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談話並沒有得出結果,許平受到急報,說朝廷重開大都督府,而鎮東侯在領命之後,立刻南下直奔中都。
得知這個消息後,孫可望喜形於色:“如此甚好,若是闖王在山東拖延時日,我們和其他人就能立下更多功勞了。”
許平倒是有些焦急,鎮東侯成軍以來未曾一敗,而李自成的軍隊相當疲憊,他對二人說道:“我們應該立刻出兵去增援闖王。”
“闖王明言不要我們去,”孫可望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再說我們的軍隊也很疲憊,黃侯的手下的精銳已經被我們清掃得幹幹淨淨,闖王足夠對付他了。”
……
和孫、李二人分開後,許平呆在自己的營帳中沉思,天黑後,清治道士前來求見。
許平把自己的心理醫生請進來,和他談起了剛才的對話:“曾經有人不止一次對我說,治亂循環並非始於某時某刻,而是如影隨形。現在我們還沒有奪取天下,可是內鬥就開始了,彼此之間開始提放爭奪,我真不敢想,要是有一天我們真的奪取了這天下,又會是什麽一番景象。”
清治問道:“那許將軍又作何設想呢?”
“我本以為,既然我明知內鬥是治亂循環之道,那我就會時刻反省,不會重蹈覆轍,但我竟然不能不這麽做,不敢不提防爭奪。”許平長歎一聲,正是因為顧炎武的話,讓他時刻警惕、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但也就是僅此而已了:“我曾經雄心壯誌,和闖王立約,一定要把中華帶出治亂循環,但我現在不知道這是不是可能做到的,這或許就是天命吧。”
“許將軍想犧牲自己以結束治亂循環嗎?”
“如果我犧牲就可以的話……”許平頓了一頓,搖頭道:“我不想犧牲太多。”
剛才許平還見過自己的幾個心腹部下,周洞天他們也不同意立刻出兵,當然有軍事上的理由,但許平知道這些心腹同樣對李自成有戒備之心,而且這種戒備與日俱增,隨著闖營軍事上的不斷勝利,這種隔閡已經變得越來越深。
“我還是要出兵!”許平從煩惱中掙紮出來,雖然部下疲勞,不過許平仍準備抽調部分精銳趕赴山東馳援李自成,而這支部隊就是李來亨指揮的裝甲營,許平剛才已經吩咐第五步兵翼做好出動準備,而這個翼缺乏的人員和裝備會從其他幾個許平親領的營中抽調:“無論如何,現在還遠遠不是內鬥的時候,等我們奪取了天下再說吧,我記得侯爺曾經說過:在把熊打死前就想著如何分肉,那是愚蠢。”
第十二節 天平
“貧道不是很懂軍務,不過在許將軍的營中呆久了,倒是知道了一些,”清治道士聽說許平打算隻帶一個翼去增援李自成,不急不忙地說道:“據貧道所知,鎮東侯便是一人,也能取上將首級於萬軍之中,這次多半還不是孤身前來。”
“其他各軍都需要休整,一個翼總比沒有強。”
許平說完後,清治輕擺下拂塵,沒有應聲。
“唉,”見狀許平長歎口氣,闖軍實質上是各大山頭的聯盟,這個曾讓許平沾光不少,但現在弊端也慢慢浮現,任何利益都要與同盟分享,比如建立新的野戰營;如果介入其他將領的領地,就需要利益交換,比如組建騎兵營,許平必須要事先想好一個能讓各方都滿意的方案,其他人都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也不用和大師隱瞞,曾有人和我說過,隻要采用徹底的儒家來治國,就能讓中華長治久安,避開戰亂。”
“又是浪裏白條說的?又是為了治亂循環。”
“是啊,我現在很迷惑……”許平把孫可望的對話和清治說一二,剛才對心腹才稍稍提了一點這個構思,他們就變得非常興奮:“若是闖王得知此事,肯定會非常不滿,牛軍師更會異常惱怒,可是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不是麽?孫將軍他們有這樣的念頭也是合情合理的,隻是行不通而已。”
“許將軍認為這套行不通?”
“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統,我剛才仔細想了想,恐怕就是孫將軍說的這個道理,純粹的儒家,認為可以讓治國者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天子和諸侯互相畏懼,隻要諸侯還手握兵權,天子就寢食難安,希望能大權獨攬;而諸侯整天擔心天子對自己不利,更要拚命地抓住兵權,而解決之道就是推翻天子,自己去做大權獨攬的天子。”許平覺得分封製或許隻是把內鬥推遲或者說公開化了:“看看這亂世吧,天下可能有上百萬生靈餓死,而死於戰亂的更是不計其數,雖然我因為亂世而出人頭地,可我並不會因此而喜悅,更不會認為這是種幸運,連能老死在床上都像是種奢望了。”
“許將軍想得太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清治寬慰道,同時也是提醒:“再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貧道記得許將軍曾經說過、發誓再不重蹈覆轍,難道許將軍你忘記了嗎?”
逃到闖營後,許平曾總結經驗教訓,認為自己好多管閑事是一個很大的弱點,私下裏曾對清治說過狠話,表示再不會嚐試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但那也就是一句氣話,許平在自己的軍隊中,仍然鼓勵軍官積極主動,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就我所知,侯爺組建的長生軍,並不是現在的這支新軍,長生軍的官兵對勝利有一種熱望,一種讓我敬仰而且激動不已的熱情,而侯爺本人更是如此。就我的理解,侯爺和他長生軍,總是會問自己:我能為勝利做什麽,而不不會問,我能不做什麽。自從我加入新軍的那一天起,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同僚們看不慣我,我最尊敬的長官,也常常指點我要和同僚好好相處,不要讓別人難堪。可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鎮東侯征求士兵的意見,沒有人敢說話,作為一個小兵的許平就要把看到的不足指出來,以後更是變本加厲,隻要許平覺得某種情況可能是不足,他就要毫不客氣的上報,讓更高級的指揮官定奪:“如果看到了事情不去做,那就是對同僚和士兵的生命不負責,兵兇戰危,這本來就不是顧惜顏麵的地方,山東更改推演結果一事,”這件事許平始終耿耿於懷:“要是我做的不對,張大人可以駁迴,金求德也可以駁迴,但如果我覺得不妥,擔心被人說狂妄就閉口不言,那就是失職。”
“可是許將軍因此被排擠、摸黑,現在許將軍又要把不歸自己管的事情硬攬到自己身上,和那次一樣,成功了會削同僚的臉麵,失敗了會成為替罪羊,許將軍還是要去做麽?”清治歎了口氣:“貧道久聞長生軍的赫赫威名,想不到竟然會墮落如此。”
“新軍不是長生軍,壓根就不是,我這支軍隊才是,長生軍戰無不勝。”闖營中的種種潛流,讓許平變得非常不安,今天更是越想越不能釋然:“自古以來,多少叛軍都有始無終,或許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原來的王朝已經太衰落了、內鬥不休、人浮於事,但隨著叛軍不斷勝利,這個問題同樣會出現,到時候就不是一支新銳的軍隊同一支衰敗的軍隊交戰了,而是兩支衰敗的軍隊再比誰更不堪,而舊王朝在這種時候,往往能靠著地盤和人心上的優勢翻盤,我很擔心闖營也快到這個轉折點了。我學習侯爺的辦法,重建了戰無不勝的長生軍,和披著侯爺虎皮的新軍交戰固然能贏,但如果我失去了這股朝氣,如果我的軍隊變得和新軍一樣,那就是比誰的錢多、誰的火槍多、誰的大炮又多又厲害,我怎麽可能比得過新軍?”
聽許平慷慨激昂地說了這一通,清治知道他決心已定:“許將軍打算什麽時候出兵?”
“明天就出發,新軍是我的前車之鑒,我不能犯下和他們一樣的錯誤。”
……
聽說鎮東侯趕來山東後,李自成急忙派人多方打探到底有多少軍隊隨行,現在闖營勢成騎虎,雖然鎮東侯威名遠播,但總不能一聽說他前來就望風而逃,那樣不但會極其有害闖營的威望,而且以後這仗就沒法打了。
令牛金星等人慶幸的是,聽說鎮東侯隻帶了很少的親衛趕來,新軍剛剛返迴京師,無法在十天半個月內趕到山東,而且朝廷裏也不同意把這支軍隊派向山東——來自許平的威脅讓大明君臣如刺在背,開封隨時可能陷落,就是有這萬把新軍京師仍然是危機非常,還有人擔心鎮東侯見勢不妙會和其他將領一樣南逃,所以新軍更加不能派去山東。
此外,朝廷認為就是山東丟失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季退思在山東大鬧多年,頂多是把漕運變成海運罷了。京師是腦袋,漕運是給腦袋供血的大動脈,動脈固然重要,但總不能為了動脈把腦袋扔了,再說不是還有海運嘛。
而山東明顯堅持不到朝廷有確定的決議下來,李自成進兵神速,已經抵達曲阜周邊。和革左五營還有季退思不同,李自成沒有任何攻打曲阜的計劃,他還修書一封送到城裏,表示會嚴格控製軍隊,絕不會容忍姑息任何傷害孔府的人。
闖營得知鎮東侯孤家寡人前來山東後,牛金星就極力繼續進兵奪取山東,和之前季退思不同,牛金星已經製定了在山東建立全麵統治的計劃。
“孫兄弟靠著不斷騷擾江北軍,短短半年就大大擴充了實力,建立了兩個野戰營和數萬民團,這靠小小一個歸德府事絕對做不到的。”孫可望不願意和闖營本部分享資源,牛金星對此一點兒也不驚奇,他秘密向歸德府派出了不少細作,有幾個還是從明廷那邊調迴來的得力幹探,對孫可望的各種政策進行了細心的偵查,現在牛金星打算引為己用。進一步說,現在戰略形勢和季退思作亂山東時期也完全不同,闖營連續取得大捷,在全國範圍內擁有戰略主動權,牛金星可不會滿足於隻奪取季退思以前的那點地盤,更準備在奪取山東後把地盤一直擴展到淮河流域:“山東有鹽、鐵之利,兩淮民風剽悍,自古就盛產精兵,更不用說還有糧食,揚州商賈雲集,對大王的霸業也是大大有利啊。”
“黃侯,他是來送死麽?”劉宗敏插嘴道,魯軍已經逃散一空,迴到老家後諸如朱元宏之流橫征暴斂,借口剿匪把地方洗劫一空,軍力比之前強大不少,更加不把朝廷的聖旨放在眼裏,聽說李自成親提大軍前來後,魯軍將領二話不說就各奔東西。處於李自成北方的朱元宏怕被闖軍堵住不敢南逃,就打出了響應孫傳廷三月平賊的口號,帶著軍隊從大名府橫穿直隸,直奔山西去了。沿途生靈塗炭,麵對一波波的大明野戰部隊,地方官敢怒不敢言,隻能一個勁上報天子請求對策,而崇禎天子一貫優容手握兵權的臣子,讓地方官對各路魯軍曉以大義,感動他們繼續為國效力。
“黃侯固然是武勇天下無雙,可是他現在也是半百的人了,當年的本事不知道還有沒有剩下四成?我們隻要小心防備,不要被他偷襲了便是。我們這邊可是幾萬大軍,便是伸著脖子不動讓黃侯他砍,他也砍不過來啊,再說我們還有火槍。”雖然沒有許平的規模那麽大,但牛金星也組建了一支火槍部隊,目前製約牛金星的主要問題是錢,其次是沒有孫可望身邊的江北軍——楚軍不歸南京管,裝備畢竟還是差了點。
“都不用火槍,”羅汝才聽牛金星說得謹慎,哈哈大笑道:“黃侯難道有三頭六臂不成,我手下有幾十個兒郎,各個都是上山能擒虎,下江捉得蛟。闖王你就放心吧,他們個個摩拳擦掌,就等著斬下黃侯的首級,獻給你哩。”
之前李自成和羅汝才合作還算愉快,不過最近兩人間關係有些緊張,羅汝才總是抱怨許平自傲河南的收入沒有按規定分給他三成,牛金星總是爭辯說許平一樣沒有把收入上繳給李自成——這當然不是完全的真話。在河南羅汝才的部下看到許平部隊的良好情況後,怨言變得更多,而牛金星和羅汝才之間的爭論也變得更頻繁。
上次許平把幾個縣撥給牛金星後,得到風聲的羅汝才就跑來想要走一個給他的部隊當根據地,這又一次遭到牛金星的斷然拒絕,他聲稱許平沒有把縣撥給他,隻是闖王暫時在這裏駐紮罷了,而糧食、稅收許平還是要拿走的。
勃然大怒的羅汝才質問牛金星許平到底算什麽:既然牛金星一口咬定許平從來分文不繳,那許平顯然不能算李自成的部將;若許平是李自成的同盟,那許平也有義務為其他闖營提供物資,而這個時候牛金星又總是跳出來說這些首領已經從李自成那裏拿過東西了,所以不用許平再給。
“到底許平是什麽?如果他什麽都不是的話,幹脆我和闖王合夥宰了他,分了他的兵馬和糧草!”當時氣急敗壞的羅汝才就在李自成麵前吼叫起來,牛金星不得不勉強答應撥給羅汝才一些糧食和金銀,而這次出兵山東,羅汝才事先就講好條件:取得山東後魯南要歸他做根據地,而如果南下兩淮的話,也得分半個淮北給他。
季退思是山東的地頭蛇,很多山大王都要他穿針引線,雖然季退思很識相地沒要濟南,但膠東牛金星估計是他的底線。
山東——看著很大的一塊蛋糕,還沒有拿到手就分了一小半出去,牛金星也感到無可奈何。
“先保證闖王能拿到最肥的一塊肉吧,”牛金星在心裏這樣想著,同時也是聊以自x慰:“多幾個山頭也好,對許平、孫可望這倆也是種威懾。”他在心裏暗暗打定主意:“將來若是奪取京師,晉軍、遼軍臣服的話,就把許平、孫可望、曹操和雞腿統統留在北疆,讓薑鑲、吳三桂南征,讓他們大小相製,等天下平定後再琢磨削藩。”
“黃侯不是還沒有到嗎,你們慌什麽?”無論是劉宗敏還是牛金星,包括大話炎炎的羅汝才,李自成都能感到他們話語中隱藏著的緊張,李自成也同樣有這種情緒:“兵貴神速,我們先奪取中都,把在山東的這支最後的官兵消滅掉,那鎮東侯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
鳳陽巡撫從邸報上知道鎮東侯會來,但並沒有想到鎮東侯到的這麽快,得知麵前衣著普通的男子就是名震天下的黃侯後,巡撫大人跳起來就要行叩拜之禮。
鎮東侯笑著阻止了巡撫的行動,在大明總公司這個體製下,朱家當然不用說是最大的股東,皇帝就是董事長,而爵位則相當於擁有大明公司的股權,是股東。而無論是內閣的閣老,還是地方上的官員,他們都是給這些股東打工的,在鎮東侯麵前這些文官是沒有坐下說話的資格的,除非鎮東侯賜給他們座:“封建王權,奴隸主,高級奴隸和奴隸,很高興雖然過了這麽多年,我始終知道,不推翻這個中國就不會有前途,無論誰當皇帝都一樣。”
“侯爺,下官這就出去宣布您大駕光臨,”巡撫腰彎得像個大蝦米,不過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山東縉紳、父老,盼侯爺猶如孝子之望慈母啊。”
“我看不必了,”鎮東侯這次根本來不及帶人來,在他最新的計劃裏山東是不可以落入闖王掌握的,否則他的新軍就會失去退路:“我沒有帶幾個兵來,還是不要大張旗鼓,我打算在遇到闖賊時再現身。”鎮東侯露出一個年輕人式的笑容:“這才是本侯的風格。”
“侯爺,就是因為您老人家沒帶兵來,所以非如此不可啊。”鳳陽巡撫急忙勸說起來,之前中都留守部隊已經逃散泰半,聽說重開大都督府後,倒是有些人遲疑觀望起來,而鎮東侯前來山東的消息確實如同一針興奮劑,讓士氣本來已經低迷到極點的中都留守部隊沒有繼續逃亡,而是留下來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巡撫訴說難處的時候,鎮東侯一直麵露微笑,不過心裏卻是煩躁,因為情況比他設想的還要糟糕,不過既然如此鎮東侯更不能立刻現身——在新軍幾近覆滅的今天,縱橫不敗的戰績是鎮東侯目前最重要的籌碼,泰山、細柳兩營的殘兵正在向中都靠攏,但即使加上他們,鎮東侯也沒有完全的把握擊潰李自成的大軍。
讓李自成以為自己還沒有抵達,這樣他行軍會急躁,軍心會浮動。過早現身隻會讓敵人更加謹慎,若是李自成堅壁不出,鎮東侯的地位、威名也不允許他坐視不理而隻能主動出擊。如果再有什麽意外的話,鎮東侯的不敗的神話一旦褪色,他就會遇到更大的難題。
巡撫絮絮叨叨地勸說鎮東侯出麵安撫人心時,門外有人報告說江北軍的使者前來中都,詢問鎮東侯是否抵達,若是還沒有的話,使者就要北上尋找。
聽說是新任提督江北軍務總兵官的心腹使者後,鎮東侯立刻讓巡撫把人帶來密室,確認對方的身份後,鎮東侯向這個使者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並打算交代他嚴守秘密。
不想鎮東侯還來不及交代這句話,使者就一個猛撲,四肢著地趴在黃石腳前,臉幾乎要碰到鎮東侯的靴麵:“侯爺在上,小人江北提督鬱董,提二十萬江北健兒前來為侯爺效力。”
第十三節 投效
事情起源於不久前鬱董和他師爺的一番談話,早在兩人逃迴南京的路上,鬱董就開始考慮如果鎮東侯親自出馬對付許平,他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而鬱董的結論是靜觀待變,他進一步更新了以前對鎮東侯和許平的看法:“毫無疑問許平就是孫猴子,黃侯就是他師傅,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許平到底是帶上緊箍咒之前的孫猴子還是之後的。”
李自成進攻山東的消息讓江北軍紛紛南逃,鬱董在趕會駐地的時候遇上了朝廷的天使,向著天使叩頭表達完對天子恩典地無限忠誠後,鬱董立刻也開始著手準備逃亡揚州。
“揚州,古之廣陵,似鐵雄關……”親兵們收拾鬱董的行裝時,他本人也沒有閑著喝茶,而是和手下一起動手給東西打包,忙的滿頭大汗的同時,鬱董還對師爺普及軍事曆史知識:“……近如宋時,蒙元已克臨安多時,揚州守軍仍能靠這座雄城堅持抵抗,最後還是中了蒙元的調虎離山計揚州才宣告失守,李闖他再厲害還能厲害過蒙古大軍?我們再熊難道還能熊過宋亡後的揚州殘兵?”鬱董認為以手下的萬餘兒郎,在揚州堅守個一年半載毫無問題:“李闖還急著要迴北方,我們背後還有二十萬江北健兒,必能轉危為安。”
“東家,李闖固然是未必如席卷南北的蒙元,不過我們江北軍……”
師爺才開了個口,鬱董就毫無愧色地立刻打斷了他:“好吧,我承認我們比不上揚州的三千宋軍,我就是這麽一說,師爺你就那麽一聽好了,不過我們背後不是還有二十萬江北軍嘛。”
“東家,不是我潑您冷水……”
“好吧,”鬱董正把以前的官印、剛剛拿到的提督大印,以及其他各種朝廷的印信一起扔到床上,然後匆匆打包收起來:“我這句話也就是隨口一說而已,我知道他們是不會發一兵來救的。不過揚州這樣易守難攻的天下雄城,不要說利用四周山川,就是把四門都堵上我也能撐個幾個月了。”
“可是東家的功勞呢?”吳維問道:“東家難道不想更上一層樓麽?”
“更上到哪裏去?”鬱董截口問道:“遇到許平還不到兩年,我就從一個副將——要知道當時別說整個河南,就是開封城裏都是總兵滿街走,副將不如狗。先是被河南巡撫大人器重升總兵,糧餉足額;然後是被歸德府知府任大人倚為擎天柱石,兵員、糧餉一概不予過問,甚至我不用去要就巴巴送到我的營中……”至今歸德知府任伯統仍然下落不明,沒有聽說許平把他殺了,但也沒有釋放此人,想起任知府的恩義,鬱董暫停忙碌,雙手合式祈禱道:“菩薩保佑,任大人善有善報,若是能平安脫險,我鬱董一定在揚州重修廟宇,再塑金身!”說完以後,鬱董立刻低頭繼續打點行裝,嘴裏也繼續說個不休:“到了江北,雖然一開始不順,但現在已經是天子親命的江北提督,手握雄兵數萬,執掌二十萬大軍。真是啊,想想看,從遇到許平到今天,才不過兩年啊。”
發完這句感慨後,鬱董抬起頭目光炯炯地望向吳維,對他的師爺正色說道:“吳先生,世上苦,人間苦,苦不知足啊。我鬱董能坐在這個位置上,足矣,足矣了,不枉平生了啊。”
在鬱董長篇大論的時候,吳維一直沒有出聲打斷他,現在見鬱董總算停下來了,就簡短地吐出了三個字:“武經略。”
“唔,”鬱董下意識地伸出手,撚著自己的胸前的幾根黑須,轉頭對還在忙叨著的親兵們喝道:“你們先出去吧。”
等周圍人都走了以後,鬱董指著帳內一張椅子:“先生坐下說話吧。”
吳維踱著方步走到椅子前,一撩文士長袍就坐了下去。
“先生,我的想法是,若是其他江北軍都逃過長江去,那麽南京必定傾力支援還堅守在揚州的我,”鬱董不等吳維張口,就急忙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以今日的情形看來,他們逃走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我打算這便修書給南京史大人,誓與揚州共存亡!”
在江北呆著的這些時日裏,鬱董已經把該打探的東西都打探清楚:“每歲南京要運銀餉五百萬兩給京師,輜重更是不計其數,史大人看到我一片孤忠,必定會全力助我守城的,反正漕運已經斷了,這些東西給不了京師當然會給我了。”鬱董的手臂在空中揮舞了一下,鏗鏘有力地說道:“當今之世,不需要做得有多麽好,隻要不想其他人那麽爛就足夠脫穎而出了。”
“東家說得不錯,比如東家這次做得就比鎮東侯的新軍還好,他們全軍覆滅了,東家安全迴來了;新軍一個縣城都沒有收複,東家好歹還收複了一個;這就是東家升官的道理。”吳維慢悠悠地問道:“東家難道不知道黃侯要去山東和闖營一戰麽?”
“我已經說過了啊,”鬱董顯得有些不解,之前在逃亡路上他記得已經和師爺討論過這個問題:“看清孫猴子腦袋上到底有沒有帶著緊箍咒前,我們可不能傻傻地去當東海龍王。”
“東家,黃侯是來山東和李闖一戰,不是和許平一戰啊。”吳維的臉上露出詭異的笑容。
鬱董知道這個師爺一貫喜歡這般說話,他先是皺眉沉思,接著站起身來在營帳裏走上幾圈,猛地一抬頭,眼中射出兩道鋒芒直刺在師爺臉上:“先生可有把握?”
“老朽若是全無把握,又怎麽敢和東家說這番話呢。”吳維臉上全是高深莫測的笑容,一副“任你風吹浪打、我自穩坐釣魚台”的神態,語氣也還保持著剛才的那種波瀾不驚,幾次宦海沉浮,吳維對大明官府、人間冷暖算是看得通透了:“自古幹弱枝強,禍患之道,闖營現在就是這樣,許平、孫可望已經結成了鞏固的同盟,他們二人的實力加起來比李闖和其他賊首的總和還要大上許多。李闖身邊也不是沒有人的,比如那個牛金星就不是易與之輩,若是我和牛金星易地而處的話,現在恐怕早就急得食不下咽,寢不安枕了,所以這次李闖如此惶惶然來攻山東,我料定是事出有因。”
“你是說,李闖和許平主從不和?”
“十有八九!隻不過大家都被李闖的氣勢嚇到了,不急深思就急忙逃竄,”吳維冷笑一聲:“之前李闖在河南有累卵之危,他們尚能甘苦與共,可今日新軍土崩瓦解,闖營心腹之患已去。這個時候他們要是不各有算盤,那就是傻子了。”吳維追問道:“難道東家覺得李闖、許平他們都是傻子麽?”
“當然不是。”鬱董在營帳中又連續轉了幾個圈,若是李自成、許平不和,倒是一個渾水摸魚的機會,不過便是遇到李自成一個,鬱董自問也不是對手,更不用說河南與山東近在咫尺,若是許平真來了,那也是轉眼就到。
鬱董的這些擔憂後並沒能難倒胸有成竹的吳維,他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完全沒把這些放在心上:“李闖自有黃侯去對付,便是遇到黃侯,我猜李闖也不願意召許平相助,不然闖賊上下就會覺得凡事都靠許平,李闖怎麽會如此自損威信呢?若是他能獨自擊敗黃侯,豈不是立刻就把許平之前的風頭都壓過去了麽?再說,便是李闖招唿許平相助,若我是許平也定然不去,此番進攻山東,主力是李闖的老營,許平去了也不過是給李闖做嫁衣裳,白白損失兵力卻無所得,有這份精力還不如好好經營他在河南的地盤,或是攻取湖廣。李闖勝了黃侯許平未必喜悅,若是李闖敗了,那對他更是有利,簡直就是李密之於翟讓了。”
“李密之於翟讓?”鬱董微微點頭:“先生這個比方很好,說不定闖營就是另一個瓦崗寨,嗯,他們的地盤也差不多啊。”
“此番黃侯前來,東家以為他和李闖勝負如何?”
“李闖哪裏是黃侯的對手?”鬱董脫口而出,但隨即略一思索,又搖頭道:“黃侯固然武功蓋世,但現在手下缺兵少將,李闖又是挾大勝之餘威,恐怕……我不敢說沒有萬一之事。”
“正是如此,世上之事,貴雪中送炭,不貴錦上添花。東家此番襄助黃侯,必能深得其心,東家,世上有幾個人能有機會施恩與黃侯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說到此處鬱董已經極為心動,隻是一想到自己手下的實力,鬱董又開始打退堂鼓:“先生,不是我不想去助黃侯,但是就憑我手下這點力量,實在是有心無力啊。除非……”鬱董沉吟道:“除非二十萬江北軍真肯聽我節製,一同北上,不過我可沒有這份能耐。”
“東家也未必沒有,隻需……”吳維話說到一半就又打住了,見營中無人師爺還如此謹慎,鬱董就一個箭步竄到吳維身邊,俯身湊到吳維嘴邊,聽他在自己耳邊低聲敘述一番。
“不可!不可!”鬱董耐心把吳維的話全部聽完後,跳將起來:“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隻要黃侯真的來了,有黃侯這棵大樹,東家又怕什麽呢?”吳維認定鎮東侯一定會來,鎮東侯以威望震懾天下,他如果說了要來結果不來,那會對他的名聲極其有害:“萬一、萬一,黃侯真的不來,東家也是為國無暇謀身,朝廷是不會怪罪的。”
鬱董仍是猶豫不決,吳維見狀又繼續勸說道:“黃侯已經是半百之人,東家還是壯年,假以時日,莫說是武經略,便是大都督也未可知啊。”
“然後和黃侯一樣被朝廷猜忌?”鬱董反問道:“我可沒有黃侯那樣的名望。”
“黃侯被猜忌就是因為他的名望太好了,和所有人的關係都好,這才是被猜忌之道,東家難道看不見楊嗣昌、溫體仁?要是一個臣子仇敵滿天下,皇上就會對他大為倚重,要是東家又有仇敵無數,又有兵權在握,皇上怎麽會為難東家呢?”
鬱董輕輕嗯了一聲,還是沒有答話。
得知這個消息後,孫可望喜形於色:“如此甚好,若是闖王在山東拖延時日,我們和其他人就能立下更多功勞了。”
許平倒是有些焦急,鎮東侯成軍以來未曾一敗,而李自成的軍隊相當疲憊,他對二人說道:“我們應該立刻出兵去增援闖王。”
“闖王明言不要我們去,”孫可望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再說我們的軍隊也很疲憊,黃侯的手下的精銳已經被我們清掃得幹幹淨淨,闖王足夠對付他了。”
……
和孫、李二人分開後,許平呆在自己的營帳中沉思,天黑後,清治道士前來求見。
許平把自己的心理醫生請進來,和他談起了剛才的對話:“曾經有人不止一次對我說,治亂循環並非始於某時某刻,而是如影隨形。現在我們還沒有奪取天下,可是內鬥就開始了,彼此之間開始提放爭奪,我真不敢想,要是有一天我們真的奪取了這天下,又會是什麽一番景象。”
清治問道:“那許將軍又作何設想呢?”
“我本以為,既然我明知內鬥是治亂循環之道,那我就會時刻反省,不會重蹈覆轍,但我竟然不能不這麽做,不敢不提防爭奪。”許平長歎一聲,正是因為顧炎武的話,讓他時刻警惕、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但也就是僅此而已了:“我曾經雄心壯誌,和闖王立約,一定要把中華帶出治亂循環,但我現在不知道這是不是可能做到的,這或許就是天命吧。”
“許將軍想犧牲自己以結束治亂循環嗎?”
“如果我犧牲就可以的話……”許平頓了一頓,搖頭道:“我不想犧牲太多。”
剛才許平還見過自己的幾個心腹部下,周洞天他們也不同意立刻出兵,當然有軍事上的理由,但許平知道這些心腹同樣對李自成有戒備之心,而且這種戒備與日俱增,隨著闖營軍事上的不斷勝利,這種隔閡已經變得越來越深。
“我還是要出兵!”許平從煩惱中掙紮出來,雖然部下疲勞,不過許平仍準備抽調部分精銳趕赴山東馳援李自成,而這支部隊就是李來亨指揮的裝甲營,許平剛才已經吩咐第五步兵翼做好出動準備,而這個翼缺乏的人員和裝備會從其他幾個許平親領的營中抽調:“無論如何,現在還遠遠不是內鬥的時候,等我們奪取了天下再說吧,我記得侯爺曾經說過:在把熊打死前就想著如何分肉,那是愚蠢。”
第十二節 天平
“貧道不是很懂軍務,不過在許將軍的營中呆久了,倒是知道了一些,”清治道士聽說許平打算隻帶一個翼去增援李自成,不急不忙地說道:“據貧道所知,鎮東侯便是一人,也能取上將首級於萬軍之中,這次多半還不是孤身前來。”
“其他各軍都需要休整,一個翼總比沒有強。”
許平說完後,清治輕擺下拂塵,沒有應聲。
“唉,”見狀許平長歎口氣,闖軍實質上是各大山頭的聯盟,這個曾讓許平沾光不少,但現在弊端也慢慢浮現,任何利益都要與同盟分享,比如建立新的野戰營;如果介入其他將領的領地,就需要利益交換,比如組建騎兵營,許平必須要事先想好一個能讓各方都滿意的方案,其他人都盯著他的一舉一動:“也不用和大師隱瞞,曾有人和我說過,隻要采用徹底的儒家來治國,就能讓中華長治久安,避開戰亂。”
“又是浪裏白條說的?又是為了治亂循環。”
“是啊,我現在很迷惑……”許平把孫可望的對話和清治說一二,剛才對心腹才稍稍提了一點這個構思,他們就變得非常興奮:“若是闖王得知此事,肯定會非常不滿,牛軍師更會異常惱怒,可是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不是麽?孫將軍他們有這樣的念頭也是合情合理的,隻是行不通而已。”
“許將軍認為這套行不通?”
“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統,我剛才仔細想了想,恐怕就是孫將軍說的這個道理,純粹的儒家,認為可以讓治國者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天子和諸侯互相畏懼,隻要諸侯還手握兵權,天子就寢食難安,希望能大權獨攬;而諸侯整天擔心天子對自己不利,更要拚命地抓住兵權,而解決之道就是推翻天子,自己去做大權獨攬的天子。”許平覺得分封製或許隻是把內鬥推遲或者說公開化了:“看看這亂世吧,天下可能有上百萬生靈餓死,而死於戰亂的更是不計其數,雖然我因為亂世而出人頭地,可我並不會因此而喜悅,更不會認為這是種幸運,連能老死在床上都像是種奢望了。”
“許將軍想得太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清治寬慰道,同時也是提醒:“再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貧道記得許將軍曾經說過、發誓再不重蹈覆轍,難道許將軍你忘記了嗎?”
逃到闖營後,許平曾總結經驗教訓,認為自己好多管閑事是一個很大的弱點,私下裏曾對清治說過狠話,表示再不會嚐試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但那也就是一句氣話,許平在自己的軍隊中,仍然鼓勵軍官積極主動,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就我所知,侯爺組建的長生軍,並不是現在的這支新軍,長生軍的官兵對勝利有一種熱望,一種讓我敬仰而且激動不已的熱情,而侯爺本人更是如此。就我的理解,侯爺和他長生軍,總是會問自己:我能為勝利做什麽,而不不會問,我能不做什麽。自從我加入新軍的那一天起,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同僚們看不慣我,我最尊敬的長官,也常常指點我要和同僚好好相處,不要讓別人難堪。可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鎮東侯征求士兵的意見,沒有人敢說話,作為一個小兵的許平就要把看到的不足指出來,以後更是變本加厲,隻要許平覺得某種情況可能是不足,他就要毫不客氣的上報,讓更高級的指揮官定奪:“如果看到了事情不去做,那就是對同僚和士兵的生命不負責,兵兇戰危,這本來就不是顧惜顏麵的地方,山東更改推演結果一事,”這件事許平始終耿耿於懷:“要是我做的不對,張大人可以駁迴,金求德也可以駁迴,但如果我覺得不妥,擔心被人說狂妄就閉口不言,那就是失職。”
“可是許將軍因此被排擠、摸黑,現在許將軍又要把不歸自己管的事情硬攬到自己身上,和那次一樣,成功了會削同僚的臉麵,失敗了會成為替罪羊,許將軍還是要去做麽?”清治歎了口氣:“貧道久聞長生軍的赫赫威名,想不到竟然會墮落如此。”
“新軍不是長生軍,壓根就不是,我這支軍隊才是,長生軍戰無不勝。”闖營中的種種潛流,讓許平變得非常不安,今天更是越想越不能釋然:“自古以來,多少叛軍都有始無終,或許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原來的王朝已經太衰落了、內鬥不休、人浮於事,但隨著叛軍不斷勝利,這個問題同樣會出現,到時候就不是一支新銳的軍隊同一支衰敗的軍隊交戰了,而是兩支衰敗的軍隊再比誰更不堪,而舊王朝在這種時候,往往能靠著地盤和人心上的優勢翻盤,我很擔心闖營也快到這個轉折點了。我學習侯爺的辦法,重建了戰無不勝的長生軍,和披著侯爺虎皮的新軍交戰固然能贏,但如果我失去了這股朝氣,如果我的軍隊變得和新軍一樣,那就是比誰的錢多、誰的火槍多、誰的大炮又多又厲害,我怎麽可能比得過新軍?”
聽許平慷慨激昂地說了這一通,清治知道他決心已定:“許將軍打算什麽時候出兵?”
“明天就出發,新軍是我的前車之鑒,我不能犯下和他們一樣的錯誤。”
……
聽說鎮東侯趕來山東後,李自成急忙派人多方打探到底有多少軍隊隨行,現在闖營勢成騎虎,雖然鎮東侯威名遠播,但總不能一聽說他前來就望風而逃,那樣不但會極其有害闖營的威望,而且以後這仗就沒法打了。
令牛金星等人慶幸的是,聽說鎮東侯隻帶了很少的親衛趕來,新軍剛剛返迴京師,無法在十天半個月內趕到山東,而且朝廷裏也不同意把這支軍隊派向山東——來自許平的威脅讓大明君臣如刺在背,開封隨時可能陷落,就是有這萬把新軍京師仍然是危機非常,還有人擔心鎮東侯見勢不妙會和其他將領一樣南逃,所以新軍更加不能派去山東。
此外,朝廷認為就是山東丟失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季退思在山東大鬧多年,頂多是把漕運變成海運罷了。京師是腦袋,漕運是給腦袋供血的大動脈,動脈固然重要,但總不能為了動脈把腦袋扔了,再說不是還有海運嘛。
而山東明顯堅持不到朝廷有確定的決議下來,李自成進兵神速,已經抵達曲阜周邊。和革左五營還有季退思不同,李自成沒有任何攻打曲阜的計劃,他還修書一封送到城裏,表示會嚴格控製軍隊,絕不會容忍姑息任何傷害孔府的人。
闖營得知鎮東侯孤家寡人前來山東後,牛金星就極力繼續進兵奪取山東,和之前季退思不同,牛金星已經製定了在山東建立全麵統治的計劃。
“孫兄弟靠著不斷騷擾江北軍,短短半年就大大擴充了實力,建立了兩個野戰營和數萬民團,這靠小小一個歸德府事絕對做不到的。”孫可望不願意和闖營本部分享資源,牛金星對此一點兒也不驚奇,他秘密向歸德府派出了不少細作,有幾個還是從明廷那邊調迴來的得力幹探,對孫可望的各種政策進行了細心的偵查,現在牛金星打算引為己用。進一步說,現在戰略形勢和季退思作亂山東時期也完全不同,闖營連續取得大捷,在全國範圍內擁有戰略主動權,牛金星可不會滿足於隻奪取季退思以前的那點地盤,更準備在奪取山東後把地盤一直擴展到淮河流域:“山東有鹽、鐵之利,兩淮民風剽悍,自古就盛產精兵,更不用說還有糧食,揚州商賈雲集,對大王的霸業也是大大有利啊。”
“黃侯,他是來送死麽?”劉宗敏插嘴道,魯軍已經逃散一空,迴到老家後諸如朱元宏之流橫征暴斂,借口剿匪把地方洗劫一空,軍力比之前強大不少,更加不把朝廷的聖旨放在眼裏,聽說李自成親提大軍前來後,魯軍將領二話不說就各奔東西。處於李自成北方的朱元宏怕被闖軍堵住不敢南逃,就打出了響應孫傳廷三月平賊的口號,帶著軍隊從大名府橫穿直隸,直奔山西去了。沿途生靈塗炭,麵對一波波的大明野戰部隊,地方官敢怒不敢言,隻能一個勁上報天子請求對策,而崇禎天子一貫優容手握兵權的臣子,讓地方官對各路魯軍曉以大義,感動他們繼續為國效力。
“黃侯固然是武勇天下無雙,可是他現在也是半百的人了,當年的本事不知道還有沒有剩下四成?我們隻要小心防備,不要被他偷襲了便是。我們這邊可是幾萬大軍,便是伸著脖子不動讓黃侯他砍,他也砍不過來啊,再說我們還有火槍。”雖然沒有許平的規模那麽大,但牛金星也組建了一支火槍部隊,目前製約牛金星的主要問題是錢,其次是沒有孫可望身邊的江北軍——楚軍不歸南京管,裝備畢竟還是差了點。
“都不用火槍,”羅汝才聽牛金星說得謹慎,哈哈大笑道:“黃侯難道有三頭六臂不成,我手下有幾十個兒郎,各個都是上山能擒虎,下江捉得蛟。闖王你就放心吧,他們個個摩拳擦掌,就等著斬下黃侯的首級,獻給你哩。”
之前李自成和羅汝才合作還算愉快,不過最近兩人間關係有些緊張,羅汝才總是抱怨許平自傲河南的收入沒有按規定分給他三成,牛金星總是爭辯說許平一樣沒有把收入上繳給李自成——這當然不是完全的真話。在河南羅汝才的部下看到許平部隊的良好情況後,怨言變得更多,而牛金星和羅汝才之間的爭論也變得更頻繁。
上次許平把幾個縣撥給牛金星後,得到風聲的羅汝才就跑來想要走一個給他的部隊當根據地,這又一次遭到牛金星的斷然拒絕,他聲稱許平沒有把縣撥給他,隻是闖王暫時在這裏駐紮罷了,而糧食、稅收許平還是要拿走的。
勃然大怒的羅汝才質問牛金星許平到底算什麽:既然牛金星一口咬定許平從來分文不繳,那許平顯然不能算李自成的部將;若許平是李自成的同盟,那許平也有義務為其他闖營提供物資,而這個時候牛金星又總是跳出來說這些首領已經從李自成那裏拿過東西了,所以不用許平再給。
“到底許平是什麽?如果他什麽都不是的話,幹脆我和闖王合夥宰了他,分了他的兵馬和糧草!”當時氣急敗壞的羅汝才就在李自成麵前吼叫起來,牛金星不得不勉強答應撥給羅汝才一些糧食和金銀,而這次出兵山東,羅汝才事先就講好條件:取得山東後魯南要歸他做根據地,而如果南下兩淮的話,也得分半個淮北給他。
季退思是山東的地頭蛇,很多山大王都要他穿針引線,雖然季退思很識相地沒要濟南,但膠東牛金星估計是他的底線。
山東——看著很大的一塊蛋糕,還沒有拿到手就分了一小半出去,牛金星也感到無可奈何。
“先保證闖王能拿到最肥的一塊肉吧,”牛金星在心裏這樣想著,同時也是聊以自x慰:“多幾個山頭也好,對許平、孫可望這倆也是種威懾。”他在心裏暗暗打定主意:“將來若是奪取京師,晉軍、遼軍臣服的話,就把許平、孫可望、曹操和雞腿統統留在北疆,讓薑鑲、吳三桂南征,讓他們大小相製,等天下平定後再琢磨削藩。”
“黃侯不是還沒有到嗎,你們慌什麽?”無論是劉宗敏還是牛金星,包括大話炎炎的羅汝才,李自成都能感到他們話語中隱藏著的緊張,李自成也同樣有這種情緒:“兵貴神速,我們先奪取中都,把在山東的這支最後的官兵消滅掉,那鎮東侯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
鳳陽巡撫從邸報上知道鎮東侯會來,但並沒有想到鎮東侯到的這麽快,得知麵前衣著普通的男子就是名震天下的黃侯後,巡撫大人跳起來就要行叩拜之禮。
鎮東侯笑著阻止了巡撫的行動,在大明總公司這個體製下,朱家當然不用說是最大的股東,皇帝就是董事長,而爵位則相當於擁有大明公司的股權,是股東。而無論是內閣的閣老,還是地方上的官員,他們都是給這些股東打工的,在鎮東侯麵前這些文官是沒有坐下說話的資格的,除非鎮東侯賜給他們座:“封建王權,奴隸主,高級奴隸和奴隸,很高興雖然過了這麽多年,我始終知道,不推翻這個中國就不會有前途,無論誰當皇帝都一樣。”
“侯爺,下官這就出去宣布您大駕光臨,”巡撫腰彎得像個大蝦米,不過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山東縉紳、父老,盼侯爺猶如孝子之望慈母啊。”
“我看不必了,”鎮東侯這次根本來不及帶人來,在他最新的計劃裏山東是不可以落入闖王掌握的,否則他的新軍就會失去退路:“我沒有帶幾個兵來,還是不要大張旗鼓,我打算在遇到闖賊時再現身。”鎮東侯露出一個年輕人式的笑容:“這才是本侯的風格。”
“侯爺,就是因為您老人家沒帶兵來,所以非如此不可啊。”鳳陽巡撫急忙勸說起來,之前中都留守部隊已經逃散泰半,聽說重開大都督府後,倒是有些人遲疑觀望起來,而鎮東侯前來山東的消息確實如同一針興奮劑,讓士氣本來已經低迷到極點的中都留守部隊沒有繼續逃亡,而是留下來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巡撫訴說難處的時候,鎮東侯一直麵露微笑,不過心裏卻是煩躁,因為情況比他設想的還要糟糕,不過既然如此鎮東侯更不能立刻現身——在新軍幾近覆滅的今天,縱橫不敗的戰績是鎮東侯目前最重要的籌碼,泰山、細柳兩營的殘兵正在向中都靠攏,但即使加上他們,鎮東侯也沒有完全的把握擊潰李自成的大軍。
讓李自成以為自己還沒有抵達,這樣他行軍會急躁,軍心會浮動。過早現身隻會讓敵人更加謹慎,若是李自成堅壁不出,鎮東侯的地位、威名也不允許他坐視不理而隻能主動出擊。如果再有什麽意外的話,鎮東侯的不敗的神話一旦褪色,他就會遇到更大的難題。
巡撫絮絮叨叨地勸說鎮東侯出麵安撫人心時,門外有人報告說江北軍的使者前來中都,詢問鎮東侯是否抵達,若是還沒有的話,使者就要北上尋找。
聽說是新任提督江北軍務總兵官的心腹使者後,鎮東侯立刻讓巡撫把人帶來密室,確認對方的身份後,鎮東侯向這個使者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並打算交代他嚴守秘密。
不想鎮東侯還來不及交代這句話,使者就一個猛撲,四肢著地趴在黃石腳前,臉幾乎要碰到鎮東侯的靴麵:“侯爺在上,小人江北提督鬱董,提二十萬江北健兒前來為侯爺效力。”
第十三節 投效
事情起源於不久前鬱董和他師爺的一番談話,早在兩人逃迴南京的路上,鬱董就開始考慮如果鎮東侯親自出馬對付許平,他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而鬱董的結論是靜觀待變,他進一步更新了以前對鎮東侯和許平的看法:“毫無疑問許平就是孫猴子,黃侯就是他師傅,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這許平到底是帶上緊箍咒之前的孫猴子還是之後的。”
李自成進攻山東的消息讓江北軍紛紛南逃,鬱董在趕會駐地的時候遇上了朝廷的天使,向著天使叩頭表達完對天子恩典地無限忠誠後,鬱董立刻也開始著手準備逃亡揚州。
“揚州,古之廣陵,似鐵雄關……”親兵們收拾鬱董的行裝時,他本人也沒有閑著喝茶,而是和手下一起動手給東西打包,忙的滿頭大汗的同時,鬱董還對師爺普及軍事曆史知識:“……近如宋時,蒙元已克臨安多時,揚州守軍仍能靠這座雄城堅持抵抗,最後還是中了蒙元的調虎離山計揚州才宣告失守,李闖他再厲害還能厲害過蒙古大軍?我們再熊難道還能熊過宋亡後的揚州殘兵?”鬱董認為以手下的萬餘兒郎,在揚州堅守個一年半載毫無問題:“李闖還急著要迴北方,我們背後還有二十萬江北健兒,必能轉危為安。”
“東家,李闖固然是未必如席卷南北的蒙元,不過我們江北軍……”
師爺才開了個口,鬱董就毫無愧色地立刻打斷了他:“好吧,我承認我們比不上揚州的三千宋軍,我就是這麽一說,師爺你就那麽一聽好了,不過我們背後不是還有二十萬江北軍嘛。”
“東家,不是我潑您冷水……”
“好吧,”鬱董正把以前的官印、剛剛拿到的提督大印,以及其他各種朝廷的印信一起扔到床上,然後匆匆打包收起來:“我這句話也就是隨口一說而已,我知道他們是不會發一兵來救的。不過揚州這樣易守難攻的天下雄城,不要說利用四周山川,就是把四門都堵上我也能撐個幾個月了。”
“可是東家的功勞呢?”吳維問道:“東家難道不想更上一層樓麽?”
“更上到哪裏去?”鬱董截口問道:“遇到許平還不到兩年,我就從一個副將——要知道當時別說整個河南,就是開封城裏都是總兵滿街走,副將不如狗。先是被河南巡撫大人器重升總兵,糧餉足額;然後是被歸德府知府任大人倚為擎天柱石,兵員、糧餉一概不予過問,甚至我不用去要就巴巴送到我的營中……”至今歸德知府任伯統仍然下落不明,沒有聽說許平把他殺了,但也沒有釋放此人,想起任知府的恩義,鬱董暫停忙碌,雙手合式祈禱道:“菩薩保佑,任大人善有善報,若是能平安脫險,我鬱董一定在揚州重修廟宇,再塑金身!”說完以後,鬱董立刻低頭繼續打點行裝,嘴裏也繼續說個不休:“到了江北,雖然一開始不順,但現在已經是天子親命的江北提督,手握雄兵數萬,執掌二十萬大軍。真是啊,想想看,從遇到許平到今天,才不過兩年啊。”
發完這句感慨後,鬱董抬起頭目光炯炯地望向吳維,對他的師爺正色說道:“吳先生,世上苦,人間苦,苦不知足啊。我鬱董能坐在這個位置上,足矣,足矣了,不枉平生了啊。”
在鬱董長篇大論的時候,吳維一直沒有出聲打斷他,現在見鬱董總算停下來了,就簡短地吐出了三個字:“武經略。”
“唔,”鬱董下意識地伸出手,撚著自己的胸前的幾根黑須,轉頭對還在忙叨著的親兵們喝道:“你們先出去吧。”
等周圍人都走了以後,鬱董指著帳內一張椅子:“先生坐下說話吧。”
吳維踱著方步走到椅子前,一撩文士長袍就坐了下去。
“先生,我的想法是,若是其他江北軍都逃過長江去,那麽南京必定傾力支援還堅守在揚州的我,”鬱董不等吳維張口,就急忙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以今日的情形看來,他們逃走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我打算這便修書給南京史大人,誓與揚州共存亡!”
在江北呆著的這些時日裏,鬱董已經把該打探的東西都打探清楚:“每歲南京要運銀餉五百萬兩給京師,輜重更是不計其數,史大人看到我一片孤忠,必定會全力助我守城的,反正漕運已經斷了,這些東西給不了京師當然會給我了。”鬱董的手臂在空中揮舞了一下,鏗鏘有力地說道:“當今之世,不需要做得有多麽好,隻要不想其他人那麽爛就足夠脫穎而出了。”
“東家說得不錯,比如東家這次做得就比鎮東侯的新軍還好,他們全軍覆滅了,東家安全迴來了;新軍一個縣城都沒有收複,東家好歹還收複了一個;這就是東家升官的道理。”吳維慢悠悠地問道:“東家難道不知道黃侯要去山東和闖營一戰麽?”
“我已經說過了啊,”鬱董顯得有些不解,之前在逃亡路上他記得已經和師爺討論過這個問題:“看清孫猴子腦袋上到底有沒有帶著緊箍咒前,我們可不能傻傻地去當東海龍王。”
“東家,黃侯是來山東和李闖一戰,不是和許平一戰啊。”吳維的臉上露出詭異的笑容。
鬱董知道這個師爺一貫喜歡這般說話,他先是皺眉沉思,接著站起身來在營帳裏走上幾圈,猛地一抬頭,眼中射出兩道鋒芒直刺在師爺臉上:“先生可有把握?”
“老朽若是全無把握,又怎麽敢和東家說這番話呢。”吳維臉上全是高深莫測的笑容,一副“任你風吹浪打、我自穩坐釣魚台”的神態,語氣也還保持著剛才的那種波瀾不驚,幾次宦海沉浮,吳維對大明官府、人間冷暖算是看得通透了:“自古幹弱枝強,禍患之道,闖營現在就是這樣,許平、孫可望已經結成了鞏固的同盟,他們二人的實力加起來比李闖和其他賊首的總和還要大上許多。李闖身邊也不是沒有人的,比如那個牛金星就不是易與之輩,若是我和牛金星易地而處的話,現在恐怕早就急得食不下咽,寢不安枕了,所以這次李闖如此惶惶然來攻山東,我料定是事出有因。”
“你是說,李闖和許平主從不和?”
“十有八九!隻不過大家都被李闖的氣勢嚇到了,不急深思就急忙逃竄,”吳維冷笑一聲:“之前李闖在河南有累卵之危,他們尚能甘苦與共,可今日新軍土崩瓦解,闖營心腹之患已去。這個時候他們要是不各有算盤,那就是傻子了。”吳維追問道:“難道東家覺得李闖、許平他們都是傻子麽?”
“當然不是。”鬱董在營帳中又連續轉了幾個圈,若是李自成、許平不和,倒是一個渾水摸魚的機會,不過便是遇到李自成一個,鬱董自問也不是對手,更不用說河南與山東近在咫尺,若是許平真來了,那也是轉眼就到。
鬱董的這些擔憂後並沒能難倒胸有成竹的吳維,他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完全沒把這些放在心上:“李闖自有黃侯去對付,便是遇到黃侯,我猜李闖也不願意召許平相助,不然闖賊上下就會覺得凡事都靠許平,李闖怎麽會如此自損威信呢?若是他能獨自擊敗黃侯,豈不是立刻就把許平之前的風頭都壓過去了麽?再說,便是李闖招唿許平相助,若我是許平也定然不去,此番進攻山東,主力是李闖的老營,許平去了也不過是給李闖做嫁衣裳,白白損失兵力卻無所得,有這份精力還不如好好經營他在河南的地盤,或是攻取湖廣。李闖勝了黃侯許平未必喜悅,若是李闖敗了,那對他更是有利,簡直就是李密之於翟讓了。”
“李密之於翟讓?”鬱董微微點頭:“先生這個比方很好,說不定闖營就是另一個瓦崗寨,嗯,他們的地盤也差不多啊。”
“此番黃侯前來,東家以為他和李闖勝負如何?”
“李闖哪裏是黃侯的對手?”鬱董脫口而出,但隨即略一思索,又搖頭道:“黃侯固然武功蓋世,但現在手下缺兵少將,李闖又是挾大勝之餘威,恐怕……我不敢說沒有萬一之事。”
“正是如此,世上之事,貴雪中送炭,不貴錦上添花。東家此番襄助黃侯,必能深得其心,東家,世上有幾個人能有機會施恩與黃侯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說到此處鬱董已經極為心動,隻是一想到自己手下的實力,鬱董又開始打退堂鼓:“先生,不是我不想去助黃侯,但是就憑我手下這點力量,實在是有心無力啊。除非……”鬱董沉吟道:“除非二十萬江北軍真肯聽我節製,一同北上,不過我可沒有這份能耐。”
“東家也未必沒有,隻需……”吳維話說到一半就又打住了,見營中無人師爺還如此謹慎,鬱董就一個箭步竄到吳維身邊,俯身湊到吳維嘴邊,聽他在自己耳邊低聲敘述一番。
“不可!不可!”鬱董耐心把吳維的話全部聽完後,跳將起來:“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隻要黃侯真的來了,有黃侯這棵大樹,東家又怕什麽呢?”吳維認定鎮東侯一定會來,鎮東侯以威望震懾天下,他如果說了要來結果不來,那會對他的名聲極其有害:“萬一、萬一,黃侯真的不來,東家也是為國無暇謀身,朝廷是不會怪罪的。”
鬱董仍是猶豫不決,吳維見狀又繼續勸說道:“黃侯已經是半百之人,東家還是壯年,假以時日,莫說是武經略,便是大都督也未可知啊。”
“然後和黃侯一樣被朝廷猜忌?”鬱董反問道:“我可沒有黃侯那樣的名望。”
“黃侯被猜忌就是因為他的名望太好了,和所有人的關係都好,這才是被猜忌之道,東家難道看不見楊嗣昌、溫體仁?要是一個臣子仇敵滿天下,皇上就會對他大為倚重,要是東家又有仇敵無數,又有兵權在握,皇上怎麽會為難東家呢?”
鬱董輕輕嗯了一聲,還是沒有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