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此番出兵二十萬,如果我們十二營盡數迴來,他勢必奪路而逃,而且十二營迴師必定耽擱時日,等我軍到了的時候他早跑沒影了。”鎮東侯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比劃:“對付北虜這種烏合之眾,兵貴精不貴多,我覺得救火營和直衛就夠了。如果隻是救火營和直衛的話,行動速度能比十二營團在一起走快很多。插汗好歹也是北地之主,看到新軍隻去了幾千人,定會舍不得也不好意思逃走。”
參謀們麵麵相覷,覺得鎮東侯未免也太自信,金求德問道:“侯爺如此有把握麽?”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金兄弟還記得當年複州之戰麽?在戰前我犯過一次錯,是什麽錯?”鎮東侯幫金求德迴憶起二十年前的那一仗,戰前鎮東侯判斷林丹汗一定會避開強大的敵人而不會去硬碰,但鎮東侯失算了:“那次插汗害得我吃了一個大虧,他看見我們能打敗建奴,就覺得自己也行,甚至忘記了他之前對建奴深入骨髓的恐懼。這次也是一樣,插汗看到我們被農民軍這種他口中的烏合之眾屢次擊敗,看到不是我領軍而且人數還怎麽少,他怎麽會不心動?”在蒙古那邊也有新軍的細作,由於蒙古是長久的威脅,所以那邊的情報工作比河南還要細致,參謀司對蒙古王廷言論有所了解:“插汗不是譏笑了我這麽多年了麽,要是他看到幾千打著我旗號的手下就落荒而逃,以後他還有什麽臉麵繼續大言不慚下去呢?”
參謀們琢磨著,覺得鎮東侯說得有些道理,便打算以此進行計劃。
“那河南那邊怎麽辦?”金求德又問道,前線報告歸德府的闖軍野戰部隊已經收縮到開封附近去了,雖然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但許平無疑正在開封一代部署防禦。救火營和直衛若是抽調迴來,那麽新軍的兵力優勢就很有限了,那他們又該如何壓倒闖營的防禦優勢呢?
鎮東侯胸有成竹:“我的想法是……”
第二十九節 決心
“除了救火營以外,再調迴來三、四個營,”目前新軍的各營還沒有達到滿編狀態,這個估計闖營不會很清楚:“山東一戰讓我們的軍官得到了不錯的鍛煉,但教導隊的士兵暫時跟不上,不可能在幾個月內給各營補充滿編,既然如此我們沒必要把缺額的營都派去打仗。”鎮東侯讓金求德計算一下,讓幾個營把大部分人員和裝備留下,以用來讓其他幾個營接近滿編,而剩下的人則作為骨幹返迴京師接受教導隊的新兵:“各營的大炮不也不滿編麽?現在總共有多少?”
“現在十二個營總共有一百門野戰炮,”這些數字金求德都爛熟於心,他迅速報出來:“除去救火營需要的十二門外,還有八十八門可用。”
“留下七個營吧,奉命留下的這七個營的裝備要優先補充滿,京師庫存的裝備將首先給救火營使用,然後補充其他幾個調迴來的營。”鎮東侯還需要在京師準備一些預備隊,如果北虜那邊也需要一些隨時可以投入的部隊。雖然鎮東侯口氣很大,但他還是要做好萬一的準備,救火營作戰時也會需要一些掩護側翼和糧道的部隊,而這些作戰機會鎮東侯打算用來鍛煉更新一批的新軍官兵:“以後士兵再上戰場前,盡可能都要鍛煉一番。”
金求德麵上有遲疑之色,即便把七個營全部補充滿編,新軍相對許平所部的兵力優勢也很有限,而對方還有主場之利:“戰鬥經驗上我軍不敢說處於上風。”
“是處於下風才對,”鎮東侯微笑著糾正了金求德的話:“不過我們在裝備上有優勢,如果野戰的話,會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公平的對決,為什麽要打一場公平的對決?”金求德急忙道:“侯爺,在許平的地盤上公平就意味著對我們不公平啊。”
“因為對許平不公平他就不會打,”鎮東侯的語氣很平靜,一點沒有金求德的惶急之聲,麵對著周圍參謀們的不解和迷惑,鎮東侯說道:“許平現在一定很矛盾,他迫切地想和我們打,我敢說他想和我軍決戰都想瘋了,但是另一麵,他輸不起,所以他會很矛盾。”對鎮東侯來說,他也急於打這仗以解決中原問題,而且鎮東侯自認為輸得起,隻要讓部下們小心戒備,不要打沒把握的仗以免慘敗就可以:“雖然十二個營不滿編,到哪也有四萬多新軍,許平是不敢和我們打的,而這麽大的軍隊很難掌握,我們比許平更容易出錯,看看我們的友軍吧,都是些什麽貨色……其實許平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金求德揣摩著鎮東侯話中的含義,覺得自己已經領悟到了鎮東侯的意思:“所以當我們把兵力下降到七個營三萬人的時候,許平就會從他的窩裏鑽出來和我們打。”
“是的,我常常想如果我是許平會怎麽應對,他現在手裏的部隊加上李過、孫可望、李定國他們的兵,大概有兩萬五千人的左右吧,許平會想如果不能和我們交戰,那麽新軍力量的增長速度會大大快於他的,所以他要抓住一切機會與我們交戰。”鎮東侯覺得北虜入寇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如果之前隻派七個營去,許平或許會覺得新軍仍然強大而依舊采用冬季的後退戰略:“現在許平會覺得我們是勉為其難,他可能會感覺再也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所以就會出來和我們打。”
“或許吧,”金求德感到鎮東侯的說法有道理,不過有一點他不同意:“就是我們新軍的實力增長未必會快於他,我們頭上可是有個朝廷。”
“如果你是許平,你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明廷頭上麽?不,許平可不是這種人,如果他有機會自己掌握命運的話,即使危險他也出來試一試的。”鎮東侯知道許平的部隊中也有好多新兵,而且許平還有其他的劣勢:“許平他和李闖一樣,更像是一個聯軍的盟主,隻不過規模要小一點,他對盟友是沒有絕對控製力的。如果是在許平自己的地盤上,那麽這些問題他容易彌補,他可是事先多籌劃,簡化命令。但如果他動起來和我們打,那他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戰場瞬息萬變,闖軍作為一個聯軍,比我們新軍更容易自行其事。”鎮東侯承認許平很有軍事才能,不過現在可沒有無線電或或是其他通訊器材,許平之前也從來沒有帶過這麽多的軍隊。
“末將明白了,”鎮東侯本人馬上會麵見崇禎提出軍事建議,而金神通立刻讓其他參謀準備起草命令:“讓賀大人馬上帶著救火營和直衛迴來,把磐石營撥給楊大人統帥,從賀大人麾下的另外四個營中抽調人馬,把楊大人帶的那幾個營補滿。”
“等一等,金大人說反了,”鎮東侯喝住了要去起草命令的參謀們,親自對他們交代道:“讓楊大人帶救火營和直衛迴來,讓他把選鋒營和赤灼營交給賀大人,剩下的四個營留下部分人員和裝備後也可以一並迴來。”
金求德沒有出聲,等參謀們匆匆離開營帳去起草命令後,他才出言詢問道:“大人,為什麽讓楊兄弟迴來?應該是讓賀兄弟迴來吧?”
從始至終賀寶刀就沒有參與密謀,把他排除在政變集團外是鎮東侯和他心腹手下們的共識,聽到金求德的問題後,鎮東侯臉色有些黯然:“楊兄弟的病必須要好生調養,我如果讓他帶兵是會要了他的命的。”
鎮東侯離開狼穴後不久,參謀們把準備好的急令送到金求德這裏過目。
“你們先下去吧。”金求德字斟句酌地把命令看過一遍,思索良久把它塞入公函,他的手指在印信上摩挲片刻,又把放好的公函取出來看了又看……
收到京師的緊急公函後,楊致遠把黃希文叫道他的營帳中,把公函私下交給他過目:“賢侄,我要你幫我一個忙。”
看過公函後黃希文臉上有些迷惑之色,聽到楊致遠的話後他連忙欠身鞠躬:“楊叔父,小侄可不敢當您這句話。”金求德給楊致遠的秘信裏告訴他鎮東侯還給了黃希文一封親筆信,而黃希文感到迷惑就是因為金求德這封公函裏的命令和他收到的來自父親的信中內容有衝突。
“我要你去對賀大人說,你父親的意思是讓他帶兵迴去。”
聽到楊致遠的話後,黃希文的臉色變了幾變。
“不錯,你父親的意思是讓我迴去,但他是過慮了,我身體好得很,而且越來越好,”楊致遠笑眯眯地說道:“我還以為你父親不管新軍的軍務了,沒想到這次竟然會親自過問。”
“這是家嚴的計劃嗎?”黃希文有些吃驚地問道,這篇計劃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鎮東侯的名字,計劃書後麵的署名也是金求德,而黃希文看到隻留下七個營的命令後差點跳起來,如果不是因為對金求德的尊敬他幾乎要罵出聲來。
“不錯,這絕不會是金大人做出來的命令,一定是你父親的,”楊致遠嗬嗬笑道:“如果有人問賢侄你父親最喜歡的計策,那賢侄可以迴答他說是‘反客為主’,有一點許平把侯爺學得很像,就是千方百計地要迫使對方去他的地盤上打他,然後他以有力的反擊來取勝,用勇猛的追擊來擴大戰果。我跟你父親這麽多年了,敢說這套絕對是許平從你父親那裏學去的,不過你父親比他更勝一籌,那就是當對方有主場之利時,你父親會用奇襲、分兵等種種意想不到的辦法來反客為主。金大人是沒有這個習慣的,他太中規中矩了,總是想用壓倒性的力量來取勝——你父親固然也喜歡這種正道,但是當正道沒法取勝時,金大人不會出奇而是束手無策。”
之前楊致遠對用十二營強攻許平的計劃也不是很樂觀,因為一旦進入許平的主場作戰,就意味著暴露在許平的情報網監視下,新軍在明、許平在暗,許平犯錯不一定會被新軍發現,而新軍犯錯則很可能遭到許平的反擊:“你父親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戰鬥,而我也不喜歡,幾萬大軍,行軍上百裏、數十天,怎麽可能不出紕漏。而這個計劃肯定是出於你父親之手,他他要許平來主動進攻,讓他進入我們的情報網,向我軍展示出他的漏洞。”
“是嗎?”黃希文連忙把那個命令拾起來仔細看了又看,這次他看得心悅誠服,連連點頭道:“多謝叔父指點,小侄這次看明白了,許賊他看到我軍兵力不處於優勢,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從他的巢穴裏鑽出來來打我們,我們正可以以逸待勞。”
說完之後黃希文又一次露出遲疑之色:“楊叔叔,金大人說我父親是要您迴去啊。”
“我在背後說你賀叔叔幾句壞話吧,你可不要說出去啊,”楊致遠指著那份軍事計劃,伸出一根手指:“第一,你賀叔叔有點莽撞,沉不住氣,他不適合執行你父親這種需要耐心的計劃;”接著楊致遠伸出第二根:“你賀叔叔名氣比我響亮的多,天下都知道他是你父親手下第一勇將,而我不同,我從來不以勇猛見長,許平對我會輕視得多。”
在楊致遠的印象裏,早在廣寧孫得功手下的時候,鎮東侯就派自己去處理各種雜務,和別的軍官討價還價、訓練士兵、甚至刺探鎮東侯未婚妻的家事;而到了長生島後,鎮東侯沒錢沒糧的時候就派他去負責後勤輜重;整頓軍心的時候就派自己去負責軍法事宜;除了鎮東侯和楊致遠本人以外,其他人甚至不記得楊致遠是長生島時期僅有的一個獨自領軍的將領,那次遠征的目的地甚至是萬裏之遠的海外異域,這件事鎮東侯和楊致遠都很有默契地從來不再提起。二十年前,從妓院老板娘討價還價到遠征一無所知的異國,鎮東侯把所有他感到棘手的事情都拋給楊致遠;而這二十年來鎮東侯更把關乎他成敗命運的事情交在楊致遠手中。
“所有的人,甚至包括你父親的故舊親信,都認為我是你父親身邊一個可有可無的平庸之輩,金叔叔替你父親執掌軍務二十年、賀叔叔勇貫三軍,就是趙叔叔都有智多星的名聲,隻有我最不起眼,所以你父親的這個引蛇出洞的計劃,最適合由我來完成。”
“楊叔叔你太過謙了。”黃希文有些尷尬地說道,他也隱隱認為賀寶刀是更能和許平匹敵的對手。
“第三,”楊致遠又伸出一根手指:“你父親這個計劃還有需要彌補的地方,而你賀叔叔是個急脾氣、直腸子,我擔心他會打上門去找許平,而不是順著你父親的這個思路來。”
“什麽地方需要彌補?”黃希文馬上問道。
“你父親的設想是讓許平出來與我們打,而我們反客為主呆在暗處等待許平犯下錯誤,那怎麽樣才能讓許平更容易犯錯呢?”
黃希文皺眉思考片刻,搖頭道:“楊叔叔考倒我了。”
“有句話叫忙中出錯,我們要讓許平盡可能地急行軍,讓他急急忙忙地來攻打我們,這樣他犯錯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楊致遠微微一笑:“如何達成這個目的?”
黃希文又仔細想了半天,仍然搖頭:“楊叔叔又靠倒我了。”
楊致遠心中輕輕歎息了一下,他記得鎮東侯在黃希文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詭計多端、多謀善斷,他臉上笑容不變地說道:“你父親的這個計劃叫賣個破綻給許平,我們可以再賣一個破綻給他,如果你是許平,你覺得敵軍在什麽情況下是最容易被擊敗的?”
黃希文又苦苦思索起來,楊致遠提醒道:“剛才我說了什麽?”
“楊叔叔剛才說忙中出錯,嗯,急行軍,”黃希文思考一下,補充道:“我們正在急急忙忙地做某事,敵軍偵查不利,對周圍情況不熟悉,或是兵力分散,這都是攻打敵軍的好時機。”
“不錯,就算要和許平決戰,就算反客為主等他來打我們,也要在他偵查不利、兵力分散的時候集中全軍與他打,否則堂堂正正地公平一戰,那是比士兵的本事,那還要我們這些統帥幹什麽?”楊致遠不再難為黃希文,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如果我來指揮這仗,我會做出與楚軍合流的態勢,做出急行軍試圖從南方迂迴開封的姿態來。你父親估計許平會迫不及待地與兵力不弱於他的七營新軍交戰,我對此完全同意,當他看到我們處於急行軍狀態時,他一定會急忙趕來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這就叫賣個破綻給他,而這時就是我們痛打他的良機。”
“啊,小侄明白了。”黃希文大為讚同,不過他還是有些顧慮:“可是楊叔叔你的身體……”
“我生來就是武將,這病就是因為沒仗打閑出來的毛病,一上戰場我就熱血沸騰,就生龍活虎了。”楊致遠笑道:“你父親太多慮了。”
……
聽到黃希文保證命令與鎮東侯的親筆信吻合後,賀寶刀急急忙忙地帶領救火營北返,磐石營直接撥歸楊致遠指揮,而另外四營交出幾千士兵和大炮外,剩下的也會在幾天內返迴京師或是呆在山東維持戰後秩序。
現在營帳裏沒有其他人,楊致遠掏出一個小布包,從裏麵小心地掏出一盒胭脂來,現在每天早上他起床後,都會在自己蠟黃的臉頰上不引人注意地塗上一點點胭脂。
“如果大人搞錯了的話,那我當然要替大人好好看住新軍,大人籌劃了這麽多年,現在就差這支軍隊了,不能因為我耽誤了大人的事。”最近楊致遠特別喜歡迴憶往事,一樁樁陳年舊事總是不由自主地紛至遝來。早在大都督府關閉前,鎮東侯就和楊致遠到過河南,專程到臨汾去看倉頡祠,當時楊致遠以為鎮東侯是想抒發對這位華夏先賢的懷古之情。
但到了臨汾之後,最讓鎮東侯感慨的卻是以前臨汾縣令立下的一塊石碑,上麵一五一十地記錄著捐善款維修祠堂的人名,也有諸如:“巡撫某某,認捐十兩,實捐三兩;知府某某某,認捐五兩,實捐一兩……”這樣的記錄。
“我在遼東鏖戰多年,做過不少虧心事,但看看這碑吧,因為我們的浴血奮戰。大明的七品禦史仍然可以如唐宋的前輩那樣,肆無忌憚地痛罵首輔的過失;而大明縣令可以把巡撫、知府做下的虧心事刻在石碑上而不必擔心報複,或是有人敢來把石碑砸毀。如果沒有我們,如果北虜入關,那麽這一切都會化為烏有。”當時鎮東侯如是說。
楊致遠知道,鎮東侯為他曾經保衛了一些東西而驕傲,為他眼下正在保衛另外一些東西而感到羞恥。但他仍然理解並支持鎮東侯,因為後者曾向楊致遠描繪過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一個美好能夠得到保持,醜惡可以被清除的世界——那是一個楊致遠希望他子孫能夠在其中生活的世界。
“若大人沒有搞錯我的病情,我也不願意迴去死在病床上。”
第三十節 賭博
在其他將領來拜見前,楊致遠先把黃希文單獨叫到他的帳內:“一會兒不要說是我的主意,就說是你的好了。”
之前楊致遠已經把自己的思路盡數講述給黃希文聽過,兩個人還仔細討論過各種細節,楊致遠不容黃希文爭辯:“大家早就習慣了我現在的樣子,要是我突然曉暢軍事老兄弟們會不習慣的,再說我就是一言不發也能震得住他們。你父親是不世出的名將,他有你這麽大的時候已經是名動朝野,所以賢侄你放心說好了,大家隻會覺得理所當然。”
自從黃希文跟著楊致遠出征以來,後者總是不遺餘力地在眾人麵前為他樹立威信,即便有什麽不同意的地方楊致遠也隻會私下指出。
接受了楊致遠的要求後,黃希文說出最後一個顧慮:“楊叔叔,我們怎麽知道許賊會不會來攻打我們?現在還是他在暗,我們在明啊。”
“看開封。”楊致遠不假思索地說道:“若許平攻陷開封,那就是他沒中計,若他不攻打開封,那他必定是衝我們而來。”
黃希文一愣:“許賊現在能攻下開封麽?”
“參謀司不是已經計算過麽?許平手下大概有兩萬五到三萬戰士。不是近三萬軍隊,而是近三萬戰士,”楊致遠覺得自古以來若是一個人手下有十萬戰士,就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現在隻要許平不惜代價他一定能打下開封了,隻看他是不是願意付這個代價。”
“若許平打算呆在巢穴裏不出來,就不會打開封麽?”黃希文還是覺得而有些迷惑,因為若他處在許平的地位上,如果真有攻下開封的實力一定會先把開封拿下,接著便可以後顧無憂地與新軍交戰:“小侄還是把自己放在許賊的位置上,若是不拿下開封,我們就會拚死前去給賈叔叔解圍,他不是更還能以逸待勞麽?”
“賢侄懂得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這很好,凡事都不能一廂情願;不過當把自己仿在許平的位置上時,也不能一廂情願啊。”楊致遠解釋道:“若是我們有十二個營,兵力上有絕對優勢時,許平肯定會先拔了開封再說,然後想辦法全力抵抗。為什麽我剛才說如果許平不拔開封就是衝我們來?因為如果他把目標定在我們身上,那他拔了開封後,在他心裏以我楊致遠的謹慎名氣,肯定不會帶著不具有優勢的新軍往他的地盤上闖。所以現在開封是他用來釣我這條魚的餌,他不會舍得廢掉的。”
黃希文思索片刻:“若許賊真的沒有打我們的心思,就會立刻拿下開封,這會是他的勝利宣言,讓我們知難而退,不要打擾他的領土、賦稅和訓練計劃。”
“不錯,”楊致遠微笑道:“正是如此。
今天軍事會議上一切順利,各營指揮官和他們的參謀長們對黃希文的計劃都挺讚同,已經不止一個人公開或私下稱讚他“虎父無犬子”,頗有鎮東侯年輕時的那種氣概。
“上次大人說過我還有半年的陽壽,那給賈兄弟解圍大概是夠了,”眾人和黃希文熱烈討論的時候,楊致遠臉上掛著笑,心中暗自盤算:“賈兄弟對大人惟命是從,有他主持自然一切都好。隻是如果如果在我趕到前開封城陷落了,而我的陽壽剛巧盡了的話,金兄弟的算盤就落空了……”
眾人問的問題大多不出楊致遠和黃希文事先討論的範圍,所以黃希文遊刃有餘地將疑惑一一解決,看著眾人信服的表情,楊致遠心中有些黯然:“我從來沒有這樣盼望大人說錯過一件事,我的幾個孩子還都沒有成親,還沒有建功立業……我跟著大人一輩子,最多再有幾年就能看到我這一生的成就了……不過若我和賈兄弟都不在了,我也要把這支軍隊交到小黃手裏才能放心。”
隻是以現在新軍的實力,絕對稱不上有什麽優勢,楊致遠突然轉過一個念頭:“要是打敗了怎麽辦?”也就是一閃念間,楊致遠把這個憂慮轟出了腦海,他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可笑:“我怎麽會這麽想,難道我怕了麽?”
……
“天賜良機,天賜良機!”
一反往日的沉穩,周洞天揮舞著一張紙衝進了許平的帳篷,顧不得行禮就大叫起來:“新軍分兵了,我們的機會來了。”
這兩天許平正在部署攻打開封的計劃,詳細的計劃已經做好了好幾套,目前開封城內的情報在他的桌麵上堆積如山,城內各路官兵的人員數目、裝備情況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賈明河的新軍,許平把他們這幾個月來的各種行動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在許平的計劃裏,對開封的進攻將在兩天內發動,不是明天淩晨就是後天淩晨開始,而且攻城將在三十六個時辰內結束,以保證闖營還有足夠的時間休整以備迎戰賀寶刀和楊致遠。
“救火營已經退迴去了,直衛也離開了,有兩營新軍在救火營調走的同時受到朝廷的命令,接著又是兩營接到朝廷召迴的命令。”周洞天語速飛快,同時把剛收到的情報鋪在許平和其他同僚麵前:“現在我們麵前隻有七營新軍,滿員的話應該是兩萬八千人,不過經過山東一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滿編,卑職估計大約有兩萬五千人的樣子,比我們人還少兩千。”
“侯爺怎麽可能下這樣的命令?”許平把情報翻過來、調過去地看上兩邊,皺眉道:“侯爺難道這麽自信,七營新軍就能輕鬆給開封解圍嗎?”
“大概是擔心賈帥吧,”陳哲和餘深河都持同樣的看法:“如果不嚐試一下,那就是眼睜睜地看著賈帥去死。”
周圍部下們熱烈討論的時候,許平垂首沉默不語,等大家爭論不出什麽新意後,許平緩緩開口道:“為了一個必死的營,再搭上幾個營來?以我之見,侯爺雖然不是說一定要有必勝的把握才會打仗,但如果必敗無疑的仗,那侯爺是絕不會意氣用事的。”
“也稱不上必敗無疑吧……”
“當然是必敗無疑,”許平想都不想地說道:“以不到三萬新軍直逼開封城下,與一支和他們人數相當、裝備相若,但卻更有戰鬥經驗的軍隊交戰,而且對方還有主場之利,旁邊還有更可靠的友軍處於內線作戰的境地,這不是必敗無疑是什麽?”
“或許新軍並不知道我們也有三萬人。”周洞天道:“我軍的保密一直做得很好。”
“新軍的裝備比我們好,就是我的營都比不上新軍中的任何一個,更不用說其他幾個。”說話的是餘深河。
“新軍從來都是這樣驕狂,”陳哲最是不以為然:“冬季他們帶著三個營都趕來,才過了半年,他們敢帶著七個營深入我們腹地有什麽奇怪的?”
許平又沉默了一會兒,搖頭道:“冬季那仗可能不是侯爺在主持,但冬季那仗過後侯爺如果再對新軍不聞不問就說不過去了。侯爺必定有什麽把握,就算沒有七、八成的勝算,侯爺也必然覺得他有一戰之力,有相當的取勝機會。”
周圍部下們見許平說得這麽肯定,也收起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時的興奮,開始低聲討論起來。
“或許新軍是希望我們看他們人少,覺得這是一場不會吃虧的仗,會離開我們的地盤去找他們決一雌雄。”許平喃喃自語道:“這樣確實是勝負難料,侯爺不怕輸,輸了他也能重建新軍,而我們輸不起。嗯,這樣就能說通了,侯爺在向我發出挑戰,看我敢不敢迎戰,敢不敢和他一賭勝負。”
半晌沒有人說話,如同許平所說,闖營輸不起任何一仗,一旦輸了就沒有翻本的機會。許平又沉思了片刻,輕聲說道:“如果不想趁了侯爺的心意,那我就應該立刻拿下開封,這樣我的兵力就全都釋放出來了,新軍若是聰明就應該知難而退,滾出我的領地去。”
“繼續攻打開封麽?”陳哲開口問道,語氣李滿是不甘,臉上也盡是舍不得的表情。
“唉,”許平長歎一口氣,搖頭道:“不打開封了。”
雖然許平不想遂了鎮東侯的心願,但他認為自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任何看上去公平的交戰機會都是難得的,之前許平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公平交戰的機會,以後隨著新軍擴編他也不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得到:“除非明廷寧死也不肯交給侯爺更多的兵權,問題是我怎麽敢賭這個?”許平突然發現自己仍然和和兩年前剛剛從洛陽出兵時一樣,任何一絲機會、哪怕再細微他都得設法抓住:“是賀將軍領兵嗎?”
“不是,是楊將軍。”
“楊將軍?”許平的語氣裏染上一絲驚異:“侯爺到底打得什麽算盤,派楊將軍來和我打?看來侯爺的勝算很大啊,難道是又帶上了什麽秘密兵器,類似上次的臼炮嗎?”
參謀們麵麵相覷,覺得鎮東侯未免也太自信,金求德問道:“侯爺如此有把握麽?”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金兄弟還記得當年複州之戰麽?在戰前我犯過一次錯,是什麽錯?”鎮東侯幫金求德迴憶起二十年前的那一仗,戰前鎮東侯判斷林丹汗一定會避開強大的敵人而不會去硬碰,但鎮東侯失算了:“那次插汗害得我吃了一個大虧,他看見我們能打敗建奴,就覺得自己也行,甚至忘記了他之前對建奴深入骨髓的恐懼。這次也是一樣,插汗看到我們被農民軍這種他口中的烏合之眾屢次擊敗,看到不是我領軍而且人數還怎麽少,他怎麽會不心動?”在蒙古那邊也有新軍的細作,由於蒙古是長久的威脅,所以那邊的情報工作比河南還要細致,參謀司對蒙古王廷言論有所了解:“插汗不是譏笑了我這麽多年了麽,要是他看到幾千打著我旗號的手下就落荒而逃,以後他還有什麽臉麵繼續大言不慚下去呢?”
參謀們琢磨著,覺得鎮東侯說得有些道理,便打算以此進行計劃。
“那河南那邊怎麽辦?”金求德又問道,前線報告歸德府的闖軍野戰部隊已經收縮到開封附近去了,雖然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但許平無疑正在開封一代部署防禦。救火營和直衛若是抽調迴來,那麽新軍的兵力優勢就很有限了,那他們又該如何壓倒闖營的防禦優勢呢?
鎮東侯胸有成竹:“我的想法是……”
第二十九節 決心
“除了救火營以外,再調迴來三、四個營,”目前新軍的各營還沒有達到滿編狀態,這個估計闖營不會很清楚:“山東一戰讓我們的軍官得到了不錯的鍛煉,但教導隊的士兵暫時跟不上,不可能在幾個月內給各營補充滿編,既然如此我們沒必要把缺額的營都派去打仗。”鎮東侯讓金求德計算一下,讓幾個營把大部分人員和裝備留下,以用來讓其他幾個營接近滿編,而剩下的人則作為骨幹返迴京師接受教導隊的新兵:“各營的大炮不也不滿編麽?現在總共有多少?”
“現在十二個營總共有一百門野戰炮,”這些數字金求德都爛熟於心,他迅速報出來:“除去救火營需要的十二門外,還有八十八門可用。”
“留下七個營吧,奉命留下的這七個營的裝備要優先補充滿,京師庫存的裝備將首先給救火營使用,然後補充其他幾個調迴來的營。”鎮東侯還需要在京師準備一些預備隊,如果北虜那邊也需要一些隨時可以投入的部隊。雖然鎮東侯口氣很大,但他還是要做好萬一的準備,救火營作戰時也會需要一些掩護側翼和糧道的部隊,而這些作戰機會鎮東侯打算用來鍛煉更新一批的新軍官兵:“以後士兵再上戰場前,盡可能都要鍛煉一番。”
金求德麵上有遲疑之色,即便把七個營全部補充滿編,新軍相對許平所部的兵力優勢也很有限,而對方還有主場之利:“戰鬥經驗上我軍不敢說處於上風。”
“是處於下風才對,”鎮東侯微笑著糾正了金求德的話:“不過我們在裝備上有優勢,如果野戰的話,會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公平的對決,為什麽要打一場公平的對決?”金求德急忙道:“侯爺,在許平的地盤上公平就意味著對我們不公平啊。”
“因為對許平不公平他就不會打,”鎮東侯的語氣很平靜,一點沒有金求德的惶急之聲,麵對著周圍參謀們的不解和迷惑,鎮東侯說道:“許平現在一定很矛盾,他迫切地想和我們打,我敢說他想和我軍決戰都想瘋了,但是另一麵,他輸不起,所以他會很矛盾。”對鎮東侯來說,他也急於打這仗以解決中原問題,而且鎮東侯自認為輸得起,隻要讓部下們小心戒備,不要打沒把握的仗以免慘敗就可以:“雖然十二個營不滿編,到哪也有四萬多新軍,許平是不敢和我們打的,而這麽大的軍隊很難掌握,我們比許平更容易出錯,看看我們的友軍吧,都是些什麽貨色……其實許平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金求德揣摩著鎮東侯話中的含義,覺得自己已經領悟到了鎮東侯的意思:“所以當我們把兵力下降到七個營三萬人的時候,許平就會從他的窩裏鑽出來和我們打。”
“是的,我常常想如果我是許平會怎麽應對,他現在手裏的部隊加上李過、孫可望、李定國他們的兵,大概有兩萬五千人的左右吧,許平會想如果不能和我們交戰,那麽新軍力量的增長速度會大大快於他的,所以他要抓住一切機會與我們交戰。”鎮東侯覺得北虜入寇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如果之前隻派七個營去,許平或許會覺得新軍仍然強大而依舊采用冬季的後退戰略:“現在許平會覺得我們是勉為其難,他可能會感覺再也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所以就會出來和我們打。”
“或許吧,”金求德感到鎮東侯的說法有道理,不過有一點他不同意:“就是我們新軍的實力增長未必會快於他,我們頭上可是有個朝廷。”
“如果你是許平,你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明廷頭上麽?不,許平可不是這種人,如果他有機會自己掌握命運的話,即使危險他也出來試一試的。”鎮東侯知道許平的部隊中也有好多新兵,而且許平還有其他的劣勢:“許平他和李闖一樣,更像是一個聯軍的盟主,隻不過規模要小一點,他對盟友是沒有絕對控製力的。如果是在許平自己的地盤上,那麽這些問題他容易彌補,他可是事先多籌劃,簡化命令。但如果他動起來和我們打,那他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戰場瞬息萬變,闖軍作為一個聯軍,比我們新軍更容易自行其事。”鎮東侯承認許平很有軍事才能,不過現在可沒有無線電或或是其他通訊器材,許平之前也從來沒有帶過這麽多的軍隊。
“末將明白了,”鎮東侯本人馬上會麵見崇禎提出軍事建議,而金神通立刻讓其他參謀準備起草命令:“讓賀大人馬上帶著救火營和直衛迴來,把磐石營撥給楊大人統帥,從賀大人麾下的另外四個營中抽調人馬,把楊大人帶的那幾個營補滿。”
“等一等,金大人說反了,”鎮東侯喝住了要去起草命令的參謀們,親自對他們交代道:“讓楊大人帶救火營和直衛迴來,讓他把選鋒營和赤灼營交給賀大人,剩下的四個營留下部分人員和裝備後也可以一並迴來。”
金求德沒有出聲,等參謀們匆匆離開營帳去起草命令後,他才出言詢問道:“大人,為什麽讓楊兄弟迴來?應該是讓賀兄弟迴來吧?”
從始至終賀寶刀就沒有參與密謀,把他排除在政變集團外是鎮東侯和他心腹手下們的共識,聽到金求德的問題後,鎮東侯臉色有些黯然:“楊兄弟的病必須要好生調養,我如果讓他帶兵是會要了他的命的。”
鎮東侯離開狼穴後不久,參謀們把準備好的急令送到金求德這裏過目。
“你們先下去吧。”金求德字斟句酌地把命令看過一遍,思索良久把它塞入公函,他的手指在印信上摩挲片刻,又把放好的公函取出來看了又看……
收到京師的緊急公函後,楊致遠把黃希文叫道他的營帳中,把公函私下交給他過目:“賢侄,我要你幫我一個忙。”
看過公函後黃希文臉上有些迷惑之色,聽到楊致遠的話後他連忙欠身鞠躬:“楊叔父,小侄可不敢當您這句話。”金求德給楊致遠的秘信裏告訴他鎮東侯還給了黃希文一封親筆信,而黃希文感到迷惑就是因為金求德這封公函裏的命令和他收到的來自父親的信中內容有衝突。
“我要你去對賀大人說,你父親的意思是讓他帶兵迴去。”
聽到楊致遠的話後,黃希文的臉色變了幾變。
“不錯,你父親的意思是讓我迴去,但他是過慮了,我身體好得很,而且越來越好,”楊致遠笑眯眯地說道:“我還以為你父親不管新軍的軍務了,沒想到這次竟然會親自過問。”
“這是家嚴的計劃嗎?”黃希文有些吃驚地問道,這篇計劃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鎮東侯的名字,計劃書後麵的署名也是金求德,而黃希文看到隻留下七個營的命令後差點跳起來,如果不是因為對金求德的尊敬他幾乎要罵出聲來。
“不錯,這絕不會是金大人做出來的命令,一定是你父親的,”楊致遠嗬嗬笑道:“如果有人問賢侄你父親最喜歡的計策,那賢侄可以迴答他說是‘反客為主’,有一點許平把侯爺學得很像,就是千方百計地要迫使對方去他的地盤上打他,然後他以有力的反擊來取勝,用勇猛的追擊來擴大戰果。我跟你父親這麽多年了,敢說這套絕對是許平從你父親那裏學去的,不過你父親比他更勝一籌,那就是當對方有主場之利時,你父親會用奇襲、分兵等種種意想不到的辦法來反客為主。金大人是沒有這個習慣的,他太中規中矩了,總是想用壓倒性的力量來取勝——你父親固然也喜歡這種正道,但是當正道沒法取勝時,金大人不會出奇而是束手無策。”
之前楊致遠對用十二營強攻許平的計劃也不是很樂觀,因為一旦進入許平的主場作戰,就意味著暴露在許平的情報網監視下,新軍在明、許平在暗,許平犯錯不一定會被新軍發現,而新軍犯錯則很可能遭到許平的反擊:“你父親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戰鬥,而我也不喜歡,幾萬大軍,行軍上百裏、數十天,怎麽可能不出紕漏。而這個計劃肯定是出於你父親之手,他他要許平來主動進攻,讓他進入我們的情報網,向我軍展示出他的漏洞。”
“是嗎?”黃希文連忙把那個命令拾起來仔細看了又看,這次他看得心悅誠服,連連點頭道:“多謝叔父指點,小侄這次看明白了,許賊他看到我軍兵力不處於優勢,一定會迫不及待地從他的巢穴裏鑽出來來打我們,我們正可以以逸待勞。”
說完之後黃希文又一次露出遲疑之色:“楊叔叔,金大人說我父親是要您迴去啊。”
“我在背後說你賀叔叔幾句壞話吧,你可不要說出去啊,”楊致遠指著那份軍事計劃,伸出一根手指:“第一,你賀叔叔有點莽撞,沉不住氣,他不適合執行你父親這種需要耐心的計劃;”接著楊致遠伸出第二根:“你賀叔叔名氣比我響亮的多,天下都知道他是你父親手下第一勇將,而我不同,我從來不以勇猛見長,許平對我會輕視得多。”
在楊致遠的印象裏,早在廣寧孫得功手下的時候,鎮東侯就派自己去處理各種雜務,和別的軍官討價還價、訓練士兵、甚至刺探鎮東侯未婚妻的家事;而到了長生島後,鎮東侯沒錢沒糧的時候就派他去負責後勤輜重;整頓軍心的時候就派自己去負責軍法事宜;除了鎮東侯和楊致遠本人以外,其他人甚至不記得楊致遠是長生島時期僅有的一個獨自領軍的將領,那次遠征的目的地甚至是萬裏之遠的海外異域,這件事鎮東侯和楊致遠都很有默契地從來不再提起。二十年前,從妓院老板娘討價還價到遠征一無所知的異國,鎮東侯把所有他感到棘手的事情都拋給楊致遠;而這二十年來鎮東侯更把關乎他成敗命運的事情交在楊致遠手中。
“所有的人,甚至包括你父親的故舊親信,都認為我是你父親身邊一個可有可無的平庸之輩,金叔叔替你父親執掌軍務二十年、賀叔叔勇貫三軍,就是趙叔叔都有智多星的名聲,隻有我最不起眼,所以你父親的這個引蛇出洞的計劃,最適合由我來完成。”
“楊叔叔你太過謙了。”黃希文有些尷尬地說道,他也隱隱認為賀寶刀是更能和許平匹敵的對手。
“第三,”楊致遠又伸出一根手指:“你父親這個計劃還有需要彌補的地方,而你賀叔叔是個急脾氣、直腸子,我擔心他會打上門去找許平,而不是順著你父親的這個思路來。”
“什麽地方需要彌補?”黃希文馬上問道。
“你父親的設想是讓許平出來與我們打,而我們反客為主呆在暗處等待許平犯下錯誤,那怎麽樣才能讓許平更容易犯錯呢?”
黃希文皺眉思考片刻,搖頭道:“楊叔叔考倒我了。”
“有句話叫忙中出錯,我們要讓許平盡可能地急行軍,讓他急急忙忙地來攻打我們,這樣他犯錯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楊致遠微微一笑:“如何達成這個目的?”
黃希文又仔細想了半天,仍然搖頭:“楊叔叔又靠倒我了。”
楊致遠心中輕輕歎息了一下,他記得鎮東侯在黃希文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詭計多端、多謀善斷,他臉上笑容不變地說道:“你父親的這個計劃叫賣個破綻給許平,我們可以再賣一個破綻給他,如果你是許平,你覺得敵軍在什麽情況下是最容易被擊敗的?”
黃希文又苦苦思索起來,楊致遠提醒道:“剛才我說了什麽?”
“楊叔叔剛才說忙中出錯,嗯,急行軍,”黃希文思考一下,補充道:“我們正在急急忙忙地做某事,敵軍偵查不利,對周圍情況不熟悉,或是兵力分散,這都是攻打敵軍的好時機。”
“不錯,就算要和許平決戰,就算反客為主等他來打我們,也要在他偵查不利、兵力分散的時候集中全軍與他打,否則堂堂正正地公平一戰,那是比士兵的本事,那還要我們這些統帥幹什麽?”楊致遠不再難為黃希文,而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如果我來指揮這仗,我會做出與楚軍合流的態勢,做出急行軍試圖從南方迂迴開封的姿態來。你父親估計許平會迫不及待地與兵力不弱於他的七營新軍交戰,我對此完全同意,當他看到我們處於急行軍狀態時,他一定會急忙趕來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這就叫賣個破綻給他,而這時就是我們痛打他的良機。”
“啊,小侄明白了。”黃希文大為讚同,不過他還是有些顧慮:“可是楊叔叔你的身體……”
“我生來就是武將,這病就是因為沒仗打閑出來的毛病,一上戰場我就熱血沸騰,就生龍活虎了。”楊致遠笑道:“你父親太多慮了。”
……
聽到黃希文保證命令與鎮東侯的親筆信吻合後,賀寶刀急急忙忙地帶領救火營北返,磐石營直接撥歸楊致遠指揮,而另外四營交出幾千士兵和大炮外,剩下的也會在幾天內返迴京師或是呆在山東維持戰後秩序。
現在營帳裏沒有其他人,楊致遠掏出一個小布包,從裏麵小心地掏出一盒胭脂來,現在每天早上他起床後,都會在自己蠟黃的臉頰上不引人注意地塗上一點點胭脂。
“如果大人搞錯了的話,那我當然要替大人好好看住新軍,大人籌劃了這麽多年,現在就差這支軍隊了,不能因為我耽誤了大人的事。”最近楊致遠特別喜歡迴憶往事,一樁樁陳年舊事總是不由自主地紛至遝來。早在大都督府關閉前,鎮東侯就和楊致遠到過河南,專程到臨汾去看倉頡祠,當時楊致遠以為鎮東侯是想抒發對這位華夏先賢的懷古之情。
但到了臨汾之後,最讓鎮東侯感慨的卻是以前臨汾縣令立下的一塊石碑,上麵一五一十地記錄著捐善款維修祠堂的人名,也有諸如:“巡撫某某,認捐十兩,實捐三兩;知府某某某,認捐五兩,實捐一兩……”這樣的記錄。
“我在遼東鏖戰多年,做過不少虧心事,但看看這碑吧,因為我們的浴血奮戰。大明的七品禦史仍然可以如唐宋的前輩那樣,肆無忌憚地痛罵首輔的過失;而大明縣令可以把巡撫、知府做下的虧心事刻在石碑上而不必擔心報複,或是有人敢來把石碑砸毀。如果沒有我們,如果北虜入關,那麽這一切都會化為烏有。”當時鎮東侯如是說。
楊致遠知道,鎮東侯為他曾經保衛了一些東西而驕傲,為他眼下正在保衛另外一些東西而感到羞恥。但他仍然理解並支持鎮東侯,因為後者曾向楊致遠描繪過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一個美好能夠得到保持,醜惡可以被清除的世界——那是一個楊致遠希望他子孫能夠在其中生活的世界。
“若大人沒有搞錯我的病情,我也不願意迴去死在病床上。”
第三十節 賭博
在其他將領來拜見前,楊致遠先把黃希文單獨叫到他的帳內:“一會兒不要說是我的主意,就說是你的好了。”
之前楊致遠已經把自己的思路盡數講述給黃希文聽過,兩個人還仔細討論過各種細節,楊致遠不容黃希文爭辯:“大家早就習慣了我現在的樣子,要是我突然曉暢軍事老兄弟們會不習慣的,再說我就是一言不發也能震得住他們。你父親是不世出的名將,他有你這麽大的時候已經是名動朝野,所以賢侄你放心說好了,大家隻會覺得理所當然。”
自從黃希文跟著楊致遠出征以來,後者總是不遺餘力地在眾人麵前為他樹立威信,即便有什麽不同意的地方楊致遠也隻會私下指出。
接受了楊致遠的要求後,黃希文說出最後一個顧慮:“楊叔叔,我們怎麽知道許賊會不會來攻打我們?現在還是他在暗,我們在明啊。”
“看開封。”楊致遠不假思索地說道:“若許平攻陷開封,那就是他沒中計,若他不攻打開封,那他必定是衝我們而來。”
黃希文一愣:“許賊現在能攻下開封麽?”
“參謀司不是已經計算過麽?許平手下大概有兩萬五到三萬戰士。不是近三萬軍隊,而是近三萬戰士,”楊致遠覺得自古以來若是一個人手下有十萬戰士,就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現在隻要許平不惜代價他一定能打下開封了,隻看他是不是願意付這個代價。”
“若許平打算呆在巢穴裏不出來,就不會打開封麽?”黃希文還是覺得而有些迷惑,因為若他處在許平的地位上,如果真有攻下開封的實力一定會先把開封拿下,接著便可以後顧無憂地與新軍交戰:“小侄還是把自己放在許賊的位置上,若是不拿下開封,我們就會拚死前去給賈叔叔解圍,他不是更還能以逸待勞麽?”
“賢侄懂得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這很好,凡事都不能一廂情願;不過當把自己仿在許平的位置上時,也不能一廂情願啊。”楊致遠解釋道:“若是我們有十二個營,兵力上有絕對優勢時,許平肯定會先拔了開封再說,然後想辦法全力抵抗。為什麽我剛才說如果許平不拔開封就是衝我們來?因為如果他把目標定在我們身上,那他拔了開封後,在他心裏以我楊致遠的謹慎名氣,肯定不會帶著不具有優勢的新軍往他的地盤上闖。所以現在開封是他用來釣我這條魚的餌,他不會舍得廢掉的。”
黃希文思索片刻:“若許賊真的沒有打我們的心思,就會立刻拿下開封,這會是他的勝利宣言,讓我們知難而退,不要打擾他的領土、賦稅和訓練計劃。”
“不錯,”楊致遠微笑道:“正是如此。
今天軍事會議上一切順利,各營指揮官和他們的參謀長們對黃希文的計劃都挺讚同,已經不止一個人公開或私下稱讚他“虎父無犬子”,頗有鎮東侯年輕時的那種氣概。
“上次大人說過我還有半年的陽壽,那給賈兄弟解圍大概是夠了,”眾人和黃希文熱烈討論的時候,楊致遠臉上掛著笑,心中暗自盤算:“賈兄弟對大人惟命是從,有他主持自然一切都好。隻是如果如果在我趕到前開封城陷落了,而我的陽壽剛巧盡了的話,金兄弟的算盤就落空了……”
眾人問的問題大多不出楊致遠和黃希文事先討論的範圍,所以黃希文遊刃有餘地將疑惑一一解決,看著眾人信服的表情,楊致遠心中有些黯然:“我從來沒有這樣盼望大人說錯過一件事,我的幾個孩子還都沒有成親,還沒有建功立業……我跟著大人一輩子,最多再有幾年就能看到我這一生的成就了……不過若我和賈兄弟都不在了,我也要把這支軍隊交到小黃手裏才能放心。”
隻是以現在新軍的實力,絕對稱不上有什麽優勢,楊致遠突然轉過一個念頭:“要是打敗了怎麽辦?”也就是一閃念間,楊致遠把這個憂慮轟出了腦海,他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可笑:“我怎麽會這麽想,難道我怕了麽?”
……
“天賜良機,天賜良機!”
一反往日的沉穩,周洞天揮舞著一張紙衝進了許平的帳篷,顧不得行禮就大叫起來:“新軍分兵了,我們的機會來了。”
這兩天許平正在部署攻打開封的計劃,詳細的計劃已經做好了好幾套,目前開封城內的情報在他的桌麵上堆積如山,城內各路官兵的人員數目、裝備情況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賈明河的新軍,許平把他們這幾個月來的各種行動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在許平的計劃裏,對開封的進攻將在兩天內發動,不是明天淩晨就是後天淩晨開始,而且攻城將在三十六個時辰內結束,以保證闖營還有足夠的時間休整以備迎戰賀寶刀和楊致遠。
“救火營已經退迴去了,直衛也離開了,有兩營新軍在救火營調走的同時受到朝廷的命令,接著又是兩營接到朝廷召迴的命令。”周洞天語速飛快,同時把剛收到的情報鋪在許平和其他同僚麵前:“現在我們麵前隻有七營新軍,滿員的話應該是兩萬八千人,不過經過山東一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滿編,卑職估計大約有兩萬五千人的樣子,比我們人還少兩千。”
“侯爺怎麽可能下這樣的命令?”許平把情報翻過來、調過去地看上兩邊,皺眉道:“侯爺難道這麽自信,七營新軍就能輕鬆給開封解圍嗎?”
“大概是擔心賈帥吧,”陳哲和餘深河都持同樣的看法:“如果不嚐試一下,那就是眼睜睜地看著賈帥去死。”
周圍部下們熱烈討論的時候,許平垂首沉默不語,等大家爭論不出什麽新意後,許平緩緩開口道:“為了一個必死的營,再搭上幾個營來?以我之見,侯爺雖然不是說一定要有必勝的把握才會打仗,但如果必敗無疑的仗,那侯爺是絕不會意氣用事的。”
“也稱不上必敗無疑吧……”
“當然是必敗無疑,”許平想都不想地說道:“以不到三萬新軍直逼開封城下,與一支和他們人數相當、裝備相若,但卻更有戰鬥經驗的軍隊交戰,而且對方還有主場之利,旁邊還有更可靠的友軍處於內線作戰的境地,這不是必敗無疑是什麽?”
“或許新軍並不知道我們也有三萬人。”周洞天道:“我軍的保密一直做得很好。”
“新軍的裝備比我們好,就是我的營都比不上新軍中的任何一個,更不用說其他幾個。”說話的是餘深河。
“新軍從來都是這樣驕狂,”陳哲最是不以為然:“冬季他們帶著三個營都趕來,才過了半年,他們敢帶著七個營深入我們腹地有什麽奇怪的?”
許平又沉默了一會兒,搖頭道:“冬季那仗可能不是侯爺在主持,但冬季那仗過後侯爺如果再對新軍不聞不問就說不過去了。侯爺必定有什麽把握,就算沒有七、八成的勝算,侯爺也必然覺得他有一戰之力,有相當的取勝機會。”
周圍部下們見許平說得這麽肯定,也收起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時的興奮,開始低聲討論起來。
“或許新軍是希望我們看他們人少,覺得這是一場不會吃虧的仗,會離開我們的地盤去找他們決一雌雄。”許平喃喃自語道:“這樣確實是勝負難料,侯爺不怕輸,輸了他也能重建新軍,而我們輸不起。嗯,這樣就能說通了,侯爺在向我發出挑戰,看我敢不敢迎戰,敢不敢和他一賭勝負。”
半晌沒有人說話,如同許平所說,闖營輸不起任何一仗,一旦輸了就沒有翻本的機會。許平又沉思了片刻,輕聲說道:“如果不想趁了侯爺的心意,那我就應該立刻拿下開封,這樣我的兵力就全都釋放出來了,新軍若是聰明就應該知難而退,滾出我的領地去。”
“繼續攻打開封麽?”陳哲開口問道,語氣李滿是不甘,臉上也盡是舍不得的表情。
“唉,”許平長歎一口氣,搖頭道:“不打開封了。”
雖然許平不想遂了鎮東侯的心願,但他認為自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任何看上去公平的交戰機會都是難得的,之前許平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公平交戰的機會,以後隨著新軍擴編他也不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得到:“除非明廷寧死也不肯交給侯爺更多的兵權,問題是我怎麽敢賭這個?”許平突然發現自己仍然和和兩年前剛剛從洛陽出兵時一樣,任何一絲機會、哪怕再細微他都得設法抓住:“是賀將軍領兵嗎?”
“不是,是楊將軍。”
“楊將軍?”許平的語氣裏染上一絲驚異:“侯爺到底打得什麽算盤,派楊將軍來和我打?看來侯爺的勝算很大啊,難道是又帶上了什麽秘密兵器,類似上次的臼炮嗎?”