什麽替自己人掩飾的意思,於是林風就看到了一些令他自己臉紅的數字。在北京這十幾萬八旗中,青年婦女大約有四到五萬人,在這段時間內將近有百分之四十左右,也就是一至兩萬八旗婦女被林風的部下強奸,其中不乏駭人聽聞的血案,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幾個格格的遭遇,比如說吳三桂的兒媳婦清庭建寧公主就在她的府邸被劉老四的部下**致死,甚至康熙的幾個妃子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性侵犯,本來林風的老部隊因為人數不多的關係,造成的破壞沒有這麽大,但後來整編過來的那些京城流氓迅速進入了角色,馬上成為打砸搶的主力,在那混亂的幾天內發揮了驚人的能量。
在一連幾天的內疚之後,林風慢慢平緩了心態,到底事情都幹下來了後悔也沒用,何況從古到今這樣的事情多去了,曆史書上不是說了麽?外族入侵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幸事,因為這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令我們的祖國大家庭更加繁榮昌盛,就科學上講添加了新鮮血液也有益於基因優化,而清庭刻意搞的那些滿漢不通婚什麽的簡直就是在分化民族關係,實在是太反動不過了,所以說這麽大範圍的強奸運動也具有革命性的一麵嘛,雖然行動粗暴了點但就長遠來看也不是沒有好處,康熙倡導的滿漢一家這不就實現了麽?
雖然這麽安慰自己,但當整軍運動開始後,林風還是把這些流氓部隊被拉到了城外軍營嚴加整訓,換上相對幹淨的中軍和新兵鎮守,內城的八旗慢慢的從奄奄一息中緩過勁來,不過這個時候他們絕望的發現,漢軍對他們的控製似乎更為嚴厲。
古代中國城市的建築風格大都屬於堡壘型,就實用上講,如果要把這些建築轉為民用的話,那麽最適合它們的無疑就是倉庫和監獄,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林風驚訝的發現李光地實在是具有納粹的潛質,在他的統籌下,北京的內五城迅速成為一個標準的集中營。
各個居民點按照地域或建築風格被劃分為若幹個圍子,各旗原本聚居的狀態被分拆,按戶為單位分別搬遷居住。在一係列管製的措施中,以食物和飲水最為苛酷,因為李光地別出心裁的填堵了內城的所有水井,所有的水都得從外麵運進來,他為這十幾萬人建立了嚴格的供給製度,逐天按人頭的分發食物的飲水,根據他的規定,一戶人家隻能保持一天的食物的水,如果有人膽敢私自藏匿食物和飲用水的話,那就是全家抄斬的下場,除此之外各種有武器嫌疑的菜刀斧頭之內也被搜刮一空,無論在形式或者實質意義上都讓這些人手無寸鐵,而且這裏還重新實行了秦朝的連坐製度,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人犯了錯的話,他的鄰居以及負責這一片治安的管理人員也全部會被砍頭。
林風在巡視的時候發現這邊的動靜實在是搞得有點恐怖,內城的牆頭上豎立著各種小型的火炮和強弩,晝夜有士兵來迴巡視,城內各個街道上八旗婦孺被強迫組織了巡邏組,那些老頭小孩以及許多大嫂拿著銅鑼走來走去,一發現不對勁就得鳴鑼示警。不知如何,林風看到這些景象感覺很不是味道,因為他總是會因此而想起當年的日本鬼子,迴頭看了看滿臉自得的李光地,覺得這個家夥還真是具有蓋世太保的風範。
在這樣的措施下,昔日以勇武著稱的八旗徹底成為了綿羊,看上去一個個都貼眉順耳,不過根據曆史的經驗教訓來看,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林風吃不準這些受壓迫的人民會不會突然反戈一擊,所以在發動剃發運動之前他還是做了周詳細致的準備,以應付最嚴重的後果。
十幾門威力巨大的紅夷大炮被安上了城牆,三千多接受過初步火器訓練的士兵分別扼守住各個出口要道,為了防備這些人的反撲,周培公調集了十幾萬斤柴草和數千斤燈油,堆積在內城的各個角落,這個措施就是為了防備最壞的結果,如果這些八旗不能接受剃發易服,馬上全部起義反撲的話,這邊就隻好發動大屠殺了,根據粗略計算,這些柴草和燈油在一刻鍾之內即可引燃內城,四麵焚燒的火焰絕對可以在幾個時辰之內把這十幾萬人燒成灰燼。
事情比想像中的要容易,經過一場浩劫之後的八旗心理上比原先要成熟得多了,原本自覺高人一等的人們這個時候終於明白過來,拳頭是老大這個道理放之四海皆準,所以他們也沒有理由不低頭,當看到漢軍擺出這麽一副兇狠的架勢來他們很自覺的選擇了退縮,到底辮子雖然光榮,但光榮畢竟是不能當飯吃的,遠遠比上全家性命來得重要。
對於剃發易服的標準林風沒有做出具體的要求,基本要求也就隻有那麽幾點,首先就是必須得把那條豬尾巴給剪了,額前不許剃光,至於是想披頭散發唱搖滾還是盤個某種新潮發髻那就隨你的便,而易服那就更沒有什麽可說的,總之以馬褂以及瓜皮帽等代表萬惡的地主階級標準身份的服飾必須禁絕,誰要敢穿就砍誰的腦袋,至於以什麽款式的服裝來替換林風倒沒有做準備,除了禁止的衣服外什麽衣服都可以穿,隻要願意,赤身裸體林風也沒意見。
征集而來的千多名剃頭匠忙乎了一整天,終於把內五城的幾萬男人腦袋修理幹淨,至於女性林風表達了一定了的尊重,讓她們自行改變發式,當然事後得檢查,若是有誰膽敢不遵守命令,後果自然也是全家砍頭。
當林風的大部隊撤出內城的時候,內城的人們終於掩飾不住內心的壓抑,一城之內哭聲震天,家家戶戶如喪考妣。林風騎在馬上,聽著身後隱隱傳來哭叫聲,心中也歎了一口氣,這事能怪我麽?這邊不修理你們,北京的百萬百姓怎麽會鐵心跟我幹呢?
自十幾萬八旗被迫蓄發易服之後,京城的百姓也開始在地區長官李光地以及陳夢雷的督促下改變發型,事後多年後很多人一想起今天就覺得很可笑,在中國曆史上這麽多人同時理發隻有兩迴,一迴是滿清強迫漢人剃發,而這一迴是林風強迫各族人民蓄發,就政治意義上講兩者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很體現了咱們東方民族的特色,就細節問題上特別較真,以至於出動大批軍隊、全城戒嚴來跟腦袋上的那些頭發費勁。雖然在曆史上是個笑話,但在當時卻進行得非常沉重肅穆,絲毫不亞於某場戰爭動員,男人們一個接一個剪掉象征著忠實於清庭的辮子,事後百萬條辮子被堆積在鬧市的中央焚燒,焦臭的味道一直保持了幾天。
在大規模理發的同時,李光地以及陳夢雷蓄謀已久的大宣傳也運作起來,幾乎在人們剪辮子的同時,各種快板、相聲、說書以及二人轉和梆子之類民間藝術被充分利用起來,向全北京的人們宣講幾十年前的舊事,當然,出於藝術行為的慣性,當年清兵下江南的殘忍行徑也被大大的誇張扭曲,林風聽了幾迴,也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雖然清兵當年的確非常殘忍,但這邊藝術家們的表述也好像太過分了些,根據新編的徽戲《史閣部守揚州》所表演的,那清軍感覺很象是電影《指環王2》裏的魔族軍,演員長得相當猙獰也就罷了,但也不見得那幾十萬人個個有吃人的嗜好吧?根據戶部資料的記載,當初清軍的軍糧輜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充足的,犯不著動不動吃上幾十萬人,不過林風自然也不會出來替清兵澄清事實真相,因為就搞臭敵人的政治目的來說,這邊進行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借著這個機會,林風也也洗刷了前一段時間屠殺八旗貴族的血汙,根據那些繳獲的資料來看,這些貴族在那個年代絕大部分都曾親身策劃、參與過屠殺活動,可以說個個都是血債累累,無須誇張,當初八旗入關絞殺農民軍、攻滅南明的過程中的確是殺戮無數,即使是清庭的官方戶籍記載,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將近一千五百萬漢人被屠殺掉了,根據這個被大大縮小的保守數字,無論用什麽方法來定罪量刑,這幾千,萬把個八旗貴族都可以說得上是死有餘辜,當林風把這些絕密資料公布在光天化日之下時,原本對他議論紛紛,覺得他堪比董卓、黃巢的讀書人也自覺的閉上了嘴巴,不管怎麽說,即算是孔子再世、即算是再怎麽胡扯王道、天命也無法對幾千萬條人命無動於衷。
原來的嘉定、揚州、江陰以及四川、兩廣的屠殺事件零零碎碎道聽途說,經過這麽多年的時間衝淡之後很多人都已經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這個時代乾隆還沒來得及編撰《四庫全書》,很多原始資料也沒有來得及銷毀,所以這次林風集中公布的秘密資料就完全顛覆了這個概念——這個東西的真實性經過核查也被確定下來,因為當時的的軍功就是按屠殺的數量計算,殺了多少人得到多大的榮華富貴,對比時間和人名、官職這些東西自然確鑿無疑。
這些原本幾十萬、幾十萬的數字累計疊加起來成為了一個極其恐怖的真相,幾千萬條人命是什麽概念?把屍首排起來可以繞地球轉個圈。
這次宣傳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林風的預料,人們從漠然變得半信半疑,從半信半疑變得大吃一驚,從大吃一驚變得極度憤怒,這次宣傳的許多資料被各個書坊雕版拓印,隨著行商很快散布到全國各地,大江南北整個士林的輿論為之嘩然。
本來根據中國的傳統,建立新王朝屠殺個幾百千把萬也沒什麽大不了,不過這次林風在宣傳中一再打出了民族主義的旗號,並且處死了以康熙為首的所有戰爭罪犯以及其他涉案嫌疑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事件就變得相當轟動,除了具有新聞價值外在儒家學術上的“華夷之道”也引起了爭論,在這些鐵證下,清庭用武力以及文字獄強行壓製的學術空氣逐漸活潑起來,“漢奸論”這個調子重新抬頭,當初林風宣判處死那些八旗王爺貝勒的檄文被四處傳抄,並且風行於大江南北。
按道理來說,林風作為叛軍起兵偷襲北京,在儒家的看法自然是大逆不道,而且誅殺皇帝朝臣更是罪無可恕,因為自古以來有著刑不上大夫的傳統,貴人們有貴人們的死法,象這樣砍了皇帝還把皇帝腦袋吊起來示眾更是悖逆之極,但這迴林風在宣傳也祭起了法寶,打出了民族主義的招牌,根據夫子春秋大義中的“攘夷”來說,殺這些罪犯匪徒自然也就沒有什麽規矩可講,總之態度顯得強硬得不能再強硬,一副老子就這樣幹你奈我何的架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一些老儒心懷疑慮,但也意外的獲得了一大批激進士人的支持,這批人大多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他們不顧任何阻撓,高唱著《滿江紅》,從全國各地聚集起來,朝北京進發。
雖然這次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林風卻對此一無所知,因為自從京師陷落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北方各省的督撫雖然驚駭萬分,但也迅速的進入了緊急狀態,戰爭的陰雲立即籠罩了整個北方,所以各種消息除了轟動點的大事件之外,其他的都傳播得比較遲,而這個時候林風發現自己的戰爭機器上居然出現了重大缺陷,那就是情報工作居然一直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視。
這件事件無論到哪個時代都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林風突然發現自己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作為一個最高統帥,他所獲得的的資訊和北京東門口悅來客棧店小二所知道的是同樣多的。
就在林風在書房頭痛萬分的時候,親兵隊長李二狗推門走了進來,臉上的表情好像有些古怪。
“大人!”李二狗稍稍遲疑,“大人,您有江湖上的朋友來拜望!”
林風一怔,用嫌怪的眼神看著李二狗,這個家夥真是太沒見識了,隨隨便便來個家夥他就通傳,現在自己雖然不算是什麽日理萬機,但也沒什麽功夫接見那些莫名其妙的人。
“大人,是楊海生、楊將軍帶他們來的……”
“哦,他們是什麽人?”林風皺起眉頭,無奈的道。
“好像一個叫陳近南,還有一個叫什麽楊起隆!”李二狗摸了摸腦袋,傻笑道。
“啊——?!”林風嚇了一跳,怔怔的看了李二狗半天,突然反應過來,急忙站起,剛剛走到書房門口,忽然定住身子,轉過頭來鄭重叮囑道,“狗子,咱們在京城不是招攬了不少好手麽?等下要他們擺好架勢,陳總舵主可不是說笑的!”
第五節
林風站在客廳裏,怔怔的看了客人很久,方才遲遲疑疑的問道,“您……莫非閣下就是陳近南先生?!”
關於軍隊的建設林風是個外行,雖然他來自二十一世紀,但也不見得對軍事高招。戰爭形式發展到了十七世紀已經成為了一門科學,裏麵的各種學問絕對不是看了幾本書就能明白的。
林風接下來的絕對卻讓旁邊的將領大吃一驚,他決定把自己的中軍和新兵合編,組建一支八千人的純火器部隊,其中炮兵二千人火槍兵七千人,單獨成軍撥給瑞克訓練,任命原步兵將領王大海為瑞克的副手。
當林風剛剛把這個決定說出來的時候堂上一片嘩然。這種編製在當時來說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根據明朝的經驗來講火器部隊是沒什麽戰鬥力的,從曆史遺留的經驗教訓來看,那些隻敢遠遠開槍放炮的部隊絕對是些垃圾兵,曆史證明,他們肯定不是來去如風、強弓勁弩而且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的對手,實際上明朝的火器營似乎也的確是被八旗鐵騎打得稀裏嘩啦,從來沒有取得過什麽象樣的戰績,軍官們包括周培公都提出了自己的憂慮。如果按照林風的思路發展下去的話,部隊很可能走上明軍的老路,以後麵對清軍不敢出城野戰專門靠紅夷大炮過活。
對於這個擔憂林風根本不屑一顧,雖然他不大懂軍事,但火槍比弓箭厲害的道理倒是是知道的,眼下裝備的雖然是比較落後的火繩槍,但以後可以想辦法換裝,現在歐洲商船在東亞的海麵上來來去去,自己手頭足足有五千萬兩銀子,還怕沒有火槍用?而且北京城內就有現成的工匠區,康熙為了應付戰爭吩咐工部特意關照過,經周培公的介紹產量著實不錯,雖然作坊式的生產比較落後,但一則都是熟練工匠二則人數巨大,想來供應部隊是沒什麽問題的。
林風對瑞克也有相當的信心,根據這麽久的接觸來看,這個有過實戰經驗而且非常敬業的歐洲軍官一定可以訓練出一支近代化的部隊來——退一步講就算沒有瑞克林風也會建設火器部隊,難道歐洲人天生就會開槍打炮麽?什麽事都得慢慢摸索著來,失敗沒什麽大不了,若是什麽都不幹那就一切歸零了。
這個議題在林風的強力堅持下終於決定下來,這樣一來軍隊就初步被分割成三大塊,一塊是趙廣元的騎兵部隊,一塊是林風的火器部隊,另外一塊則由劉老四為主將、周培公輔佐的步兵,總兵力大約一萬八千人,而且絕大部分是新兵,很難說會有什麽戰鬥力,看來沒有兩三個月的強化訓練恐怕連戰場都拉不上去。
不過這些困難顯然沒有影響到與會諸將的信心,現在京城打下來了皇帝也殺了,難道還怕什麽總督巡撫?這些軍人的思維此刻變得非常簡單,總之現在人馬上萬還有這麽多大炮,怕得誰來?!
與將軍們興高采烈的神情相比,在場的兩個文人就顯得嚴肅多了,周培公看著一個個眉飛色舞的將領,欲言又止,林風看在眼裏,笑笑的問道,“培公有話就說嘛,這不是在開會麽?!”
周培公和陳夢雷交換了一個眼色,站起身來,鄭重的道,“將軍!您看我軍是不是應該有個名號了?!”
“名號?!什麽……名號?”林風呆了一呆,沒有反應過來。
“昔日連陳勝吳廣反抗暴秦都自號‘張楚’,我軍堂堂之師現在卻……”
“哦,原來是這個!”林風恍然大悟,想了一下卻有些犯難,這個東西是很講學問的,若是起得不好恐怕會讓天下人笑話,林風來自後世,學的東西不少,數理化當然強古代人一截,但涉及到傳統古典的玩意卻隻能幹瞪眼,別說取軍名國號,恐怕連給自己起個字號都很為難。他躊躇半晌,不禁苦笑道,“這個嘛……不知道兩位先生有什麽主意?!”
周培公和陳夢雷對視一眼,站起來齊聲笑道,“主公大才,我等唯主公馬首是瞻!”
大才個屁!眼見他們都推脫著不肯出主意,林風不覺苦笑,這個周培公一直以為我是個飽讀詩書的大才,哪裏曉得我連繁體字都看不大懂,他想了半天,忽然想起後世的無數小說電影,按照他們的說法這迴最時髦的叫法應該是“驅除韃虜,恢複漢家江山”,若是打這個旗號應該會有不少人擁護吧?心中拿定主意,一拍腦袋,“算了,扯得太遠不劃算,幹脆叫‘漢軍’好了——反正是趕走韃子,奪迴咱們漢人的江山嘛!”
周培公呆了一呆,失聲道,“‘漢軍’?這怎麽可以?!”他急忙走上前來小聲道,“將軍,您可是姓林啊!又不是姓劉,這……名不正言不順的……”
“這……不姓劉就不能叫漢軍?!這是什麽道理?”林風奇怪的看了周培公一眼,這個人才能很好,但還是又點食古不化,“咱們不都是漢人麽?現在都什麽年月了,還講這一套?”
看著周培公和陳夢雷滿臉惶惶的樣子,林風覺得自己得唱唱高調了,不然這兩個家夥肯定不服,“兩位先生以為,我帶著兄弟們出生入死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麽?!——這麽多兄弟拋頭顱灑熱血,難道就隻為保我林某人的富貴?!”
這話一出口在場眾人個個臉色古怪,前段時間在浙江的時候這位林大人還興致勃勃的準備為大清效力,這會時移勢轉就馬上大義凜然,的確不能不讓人驚異非常。不過這時當然不會有哪個傻瓜跳出來揭露他。
“所以我林某人絕對不會專顧一己之私,隻要能趕走韃子,誰坐江山我都沒意見,那既然是這樣,又何必講究姓什麽叫什麽?——我看咱們的名號就叫‘漢’,沒別的意思,漢軍就是漢人的軍隊,專打韃子,替咱們漢人出氣!”
這話說得很有幾分氣勢,堂內的一眾軍官馬上跳出來叫好喝彩,一時間氣氛熱烈之極,周培公看了看陳夢雷,無奈的苦笑道,“……也好,嘿嘿,漢軍、漢軍,其實……也還不錯!”
陳夢雷見林風已經下定決心,笑笑著附和道,“其實‘漢’號一說也沒什麽不妥,至少也算源遠流長,東、西兩漢我們漢人威震四方,南納百越北擊匈奴,相傳數百年無人可當,若是咱們能夠成就大事,重振漢家雄風,那就是第三個帝國了!”
林風哈哈大笑,重重的拍了拍陳夢雷的肩膀,隨口應道,“老陳說得對嘛,嘿嘿,第三個帝國……第三帝國??!”他倒吸一口涼氣,愕然道,“噝!……第三帝國?!”
“是啊!大人……有何不妥?!”陳夢雷奇怪的看著林風。
“哦,沒什麽……我剛才牙疼。”
第三節
憑心而論施琅這個人的長相的確有點問題,在沒見麵之前,林風一直以為這個在後世聲名赫赫的大將軍一定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不料見麵之後卻大失所望。
施琅大將軍居然是個矬子,而且細眉細眼又黑又瘦,整個形象很有點猥瑣。看著他那副失意的樣子,林風終於明白他這幾年為什麽在北京混不出頭來了。雖然說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作為一個統兵大將也不能長成這個樣子吧?若不是林風來自後世,知道他的確很有本事,恐怕也很難對他給予重視。
相對來說李光地的賣象就好多了,相貌英俊皮膚白皙,而且神態也是不卑不亢,名士派頭擺得很足,且不論本事如何,但就這副外表就很令人信服。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考慮,林風都必須對這兩個人擺擺姿態,清朝留下的遺產除了賬麵上的錢糧軍火之外,還包括一大批人才,因為林風對這些被俘官員沒有采取什麽暴力措施,因而直至現在,肯投降林風的也大都是一些小官小吏,其他的中樞要員都處於觀望狀態中,所以這個‘千金市馬骨’的牌子一定得打起來,因為就長遠來看,這也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中國古代士人對於姿態看得很重,所謂“三顧茅廬”之類就是其中的典範,這些士人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都喜歡扭扭捏捏欲迎還拒,不過就本質上來說,這個東西類似於妓院裏掛著“賣藝不賣身”的牌子的**,其實既然當了**,那就總得出來賣的,隻是搞搞場麵營造氣氛,抬抬身價罷了。
雖然如此,在這個時候林風還是顯得非常之有耐心,嚴格的按照陳夢雷的教導走完了所有程序,總之對這兩個家夥給足了麵子,不過按規矩來說,林風還是得考察一下他們的見識。
“老施啊,聽說你原來和紅毛鬼打過交道,不知道對那些夷人的軍製有沒有什麽了解?!”林風看著正襟危坐的施琅,笑笑的道。
施琅老臉一紅,他當年幹的事情相當無恥,那年他投靠清庭後,曾經勾結荷蘭人進攻鄭成功,雖然在這個年代沒有上升到叛國高度,但到底不算什麽露臉的事,但此刻林風問起,他雖然有點惱火卻也不能不答,“大人,荷蘭人火器犀利,很有可取之處!”
“哦?聽說荷蘭人準備的是燧發槍,而且陣列也非常講究,連環換位,一波一波的連續射擊,火力非常兇猛,鄭成功昔年取台就曾吃過大虧——你覺得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兵和他們打會不會贏?!”林風收斂笑容,正色道。
這個時候施琅才明白剛才林風並非是諷刺取笑他,而是真心實意的討論軍事問題,他沉吟半晌,點頭應道,“大人明鑒,荷蘭兵的確軍械優良,部伍建製也很有講究,當年若不是兵力過於懸殊,恐怕鄭成功也打不下台灣!”
“老施,咱們現在是一家人了,我就給你說老實話,現在我這邊準備借鑒荷蘭兵的方式組建火器部隊,”林風笑道,“我知道你最擅長的是海戰,但我軍現在恐怕一時半會沒辦法建立海軍,所以你得先委屈一下,幫我訓練新兵!——聽說你對火炮很有研究,我這邊有支兩千人的炮兵部隊,現在正缺主將,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屈就?!”
施琅神色激動,他知道這支炮兵是林風的中軍菁華,是一等一的家底部隊,見林風一見麵就如此信任自己,不覺心中感動,激動過去卻忽然有點遲疑,“大人有所不知,施琅平生所學,最得意的便是戰船,這火炮雖有所涉獵——但艦炮與步軍火炮大有不同,恐怕介時……”
林風笑嘻嘻的揮揮手,打斷了施琅的推辭,“我說老施,咱們當兵就喜歡直來直去,你也別扭扭捏捏——不會可以學嘛,這炮打得多了不就慢慢準了?你慢慢試著,我這邊沒別的,就是大炮多、炮彈足,而且城裏還有匠戶棚,你放心練兵,我就不信你老施連個炮都學不會!”
“大人委以重任,卑職定當……”施琅急忙站起身來,一張黝黑的瘦臉上滿是感動,正準備慷慨陳詞一番。
“別別別!”林風最怕這一套,急忙擺了擺手,他苦笑道,“老施,咱們以後就是自己弟兄了,說這話寒磣,大夥心裏有數就行——這事就這麽定了,我現在委任你為漢軍炮隊統領,直屬我的中軍!”他想了想,補充道,“我知道你和鄭家有死仇,既然是自己的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事我記下了,你放心,以後咱們總得對上鄭家,你有的是機會!”
這話摸頭不知腦,林風眼下的狀況很差,難說以後會怎樣,這時候對千裏之外的台灣放狠話倒有點可笑,但見他一副鄭重其事的神情,想起他夜襲北京一舉滅亡朝廷的壯舉,施琅半信半疑,不過心中卻很是感激,當下抱拳謝道,“多謝將軍厚愛,卑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施琅遜謝過後,林風立即命令親兵帶他去接管炮兵部隊,轉過眼朝右手邊的李光地看去,在剛才和施琅說話的時候,李光地表現得很有修養,一直悠悠然不慌不忙,林風抱拳賠罪道,“剛才安排施將軍,倒讓先生久候!”
李光地急忙站起,迴禮笑道,“無妨,現在形勢危機,當以軍事為先,主公多慮了!!”
這個人還真的和陳夢雷一個褲襠,連主公都叫上了,林風心中微微一笑,輕鬆下來,當下一拍腦門,誇張的大笑道,“哎!原來李先生也是爽快人!果然跟老陳一樣,大夥正對胃口!——別站著,坐下說坐下說,自己兄弟嘛,不用來這套。”
其實林風雖然不太懂清代的士人禮節,但到底也是大學生出身,自然也不算粗人,之所以表現得比較粗魯,是因為林風覺得這樣容易拉近距離。
這個東西其實也有點小竅門,好比第一次見陳夢雷那樣,頭幾句問答必須得文縐縐的,不能讓這些文人小看,要表現得象是飽讀之人,而認識之後就得粗魯起來,因為這樣符合讀書人對統兵大將的看法,親切的粗魯會讓人覺得親近信任,感覺仿佛很是性格相投。綜合來說這個手段沒有什麽大用處,但因為認識的時間並不太長,沒什麽時間去拉交情,所以也不得這樣做。
李光地笑著拱了拱手,林風笑道,“那我也就不客氣了,老李,咱們現在諸事草創,我想要你幫我把順天府管起來——培公這個人長於軍事,放在那裏真是浪費,何況他還是劉老四的副將,眼下正在練兵,軍隊裏一大攤子事要等他去幹!我看你和老陳就辛苦一下,把北京給我打理清楚!”
李光地並不推辭,再次站起來道,“主公有命,李某怎敢不從!不過北京為滿清竊據多年,我軍恐怕一時之間難以取得民心!”
“是啊!”林風也有點頭疼,雖然八旗是異族,但到底開朝建國這麽久了,北京作為她的首都,自然控製得很嚴格,現在要消除她的影響恐怕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而且更要命的是民心這玩意比不得其他東西,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太粗暴,自己這邊根本沒有什麽好辦法,林風捏著下巴苦笑一聲,忽然看著笑吟吟的李光地,心中一動,“莫非、莫非老李……你有什麽好辦法?!”
李光地微微一笑,站起身來旁若無人的昂首闊步,卻並不迴答林風的問題,“為政之要,民心為上——若是百姓支持我們,那麽無論是鞏固地方還是征糧抽丁,或是抗敵來攻,一定都事半功倍,以史為鑒——當年李自成、張獻忠擁兵百萬橫行一時,卻因為倒行逆施民心不固,在天下人眼中終究還是流寇,失道寡助,最後也不得不軍敗人亡,”他收笑容,對林風拱手一禮,“主公明鑒,我軍定要引以為戒啊!”
林風心中不以為然,文人大都喜歡談這些大道理,其實空洞無物,麵上卻苦笑道,“當然、當然,謝先生教誨!”隨即皺眉道,“我軍雖然軍紀不整,但到底人數過少,而且劫掠的大都是八旗貴族,這幾天來我已經下令全軍出城整訓了,恐怕百姓非議不多吧?!”
李光地見林風不太熱心,心中明白,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某有一計,可令京師百萬之眾盡歸我軍,與清軍誓死相抗!”
“嗬!”林風嚇了一跳,這家夥果然出語驚人啊,當下驚喜的道,“我說老李,你可別開玩笑哦!”
“主公可立即下令,京師上下人等必須蓄發易服,否則全家抄斬!”李光地從容一笑,拱手道。
“什麽?就這麽簡單?!”林風愕然,轉過頭去,眼中滿是懷疑。
“當然還有後著,”李光地好整以暇的理了理長衫,狡黠的笑道,“屬下就職順天府之後,會把昔日清庭屠滅江陰的文書找出來,逐一張榜傳抄,發散北京各處!”
林風呆了一呆,雖然他不太了解明清曆史,但江陰屠城大名鼎鼎,倒也曉得。記得當年有個姓閻的小官因為不願意剃發易服,發動全城百姓起義,最後居然幹掉了幾個王爺大將,起義失敗後幾十萬人的城市隻活下來十幾個人,可謂殘忍到了極至。記得他就義之前還留下了這麽一句狠話,“大明有投降將軍,無投降典吏,”據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被作為民族主義者的說教名句。
想到這裏,林風眼前豁然開朗,這個東西說白了就是炒作,用當年的殘忍事跡恐嚇老百姓,不過這一迴倒還真的難說,到底這次連皇帝也剁了,清兵打迴來搞不好會真的屠城,也不算一味欺騙。
這個計劃要是成功了的話,北京的百姓因為懼怕清軍屠城報複,多半會倒向自己,有這百萬百姓作為根基,以後什麽事好辦了。
林風微微沉吟,緩緩點頭道,“不錯,蓄發隻不過是個由頭,重點還是在恐嚇宣傳上,老李,這迴你就辛苦下,把當年清兵在江南、四川屠滅漢人暴行的文書都找出來——最好是要皇宮內苑和六部衙門的正規文書記載,這樣老百姓才會相信!”
“主公放心,除了張榜傳抄之外,京師各處茶樓的說書先生也必須配合,此外還有商鋪、小販、貨郎甚至牙婆等都得四處吆喝傳唱,必定讓全北京的人都明白!”李光地笑道,“這件事情分兩步辦,煩請主公調集一支部隊入城,首先就拿內城的八旗婦孺開刀——強令他們去掉辮子和滿人服色,若有不從就全部屠滅!這樣一來,京師的其他百姓就不敢不從了!”他神色輕鬆,若無其事的輕笑道,“這迴的政令就是八個字:‘剃發不留頭、留頭不剃發’!”
第四節
當林風把注意力集中在政事上時,部隊的紀律問題令他頭疼萬分。他的這支部隊老實說其實就是一個大雜燴,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說是土匪,隻不過因為有正規軍作骨幹,軍事素質相對較高而已。當初殺入北京時這支部隊上上下下帶有嚴重的報複心態,情緒相當瘋狂,所以現在把他們拉出去整頓時,林風發現戰爭給這座首都城市造成的創傷要比想像中的嚴重得多。
經過初步統計,北京內五城原本有十七萬多八旗居民,在大軍入城的這段時間已經銳減到了十五萬人,這個數字沒有什麽水分,因為就軍事上講,林風的突擊戰術應用得相當成功,他們根本沒有什麽逃亡的機會,而且在這個時代,八旗並沒有象後世那樣完全融入北京這座城市。作為滿清統治的根本,為了保持種族的優越性,清庭對八旗的起居生活控製得相當嚴厲,無論居住地點、生活習俗或者通婚方麵都有著非常細致的規定,所以當大軍控製內城的城牆之後,他們也沒有什麽逃匿的地方。
周培公是個非常實在的人,他遞交給林風的報告並沒有什麽替自己人掩飾的意思,於是林風就看到了一些令他自己臉紅的數字。在北京這十幾萬八旗中,青年婦女大約有四到五萬人,在這段時間內將近有百分之四十左右,也就是一至兩萬八旗婦女被林風的部下強奸,其中不乏駭人聽聞的血案,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幾個格格的遭遇,比如說吳三桂的兒媳婦清庭建寧公主就在她的府邸被劉老四的部下**致死,甚至康熙的幾個妃子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性侵犯,本來林風的老部隊因為人數不多的關係,造成的破壞沒有這麽大,但後來整編過來的那些京城流氓迅速進入了角色,馬上成為打砸搶的主力,在那混亂的幾天內發揮了驚人的能量。
在一連幾天的內疚之後,林風慢慢平緩了心態,到底事情都幹下來了後悔也沒用,何況從古到今這樣的事情多去了,曆史書上不是說了麽?外族入侵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幸事,因為這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令我們的祖國大家庭更加繁榮昌盛,就科學上講添加了新鮮血液也有益於基因優化,而清庭刻意搞的那些滿漢不通婚什麽的簡直就是在分化民族關係,實在是太反動不過了,所以說這麽大範圍的強奸運動也具有革命性的一麵嘛,雖然行動粗暴了點但就長遠來看也不是沒有好處,康熙倡導的滿漢一家這不就實現了麽?
雖然這麽安慰自己,但當整軍運動開始後,林風還是把這些流氓部隊被拉到了城外軍營嚴加整訓,換上相對幹淨的中軍和新兵鎮守,內城的八旗慢慢的從奄奄一息中緩過勁來,不過這個時候他們絕望的發現,漢軍對他們的控製似乎更為嚴厲。
古代中國城市的建築風格大都屬於堡壘型,就實用上講,如果要把這些建築轉為民用的話,那麽最適合它們的無疑就是倉庫和監獄,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林風驚訝的發現李光地實在是具有納粹的潛質,在他的統籌下,北京的內五城迅速成為一個標準的集中營。
各個居民點按照地域或建築風格被劃分為若幹個圍子,各旗原本聚居的狀態被分拆,按戶為單位分別搬遷居住。在一係列管製的措施中,以食物和飲水最為苛酷,因為李光地別出心裁的填堵了內城的所有水井,所有的水都得從外麵運進來,他為這十幾萬人建立了嚴格的供給製度,逐天按人頭的分發食物的飲水,根據他的規定,一戶人家隻能保持一天的食物的水,如果有人膽敢私自藏匿食物和飲用水的話,那就是全家抄斬的下場,除此之外各種有武器嫌疑的菜刀斧頭之內也被搜刮一空,無論在形式或者實質意義上都讓這些人手無寸鐵,而且這裏還重新實行了秦朝的連坐製度,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人犯了錯的話,他的鄰居以及負責這一片治安的管理人員也全部會被砍頭。
林風在巡視的時候發現這邊的動靜實在是搞得有點恐怖,內城的牆頭上豎立著各種小型的火炮和強弩,晝夜有士兵來迴巡視,城內各個街道上八旗婦孺被強迫組織了巡邏組,那些老頭小孩以及許多大嫂拿著銅鑼走來走去,一發現不對勁就得鳴鑼示警。不知如何,林風看到這些景象感覺很不是味道,因為他總是會因此而想起當年的日本鬼子,迴頭看了看滿臉自得的李光地,覺得這個家夥還真是具有蓋世太保的風範。
在這樣的措施下,昔日以勇武著稱的八旗徹底成為了綿羊,看上去一個個都貼眉順耳,不過根據曆史的經驗教訓來看,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林風吃不準這些受壓迫的人民會不會突然反戈一擊,所以在發動剃發運動之前他還是做了周詳細致的準備,以應付最嚴重的後果。
十幾門威力巨大的紅夷大炮被安上了城牆,三千多接受過初步火器訓練的士兵分別扼守住各個出口要道,為了防備這些人的反撲,周培公調集了十幾萬斤柴草和數千斤燈油,堆積在內城的各個角落,這個措施就是為了防備最壞的結果,如果這些八旗不能接受剃發易服,馬上全部起義反撲的話,這邊就隻好發動大屠殺了,根據粗略計算,這些柴草和燈油在一刻鍾之內即可引燃內城,四麵焚燒的火焰絕對可以在幾個時辰之內把這十幾萬人燒成灰燼。
事情比想像中的要容易,經過一場浩劫之後的八旗心理上比原先要成熟得多了,原本自覺高人一等的人們這個時候終於明白過來,拳頭是老大這個道理放之四海皆準,所以他們也沒有理由不低頭,當看到漢軍擺出這麽一副兇狠的架勢來他們很自覺的選擇了退縮,到底辮子雖然光榮,但光榮畢竟是不能當飯吃的,遠遠比上全家性命來得重要。
對於剃發易服的標準林風沒有做出具體的要求,基本要求也就隻有那麽幾點,首先就是必須得把那條豬尾巴給剪了,額前不許剃光,至於是想披頭散發唱搖滾還是盤個某種新潮發髻那就隨你的便,而易服那就更沒有什麽可說的,總之以馬褂以及瓜皮帽等代表萬惡的地主階級標準身份的服飾必須禁絕,誰要敢穿就砍誰的腦袋,至於以什麽款式的服裝來替換林風倒沒有做準備,除了禁止的衣服外什麽衣服都可以穿,隻要願意,赤身裸體林風也沒意見。
征集而來的千多名剃頭匠忙乎了一整天,終於把內五城的幾萬男人腦袋修理幹淨,至於女性林風表達了一定了的尊重,讓她們自行改變發式,當然事後得檢查,若是有誰膽敢不遵守命令,後果自然也是全家砍頭。
當林風的大部隊撤出內城的時候,內城的人們終於掩飾不住內心的壓抑,一城之內哭聲震天,家家戶戶如喪考妣。林風騎在馬上,聽著身後隱隱傳來哭叫聲,心中也歎了一口氣,這事能怪我麽?這邊不修理你們,北京的百萬百姓怎麽會鐵心跟我幹呢?
自十幾萬八旗被迫蓄發易服之後,京城的百姓也開始在地區長官李光地以及陳夢雷的督促下改變發型,事後多年後很多人一想起今天就覺得很可笑,在中國曆史上這麽多人同時理發隻有兩迴,一迴是滿清強迫漢人剃發,而這一迴是林風強迫各族人民蓄發,就政治意義上講兩者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很體現了咱們東方民族的特色,就細節問題上特別較真,以至於出動大批軍隊、全城戒嚴來跟腦袋上的那些頭發費勁。雖然在曆史上是個笑話,但在當時卻進行得非常沉重肅穆,絲毫不亞於某場戰爭動員,男人們一個接一個剪掉象征著忠實於清庭的辮子,事後百萬條辮子被堆積在鬧市的中央焚燒,焦臭的味道一直保持了幾天。
在大規模理發的同時,李光地以及陳夢雷蓄謀已久的大宣傳也運作起來,幾乎在人們剪辮子的同時,各種快板、相聲、說書以及二人轉和梆子之類民間藝術被充分利用起來,向全北京的人們宣講幾十年前的舊事,當然,出於藝術行為的慣性,當年清兵下江南的殘忍行徑也被大大的誇張扭曲,林風聽了幾迴,也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雖然清兵當年的確非常殘忍,但這邊藝術家們的表述也好像太過分了些,根據新編的徽戲《史閣部守揚州》所表演的,那清軍感覺很象是電影《指環王2》裏的魔族軍,演員長得相當猙獰也就罷了,但也不見得那幾十萬人個個有吃人的嗜好吧?根據戶部資料的記載,當初清軍的軍糧輜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充足的,犯不著動不動吃上幾十萬人,不過林風自然也不會出來替清兵澄清事實真相,因為就搞臭敵人的政治目的來說,這邊進行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借著這個機會,林風也也洗刷了前一段時間屠殺八旗貴族的血汙,根據那些繳獲的資料來看,這些貴族在那個年代絕大部分都曾親身策劃、參與過屠殺活動,可以說個個都是血債累累,無須誇張,當初八旗入關絞殺農民軍、攻滅南明的過程中的確是殺戮無數,即使是清庭的官方戶籍記載,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將近一千五百萬漢人被屠殺掉了,根據這個被大大縮小的保守數字,無論用什麽方法來定罪量刑,這幾千,萬把個八旗貴族都可以說得上是死有餘辜,當林風把這些絕密資料公布在光天化日之下時,原本對他議論紛紛,覺得他堪比董卓、黃巢的讀書人也自覺的閉上了嘴巴,不管怎麽說,即算是孔子再世、即算是再怎麽胡扯王道、天命也無法對幾千萬條人命無動於衷。
原來的嘉定、揚州、江陰以及四川、兩廣的屠殺事件零零碎碎道聽途說,經過這麽多年的時間衝淡之後很多人都已經不以為然,以為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這個時代乾隆還沒來得及編撰《四庫全書》,很多原始資料也沒有來得及銷毀,所以這次林風集中公布的秘密資料就完全顛覆了這個概念——這個東西的真實性經過核查也被確定下來,因為當時的的軍功就是按屠殺的數量計算,殺了多少人得到多大的榮華富貴,對比時間和人名、官職這些東西自然確鑿無疑。
這些原本幾十萬、幾十萬的數字累計疊加起來成為了一個極其恐怖的真相,幾千萬條人命是什麽概念?把屍首排起來可以繞地球轉個圈。
這次宣傳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林風的預料,人們從漠然變得半信半疑,從半信半疑變得大吃一驚,從大吃一驚變得極度憤怒,這次宣傳的許多資料被各個書坊雕版拓印,隨著行商很快散布到全國各地,大江南北整個士林的輿論為之嘩然。
本來根據中國的傳統,建立新王朝屠殺個幾百千把萬也沒什麽大不了,不過這次林風在宣傳中一再打出了民族主義的旗號,並且處死了以康熙為首的所有戰爭罪犯以及其他涉案嫌疑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事件就變得相當轟動,除了具有新聞價值外在儒家學術上的“華夷之道”也引起了爭論,在這些鐵證下,清庭用武力以及文字獄強行壓製的學術空氣逐漸活潑起來,“漢奸論”這個調子重新抬頭,當初林風宣判處死那些八旗王爺貝勒的檄文被四處傳抄,並且風行於大江南北。
按道理來說,林風作為叛軍起兵偷襲北京,在儒家的看法自然是大逆不道,而且誅殺皇帝朝臣更是罪無可恕,因為自古以來有著刑不上大夫的傳統,貴人們有貴人們的死法,象這樣砍了皇帝還把皇帝腦袋吊起來示眾更是悖逆之極,但這迴林風在宣傳也祭起了法寶,打出了民族主義的招牌,根據夫子春秋大義中的“攘夷”來說,殺這些罪犯匪徒自然也就沒有什麽規矩可講,總之態度顯得強硬得不能再強硬,一副老子就這樣幹你奈我何的架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一些老儒心懷疑慮,但也意外的獲得了一大批激進士人的支持,這批人大多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他們不顧任何阻撓,高唱著《滿江紅》,從全國各地聚集起來,朝北京進發。
雖然這次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林風卻對此一無所知,因為自從京師陷落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北方各省的督撫雖然驚駭萬分,但也迅速的進入了緊急狀態,戰爭的陰雲立即籠罩了整個北方,所以各種消息除了轟動點的大事件之外,其他的都傳播得比較遲,而這個時候林風發現自己的戰爭機器上居然出現了重大缺陷,那就是情報工作居然一直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視。
這件事件無論到哪個時代都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林風突然發現自己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作為一個最高統帥,他所獲得的的資訊和北京東門口悅來客棧店小二所知道的是同樣多的。
就在林風在書房頭痛萬分的時候,親兵隊長李二狗推門走了進來,臉上的表情好像有些古怪。
“大人!”李二狗稍稍遲疑,“大人,您有江湖上的朋友來拜望!”
林風一怔,用嫌怪的眼神看著李二狗,這個家夥真是太沒見識了,隨隨便便來個家夥他就通傳,現在自己雖然不算是什麽日理萬機,但也沒什麽功夫接見那些莫名其妙的人。
“大人,是楊海生、楊將軍帶他們來的……”
“哦,他們是什麽人?”林風皺起眉頭,無奈的道。
“好像一個叫陳近南,還有一個叫什麽楊起隆!”李二狗摸了摸腦袋,傻笑道。
“啊——?!”林風嚇了一跳,怔怔的看了李二狗半天,突然反應過來,急忙站起,剛剛走到書房門口,忽然定住身子,轉過頭來鄭重叮囑道,“狗子,咱們在京城不是招攬了不少好手麽?等下要他們擺好架勢,陳總舵主可不是說笑的!”
第五節
林風站在客廳裏,怔怔的看了客人很久,方才遲遲疑疑的問道,“您……莫非閣下就是陳近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