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這才迴過神來,看到小內侍眼裏的笑意,幹笑道:“走走走!快去伺候著,難道要王爺獨自應付?”
那小內侍嘻嘻笑道:“王公公,今日李大人來見王爺,必定有事,您現在過去可難討好了,還不如不去。”
王勝猛地皺眉道:“去去去!你爺爺還不知道這些?讓你個小崽子來教?”
說畢,看著那小內侍一溜煙地跑開,這才整了整衣服,向王府的書房走去。
李成早先曾經出入王府,對於書房的位置很是熟悉,加上孫園本身就出身王府,自然也是更加熟悉,兩人便熟門熟路地來到了趙構的書房。
剛走進院子,就看到一名小內侍正在澆灌從房內搬出來的月季,這季節能讓月季開花,除了自己那個時代可以輕鬆做到。李成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裏看到,便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這時,一名小內侍已經上前行禮道:“李大人,王爺在裏麵等著您呢!”
李成見狀,便知道趙構還在生氣,便笑了笑,示意孫園留在門外,這才向書房內走去。
甫入書房,迎麵就看到趙構正在書案前揮毫潑墨。看到李成進來,這才放下手裏的筆,擦了擦手向李成笑道:“李大人,今日見麵是在不易啊!”
李成看他已經長成了青年模樣,說話也成熟了許多,宛似曆練許久一般,不覺心裏暗自吃驚。臉上卻淡淡笑道:“李成先前形勢危急,又被人誣陷,唯恐連累了王爺,所以不敢走動。如今總算略有些戰功,可以前來與王爺相見。”
趙構掃了一眼李成,點頭道:“師傅果然厲害,竟然能將金兵屢次大敗,真叫人佩服!趙構果然沒有看錯!”
李成笑了笑,看他從新稱唿自己為“師傅”,便知道趙構還是想依靠自己。便點頭道:“王爺,今日來見,李成深感慚愧,這段時日,為避人耳目故意與王爺疏遠,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幸好王爺沒有被李成連累,也算是值得了!”
聽李成這樣說,趙構緊皺的眉頭微微放鬆了一些,眼中也閃過一絲笑意:“師傅,當日蔡京誣陷師傅,趙構勢單力薄,有心向父皇求情,卻是在難以開口。”
李成不等他說完,立刻會意地搖頭道:“王爺身份貴重,如何能為李成而受牽連?何況,李成一番苦心,都是為了不被人看出這點關係。王爺幸好沒有求情,否則這些代價都是白費了。”
趙構聞言,果然輕鬆了不少,點頭歎道:“如今太子登基,雖然說金國作亂,可是看起來,趙構是在沒有什麽希望啊!”
李成立刻大有深意地低聲道:“正是亂世才能出英雄,隻有亂世之中,王爺這樣的人才能有機會。否則,太子身為皇上嫡脈正統,是不可能被廢掉的。”
趙構會意地點頭道:“難道事情將會更加混亂?師傅已經抵擋住了金兵,為何還這樣說呢?”
趙構望著李成那剛毅的麵孔,心裏有些說不出的古怪。每當看到李成,他總是難以想起自己身份,在李成麵前,他很少能有勇氣去強調兩人之間懸殊的身份。雖然李成一直都是那樣恭謹有禮,但是在他的眼中,自己從未看到過畏懼。這種感覺讓年少的他很是喜歡,那會讓他覺得輕鬆。可是這種輕鬆的感覺正在變成一種渴望,渴望得到李成的尊敬,渴望從他眼神中也看到那種慣有的畏懼。
可是,他還是失敗了,開始的時候因為李成一直冷淡的態度,他很生氣,所以他沒有去迎接眼下最顯赫的大臣。可是看到李成的時候,心裏的這些感覺統統都被他跑到了腦後。他太需要有人能在身邊幫助自己了,這種有人依附的感覺強烈地吸引著他。
看到趙構緊繃的臉,漸漸放鬆,直到露出笑容,李成才暗自鬆了一口氣。對於趙構,他一直隱隱地有一種戒備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趙構畢竟是將來的宋高宗,這位皇帝,對於大臣的控製幾乎是非常嫻熟的。沒有幾個人,能夠逃脫趙構的掌握。
聽趙構這樣問,便小心地點頭道:“太上皇和皇上都不願再戰,而且已經打到眼下的局麵,可能皇上已經不願再打下去了。隻要金國願意求和,皇上應該不會拒絕。”
他不敢說任何可能泄露秘密的話,隻能這樣模棱兩可地解釋,而聽在趙構耳中,卻顯得格外有理。
不覺驚訝地點頭道:“想不到師傅竟然這樣猜測,本王還以為師傅會覺得,父皇會同意借著大勝的機會,徹底地將金兵趕走,以解汴梁之圍。”
說到這裏,似乎想到了什麽。立刻點頭道:“大宋雖然由師傅領著大勝了幾場,可是真正比起來,還遠遠不是金兵的對手,所以大宋並沒有真正站在上風,所以……父皇會決定效法當年太宗皇帝所為。”
李成有些驚訝,真沒想到眼前的少年竟然能想的這樣深入。雖然他的想法和後來的事情還有些出入,可是已經基本上符合了徽宗的想法,也暗合了欽宗的打算。果然都不是有血氣的人,國家在這樣的統治者手中,自然也就隻能任人欺淩了!
第十七章 事情難料
看到李成低頭不語,趙構卻淡淡笑道:“師傅擔心金兵強勢,其實倒不如想辦法同金人和談,這樣,必然符合父皇的心意,師傅的前途也會更有把握。”
李成歎了一口氣,搖頭道:“倒不是擔心金兵強勢,隻是其他隱憂也不能不防。大宋眼下倒還沒有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隻要王爺開始積極準備,在宗澤麵前多做些接觸,樹立一些威望,將來亂世之中便可借機而行了。”
看李成還是不願說出太多,趙構眼中閃過一絲冷酷,卻還是淡淡笑道:“師傅不願說出詳細的計劃,想必也是為了趙構。趙構也就不再過問,隻是希望師傅時常過來指點。”
李成聞言,笑了笑,點頭道:“王爺身份貴重,自然更應該把握機遇,李成在朝中也沒有根基,有王爺在背後支持,總是值得慶幸。”
說到這裏,從懷中取出錦盒打開。將兩粒極品珍珠放在趙構眼前,笑道:“這是微臣無意中收來的,這樣的珍珠李成自然不敢享用,所以獻給王爺,以備不時之需。”
看到兩粒龍眼大小的珍珠,趙構眼前一亮,他這幾日時常前往宮中請安。時常看到徽宗愁眉不展,便有心送點什麽奇巧的東西,一搏徽宗的歡心,李成這時送來的這珍珠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王府中珍寶不少,可是他隻是一個普通皇子,想要送些能讓徽宗注意的禮物,他還是十分吃力的。這兩粒珍珠簡直就是兩粒明星,讓他怦然心動。
看到趙構臉上的神色,李成便知道自己的珍珠送到了趙構的心坎上。這才又拿出自己前日親自燒製的一隻描金的玻璃茶碗來。透明的玻璃清澈晶瑩,邊沿又以細細的金線纏繞,看起來更是華麗奪目的令人難以置信。
看到玻璃茶碗,趙構的幾乎呆住了,這樣華美精致的玻璃器皿,他有些難以相信世間有人能造出這樣美麗的東西,簡直就像是傳說中神仙才能使用的東西。
他怔了怔,這才望著李成疑惑地道:“這茶碗,師傅是從哪裏得來的?”
對於貴族之間高價流通的這種所謂西域玻璃,他曾經派人仔細打聽也沒有什麽確切的消息,就連那些西域來的商旅也很難說清,這種玻璃究竟是什麽人製造的。這讓本來就價值不菲的這種玻璃更加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顯得更加莫測難料。
李成拿出來的這對茶碗,根本就是流通範圍極小的幾件玻璃器皿中沒有出現過的,他當真被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的注意力。
歎了一口氣,看著趙構臉上的表情,李成小心地搖頭道:“此物乃是一名困在汴梁城中西域商人所獻,李成看它是在罕見,應當是難得的至寶,所以拿來獻給王爺,連同這兩粒珍珠,如果王爺能送給太上皇,說不定可以讓他老人家開心一些,隻是東西貴重雖然能顯出自己的心意,但是真摯的感情才是一切的基礎,太上皇雖然已經退位,但終究是大宋的皇帝,王爺前往盡孝,也要多多留意那些暗中關注的目光,這樣才能在群臣眼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將來的亂世做好準備。”
看到李成送來的兩件東西,趙構顯然已經拋開了先前的芥蒂,聞言立刻點頭道:“師傅之言果然有理,趙構必定日日前往宮中盡孝。”
李成聞言,這才放心了一些,隻要趙構不去輕舉妄動,能在大臣的眼中有了良好的形象,將來爭奪皇位也就必然順利一些。
看到時間不早,李成擔心城中的戰事,便告辭離開準備前往宗澤大帳。
送走了李成,趙構把玩著那一對纏絲金線玻璃茶碗,神情卻冷淡了許多。這時,一直在外麵觀望的王勝探頭探腦地進來,小心地跪下道:“奴婢來遲了,未能服侍王爺,王爺恕罪。”
趙構雙眉微皺,冷冷地道:“罷了,把這些東西小心收好,這裏沒有什麽事情了,下去吧。
王勝還想說什麽,看到趙構臉色不好,便小心地道:“王爺,可是發生了什麽事情?我看那個李成並不是什麽好人,他不念王爺提攜之恩,王爺也不必給他什麽好臉色。”
趙構冷哼一聲,擺手道:“下去吧,本王知道了。日後李成再來,你讓前往本王寢殿見麵吧。”
王勝見自己的讒言幾乎沒有什麽作用,猛地一呆,看到趙構神色不好。不敢再糾纏,隻好答應一聲小心地退了出去。
從王府出來,李成便向宗澤的大帳趕去,還沒動身,就看到張明義遠遠地迎麵騎馬疾馳而來。看到李成,立刻翻身下馬,抱歉道:“大人,皇上命大人立刻進宮,金兵哪裏有消息了!”
李成聞言,點了點頭道:“宗大人呢?他可曾進宮?金兵可是要向大宋議和?”
張明義顯然有些激動,聞言立刻抱拳道:“金兵重創之後,想必已經不願再戰,末將請求大人,借此良機,將金人徹底剿滅,了卻後患!”
看著張明義激動的樣子,李成忍不住歎了一口氣。正不知道說什麽,身後又傳來一陣馬蹄聲。迴頭望去,果然看到張憲正騎馬飛奔而來。
看到李成和張明義,張憲顯得有些驚訝,急忙下馬來到李成麵前,抱拳道:“大人,宗大人忽然接到旨意,要宗大人暫時不得再領兵事。右丞大人已經進宮去了,末將正要去找大人,請大人一定要在皇上麵前替宗大人進言。否則,萬一金兵來攻,如何處置?”
李成沒想到欽宗的動作這麽快,看來一定是金營的消息到了,否則欽宗不會這樣立刻削去宗澤的兵權。而李綱也不會這樣顯得匆忙了。
想到這裏,立刻點頭道:“我這就進宮去見皇上,如果金兵真的來攻,沒有旨意下來的話張將軍暫時負責指揮,明義你還是負責火炮,一定不能讓金兵攻上來!”
說畢,也來不及再多說別的,帶著孫園便向宮中匆匆而去。
趕到皇宮,李成剛遞了要牌。便聽守在宮門處的侍衛道:“皇上有旨,李大人來了,立刻進宮,前往皇極殿見駕!”
李成答應一聲,也來不及多想,隻是匆匆向皇極殿趕去。到了皇極殿,便聽殿內宗澤正揚聲道:“皇上,金兵忽然來和談,乃是畏懼大宋火炮,對方完顏宗望已死,正是大宋反攻的大好機會,皇上切不可入了金人的圈套!”
李成聽得暗自皺眉,看樣子自己的猜測果然沒錯,危險還沒過去,隻是稍微減輕,欽宗便不想再打,可見曆史的難以扭轉。
正想著,內侍已經稟奏道:“禦史大夫,河東西路宣撫使,疏密副使李成見駕!”
李成急忙快步走進殿中,跪下行禮道:“微臣見過皇上,皇上萬歲!”
欽宗看他進來,這才臉色微微緩和了一點,低聲道:“愛卿且平身吧。今日金國遣使送來完顏宗望親筆書信,要我大宋暫時停止進攻,他會向金帝奏請議和。眼看城中守軍已經不滿十萬,而且宗廟社稷都在城中,驚動了神明與我大宋的國運更為不利,太上皇也擔心再打下去會驚動了曆代先皇的英靈。而且繼續打下去,朕擔心金國會再派二十萬大軍前來,那時,大宋更加難抑抵擋,不如現在兩國議和,實在是長治久安的良策。所以,朕決定暫時不再進攻,愛卿等人沒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城。”
第十八章 欽宗謀和
李綱在旁邊忍不住拱手道:“皇上,金兵如今並沒有退去,不能相信其一麵之言啊。若這是對方使出的奸計,我們豈非中計了嗎?”
欽宗臉色一變,怒哼道:“朕乃是為了宗廟社稷不被破壞,為了曆代先皇不被驚擾,怎麽能說是中計呢?完顏宗望乃是堂堂金國的王爺,朕有親筆書信在此,如何能說是奸計呢?何況,眼下雖然僥幸勝了幾場,可是大宋在兵事上,遠遠不是金兵的對手。這些,難道右丞大人不清楚?”
李綱臉色一變,還是拱手道:“皇上,眼下金兵尚未退兵,雖然大宋有火炮相助,可是想要守住已經很難,若是……”
不等他說完,欽宗立刻點頭道:“正是如此,朕才決定早些答應金國的談和,這樣,才能保住汴梁。”
宗澤看了一眼李成,上前拱手道:“皇上,李大人所言極是,萬一金兵不守承諾而……”
這時,李成才看到站在欽宗身邊的李邦彥正滿臉冷笑地望著宗澤,殿內尚有張邦昌、孫傅、何栗等人。
看到李邦彥的示意,張邦昌笑嘻嘻地拱手道:“大人,金人一向遠居塞外,曆次南下也不過是圖些財物。既然如何,何不花費一些錢財呢?孫子兵法不是也曾經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上兵伐謀之計嗎?你們這些人隻知道上陣殺敵,如何知道殺敵原不必非要動刀動槍的!”
李成自然知道,欽宗自從登基之後,最信任的就是投降派的領袖人物李邦彥,他如果能答應宗澤的建議,就不會有後麵的靖康之恥了。
想到這裏,不覺冷笑道:“張大人,殺敵的確不必非要真動刀槍,但是國家的軍隊難道不是為了打仗而設置的嗎?若是任何事情都隻想著花錢解決,那麽如果金兵每年都來一次,大宋又有多少錢去給金國呢?”
宗澤急忙拱手道:“皇上,種師道所率十萬精銳已經從西夏返迴,隻要種帥大軍一到,我們便可夾擊金兵,金兵必然可敗。”
李邦彥這時淡淡笑著搖頭道:“宗大人,你覺得汴梁在這樣下,能堅持多久?萬一金兵增兵十萬,區區汴梁無險可守,即便有忠義侯文武雙全,火炮威力巨大,但是就真的能保證金兵可敗?這幾日,城中謠言肆虐,前日太上皇夜夢先帝驚恐打雷,可見,火炮已經驚擾了先帝的英靈,理應不再使用才是。”
李成聽得真是滿腹怒火,可是想起幾次下獄,素娥所遭受的驚嚇。家人所麵對的絕境,雖然自己有義務為國家做點事情。但是,家人的安危也是自己的責任,他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安危對於家人意味著什麽。
想到這裏,也隻能忍著怒火,勉強皺眉道:“若是不用火炮,金兵恐怕早已破城而入了。”
李邦彥這時忽然拱手道:“微臣聽說民間流傳有金甲天將可滅金兵,今有殿前親軍司小卒郭京自稱便是金甲天將下凡,能召請六丁六甲天神相助,微臣已經親眼看過其法術果然高明。”
欽宗雙目一亮,轉身望著李邦彥,驚訝地道:“朕前日曾經夢到太後被一位金價神將護著前來見朕,莫非當真是上天之意?”
李邦彥更加得意,急忙上前一步,鄭重地拱手道:“微臣已經親眼見過郭神將的厲害,的確有些神通。若果真能不用一兵一卒退去金兵,便可讓金兵看到天佑大宋,必然不敢再有異心,而皇上能得到天神稱臣,於天下更是威臨八方,才是天子氣象!”
李成看著眼前的一幕,真是無語至極,本來還想再嚐試勸說欽宗繼續抗金,可是看到這一幕,滿腹的話,卻消失的一幹二淨。
這樣國家危難,兵臨城下的時候,作為最高統治者竟然隻想著不勞而獲,而將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東西上,這樣的皇帝,被金兵俘虜,未嚐不是最好的迴報,階下之囚的生活,不知道會不會讓這年輕的皇帝後悔今天的決定?
想到曆史上,欽宗被死在金兵的馬蹄之下,也未嚐不是曆史的嘲諷。
看到李成沒有說話,李綱還想再說,卻看到眉頭緊皺的宗澤,也沒有開口的意思,也不知該怎麽勸說,便也隻好望著李成和宗澤苦笑一聲不再多說。
或許是被李綱的笑容驚醒,宗澤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還沒說話,欽宗這時忽然皺眉道:“如今幸好有火炮支撐,可是火炮使用起來未免驚擾神明,若是惹來天下反對,朕不知該如何麵對曆代先皇,此事朕再想想吧。至於,前麵所言,眾卿不必再吵。朕已經決定,接受金國所提出的議和,也好讓戰事早些結束。宗愛卿畢竟年事已高,暫時不用再領軍中事物,朕見過那郭神將之後,再行決定將領人選吧。今日便議到這裏,眾卿且退下吧。”
宗澤和李綱都臉色大變,李綱立刻搶著揚聲道:“便是宗將軍年高,李成乃是少有的少年人才,皇上為何不用?”
欽宗這時已經走到了偏殿門口,聞言,停下腳步冷冷地道:“李成所製火炮驚擾百姓,驚擾先帝陵寢,朕已經不再追究,卿不要再說了!”說畢,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看到眼前這一場鬧劇,李成隻覺心中說不出是喜還是悲,心裏仿佛堵著一塊看不見的巨石讓他隻覺得窒息。
走出宮門的時候,正午的陽光照在身上,有些暖洋洋的感覺,李成這才慢慢地迴過神來,腦海中卻不斷地閃出張憲和張明義在敵軍中衝殺的興奮笑容,又不斷地閃過欽宗那冰冷的笑容和李邦彥得意的嘴臉。
無力的感覺,讓他有些無奈,看來一切的嚐試都難以改變曆史的軌跡,或許,平平安安地陪伴在親人身邊才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李少侄,李少侄,你醒醒,你醒醒……”想得出神時,忽然隻聽耳邊傳來宗澤關切的低唿,抬眼看去時,才發覺宗澤一臉緊張,旁邊張憲和孫園都焦急地望著自己。這才發覺自己竟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在宮門外站了許久。
幹笑了一聲,這才發覺喉嚨裏竟然幹澀的發不出聲音,隻能以笑容示意。整理了一下思緒,這才向鬆了一口氣的宗澤聲音沙啞地拱手道:“宗大人,李成……讓大人失望了,如此下去,汴梁恐怕……”
宗澤拍了怕他的肩膀,長歎一聲,眼中淚光點點,低聲道:“賢侄不要被眼下這些弄得意誌消沉,大宋將來還需要你啊!算是老夫求你了!”說畢,竟要給李成躬身行禮。
那小內侍嘻嘻笑道:“王公公,今日李大人來見王爺,必定有事,您現在過去可難討好了,還不如不去。”
王勝猛地皺眉道:“去去去!你爺爺還不知道這些?讓你個小崽子來教?”
說畢,看著那小內侍一溜煙地跑開,這才整了整衣服,向王府的書房走去。
李成早先曾經出入王府,對於書房的位置很是熟悉,加上孫園本身就出身王府,自然也是更加熟悉,兩人便熟門熟路地來到了趙構的書房。
剛走進院子,就看到一名小內侍正在澆灌從房內搬出來的月季,這季節能讓月季開花,除了自己那個時代可以輕鬆做到。李成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裏看到,便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這時,一名小內侍已經上前行禮道:“李大人,王爺在裏麵等著您呢!”
李成見狀,便知道趙構還在生氣,便笑了笑,示意孫園留在門外,這才向書房內走去。
甫入書房,迎麵就看到趙構正在書案前揮毫潑墨。看到李成進來,這才放下手裏的筆,擦了擦手向李成笑道:“李大人,今日見麵是在不易啊!”
李成看他已經長成了青年模樣,說話也成熟了許多,宛似曆練許久一般,不覺心裏暗自吃驚。臉上卻淡淡笑道:“李成先前形勢危急,又被人誣陷,唯恐連累了王爺,所以不敢走動。如今總算略有些戰功,可以前來與王爺相見。”
趙構掃了一眼李成,點頭道:“師傅果然厲害,竟然能將金兵屢次大敗,真叫人佩服!趙構果然沒有看錯!”
李成笑了笑,看他從新稱唿自己為“師傅”,便知道趙構還是想依靠自己。便點頭道:“王爺,今日來見,李成深感慚愧,這段時日,為避人耳目故意與王爺疏遠,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幸好王爺沒有被李成連累,也算是值得了!”
聽李成這樣說,趙構緊皺的眉頭微微放鬆了一些,眼中也閃過一絲笑意:“師傅,當日蔡京誣陷師傅,趙構勢單力薄,有心向父皇求情,卻是在難以開口。”
李成不等他說完,立刻會意地搖頭道:“王爺身份貴重,如何能為李成而受牽連?何況,李成一番苦心,都是為了不被人看出這點關係。王爺幸好沒有求情,否則這些代價都是白費了。”
趙構聞言,果然輕鬆了不少,點頭歎道:“如今太子登基,雖然說金國作亂,可是看起來,趙構是在沒有什麽希望啊!”
李成立刻大有深意地低聲道:“正是亂世才能出英雄,隻有亂世之中,王爺這樣的人才能有機會。否則,太子身為皇上嫡脈正統,是不可能被廢掉的。”
趙構會意地點頭道:“難道事情將會更加混亂?師傅已經抵擋住了金兵,為何還這樣說呢?”
趙構望著李成那剛毅的麵孔,心裏有些說不出的古怪。每當看到李成,他總是難以想起自己身份,在李成麵前,他很少能有勇氣去強調兩人之間懸殊的身份。雖然李成一直都是那樣恭謹有禮,但是在他的眼中,自己從未看到過畏懼。這種感覺讓年少的他很是喜歡,那會讓他覺得輕鬆。可是這種輕鬆的感覺正在變成一種渴望,渴望得到李成的尊敬,渴望從他眼神中也看到那種慣有的畏懼。
可是,他還是失敗了,開始的時候因為李成一直冷淡的態度,他很生氣,所以他沒有去迎接眼下最顯赫的大臣。可是看到李成的時候,心裏的這些感覺統統都被他跑到了腦後。他太需要有人能在身邊幫助自己了,這種有人依附的感覺強烈地吸引著他。
看到趙構緊繃的臉,漸漸放鬆,直到露出笑容,李成才暗自鬆了一口氣。對於趙構,他一直隱隱地有一種戒備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趙構畢竟是將來的宋高宗,這位皇帝,對於大臣的控製幾乎是非常嫻熟的。沒有幾個人,能夠逃脫趙構的掌握。
聽趙構這樣問,便小心地點頭道:“太上皇和皇上都不願再戰,而且已經打到眼下的局麵,可能皇上已經不願再打下去了。隻要金國願意求和,皇上應該不會拒絕。”
他不敢說任何可能泄露秘密的話,隻能這樣模棱兩可地解釋,而聽在趙構耳中,卻顯得格外有理。
不覺驚訝地點頭道:“想不到師傅竟然這樣猜測,本王還以為師傅會覺得,父皇會同意借著大勝的機會,徹底地將金兵趕走,以解汴梁之圍。”
說到這裏,似乎想到了什麽。立刻點頭道:“大宋雖然由師傅領著大勝了幾場,可是真正比起來,還遠遠不是金兵的對手,所以大宋並沒有真正站在上風,所以……父皇會決定效法當年太宗皇帝所為。”
李成有些驚訝,真沒想到眼前的少年竟然能想的這樣深入。雖然他的想法和後來的事情還有些出入,可是已經基本上符合了徽宗的想法,也暗合了欽宗的打算。果然都不是有血氣的人,國家在這樣的統治者手中,自然也就隻能任人欺淩了!
第十七章 事情難料
看到李成低頭不語,趙構卻淡淡笑道:“師傅擔心金兵強勢,其實倒不如想辦法同金人和談,這樣,必然符合父皇的心意,師傅的前途也會更有把握。”
李成歎了一口氣,搖頭道:“倒不是擔心金兵強勢,隻是其他隱憂也不能不防。大宋眼下倒還沒有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隻要王爺開始積極準備,在宗澤麵前多做些接觸,樹立一些威望,將來亂世之中便可借機而行了。”
看李成還是不願說出太多,趙構眼中閃過一絲冷酷,卻還是淡淡笑道:“師傅不願說出詳細的計劃,想必也是為了趙構。趙構也就不再過問,隻是希望師傅時常過來指點。”
李成聞言,笑了笑,點頭道:“王爺身份貴重,自然更應該把握機遇,李成在朝中也沒有根基,有王爺在背後支持,總是值得慶幸。”
說到這裏,從懷中取出錦盒打開。將兩粒極品珍珠放在趙構眼前,笑道:“這是微臣無意中收來的,這樣的珍珠李成自然不敢享用,所以獻給王爺,以備不時之需。”
看到兩粒龍眼大小的珍珠,趙構眼前一亮,他這幾日時常前往宮中請安。時常看到徽宗愁眉不展,便有心送點什麽奇巧的東西,一搏徽宗的歡心,李成這時送來的這珍珠真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王府中珍寶不少,可是他隻是一個普通皇子,想要送些能讓徽宗注意的禮物,他還是十分吃力的。這兩粒珍珠簡直就是兩粒明星,讓他怦然心動。
看到趙構臉上的神色,李成便知道自己的珍珠送到了趙構的心坎上。這才又拿出自己前日親自燒製的一隻描金的玻璃茶碗來。透明的玻璃清澈晶瑩,邊沿又以細細的金線纏繞,看起來更是華麗奪目的令人難以置信。
看到玻璃茶碗,趙構的幾乎呆住了,這樣華美精致的玻璃器皿,他有些難以相信世間有人能造出這樣美麗的東西,簡直就像是傳說中神仙才能使用的東西。
他怔了怔,這才望著李成疑惑地道:“這茶碗,師傅是從哪裏得來的?”
對於貴族之間高價流通的這種所謂西域玻璃,他曾經派人仔細打聽也沒有什麽確切的消息,就連那些西域來的商旅也很難說清,這種玻璃究竟是什麽人製造的。這讓本來就價值不菲的這種玻璃更加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顯得更加莫測難料。
李成拿出來的這對茶碗,根本就是流通範圍極小的幾件玻璃器皿中沒有出現過的,他當真被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的注意力。
歎了一口氣,看著趙構臉上的表情,李成小心地搖頭道:“此物乃是一名困在汴梁城中西域商人所獻,李成看它是在罕見,應當是難得的至寶,所以拿來獻給王爺,連同這兩粒珍珠,如果王爺能送給太上皇,說不定可以讓他老人家開心一些,隻是東西貴重雖然能顯出自己的心意,但是真摯的感情才是一切的基礎,太上皇雖然已經退位,但終究是大宋的皇帝,王爺前往盡孝,也要多多留意那些暗中關注的目光,這樣才能在群臣眼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將來的亂世做好準備。”
看到李成送來的兩件東西,趙構顯然已經拋開了先前的芥蒂,聞言立刻點頭道:“師傅之言果然有理,趙構必定日日前往宮中盡孝。”
李成聞言,這才放心了一些,隻要趙構不去輕舉妄動,能在大臣的眼中有了良好的形象,將來爭奪皇位也就必然順利一些。
看到時間不早,李成擔心城中的戰事,便告辭離開準備前往宗澤大帳。
送走了李成,趙構把玩著那一對纏絲金線玻璃茶碗,神情卻冷淡了許多。這時,一直在外麵觀望的王勝探頭探腦地進來,小心地跪下道:“奴婢來遲了,未能服侍王爺,王爺恕罪。”
趙構雙眉微皺,冷冷地道:“罷了,把這些東西小心收好,這裏沒有什麽事情了,下去吧。
王勝還想說什麽,看到趙構臉色不好,便小心地道:“王爺,可是發生了什麽事情?我看那個李成並不是什麽好人,他不念王爺提攜之恩,王爺也不必給他什麽好臉色。”
趙構冷哼一聲,擺手道:“下去吧,本王知道了。日後李成再來,你讓前往本王寢殿見麵吧。”
王勝見自己的讒言幾乎沒有什麽作用,猛地一呆,看到趙構神色不好。不敢再糾纏,隻好答應一聲小心地退了出去。
從王府出來,李成便向宗澤的大帳趕去,還沒動身,就看到張明義遠遠地迎麵騎馬疾馳而來。看到李成,立刻翻身下馬,抱歉道:“大人,皇上命大人立刻進宮,金兵哪裏有消息了!”
李成聞言,點了點頭道:“宗大人呢?他可曾進宮?金兵可是要向大宋議和?”
張明義顯然有些激動,聞言立刻抱拳道:“金兵重創之後,想必已經不願再戰,末將請求大人,借此良機,將金人徹底剿滅,了卻後患!”
看著張明義激動的樣子,李成忍不住歎了一口氣。正不知道說什麽,身後又傳來一陣馬蹄聲。迴頭望去,果然看到張憲正騎馬飛奔而來。
看到李成和張明義,張憲顯得有些驚訝,急忙下馬來到李成麵前,抱拳道:“大人,宗大人忽然接到旨意,要宗大人暫時不得再領兵事。右丞大人已經進宮去了,末將正要去找大人,請大人一定要在皇上麵前替宗大人進言。否則,萬一金兵來攻,如何處置?”
李成沒想到欽宗的動作這麽快,看來一定是金營的消息到了,否則欽宗不會這樣立刻削去宗澤的兵權。而李綱也不會這樣顯得匆忙了。
想到這裏,立刻點頭道:“我這就進宮去見皇上,如果金兵真的來攻,沒有旨意下來的話張將軍暫時負責指揮,明義你還是負責火炮,一定不能讓金兵攻上來!”
說畢,也來不及再多說別的,帶著孫園便向宮中匆匆而去。
趕到皇宮,李成剛遞了要牌。便聽守在宮門處的侍衛道:“皇上有旨,李大人來了,立刻進宮,前往皇極殿見駕!”
李成答應一聲,也來不及多想,隻是匆匆向皇極殿趕去。到了皇極殿,便聽殿內宗澤正揚聲道:“皇上,金兵忽然來和談,乃是畏懼大宋火炮,對方完顏宗望已死,正是大宋反攻的大好機會,皇上切不可入了金人的圈套!”
李成聽得暗自皺眉,看樣子自己的猜測果然沒錯,危險還沒過去,隻是稍微減輕,欽宗便不想再打,可見曆史的難以扭轉。
正想著,內侍已經稟奏道:“禦史大夫,河東西路宣撫使,疏密副使李成見駕!”
李成急忙快步走進殿中,跪下行禮道:“微臣見過皇上,皇上萬歲!”
欽宗看他進來,這才臉色微微緩和了一點,低聲道:“愛卿且平身吧。今日金國遣使送來完顏宗望親筆書信,要我大宋暫時停止進攻,他會向金帝奏請議和。眼看城中守軍已經不滿十萬,而且宗廟社稷都在城中,驚動了神明與我大宋的國運更為不利,太上皇也擔心再打下去會驚動了曆代先皇的英靈。而且繼續打下去,朕擔心金國會再派二十萬大軍前來,那時,大宋更加難抑抵擋,不如現在兩國議和,實在是長治久安的良策。所以,朕決定暫時不再進攻,愛卿等人沒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城。”
第十八章 欽宗謀和
李綱在旁邊忍不住拱手道:“皇上,金兵如今並沒有退去,不能相信其一麵之言啊。若這是對方使出的奸計,我們豈非中計了嗎?”
欽宗臉色一變,怒哼道:“朕乃是為了宗廟社稷不被破壞,為了曆代先皇不被驚擾,怎麽能說是中計呢?完顏宗望乃是堂堂金國的王爺,朕有親筆書信在此,如何能說是奸計呢?何況,眼下雖然僥幸勝了幾場,可是大宋在兵事上,遠遠不是金兵的對手。這些,難道右丞大人不清楚?”
李綱臉色一變,還是拱手道:“皇上,眼下金兵尚未退兵,雖然大宋有火炮相助,可是想要守住已經很難,若是……”
不等他說完,欽宗立刻點頭道:“正是如此,朕才決定早些答應金國的談和,這樣,才能保住汴梁。”
宗澤看了一眼李成,上前拱手道:“皇上,李大人所言極是,萬一金兵不守承諾而……”
這時,李成才看到站在欽宗身邊的李邦彥正滿臉冷笑地望著宗澤,殿內尚有張邦昌、孫傅、何栗等人。
看到李邦彥的示意,張邦昌笑嘻嘻地拱手道:“大人,金人一向遠居塞外,曆次南下也不過是圖些財物。既然如何,何不花費一些錢財呢?孫子兵法不是也曾經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上兵伐謀之計嗎?你們這些人隻知道上陣殺敵,如何知道殺敵原不必非要動刀動槍的!”
李成自然知道,欽宗自從登基之後,最信任的就是投降派的領袖人物李邦彥,他如果能答應宗澤的建議,就不會有後麵的靖康之恥了。
想到這裏,不覺冷笑道:“張大人,殺敵的確不必非要真動刀槍,但是國家的軍隊難道不是為了打仗而設置的嗎?若是任何事情都隻想著花錢解決,那麽如果金兵每年都來一次,大宋又有多少錢去給金國呢?”
宗澤急忙拱手道:“皇上,種師道所率十萬精銳已經從西夏返迴,隻要種帥大軍一到,我們便可夾擊金兵,金兵必然可敗。”
李邦彥這時淡淡笑著搖頭道:“宗大人,你覺得汴梁在這樣下,能堅持多久?萬一金兵增兵十萬,區區汴梁無險可守,即便有忠義侯文武雙全,火炮威力巨大,但是就真的能保證金兵可敗?這幾日,城中謠言肆虐,前日太上皇夜夢先帝驚恐打雷,可見,火炮已經驚擾了先帝的英靈,理應不再使用才是。”
李成聽得真是滿腹怒火,可是想起幾次下獄,素娥所遭受的驚嚇。家人所麵對的絕境,雖然自己有義務為國家做點事情。但是,家人的安危也是自己的責任,他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安危對於家人意味著什麽。
想到這裏,也隻能忍著怒火,勉強皺眉道:“若是不用火炮,金兵恐怕早已破城而入了。”
李邦彥這時忽然拱手道:“微臣聽說民間流傳有金甲天將可滅金兵,今有殿前親軍司小卒郭京自稱便是金甲天將下凡,能召請六丁六甲天神相助,微臣已經親眼看過其法術果然高明。”
欽宗雙目一亮,轉身望著李邦彥,驚訝地道:“朕前日曾經夢到太後被一位金價神將護著前來見朕,莫非當真是上天之意?”
李邦彥更加得意,急忙上前一步,鄭重地拱手道:“微臣已經親眼見過郭神將的厲害,的確有些神通。若果真能不用一兵一卒退去金兵,便可讓金兵看到天佑大宋,必然不敢再有異心,而皇上能得到天神稱臣,於天下更是威臨八方,才是天子氣象!”
李成看著眼前的一幕,真是無語至極,本來還想再嚐試勸說欽宗繼續抗金,可是看到這一幕,滿腹的話,卻消失的一幹二淨。
這樣國家危難,兵臨城下的時候,作為最高統治者竟然隻想著不勞而獲,而將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東西上,這樣的皇帝,被金兵俘虜,未嚐不是最好的迴報,階下之囚的生活,不知道會不會讓這年輕的皇帝後悔今天的決定?
想到曆史上,欽宗被死在金兵的馬蹄之下,也未嚐不是曆史的嘲諷。
看到李成沒有說話,李綱還想再說,卻看到眉頭緊皺的宗澤,也沒有開口的意思,也不知該怎麽勸說,便也隻好望著李成和宗澤苦笑一聲不再多說。
或許是被李綱的笑容驚醒,宗澤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還沒說話,欽宗這時忽然皺眉道:“如今幸好有火炮支撐,可是火炮使用起來未免驚擾神明,若是惹來天下反對,朕不知該如何麵對曆代先皇,此事朕再想想吧。至於,前麵所言,眾卿不必再吵。朕已經決定,接受金國所提出的議和,也好讓戰事早些結束。宗愛卿畢竟年事已高,暫時不用再領軍中事物,朕見過那郭神將之後,再行決定將領人選吧。今日便議到這裏,眾卿且退下吧。”
宗澤和李綱都臉色大變,李綱立刻搶著揚聲道:“便是宗將軍年高,李成乃是少有的少年人才,皇上為何不用?”
欽宗這時已經走到了偏殿門口,聞言,停下腳步冷冷地道:“李成所製火炮驚擾百姓,驚擾先帝陵寢,朕已經不再追究,卿不要再說了!”說畢,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看到眼前這一場鬧劇,李成隻覺心中說不出是喜還是悲,心裏仿佛堵著一塊看不見的巨石讓他隻覺得窒息。
走出宮門的時候,正午的陽光照在身上,有些暖洋洋的感覺,李成這才慢慢地迴過神來,腦海中卻不斷地閃出張憲和張明義在敵軍中衝殺的興奮笑容,又不斷地閃過欽宗那冰冷的笑容和李邦彥得意的嘴臉。
無力的感覺,讓他有些無奈,看來一切的嚐試都難以改變曆史的軌跡,或許,平平安安地陪伴在親人身邊才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李少侄,李少侄,你醒醒,你醒醒……”想得出神時,忽然隻聽耳邊傳來宗澤關切的低唿,抬眼看去時,才發覺宗澤一臉緊張,旁邊張憲和孫園都焦急地望著自己。這才發覺自己竟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在宮門外站了許久。
幹笑了一聲,這才發覺喉嚨裏竟然幹澀的發不出聲音,隻能以笑容示意。整理了一下思緒,這才向鬆了一口氣的宗澤聲音沙啞地拱手道:“宗大人,李成……讓大人失望了,如此下去,汴梁恐怕……”
宗澤拍了怕他的肩膀,長歎一聲,眼中淚光點點,低聲道:“賢侄不要被眼下這些弄得意誌消沉,大宋將來還需要你啊!算是老夫求你了!”說畢,竟要給李成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