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聞言真是喜出望外,大家都知道會有賞賜,也知道作為皇帝欽命前來,自然會有一份不少的賞賜,隻是李成一次賞了二十兩銀子也有些意外,沒想到李成出手如此大方。


    八人接過銀子,同時跪下,齊聲道:“小人謝過大人賞賜,迴京之後,一定如實稟報皇上。”


    李成歎了一口氣,從懷中取出一份準備好的書信,點頭道:“時間不早,你們早些啟程,迴京之後將此信交給中書舍人孫傅孫大人。”


    站在幾人身前的李安忙接過書信,躬身道:“官人放心,小人一定將書信送到。”


    李成又取出一份準備好的書信,親手遞給李安,低聲道:“這是交給夫人的家信,你迴去囑咐夫人,一定要保重身體,她身懷有孕,家裏的事情卻還要她操勞。”


    說到這裏,他忽然想起素娥那溫柔的笑容,心中猛地一痛,歎氣道:“我在這裏很好,隻是她身體不便,讓她不要太累到身體。”


    轉念腦中又忽然閃過李師師那嫵媚的笑容,隻覺心裏有事一陣難過,有心囑咐李安幾句,可是又不知道說什麽好。有心寫信,又恐落到有心人手裏成為自己的把柄。想起師師的靈慧聰明,隻好笑道:“就這樣吧,你們早些迴京吧。”


    李安急忙跪下叩頭道:“小的給官人叩頭,小的一定把書信平安交給孫大人。”


    李成點了點頭,不再多說什麽,李安這才帶著八人恭敬地行禮退出。


    看到李安帶著眾人離開,李全小心地上前道:“官人的密信,李安已經妥善保存,就是全身搜查也絕不會被發現的。”


    李成聞言,這才點頭道:“這樣就好,有你們兩人在,我輕鬆不少。”


    李全望著李成,真摯地抱拳道:“小人雖然是奴婢,可是官人從來沒有把李全當作下人,隻把李全當作家人,李全和李安能為官人作些事情,乃是三生之幸!”


    李成聽到這話,不禁也為李全的話有些感歎,想了想,不覺問道:“你可曾讀書?”


    李全忙躬身道:“官人,小的隻是認得幾個字罷了。”


    李成仔細想了想,望著李全道:“我在書房查閱卷宗,你也下去休息吧。”


    李全聞言,看了李成一眼,點頭道:“小的去端茶水進來。”


    李成看著他離開,這才轉身坐下,打開書案上備好的卷紙,他使用毛筆終究不大習慣,一邊寫一邊暗自下決定要命人削了鵝毛筆老用,這毛筆寫字太慢了。


    好不容易把自己的特種兵訓練方案寫完,已經是滿頭大汗了,看到自己那歪歪扭扭的字跡,李成真是隻有無奈。


    放下寫好的資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早已冰冷的茶水,李成這才發覺天色不早,忙向門外揚聲道:“李全,去將張明義將軍請來,我有事與他商議。”


    李全在門外道:“官人,時候不早,先用了午膳再說吧。”


    李成這才感到腹中一陣饑餓,原來時間已經過去了一上午,隻好點頭道:“也罷,先吃飯再說吧。”


    匆匆吃過午飯,李成有整理了一下寫好的資料,這才向李全道:“去把張明義找來,我在書房等他。”李全看到李成這樣著急,便不敢再多問,就匆匆去找張明義。


    李成仔細看著自己的訓練計劃,心中盤算著,不知道廂軍中若是按照自己的選拔條件,能選到多少,不覺又放寬了一點選拔的條件,這才覺得心中有數。


    這時,書房外,張明義平靜的聲音猛地傳來:“末將張明義見過大人!”


    李成看了一眼進來的李全,起身大步迎出書房,看到站在院子裏的張明義,上前拉著他一邊向書房走去,一邊笑道:“快進來吧,我正等著呢!”


    張明義被李成的手猛地握住,渾身便是一僵,還沒有等他反應過來,李成已經拉著他來到了書房。


    走進書房,李成指著書案上攤開的計劃,向張明義道:“你兵書想必看了不少,看看我的這個訓練計劃是否行得通?”


    第二十六章 縱論兵法


    張明義沒想到兩個時辰不見,李成竟然弄出了一個什麽計劃,心中狐疑,這書生談兵事,大多是紙上談兵,真正有用的少,大多是誤人性命的空談,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


    這時不覺抱拳道:“想不到大人也懂兵法!”


    李成聽出了他話裏的意思,也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笑道:“我寫的都是白話,你看看,若有不明白或者行不通的地方,你說出來。我們一起商議。”


    麵對頂頭上司,張明義不敢多說說嗎,隻好仔細看起書案上的資料來。剛看了兩眼,就覺再也放不下手裏薄薄的幾張紙了。李成的文字都是白話文寫成,讓張明義看的十分省力,隻是幾處關鍵的地方他還不大明白。


    放下手裏的資料,張明義道:“若是照大人這樣挑選,目前太原六萬廂軍中,恐怕隻能找到百人,這樣的話,數量是不是太少了?”


    李成聞言,感覺和自己預想的差不多,不禁有些失望,不過還是覺得能在廂軍這種二流軍隊中挑出大約五百人,也算不錯了。


    看到李成臉上一閃而過的失望之色,張明義抱拳道:“大人這樣嚴苛的挑選方法,就是在禁軍之中恐怕也難找兩千人。能在廂軍中招滿百人,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李成想了想,點頭道:“這次何家抄出來的財務統統留下,本官用來補貼選中的士兵。隻要大家能選進這百人之列,每人多加兩倍兵餉。”


    張明義聞言,急忙抱拳道:“另外,末將還有一事不明,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人數不過百人,如何能夠抵擋數萬金兵?即便是一以當百恐怕也……”


    李成看著張明義,點頭道:“這隻是挑選合適的兵員,我還會從這些人裏麵再挑出一百人。這樣的軍隊當然不能正麵迎擊金兵,我需要的是奇兵!”


    “奇兵?!”張明義雙目一亮,盯著李成,吃驚地失聲道。


    李成點了點頭,看著張明義道:“雖然北麵還有雁門,但是金兵已經可以從其他方向來襲,雁門不過隻是牽製一部分金兵而已。如果金兵真的揮師南下,唯一的屏障應該是在太原。太原地勢雖然險要,可是地理上,大宋並沒有其他險關可以依靠。若是金兵繞過太原,便可直撲汴梁,到時候一馬平川,金兵鐵騎將無法阻擋。”


    張明義自然知道這些,不覺抬眼望著李成,等著他下麵的話。李成對於這時的武器裝備,戰場情況了解不多,隻好一邊揣摩一邊點頭道:“大宋一直沒有辦法占據主動,最重要的就是沒有了先天的戰略防禦,所以處處被動。而禁軍和廂軍戰力低弱,無力抗衡金兵,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我想,正麵交手不行,那就隻能從側麵進攻。”


    說到這裏,忽然想起這時候已經有了火藥,便心中漸漸有了辦法。不禁點頭道:“這次挑選士兵的重任,我必須交給你去做,希望你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可以達到要求的五百名士兵!”


    張明義被李成對這番話雖然還是不能十分肯定,隻是聽他說的似乎有些道理,而且也是他這樣的將領還沒有來得及想的事情,不覺點頭道:“末將一定盡快辦好!”


    李成點頭道:“我現在需要時間,金兵防範,必須盡快開始,我給你十天時間。從今天起,你就是從七品武騎尉,若是辦得順利,日後自然有你立功的時候!”


    張明義精神大振,急忙抱拳道:“末將一定盡心竭力!”


    李成看著張明義,猛地想起了在台獄遇到的王彥,這可是一員大將,若是能把他找到自己這裏來,就好了。可是,王彥遠在京師,自己也沒辦法征調禁軍,隻能日後再想辦法了。”


    正想著,隻聽張明義道:“大人這幾日新到了幾名被流為配軍的犯人,依照軍中的慣例,要大人看過之後定奪生死。”


    李成聞言不覺想起,小說《水滸》裏麵林衝被發配充軍,要打三百殺威棍,便點頭道:“這些人都不要輕易處置,好生看待,我明日見過之後再說。”


    張明義詫異地看著李成,抱拳道:“大人,這些刺配充軍者隻能發往鄉軍之中,若是留在廂軍之中,恐怕不大合適。”


    李成點頭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隻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若是能有人才,自然是要不拘小節才對。”


    張明義看了李成一眼,欲言又止地抱拳道:“大人吩咐的事情,末將這就去辦,明義告退。”


    李成點了點頭,看著張明義退出書房,這才向守在角落裏的李全低聲道:“我是不是有些著急?”


    李全小心地笑道:“官人一心為抗擊金兵,雖然急了些,卻是一片忠心啊。”


    李成點了點頭,看著桌上自己費盡力氣寫好的計劃,心中不覺有些氣餒。忽然想到,這時代的火藥已經沒辦法改進了。若想改進,隻能在火器上下功夫。如果能造出後世中的土製火炮,對付金兵想必一定是易如反掌了!


    隻是想要造出火炮,需要克服的東西太多,首先就是鑄造上的問題,這又牽涉到冶煉技術,自己對於這些又知道的不多。這樣一來,便真是處處艱難。看來小說裏那些動輒可以造槍造炮的情節,隻能是小說作者的細說而已。即便能夠在穿越之前懂得這些艱澀的技術,來到這千年之後的世界,麵對配套技術的落後,也隻能空自哀歎了。


    想來想去,隻覺得就算造一門土炮也要一步步地解決無數問題,首先就要尋找冶煉的能手,再找鑄造的巧匠。然後開始研製質量更穩定的火藥。


    想到這裏,不覺扭頭向李全道:“李全,你可知道火藥?”


    李全沒想到李成會問起這個,不覺笑道:“火藥此物乃是孩童玩耍之物,官人如何問起這個?”


    李成搖頭道:“軍中可有火藥使用?”


    李全不知道李成的用意,小心地笑道:“小人所知,雖有工匠想要將此物作為軍中所用。卻屢屢失敗,所以隻是稍有使用罷了。”


    李成不覺皺眉道:“你可知道有哪些火藥方麵的巧匠,一定要重金請來。”


    李全小心地躬身道:“這件事需要小人仔細查找,恐怕需要一些時候,所以就怕官人等不及……”


    李成聞言,大感無奈,可是也知道這件事李全說的是實話,隻好低歎道:“你盡力吧,若是果真找不到也隻能是天意如此,大宋也隻能這樣了!”


    看到李成眉頭緊鎖,李全有些不明白火藥和大宋有什麽關係,隻是又知道李成一向難以捉摸,他的話總是不會有錯。便小心地笑道:“官人,小的這就前往軍中詢問。”


    李成這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隻能點頭道:“你去找一名親兵問問吧,既然軍中使用火器,總是知道一些的。”


    李全聞言答應一聲,便匆匆而去。李成無奈地搖了搖頭,迴到書房,把寫好的資料小心地收好,正要轉身在椅子上坐下。就聽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抬頭望去時卻看到張明義跟在李全身後大步而來。


    看到李成,他抱拳道:“大人,末將聽說大人在打聽火器的事情?”


    李成這才想起,自己竟然忘記了眼前的張明義跑去問李全,真是舍本逐末!不覺急忙點頭道:“正是,本官正想了解一些軍中火器的使用情況,將軍先坐下說話。”


    李全聞言,忙端了茶水放在小幾上,這才輕輕退出了書房。


    第二十七章 宋代火器


    張明義目光炯炯地望著李成,微微抱拳道:“大人若是問及火器,明義雖然不大通曉其中的製作,但是說起軍中的應用,倒是十分熟悉。”


    李成聞言,及忙點頭道:“現在軍中使用火器,究竟多少?火器殺傷力如何?”


    張明義詫異地看了李豔李成,點頭道:“大人乃是文官,或許並不知道火器使用已經將近一百二十多年,當日太祖初定天下,汴梁便已經有了三司胄案掌管的‘工署’。其中設南北作坊和弓弩院,集中有數千名熟練地工匠,地方各州也都設有兵器作坊。南北作坊歲造塗金脊鐵甲等九十三萬二千,弓弩院歲造角靶弓等九千六百五十餘萬。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又南北作坊及諸州別造兵幕、甲帶梭衫等什物,以備軍行之用。”


    聽了張明義的介紹,李成這才知道,原來宋代的科學技術高度發展,所以宋代的武器手工業也特別發達,特別是火藥兵器的大量開始使用於戰爭。


    熙寧六年,撤胄案改設“總內外軍器之政”的軍器監,暫由侍從官兼管監事。元豐改製時,正式設軍器監和軍器少監兩官,任正、副長官。主要屬吏有丞二人、主薄一人。軍器監的任務是負責設計兵器圖式、規格、用料標準、工藝規格和製造。這時已有軍器監有萬全兵匠三千七百人,東西作坊工匠的人數也已經五千多人。


    軍器監除八作司外,還單設有廣備攻城作,下有十一目;火藥青窰作、猛火油(石油)作、金作、火作、大木作、小木作、大爐作、小爐作、皮作、麻作、窯子作。火藥作和火作的設置,粗使了火藥的配方已經標準化,火器的製作已經規模化。同時,火器已成為軍隊的製式裝備之一。


    而且北宋軍隊裝備的火器,種類繁多,有煙球、毒藥煙球、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鐵嘴火鷂、竹火鷂和火箭、火藥鞭箭等十種。這些火器基本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摻雜一些發煙和毒性藥物,用以焚燒敵人的防禦物和物資,對人馬也有一定的殺傷力,但主要起震嚇作用。一般是利用弓弩和炮或人力投擲。所以部隊裝備尚不普遍,大都用於邊防和防禦作戰。而元豐六年,就曾經發給軍中火藥箭二十五萬支。


    聽了張明義飛話,李成心中大為感歎古人的智慧。這種火藥在軍事中使用,比西方提前了六七百年,足以顯示古代中國人在科技上麵的領先。隻是最後還是因為封建製度的腐朽頑固,導致百年衰弱。七百多年後的恥辱和落後,恐怕是這時的人們難以想象的。


    思緒紛紛的時候,李成向張明義道:“你去將工署內製造火器的工匠找來,本官有事相詢。”


    張明義聞言,急忙抱拳道:“大人放心,若是大人傳召,片刻即可趕來。隻是,新近從禁軍中貶了幾名違反軍法的士兵,還待大人審問。”


    李成聞言,看了一眼天色,猶豫了一下道:“那就先關押起來,明日再審。”


    張明義點頭道:“隻是,其中一人自稱認識大人,所以末將不敢隱瞞。”


    李成不覺十分吃驚,自己在這時代認識的人可都在京師汴梁,這太原也就這剛認識的幾個人,若是另外有人認識自己,那就十分罕見了。


    不覺吃驚地道:“這人是誰?為何會在這裏?”


    張明義抱拳道:“末將審問了,此人自稱是叫王彥,從前在京師殿前兵馬司當差,因為受人牽連,所以被貶到太原的廂軍中來。”


    “王彥?!”李成大吃一驚,想起現在在獄中認識的李逵,心中不覺暗自驚喜,若是王彥這時能來自己軍中,那可是如虎添翼,而且他這時還沒有發跡,將來便大有用處!


    想到這裏,立刻點頭道:“把他立刻帶來見我!”


    張明義見狀心知的確是李成認識的熟人,便起身抱拳道:“大人稍後,卑職這就去將人帶來!”


    說畢,看了一眼李成,這才大步轉身而去!


    李成看著張明義離開,心思已經飛到了王彥身上。王彥乃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將領,在民間和曆史上都是一員不畏強權的謀略型將領,有了這樣的人才,自己暗格改變曆史的想法即便實現不了,也有了創造曆史的能力!


    如果能在趁著金兵南下之前,訓練出一枝有著現代化作戰理念的軍隊和一部分人才,南宋才能在不遠的未來出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晚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晚樓並收藏亂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