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位列國公
當殘冬的朝陽戴著豔麗的霞光爬上天邊,如血的光輝撫過滿目狼藉的汴梁古城的時候,宮門前的戰鬥終於結束。兩千金兵騎兵被李成帶著三百特種兵全部殲滅。
李成望著身前巍峨高大的宮牆,絲毫沒有戰勝的喜悅,心情反而十分沉重。雖然還不知道其他幾處宮門的情況。不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接到宮門被攻破的消息,李成這才微微地放心一點。
看著被鮮血浸染的街道,李成這才發現身上的紫色公服上幾乎已經滿是血汙。由於李成自己一直都是擔任文官,便沒有準備打仗需要的戰甲。這時隻是簡單地戴了一副親衛們從屍體上剝下來的皮甲,頭上也沒有頭盔,隻帶著一頂網巾,頭發上不知何時也沾了不少人血,這時竟然已經微微地結痂了,將頭發粘連在一起,十分難受。
張明義看到李成皺眉沉思。從腰間解下水囊,雙手捧給李成,小心地道:“侯爺,先喝口水,潤潤喉嚨吧!”
李成看著正在打掃戰場和輪流休息的那些親衛,點頭道:“不知其他各處情況怎麽樣?”
張明義崇敬地望著李成,抱拳道:“金兵攻破東門何南門之後,又被宗大人阻擋在內城之外。攻到皇城這裏的金兵,也隻有被侯爺滅掉的這兩千人。能夠僅靠不到一千六百人的尋常步兵全殲對方兩千騎兵,侯爺此舉恐怕在大宋可是第一次啊!”
李成歎了一口氣,望著早已癱在地上呻吟的殿前親軍司的士兵,搖頭道:“總大人那裏可有消息?”
張明義扭頭看了一眼那些所謂的大宋精兵。眼中閃過一絲不屑。這才抱拳道:“侯爺,宗大人隻是受了一點小傷,不礙事的。”
說到這裏,他猶豫了一下,才低聲道:“侯爺,小人聽不少敗退下來的亂兵講,郭神將在城破的時候帶著幾名小兵逃出城去了,侯爺是否,派人去追?這人實在是大宋的國賊,若是被他逃走,實在令人氣憤!”
李成一邊用劍穗擦拭著寶劍上的血跡,一邊皺眉道:“看樣子,宗大人已經勉強控製了局麵,等下皇上會有消息了!”
看李成絲毫沒有理會他說的話,張明義微微一怔,正要說話,卻不妨李成大步來到幾名重傷的傷員身前,仔細查看了傷勢,拿起水囊,親自給那幾名傷員喂起水來。
李成這樣的一品大員,士兵們幾乎很少有機會見到,而李成又因為前幾次殺的金兵膽戰心驚的表現,幾乎名滿汴梁軍中。這時士兵們包括在場的將領,都沒有想到李成竟然會不嫌汙穢,親手給傷病喂水。在場的人都被李成這樣的舉動,感動了。
宋明望著李成看起來透著一股書卷氣的臉,心中激動難忍,情不自禁地上前拱手道:“侯爺,小的們渾身血汙,哪裏敢當侯爺親自喂水,這……實在……”
李成放下水囊,緩緩掃視了一眼在場的士兵,看到一張張疲憊的臉上,這時幾乎都寫滿了感激,心中便暗自輕鬆了一點。
他這樣做,除了出自本意對傷病的關心之外,也多少是有一點為了將軍中的人心和士氣凝聚起來而作秀的意思。這時看到大家的反應,便知自己的目的和用意已經基本達到。
看到大家的激動的樣子,李成微微一笑,向在場的眾人點頭道:“這沒什麽,大家今日都是我李成的袍澤弟兄,必定肝膽相照,盡忠為國!”
隨著他的話音,在場將近一千餘人,在張明義和宋明的帶領下同時高唿起來:“願隨侯爺為國盡忠!”
震耳的高唿聲中,一直死寂無人的宮門城樓上忽然豎起了一麵鮮豔的明黃色龍旗,李成心中一動,急忙跪在地上高唿道:“皇上萬歲!”
就在士兵們還在愣神的時候,隻聽城牆上,傳來了欽宗趙恆的聲音:“李愛卿果然忠心耿耿,愛卿快快平身!”
這時,其餘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跪在地上高唿萬歲。欽宗這才恢複了力氣似的揚聲道:“眾位愛卿,盡忠報國,朕每人賞賜黃金十兩!所有將領平地各升一級。外加黃金二十兩!”
張明義和宋明,都沒想到欽宗竟然平地給所有參加戰鬥的將領升一級官職,都大為驚喜,跪在地上連聲高唿謝恩。
這時,隻聽城牆上又傳來張才尖細的聲音:“忠義侯拚死護駕,忠勇可嘉,著即加封為‘衛國公’另賞黃金五十兩,崇寧殿見駕,欽此!”
李成急忙跪下謝了恩,剛剛起身,隻聽張才在城樓上大聲道:“皇上請侯爺宮中相見,請侯爺稍後,宮門這便打開!”
隨著張才的話音,李成立刻示意自己的親衛們立刻戒備,看著一直緊閉著的宮門終於緩緩地打開了一條縫隙,李成這才轉身向張明義低聲道:“你小心戒備,不要鬆懈,外麵現在還有我大宋的軍隊正在苦戰,這裏千萬不能放鬆!”
張明義急忙抱拳道:“侯爺放心,小人明白!”
李成聞言,點了點頭,這才向宮中大步而去。
剛走進宮門,就聽到身後的宮門終於轟然關閉。還沒轉身,就看到張才那熟悉的身影迎了上來。
李成不覺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苦笑道:“我這身上髒的厲害,這樣去見皇上實在太……”
張才苦笑一聲,搖頭道:“大人不必擔心,如此危急時候,哪裏還顧及這些呢?”
李成這才點頭道:“宮中一切可好吧?其他各門沒有……”
張才一邊疾步向崇寧殿走去,一邊搖頭道:“宮中四門都總算無事。大人守在東華門外,吸引了最多的金兵,其他各門都沒有東華門那般危急。昨夜幸好大人及時趕到,否則……唉!”
李成看他雙眼紅腫,便知他一定也正也未曾合眼,便點頭道:“皇上平安總算是天幸,也不枉這一夜的苦戰了!”
聽李成這樣說,張才也忍不住充滿敬意地彈頭道:“大人忠勇,皇上昨夜得到大人趕到宮門外抗擊金兵的消息時便曾向老奴大為感歎。想不到李大人如此忠義!”
說到這裏,已經到了崇寧殿外,張才急忙搶前幾步,揚聲道:“皇上,衛國公李大人到!”
李成聞言,急忙快步走進殿內,正要跪下行禮,便覺身子一輕,竟然已經被人扶住了,抬眼望去,竟然看到欽宗正含淚望著自己,不覺渾身猛地一顫,急忙小心地道:“微臣如何敢當陛下如此……微臣……身上太髒……”
他被欽宗的眼淚弄得渾身發麻,說話的聲音也顫抖了起來,被欽宗聽在耳中,卻以為他深受感動,不禁點頭笑道:“愛卿一介書生,卻血染征袍,為我大宋出生入死,朕實在不知該說什麽為好。能有愛卿這樣如此忠勇之臣,朕總算可以不懼金兵了!”
李成還惦記著宗澤,聞言小心地道:“皇上,不知宗大人現在何處?”
欽宗臉色微微一變,想起宗澤幾次上書進諫抗金之事,便覺心虛,不禁煩亂地搖頭道:“宗澤受了一些輕傷,朕已經命禦醫前往診治……這次,也多虧宗澤帶領城內的禁軍作戰,皇城這才能保無恙。”
李成聽說宗澤沒事,心裏這才輕鬆了一些,便更加想念家中的素娥,雖然知道素娥身手不錯,可是也難免牽掛。隻是,欽宗沒有讓他離開,他便是十萬火急,也隻能耐心等著。
大約是看到了李成臉上疲憊的神色,欽宗這時忽然低歎道:“愛卿一夜激戰,必定早已疲倦,就乘坐朕的禦輿迴府休息吧!”
第三十章 極力進言
說到這裏,欽宗忽然停下來看了李成一眼,欲言又止。李成苦笑一聲,想起現在外城估計到處都是金兵,禦輿出去恐怕是有去無迴了。
想了想,忙拱手道:“金兵還未退去,陛下這裏還沒有十分安全,微臣還不能迴去休息,還是稍後金兵那邊有了消息再說不遲。”
欽宗心情複雜地看了一眼李成,向身邊的張才低聲道:“士美可曾來了?外間情況如何?”
張才忙小心地躬身道:“李大人和張大人已經派人前往金營議和,隻要金兵早點推出汴梁,皇上也就沒事了。宗大人和李綱大人正準備繼續在外城防守,恐怕一時沒有時間前來。”
欽宗煩亂地悶哼一聲,看到李成,恨恨地皺眉道:“郭京誤我啊!李愛卿有何良策?”
李成自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李邦彥和張邦昌力主議和,這時正在全力勸說欽宗答應。而欽宗也沒有心思和金兵對抗,態度早已很明顯了。這時的詢問,不過隻是心情煩亂下意識的行為。
不覺仔細想了想,還是希望能盡力挽迴,雖然曆史前進到了這最沉痛的一頁,但是心裏還是存在著一點僥幸,或者真的可以改變曆史。隻是,眼前汴梁城破,整個大宋的權力核心都緊緊地攥在了金兵的手中,想要更好的辦法,幾乎沒有。隻能暫時議和,然後再想辦法了。
看到欽宗臉上的煩躁,李成小心地拱手道:“皇上,眼下來看,議和似乎是最好的辦法。如今汴梁城破,即便種師道火速返京,也是無可奈何了。不過,有種師道那即將趕來勤王的十萬精兵,完顏宗望總是會有些顧忌的,想必不會做的太絕。”
聽到李成這樣的說法,欽宗臉上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希翼,連連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愛卿所言極是!”
李成看著欽宗,慌亂無助的樣子,心中也多少有些難過,這樣二十歲的大男生,忽然之間接受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也的確需要時間來調整。可惜,金兵和曆史都沒有給他機會,而他自己也將唯一的機會浪費,日後的慘死,也很是叫人感歎。
雖然李成對徽宗父子都沒什麽好印象,但是幾年來,他也對徽宗多少產生了一點同情的心理。徽宗若是去做書畫家,那曆史上將會多了一位書畫家而少了一位昏君。隻是曆史已經不能更改,李成忽然有些惋惜,如果自己能來的再早些,或者是穿越時空的坐標在往前一點,或許還有些改變這一切的機會。隻是眼前,也隻能這樣了。
想到外麵的士兵,苦戰一夜,都還沒有喝上一口水,便拱手道:“皇上,宮中可有食物和飲水?外麵的士兵,苦戰一夜,早已饑渴不已。”
欽宗聞言,拍了拍額頭,失聲道:“朕糊塗了,這事竟然忘記了。張才!”
張才急忙上前輕聲道:“皇上,此事奴婢已經命人備好了,隻等皇上的吩咐了。”
欽宗點頭道:“立刻將酒飯送出宮外,就說是朕親自犒勞軍中的。”
李成聞言,忙跪下道:“微臣替將士們謝過皇上大恩!”
欽宗擺手道:“罷了,愛卿快些平身吧,等下外麵平靜了,愛卿便可迴家休息了。”
李成有些無奈,都已經到了亡國的境地,作為皇帝卻想得還是這樣簡單,真是叫人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看到李成神色有些無可奈何,欽宗尷尬地點了點頭,低聲歎道:“父皇今日身體不適,朕還沒有來得及前去看望,唉!”
李成多少有些不忍,便點頭道:“皇上孝心可嘉,隻是朝中如此大事,太上皇也是明白的。”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神色緊張的欽宗,拱手道:“皇上,隻要微臣守在宮門外一刻,必定不會讓金兵驚擾了皇上。隻是,請皇上不要隨意聽信一些簡單的想法而貿然涉險。”
剛說到這裏,就看到欽宗眼裏閃過一絲不耐,心中不覺暗自歎息。表麵上卻還是恭敬地道:“皇上還是先休息片刻吧,外麵有宗大人和李丞相,臣這便告退了,也好前去駐守宮門,保護皇上安危!”
欽宗點頭歎道:“愛卿先到偏殿用些茶水,再行出宮吧。”
李成忙拱手道:“微臣謝過皇上關心,隻是外麵局勢危急,微臣不敢大意,皇上的恩情,微臣隻能以性命相報了!”
欽宗驚訝地看著李成,怔了怔,才黯然點頭道:“有愛卿這樣忠心耿耿的正臣輔佐,朕總算是放心了!當日蔡京讒言,朕便不信,今日果然沒有看錯!”
李成抱拳道:“皇上定要保重龍體,千萬不要輕易涉險,微臣先行告退了。”
看到欽宗眼裏的不安,李成暗自歎了一口氣,小心地退出了大殿。
這時,朝陽已經升上了天際,將殘冬的寒氣逼退了不少。李成調整了一下心情,剛走下那高高的月台,便聽張才在身後小心地低聲道:“李大人,李大人!”
李成心中一驚,以為又發生了什麽事情,迴頭望去,卻看到張才捧著一套鎧甲氣喘籲籲地追了上來。
看到那製作的異常的精美的鎧甲,內襯竟然是刺目的明黃色,而鎧甲的紋飾也可以看到隻有皇室才能享用的龍紋,李成的心便“咯噔”了一下,立刻下意識地向張才望去。
張才小心係捧著鎧甲,費力地笑道:“這是,皇上特意賜給大人的,請大人收下。”
李成看他費勁地捧著鎧甲,也隻好匆忙接過來,這才驚訝地道:“皇上怎麽會有鎧甲?”
張才搖頭道:“不是皇上的,是當初唐昭宗所用,後來落入朱溫手,曾隨朱溫征戰多年,鎧甲所用,乃是早已失傳的明光鎧,任何利劍都難以損傷它分毫,世間大概隻此一件了,極是珍貴。”
李成當初也曾經查閱國古代鎧甲的資料,自然久聞唐代明光鎧的大名。這種鎧甲最早出現在漢代,但是直到了隋唐,由於生產力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明光鎧才真正地達到了極致。明光鎧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後大型圓形或橢圓形甲板,這種甲板經過打磨,在陽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麵鏡子。而漢代鏡子上常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套話,明光鎧因此得名。明光鎧被認為是最好的盔甲,唐朝是明光鎧的全盛時期。
而眼前的這副明光鎧頭盔的護耳部分翻轉上翹,甲身連成一個整體,背甲和胸甲相聯的帶子,經雙肩前扣,胸部和腰部各束一帶,腰帶上方露出圓形腹甲。披膊作虎頭狀,腿縛吊腿。有著五代時期的一些特征,基本上應該是晚唐的東西,不說使用價值,單是文物價值,就幾乎無法計算。
抱在手中,試了試分量,足有五十多斤,穿上這東西打仗,李成還真沒什麽概念。隻是皇帝賞賜的東西不能不穿,隻好在張才的幫助下,穿好了整套鎧甲,直覺身體的靈活性,遠高於自己的想象,絲毫不影響動作的靈活性。不由大為驚歎古人絕妙高超的製作工藝。
李成本身,身材就比較高大,加上軍隊中的磨練,身體十分強健,這套鎧甲穿在身上大小倒是合適,隻是肥了些,隻能盡量束緊鎧甲的束帶,這才感覺舒服了一點。
看到晨光中,李成穿上鎧甲的樣子,張才微微地有些發呆,若不是自己知道眼前的人是李成,他真的很難把眼前英氣勃勃的將軍同先前熟悉的那個禦史大夫聯係在一起。
第三十一章 繼續再戰
看到張才呆若木雞的樣子,李成不覺苦笑一聲,拱手道:“公公,李成甲胄在身,不好行禮,隻能勉強跪下謝恩。”
張才敬畏地打量著李成,聞言,立刻擺手道:“大人無須如此,皇上有旨,李大人不必謝恩,隻要盡忠便可。”
說到這裏,肅容望著李成,鄭重地拱手道:“侯爺保重,莫辜負了皇上的期許,老奴在宮中等著侯爺凱旋!”
李成看他忽然改變了稱唿,不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才拱手還禮道:“公公保重,李成這便去了!”
說畢,轉身大步向宮門走去。他心裏實在很擔心外麵的士兵,不知道會不會有金兵再攻進來。而私下裏,更擔心家裏的安危。不知道自己留下的那一百人是不是部足夠能保護全家上下。
這時,他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做國破家亡。一國滅亡的時候,百姓的家,就更如如塵土般渺小了。雖然家的皮滅更能帶給人切膚之痛。但是這種國破家亡的感受,讓李成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千多年之後,中華民族遭遇到的那場最慘烈的災難。
當李成站在宮門前,再次聞到那刺鼻的血腥氣的時候,身上沉重的戰甲,也似乎在提醒著他壓肩頭的責任。
看到李成出來,正在吃飯的士兵們都放下皇帝賞賜的禦膳,紛紛向李成湧來。當看到他身上的戰甲的時候,每個人的眼中都同時閃過一絲關切和敬畏
張明義看到李成穿著樣式古怪的鎧甲出來,便有些驚異,帶看到鎧甲上的龍紋和明黃色的束帶便更加驚喜了起來。
仔細看了一眼那精美的龍紋,張明義敬畏地抱拳道:“恭喜侯爺,竟然得了皇上的禦製鎧甲,真是莫大的恩寵。”
當殘冬的朝陽戴著豔麗的霞光爬上天邊,如血的光輝撫過滿目狼藉的汴梁古城的時候,宮門前的戰鬥終於結束。兩千金兵騎兵被李成帶著三百特種兵全部殲滅。
李成望著身前巍峨高大的宮牆,絲毫沒有戰勝的喜悅,心情反而十分沉重。雖然還不知道其他幾處宮門的情況。不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接到宮門被攻破的消息,李成這才微微地放心一點。
看著被鮮血浸染的街道,李成這才發現身上的紫色公服上幾乎已經滿是血汙。由於李成自己一直都是擔任文官,便沒有準備打仗需要的戰甲。這時隻是簡單地戴了一副親衛們從屍體上剝下來的皮甲,頭上也沒有頭盔,隻帶著一頂網巾,頭發上不知何時也沾了不少人血,這時竟然已經微微地結痂了,將頭發粘連在一起,十分難受。
張明義看到李成皺眉沉思。從腰間解下水囊,雙手捧給李成,小心地道:“侯爺,先喝口水,潤潤喉嚨吧!”
李成看著正在打掃戰場和輪流休息的那些親衛,點頭道:“不知其他各處情況怎麽樣?”
張明義崇敬地望著李成,抱拳道:“金兵攻破東門何南門之後,又被宗大人阻擋在內城之外。攻到皇城這裏的金兵,也隻有被侯爺滅掉的這兩千人。能夠僅靠不到一千六百人的尋常步兵全殲對方兩千騎兵,侯爺此舉恐怕在大宋可是第一次啊!”
李成歎了一口氣,望著早已癱在地上呻吟的殿前親軍司的士兵,搖頭道:“總大人那裏可有消息?”
張明義扭頭看了一眼那些所謂的大宋精兵。眼中閃過一絲不屑。這才抱拳道:“侯爺,宗大人隻是受了一點小傷,不礙事的。”
說到這裏,他猶豫了一下,才低聲道:“侯爺,小人聽不少敗退下來的亂兵講,郭神將在城破的時候帶著幾名小兵逃出城去了,侯爺是否,派人去追?這人實在是大宋的國賊,若是被他逃走,實在令人氣憤!”
李成一邊用劍穗擦拭著寶劍上的血跡,一邊皺眉道:“看樣子,宗大人已經勉強控製了局麵,等下皇上會有消息了!”
看李成絲毫沒有理會他說的話,張明義微微一怔,正要說話,卻不妨李成大步來到幾名重傷的傷員身前,仔細查看了傷勢,拿起水囊,親自給那幾名傷員喂起水來。
李成這樣的一品大員,士兵們幾乎很少有機會見到,而李成又因為前幾次殺的金兵膽戰心驚的表現,幾乎名滿汴梁軍中。這時士兵們包括在場的將領,都沒有想到李成竟然會不嫌汙穢,親手給傷病喂水。在場的人都被李成這樣的舉動,感動了。
宋明望著李成看起來透著一股書卷氣的臉,心中激動難忍,情不自禁地上前拱手道:“侯爺,小的們渾身血汙,哪裏敢當侯爺親自喂水,這……實在……”
李成放下水囊,緩緩掃視了一眼在場的士兵,看到一張張疲憊的臉上,這時幾乎都寫滿了感激,心中便暗自輕鬆了一點。
他這樣做,除了出自本意對傷病的關心之外,也多少是有一點為了將軍中的人心和士氣凝聚起來而作秀的意思。這時看到大家的反應,便知自己的目的和用意已經基本達到。
看到大家的激動的樣子,李成微微一笑,向在場的眾人點頭道:“這沒什麽,大家今日都是我李成的袍澤弟兄,必定肝膽相照,盡忠為國!”
隨著他的話音,在場將近一千餘人,在張明義和宋明的帶領下同時高唿起來:“願隨侯爺為國盡忠!”
震耳的高唿聲中,一直死寂無人的宮門城樓上忽然豎起了一麵鮮豔的明黃色龍旗,李成心中一動,急忙跪在地上高唿道:“皇上萬歲!”
就在士兵們還在愣神的時候,隻聽城牆上,傳來了欽宗趙恆的聲音:“李愛卿果然忠心耿耿,愛卿快快平身!”
這時,其餘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跪在地上高唿萬歲。欽宗這才恢複了力氣似的揚聲道:“眾位愛卿,盡忠報國,朕每人賞賜黃金十兩!所有將領平地各升一級。外加黃金二十兩!”
張明義和宋明,都沒想到欽宗竟然平地給所有參加戰鬥的將領升一級官職,都大為驚喜,跪在地上連聲高唿謝恩。
這時,隻聽城牆上又傳來張才尖細的聲音:“忠義侯拚死護駕,忠勇可嘉,著即加封為‘衛國公’另賞黃金五十兩,崇寧殿見駕,欽此!”
李成急忙跪下謝了恩,剛剛起身,隻聽張才在城樓上大聲道:“皇上請侯爺宮中相見,請侯爺稍後,宮門這便打開!”
隨著張才的話音,李成立刻示意自己的親衛們立刻戒備,看著一直緊閉著的宮門終於緩緩地打開了一條縫隙,李成這才轉身向張明義低聲道:“你小心戒備,不要鬆懈,外麵現在還有我大宋的軍隊正在苦戰,這裏千萬不能放鬆!”
張明義急忙抱拳道:“侯爺放心,小人明白!”
李成聞言,點了點頭,這才向宮中大步而去。
剛走進宮門,就聽到身後的宮門終於轟然關閉。還沒轉身,就看到張才那熟悉的身影迎了上來。
李成不覺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苦笑道:“我這身上髒的厲害,這樣去見皇上實在太……”
張才苦笑一聲,搖頭道:“大人不必擔心,如此危急時候,哪裏還顧及這些呢?”
李成這才點頭道:“宮中一切可好吧?其他各門沒有……”
張才一邊疾步向崇寧殿走去,一邊搖頭道:“宮中四門都總算無事。大人守在東華門外,吸引了最多的金兵,其他各門都沒有東華門那般危急。昨夜幸好大人及時趕到,否則……唉!”
李成看他雙眼紅腫,便知他一定也正也未曾合眼,便點頭道:“皇上平安總算是天幸,也不枉這一夜的苦戰了!”
聽李成這樣說,張才也忍不住充滿敬意地彈頭道:“大人忠勇,皇上昨夜得到大人趕到宮門外抗擊金兵的消息時便曾向老奴大為感歎。想不到李大人如此忠義!”
說到這裏,已經到了崇寧殿外,張才急忙搶前幾步,揚聲道:“皇上,衛國公李大人到!”
李成聞言,急忙快步走進殿內,正要跪下行禮,便覺身子一輕,竟然已經被人扶住了,抬眼望去,竟然看到欽宗正含淚望著自己,不覺渾身猛地一顫,急忙小心地道:“微臣如何敢當陛下如此……微臣……身上太髒……”
他被欽宗的眼淚弄得渾身發麻,說話的聲音也顫抖了起來,被欽宗聽在耳中,卻以為他深受感動,不禁點頭笑道:“愛卿一介書生,卻血染征袍,為我大宋出生入死,朕實在不知該說什麽為好。能有愛卿這樣如此忠勇之臣,朕總算可以不懼金兵了!”
李成還惦記著宗澤,聞言小心地道:“皇上,不知宗大人現在何處?”
欽宗臉色微微一變,想起宗澤幾次上書進諫抗金之事,便覺心虛,不禁煩亂地搖頭道:“宗澤受了一些輕傷,朕已經命禦醫前往診治……這次,也多虧宗澤帶領城內的禁軍作戰,皇城這才能保無恙。”
李成聽說宗澤沒事,心裏這才輕鬆了一些,便更加想念家中的素娥,雖然知道素娥身手不錯,可是也難免牽掛。隻是,欽宗沒有讓他離開,他便是十萬火急,也隻能耐心等著。
大約是看到了李成臉上疲憊的神色,欽宗這時忽然低歎道:“愛卿一夜激戰,必定早已疲倦,就乘坐朕的禦輿迴府休息吧!”
第三十章 極力進言
說到這裏,欽宗忽然停下來看了李成一眼,欲言又止。李成苦笑一聲,想起現在外城估計到處都是金兵,禦輿出去恐怕是有去無迴了。
想了想,忙拱手道:“金兵還未退去,陛下這裏還沒有十分安全,微臣還不能迴去休息,還是稍後金兵那邊有了消息再說不遲。”
欽宗心情複雜地看了一眼李成,向身邊的張才低聲道:“士美可曾來了?外間情況如何?”
張才忙小心地躬身道:“李大人和張大人已經派人前往金營議和,隻要金兵早點推出汴梁,皇上也就沒事了。宗大人和李綱大人正準備繼續在外城防守,恐怕一時沒有時間前來。”
欽宗煩亂地悶哼一聲,看到李成,恨恨地皺眉道:“郭京誤我啊!李愛卿有何良策?”
李成自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李邦彥和張邦昌力主議和,這時正在全力勸說欽宗答應。而欽宗也沒有心思和金兵對抗,態度早已很明顯了。這時的詢問,不過隻是心情煩亂下意識的行為。
不覺仔細想了想,還是希望能盡力挽迴,雖然曆史前進到了這最沉痛的一頁,但是心裏還是存在著一點僥幸,或者真的可以改變曆史。隻是,眼前汴梁城破,整個大宋的權力核心都緊緊地攥在了金兵的手中,想要更好的辦法,幾乎沒有。隻能暫時議和,然後再想辦法了。
看到欽宗臉上的煩躁,李成小心地拱手道:“皇上,眼下來看,議和似乎是最好的辦法。如今汴梁城破,即便種師道火速返京,也是無可奈何了。不過,有種師道那即將趕來勤王的十萬精兵,完顏宗望總是會有些顧忌的,想必不會做的太絕。”
聽到李成這樣的說法,欽宗臉上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希翼,連連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愛卿所言極是!”
李成看著欽宗,慌亂無助的樣子,心中也多少有些難過,這樣二十歲的大男生,忽然之間接受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也的確需要時間來調整。可惜,金兵和曆史都沒有給他機會,而他自己也將唯一的機會浪費,日後的慘死,也很是叫人感歎。
雖然李成對徽宗父子都沒什麽好印象,但是幾年來,他也對徽宗多少產生了一點同情的心理。徽宗若是去做書畫家,那曆史上將會多了一位書畫家而少了一位昏君。隻是曆史已經不能更改,李成忽然有些惋惜,如果自己能來的再早些,或者是穿越時空的坐標在往前一點,或許還有些改變這一切的機會。隻是眼前,也隻能這樣了。
想到外麵的士兵,苦戰一夜,都還沒有喝上一口水,便拱手道:“皇上,宮中可有食物和飲水?外麵的士兵,苦戰一夜,早已饑渴不已。”
欽宗聞言,拍了拍額頭,失聲道:“朕糊塗了,這事竟然忘記了。張才!”
張才急忙上前輕聲道:“皇上,此事奴婢已經命人備好了,隻等皇上的吩咐了。”
欽宗點頭道:“立刻將酒飯送出宮外,就說是朕親自犒勞軍中的。”
李成聞言,忙跪下道:“微臣替將士們謝過皇上大恩!”
欽宗擺手道:“罷了,愛卿快些平身吧,等下外麵平靜了,愛卿便可迴家休息了。”
李成有些無奈,都已經到了亡國的境地,作為皇帝卻想得還是這樣簡單,真是叫人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看到李成神色有些無可奈何,欽宗尷尬地點了點頭,低聲歎道:“父皇今日身體不適,朕還沒有來得及前去看望,唉!”
李成多少有些不忍,便點頭道:“皇上孝心可嘉,隻是朝中如此大事,太上皇也是明白的。”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神色緊張的欽宗,拱手道:“皇上,隻要微臣守在宮門外一刻,必定不會讓金兵驚擾了皇上。隻是,請皇上不要隨意聽信一些簡單的想法而貿然涉險。”
剛說到這裏,就看到欽宗眼裏閃過一絲不耐,心中不覺暗自歎息。表麵上卻還是恭敬地道:“皇上還是先休息片刻吧,外麵有宗大人和李丞相,臣這便告退了,也好前去駐守宮門,保護皇上安危!”
欽宗點頭歎道:“愛卿先到偏殿用些茶水,再行出宮吧。”
李成忙拱手道:“微臣謝過皇上關心,隻是外麵局勢危急,微臣不敢大意,皇上的恩情,微臣隻能以性命相報了!”
欽宗驚訝地看著李成,怔了怔,才黯然點頭道:“有愛卿這樣忠心耿耿的正臣輔佐,朕總算是放心了!當日蔡京讒言,朕便不信,今日果然沒有看錯!”
李成抱拳道:“皇上定要保重龍體,千萬不要輕易涉險,微臣先行告退了。”
看到欽宗眼裏的不安,李成暗自歎了一口氣,小心地退出了大殿。
這時,朝陽已經升上了天際,將殘冬的寒氣逼退了不少。李成調整了一下心情,剛走下那高高的月台,便聽張才在身後小心地低聲道:“李大人,李大人!”
李成心中一驚,以為又發生了什麽事情,迴頭望去,卻看到張才捧著一套鎧甲氣喘籲籲地追了上來。
看到那製作的異常的精美的鎧甲,內襯竟然是刺目的明黃色,而鎧甲的紋飾也可以看到隻有皇室才能享用的龍紋,李成的心便“咯噔”了一下,立刻下意識地向張才望去。
張才小心係捧著鎧甲,費力地笑道:“這是,皇上特意賜給大人的,請大人收下。”
李成看他費勁地捧著鎧甲,也隻好匆忙接過來,這才驚訝地道:“皇上怎麽會有鎧甲?”
張才搖頭道:“不是皇上的,是當初唐昭宗所用,後來落入朱溫手,曾隨朱溫征戰多年,鎧甲所用,乃是早已失傳的明光鎧,任何利劍都難以損傷它分毫,世間大概隻此一件了,極是珍貴。”
李成當初也曾經查閱國古代鎧甲的資料,自然久聞唐代明光鎧的大名。這種鎧甲最早出現在漢代,但是直到了隋唐,由於生產力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明光鎧才真正地達到了極致。明光鎧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後大型圓形或橢圓形甲板,這種甲板經過打磨,在陽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麵鏡子。而漢代鏡子上常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套話,明光鎧因此得名。明光鎧被認為是最好的盔甲,唐朝是明光鎧的全盛時期。
而眼前的這副明光鎧頭盔的護耳部分翻轉上翹,甲身連成一個整體,背甲和胸甲相聯的帶子,經雙肩前扣,胸部和腰部各束一帶,腰帶上方露出圓形腹甲。披膊作虎頭狀,腿縛吊腿。有著五代時期的一些特征,基本上應該是晚唐的東西,不說使用價值,單是文物價值,就幾乎無法計算。
抱在手中,試了試分量,足有五十多斤,穿上這東西打仗,李成還真沒什麽概念。隻是皇帝賞賜的東西不能不穿,隻好在張才的幫助下,穿好了整套鎧甲,直覺身體的靈活性,遠高於自己的想象,絲毫不影響動作的靈活性。不由大為驚歎古人絕妙高超的製作工藝。
李成本身,身材就比較高大,加上軍隊中的磨練,身體十分強健,這套鎧甲穿在身上大小倒是合適,隻是肥了些,隻能盡量束緊鎧甲的束帶,這才感覺舒服了一點。
看到晨光中,李成穿上鎧甲的樣子,張才微微地有些發呆,若不是自己知道眼前的人是李成,他真的很難把眼前英氣勃勃的將軍同先前熟悉的那個禦史大夫聯係在一起。
第三十一章 繼續再戰
看到張才呆若木雞的樣子,李成不覺苦笑一聲,拱手道:“公公,李成甲胄在身,不好行禮,隻能勉強跪下謝恩。”
張才敬畏地打量著李成,聞言,立刻擺手道:“大人無須如此,皇上有旨,李大人不必謝恩,隻要盡忠便可。”
說到這裏,肅容望著李成,鄭重地拱手道:“侯爺保重,莫辜負了皇上的期許,老奴在宮中等著侯爺凱旋!”
李成看他忽然改變了稱唿,不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才拱手還禮道:“公公保重,李成這便去了!”
說畢,轉身大步向宮門走去。他心裏實在很擔心外麵的士兵,不知道會不會有金兵再攻進來。而私下裏,更擔心家裏的安危。不知道自己留下的那一百人是不是部足夠能保護全家上下。
這時,他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做國破家亡。一國滅亡的時候,百姓的家,就更如如塵土般渺小了。雖然家的皮滅更能帶給人切膚之痛。但是這種國破家亡的感受,讓李成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千多年之後,中華民族遭遇到的那場最慘烈的災難。
當李成站在宮門前,再次聞到那刺鼻的血腥氣的時候,身上沉重的戰甲,也似乎在提醒著他壓肩頭的責任。
看到李成出來,正在吃飯的士兵們都放下皇帝賞賜的禦膳,紛紛向李成湧來。當看到他身上的戰甲的時候,每個人的眼中都同時閃過一絲關切和敬畏
張明義看到李成穿著樣式古怪的鎧甲出來,便有些驚異,帶看到鎧甲上的龍紋和明黃色的束帶便更加驚喜了起來。
仔細看了一眼那精美的龍紋,張明義敬畏地抱拳道:“恭喜侯爺,竟然得了皇上的禦製鎧甲,真是莫大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